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为啥没人买大企业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能不能买国债 2025-02-06 03:32:18
国海股份的股票代码 2025-02-06 02:14:33
怎样看股票融资融券交易 2025-02-06 02:06:46

为啥没人买大企业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2-24 07:22:48

❶ 国企的股票为什么不值得投资

我不喜欢投资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虽然说投资上讲究将观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暗示出来,但我认为,在投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的问题上,并不需要模棱两可;而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也没必要模棱两可。

不符合投资的定义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经典的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来源:格雷厄姆,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页)

对于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满意回报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释一下原因。

内在的利益冲突

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最大化股东利益的原则是存在显著的利益冲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维护社会稳定。这并不包括“最大化股东利益”一项。在实践中,大型国有企业经常奉政府之命,以规定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水平往往低于正常的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这样将减少或损害股东利益。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严格管控,此行业的大型国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亏损,它们也不得不继续生产,最多只能略微降低供给。同一行业的小型国企或民营企业的处境要略好于大型国企,因为它们至少还有停产可供选择。除此之外,大型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吸收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激烈竞争,但又不能裁员,产能明显过剩,最终导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但竞争失利者又因维稳而无法退出,大大延长了全行业的困难时期,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糟糕的,钢铁业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来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证了此观点。新闻中,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态:

“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他解释。”

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这些国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股东利益根本不做考虑。在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为何要把钱投入到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中去呢?甚至,这些国企是否应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机构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国企上市,有资格么?

综上所述,大型国企的使命和股东利益存在内在冲突,导致股东利益无法最大化,甚至国企掌门人根本不考虑股东利益,导致其并不适合投资。

普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

巴菲特曾经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中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对于中国的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情况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东大概只能算是E级。排在他们前面的有:

A级:大型国企的管理层;
B级:国税和国家征收的费用;
C级:地税、地方征收的费用,地方维稳的开支;
D级:债权人;

在这样低级别的位置上,普通股股东想扩张他们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能保住他们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难。现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获益时,资源税开始征收,并以各种方式逐渐提高税率,导致股东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优势地位的国企受政府的维稳压力,被迫兼并效率低下的其他企业,使自身处境困难甚至倒闭,股东受巨额损失,钢铁行业的例子甚多;

有人认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监管和境外股东的压力,普通投资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也是靠不住的。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2010年经营相当好,其净利润高达390亿元,但在对待普通股股东上,却十分吝啬,其派发的现金红利仅为11亿元,相对于390亿元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仅如此,这11亿元中的5.6亿元还被作为税收上缴给了交通银行的控股股东财政部。上市公司分红时不尽量帮助股东减税,却想方设法设计方案多交税,这么荒唐的分红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各位见多识广的资深投资者,你们曾经见过吗?在这里,股东的利益被严重地损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评人的强力质疑和H股小股东的批判,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有随时被剥夺走的可能,这是由于股东的极低的地位决定的。

结论

由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不值得投资。即使某些人争辩说,有些大型国企股的股价极其便宜,有“交易性机会”,但这种“交易性机会”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这只能算是投机。如果真的要去做这种投机,也请做出精明的决策,应该着重于找那些毛利率相对低的行业中的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国企,因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暂时还不会提更高的分成要求,并且此时这家企业的使命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暂时还没有冲突:它们都要求更高的利润。对于毛利润特别高的行业,则应该回避,因为随时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对于小型的、处于和民企激烈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但这仍然需要仔细地分析。当然,这样的小型国企最好还是民营化,由此才可解除其体制上的禁锢,释放盈利潜力。

