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邓普顿买中国的股票市场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如何申请 2025-01-18 15:50:05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股票 2025-01-18 13:20:53

邓普顿买中国的股票市场

发布时间: 2023-05-03 03:06:52

⑴ 2006年外资主要买什么股票

2006年外资芦肢主要买入移动通讯、传媒、医疗保健、券商银行等行业股票。移动通讯行业的中国移动(00941)、中国联通(00762)、天威视讯(00341)、中国卫通(00220)、中国网通(00500)、广东移动(00472)等股票受到外资的青睐;传媒行业的南方传媒(00555)、中国视讯(00066)、新浪(00700)、凤凰传媒(00800)等股票也陪晌世受到外资的青睐;医疗保健行业的爱康科技(00800)、国谨仿药股份(00090)、同仁堂(00502)等股票受到外资的青睐;券商银行行业的中信证券(00987)、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等股票也受到外资的青睐。

⑵ 约翰·邓普顿的投资风格

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互联网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
他的投资风格可以这样归总:寻找那些价值型投资品种,也就是他说的“淘便宜货”。放眼全球,而不是只关注一点。邓普顿的投资法宝是:“在全球范围寻找低价的、长期前景良好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
作为逆向价值投资者,邓普顿相信,完全被忽视的股票是最让人心动的便宜货------尤其是那些投资者们都尚未研究的股票。就这点而言,他相比其他投资者的优势是,他居住在巴哈马的Lyford Cay,那里是全世界成功商务人士的俱乐部。
邓普顿发现,Lyford Cay的氛围更加轻松惬意,人们更容易交流彼此的想法、心得。相形之下,华尔街的气氛就非常功利,也限制了人们的沟通。就象传奇投资者菲利普·费雪一样,邓普顿也发现了交际的价值,他也通过这个方法来获取全球相关投资领域的信息。

⑶ 通过对2007年中国股市的分析,我们 可以总结出股市泡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哪

通过对2007年中国股市的分析,我们 可以总结出股市泡沫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平衡

⑷ 邓普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57 年, Rupert Sr. 退休,并由其 24 岁的儿子 Charles B. Johnson ( Charlie )出任主席及行政总裁一职。当时,公司的职员寥寥可数,而旗下基金管理的资产总值为 250 万美元。在 1950年代,保险公司主导中产阶层的投资服务市场,富兰克林要在这种环境下逆流而上殊不容易,但 Charlie 对公司的信心坚定不移。
踏入 1960 年代初期,虽然公司的发展略为缓慢,但 Charlie 及其团队的努力已初见成果。面对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工作, Charlie 同时身兼互惠基金经理、会计员等多个职位。与兄长一样, Charlie 的弟弟 Rupert Johnson, Jr. 於 1965 年加入公司时亦同时出任数职。在 1960 年代,市场经历了不少的起跌,对相关的从业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刺激的 10 年。
富兰克林於 1971 年公开上市, Charlie 及其团队因此获得了资金,拓展公司的业务。 1973 年, 富兰克林收购一家以加州圣马蒂奥 ( San Mateo ) 为总部的投资机构 Winfield & Company ,并将 公司 於纽约的办事处迁往加州 。收购计划令公司管理的资产总值提高至 2.5 亿美元,员工数目亦增加至大约 60 人。 1979 年,富兰克林货币基金( Franklin Money Fund )成为公司旗下首只规模达 10 亿美元的基金,并同时掀起了公司於 80 年代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序幕。
自 1980 年起连续 6 年,公司管理的资产总值每年均增长 1 倍(或接近 1 倍)。公司的股票亦於 1986 年开始在纽约交易所买卖,股票代码为「 BEN 」。同年,公司冲出北美市场,於台湾开设办事处。 1988 年,富兰克林收购了 L.F. Rothschild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由 1982 年仅逾 20 亿美元,至 1989 年时已急增至超过 400 亿美元( 1987 年的市场动汤对富兰克林的入息及债券基金影响轻微)。然而,管理层并未因此而感到自满,并开始注意到过份依赖固定收益投资作为公司唯一基石的潜在风险。
富兰克林於 1990 年代进行的一连串策略性收购活动,不但成功令公司的投资管理范围扩展至固定收益产品以外的其他领域,亦令其环球业务的足印踏遍欧洲及亚洲。 1992 年, 公司与著名环球投资者约翰邓普顿爵士 ( Sir John Templeton ) 达成共识 , 完成收购邓普顿基金系列的管理及营运商 - Templeton, Galbraith & Hansberger Ltd. ,是当时历史上最大宗的独立互惠基金公司收购交易。邓普顿为富兰克林带来了一系列出色的环球股票基金,更 引入了新兴市场翘楚麦朴思博士 ( Dr. Mark Mobius ) 的专业知识。麦朴思博士 於环球新兴市场的工作经验超过 30 年,目前负责 带领新兴市场 的 分析团队 , 管理不同的新兴市场投资组合。 另外,於 1996 年,富兰克林邓普顿从著名华尔街投资者 Michael Price 手中买入 Mutual Series Fund, Inc. 的投资顾问 — Heine Securities Corporation ,令集团的本地股票产品更趋完善。
踏入千禧年,富兰克林邓普顿继续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收购计划,奠定了集团作为优秀的环球投资管理机构的地位,当中包括於 2000 年购入 Bissett 、 2001 年购入 Ficiary Trust ,及於 2003 年购入 Darby 。 2005 年, Charlie 的儿子 Gregory E. Johnson ( Greg )出任行政总裁一职,肩负起领导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的使命。 1985 年, 24 岁的 Greg 已开始在公司的交易部门工作,并一直与公司共同成长。而 Charlie 则继续担任集团主席,协助 Greg 及他的团队。

