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知识 » 亚美利交易股票实情
扩展阅读
带股票的银行账户注销 2025-01-23 03:59:34
奥玛特科技的股票代码 2025-01-23 03:16:33

亚美利交易股票实情

发布时间: 2023-04-20 04:56:21

① 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

波利比奥斯
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希腊军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引导他加入到探险的行列之中。在大约60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和撰写罗马帝国史。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亲眼目睹了他书中所描述的地方和事件。例如,他经历了公元前146年北非迦太基城的毁灭。
波利比奥斯欲阐明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它周围国家的。他并不只是依据自己的见解或其他人的著作。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旅行,到了小亚细亚、埃及、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一路探究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他重视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如何从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波利比奥斯没有去探测未知的地区,而是彻底调查了罗马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实情。
波利比奥斯撰写的历史著作共40卷,其中只有5卷原著(他整套著作的写作计划)保存了下来。但许多年来,其他各卷的部分篇章已被发现并重印。
左图:这幅出自罗马庞培城的壁画,展示了一座靠近海边的教堂。波利比奥斯在航行途中一定常常看到这种景色。
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远征罗马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传奇故事之一。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感受汉尼拔军队所面临的境况,波利比奥斯亲自作了一次旅行。
斐尔南·德·麦闭圆哲伦
死亡剥夺了斐尔南·德·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480年,他出生于葡萄牙。在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之前,他曾花了几年工夫学习航海。1519年9月,配备着约250名船员的5艘船启航了。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在阿根廷巴塔哥 尼亚海岸外,遇风暴失事。接着麦哲伦手下的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左图: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剩下的3艘船继续航行,通过一条将南美洲大陆和南端火地开的狭窄海峡。此态饥这条海峡现称为麦哲伦海峡。这3艘船在横渡太平洋时供应品短缺,但比这更糟糕的事接踵而至。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最后,一艘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船长率领下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宣告结束,但失去了它的率领者。
太平洋这一名称是斐尔南·德·麦哲伦起的[巴尔沃亚称它为“大南海”]。远航队一驶过惊涛骇浪的麦哲伦海峡,便发现海面平静,风势稳定、平和,一路载送他们西行。这正是麦哲伦所断定的和平之洋,即太平洋。
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
当斐尔南·德·麦哲伦在他史诗般的环球航行途中被人杀害后,胡安·塞巴斯安蒂安·德尔·卡诺接管了这支探险队。
左图:这幅世界地图绘于15世纪,当时德尔·卡诺尚未远航归来。
德尔·卡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西班牙水手。当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19年启航时,他担任5艘船中一艘船的船长,但他也是途中暴动的主谋之一。德尔·卡诺后因未败露而幸免于难。
麦哲伦死后,德尔·卡诺面临着一个难题:出发时的250人只剩下了108人,这么少的人难以配备留下3艘船。因此,德尔·卡诺决定烧掉一艘船,然后他们经香料群岛(即今马鲁古群岛—译注)回国。另一艘“特里尼达特号”决定向东行驶,返回美洲。德尔·卡诺他们最后只剩下18个人,于1522年9月回到家乡,这时距启程之日差不多已有3年时间。
尽管与麦哲伦一起有过一段可怕的经历,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于1526年再度出海航行,驶往香料岛。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运回值钱的香料,但运气不佳。远征队队长在途中死亡,由德尔·卡诺接任。但他自己也在途中去世。

公元1451~公元1506

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比他本人可能预料的还要大。他的这一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

哥伦布事迹的梗概是众所周知的。1451年他出生在森返意大利热耶亚。长大后当上了舰长,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终于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他坚决要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女皇,女皇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

他的大小船只于1492年 8月 3日由西班牙启航,第一站到了位于非洲海岸线附近的卡那利群岛。9月6日从该岛出发向西航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航程,水手们感到万分恐惧,想要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1492年10月12日陆地才显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翌年3月哥伦布返回西班牙。这位凯旋而归的探险家被授予最高的荣誉。随后他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妄图找到直接通往中国或日本的航线。哥伦布坚持认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往东亚的道路,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那不是通往东亚的道路,而他还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伊莎贝拉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普遍谣传说他在贫困中丧生,这是毫无根据的。1506年他去世时相当富裕。

