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中芯国际最新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中原传媒股票代码 2025-01-28 00:43:20
万里扬股票历吏交易数据 2025-01-27 22:54:55
股票信用账户能打新吗 2025-01-27 21:34:52

中芯国际最新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3-25 14:09:17

① 中芯国际股票前景怎么样

中芯国际是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链卜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股票锋唤碰十分抢手,股价稳定,许多股民都长期持有中芯国际的银谈股票。


祝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迎难而上,取得成功,没嫌慎如果有什么不懂得者液问题,还可以继续询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顾虑,我们一直都是您最坚定的朋友后台,现实当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和我详聊,我们一直提供最为靠谱的司法解答,帮助,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一定可以度过去,只要你不放弃,一心一意向前寻找出路。

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默莱特,世界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大家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为标准,最为正确的,但也希望能给予您一定的帮助,希望得到您的认可,谢谢!

② 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原标题: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背后: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与台积电相差3代)

芯片产业国产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19.3亿,但其中自给率仅为15.35%。也就是说,85%——超过2000亿元的芯片要依赖于进口。

事实上,我国在核心领域的芯片自给率更低。比如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等设备中使用的芯片,国产芯片占有率都几乎为零。

但集成电路制造是砸钱的产业,要大力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帮助。科创板的诞生的初衷,正是支持这些产业发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业中,就出现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和舰芯片。招股书显示,其最先进的产品是28nm的晶圆。

这也是9家企业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2018年和舰芯片亏损26亿,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折旧。没办法,生产线投入大,但芯片更新迭代快,导致生产线折旧率高,这是行业属性决定。一旦资产折旧完成,实现盈利并非难题。

和舰芯片大幅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无形资产摊销。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技术授权费的摊销,加大了和舰芯片的亏损金额。

与资产折旧不同,巨额无形资产反映出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目前来看,联电已经放弃7nm晶圆的研发,加上台湾经济部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和舰芯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28nm晶圆的市场中争夺。

一方面,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28nm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

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来说,前途依然充满挑战。

和舰芯片亏损26亿真相:生产线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集成电路制造有垂直整合制造(IDM )和晶圆代工(Foundry)两种模式。

IDM指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及测试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有英特尔、三星等;晶圆代工则只是承接其中一个制造环节,代表企业有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华电子等。

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是联华电子的子公司,同样是一家晶圆代工厂

联电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集团旗下有5家晶圆代工厂,包括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合泰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市场占有率在9%。

晶圆指的是硅片,可以理解为制造芯片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圆的直径。晶圆尺寸半径越大,每片晶圆上可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意味着大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圆代工厂都在从8英寸向12英寸转型。

晶圆的生产中,良品率很重要。当下12寸晶圆生产还在进行良品率的技术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圆已具备了成熟的特种工艺。

和舰芯片原本主要从事8英寸晶圆研发制造,良品率基本上能达到99%;2016年,和舰芯片设立公司子公司厦门联芯,开始从事12 英寸晶圆研发制造业务。

2018年,和舰芯片实现36.94亿元收入,亏损26亿元。实际上,2016年、2017年,和舰芯片亏损额分别为11.49亿元、12.66亿元。

和舰芯片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转型造成的巨额固定资产折旧

对各晶圆代工厂商来说,竞争力由其制程工艺的水平决定。截至2018 年,具备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台积电、格芯、和舰芯片母公司联华电子、中芯国际、发行人、华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厂商剩台积电、格芯、 联华电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制造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商仅剩台积电。

掌握最先进的制程工艺,除了技术要过关,更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正常情况,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20nm工艺生产线高达100亿美元。

去年,联华电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术投资。 这背后,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能否产生的性价比

2016年,和舰芯片选择在厦门设立子公司厦门联芯用于生产28nm、40nm、90nm等制程的12英寸晶圆,总投资额高达到62亿美元。但芯片又是一个更迭迅速的产品。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即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会翻一番,指每代制程工艺都要让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为,性能不变的芯片,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这也意味着到第5年的时候,芯片的价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钱了,需要换代。

对于晶圆制造厂来说,每次换代都需要购置新的制造设备。 理论上,生产线迭代很快,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折旧

巨额的生产线资产加上大比例的折旧,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折旧金额。和舰芯片的会计政策是6年折旧,也就是每年折旧16.67%。

2018年,和舰芯片折旧金额28亿。截至2018年年底,和舰芯片生产设备净值为126亿元。

不过生产线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于理论上。虽然芯片迭代很快,但实际应用场景中芯片更新速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条生产线的寿命也不只5年。