❷ 业内人士解读为公司员工为何从来不买公司股票求解

招商证券上市之前大有复制招商银行之势
借助招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大牛市招商证券上市之前是势头难挡
但是招商证券只是学到了招商银行的皮毛
第一,经纪业务遭受重创,基本已经瘫痪。上市的时候公司把客户经理从正式合同制,改成零时4小时制零时工,又改成经纪人,并于三年内剥夺经纪人的以前的成果。公司有能力的客户经理难受欺辱,基本上主力流失殆尽。客户经理名下的客户无人服务,只能靠降低佣金,佣金已到大券商中最低,为挽留没有人服务的客户很多佣金已经降到万分之三。从财务报表你就可以看到经纪业务下降的是多么快
第二,资产管理业务,借助招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发了很多理财产品,但是收益真是懒得去谈了,最终把名声做坏了,可以从招商证券交易软件看理财产品收益
第三,投行业务表现平淡,创业板上市有一半是深圳的,它却没把握住,应该是有资金去投的,只能说是部门领导能力太差。
第四,博时基金那笔买卖是亏大了,未来是私募的天下
为何没有一个员工会买公司股票?

❸ 为什么好多人买股票不喜欢买行业龙头股

因为龙头股涨完了才叫龙头股

这主要是和市场的风格有关。

A股投资者向来有炒小炒新炒概念的习惯。而你说的行业龙头股大多是不符合这些特征的。

首先,行业龙头股的规模普遍较大,几百上千亿的规模和市值,游资的资金量,很难拉升涨停或者连续涨停。因此市场资金的跟风效应也就不明显。如果赚钱效应不出现的话,自然不会被投资者所喜爱。

其次,行业龙头股大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占有率大,但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成长空间相对有限。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成长型的个股显然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这种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个股,想象空间是比较有限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龙头股也可能受到市场资金的喜爱。

比如市场的风格,从中小创转向大市值的白马蓝筹股,在这个时点,行业龙头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2017年,大家可以看一看相应股票的市场走势。2020年的4月以来,市场中的风格也有向着绩优股和行业龙头股转变的迹象。

未来随着A股市场去散户化以及机构投资者力量的日渐庞大,对行业龙头股的偏好会有所提升。这一点从欧美发达市场的 历史 经验中可以得知。

这些行业龙头股大多现金流不错,盈利能力也不错,有着较强的跨越牛熊周期的特点,而且还有着高现金分红比例等诸多优点,适合长线投资,所以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贝佐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事情?”

巴菲特回答:“ 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

巴菲特很喜欢龙头,可口可乐、美国银行、苹果...基本都是各个行业里的龙头,也因此创造了财富神话,他的逻辑很简单,找看得懂的公司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可口可乐大家耳熟能详,走到哪都有卖的,苹果手机很多人用,基本是个股民都知道这是好公司,巴菲特的持仓也告诉大家他买了什么,为什么仍然只有一个巴菲特呢?应该说巴菲特说的那句话狠狠揭露了现实: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他的成功是靠70多年的复利慢慢变富的,过程持久又漫长,我们绝大多数没有这个耐心,迫于生活和内心欲望,我们当然希望越快暴富越好,什么来钱快什么越好,行业龙头虽然不错,但太慢了,一年20%,抓两个板就回来了,干嘛非得等一年呢?这是很多人不喜欢行业龙头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找龙头太难。

比如白酒中的茅台,家电中的格力,食品中的榨菜,工程机械中的三一...一说股民都知道,也都涨得不错,持有三到五年,算上分红,年化20%的收益不难。但是,相比行业龙头的慢慢变富,市场龙头的快速暴富吸引力更大。

比如前段时间的金健、以岭,一周多股价就翻倍了,一周就抵持有行业龙头五年的利润,诱惑力实在太大,很多人看中了其中利润,但也有一点被忽略掉了,那就是背后的风险,利润与风险永远是对等的,可能赚取100%的收益也可能亏损50%的本金,而要再回到原有水平,也需要翻倍才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能很多次成功的战果很可能在某一次的失败中就化为泡影。

这是非常现实的,除了市场的一些游资外,绝大部分参与市场龙头的人最终都以遗憾收场,习惯了快速上涨和短线刺激,再回头看时,仍然看不上那些慢悠悠上涨的行业龙头。

什么是龙头股?如何选择龙头股?捕捉龙头股的操作技巧?有些投资者在追龙头股上屡屡失手,原因在于追买龙头股,虽然是一种短线快速获利的好方法,但是,它对操作者的心态、操盘技巧、看盘基本功和应变能力等有非常高的要求。

