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磐石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如何才能预测市场,这些理论有用吗
磐石理论
磐石理论认为,无论是普通股股票还是不动产,每一种投资工具都具有被称为“内在价值”(intrinsic &#118alue)的坚实支柱。“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对现状和未来前景的细致分析获得。当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内在价值磐石时,买入(或卖出)的机会就会出现,因为波动最终会被矫正——这便是该理论的核心所在。于是,投资就变成了一种枯燥且直接的行为,你只需比较真实价格与磐石价值。
创造磐石理论的功绩很难归于哪个个人。虽然我们现在经常把这项荣誉赋予S
❷ 空中楼阁理论是什么 凯恩斯空中楼阁理论的意义
空中楼阁理论的倡导者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认为股票价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收益,但由于进行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投资大众应把长期预期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期。而一般大众在预测未来时都遵守一条成规:除非有特殊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即假定现状将无定期继续下去。
空中楼阁理论盯住市场消息的变化,时刻分析广大投资者对各种因素的反应,以及判断他们采取行动何种行动的可能,以尽早掌握市场行情运动的先机。运用这种理论既有人成功也有人破财。提出空中楼阁理论的凯恩斯是运用心理方法获胜的高手。一项投资对购买者来说值一定的价格,因为他认为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别人,新的购买者同样认为别人会给你这项投资以更高的价格。其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言,这是大众心理在作怪而已,所有精明的投资者必须抢先成交,抢在最早的交易时机。这也便是 "搏傻"。
成功的空中楼阁铸造者或者"搏傻"者,比如凯恩斯则认为价值投资理论工作量太大,而其价值的估算也很值得怀疑。即使公司收益和股息的未来增长水平及持续时间能够决定股票的价格,但无论用什么样的公式来计算,也必须部分地依靠不确定的前提、而精确的数字却无法从不确定的数据资料中计算得出。
由此可以看出,价值投资和空中楼阁理论的不足之处都基于同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未来判断的不确定性。未来事件处于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成败在于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这也便是投资所以引人入胜令人痴迷的原因所在。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对未来事件作出具有绝对说服力的解释,因而孰高孰低并无实际意义。没有一套理论是万能的,什么时机使用什么理论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❸ 股市中提到的”投机与投资”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好,股市投资是一种购买财产以获得合理预期收入、股息、利息或租金的方法,它以长期增值的形式获利。区别投资与投机的关键在于投资具有时间和收益的可预测性。投资依据的理论就是稳固基础理论。稳固基础理论认为:每一种投资对象,都有某种称为内在价值的稳固基点,可以通过仔细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而确定。当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这一内在价值时,就会出现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因为这一波动最终会被纠正。这个理论在很多人当中被广泛的认知,因为它的逻辑如此之强:先找到不变的价值,再把变动的价格和其比较。
什么是股市投机
而投机理论,又称“空中楼阁理论”。它的鼻祖应追溯到3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成功的投资家凯恩斯。他的观点是,专业的投资者并不愿把精力都花在估算内在价值上,而愿意分析大众投资者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以及在景气时他们如何在空中楼阁上寄托希望。成功的投资者估计何种投资形式适宜公众建筑空中楼阁,并抢先买进选中的股票成交。凯恩斯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创作者,也是忠实实践者。当伦敦的金融专家在拥挤的办公室面对繁杂的数据夜以继日地工作时,凯恩斯却每天在床上躺着,手执电话进行着买卖,而这一悠闲的操作方式却为他个人账户带来了数百万英镑,令那些整天捧着各种金融理论和数据的学究们望尘莫及。也有人把这一理论毫不客气地称为“较大笨蛋理论”,俗称“博傻”。
股市投资与股市投机的区别
投机所代表的就是抓住短线的最佳买入和卖出机会,而投资则可以认为是中长期买入股票的一种行为。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相似之处。很多人中长线投资者都不屑于投机,认为投机就是钻空子,耍小聪明,其实股票投机属于一种投资风格,只不过投机提倡的是善于抓住短线的高抛低吸的机会。
我们打个比方说,一直股票从九元的价位上跌到了六元,然后从六元又涨到了十二元,然后又跌下去,再涨上来,这样张涨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波段,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一般不去理会这些短期波动,而股票投机者则是善于去判断股价每一次的低点和高点,然后通过高攀低吸来获取其中的差价。因此,投机也对于炒作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出波段的低点和高点,那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因此投机的风险也就更大。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❹ 股票基本分析的优点
1.股票基本分析的优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股票价格指数和平均数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衡量股票价格变动历史的工具,然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趋势,以及买卖股票的适当时机。多少年来,人们不断地对股价走势进行研究,产生了种种方法。现在大多数人采用技术分析法或基本分析法预测股市的走势。 技术分析是相对于基本分析而言的。基本分析法着重于对一般经济情况以及个别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股票的价值,衡量股价的高低。
2.另外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其依据的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是由股价、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的,我们也由此可知——技术分析只关心证券市场本身的变化,而不考虑会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种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股票现行股价的价位是否合理并描绘出它长远的发展空间,而技术分析主要是预测短期内股价涨跌的趋势。
3.不仅如此,通过基本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应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我们把握具体购买的时机。在时间上,技术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预测旧趋势结束和新趋势开始方面优于基本分析法,但在预测较长期趋势方面则不如后者。大多数成功的股票投资者都是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他们用基本分析法估计较长期趋势,而用技术分析法判断短期走势和确定买卖的时机。
4.之后股价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认为股价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据对影响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股价走势,而技术分析则是根据股价本身的变化来预测股价走势。技术分析的基本观点是:所有股票的实际供需量及其背后起引导作用的种种因素,包括股票市场上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担心、恐惧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上。