在折旧期限后,一般这些企业马上会实现盈利。所以生产线折旧造成的亏损,只是会计上的亏损。 据说没有一家晶圆厂能够在头5年在报表上实现盈利,台积电为此花了6年,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花了9年

如果从现金流来看的话,实际上和舰芯片表现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舰芯片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分别为12.67亿元、29.13亿元以及32.06亿元。

除了巨额资产折旧,和舰芯片亏损的原因还有无形资产摊销,去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大约为4.77亿元。

巨额无形资产摊销背后: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与台积电相差3代

和舰芯片巨额无形资产摊销, 主要是给母公司付的“税”费

根据招股书显示,生产晶圆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的技术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这部分费用分为5年均摊,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摊销4.77亿元。

虽然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 和舰芯片的研发投入更多应用于具体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本身制造工艺改良,而非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实际上,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也只够用于技术改良。过去三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88亿、2.91亿和3.86亿。反观中芯国际,2016年、2017年其研发投入高达3.18亿美元和4.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亿和28亿。

如此来看,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但从目前来看, 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已经很难再进一步

根据联电所述,公司未来还会投资研发14nm晶圆及改良版的12nm晶圆工艺。不过在更先进的7nm晶圆及未来的5nm晶圆等工艺上,联电已经基本放弃。原因很简单,联电无法像台积电那样持续大规模的投入研发。

再加上台湾经济部的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

这意味着, 如果联电放弃对高端制程的冲击,单凭和舰芯片很难取得更大突破,其制造工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停留在28nm

对和舰芯片来说,只能竞争28nm的市场。

现阶段28nm晶圆市场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错。随着研发难度和生产工序的增加,IC制程演进的性价比提升趋于停滞,20nm和16/14nm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

这是摩尔定律运行60多年来首次遇到制程缩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28nm作为最具性价比的制程工艺也拥有较长生命周期。

在28nm制程,和舰芯片主要的竞争者有台积电、格芯、联电、三星和中芯国际,以及刚刚宣布量产联发科28nm芯片的华虹旗下的华力微电子。

虽然竞争对手不多,但28nm的竞争却异常激烈。由于台积电技术突破最早,目前凭借较小的折旧压力打低价战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加上整个制程扩产相对激进,供大于求,给其它几家厂商带来很大的压力。

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沉淀问题 。要知道,能做先进制程了不代表技术实力就过关,其中还涉及到工艺成本、良品率等诸多问题。

以中芯国际为例,其制程工艺技术早早突破28nm,但始终没有产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占在中芯国际总收入中的8.6%。

从毛利率情况看,不想办法突破更高的制程工艺,很难获得超出同行业的利润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对和舰芯片来说,这个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目前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换句话说,和舰与台积电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对10nm,差距为三代。时代总是会进步的。

据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圆需求量为291万片,2018年将增至430万片,预计2024年将缓减至351万片。

即使和舰芯片成功上市,也掩饰不了联电发展缓慢,日益没落的大趋势。相比于三星、英特尔、台积电、格芯, 联电不仅营收规模小,增幅缓慢, 而且先进制程已经远远落后,短期内都没有追赶的打算

而和中芯国际相比, 背后没有海量资本作为靠山,在集成电路这个要依靠大量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行业里面,联电处于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联电传出28nm技术团队被上海华力微电子挖角的消息就是个例证。

早年间,和舰芯片还能依靠国产化率的红利获得可观增长。但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晶圆厂落地,行业整体产能释放速度将远远超过下游产业链需求增加速度,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根据SEMI的数据统计,预估在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将有62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其中中国大陆将有26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占新增晶圆厂的比重高达42%。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可能也将面临拐点。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比2017年1月减少5.7%,减少至355亿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7月以后30个月的首次负增长。 核心原因是,储存芯片价格的回归,AI等增量市场又尚未形成真实的需求

核心技术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不说和舰芯片的处境危机四伏,至少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最高270亿估值!

发行后市值或逼近中芯国际,值不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发行不超过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近30亿。预计发行后,4亿股占比在11.1%。

这意味着,和舰芯片的估值最高能到270亿。从目前科创板的热度来看,270亿并非没有可能。

大家可能并不理解270亿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国际的市值在394.72亿港币,换算成人民币337.88亿。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31.0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07.77亿。而2018年和舰芯片的营业收入也仅有36.94亿

不出意外, 和舰芯片的收入应该是中芯国际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却到了80% 。这还不算上市后,股价上涨所带来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的市值也仅有308亿。从2000年在纽交所上市,初期股价最高达11.73美元,到如今股价仅1.88美元。毫不夸张的说, 在相当长时间,联电都是一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的公司

2017年,联电营业收入1492.85亿台币,净利润却只有66.79亿台币,净利率仅4.5%,表现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的和舰芯片又将表现如何?