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对欧洲历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比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还要大。1492年是每个学童都知道的年份。但是把哥伦布在此册中排得这样高,很可能会有几种反对意见。

一种反对意见是: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海盗水手雷弗·艾利克逊早在他几百年前就到达了美国。似乎可以相信,在这个海盗水手和哥伦布期间,还有其他几位欧洲人穿越过大西洋。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雷弗·艾利克逊相对说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有关他的发现的消息从未被广为流传过,也没有引起欧洲和美国发生过任何大变化。但是哥伦布发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就有许多次到新大陆的探险行程,于是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开始了,这些都是他的发现所引起的直接结果。

与本书中的一些其他人物一样,哥伦布的要害处是即使没有他,他的发现别人也会做出。十五世纪的欧洲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通商贸易向四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探险活动。事实上,葡萄牙人在哥伦布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新道路。

似乎确实有可能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推迟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说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

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反对意见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许多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学说在许多世纪以前就由希腊哲学家们提出过,又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坚决赞成,因而是会得到十四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承认的。不过哥伦布并不因证明地球是圆的而闻名(事实上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真正成功),而是因发现了新大陆而闻名的。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和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性格并不完全为世人所喜爱。他格外贪婪。事实上他一时不能说服伊莎贝拉给他提供经费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贪得无厌,总是讨价还价。另外他对待印地安人残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尽管如此,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他可能是不公平的。但这不是一部历史上品格最高尚的人物册,而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依这一标准,哥伦布应该名列前茅。

郑和简介 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1382年元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的近侍。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 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 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 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 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② 一个原始股多少钱那