⑸ 约翰·邓普顿的投资哲学

约翰·邓普顿爵士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Money》杂志将他誉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本期,泰达荷银将与大家分享这位顶尖基金经理人的三点投资哲学。
投资要做功课 邓普顿非常重视在投资之前做足功课。他认为买股票前,至少要知道这家公司的出类拔萃之处,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办到,就应该请专家帮忙。
监控自己的投资 在邓普顿眼中,没有什么投资是永远的,他建议投资者不能买了股票和基金就永远放在那里。泰达荷银基金建议投资者,在坚持长期投资基金的前提下,应该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
不要惊慌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这是邓普顿最有名、最为人所欣赏的一句话。他解释为,虽然股市会回落,但不要对股市失去信心,从长远而言,股市始终是会回升的,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中胜出

⑹ 在最悲观时买入

邓普顿共同基金曾经为全球的投资者带来数启孝十亿美元的收益。以邓普顿的旗舰基金邓普顿成长基金为例,从1954年到2004年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13.8%的年度回报,同时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为11.1%,如果当初将1000美元投入到邓普顿成长基金,2004年的价值为641376美元,比标准普尔的收益多大约 450000美元。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1903年出生于田纳西州,家境贫寒。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依靠奖学金完成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并在1934年取得经济学学位。之后,他在牛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罗德斯奖学金,并在1936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重返美国后,他在纽约的Fenner &Beane工作,也就是如今美林证券公司的前身之一。

1940年,他通过收购一家小型投资顾问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基金业务,成立了Templeton,Dobbrow &Vance。公司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产规模也迅速增长到上亿级别,旗下拥有8只共同基金。刚开始设立时,他管理的资产是200万美元,而到1967年出售该公司时,已经管理4亿美元。唤旁槐在之后的25年中,邓普顿创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邓普顿共同基金集团,1992年他又将邓普顿基金卖给富兰克林集团。此时管理的资产已经高达220亿美元。

1999年,美国《Money》杂志将邓普顿誉为“本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在长达70载的职业生涯和友中,邓普顿创立并领导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每年盈利高达7000万美元,其运作手法令华尔街眼花缭乱,成为与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齐名的著名投资家。2008年7月8日,邓普顿在他长期居住的巴哈马逝世,享年95岁。

虽然邓普顿爵士已经离世,但他的投资哲学已经成为邓普顿基金集团的投资团队以及许多投资人永恒的财富。

逆向投资的投资风格

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疯狂非理性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 他用一句经典的话总结市场的规律:“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他的投资风格可以这样归总:寻找那些价值型投资品种,也就是他说的“淘便宜货”。放眼全球,而不是只关注一点。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作为逆向价值投资者,邓普顿相信,完全被忽视的股票是最让人心动的便宜货——尤其是那些投资者们都尚未研究的股票。

