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知识 » 90年代北京股票恶意交易第一案
扩展阅读
新天科技股票代码 2025-01-14 18:02:39

90年代北京股票恶意交易第一案

发布时间: 2023-12-26 13:12:36

A. 股票内幕交易怎么样被查到

内幕交易是怎样被揪出来的?一个人大教授的稽查样本

谁也不曾料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会陷入内幕交易的调查漩涡中。
一面是教书育人的良师形象,一面是知法犯法内幕交易一只股票、短线交易三只股票的涉案当事人,宋常的AB面在证监会稽查人员的层层调查下逐渐清晰:他是14家上市公司的独董,也是资本市场稽查亮剑被揪出的扰乱市场秩序的鼠狼之辈。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一线稽查办案人员,还原宋常内幕交易案的调查始末,试图管中窥豹,揭开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案的惯用伎俩,以此警示试图挑战监管底线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时针拨回至2015年5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给学生们上课的宋常不会想到,他会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他,面对着在他看来还很年轻的两位调查人员,他是不屑一顾的。
1982年出生的余晶(化名)和1987年出生的项飞(化名)都有点娃娃脸,跟1965年出生的宋常就案件调查取证周旋时,宋常否定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侥幸:“你说的这些我不清楚,我没有参与个股交易,你们有证据吗?”聪明的宋常不知道,项飞和余晶已经有一些线索在手了。
2015年4月,证监会深圳专员办接到上交所线索,称2015年1月26日,国发股份(5.86 -1.51%,买入)发布股票停牌公告,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就在停牌前,“张某瑶”“邢某”账户大量买入该股,交易行为异常,被大数据系统捕捉到,疑似内幕交易。随后,深圳专员办组成调查组,项飞和余晶就是主办人员。
经项飞他们调查,国发股份拟收购海格通信(10.30 -3.65%,买入)子公司摩诘创新的事项为内幕信息,该信息形成于2014年10月29日,公开于2015年3月7日。其间,陈某与国发股份负责人潘某斌见面,受潘某斌之托帮助国发股份寻找重组项目公司,陈某推荐了海格通信的子公司摩诘创新,是重组项目的介绍人,全程参与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陈某为内幕信息知情人,知悉内幕信息的时间不晚于2014年11月30日。
而宋常与内幕信息知情人陈某的关系密切,陈某为国发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宋常与陈某有2次电话联系。
“陈某是谁?我对这个人没有印象。”宋某继续否认。当询问到下午近6点时,宋常就反复催促项飞和余晶,称他晚上还要给100多位学生上课,不能耽误。
“当时我们也很为难,一方面询问还没进行完,另一方面又不能耽误100多位学生。”项飞回忆,“我们提出等他上完课再进行询问,我和余晶坐在宋常办公室边聊天边等他的时候,他时不时过来看看我们,而且表现得十分警觉,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难道办公室里有什么秘密?”
随后,当着宋常的面,项飞他们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对宋常的办公室进行了现场检查。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在办公桌里面发现了宋常隐藏的重要证据,这个证据确定了他和陈某的关系,对定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语言可以否认一切,但证据可以还原过去。”项飞说,在跟踪宋常这条线索的同时,他们还跟踪着陈某这条线。