一个原始股多少钱?我告诉你。要是真正的原始股的发行都是一块钱。不过现在已经买不到原始股了。

③ 求两个中外探险家的事迹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迹燃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陆州虚!”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希腊军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引导他加入到探险的行列之中。在大约60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和撰写罗马帝国史。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亲眼目睹了他书中所描述的地方和早燃事件。例如,他经历了公元前146年北非迦太基城的毁灭。
波利比奥斯欲阐明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它周围国家的。他并不只是依据自己的见解或其他人的著作。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旅行,到了小亚细亚、埃及、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一路探究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他重视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如何从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波利比奥斯没有去探测未知的地区,而是彻底调查了罗马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实情。
波利比奥斯撰写的历史著作共40卷,其中只有5卷原著(他整套著作的写作计划)保存了下来。但许多年来,其他各卷的部分篇章已被发现并重印。
左图:这幅出自罗马庞培城的壁画,展示了一座靠近海边的教堂。波利比奥斯在航行途中一定常常看到这种景色。
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远征罗马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传奇故事之一。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感受汉尼拔军队所面临的境况,波利比奥斯亲自作了一次旅行。
斐尔南•德•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斐尔南•德•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480年,他出生于葡萄牙。在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之前,他曾花了几年工夫学习航海。1519年9月,配备着约250名船员的5艘船启航了。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在阿根廷巴塔哥 尼亚海岸外,遇风暴失事。接着麦哲伦手下的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左图: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剩下的3艘船继续航行,通过一条将南美洲大陆和南端火地开的狭窄海峡。这条海峡现称为麦哲伦海峡。这3艘船在横渡太平洋时供应品短缺,但比这更糟糕的事接踵而至。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最后,一艘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船长率领下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宣告结束,但失去了它的率领者。
太平洋这一名称是斐尔南•德•麦哲伦起的[巴尔沃亚称它为“大南海”]。远航队一驶过惊涛骇浪的麦哲伦海峡,便发现海面平静,风势稳定、平和,一路载送他们西行。这正是麦哲伦所断定的和平之洋,即太平洋。
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
当斐尔南•德•麦哲伦在他史诗般的环球航行途中被人杀害后,胡安•塞巴斯安蒂安•德尔•卡诺接管了这支探险队。
左图:这幅世界地图绘于15世纪,当时德尔•卡诺尚未远航归来。
德尔•卡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西班牙水手。当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19年启航时,他担任5艘船中一艘船的船长,但他也是途中暴动的主谋之一。德尔•卡诺后因未败露而幸免于难。
麦哲伦死后,德尔•卡诺面临着一个难题:出发时的250人只剩下了108人,这么少的人难以配备留下3艘船。因此,德尔•卡诺决定烧掉一艘船,然后他们经香料群岛(即今马鲁古群岛—译注)回国。另一艘“特里尼达特号”决定向东行驶,返回美洲。德尔•卡诺他们最后只剩下18个人,于1522年9月回到家乡,这时距启程之日差不多已有3年时间。
尽管与麦哲伦一起有过一段可怕的经历,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于1526年再度出海航行,驶往香料岛。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运回值钱的香料,但运气不佳。远征队队长在途中死亡,由德尔•卡诺接任。但他自己也在途中去世。
公元1451~公元1506
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比他本人可能预料的还要大。他的这一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希腊军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引导他加入到探险的行列之中。在大约60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和撰写罗马帝国史。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亲眼目睹了他书中所描述的地方和事件。例如,他经历了公元前146年北非迦太基城的毁灭。
波利比奥斯欲阐明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它周围国家的。他并不只是依据自己的见解或其他人的著作。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旅行,到了小亚细亚、埃及、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一路探究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他重视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如何从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波利比奥斯没有去探测未知的地区,而是彻底调查了罗马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实情。
波利比奥斯撰写的历史著作共40卷,其中只有5卷原著(他整套著作的写作计划)保存了下来。但许多年来,其他各卷的部分篇章已被发现并重印。
左图:这幅出自罗马庞培城的壁画,展示了一座靠近海边的教堂。波利比奥斯在航行途中一定常常看到这种景色。
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远征罗马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传奇故事之一。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感受汉尼拔军队所面临的境况,波利比奥斯亲自作了一次旅行。
斐尔南•德•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斐尔南•德•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480年,他出生于葡萄牙。在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之前,他曾花了几年工夫学习航海。1519年9月,配备着约250名船员的5艘船启航了。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在阿根廷巴塔哥 尼亚海岸外,遇风暴失事。接着麦哲伦手下的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左图: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剩下的3艘船继续航行,通过一条将南美洲大陆和南端火地开的狭窄海峡。这条海峡现称为麦哲伦海峡。这3艘船在横渡太平洋时供应品短缺,但比这更糟糕的事接踵而至。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最后,一艘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船长率领下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宣告结束,但失去了它的率领者。
太平洋这一名称是斐尔南•德•麦哲伦起的[巴尔沃亚称它为“大南海”]。远航队一驶过惊涛骇浪的麦哲伦海峡,便发现海面平静,风势稳定、平和,一路载送他们西行。这正是麦哲伦所断定的和平之洋,即太平洋。
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
当斐尔南•德•麦哲伦在他史诗般的环球航行途中被人杀害后,胡安•塞巴斯安蒂安•德尔•卡诺接管了这支探险队。
左图:这幅世界地图绘于15世纪,当时德尔•卡诺尚未远航归来。
德尔•卡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西班牙水手。当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19年启航时,他担任5艘船中一艘船的船长,但他也是途中暴动的主谋之一。德尔•卡诺后因未败露而幸免于难。
麦哲伦死后,德尔•卡诺面临着一个难题:出发时的250人只剩下了108人,这么少的人难以配备留下3艘船。因此,德尔•卡诺决定烧掉一艘船,然后他们经香料群岛(即今马鲁古群岛—译注)回国。另一艘“特里尼达特号”决定向东行驶,返回美洲。德尔•卡诺他们最后只剩下18个人,于1522年9月回到家乡,这时距启程之日差不多已有3年时间。
尽管与麦哲伦一起有过一段可怕的经历,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于1526年再度出海航行,驶往香料岛。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运回值钱的香料,但运气不佳。远征队队长在途中死亡,由德尔•卡诺接任。但他自己也在途中去世。
公元1451~公元1506
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比他本人可能预料的还要大。他的这一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