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邓普顿立即意识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战争可以把美国带出大萧条。于是他在萧条与战争的双重恐怖气氛中,借款1万美元购进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各100股。在这总共104家公司中,34家正处于破产状态,其中4家后来分文不值,但是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在4年后上升至4万美元。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邓普顿是第一批到日本投资的美国基金经理之一。他以较低的价格买进日本股票,抢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抓住了机会,在他买进后,日本股市一路蹿升。后来,他发觉日本的股市被高估了,而又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美国。实际上,邓普顿在1988年就对股东们说,日本的股市将会缩水50%,甚至更多。几年后,日本的股票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下跌了60%。

1985年,由于高通货膨胀和政治因素,阿根廷的股票市场出现严重的衰退。邓普顿认为这是一个买进股票的好机会,当然他的目标是那些他认为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股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个月内通过了一项援助阿根廷的计划,而邓普顿的股票上涨了70%。

1997年,由于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亚洲的股票市场几乎崩溃,而邓普顿抓住机会在韩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投资。1999年,亚洲股票市场恢复时,邓普顿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6条投资法则

约翰·邓普顿被喻为投资之父,因为是他让美国人知道海外地区投资的好处,开创了全球化投资的先河。邓普顿在1993年写的一篇文章中,将自己的投资法则归纳为16条。下面是这部分内容的摘录。

1.以总回报率最大化为投资目标。计算投资回报时,别忘了将税款和通胀算进去,这对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

2.投资,而不是炒作或者投机,股市不是赌场。如果你在股市不断进出,只求几个价位的利润,或是不断抛空,进行期权或期货交易,股市对你来说已成了赌场,而你就像赌徒,最终会血本无归。

3.保持弹性,没有一项投资永远是最优选择。对不同的投资类别抱开放态度,要接受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现金在组合里的比重亦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种投资组合永远是最好的。

4.低价买入,绝不盲目跟从大部分人。“低买高卖”是知易行难的法则,因为当每个人都买入时,你也跟着买,造成“货不抵价”的投资。相反,当股价低、投资者退却的时候,你也跟着出货,最终变成“高买低卖”。

5.只在高质量股票里搜寻价值。优质公司是比同类好一点的公司,例如在市场中销售额领先的公司,在技术创新的行业中,科技领先的公司以及拥有优良营运记录、有效控制成本、率先进入新市场、生产高利润消费性产品而信誉卓越的公司。

6.投资购买的是价值,而不是经济前景,熊市并不总是伴随着经济衰退。

7.投资必须分散,任何人不可以将超过50%的投资集中在任何一个国家、25%在任何一个行业。要将投资分散在不同的公司、行业及国家中,还要分散在股票及债券中,因为无论你多聪明,也不能预计或控制未来。

8.认真做好研究,否则就雇佣聪明的专家。买股票之前,至少要知道这家公司出类拔萃之处,如自己没有能力办到,便请专家帮忙。

9.时时跟踪、检验自己的投资。没有什么投资是永远的,要对预期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反应,不能买了只股票便永远放在那里,美其名曰“长线投资”。

10.不要惊慌。即使周围的人都在抛售,你也不用跟随,因为卖出的最好时机是在股市崩溃之前,而并非之后。反之,你应该检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卖出现有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没有,便应该继续持有手上的股票。从感情、财务上为熊市做好准备。如果你真的是长期投资者,你会把熊市作为赚取利润的一个机会。

11.从自己的错误里学习教训。避免投资错误的惟一方法是不投资,但这却是你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要因为犯了投资错误而耿耿于怀,更不要为了弥补上次损失而孤注一掷,而应该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投资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12.投资前祷告。只有想清楚了,才会少犯错误。信仰有助投资,一个有信仰的人,思维会更加清晰和敏锐,犯错的机会因而减低。要冷静和意志坚定,能够做到不受市场环境所影响。

13.跑赢大市是具有挑战性的。要胜过市场,不单要胜过一般投资者,还要胜过专业的基金经理,要比大户更聪明,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14.一个无所不知的投资者其实一无所知。成功就是持续为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谦虚好学是成功法宝:那些好像对什么问题都知道的人,其实真正要回答的问题都不知道。投资中,狂妄和傲慢所带来的是灾难,也是失望,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成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15.从来没有免费午餐。绝不依靠感情、情绪和小道消息进行投资。

16.不要经常持负面的态度,对投资抱正面态度。虽然股市会回落,甚至会出现股灾,但不要对股市失去信心,因为从长远而言,股市始终是会回升的。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中胜出。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福布斯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作为在金融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也是全球投资的先锋。