陈某在资本市场做并购掮客很多年了,经常被证监会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进行排查,对稽查人员的调查方法、调查重点、关键点都很清楚,对任何调查人员来说都算是“硬钉子”。一开始陈某就把关于宋常的一切资料都删除得干干净净,试图把宋常掩藏起来。而且陈某除了本名以外,还请大师另外取了个别名叫陈某某,对外都自称陈某某。国发股份董事长说是请陈某某帮忙介绍并购对象,调查组就把陈某某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进行重点排查,但宋常的社交圈里却找不到一个叫陈某某的。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刚开始时调查人员并未能将陈某某和宋常关联起来,直到从其他涉案当事人处收集到更多的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13.77 -2.55%,买入)进行逐一筛查对比,调查人员惊奇地发现陈某某和陈某竟然是同一个人,而这人在宋常的社交圈里叫陈某。把两者关联起来后,调查人员再进一步深入挖掘,发现陈、宋二人关系密切:陈某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宋常为其导师,毕业后也一直有联系,宋常还在陈某的公司兼任首席经济顾问。陈某从事的项目中介业务有赖于宋常,在获取资产转让方或收购方信息后,多次请宋常帮忙介绍对手方,若买卖双方有意向,二人便合作推进并购工作。国发股份停牌前,宋常与内幕信息知情人陈某存在直接联系。
事情到此算是有眉目了。拿到宋常与陈某关系的证据后,项飞松了一口气。他站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门口,迎着晚风,和余晶相视一笑,摸着早已经饿瘪的肚子,特豪气地说了句:“走,我请你吃煎饼果子!”项飞说,这是那段时间他吃过的最好吃的晚餐。
千般抵赖赖不过如山铁证
在确认了宋常与陈某的关系后,项飞和余晶的下一个攻坚难点,就是宋常与“张某瑶”“邢某”两个异动账户间是否有直接关联。
经过对宋常关系网的梳理,项飞他们了解到,“邢某”“张某瑶”都是宋常学生,对于这两个账户,宋常表示只是偶尔进行打理,对账户资金也说是对邢某、张某瑶两位学生的无偿资助,试图从操作、资金两方面让“邢某”“张某瑶”两个账户与自己划清界限;对买入国发股份也找了个看似合理的理由,称自己经过财务分析,认为国发股份迟早会重组,所以买入赌公司重组;他同时还提供了一些虚假证据资料,试图误导项飞和余晶。
“宋常的抵赖自始至终。他既不承认控制学生账户,也不承认内幕交易个股。”面对这位熟悉市场运作的专家,项飞把目光转向了邢某、张某瑶。
“知道作伪证的后果吗?你有家有孩子,就不怕事态发展到把你自己也牵扯进来吗?”项飞摸准了邢某、张某瑶对宋常既有敬意又有顾虑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邢某、张某瑶开口了:宋常正是“邢某”“张某瑶”账户的使用者,这让宋常的一再否认成了徒劳。
随后,项飞将宋常所控制的账户2007年开户以来所有委托、成交流水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对比,在近4000条交易记录、近400只股票中,总结提炼交易规律、交易习惯,反驳了宋常“赌重组”的辩解,证明账户交易行为明显异常。
经过对往常交易股票共性的分析发现,宋常作为财务专家,买入股票时多选择财务稳健的公司,而且更喜欢自己担任独立董事的公司,这样他更了解公司情况。平时下单也是小心谨慎,每次委托下单平均金额在28万元和36万元之间。而国发股份2008年以来盈利能力较差,连续多年亏损,2010、2013年两次“保壳”,明显并不符合宋常对公司财务稳健的要求。而且,2015年1月23日14点14分,宋常控制的邢某账户单笔委托买入国发股份878700股,委托金额6713268元,委托金额远超平均值,为其历史交易记录中所有单笔申报最大金额,而且委托价格7.64元高于市价7.60元,盘面价格和成交量被迅速拉高。宋常自己账户买入国发股份的意愿显得尤为急切:2015年1月23日国发股份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最后几分钟,“宋常”账户委托买入国发股份65万余股,委托金额500余万元,此次委托金额为其历史交易记录中所有单笔申报最大金额。宋常控制使用的3个账户买入国发股份的行为明显与平时交易习惯不同。
在人证、物证等各类证据链条完整的事实面前,宋常皱紧眉头叹了口气:“哎,怎么成这个样子了!”——就是这个样子,让表面光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受到了110万的“顶格”罚款,同时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其实,处罚的金额不算太多。”项飞认为,宋常多次利用其控制的3个账户短线交易其任独立董事的10只上市公司股票,短线交易其中7只股票的行为,因《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已超过两年追诉时效,最后只能对短线交易的3只股票的行为进行处罚,且处罚金额是其法律规定幅度内的顶格处罚,其内幕交易国发股份的行为也因亏损而被罚得很少,《证券法》对违规者的震慑力度不够大。
项飞在总结5年来的办案经验时认为,内幕消息不靠谱,有很多重组因为各种原因,双方未谈妥最后以失败告终的。从事内幕交易既存在重组失败亏损的风险,还存在被证监会调查处罚的风险,得不偿失。