5.最后技术分析中存在空中楼阁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投资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某种股票,是因为他相信有人将以更高的价格向他购买这种股票。至于股价的高低,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愿以更高的价格向你购买。精明的投资者无须去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他所须做的只是抢在最大"笨蛋"之前成交,即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前买进股票,而在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后将其卖出。
❺ 炒股都有哪些成熟理论
成熟的理论有:道氏股价波动理论、波浪理论、成长周期理论、股票价值理论、信心理论 随机漫步理论、亚当理论、黄金分割率理论、相反理论、证券市场分析论等等。
1.技术分析的含义
所谓股价的技术分析,是相对于基本分析而言的。正如上一部分所述,基本分析法着重于对一般经济情况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股票的价值,衡量股价的高低。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其依据的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是由股价、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的,我们也由此可知——技术分析只关心证券市场本身的变化,而不考虑会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种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股票现行股价的价位是否合理并描绘出它长远的发展空间,而技术分析主要是预测短期内股价涨跌的趋势。通过基本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应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我们把握具体购买的时机。在时间上,技术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预测旧趋势结束和新趋势开始方面优于基本分析法,但在预测较长期趋势方面则不如后者。大多数成功的股票投资者都是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他们用基本分析法估计较长期趋势,而用技术分析法判断短期走势和确定买卖的时机。
股价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认为股价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据对影响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股价走势,而技术分析则是根据股价本身的变化来预测股价走势。技术分析的基本观点是:所有股票的实际供需量及其背后起引导作用的种种因素,包括股票市场上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担心、恐惧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上。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空中楼阁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投资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某种股票,是因为他相信有人将以更高的价格向他购买这种股票。至于股价的高低,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愿以更高的价格向你购买。精明的投资者无须去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他所须做的只是抢在最大的“笨蛋”之前成交,即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前买进股票,而在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后将其卖出。
2.道氏股价波动理论
根据道氏理论,股票价格运动有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价总升(降)的幅度超过20%。对投资者来说,基本趋势持续上升就形成了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
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股价的次级趋势。因为次级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股价的修正趋势。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3周至数月不等,其股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为股价基本趋势的1/3或2/3。股价运动的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反映了股价在几天之内的变动情况。修正趋势通常由3个或3个以上的短期趋势所组成。
在三种趋势中,长期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股价的基本趋势,其目的是想尽可能地在多头市场上买入股票,而在空头市场形成前及时地卖出股票。投机者则对股价的修正趋势比较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想从中获取短期的利润。短期趋势的重要性较小,且易受人为操纵,因而不便作为趋势分析的对象。人们一般无法操纵股价的基本趋势和修正趋势,只有国家的财政部门才有可能进行有限的调节……[详细]
3.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 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详细]
4.股市发展阶段与成长周期理论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票价格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资者变得谨慎了,一些没有经历过崩溃阶段的新的投资者加入进来,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票价格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详细]
5.信心理论
信心股价理论,是基于市场心态的观点去分析股价。由于传统股价理论,过于机械性地重视影响公司盈余,而并不能解释在多变的股市中股价涨跌的全盘因素。尤其当一些突发性因素导致股价应涨不涨,反而下跌,或应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种现象,更使传统的股价理论变得矛盾。因此信心股价理论,强调股票市场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响股价。
根据信心理论,促成市场股价变动的因素,是市场对于未来的股票价格、公司盈利与股票投放比率等条件,所产生信心的强弱。投资者若对于股市基本情况乐观,信心越强,就必然以买入股票来表现其心态,股价因而上升,倘若资金本身过于乐观时,可能漠视股票超越了合理正常价格水平,而盲目大量买入,使股票价格上涨至不合情理的价位水平。相反,投资人士若对股票市场基本情况表示悲观时,信心转低落,将抛出手中股票,股价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资人士心理过度悲观,以致不顾正常股票价格、公司盈余与股息水平而大量抛售股票,则可导致股票价格被抛低至不合理水平。就因为投资人信心的强弱,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有时甚至与上市公司营运状况,以及获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脱节,使股价狂升暴跌原因就在这里。
信心股价理论,以市场心理为基础,来解释市场股价的变动,并完全依靠公司财务的上的资料,故此理论可以弥补传统股价理论的缺点,对股市的反常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譬如经济状况良好,股价却疲弱,或者经济情况欠佳而股价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话,投资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场心态,是悲观还是乐观,而顺应市势去做,必可获利。
但信心股价理论亦有其缺点。严重的弱点,因于股票市场的群众信心很难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场动态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资人士信任传统股价理论,可是在很多情况下,传统股价学说,又被证明失败。