⑺ 《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总结上

      本书作者有两位,劳伦·邓普顿和她的丈夫斯科特·菲科普斯。他们是著名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的侄孙女夫妻。本书是第一本得到邓普顿基金官方认可的、由邓普顿家族成员撰写的约翰·邓普顿的投资生涯传记。邓普顿在全球投资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师级人物,《福布斯》杂志称他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有多成功呢? 如果1940年你投资给他1万美元,50年后这笔钱会变成5500万美元 。

      邓普顿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他长达70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贯彻一种特殊的投资方法,这个投资方法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却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逆向投资方法 ”慎嫌没。那么什么是逆向投资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全球一片恐慌,美国股市紧急停牌了几天,然后在9月17日重新恢复交易。当天一开盘,美国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计成本地卖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邓普顿却开始买入暴跌中的航空业股票,他打赌政府不会让航空业倒下。6个月后,他买进的公司最高达到了72%的收益。你看,在大众极度悲观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向投资。注意,逆向投资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叫做“极度悲观点”。所谓极度悲观点,让我们借用一句邓普顿本人非常形象的解释,就是 “等到100个人中的第99个放弃的时候”,这是逆向投资的核心 。

       这本书的作者是主人公约翰·邓普顿的侄孙女夫妻,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书中详实地讲述了邓普顿一生中运用逆向投资获得成功的大量经典案例。从这些案例中,你能了解到逆向投资的逻辑根基是什么,如何判别大众情绪的极度悲观点,如何才能做到在别人都悲观的时候,你能够勇敢地买入。可以说,这本书既是约翰·邓普顿的个人传记,也是一本鲜活生动的逆向投资教科书。

       接下来我们我们来一起学习邓普顿创造辉煌投资业绩的整套方法,通过三个关键词来学习,第一个关键词叫做低价股猎手,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全球投资,第三个关键词叫做勇敢地卖空。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第一个关键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 低价股猎手 。如果要选出本书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低价股”这三个字。本书中的低价股,并不是单纯地指绝对价格的高低,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指那些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邓普顿在投资上长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抓住了大量低价股的投资机会,他也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低价股猎手”。那么,他这种独特的投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书里说,他的投资风格深受童年经历的影响。

      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约翰·邓普顿还不到十岁,他的父亲老哈维是一名律师,老哈维的办公室就在温彻斯特小镇广场旁边的二楼。在这个广场上,小镇经常开拍卖会,拍卖农场。每当拍卖会上没有人出价的时候,老哈维就会从他的办公室快步走到楼下的广场出价。这样,他通常会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下农场。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经拥有了六处资产。你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农场的拍卖会有时候会没有人出价呢?是当地人的眼光不行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抵押品的拍卖会,是经常有可能出现流拍,也就是没人出价的情况的,这背后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如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这种拍卖也非常容易受到参与者情绪的影响。比如,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悲观低落,就很可能无人出价。所以这种抵押品的拍卖,也常常给有准备的人留下了捡漏的机会。

      总而言之,一座价值不菲的农场仅仅因为没有其他人出价,就能以不可思议的低价被自己的父亲很便宜地买下,邓普顿幼年时期的这种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这种印象终其一生地影响着他。在成年之后,邓普顿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在贯彻着这种“买便宜货”的思维方式。比如他结婚后不久刚搬到纽约时,他和妻子到处寻找便宜货,仅仅用25美元就给公寓的五个房间买齐了全部家具。当时的25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人民币。

      邓普顿不仅把这种思路用在生活中,还用在购买股票上。在1939年的时候,美者搏国经济已经在走宽纳出大萧条的谷底,开始复苏。邓普顿认为这次的经济复苏会让所有行业都欣欣向荣,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当时他手里没有太多钱,于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板借钱,要买美国股市上正在进行交易的、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可以说不怎么值钱。为什么买价格最低的股票呢?邓普顿认为,在经济复苏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将会发生最戏剧性的上涨。也就是说,它们的价格弹性最大。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板的支持,借到了1万美元。于是,邓普顿开始买进当时美国市场上所有股价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购买了104只股票。他的预测果然是对的。一年之内,邓普顿就还掉了所有借款。在随后的几年,他逐渐卖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万美元投资变成了4万美元,增长了3倍。最后算账的时候,在他买的104只股票中,只有4只没有成功。