近几年,随着摩尔定律的极限在逐渐逼近,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在减慢,加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芯片产业迎来 历史 机遇。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资金也不用发愁。

所以,读懂君衷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上。

当然,考虑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和舰芯片在国内仍然是比较优质的集成电路公司,和舰芯片的28nm晶圆甚至好于中芯国际的同类产品。

期待登陆科创板后的和舰芯片,获得更好发展。将来有一天,期待公司不仅仅局限于28nm晶圆产品,不断冲击更高等级的晶圆,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作出贡献。

只要咬着牙,把技术做出来,不愁没有客户和市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也会迎来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读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③ 中芯国际股票代码

中芯国际股票代码为688981,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在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涨201.97%,报82.92元,换手率为53.08%,成交额达到479.7亿,占科创板所有股票成交额近50%,跻身A股市场历史第四大单只个股成交金额。

从募集资金看,中芯国际不仅是科创板最大的IPO,也是过去10年A股之最。创纪录的不仅是募集资金,中芯国际上市过程也极为迅速。其提交材料从受理到过会仅用19天时间,这是科创板最快的审核记录。到7月7日网上申购,也仅用37天,可谓史上最快IPO。

④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如何成为中芯国际的股东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增持中芯国际(00981)525万股。每股作价15.8888港元,总金额为8341.62万港元。

⑤ 中芯国际最新十大股东

中芯国际的大股东是谁?




中芯国际的全称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大股东,HKSCC NOMINEES LIMITED;行业类别,半导体分立器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⑥ 中芯国际股票代码是多少

中芯国际股票的股票代码为688981。

中芯国际股票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a股简称。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港交所股份代号:00981,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及其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

拓展资料:

1. 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齐全、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各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在逻辑技术领域,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首家实现14 nm FinFET量产的IC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了中国大陆IC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最先进水平。在特色工艺领域,中芯国际先后在中国大陆推出了24 nm NAND、40 nm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最先进的特色工艺,并与各领域龙头公司合作,实现了在专用存储器、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细分市场的持续增长。

2. 除了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中芯国际还致力于构建基于平台的生态服务模式,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和IP支持、光掩模制造、凸点加工测试等一站式配套服务,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中芯国际在中国拥有制造基地和全球服务网络。公司在中国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设有多个8英寸和12英寸生产基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截至2019年底,上述生产基地的总产能达到每月45万片晶圆(约8英寸)。除中国大陆外,公司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设立了营销办事处,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中芯国际凭借优秀的R&D技术实力、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和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形成了明显的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行业认可度,积累了广泛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公司在2018年与全球50强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系统厂商中近一半进行了深度合作,不断赢得客户的认可和好评。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战略,加强技术研发,巩固发展优势,提升制造能力,努力“成为高品质、创新守信的世界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⑦ 单日暴涨3000%!创业板是新的"神股"制造机吗

昨天,在众多股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中, 走过 10 年的创业板迎来了注册制首批企业 ,18 家企业成了 历史 的创造者。



改革后的创业板, 在大类规则上,基本与运行了一年多的科创板接轨 ,比如降低发行门槛,亏损企业也可以上市;涨跌幅放宽至 20%,同时上市前 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外,诸如允许投资者在竞价交易收盘后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获配股份等制度安排也基本从科创板搬了过来。


参考一年前科创板开市当天惊心动魄的涨跌走势,对于昨天创业板的大起大落,很多人已经提前“打好了预防针”,但市场的疯狂程度还是出乎他们的预期。


一只叫做康泰医学的股票,用 近 3000% 的涨幅 ,刷新了 A 股诞生以来单日涨幅最高记录 。



这只发行价 10.16 元的股票,在盘尾只用了不到 10 分钟,就从 760% 一路飙升至近 3000%,股价最高触及 308 元,两次触发临停。狂欢过后,免不了迅速腰斩的命运,挣到钱的玩家纷纷跑路,收盘时股价回落至 118 元。


风暴过后,一地鸡毛,有人欢喜有人忧。 走运的,如果在最高点卖出中签的新股,这一签就能赚到 15 万。但多数人没这个运气,收盘后网上出现了一些当天交易图,亏损超 60% 不在少数。



如果说之前股票行情是“过山车”,那么康泰医学的这波走势,只能用“流星”来形容,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商业逻辑的解释范围。



这只最新“封神”的股票背后是家怎样的公司呢?