哥伦布事迹的梗概是众所周知的。1451年他出生在意大利热耶亚。长大后当上了舰长,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终于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他坚决要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女皇,女皇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
他的大小船只于1492年 8月 3日由西班牙启航,第一站到了位于非洲海岸线附近的卡那利群岛。9月6日从该岛出发向西航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航程,水手们感到万分恐惧,想要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1492年10月12日陆地才显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翌年3月哥伦布返回西班牙。这位凯旋而归的探险家被授予最高的荣誉。随后他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妄图找到直接通往中国或日本的航线。哥伦布坚持认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往东亚的道路,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那不是通往东亚的道路,而他还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伊莎贝拉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普遍谣传说他在贫困中丧生,这是毫无根据的。1506年他去世时相当富裕。
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对欧洲历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比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还要大。1492年是每个学童都知道的年份。但是把哥伦布在此册中排得这样高,很可能会有几种反对意见。
一种反对意见是: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海盗水手雷弗•艾利克逊早在他几百年前就到达了美国。似乎可以相信,在这个海盗水手和哥伦布期间,还有其他几位欧洲人穿越过大西洋。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雷弗•艾利克逊相对说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有关他的发现的消息从未被广为流传过,也没有引起欧洲和美国发生过任何大变化。但是哥伦布发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就有许多次到新大陆的探险行程,于是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开始了,这些都是他的发现所引起的直接结果。
与本书中的一些其他人物一样,哥伦布的要害处是即使没有他,他的发现别人也会做出。十五世纪的欧洲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通商贸易向四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探险活动。事实上,葡萄牙人在哥伦布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新道路。
似乎确实有可能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推迟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说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
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反对意见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许多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学说在许多世纪以前就由希腊哲学家们提出过,又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坚决赞成,因而是会得到十四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承认的。不过哥伦布并不因证明地球是圆的而闻名(事实上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真正成功),而是因发现了新大陆而闻名的。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和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性格并不完全为世人所喜爱。他格外贪婪。事实上他一时不能说服伊莎贝拉给他提供经费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贪得无厌,总是讨价还价。另外他对待印地安人残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尽管如此,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他可能是不公平的。但这不是一部历史上品格最高尚的人物册,而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依这一标准,哥伦布应该名列前茅。
郑和简介 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1382年元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的近侍。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 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 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 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 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

④ 美实的解释

美实的解释

(1).丰美的食物或果实。 《汉书·彭 宣传 》 :“ 三公 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颜师古 注:“美实谓鼎中之实也。” 《新唐书·五行志一》 :“动植之类,各得其气之偏者,其发为英华美实、气臭滋味、 羽毛 鳞介、 文采 刚柔,亦皆得其一气之盛。” (2). 美好 的业绩。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将兵万人, 金宝 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 渊 ” 裴松之 注引 《江表传》 载 三国 吴 孙权 诏:“虽昔 窦融 背弃 陇右 ,卒占 河西 ,以定 光武 ,休名美实,岂复是过?” 宋 曾巩 《广德坦纳军重修鼓角楼记》 :“夫礼有必隆,不得而杀,政有让裂没必举,不得而废。二公於源迹是兼而得之,宜刻 金石 ,以书美实。”

词语分解

美的解释 美 ě 好,善:美德。美学。美谈。审美。 美丽 。美容(美化容貌)。 美不胜收 。 得意 ,高兴: 美滋滋 的。 称赞 ,以为好: 赞美 。美言。美誉。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美。南美。 指“美国”:美元。 实的解释 实 (实) í 充满:实心。 充实 。虚实。 符合 客观 情况,真,真诚:实话。实惠。 实际 (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 实事求是 。名实相符。 植物结的果:果实。开花 结实 。 富足 :殷

⑤ 中亚美利加洲的介绍

中亚美利加洲,简称:中美卜唤洲(Central America),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指弊顷洲大陆中部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狭长陆地。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7个唯陆国家。面积52.328万平方千米。

⑥ 美洲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美洲的由来:美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兄碧现弯戚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埋尘陵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⑦ 悲剧性的探险家的故事