       这次的成功为邓普顿漫长的投资生涯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简单操作背后的方法,其实并不简单。其中的要点如果你没有把握住,那么就很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对大趋势的判断。193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从大萧条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时间,罗斯福新政也开始实施,尽管还处在困难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第二个要点,核心仍在于“低价”两个字。前面说过,本书中低价股的意思,并不仅仅指绝对价格低,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于价值的低估程度很大。那么为什么在这一次的操作中,邓普顿并没有去用复杂的方法计算公司的价值,相反只是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呢?刚才我们说了,当时人们刚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人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度悲观的情绪当中,股价的低迷已经充分地反映了这种悲观情绪,这个时候,只要选取价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经济的复苏以及人们信心的复苏中获取最大的价格弹性。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在邓普顿买入的股票中,有一只股票因为回报非常惊人,成为了经典案例。这只股票叫做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这家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是每股100美元,在邓普顿1939年买入的时候,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很不好接近破产,它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结果几年之后,它的股价从0.125美元,上涨到了5美元,涨幅达到39倍。事实上,当时上市的美国铁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铁路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就比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要好得多,这家公司50年来从没亏损过。但是,如果邓普顿当时买入的是这家公司的股票,股价的涨幅就要小得多。

       让我们再做一个更详细的统计,分别在当时的美国市场找到两组公司:A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经常亏损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坏公司;B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从来没有亏损过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好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五年之后,A 组公司的股价平均回报率是1085%,而 B组公司的股价平均回报率只有11%,两者相差了几乎100倍。当然,由于书中统计的范围并不是很全面,这个相差100倍的结论也许并不是完全科学严谨的,但是这个统计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在极度悲观的时间点,投资那些当前经营状况不好的坏公司,可能会比投资好公司带来高得多的超额回报。这是因为大家所认为的坏公司更容易受到大众悲观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出现不可思议的低价。

       邓普顿这次操作的第三个要点是关于持有时间的。他在买入股票之后,并不是只持有了几个月,他的平均持有期是4年,这让股价有充分的时间复苏。值得一提的是,4年也是邓普顿整个投资生涯中的股票平均持有期。这也恰好说明了逆向投资的方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奏效,并不适合于短线操作。

         第四个要点是足够分散。虽然本金是1万美元,但是邓普顿一口气买入了104只股票,平均每只股票还不到100美元。这么分散的投资,似乎跟价值投资要集中持股的理念并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邓普顿的分散投资与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的区别,一会我还会详细地为你讲解,这里我先给你一个提示:在这次买入的时候,邓普顿仅仅只看了一个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这意味着他并没有对买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所以在这次投资中,分散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事实上,若干年后,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产了。当然,那个时候邓普顿早就把股票都卖出了,对他没有影响。

     上面讲的是我们一起学习的第一个关键词,叫做低价股猎手。我们可以看到,邓普顿的“买便宜货”的投资理念,从童年开始启蒙,然后无论是在生活中买家具,还是在金融市场买股票,他都贯彻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在下节学习后面两个关键词。

⑻ 世界最出名的十大投资人

世界十大投资人出名

1 沃伦巴菲特——美国最大和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个全球公认为现代“久经磨练”的经理人和领导人。一个比杰克韦尔奇更会管理的人,一个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管理和影响公司的人。

2 彼得林奇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伦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3 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老师”。

4 邓普顿爵士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5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

6 约翰内夫,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见经传的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理财专家。

7 先锋集团(VanguardGroup)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格尔.

8 麦克普莱斯是美国价值型基金经理人中的传奇人物,以价值投资著称.

9 朱利安罗伯逊管理的全球第二大避险基金———老虎管理基金的规模,仅次于国际知名金融炒家索罗斯所创办的量子基金。

10 马克莫比尔斯 1999年被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指派为董事及全球公司治理工作团队负责人

⑼ what's 'emerging-markets fund'

先来纠正语法问题

what does "emerging-market fund" mean?

I wanna know it.

if u can explain a little on it ,thank u very much.

'emerging-markets fund':新兴市场基金,即投资于新兴市场的基金,中国就是新兴市场之一,投资方向主要是股票.

