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靠买股票能进入董事会或管理层吗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总收益怎么 2025-02-02 01:43:07
金溢科技股票价格 2025-02-02 01:11:44
股票涨跌超限暂停交易 2025-02-02 01:07:07

靠买股票能进入董事会或管理层吗

发布时间: 2023-03-12 13:32:38

① 我有个问题:如果购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足够股权,是不是可以直接控制公司决策权,谢谢。

是的,如果拥有足够的股权,可以进入董事会。当股权超过51%时,就有公司的决策权了。

1、如果拥有了公司51%的股票,是绝对控股股东,那么在公司中就直接是董事长了,也拥有公司的决策权,拥有决策公司所有重大事务、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利。在中国市场里,大股东持股要保持绝对控股,就要原则上持有51%,否则就有可能被举牌。51%股份透露两种信息,一是小一方最大限度的获得投资分配利益。二是仅用比小一方多百分之一的投资拿下实际公司控制经营权,同时减小自身投入的风险。
2、股份的设质是指将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质押,设定质权。股份设质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在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股份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和质权人同意的除外。经质权人同意,出质人转让股份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但是,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②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

③ 持有多少股票可以进入董事会

进入董事会一般没有持股要求,但是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表决才可以,否则即使持有20%或者更多的股份也不一定可以进入董事会。

④ 可不可以通过多买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成为董事长

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情节,尤其是商业竞争的时候就是悄悄收购对方的股票,然后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对方的最主要的股东掌握的比例还要高。这时候就轻松实现公司的易主,成为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之中,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只要你收购股票超过5%,你就有举牌的义务举牌的义务就是告诉公司你拥有了超过5%的股份,你拥有了可以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的权利,你不能自己一直在那收购,但是你不出生而且对方的股东把这个股份卖出去,那手续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这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⑤ 拥有上市公司5%股份可以进董事会吗

这个是不一定的,看是什么样的公司?比如说责任制股份有限公司,他的所有的合同方式有同股同权或者同股不同权等等,很多形式,所以5%的股份不一定可以进董事会

⑥ 在市场上购买50%流通股能不能直接做董事长

总股本2亿股,你有七千万股,你或许是第一大股东, 但基本不可能控制这家公司。只要有七千万股以上的股东联合起来你就没戏。

董事长绝大多数都是股份最多的人来担任的,你有50%的股份,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当上,如果另外一个人持有另外的50%,或者另外持有50%的人联合起来和你对抗,你仍然没有好办法,如果有51%的话就绝对可以做出抉择来,就可以在董事会对某某事情做出抉择,另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你说东他们就不敢说西。
然而,就算你占有99%的股份,也不可能把那1%的董事给踢出去(不管什么样的公司,你都不可能把他踢出董事会),除非你把他的股份给收购了。

⑦ 上市公司对董事资格审查条件

上董事会成员一般是由大股东任命并且经股东大会通过才生效的,特别是法人股东,会任命某个人做代表成为董事会成员,当然成为董事会成员还有些法律条件,这个很多职位都有要求。
你所说的大量买进公司股票实际上首先是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如果份额足够大就能够在股东大会上有足够的发言权,也可以任命自己进入该公司董事会,例如有些控股的自然人股东担任董事长一职。
当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能通过购买股票来成为大股东而进入董事会的,有些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票只占公司总股本的很小一部分,那样的上市公司能否通过购买流通股而达到该目的就成问题了。。

董事候选人除应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近三年未受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二)近三年未受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两次以上通报批评;
(三)未处于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认定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期间。

另外,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搞的是“累积投票制”,不一定要大股东才能选出董事。

董事一般来说,是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所以当董事最重要的是得到股东支持。
这又有几种办法,一个干脆就是大股东自己的人,大股东在会上提名投票,这种人就比较容易当上董事。
第二个就是自己买股票,自己做了主要股东,自己提名投票,强行当董事,也是个办法。
此外还有第三个办法,大多数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有独立董事一说。独立董事跟香港的太平绅士似的,主要靠社会地位高、市场声望好、行业背景深,即使不是大股东的人、自己也不持股,这种人也有希望当上市公司的董事。但是独立董事在流程上仍然需要股东提名,所以也不能和股东关系搞差了。

⑧ 公司通过多少股票才能参选董事会

不一定需要持股,才能进入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包括职工代表董事,是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等选举产生的;和股东董事,是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只要经选举,就能进入董事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
第四十五条
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⑨ 买多少股票可以进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而董事是由股东和非股东担任的,所以没有股票也是可以进董事会的(非股东董事至少要是公司职工)。
持有5%的股票发布公告并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意味着能进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公司设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一人,董事长、副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董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可以由股东或非股东担任。董事的任期,一般都是在公司内部细则中给予规定,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把董事的任期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不定期是指从任期那天算起,满3年改选,但可连选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