比较上述的两种股价理论,传统股价理论过于重视公司的运作情况和经营获利能力,忽视其他影响股价的众多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信心股价理论则又过于重视影响股价的各种短期外来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质的优劣。
6.股票价值理论
最初提出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是美国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华尔街的动态》(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书中,提出股票价值的经济本质在于股息请示权其影响因素中,诸如:股息企业收益、经营者素质以及企业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属影响股息的间接因素。帕拉特认为,在理论上股票价格与真实价值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两者差异颇大。但他认为两者差异的现象并不限于股票,其他财产也有这种情形,只是股票比较特殊而已。因为就价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来决定,不见得就会与真实价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真实价值之外,仍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诸如:这种好坏消息、证券市场结构、“股市人气”、投资气氛等,加上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的生产事业外行的投资人结合成的各种判断,帕氏虽然强调证券市场的分析,但其理论尚缺乏“严谨性”,不明确之处颇多。
其后,哈布纳(S·S·Hebner) 在《证券市场》(The Stock Market,1934) 一书将帕氏的论点加以补充,哈布纳以股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作为投资的指针,而且利用财务分析来把握股票价值,并强调股票标价格和市场因素与金融的关系,他认为“股票价格倾向与其本质的价值一致”,就长期的股价变化因素而言,与其本质的价值有关的即为长期预期收益与资本还原率。他认为,“就长期来看,股票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依存于财产价值的变化。”此外,哈布纳还致力于证券分析与证券市场分析的结合。
贺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书中, 则站在证券市场分析的立场,除了区别股票的价值与价格之外,再进一步确认股票的本质价值在于股息,强调股票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的根本区别点在于股票价值与市场操作有所歧异。
与帕拉特同时代的莫迪(J·Moody) 在《华尔街投资的艺术》(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书中,则认为普通股的权利重点不仅仅是领取股利权利而已,还要看“发行公司负担其支出,诸如:公司债息、董事、监事酬劳、利息支出之后的可分配于股息之纯收益之多少的大小来看。因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况变动幅度大,有时候扣除其他费用之后,企业收益变成亏损的情形也颇为常见。因此,对于普通股的议决权(参加经营权)与公司资产价值的的评价,需要加上“投机性”因素。
莫迪更强调上市公司产业别“质”的考虑,当时的两大产业--铁路与工业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发展性,后者具有较大的投机性。即使两者收益一致,价格也会有所差别。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进一步强调了资本还原率和风险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探讨股票价值本质的,还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两人。他俩合著了《股票市场》(Stock Market,1952)一书。在该书中,作者从历史, 法律的观点来探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从法律上规定股东的权利来把握股票本质。他们指出,股东有三个基本权利:(1)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权;(2)剩余财产分配权;(3)股利请求权。但是由于现代证券流通市场的发达,中小股东越来越多,大部分的股东都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余财产目的才购买股票的已绝无仅有。从而,购买股票的目的于领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决于企业收益,因此,作者认为,“投资人购买股票之际,实际上是买进企业现在和将来收益的请求权”。
7.亚当理论
从19世纪重视投机性的证券市场分析后,进入20世纪,证券分析家逐渐提出了理论上的体系。 首先是柯丁雷(W·G·Cordinly)在《证券交易入门》(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书中,提出“股票价格由供需规律来决定”的观点。为了深入探讨“供需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必须重视社会大众的意见。但他的著作的理论基础仍然不够,缺乏精确性。哥罗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资学》(Investment.1953)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他从研究供需因此来预测股价,并具体指出了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从这些关系的变化来预测股价的波动,此种方法就是现在通称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种方法不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而仅股票市场内部的技术性因素的各种现象来预测股价。此即为现在通称“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前者考虑诸如:(1)股票利率与股价关系;(2)比较股息利殖率与债券利殖率来判断市场状况:(3)股价与利率的关系:(4)经济成长,景气与股价波动之关系。后者则考虑诸如:(1)证券市场内部投机因素之分析;(2)观察过去股价趋势推测未来股价动向,主要采用各种曲线图;(3)观察社会大众的投资动向;(4)检讨股票交易量值与股价关系等等。
孟德尔(Mindell,J.)在《股票市场》(The Stock Market,1948)一书中,则认为股价的变动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复杂,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颇为困难。所以孟德尔列述以下各主要影响因素:(1)利率;(2)企业收益;(3)景气活动;(4)股票市场动态;(5)货币政策情况:(6)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7)大众投资者的市场心理;(8)政治的影响;(9)天灾人祸的发生;(10)经济情况状态;(11)人口变动等等……[详细]
8.随机漫步理论
一切图表走势派的存在价值,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就是股票、外汇、黄金、债券等。所有投资都会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会像历史一样不断重演。譬如经济如果由大萧条复苏过来,物业价格、股市、黄金等都会一路上涨。升完会有跌,但跌完又会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线而言,支配一切投资价值规律都离不开上述所说因素,只要投资人士能够预测哪一些因素支配着价格,他们就可以预知未来走势。在股票而言,图表趋势、成交量、价位等反映了投资人士的心态趋向。这种心态去向构成原因,否认他们的收入、年龄、对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热炽,全部都由股价和成交反映出来。根据图表就可以预知未来股价走势。不过,随机漫步理论却反对这种说法,意见相反。