勇敢的尝试
1861年南森生于挪威的奥斯陆附近,他年轻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888年在他27时,获哲学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卑尔根博物院动物学馆长。
1888年,为了对尚未为人知的格陵兰岛的内陆进行勘查,他建议滑雪横越格陵兰。然而他这一提议不为世人所理解,很多人认为这是沽名钓誉的鲁莽举动。卑尔根的一份幽默报纸还极尽调侃之能事对他进行讽刺:“好一场表演!博物馆长南森要去格陵兰做一次滑雪表演,冰缝里有的是好座位,用不着买来回票。”世人的轻视更坚定了他的信心,挪威政府拒绝资助他,他就去丹麦募集资金。这年5月,他同5位助手乘坐一只海豹捕猎船登上了荒凉的格陵兰的东海岸。这一年7月他们到达了格陵兰岛西海岸的戈德霍普港,一路上他们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翻越了一个又一个覆盖着格陵兰大部分内陆的光秃秃的冰帽,在这个“绿色之地”(“格陵兰”意即“绿色之地”)中寻找每一片新奇神秘的地方。经过400多英里的长途跋涉,他们最后终于精疲力竭地抵达了目的地,第二年春,他回到挪威,国人的态度一下子就改变了,因为他做到了前人从未过分的事,他是一个英雄。
南森的这次探险不仅改变了国人对他的态度,赢得支持和信赖,更重要的这是一次绝好的实习锻炼。早在1884年11月的某一天,当他还是一位年轻科学家时,他在当天的报纸上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文章报道说:最近在格陵卖桥兰的西南沿海发现了一艘三年前沉没在西伯利亚近海中的北极探险船
“珍妮号”的残骸。是什么力量使这些残骸从远在2000英里以外的北极的那一头漂到这里来的呢?当时文章的作者作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认为这是由一种尚未查明的洋流造成的,南森对这个假设很感兴趣,对此找了大量的资料来加以证明,其中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在格陵兰近海也曾发现过从西伯利亚森林中漂过来的木头和阿拉斯加北部爱斯基摩人制造的一种木兵器,为了实地证明,于是他决定到北极进行一次探险,决定利用洋流来自行漂流,以验证是否会出现和“珍妮号”一样的结果。
“前进号”驶向北极
在探险格陵兰取得成功之后,他轿枝得到了充分的在极地附近生活的经验,同时也赢得了上至国王下至普通百姓的支持,趁此时机,南森在1890年2月向克里斯蒂安娜地理学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专门建造一只船,让其在西伯利亚的海面上封冻,然后向北漂移越过北极,并用这个机会探清广大北极地区的奥秘,这个航程约需 2~5年,起初,这一建议同样遭到一些怀疑家们的讥讽。但由于南森在上一次探险中的神奇经历,广大公众对他寄予厚望,他这个新颖独特的方案可能会使挪威人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那将不仅仅是南森个人的事,而将是整个挪威人的骄傲,于是他们纷纷解囊资助这次探险。当时挪威政府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公众捐助占三分之一多,甚至国王奥斯陆也为此捐献了20000克朗,这样一来资金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下一步便开始着手具体的措施,首先得有一艘特别的船,这种船必须经得起流水的碰撞,为此,南森与著名的苏格兰造船家科林·阿切尔共同设计一只粗短而坚固的船,这只船的船头,船尾和龙骨都做成流线型,使冰块无法抓住船的任何一部分,按照南森的说法,整条船应像鳗鱼一样能挣脱冰块的怀抱,当冰块一向它压过来,船将被冰的压力抬起来,而不是被压碎,因为在北冰洋上航行,怕的不是夏季冰雪消融时的散缀在北冰洋外缘的流冰,而是杂陈在北极附近的巨大的浮冰块。它们顺流漂移随潮上下,时而冻结,时而分离,互相挤压,不经特殊设计的船只是经不起这种冰的压力的。
这只新设计的船长128英尺,三桅帆,能容纳13个人和够5年用的燃料和食物,随船还配备了一台蒸汽机做为补助动力,船上还装有一台可由轮机、手摇或风车带动的发电机,供在北极圈内过冬时使用,这艘命名为“前进号”的探险船于1892年10月26日下水,当时前往观礼的人成千上万,人们都把发现北闭配敏极的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
