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知识 » 埃及股票交易
扩展阅读
擅自炒作别人股票账户 2025-02-02 09:33:58
银河表计股票代码 2025-02-02 09:29:16
中国股市一直涨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埃及股票交易

发布时间: 2022-11-26 02:40:28

① 股市期货外汇周末都休市,有什么交易品种周末也能交易吗

因为周六日是双休日,所以股市要休假。交易开盘品种如下:
周六开盘的股市:沙特阿拉伯股市(交易时间:北京时间16:00—20:30);
周日开盘的股市:以色列、埃及股市(以色列股市交易时间:北京时间14:48—21:30 埃及股市交易时间:北京时间15:30—19:30)。
星期六、星期天不可以买股票;另外在正常交易日里当天买的股票当天不能卖,股票实行的是T+1交易规则,只有权证实行的是T+0交易即当天买的权证当天就可以卖。

② 股票中黄金分割法是什么意思

相信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听说过黄金分割法,并且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也是由黄金分割法雕塑而成的。其实在股票交易中也是存在黄金分割法的,那股票中的黄金分割法是什么意思呢?

总结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该去投资什么,就可以尝试使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投资。不仅要投资股票,还要投资债券,并且投资股票的分量一定要少一点,因为股票它的收益比较大,但是风险也很大,而债券的收益比较少,但是风险也是很小的。

③ 非洲有多少个国家有股市

英为财情上拥有全球的股市数据,截至目前(2018.12.03)

非洲共15个国家有股票市场,它们分别是:

  • 乌干达

  • 南非

  • 博茨瓦纳

  • 卢旺达

  • 坦桑尼亚

  • 尼日利亚

  • 摩洛哥

  • 毛里求斯

  • 津巴布韦

  • 科特迪亚

  • 突尼斯

  • 纳米比亚

  • 肯尼亚

  • 赞比亚

  • 马拉维

具体各国股票行情,可在英为财情上查看

过去三年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超过5%,这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使得非洲股票市场火爆异常。在过去一年,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主要股市上涨了超过50%(如图)。过去十年,世界十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国家占了六个。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表示,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非洲家庭将有足够的收入购买一些非必需品。此外,一半以上的非洲人还不到20岁。在未来30年内,非洲的适龄工作人口将比中国还多。

④ 君士坦丁堡公约签订的意义是什么

独霸苏伊士运河之梦的破灭

——英、法、俄等国签订《君士坦丁堡公约》1869年11月7日上午9时,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地中海东南岸的塞得港,港口两旁挤满了人群。人们的心情如同这灿烂的阳光,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一会儿,拥挤的人群中发出了欢呼声,人们高喊着“来了!来了!”原来,塞得港即将迎来第一艘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轮船。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苏伊士运河终于正式通航了。

苏伊士运河全长172.5公里,位于今天埃及东北部、西奈半岛的西侧。它北通地中海,南到红海,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连结欧、亚、非三大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国际航运水道。在今天世界上所有通海运河中,无论从使用国家之众、通航船只之多及货运量之大等方面,苏伊士运河均名列第一。它的开通,使得欧洲到印度的水路航程比原先绕道好望角要缩短一半,马赛到孟买的航程比原先缩短了5940公里。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经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公元前7世纪时腓尼基航海家首次环非洲航行,就是从这儿出发的。后人把这条运河称为法老运河。但到了公元8世纪,哈里发阿里·曼苏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命令把它堵塞,从此,法老运河也就被人们遗忘。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远征军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登陆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甚至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测,准备在这里再重新挖掘一条运河。但遗憾的是,由于测量中出现了严重错误,他们认为红海海面要比地中海海面高出10米之多,要在这里开凿运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久,由于法国国内政局的变化,拿破仑急于回国夺权,开凿运河的事就这样被耽搁下来。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英法等国都急于打通地中海到红海的通道,开凿运河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法国为了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并争夺印度洋霸权,1854年,派遣曾经担任法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勒塞普斯来到开罗总督府,送上很多礼品,并用花言巧语最终骗取了埃及总督赛义德的信任,法国取得了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决定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资产为2亿法郎。当时合同规定:法国对运河区的租借期为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归埃及政府所有;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需全部土地及劳动力;公司有权免费输入开凿运河工程所需要的机器,埃及将获得纯利的15%。这个合同对埃及显然是不利的,租期长、获利少、免税进口将影响埃及财政收入,特别是开凿运河所需的土地转归公司所有的规定,使埃及的未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英国最初非常担心自己在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受到影响,因而竭力阻挠开凿运河。后来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人民大起义,英国也感觉到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不久也就对此予以默认了。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在众多国家的关注下终于破土动工了,先后有数十万埃及劳工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运河采用了埃及工程师南特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开一条南北基本垂直的人工运河,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泊,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开凿难度相当大。盐渍地十分坚硬,在当时机器设备极其缺少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手段挖掘它确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沙漠中的烈日下,几万劳工不停地干活,首先得解决用水问题,而沙漠中又哪里能找得到那么多的淡水呢?为此,工程师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不得不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开凿一条尼罗河引水渠把淡水引过来。这样,运河修到哪儿,水渠也就修到哪儿,实际上工程量增加了一倍。即使是南段的湖泊区,因为湖水太浅,施工时必须先把湖水排干,再把湖底挖深,难度仍然不小。