新兴市场(Emerged Markets)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权威定义。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一般的标准是人均9 000多美元),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就是新兴市场。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新兴市场有100多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苏联东欧地区。我国内地股市和台湾股市都属于新兴市场。台湾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比较高,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而香港市场由于法规健全,长期由欧美外资为主导,已经由全球新兴市场丛林里的一只虎,成长为成熟市场的一条龙。如果我们把大中华区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全球瞩目的大新兴市场,香港就引领这整个市场向前进,香港的今天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大陆的明天。

新兴市场的投资先驱是邓普顿爵士john templeton,在西方投资界是与巴菲特齐名的大师,他比较有名的投资案例是早在60年代就买进了日本公司的股票,当时的日本产品还以低廉劣质的出口闻名于世,整体市盈率偏低,象Toyota丰田只有4-5倍P/E,而邓普顿正是在人们的质疑中介入日本市场,敏锐地抓住了日本从55年―73年石油危机为止,经历的重工业化比重大幅上升的过程。

邓普顿崇尚从下往上的分析方法,总是寻找好的企业、质优而价廉的股票,并不在意它来自什么背景、也不管当时流行的观点。而邓普顿真正确定新兴市场权威的是87年以后,当年邓普顿要求手下大将马克.默比乌斯MarkMobius建立一只新兴市场基金起,新兴市场的投资才逐渐为国际金融界所认可,而个人形象上一向以光头出现的默比乌斯因此被誉为“投资界里的印第安娜.琼斯”。这位现实生活中的夺宝奇兵最近的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就是2003年初买入中石油,默比乌斯领导的邓普顿基金在香港市场买入中石油2%股份的时候,比巴菲特还早。(历史在重演,中国从2002年起,正式进入了市场导向下的重工业化时代)

谈到新兴市场的投资经验,继承了邓普顿衣钵的默比乌斯说:“我喜欢去的地方是其他人不愿意去的。当那里的大街发生着流血事件时,我就愿意前往――事态严重的时候,是我欣喜的时候,这往往就是我想要进入的市场。”为了实践他的理念,Mobius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伦敦、东南亚风暴时的新加坡、金融危机中的南美、SARS期间的香港,和他的老师邓普顿一样,默比乌斯带着一堆理论选择条件,艰辛地奔走在充满着战争和混乱的遥远的世界边缘。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他不会象其他的基金经理一样,花上一整天坐在办公室思考问题,今年50岁出头的默比乌斯继续着一种可怕的旅行日程,这种生活对30岁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汽车上或者飞机上,如果不是在访问公司,就一定是与客户进行交谈。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努力下,在2003年初香港“到处是问题、危机,人们从窗户跳楼寻死的时候”(默比乌斯语),他领导的邓普顿基金大规模登陆香港市场。

⑽ 约翰·邓普顿的生平

约翰·邓普顿1912年出生于田纳西州,家境贫寒。但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依靠奖学金完成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并在1934年毕业是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一等学位。之后,他在牛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罗德斯奖学金,并在1936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重返美国后,他在纽约的Fenner & Beane工作,也就是如今美林证券公司的前身之一。
邓普顿在1937年,也就是大萧条最低迷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Templeton, Dobbrow & Vance。1939年,26岁的邓普顿依靠1万美元的借款购买了104家公司的各100股股票,几年后,其中100家公司的成功为邓普顿掘得了第一桶金。公司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产规模也迅速增长到了亿,旗下拥有8支共同基金。1968年,公司更名为Templeton Damroth并被转售。同年,邓普顿在巴哈马的拿骚,再次建立了自己的邓普顿成长基金。
在之后的25年中,邓普顿创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坦普顿共同基金集团,1992年他将坦普顿基金卖给富兰克林集团。1999年,美国《Money》杂志将邓普敦誉为“本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在长达70载的职业生涯中,邓普顿先生创立并领导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每年盈利高达7000万美元,其运作手法令华尔街眼花缭乱,成为与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齐名的著名投资家。
然而,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少数人之一后,邓普顿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移居巴哈马。由于常年居住在巴哈马,邓普敦自然成为英国公民,并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青睐,于1987授予其爵士爵位以表彰其功绩。其受勋的成就之一,即颁发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邓普顿奖,自1972年起,每年颁发给在信仰上贡献卓著者。
退休之后,他通过自己的约翰·邓普顿基金开始活跃于各类国际性的慈善活动。自1972年起,该基金每年重奖在人文和科学研究上有卓著贡献之士,这既是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邓普顿奖。
2008年7月8日,邓普顿在他长期居住的巴哈马拿骚逝世,享年95岁。据邓普顿基金会的发言人表示,他死于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