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虚假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论文
扩展阅读
赛特钢构股票代码 2025-01-23 15:19:36
瑞士银行持有的中国股票 2025-01-23 14:31:12

虚假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2023-04-03 02:56:06

1.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亦为复杂客体,其不仅会侵害国家有关证券、期货交易的管理制度,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而且还会由此造成投资者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重大损害。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并且传播对证券、期货交易有影响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谓编造,是指无中生有的捏造、胡编乱造。其结果必须是产生虚假的即与事实不相符、不真实、不全面的消息。所谓传播,是指以各种途径加以宣传、散布或误导。传播,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利用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手段,既可以单个传播,又可以当众传播。既可以当面传播,又可以不当面如将所编造的事实书面张贴或写于公共场所等。但无论其形式如何,只要能够达到将所编造的事实加以扩散、公开的目的,即应认定为本罪中的传播。编造、传播行为必须同时成立才能构成本罪。不然,虽然编造了虚假的信息但没有加以传播,或者虽然传播了虚假信息但这信息不是自己所编造,如道听途说后又散布给他人的,就不应以本罪论处。当然,行为人编造后故意要他人传播的,亦应认定为其既编造了且加以传播。他人被人要求传播,其如果明知所要其传播的虚假信息是编造的,对他人也应当以本罪行咐举为论处。但他人毁返如果不知道是要求人编造的,则不宜认定为本罪的既编造又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编造,而是将所取得的信息加以利用或泄露,如属内幕信息,则应以内幕交易或泄露内幕信息行为论处。行为人所编造并传播的虚假信息必须会对证券、期货的交易产生影响即属于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如果所编造并传播的信息与证券、期货纤简饥交易无关,不会对之产生影响,仍然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对证券、期货交易有影响的虚假信息,主要是指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期货合约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虚假信息,如涉及发行人的增资计划、重大的投资行为、资产的重大损失、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分配股利信息、减资、合并、分立、破产、解散等等。本罪为结果犯,其构成须以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的行为扰乱了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为必要。如果没有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或虽然扰乱了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了实际危害后果但不属于严重的后果,亦不能构成本罪而以本罪定罪科刑。所谓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因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证券、期货价格强烈波动;在投资者中引起了恐慌,大量抛售或购买证券、期货合约;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等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后者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会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仍然决意编造并加以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一般是为自己或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但也不排除诸如故意制造混乱、影响证券、期货市场价格巨大波动等其他动机,然而不论其动机如何,都不会影响本罪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一条 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关于证券方面的论文题目,题目要小点的,别动不动就和全国啊国际啊什么的联系上了

证券方面的论文题目

1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2 试论二板市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 析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
4 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
5 析证券经纪人制度
6试论行业生命周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7论述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主要区别及其各自优点与缺点
8论述投资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与联系
9浅论当前我国股市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0试论股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
11试论供求关系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2试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3试论经济周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4试论K线图的运用
15试论技术指标的运用
16应用K线理论分析A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17试用切线理论分析A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18使用形态理论分析A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19应用波浪理论分析A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20试用技术指标分析A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21我国证券市场热点板块流动特点探讨
22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及其操作策略
23短线操作合理流程及选股方法探讨
24短线操作的主要技法
25短线操作买卖点选择方法
26短线操作如何追涨停板股票
27如何提高短线操作效率
28短线操作的操作原则探讨
29短线操作如何追涨停板股票
30短线操作应具有的心态分析
31短线操作策略及风险防范
32股票操作合理模式探讨
33投资股票怎样合理选择止损点
34我国基金市场现状及其投资策略
35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其投资策略
36股市短线技术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7股市中线(波段)技术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8股市长线技术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9权证分类及其操作方法
40外资投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利弊及其对策
41论我国周边市场证券(股票)市场的现状及投资价值
42香港证券市场分析及其投资价值
43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市”的利弊及其政策走向
44中小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
45利益冲突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投资风险及其对策
46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特点及其预测
47“大小非解禁”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48试论流动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9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操作策略
50创业板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操作策略
51股票市场蝴蝶效应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市场的影响
52投资大师巴菲特投资特点及其弊端分析
53我国权证市场投资现状及其操作方法
54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及规避方法 55香港证券市场特点及投资方法
56试论证券正确投资理念及其操作方法 57股票市场控盘主力操作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58试论股市套牢的特点及其解套策略 59股票市场的反弹特点及其操作方法 60股票市场补仓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61我国证券市场最有价值的个股选择及其操作方法 62我国股票投资市场热点转换规律及其操作技巧 63股票市场的短线买卖点的确定及其操作方法 64股票市场的中长线买卖点的确定及其操作方法 65证券市场底部特征及其抄底方法 66证券市场顶部特征及其逃顶方法
67私幕基金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68法人股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69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搏奕表现及其特点 70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71 证券自营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72证券投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73证券咨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74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75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衡量问题探索 76证券的长期投资方法探析 77证券的短期投资方法探析 78投资基金的组合投资问题研究 79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 80证券业监管新思路
81股指期货推出对证券业的影响
82股指在增股、拆股、添加新样本时的技术处理 83投资者和投机者业绩的长期比较
84简析融资炒股
85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现状分析 86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和投资风格 87中国股票市场的税收沿革
88浮动佣金制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89QFII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什么 90QDII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91询价制能合理给股票定价吗
92证券在个人理财中的地位和作用 93我国股票市场的周期研究 94波段操作的实证研究 95股市的规模效应研究 96股市的时间效应研究 97股市的信息效应研究 98股市效率研究 99股市操作方法研究 100股市税收问题综述 101投资心理研究 102股市的波动性研究
103非公开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104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化 105我国股票交易制度的演化 106我国股票监管制度的演化
107虚假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108股价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109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110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11财务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112基础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113技术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3.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对股票的影响