在此后的近十个夏季里,赤日炎炎之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非洲东北部沙漠上,无数的埃及劳工用锄头、铁锹等最简陋的工具不停地挖着,甚至一些人干脆用双手挖掘着、用篮子搬运着泥块。由于要常年忍受北非沙漠上毒辣的阳光,他们一律裸露着上半身,黝黑的肌肤与凸现的肋骨十分抢眼。法国资本家们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埃及民工,强迫他们冒着酷暑、忍饥挨饿、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他们的伙食也很差,生病时没有必要的医药,处境与4000多年前修建法老金字塔时的埃及劳工不相上下。他们终日辛勤地忙碌着,过度的劳累、饥饿与疾病夺去了他们当中12万人的生命。因此,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劳工们用累累白骨垒成的,它也是西方殖民者压迫埃及人民的历史见证。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公认,于是对运河管理权的争夺也日渐激烈起来。苏伊士运河对正在极力对外扩张的大英帝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据为己有。此时埃及政府正因为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874年11月不得不决定卖出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闻讯后,竭力阻止埃及把股票卖给法国。同时,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在未经议会讨论和内阁同意的背景下,擅自借款迅速地把这批股票买入自己的手中。后来在1875年2月英国议会讨论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狄斯累利经手的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从此,苏伊士运河管理权分属英法两国所共有。

1882年,英军入侵埃及,并迅速占领了整个运河区,企图独占苏伊士运河。由于苏伊士运河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航道,因此各国政府对这条运河的通航与安全极为关注。在西方国家的一致反对下,1AAAA年10月,英国被迫同法、德、俄等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承诺苏伊士运河在战时和平时一样,对任何国家的商船或军舰自由开放,不许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这样,英国独占运河的企图并未实现。这种由英法两国共管的局面维持了近百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埃及人民长达数年的斗争,浸透着埃及人民血汗与辛酸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并且更好地发挥着作用。

⑤ 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英国用了什么阴谋

1857年,运河还没凿开呢。。
苏伊士运河是在1859年4月25日至1869年11月17日期间开凿的。
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
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想把它据
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国克服
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
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
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
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买到手,并立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
就买到了。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
了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
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凭借它强大的实
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奥匈帝
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
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
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
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约内容。

⑥ 埃及可以购买香港股票吗

应该可以吧,如果他们的金融系统有渠道就可以购买。现在很多国家都有融合联通。

⑦ 还有人类在埃及吗

一 国情简介
国 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 积:100.2万平方公里
人 口:6780万(2001年)。人口增长率为2.6%
语 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中上层通用英语
宗 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 都:开罗(CAIRO),人口1500万
[自然地理]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全境96%以上的土地为沙漠。一般称开罗以南为上埃及(较落后),以北为下埃及。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530公里,形成尼罗河河谷和自开罗伸向地中海的最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埃及95%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全长195公里。全国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主要港口有亚历山大港、塞得港、杜米亚特港和苏伊士港和红海港口等。年吞吐总量为5200万吨。
气 候:全国干燥少雨。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为9-19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34度。

[政治历史] 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3200多年在埃及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公元前525年开始相继被波斯、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640年成为阿拉伯国家。以后曾先后被奥斯曼帝国、法国和英国占领、1914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独立。
1958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叙发动政变后脱离"阿联"。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病逝,同年10月15日萨达特继任总统。
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刺身亡,同年10月14日穆巴拉克继任总统。

