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知识 » 股票市场交易案例
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员夜班 2025-01-23 11:20:33
河北海运股票代码 2025-01-23 09:53:45
乔治白股票代码 2025-01-23 08:22:04

股票市场交易案例

发布时间: 2024-12-05 01:27:55

1.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违规案例,最好是2000年以后的

《蓝田造假案回顾》
2007年11月15日 07:33 上海证券报

蓝田造假案之所以被曝光,源自当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的一篇文章。

这篇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金融内参研究文章,首次揭开蓝田股份财务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股份资金链断裂。

2002年1月12日,蓝田总公司总裁瞿兆玉、总会计师黎洪福、董事会秘书王意玲等11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随后进入司法程序。

次年7月,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蓝田一案进行了首次公开审理。2004年11月,湖北省高院作出判决: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00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规局局长王法雄,因接受蓝田股份董事长瞿兆玉的贿赂,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

沈阳蓝田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归农业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该公司以“蓝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1999年12月,瞿兆玉将其资本运作大本营从沈阳迁至老家湖北。“沈阳蓝田”由此变身为“湖北蓝田”。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后,其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蓝田神话”。

“蓝田造假案”堪称中国证券史上一个较大的财务造假案例,其余波远未结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资者张先生曾起诉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2. 股票操纵市场手法及案例分析

操纵市场是什么意思:
所谓操纵市场,又称操纵行情,是指操纵人利用掌握的资金、信息等优势,采用不正当手段,人为地制造证券行情,操纵或影响证券市场价格,以诱导证券投资者盲目进行证券买卖,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者转嫁风险的行为。操纵市场行为必然会扭曲证券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并会形成垄断,妨碍竞争,同时还会诱发过度投机,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股票操纵市场手法及案例分析:
一、以资金优势设立多个账号组,一般操纵人会同时开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关联账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鼠仓。利用资金和多账号优势进行频繁对倒交易,制造虚假盘面,误导普通股民跟风炒作。
二、联合上市公司实控人发布各种可以影响股价波动的信息,再发布信息前,提前布局,利用信息优势,拉高股价。
三、采用填报虚假交易报单,使普通股民误以为即将出现大单交易,作出错误的投机炒作,但事实上这些虚假报单都会在关键时刻撤单。
四、在尾盘拉升和打压股价,制造一个便于控盘的收盘价。
以文峰股份为例,2014年原文峰股份董事长徐长江欲减持文峰股份股票,徐翔知道后,与其联系,经与徐翔多次见面合谋后达成一致:由徐翔负责二级市场股价(资金优势),并接盘徐长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部分文峰股份股票(提前布局),徐长江转让部分股票后控制文峰股份尽快完成股权过户手续,发布股权转让、高送转等利好信息(信息优势),徐翔则通过二级市场连续买卖操作,控制文峰股份股价和交易量(频繁操作),以达到共同拉升股价,实现高位减持套现目的。股价拉升后,徐长江减持文峰股份股票,双方约定减持底价按照每股14元计算,超出部分五五分成。
根据双方约定,2014年12月21日 徐翔以其母亲郑素贞的名义与文峰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文峰股份股票。按照约定文峰股份发布《关于股东股权协议转让暨股票复牌的提示性公告》,并于2014年2月28日发布《2014年度报告》,披露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3.6元的分配预案。通过徐翔及徐长江的一系列操作,文峰股份股价开始大幅攀升,涨幅一度达到451.6%。2015年4月7日至5月13日, 徐长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文峰股份股票,套现67.617亿余元。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在短短36天内, 徐长江通过减持文峰股份股价套现67.61亿元,盈利达51.48亿元(较操纵前市值),缴税款17.40亿元,违法所得达34.07亿元。而众多中小股民却损失惨重,损失几十万、上百万的小股民比比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获取如此巨大收益后, 徐长江直到徐翔被立案调查都没有将应分给徐翔的10元支付给徐翔。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人想不动心都难。只有用法律的手段,才能堵住其蠢蠢之心。
证券市场是个信息市场,同时又是信息极不对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中小股民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中小股民将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不能让违法行为人付出远超出其获利的代价,违法者仍会纷至沓来,而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不但需要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更需要中小投资者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向违法行为人追偿损失。而有些人竟然认为股票就是炒的,操纵市场只是炒作的一种。

3. 敌意收购有哪些经典案例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敌意收购的RJR Nabisco烟草公司
过程:起初西尔逊雷曼哈顿公司想收购RJR Nabisco烟草公司,每股出价75美元。
KKR听到消息后迅速将出价提高至90美元。
随后,福斯特曼·利特尔加入收购竞争,KKR立即将出价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烟草公司的管理层则在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的帮助下发起了反收购,将价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后RJR Nabisco烟草公司董事会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价格。
在收购与反收购的激烈争夺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顶尖投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也都纷纷卷入,为交易各方提供财务顾问或资金支持。
结果:这宗敌意收购涉及金额高达311亿美元,KKR却只动用了3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
311亿美元的交易纪录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变价格而不是名义价格计算,迄今还没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额超过它。
这桩交易被记录在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RJR Nabisco的陨落》中,后来还被拍成电视剧。
案例二:
过程:盛大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
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
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 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结果: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案例三:
南孚电池在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
过程: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南孚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
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净赚了5800万美元!
结果: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
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
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
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