构成内幕交易罪,将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法律对内幕交易的行为的处罚
1、行政责任
内幕交易行为人可能被证券监管机构给予行政处罚,主要包括:
(1)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
(2)没收违法所得;
(3)并处罚款。对于证券内幕交易,如果违法所得在3万元以上的,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的,处以3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期货内幕交易,如果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满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进行内幕交易的,应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4)警告。单位进行内幕交易的,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
除行政处罚外,内幕交易行为人还可能被证券监管机构给予证券市场禁入的行政监管措施,甚至可能会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
2、刑事责任
内幕交易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具有以下情形的,构成内幕交易罪:
(1)证券交易成交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3)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4)进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3次以上的。
而具有如下情形之一,则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1)证券交易成交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2)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
(3)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75万元以上的。
(1)90年代北京股票恶意交易第一案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三次以上的;
(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第七条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七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第八条
二次以上实施内幕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行为,未经行政处理或者刑事处理的,应当对相关交易数额依法累计计算。
第九条
同一案件中,成交额、占用保证金额、获利或者避免损失额分别构成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按照处罚较重的数额定罪处罚。
构成共同犯罪的,按照共同犯罪行为人的成交总额、占用保证金总额、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总额定罪处罚,但判处各被告人罚金的总额应掌握在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总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B. 500亿北交所“一哥”董事长被立案调查!交易所火速问询,这是咋回事

因为贝特瑞公司董事长贺雪琴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采取立案调查的措施。

证券交易是当前市场上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股票。股票也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很多股民为了能够在股市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便会选择向许多上市公司购买针对性股票,如果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那么股民就能够获取足够多的利益。但是炒股也是有风险的,有些公司可能会存在内幕交易,通过各种方式来欺骗股民。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公司涉嫌内部交易。

根据我国证券部门的公告,北京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在此次证券发布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内幕交易的嫌疑。于是当地警方第一时间将该名犯罪嫌疑人带走调查,截止目前为止根据警方的通告。该名犯罪嫌疑人内部交易的行为属实,并且涉及金额较多。如果此次内幕交易成功的话,那么犯罪嫌疑人就能够套取大量现金。

C. 90年代没有电脑时买卖股票是怎么做的。都是口头下单,有什么依据

您好
证券交易所作为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本身并不持有证券,也不进行证券的买卖,主要作用是为交易双方成交创造或提供条件,并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

在早期,证券公司在交易所内有场内代表,交易所外有场外代表。交易者向场外代表提出股票的买卖,场外代表会通过电话通知场内代表。场内代表则通过手势向其他证券公司的场内代表询问,有合适的就会成交。否则的话,就会等到有合适的交易配对为止。

事实上,90年代国内的期货交易用的还是这种方法。

D. 有关90年代股票处理的问题

1.这些纸质股票有价值!
2.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直接联系他们公司,可以打电话的,我刚进了他们网站,www.scth.com.cn;

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成都企业集团有投资关系,你可以问一下四川金顶公司;估计还有戏;

旭光电子应该是现在的旭光股份,600353;

红光股份,这个你估计惨了,这个公司非法获取上市资格,已经在2003年8月被证监会严惩,一大帮人坐牢,估计现在早破产了,或者被人重组了,你这个债权人没参与这些的话,你的这个股票应该是一张废纸!

3、成都托管中心目前还存在,具体你看他们的网,电话地址什么的都有!http://www.cdtg.com.cn

我也是四川的,呵呵,分给我下吧,查了很久资料哟,
嘿嘿~~~~~~~~~~~~~

E. 90年代的中国股票机制是怎么样的以前是T+0吗

90年代初,开始是施行T+0回转交易方式,1995年基于防范股市风险的考虑,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回转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2001年2月沪深两市的B股市场对内放开,依然执行着T+0回转交易方式。这样,内地投资者在沪深两市做A股、B股交易时,分别执行着T+0和T+1两种交收模式,因此有人建议两市尽快统一此项制度。