第二步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探险成员,这些成员应该是高级的海员和科学家,当时报名者有上百人,最后确定了13人,准备好了供应品和设备;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制定出详尽的探险计划;在西伯利亚的一些海岛上设立应急的食物供应站,在一个集合点准备好34头拉雪橇的狗,以备不测,9个月后,这些准备活动才完全就绪,因为这是一个万人瞩目的大事情,准备工作越充分越好。
1893年6月24日,“前进号”正式开始向北极区航行,当他们的船沿挪威海岸北上时,受到过往船只和岸上的人民的热烈欢迎,从他们身边过的船只都鸣炮或升旗向其致意。轮船载着满甲板的乘客,向其高歌欢迎,岸上的农民和海上的渔民向其欢呼,挥手送行,“前进号”是载着挪威人民的希望驶向北极的。
花了差不多一个月,前进号已从挪威的最北端骁过,驶上北极海域,一路上战逆风,劈恶浪,不停地向东驶去,在浮冰群中迂回了几个星期后,驶完了俄国北部海岸3/4的路程,这时按计划掉头向北,勇猛地向北极驶去。不久后,在远处海平线上透过海雾隐约地显出一条细长而致密的冰缘。南森从浮冰群中找到一个缺口,命令把船头朝向冰堆驶去,关掉发动机,似观动静,这就是考验“前进号”的时刻。
9月24日,前进号已被厚厚的冰块围住了,浮冰之间夹有能迅速冰冻的融冰浆,南森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越来越快地被封冻在中间了,现在冬天就要来了。”言辞之中透露着一种喜悦,可这也是关键时刻了,四面看不到海水,只见一望无际,高低不平的冰原。这都是些缓慢漂移的巨大的浮冰块,但它们说不定什么时候便会发生碰撞,一块滑到另一块上面,堆积成高达了15~25尺的压力巨大的冰脊。处在其间的“前进号”随时都有被挤破的危险。10月9日,这种情况果然发生了,南森日记中这么记载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船体摇晃,像是发生了一场地震,冰堆上下起伏着,向前进号挤压过来。……但是船没有被压垮,冰只是把船抬起来;……当压力缓解时船又慢慢地降落下去。”浮冰块几乎每天都来以这种方式拜访前进号。船边垒积的冰堆几乎触及了桅顶,前进号就像是行进在一个冰的峡谷之中。
“前进号”在缓慢而艰难地行进,有时候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有没有移动,探险队员们只有耐心等待洋流把他们漂送到北极,他们也只得安下心来读书,唱歌、打牌;天气晴好时则到冰上打猎,捕捉北极熊。他们根本不像是探险,而更像旅游,路上的每一个美丽的去处都让他们惊叹不已,尤其是美丽壮观的北极光,更令他们神往不已,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弄清楚,北极光是高层大气受到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轰击而产生的,北极光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但在春秋两季最为美丽,其呈现的色彩决定于大气中受轰击分子不同。比如,最常见的黄绿色光是太阳粒子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红光则见于磁暴期间。北极光变化多姿,有弧形,光束形,面纱状和片状等,但最常见的是一系列多褶的波状长带子,在天幕上由70英里高度一直向上延伸到500英里的高度,北极光的神奇美丽令南森心折,他曾雕了一帧木刻来描绘它。
在船被封冻期间,船员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认真地进行各项考察项目。每4小时就记录一次天气数据,隔一天进行一次天文观测。他们还测量海洋的温度,盐度、深度和洋流,从海底挖取样品,仔细测绘前进号航线。
地面前进
随着前进号缓慢地移动,日子一天一天地在过去,冬去夏来,已过了一年多了,在第二个冬天到来时,南森向船员们提出这样一个想法,由他带一个助手离开前进号,用冰屐、滑雪鞋、狗拉雪橇和兽皮船从冰上直奔北极,然后再从北极向南走,那样也和前进号的目的一样,只不过不再是被动地靠洋流,而是主动地靠人自己,他还向船员们说明了原因:他曾放下长达1000英 的测深线,然而未能触到北冰洋的海底,这样的话,北冰洋就要比估计的深多了,那实际洋流也要比原先指望的弱得多,而风的影响则较大,并且他更为前进号的速度纳闷,虽然船的航向一直朝着西北,但船的移动时快时慢,时停时续,甚至倒退向南走,这样一来,原来估计的2~5年很有可能拖长到7年或者8年,而且船最后还可能偏离北极。南森为此忐忑不安,曾在日记中流露:“这样无忧无虑地生活,消极被动的生存,使我感到气憋,唉!边灵魂也会冻结,我宁愿选择去拼搏,去冒险,即使只给我一天片刻。”于是他有了这么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的计划得到大家的赞同,好几个人自愿要求陪同南森前进,南森最后只选定了一个预备役海军军官约翰逊做助手。南森决定在2、3月份出发,因为上一年他曾观察过,这时冰面最平坦,最适于狗拉雪橇行走,而到了5月,冰原将开始融化为一块块浮冰,前进将会受阻。