有可能会停牌。
一、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的说明
二、对重要问题的关注、核实情况的说明
针对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董事会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就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公司前期所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改、补充之处。
(二)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三)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已披露的经营情况、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五)经核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
三、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的说明
公司董事会确认,本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董事会也未获悉本公司有根据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4. 上市公司如何证明股民的损失与虚假陈述无关

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认定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9 条规定,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1)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2)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进行的投资;(3 )明知虚假陈述存在而进行的投资;(4)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5)属于恶意投资、操纵证券价格的。

5. 如何利用有效市场假说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但是,基于这个假说,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1.随时关注公司公布的重要信息和财务报告,以便更加深入地如袭了解它们的运营和业绩状况。
2.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数据和情况,以便比渣歼兄较公司的优劣和行业总体趋势。
3.跟踪市场情况和宏观经济条件,包括比如利率、通货膨胀率、政治风险等,以了解它们可能对公司和行业产生的影响。
4.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包括资金流入、股票持有量和交易量,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情绪和趋势。
5.运用技术分析方法,通过图表和指标,分析股票价格的历史改脊走势和未来可能的趋势,从而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EMH的存在,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利用以上方法,我们只能在市场未来的方向上做出预测,而不能做出股票价格的准确预测。

6.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论文,2000字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2008.9.10 选题
2 2008.10.5 确定论文题目
3 2008.10.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2008.11.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论文初稿
6 2009.3.30 论文定稿
7 2009.5.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7. 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投资者可以快速的获得网上信息和相关评价,造成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增多。本文通过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将投资者分为稳健型投资者、冲动型投资者和偏好型投资者三种类型,研究投资者由于自身认知偏差如何作用于股票市场及其股价表现,发现不同的投资情绪对投资者决策和股票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针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都基于传统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充满理性,然而在实际投资行为中,人们的投资行为容易受到感情、偏好和信念的影响,表现出过度依赖或自信和厌恶损失等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逐渐加深,投资者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然而网络舆情的真假不能够得到保证,虚假信息扩散到投资者之间产生羊群效应,影响市场价格波动。
(二)研究意义
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未成熟,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中小型投资者,其投资行为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可能会影响市场变化,使资本价格偏离股票价值,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立股票价值体系,并根据投资者行为偏差问题,提出科学的提前预备方案,旨在方便投资者选择出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以提高投资者收益率,减少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及财产损失。
(三)文献综述
国内外基于网络舆情与投资者行为的股票市场研究有很多,Wysocki(1998)以3000多支股票为样本,对946000条股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股票数量对次日的股票交易量和异常收益率的变化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Vivek Sehgal、Charles Song(2007)验证了网络舆情和股票价值存在相关性,Johan(2011)对美国大型社交网站Twitter进行数据挖掘,用格兰杰检验发现公众的情绪状态的日变化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值的每天的变化存在必然的联系。李玉梅(2011)通过分析通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发现在线股票评论的数量和投资者的情绪会造成个股收益率异常。王国华(2013)从“刺激性事件主体行为”和“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两个维度出发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罗娟(2011)根据舆情主体的情绪烈度和现实行动倾向,将网民的常见行为归纳为理性温和型、情绪波动型和极端过激型。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投资者行为,并提供了很多的理论,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当前的网络舆情与股票市场的研究,大多是从评论数量上进行验证分析,而对评论内容的研究较少;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方式主要是以调查和实验验证为主,而对投资者行为及行为偏差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将投资者分为三种类型:稳健型投资者、冲动型投资者和偏好型投资者,研究这三种类型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发现冲动型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大,因此着重分析了冲动型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投资者类型分析