2001年12月沪深两市B股由T+0调整为T+1。同时,可转债交易制度却从T+1调整至T+0。《证券法》第106条也明文规定:“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这从法律角度规定了我国股市的交易采取T+1方式

F. 90年代北京第一家可以买卖股票的地方

中原证券交易所。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中原证券交袜余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股票(世好腔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搜衫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G. 我想了解关于中国股市历史以来每一天的消息面,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到!书,网页也可以,谢谢你!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中国股市历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 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

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 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黄浦万国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络绎不绝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 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 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 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 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 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 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 年5月21日 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 1420点 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 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 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眼看股市脱缰,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 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 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92年因买股票认购证出现了股票大户 95年以国债风波为限 基本上消灭了股票大户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 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权收购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 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 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 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 需要上门 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 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于 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 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2日,深沪两市的交易所 实行“特别处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老鼠仓'
上市公司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年亏损,第五年资产重组。这是折旧规律。
1996年 绿野 上市一年不到,就从一个绩忧股变成了一个垃圾股。股票充满着阳谋和阴谋的游戏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 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
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
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 功利性透支
有经济学家说当时美国的连续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国的消费,股市的钱挣得容易,花起来也爽快,这被称为“财富效应”,管理层觉得言之有理,遂动了在中国复制股市财富效应的念头;
网络泡沫的诞生 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 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涨幅6.59%。
1999年10月 申能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回购
1999年10月 首钢股份 第一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 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 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
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
有研究员 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无奈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 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庄家们被灭
2005年:试错式“全流通”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
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
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出逃等于生还”“中国股市8年抗战,一觉回到解放前”
2005年6月8日暴涨 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宝钢权证举例,4.5元的行权价和高达1.6元的权证价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
跌破4.50元意味着宝钢权证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已经成为废纸。
美式权证持有人有权在最后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约执行;
欧式权证持有人则仅能于最后到期日当天要求履约执行。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H. 恶意收购中有哪些经典的案例或者手法

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又称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

就恶意收购来看,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狗熊式拥抱(Bear Hug),第二种则是狙击式公开购买。
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案就是一例。当天,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现金、合总额103亿美元的价格被甲骨文收购。从收购过程来看,从正式决定收购完成,甲骨文先后对收购价格进行了5次调整,从最初的63亿美元调整至73亿美元,然后调至94亿美元,又到77亿美元,而最后以103亿美元成交,前后历时18个月。
欧洲企
敌意收购准备
业界最大敌意收购战,当法国制药巨头塞诺菲宣布斥资480亿欧元收购竞争对手安万特,在全球制药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的时候,却有另外两家看似与此无关的公司从中受益。它们就是石油巨头道达尔和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石油巨头道达尔(TotalSA)和化妆品集团欧莱雅(LOrealSA)这两家大型法国公司都持有塞诺菲的大量股权。不管收购结果如何,它们都能最终获利。如果塞诺菲能够成功地以480亿欧元出价收购安万特,道达尔和欧莱雅就会更容易兑现它们所持新制药巨头的股票。如果塞诺菲落败,自己就会一夜之间成为被收购的目标,那么道达尔和欧莱雅所持的塞诺菲股票就会增值。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挂出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截至7月10日,中钢总计持有Midwest股份已达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达到50.97%,获得了Midwest的控股权。分析人士称,此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已无需澳官方再行审批。对于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中国证券史上,90年代宝安、延中的控股大战以及大飞乐、小飞乐的收购案都是恶意收购的经典案例,且大多成功。
在美国证券史上,此类恶意收购也层出不穷,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案就是一例。当天,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仁科同意以每股 26.50美元现金、合总额103亿美元的价格被甲骨文收购。从收购过程来看,从正式决定收购完成,甲骨文先后对收购价格进行了5次调整,从最初的63亿美元调整至73亿美元,然后调至94亿美元,又到77亿美元,而最后以103亿美元成交,前后历时18个月。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挂出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截至7月10日,中钢总计持有Midwest股份已达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达到50.97%,获得了Midwest的控股权。分析人士称,此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已无需澳官方再行审批。对于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会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