1895年3月14日,南森和约翰逊离开前进号,踏上征程,在临行前,南森作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他们先到冰上试着生活一阵,试用了各种鞋具、衣服、食物、帐篷和睡袋,检查了雪橇和拉雪橇的狗,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在他们离开前进号时,距离北极只有350英里,这在历史上还是一个记录,以前从未有一只船这样靠近过北极呢。
南森和约翰逊在一望无际、似乎可以一直通到北极的平坦的冰原上疾驰。最初几天,他们往往每天可以前进14多英里,如果能保持这个速度,不久即可大功告成。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就陷入了由无数冰脊组成的迷宫:一堆堆冰砾布满了冰脊之间的通道,雪橇经常翻车,因而不得不花大力气把它们扶起来,甚至有时还要抬着它们翻越冰包,狗有时拉着沉重的雪橇翻越高耸的冰脊显得特别吃力,他们只得从雪橇上下来帮狗一起拉,在这连绵不断的冰石流中前进,连神话中的巨人也会被累垮,他们经常在滑行中睡着,脑袋一沉,猛地撞在自己的滑雪鞋上才被惊醒,他们根本都没时间去欣赏这白色大理石的星球呈现的难以言状的诡异的美了。
他们汗湿的衣服在晚上便被冻凝成铁衣甲胄,举手挪步,毕剥作声;南森说如果能把衣服脱下来放在冰上,一定也能笔挺挺地站着不倒。他的腕部甚至被冻硬的袖口磨出了深深的血口子。
这段时间里,白天融化成的一潭潭冰水一到夜间便结成冰,并且冰情还有越来越坏的趋势,南森又开始疑惑了,他们似乎没有向北极靠近,而只是在原地打转,虽然他们每天都向前跑了几英里,但到晚上对照星座一测量,发现仍停留在昨晚的位置,原来他们像是在踩踏一只巨大的转磨,他们拚命向北跑,而浮冰却向南移,两者一抵消,他们便只得在原地不动了,这个一向善于利用自然力的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自然力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了。
于是他们再度改变自己的计划,决定掉头向南退却而放弃了向北极挺进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已在北纬86°14′,从离开“前进号”起的26天内,他们一共走了124英里,离北极只差224英里了,这也是前人从未达到过的一个记录,带着遗憾,他们于4月9日掉头朝南面大约400英里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出发,南森回头向北极方向深情地看了一眼,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来一趟。”他的愿望被后来美国一个探险家皮尔里实现了,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在回去的路途上,他们仍得与同样的冰原打交道了,每当他们看到面前的冰原是一个杂陈着无数冰脊、冰巷、冰砾和巨冰块的走不通的迷宫时,他们的心都凉了,认为看到的是无数突然冻了的巨浪,看起来除非是插上翅膀才可以前进,值得庆幸的是最后总还是能找到一条路。
时间进入5、6月,北极区短暂的春天开始了,随着午夜的太阳在天上越升越高,气温也越来越高,可是麻烦却越来越多,覆盖在冰上的新雪由于气温升高都化为深可及膝的雪浆,使行进更加艰难。在缓慢移动的冰块之间,有时会出现数英里长的裂缝,继之又冻结成冰,它的厚度不足以支持雪橇的重量,却能把兽皮船割成碎片,他们只有望之兴叹,无可奈何地绕道而行。
食物逐渐缺乏了,饿狗开始啃吃所有能吃的东西,南森只好把一些弱狗杀掉,给其余的狗充饥,直到只剩最后3头,不久出现了一些好的征兆,有时可以在冰上发现北极熊的足迹,甚至还可以打死一头北极熊来补充食物储备。
人夏以后,海鸥和其他水禽更是经常地在头顶翱翔,这给南森和约翰逊带来了福音——陆地就在不远了。
但由于他们两人在行进时忘了给手表上发条,又没有其他掌握正确时间的方法,也无法计算出自己的位置,再加上他们的位置又很接近磁北极,指南针的偏差很大,以至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本来只有400英里距离的目的地,直到7月24日,即在他们向南走了3个半月后,才在远处地平线上看到一个海岛。这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到8月7日,他们才从冰原上到达海边,他们改乘兽皮船驶向这个海岛,9月登上这个海岛。他们在各个海岛上进行勘测,收集地质标本;当他们踩着坚实的岩石,看到岩缝中盛开着罂粟花,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他们忽然觉得,大地是那么的宝贵,在再坚实的冰块上,也会感到不踏实,他们不禁暗暗替前进号上的伙伴们担心。