本文将投资者分为三大类:稳健型投资者、冲动型投资者和偏好型投资者,分析他们的投资心理和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大小。
(一)稳健性投资者
稳健型投资者为风险中性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希望可以获得较为稳健的投资回报,但厌恶剧烈的市场波动,理财时会更关注与投资本金的安全性,可能选择长期持续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来规避部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长期持续的稳健增值。
股票型基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投资较低比例的股票型基金,例如40%以下或更低,并坚持长期持有,能够提升组合的收益预期。因此,这类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效果比较小,但是根据投资者特征上的细微差异,对股票也有可能影响。
(二)冲动型投资者
冲动型投资者很容易将股票理想化,情绪极易陷入极端,“感觉”一些公司的不确定的事情令他们兴奋买进,令你不兴奋而卖出,经常在股价下跌之际卖出股票,也有可能因为这支股票的公司是他们厌恶的类型而卖出。
此类投资者是对股票波动很敏感的人,容易产生情绪,他们买卖股票行为极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可预测的波动,他们手中理财产品中,股票类的比例可能较大,需要重点观察。
(三)偏好型投资者
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以对新事物的记忆也会产生差别,当人们并不能完全从记忆中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的时候,往往对容易记起来的事情或偏好的事物更加关注,认为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偏好型投资者是因为个人记忆库中的各种事物的记忆状况是参差不齐的,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同样的印象深刻,所以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容易受到个人认知偏差的影响。
偏好型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自己所熟知的资产证券。往往这类投资者投资时也相当谨慎,对自己所熟知的公司了解透彻才会进行投资,所以对股票的价格影响波动不大。
可以看出,这三种类型的投资者中,稳健型和偏好型投资者不会轻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而冲动型投资者更容易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大。本文将重点分析这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三、冲动型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分析冲动型投资者的情绪,其主要表现为贪婪和盲目跟从两种。投资者在面对股票涨跌时,可能会失去理智,不能够冷静地分析整个股票市场,或者会盲目的跟从一些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股市的走向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的行为会对股票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运行,始终都会遵循股市的大致趋势。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容易受到一些外部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来源广泛,信息的真实性也无从判断,容易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又因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羊群效应”,这些投资者会达成一种错误的共识,在行为上做出统一,从而影响到股票的价格。
(二)出现追涨杀跌现象
投资者由于受到外界信息和急躁贪婪情绪的影响,极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现象,这会导致股票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性走高会持续性走低,这也是投资者情绪特征影响股价的表现之一。例如:在2008年,我国股票的价格从6000点开始下跌到3000多点的时候,一些投资者认为这已经是最低点,他们将手中的股票保留了下来,但是当大盘跌到2400点的时候,他们中许多人都无法继续坚持,出现了大量抛售股票的情况,使得股票的价格进一步走低,最后导致大盘跌到1600多点。
(三)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造成非对称性影响
1.积极情绪对投资者行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在积极状态下倾向于对市场做出乐观的判断,在相同的风险收益情况下,投资者会采用积极的投资决策,高估股票预期回收率而忽略相关的股票风险。这种行为会造成市场的追涨行为,使股票价格上升,导致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赚钱效应,引进新的投资者和资金进入市场,这些新的投资者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加剧股票市场的正反馈效应,股票价格快速上涨。
2.消极情绪对投资者行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
当投资者情绪比较消极时,投资者容易对市场做出悲观的判断,进行保守的投资,倾向于提高对股票风险的估计而降低对股票未来收益的估计,这种投资行为会使投资者厌恶风险,放弃一些投资机会,减少投资的股票数量,甚至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的股票收益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引发投资者情绪与我国股票收益影响的非有效性。并且投资者的情绪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投资者更关注市场的小道消息而忽略企业的基本面。
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持久有效的运行交易制度,引导投资者树立良好的投资习惯,减轻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我国目前投资者情绪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还不够完善,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数据还无法获得,需要相关部门协助完善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工作。(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8.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它的概念来源于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来源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得多,故而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又带有群体行为的特征。因此,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因素