二 经济概况
[主要状况] 埃及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是一个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大市场。同时,埃及向其周边国家的经济辐射力强,市场容量和潜力较大,是整个非洲大陆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机电产品市场,具有较多的贸易和投资机遇。埃及受自然条件制约,资源和物产比较单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农业生产有待发展,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综合国力有待加强。多年来,用于生产的大部分资本货物和生产资料,及粮、油、糖等主要生活资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巨额逆差。埃及经济属开放型市场经济,并日趋多元化。随着经济改革和私有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中的私有经济快速增长,产值已占总值的75%左右。其中中小型和个体公司所占比例较大,在经贸合作中,要注意合作对象的资信,避免经济纠纷和损失。埃及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贫富相当悬殊,对高、中、低档商品均有需求。但整体来说,绝大多数人口生活还比较贫困,消费水平较低。由于贫困人口比重大,限制了国内市场容量。因历史和地缘原因,埃及为传统的欧美市场。但近年来,一些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在不少领域以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挤进该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埃及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对违背宗教信仰的商品禁止进口。
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7468亿美元
人均收入:1150美元
外汇储备:142亿美元(可满足11个月的进口需求)
外 债:284.93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5%
通货膨胀率: 4.5%
失业率: 9.9%
侨汇、旅游、运河和石油工业, 2000年情况如下:
侨 汇: 33亿美元 运 河: 16亿美元
石 油: 19亿美元 旅 游: 43亿美元

[发展趋势] 自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到八十年代初的三十年间埃及经济先后经历了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国有化时期"、萨达特"开放经济"时期和穆巴拉克的政策调整时期。
埃及于1991年开始全面施行经济改革、金融改革和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并于当年10月统一了市场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和外汇自由汇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率;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励私营部门发展,完全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贸易自由化,扩大出口;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国内外投资;增加就业,减少低收入阶层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于私营企业不断发展,目前私营部门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由90年代初的60%,提高到1999年的75%。
1996年10月,埃及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订了一项新的为期两年的埃及一揽子经济改革方案协议,埃方承诺深入进行各项经济改革,西方债权国的巴黎俱乐部为此免除了埃政府42亿美元的债务。
经济改革以来,埃及经济情况逐年好转,财政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埃及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经济上面临诸多挑战。
1982年以来,埃及已执行了三个五年发展计划(1982-1987,1987-1992,1992-1997),目前正在实施1997-200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在这个五年计划中,埃及政府拟兴建一批跨世纪的国家大项目:如南方沙漠地区TOSHKA农业综合项目,西奈开发项目,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等。这些大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给埃及目前的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据说完成后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近年来基本建设投资过大、消费品进口增加过快等原因,从1999年开始,埃及的经济一直不振。在金融方面表现为:银行银根紧缺、呆坏帐增加、外汇储备下降、汇率波动下滑。虽然埃及政府采取紧缩建设战线、大力推进私有化进度、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出口商提供银行信贷和担保抵押等一系列措施,但至今仍未摆脱困境。

[主要产业]
1、工业
埃及的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近十年来,成衣及皮革制品、建材、化肥、药品等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埃及工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但基础还比较薄弱,行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机电产品自给率低。近年来,石油、钢铁、电力、化肥、水泥、机电、制药、制革和陶瓷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汽车制造和装配业发展较快,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特别是石化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2、交通运输和通讯
埃及拥有发达的陆路交通网,全国公路总长度41300公里,铁路总里程9400公里。埃及航空公司是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另外还有4家私营航空公司。有港口8个,年吞吐量5100万吨。其中亚力山大港是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为2200万吨。
全国拥有电话装机总容量630万门,其中75%实现了数字化。光纤网已连接全国所有的城市。1996年开通了GSM移动电话系统,目前容量已达到140万门,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埃及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有60多家私营ISP公司。

3、 农业:农业是埃及重要的经济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可耕地面积为780万费旦(1费旦等于0.42公顷)。八十年代以来,农业持续发展。主要农作物有(按种植面积):小麦、玉米、大米、棉花、菜豆、甘蔗、水果 和蔬菜,1998年埃及谷物总产量为1850万吨。棉花是埃及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其盛产的长绒棉,品质优良,纤维长达36-42毫米。埃及粮、油、糖、奶的生产不能自给,所需食品的半数需要进口,每年仅进口的小麦就达400多万吨,为世界上主要的食品进口国之一。随着南部新河谷等工程的不断开发,埃农田面积将继续增加,农副产品自给率将逐步提高。