随机漫步理论指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精明人士,并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个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资料流入市场全部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并无甚么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现在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本身价值不会太远。所谓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资产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来决定。这些因素亦非什么大秘密。每一个人打开报章或杂志都可以找到这些资料。如果一只股票资产值十元,断不会在市场变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场不会有人出一百元买入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现时股票的市价根本已经代表了千万醒目人士的看法,构成了一个合理价位。市价会围绕着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这些波动却是随意而没有任何轨迹可寻……[详细]
9.相反理论
相反理论的基本要点是投资买卖决定全部基于群众的行为。它指出不论股市及期货市场,当所有人都看好时,就是牛市开始到顶。当人人看淡时,熊市已经见底。只要你和群众意见相反的话,致富机会永远存在。
(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概念。
(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群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大部分人看好,市势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 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错。
(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详细]
10.黄金分割率理论
在股价预测中,根据该两组黄金比有两种黄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以股价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点或低点为计算测量未来走势的基础,当股价上涨时,以底位股价为基数,跌幅在达到某一黄金比时较可能受到支撑。当行情接近尾声,股价发生急升或急跌后,其涨跌幅达到某一重要黄金比时,则可能发生转势。第二种方法:行情发生转势后,无论是止跌转升的反转抑或止升转跌的反转,以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间的涨额作为计量的基数,将原涨跌幅按0.191、0.382、0.5、0.618、0.809分割为五个黄金点。股价在后转后的走势将有可能在这些黄金点上遇到暂时的阻力或支撑……[详细]
11.技术分析的操作原则
由技术分析定义得知,其主要内容有图表解析与技术指标两大类。事实上早期的技术分析只是单纯的图表解析,亦即透过市场行为所构成的图表型态,来推测未来的股价变动趋势。但因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上,易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而有不同的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戏称图表解析是一项艺术工作,九个人可能产生十种结论的原因。为减少图表判断的主观性,市场逐渐发展一些可运用数据计算的方式,来辅助个人对图形型态的知觉与辨认,使分析更具客观性。
❻ 请问 美股是怎么分析的
美股信息比内地要对称,如果消息公布前有异动的话都会被视为内幕交易,所以分析美股基本面是关键,对美股如有兴趣,可加好友交流,谢谢。
❼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投资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人们的心理与投资的关系作了大量论述,归纳起来有两个短期投机理论,一个长期投资理论。
在股票投资操作中,凯恩斯将经济学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是基于价值,而是基于群体心理。凯恩斯用餐家报纸选美滑派伏比赛的比喻通俗地表明了股票投资中分析和把握群体心理的重要性。他把选股比做报纸上的选美比赛:“报纸上刊出一百帧相片,有读者从中选出几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谁的选择接果若与其他参加竞猜者之平均爱好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每名竞猜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选其他人认为最美丽的人。每个竞猜者都持此想法,于是都不选他们本身认为最美丽者,亦不选选一般人认为最美丽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参与竞猜者认为最漂亮者......”这样的选美结果是,选出了“大众情人”,选出了大多数参赛者都会喜欢的脸蛋。这种理论用于选股,就是研究大众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利。其精髓在于“他人愿支付乃一物之价值也”。马尔基尔(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博傻理论。比如说,我傻,用高价买入高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但我预计,还有人比我更傻,他羡嫌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下我手中刚买入的股票,以此类推。
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是虚拟经济的信携表现,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有投资者心理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他认为,股票价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的收益,但由于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大众投资应把长期预测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测。大众通过对一连串的短期预测,修改判断,变换投资,以获得短期内的相对安全,这些短期投资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空中楼阁理论完全抛弃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里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凯恩斯认为,与其花精力估算并不可靠的“内在价值”,不如信心分析大众投资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抢先在大众之前,买进或卖出。如果说“选美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短期投机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凯恩斯的“长期友好理论”则是长期投资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开创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主要在经济周期的性质、经济周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这些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此外对经济学的未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芬尼·基德兰德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两人获奖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在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自由放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多年来在经济学中一直风头很健。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之所以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源于他们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因素的冲击。近二十多年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根源和性质的看法,还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向,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而且持久的贡献。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经济波动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技术冲击所引起的变动做出最佳反应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调整结果,经济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而且干预反而会造成人们福利水平的降低。具体来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按照他们的分析,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供给面上的一些无法估计的外部冲击,如技术冲击等。冲击导致了技术进步率大幅度地随机波动,改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工资及利率等经济变量的相对价格,使产出的长期增长路径也呈现出随机的跳跃性。市场机制本身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因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