(1)机构投资者的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

从投资股票者来看,作为代理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度最高,尽管在投资初期,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理念也做了详细地制定,但是毕竟是要取悦委托人。因此,基金公司原先的投机策略不得不让位于对名誉的维护,不得不从众和跟风。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同业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策略操作产生了羊群效应。

(2)缺乏信用经济基础

股票市场的建立需要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但对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然会带来不健全的股票市场。同时市场基础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就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3)可供股票投资者选择的优质品种不多

由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估值偏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的数量过少,稀缺的优质公司股票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在挑选自己投资组合时都纷纷追逐市场热点,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选择那些业绩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少数蓝筹股绩优股的现象,产生基金投资的“羊群”效应,交叉持股自然不能避免。

(二)投资者自身因素

(1)投资理念模糊、投资知识缺乏

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这表现在投资者无法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或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对经济的动向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很容易形成混乱的投资局面。同时市场上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一般都系统学习过投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比普通的投资者要强,也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这些投资者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领头羊,而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成为羊群。

(2)从众投资者的非理性跟风

从众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出自其理性的分析,而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当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行动。这样做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安全感。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那些最近几年才加入到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更加缺乏相关的经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接受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够对相关的股票进行系统的合理分析,他们投资时候往往是听取各种专家的建议,这些投资者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3)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时间短,多数为新股民,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者抱有非理性的收益预期;第二,获得虚假的心理安全感;第三,大众化思维。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行为金融学也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弱化羊群效应的措施

理性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市场有效信息的充分掌握,因此理性的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获取收益,规避风险。其次,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股票市场价格发现的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此时羊群效应的发生使得大量资金能够快速的向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流入,从而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除此之外,理性的羊群效应能够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股票的价格更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为了增强信息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获得完全公平的竞争条件,弱化市场羊群效应,就要充分和及时地披露真实信息。所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该及时的予以公开,包括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操作情况,如兼并和收购的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不能等到股价急剧变化之后再披露有关资料。而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自身信息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因此需要监管制度的约束,对于瞒报信息或者报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当予以严厉的处罚。

(二)培养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倡导正确的投资方式

羊群效应的另一重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抱着投机心态的错误投资理念,普遍持股期限短是其一大特点,在市场出现震荡时,羊群效应会使得市场震荡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传输选择有价值的股票长期投资长期持有,以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理念。二是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政策,杜绝上市公司不给股东配发红利的现象。三是对股票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倡导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在进行投资时应以长期平均收益为中心选择有价股票,即选择一个有潜力的有价股票长期持有,而不是跟风炒作。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时,市场中的羊群效会减少。

(三)改善股票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一方面,规范上市渠道,尽可能地扩大市场的容量,并将重点放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股票类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选择投资组合时有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为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刀剑,不仅对股票市场起着稳定作用,同时也可能加剧股票市场的动荡。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推出的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业务,门槛过高,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无法涉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可能成为那些机构投资者操控市场的工具,从而加剧市场短线的风险性。纵观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推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市场所起的稳定作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股票市场中的羊群行为,能够为市场长期的稳定发展带来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衍生工具带来的稳定功能,对衍生工具带来的危害采取弱化遏制的措施。

;

9. 关于股票的议论文~高三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股票是对公司收益和资产的索取权。
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普通股股东可以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但是,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回购自己发行的股票,提高股票价格来保护股东的权利、集中每股权益,此做法的目的在于保护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权利。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与被所有的关系,不同于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股东对公司的求偿权是剩余求偿权,只能在债权人全部收回自己的债权时才能对剩下的资产求偿。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当然一些高线技术企业的股东可能是以他的技术作为出自来获得股东身份的。)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也可以私募资金充实自己的资产。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持有者凭股票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发配取决于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发派股息,股东没有获得股息的权利。优先股股东可以获得固定金额的股息,而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是与公司的利润相关的。普通股股东股息的发派在优先股股东之后,必须所有的优先股股东满额获得他们曾被承诺的股息之后,普通股股东才有权力发派股息。股票只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参与公司决策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不是实际资本,而只是间接地反映了实际资本运动的状况,从而表现为一种虚拟资本。

股票的作用
(1)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
(2)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
(3)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

( 二)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无疑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利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股票筹资的方式和股票市场的调节机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它的积极做用是: 1,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10. 虚假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虚假消息会使该股价短期内大幅波动,特别是利好信息,会使股价大幅上涨,而且往往越澄清该信息股价越涨。这样的实例每年都会出现多次的。当然,这只是股价波动的表面现象,其内在本质因素还是在于主力资金的大量介入及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