4、服务业
埃及服务业以旅游和苏伊士运河为主。埃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金字塔、帝王谷、卡拉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地中海和红海海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度假。1997年11月卢克索恶性事件发生,致使入境旅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有大幅下降。由于埃及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游客安全,目前旅游市场已完全恢复。2000年外国游客达550万人,外汇收入43亿美元,已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苏伊士运河开挖于1889年,连通地中海和红海,为世界重要的人工水道。1996年运河拓宽、加深后,通航船舶吃水深度可达58英尺。2000年通过船只达14000多条,总吨位达4.4亿吨。近年来运河加深改建等工程仍在不断进行,预计今年将可通过20万吨的油轮。
埃及在国外,特别是中东地区,有劳工侨民200万人左右,每年侨汇收入达30多所美元。
银行和金融系统比较完善。目前在埃及经营的银行共有81家,其中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24家私营或合资商业银行,21家外国银行分行,11家私营或合资投资银行,21家专业银行。埃及银行业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已基本放开。外资可独资经营银行。埃镑在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各银行的业务范围、服务收费、存贷款利率完全自定,中央银行不再干预。
埃及的股票资本市场(ESE)起步于九十代初,目前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有二大股票交易市场。截止到1999年底,其上市公司达到958家。外资可自由购买上市股票,1999年底,外资已占上市资本的22%。

[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埃及为非洲第四大产油国。已查明石油储量31亿桶(约合5亿吨),远景地质储量80亿桶(约合12亿吨),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奈半岛、苏伊士湾、西部沙漠、红海和地中海一带。1998年生产原油4030万吨,大部分供国内消费,出口原油约1000万吨,成品油500万吨。埃及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远景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目前天然气的日产量为6200万立方米。
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460万千瓦,其中80%为天然气电站。1998年发电623亿度。近年来发展较快。
钢铁:2000年各种钢产量600万吨,一般钢材可满足国内使用,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
铝业:1999年铝材产量为19万吨,部分出口。
化肥:磷酸盐储量丰富,1999年产氮肥722万吨,磷肥143万吨。化肥自给有余,可供出口。
水泥:1999年水泥产量2290万吨。由于新的水泥厂不断设产,2001年可达到近3000万吨,基本可满 足国内的需要。
矿业:埃及的矿产资源除石油、天然气和磷酸盐外,均比较贫乏。目前开采量较大的有磷矿等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GDP的1%。

⑧ 求各国股票指数的名称

代码 名称
NZ50 新西兰股市NZ50指数
N225 东京日经225指数
KS11 韩国综合指数
AORD 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
STI 新加坡海峡指数
KLSE 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
TWII 台湾加权指数
PSI 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
HSZS 香港恒生指数
JKSE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
SENSEX 印度孟买Sensex指数
RTS 俄罗斯RTS指数
OMXSPI 瑞典OMXSPI指数
OSEAX 挪威OSEAX指数
FTSE 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FCHI 法国巴黎CAC40指数
AEX 荷兰AEX指数
GDAXI 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
SMSI 西班牙马德里SMSI指数
SSMI 瑞士苏黎士市场指数
MIB 意大利MIB指数
BFX 比利时BFX指数
ATX 奥地利ATX指数
MERV 阿根廷MERV指数
IBOV 圣保罗IBOVESPA指数
XAX 美国证交所
GSPTSE 多伦多股票交易所综合
DJI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MXX 墨西哥MXX指数
NYA 纽约证交所综合指数
SPX 标准普尔500指数
IXIC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CASE30 埃及CASE30指数
TA100 以色列TA-100指数