第二,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当技术冲击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时,理性预期经济主体会根据相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从而会产生一个大的供给反应,导致产量和就业的波动。在跨时劳动替代的作用下,一次性技术冲击能够引起实际产量的持续波动。由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发生于某一个部门的技术冲击也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
第三,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实际经济围绕基本趋势波动,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在波动。经济波动不应被视为对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是统一的。这就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了一起,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
第四,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是理性经济主体对冲击的最优反应,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作为外生力量的经济政策则难以与实际周期达到时间一致,并且还会减少人们的福利水平。基于这些认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者将政策及其失误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主张政府不应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波动。
第五,货币中性。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在经济扩张期间对货币的需求会扩张并诱导货币供给的调整反应,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只有资本劳动和生产技术等真实变量的变动才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应当用货币政策去刺激产出,货币政策只能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目标。
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国家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他们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经济周期问题,即经济中繁荣与衰退交替的经济波动。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争议围绕三个问题:经济周期的性质是什么?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1、经济周期的性质
凯恩斯主义各派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他们认为,在长期中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是长期总供给,即长期中的生产能力,长期总供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制度、资源和技术,长期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稳定的趋势,称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短期中的经济状况取决于总需求,经济周期是短期经济围绕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动,或者说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如果把各年的经济状况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长期的趋势用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周期就是这两种国内生产总值的背离。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他们认为,在长期和短期中决定经济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因此,人为地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是无意义的。由此出发,经济周期并不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即不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2、经济周期的原因
经济周期的原因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到现在为止已有几十种理论之多。这些理论大体可分为内生论和外生论。内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内的原因。外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原因。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内生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外生论。凯恩斯主义各派尽管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经济周期表明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这就是说,在短期中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出现周期性波动就是必然的。因此,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本来所固有的,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消除或减缓,或者说,经济周期源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外部冲击,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因素,因此这种理论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市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因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这些冲击经济的因素不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与市场机制无关。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外因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把引起经济周期的外部冲击分为引起总供给变动的“供给冲击”和引起总需求变动的“需求冲击”。这两种冲击又有引起有利作用、刺激经济繁荣的“正冲击”,又有引起不利作用、导致经济衰退的“负冲击”。有利的冲击比如技术进步,这种冲击刺激了投资需求;不利的冲击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供给有不利影响。国内外发生的各种事件都可以成为对经济大大小小的外部冲击。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在引起经济波动的外部冲击中,技术进步占2/3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也作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外部冲击之一。