他们不得不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度过他们在北极区的第三个冬天。他们两个在岛上避风的地方盖了一座石砌的小房子,用苔藓堵塞壁缝,用不透水的厚海豹皮做屋顶。他们又去捕猎海豹,用海豹皮做遮风御寒的衣料,用海豹的膏油做燃料,他们还去捕猎北极熊,解决了一冬的食物和用作垫褥的熊皮,他们就在这里安心地度过了好几个月,没有风时,他们就出去打猎,在雪地上散步,或者欣赏北极光和流星的精彩表演,而当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时,他们就呆在小房里,偎着油炉而睡,由于整日无所事事,而吃的尽是营养丰富的熊肉汤和煎熊排,结果他们都长胖了,南森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了23磅,而约翰逊则增加了13磅多,慢慢地冬尽春来,1896年的2月25日,他们看到了第一批候鸟从南边飞来,都欣喜若狂,在经过漫长的寂寞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生活的第一声问候”。他们高呼:“吉祥的鸟儿啊,欢迎你们!”
殊途同归
5月19日,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航行,他们把用品装在兽皮船上,再把兽皮船绑在雪橇上既可在冰上行走,又可在水面上行走,然而不幸有一天船被海生动物撕开了侧板,他们不得不登上附近的一个小岛,在小岛上露宿后,南森在海岛上散步,这时鸟儿成群在头顶回旋,啁啾鸟语不绝于耳,真是太美了,突然,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声,那里一定有人!南森一下子激动起来,这一年来,除了约翰逊,还根本没有见过另外的人,又重回到了人间了!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陌生人,他还向南森打招呼哩,南森一下子愣住了,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吗?走过来的正是他认识的英国北极探险家弗雷德里克·杰中逊,他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了杰中逊,激动的泪花在他眼中闪烁,杰中逊经过这里是准备去探索一条抵达北极的陆上通道的。能在这里遇上南森他也觉得特别的惊奇,于是南森和约翰逊就搬进了杰中逊的讲究的营地,在他这里舒舒服服地过了几个星期,最后搭一艘来自挪威的货船回国,国内人们原以为他们早就死在北冰洋上了。
南森回国一个星期后,前进号也安全返回,正如南森预料的那样,前进号后来继续随着洋流漂移,尽管最后偏离了北极,但还是安全地通过了北极海区。
整个挪威都被南森和前进号的成功轰动了。到处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但南森对这一切并不感兴趣,他回到了自己家乡,一天傍晚,南森独自站在家乡的海滩上,一边听着脚下海涛的拍击声,一边回顾自己这一段经历。他回忆说:“那冰原和极地上漫漫的月夜多么令人神往,但如今已像一个来自另一世界的遥远的梦——一个转瞬即逝的梦。但是,生活中要是没有梦,那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呢?”

⑧ 中外著名探险家故事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传奇,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回答者:不吃人的狼 - 经理 五级 5-17 21:04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传奇,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回答者:meiyoutianli - 试用期 一级 5-18 09:33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稿指扰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键旦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逗贺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