⑨ 苏伊士运河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
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
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同年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
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同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终于在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链接
苏伊士运河
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 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
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苏伊士运河开凿始于埃及法老三世约公元前1874年。
苏伊士运河被废弃以至泥沙淤塞然后,分别于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 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后640年、1859年重新开凿了若干次: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0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埃及政府同意两艘伊朗军舰——“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进入苏伊士运河并驶往地中海,从而再次引发了世人对这条地处中东,联系欧亚非三大洲的黄金水道的关注。对伊朗而言,这也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其船只首次穿越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190多千米。该运河处于欧亚非三大洲接壤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50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
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运航道,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总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运河中,若论过往船只数量及货运量,苏伊士运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个开凿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人工运河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后人称之为“法老运河”。这条古老运河潜在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令各国垂涎,并因此刀兵不断。这条古运河先后被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公元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填塞了这条运河。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后,为开辟一条直接夺取印度和远东财富的通道,亲自带领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准备重新开通它。但是,由于测量出现错误,拿破仑认为红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开凿运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后,拿破仑因急于回国,开凿运河的事就此作罢。
19世纪,英法两国都把扩张的目标集中在富饶的东方。法国企图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沿开罗、苏伊士、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至波斯湾修筑一条铁路,以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1851年,英国获得埃及的许可,开始修筑铁路。法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欺骗取得埃及的信任,于1854年与埃及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并于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正式破土动工,动用了几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苏伊士地区开凿运河,十多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国统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随后,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接着,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1882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万军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对英国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对。1888年西方数国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国却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仍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指使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1936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军港等。二战期间,英国再次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手以色列对埃及发起军事进攻,企图用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推翻纳赛尔政权。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英法两国空军于两天后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并调集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展开占领运河的地面攻击。
在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法以三国的武装进攻最终失败。英法军队不得不于当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随后也被迫撤军。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早已成为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当然,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也被关闭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略埃及并占领埃及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开放。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苏伊士运河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踏上苏伊士运河的堤岸,看着那滔滔流水,我的脑海中闪现这样一个问题:河床中流淌的到底是什么?一时间,历史的镜头和现实的场景竞相交叠,浮现出这样一个答案:既有昔日悲愤的血汗,也有今天喜悦的泪水。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南止红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长190多千米。运河通过地中海和红海连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紧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这样的运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
埃及东北部是非洲和亚洲的接壤地带。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认识到在那里修建运河的必要性。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苏努塞尔特三世曾主持开凿运河,通过尼罗河及其支流把地中海与红海连接起来。这条“法老运河”开工仪式的画面,至今仍保留在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正面的墙壁上。这是埃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可是,运河四周都是广袤的沙漠,狂风卷黄沙,这条运河不久就被阻塞。后来的埃及法老,还有入侵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曾设法疏通,但没有成功,到公元8世纪竟完全毁弃。
苏伊士运河,缘起于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急于前往传说中“遍地是香料和黄金”的东方。他们发现了绕过南非好望角直达那里的新航道。但是,这条航道毕竟绕路太多,耗时费力。因此,后来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都想寻找一条捷径。1798年,拿破仑进占埃及,指示部属对可能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地峡进行测量。1832年,法国外交官兼工程师费迪南?德莱塞普正式提出在这个地峡开凿运河。1833年至1837年,他在开罗任领事,极力接近并讨好埃及统治者,以“打通关节,成就大事”。1854年11月,他如愿以偿,从新任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那里获得开凿与经营运河的“特许权”。四年后,他发起成立主要由法国和埃及私人出资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1859年4月25日,运河的修建在现今的塞得港破土动工。河道的走向没有选取贯通地峡的最短直线距离,而是利用天然的湖沼洼地,将沿途的曼扎莱湖、提姆萨湖、大苦湖和小苦湖串连在一起。虽然河道出现多处弯曲,但却大大缩减了施工量。
我参观过塞得港和伊斯梅利亚城的运河博物馆。那里保存的资料说,为开凿运河,公司从埃及各地雇佣了大量奴隶劳工。他们掘地全凭双手抡镐执锹,运土则全靠头顶与肩扛。他们终日劳作,忍受着政治胁迫、炎炎烈日、霍乱病痛“三重折磨与煎熬”。当时,埃及全国有人口500万,先后有220万人参加运河修建。运河原计划六年完成,但因气候条件恶劣,劳动工具简陋,历时十年才完工。为开凿这条水道,挖掘土石方7500万方,有12?5万埃及人因劳累而死。因此,博物馆人员说,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用双手抠出来的,用肩膀扛出来的,用尸骨垒砌起来的,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运河的开凿,使欧亚两大洲绕过好望角的航程缩短近万千米,是埃及继其古老文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又一历史性贡献。
1869年11月17日,运河正式宣告通航。可是,通航不久,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因财政困难就不得不将埃及拥有的运河股份出售。1875年,英国购买了埃及的运河股份,随后出兵占领运河区和整个埃及。这样,英国同法国一起就取得运河的长期控制权。在埃及土地上主要依靠埃及人民修建的这条运河,竟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从来不甘逆来顺受的埃及人民,决心把运河夺回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悲壮的斗争。
1952年7月,阿卜杜勒·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推翻法鲁克封建王朝,维护民族独立和收复运河控制权的斗争空前高涨。1956年6月,驻扎在运河区的8万英国军队被迫撤离。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顺应民意,在亚历山大城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当晚,那里有25万群众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和欢庆。同时,塞得港有几万人涌向运河口,将竖立在那里的德莱塞普的雕像推倒。这样,由法、英两国霸占长达87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手里。当时,许多埃及人从遥远的南方和西部赶来,站在河岸上欢呼,将一把把热泪抛洒到滚滚的水流中。

⑩ 请问,英国股票交易时间是北京时间多少点到多少点。顺便想问问埃及和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英国 伦敦金融时报 100 指数 - 3:30pm 11:00pm
恒生伦敦参考指数 - 4:30pm 11:00pm
伦敦与北京时差8个时区
埃及与中国相差6个时区,埃及0点时,北京为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