外部冲击如何引起经济周期呢?我们以技术进步来说明,假定一个经济处于正常的运行之中,这时出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如网络的出现,这种技术突破引起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个接一个,当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是一种新的长期趋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与以后的衰退证明了这种理论。经济中这种大大小小作用不同的外部冲击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并非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
3、稳定经济的政策
对经济周期原因的不同理论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稳定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各派在政策上也不无分歧,但都坚持短期宏观经济需要稳定,也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稳定。所以,他们都主张国家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国家干预是他们的基本特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须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它们说明了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只有市场机制才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发而迅速的反应,使经济恢复均衡。比如,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带动了整个经济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是反时的,经济不会大起大落。相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滞后的,由于政府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经济预测,政策本身的作用有滞后性,加之政府政策难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者信息不充分,对经济运行的了解有限,政策不可能像决策者所预期的那样起到稳定作用。宏观政策的失误往往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而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而且,政策限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用政府干预代替市场机制的结果,是破坏了经济稳定和经济本身自发调节的功能。 通货膨胀作为货币供应量过剩的结果对于经济,特别是成长率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包括官方失业率U1数据和根据就业率计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U2)的历史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对象。数据系列将涵盖繁荣的1920年代、大萧条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扩张期、滞胀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成长期。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一个足够长的数据系列是避免系统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为什么要采用美国历史数据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对可靠性。再者,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其免受外来因子的干扰。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国家的数据是难以匹敌的。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美国经济在扩张与收缩之间大幅度振动(图1)。到了下半叶,振幅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则成为经常性的特征,并在各种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中表现出来。与此同时,U2则自从1947年的劳工部开始统计以来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为了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系列与GDP增长率系列在不同的对应位置作线性回归并得出斜率与回归系数(R)的平方,这两个数据被用于对时间作图(图2A)。总的来说,线性相关性较弱,但可以看出两者在-3至-1年之间的正相关性(-3年的α≈0.05)和在1-4年区间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GDP上升领先于通货膨胀三年,而后者领先于GDP下降一年。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上述结果可以与以下两种可能性相容:(1)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2)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为了对于上述两种可能性进行验证,必须对于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区别对待。因此,分别对于两个时期的历史数据作回归分析。
首先,是1927-1940年间的通货紧缩和萧条时期(图2B)。1920年代早期的通货紧缩时期没有被包括进去是为了防止191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任何潜在的滞后影响干扰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在-1至+1年间显示显著的正相关性(α0.05)。显然,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存,两者领先于成长3-4年。这一结果支持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的推理。
其次,是1941-1999年间的成长与通货膨胀时期(图2C),两种的速率都比较低。在-1至+1年间,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α50%),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其余16个属于中、低通货膨胀率组,包括德国、埃及、西班牙、法国、伊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南非、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在这里,标准是选择各个大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某些大经济体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而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两组数据做线性回归得到不同的结果(图2D,2E)。中、低通货膨胀率组显示通货膨胀率与GDP成长率自0年开始的负相关性,其峰值在1年(α0.05)。由此可见,U2下降领先于通货膨胀,后者领先于U1的增加2-3年和7年,而U1增加之后1-2年都会有U2的下降。这里能够导出的一般推理是“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U1增加-U2减少”。如果从上述推理要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首先可以认为失业率持续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其次,通货膨胀可能造成中下阶层的经济困难,迫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从而增加失业率U1。应该注意的是U1的增加是有滞后的,所以与GDP下降的即时效应不是同时的。换句话说,U1增加不是发生在衰退早期,而是发生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当U1下降到正常范围的时候,U2就降低了,说明全社会的就业率提高了。所以,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刺激就业,而是通过增加生活费用来迫使非就业人口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参与市场。