康泰医学在今年 7 月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当时,创业板改革还未执行,对上市企业仍有较高的盈利门槛: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5000 万元。这种情况下,康泰医学能够过审,从侧面说明企业实力确实足够强劲。



作为一家 以出口为主的医疗设备企业 ,康泰医学在今年上半年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疫情初期,公司迅速转制红外体温计,加上主要产品血氧仪,两样产品大卖,营收随之大幅提升至 7.5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21.17%;归母利润为 3.64 亿元,是上年同期的 18 倍…


但卡在疫情这个特殊节点,业绩的爆发很难说与公司实力有明显的关系。不止康泰医学,今年以来,整个医疗器械赛道如火如荼,年初至今涨幅高达 101.06%。


很多大程度上,康泰医学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情况属于特殊情况, 是受疫情引爆业绩增长的短期驱动因素支撑,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在招股书中,康泰医学自己也强调,随着疫情的消失,医疗用品会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公司业绩也会出现下降。



另外,对比同板块的 A 股公司,康泰医学在技术和研发上并不具优势,竞争对手众多,高端市场被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迈瑞医疗占据主要份额,中低端市场则有宝莱特、理邦仪器等等,在上市之前,也只处于中游集团。


总体来看, 康泰医学的“奇迹”只是市场情绪的一个表现,是资金疯狂博弈的结果,与个股的真实价值并无关系 。


其实 历史 上,无论是创业板、科创板,在开盘之初都上演过类似的疯狂。


去年 7 月科创板开市首日,在不设涨跌额的情况下,同样迎来了大批“打新”的短期玩家,他们高价买入,在期望趋近饱和后抛出。随后股价开始下跌,这引发了一波抛售,大盘被砸下了30%,造成了第一次停盘。再次开盘,之前比较胆小的观望者达到了心里预期,开始买入,之后炒作的力量又回来了,因为买入者当天无法卖出,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股票越来越少,价格再度拉升,直至收盘。



一般的股票估值办法并不适用于头几天的市场,价格只有在长周期之后才会回归价值。




新世纪初, 受到纳斯达克的影响 ,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国家高层机构,开始积极筹划创业板,希望能把互联网公司留在国内。


但随之而来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创业板紧急刹车,这一搁置就是 9 年。这期间,BAT 三巨头相继上市,A 股一个也没留下。


终于在 2009 年 10 月创业板推出,从首批 28 只新股上市到现在,科创板公司数量已经达到 851 只,占 A 股公司总数超 20%,板块总市值已达 9.6 万亿元。 无论公司数量,还是市值规模,现在的创业板都不可小觑。



只是,这个本该是互联网公司“上市绿色通道”的板块,却设立了层层的盈利指标和隐形门槛,让很多规模巨大但不盈利的公司敬而远之。


创业板的焦虑在去年科创板推出后达到了顶峰。 科创板的许多政策,是当年创业板想做却没做到的,比如引入注册制、允许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允许双重股权,允许红筹和 VIE 架构等等。相对开放的态度,让科创板成为了今年最火热的市场,吸纳到了中芯国际、寒武纪、蚂蚁金服等众多巨头。


深交所推动创业板改革的背后,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和上交所、港交所甚至纳斯达克竞争吸引优质上市公司。



这在其他市场也有过先例。例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交易所,擅长服务 科技 公司,上市规则向 科技 倾斜;为了争夺新经济公司,纽交所 2018 年改了上市规则,允许公司不募资,直接在纽交所上市交易。而港交所在错过阿里巴巴之后,经过反思,在 2018 年初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成功吸引到小米、美团等内地新一批互联网公司登陆。


悲观的观点认为,目前科创板指数的 PE 已近 70 倍,成长股的估值也显示出了泡沫的倾向,这透支了未来股价上涨的空间。


而乐观的看法则认为,创业板改革的意义在于为创新型企业注能。放宽涨跌幅限制有利于提高创业板交易的流动性, 加速大浪淘沙,淘汰掉在潮水中“裸泳”的公司 。



过去一年,科创板在 A 股所向披靡,吸纳了一批具有成长性的前沿 科技 公司,交出一份颇让人惊喜的“一年级答卷”。现在,上交所迎来了新的对手。


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博弈之中,或许就能挖掘出更优的上市制度、试验出更适合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市场和企业来说,有更多选择,这当然不失为一件好事。

⑧ 中芯国际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就是要长期持有,下个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