第一部分未能解释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而这一环节恰好可以通过失业率持续下降引发通货膨胀而得到解释。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存在两种途经,即失业率增加和工资下降。对于U2的分析表明衰退早期的失业率只是略有上升,没有显着意义,说明工资下降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经济周期可以被假设为以下事件系列:(1)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U1增加);(2)更多的人就业导致失业率U2持续下降;(3)U2持续下降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率上升;(4)通货膨胀率上升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5)经济衰退减低工资以及就业率;(6)低工资以及低就业率减低通货膨胀率;(7)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通货膨胀率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率的改变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事件。可见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对于通货紧缩时期,GDP数据上述假设相容,但由于就业数据的缺乏,目前尚无法验证上述假设是否适用。
在各种与通货膨胀相关的现象中,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关系最为密切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带来经济衰退?首先,通货膨胀减少了可用于再生产的资本存量,其结果要么是减少生产,要么是增加借贷以维持再生产水平。在宏观水平上,两种效应必然同时存在。后者将增加对于金钱的需求和价格,使利率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减少储蓄的本金和实际利率,从而减少储蓄的欲望。尽管利率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但往往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美国1970年代的情况便是如此。通货膨胀也同样影响到股东的增值与红利。在通货膨胀期间,小投资者的回报在扣除税收之后往往成为负数。在这种环境中,超前消费变成一种时尚,银行的坏帐会增加。这是一种中长期的现象。由于国内资本形成途径受阻,通货膨胀必然增加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很可能触发货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资金短缺,促使利率进一步上升。当利率上升和银行坏帐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衰退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上述分析预期利率上升与两个因子相关联:(1)短期资本存量的减少;(2)中长期储蓄的减少以及资本外流。于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利率上升是短期现象与中长期现象的加成。这一预期已经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贷款利率在-1至8年的正相关性(α<0.01)所证实(图4A)。显然,在0-1年的峰值反映了短期效应,而其后的长尾反映了中长期效应。此外,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一年期国债利率也具有类似的正相关性。利率改变对于GDP增长率具有即时的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美国贷款利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显示于在0年(α<0.01)和1年(α<0.05),正相关性显示于3-4年(α<0.05)(图4B)。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与GDP增长率也显示类似的关系。以上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本文对于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的两种作用机制的理论推理。
有人以为通货膨胀可以鼓励消费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其实,这种刺激是通过减少储蓄率而达到的。应该认识到储蓄并不意味着资本停止循环,而是减少消费以扩大再生产(包括基本建设、教育、研发的费用),资本始终没有停止流动。减少储蓄丝毫不会增加社会的总需求量,而仅仅改变其消费方式。当然,储蓄率不是越高越好,但美国社会长期依赖日本和中国的储蓄来填补其预算赤字,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则是毫无疑问的。通货膨胀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倒是一点不假。但这种好处是短期的。随着储蓄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这种负面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相当明显,但问题尚不十分严重。这是因为美元最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美国最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向美国集中的倾向,抑制了利率的上升,其它国家决不可能效仿美国的榜样。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通货膨胀必然改变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必然减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和储蓄。某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因为工资是与物价指数挂钩的。然而,挂钩不是普遍的,况且银行储蓄的下降无论如何不可能挂钩,两者对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均有影响。通货膨胀说到底是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既然是税收,就不可能不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除此之外,通货膨胀也可以被雇主用于抵消工资的增长,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方式。这里的所谓贫者主要不是指赤贫者,而是广大中下阶层。所以,通货膨胀必然使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基本消费品市场疲软。但是社会总需求量确实可以不受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政府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社会中下层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上层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尽管这是一种不同的需求。
美国的通货膨胀在世界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代替黄金作为储备,所以这个体系可以称之为美元标准。这种情况与十九世纪英镑的统治地位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别:美元与过去的强势货币不同,它已经无法按固定牌价转换为黄金。美元仅仅是一种法定货币,其币值很容易在货币市场上被高估,而且这种情况早已发生。说美元被高估有两条证据。首先,联合国公布的PPP比例显示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其次,美元大量持续地流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国这一事实无疑是Gresham定理无处不在的体现。美元在边缘国比在中心国身价更高,所以流向边缘国。这种单向流动不会因为达到平衡点而终止,因为纸币的供应量可以无限增大,同时又完全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美国以印刷的纸张换取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其它国家接受这种交换因为他们以为美元是一种保值的手段。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英镑在四个世纪之内贬值了三个半数量级,从而沿着通货膨胀的路子完成了自我毁灭。美元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也已经贬值了一个半数量级。如果美元要避免英镑的厄运,美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放弃那种以通货膨胀来消灭债务和增加税收的如意算盘。不过,在国债利息占用财政支出一半的时代,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对于白宫的主人来说是个难以想象的挑战。某些美国经济学家宣称只要国债与GDP的比值不增加,国债不会成为问题。这种思维的背谬在于它一旦被各主要经济体所接受,整个体系就会进入赤字预算年代,到那时就没有人能够出来填补赤字,最终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在统治世界经济。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乐于以凯恩斯疗法对付经济衰退,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界早已风光不在。这种情况大概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膨胀的诱惑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必增税。二是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西方各国政府往往是国内最大的债务人。三是通货膨胀对于富人有利,因为在西方国家富人总是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主要的债务人群体。最后一点是因为采用大量注入资金的方式挽救危机中的大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重通货膨胀。不久前美国及西方各国对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处理就是沿用了这个老办法。这种注资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却造成长期的停滞,因为经济错位无法得到矫正。总之,只要权宜之计仍然成为治国的方略,通货膨胀就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而美元的下滑轨迹也不会改变。
❽ 凯恩斯投资参数理论是什么世界经济讲的。
凯恩斯投资经济理论简述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生于英国剑桥,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后师从A.马歇尔.A.C庇古学习经济学。1906年进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9年人剑桥国王学院研究员,讲授经济学。1913-1914年人英国皇家印度货币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因心脏病猝发去世。
凯恩斯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币改革论》、《货币论》、《1930的严重萧条》、《劝说集》、《获致繁荣的方法》、《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它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耐敏橘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二战结束后,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告以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目标,迅速摆脱了二战的影响,并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凯恩斯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亦即人们通常说的行为金融学)。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昌团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
3、流动性偏好规律。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持有现金存在偏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方便日常生活开支;(2)谨慎动机。预防意外,存留现金;(3)投机动机。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留现金,以备随时调用。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另外,拿孙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人们的心理与投资的关系作了大量论述,归纳起来有两个短期投机理论,一个长期投资理论。
1、选美理论
在股票投资操作中,凯恩斯将经济学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是基于价值,而是基于群体心理。凯恩斯用餐家报纸选美比赛的比喻通俗地表明了股票投资中分析和把握群体心理的重要性。他把选股比做报纸上的选美比赛:“报纸上刊出一百帧相片,有读者从中选出几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谁的选择接果若与其他参加竞猜者之平均爱好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每名竞猜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选其他人认为最美丽的人。每个竞猜者都持此想法,于是都不选他们本身认为最美丽者,亦不选选一般人认为最美丽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参与竞猜者认为最漂亮者......”这样的选美结果是,选出了“大众情人”,选出了大多数参赛者都会喜欢的脸蛋。
这种理论用于选股,就是研究大众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利。其精髓在于“他人愿支付乃一物之价值也”。
马尔基尔(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博傻理论。比如说,我傻,用高价买入高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但我预计,还有人比我更傻,他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下我手中刚买入的股票,以此类推。
2、空中楼阁理论
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是虚拟经济的表现,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有投资者心里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
他认为,股票价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的收益,但由于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大众投资应把长期预测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测。大众通过对一连串的短期预测,修改判断,变换投资,以获得短期内的相对安全,这些短期投资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
空中楼阁理论完全抛弃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里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凯恩斯认为,与其花精力估算并不可靠的“内在价值”,不如信心分析大众投资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抢先在大众之前,买进或卖出。
如果说“选美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短期投机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凯恩斯的“长期友好理论”则是长期投资的理论基础
3、长期友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一路向前而不会倒退,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趋势向上,物价指数亦会越来越高。
按照凯恩斯的经济不断繁荣理论,经济形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股市趋势保持向上,股价指数总体趋势不断走高。因此,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持股,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原则,靠时间积累财富,从长线而言能稳定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