什么是龙头股?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如何判断板块的龙头呢?对于散户来说很难判断,由于散户对公司基本面了解很缺乏,所以散户很难从基本面角度了解板块的龙头。那有什么好方法呢?很简单,当一个板块启动时,最快涨停的就是这个板块的龙头。

总体来说,并不是散户不喜欢龙头,而是龙头并不是那么好选。

行业龙头,顾名思义,既然龙头,肯定有过高光时刻,有过大涨,或者维持在高位,相对而言,龙头股比较成熟,价值基本体现过,或者说,涨幅相对不会特别大(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一些,起伏没有那么大。

而行业其他股票,名声没有那么大,或者还处在发展阶段,有部分公司潜力无限,但却没有被普罗大众太多了解,可能是看好,比如2010年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关注新浪搜狐得时候,能知道发展到现在的巨无霸呢,所以炒股需要超前的眼光,需要锐利的视野,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团队去调查去专研。

所以,相对龙头而言,有潜力的非龙头企业等待我们去发掘,享受巨大成长的红利。

股票市场 有做长线的 也有做短线的。

做长线的人 喜欢买 行业龙头,例如 贵州茅台等,一直都是某些价值投资者的最爱。

以贵州茅台为例,季线,2010-6-30 向前复权后股价开盘价61.98元,目前最新价格1265.70元,10年成长约20倍,比大多数股民的业绩都要好。

做长线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巴菲特 吧。

做短线的喜欢快进快出,行业龙头一般市值较大,价值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不容易炒作。所以短线炒家一般喜欢自己创造出 短期股票炒作“龙头”。龙头战法。

做短线的人也有很多,很多游资都在做短线,例如

总舵主徐翔,超级牛散章建平,炒股养家等等

网络 徐翔

徐翔,1978年生,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私募一哥”。从营业部成名,到公开发行阳光私募产品,徐翔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奇迹的同时始终保持神秘。曾任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徐翔 1993年带着家里给的几万元入市。18岁放弃高考,专心投资股市。20世纪90年代后期,徐翔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投资风格彪悍,被“敢死队”选中的股票,大进大出,大起大落。

16年股票投资经历,在证券市场多轮的牛熊市考验中稳定获利,实现个人资产数万倍增长,同时在成长中不断转变和完善自我投资策略。以其“凶悍的业绩,难以超越”被认为股市神一样的存在。


以上仅供参考,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因为发现是龙头的股票已经涨了很高了!

因为所谓行业龙头,被大家认可为龙头时,往往价值已被高估甚至严重高价了。有的所谓龙头,是被人为炒作成龙头的,并不一定是真正有价值并高成长的龙头。再者在当今A股虚假信息成风的环境中,人们的质疑、防范意识也使“龙头”光环大打扣。

其实我是比较喜欢龙头股的,但是得看什么阶段!

1. 如果是熊市末期,龙头股是必须要买的,因为龙头股代表整个市场的人气,龙头股没有起来的话,其他个股也不会起飞,因为资金大部分都会去做,比如 2019年春季行情,非常多的龙头股都翻了三倍以上,计算机的同花顺和大智慧,半导体的闻泰 科技 ,北京君正,深 科技 等非常多的个股都是直接三倍,五倍的,不做龙头太亏!

2. 如果是牛市来了,龙头由于股价已经非常高了,那么一定要选择次龙头,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去布局的,不要一直把心思放在底部股上,因为太低的股反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启动!

3. 在龙头股的任何一次大的回调后,买入都会有不错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种收益务必要抓住,龙头还是会比其他股表现好!

不过我们说的龙头非那些业绩差的,因为折腾不了几天自然就会下跌,而那些业绩好的股,永远是应该优先考虑的!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我是刚入的小散,本金很少。。比如我原来也很看好中兴,,但是我发现这个盘子太大了,未来股价肯定会涨,对于我们这种小散就算翻一番其实也盈利不大。。所以喜欢买那种小点的企业,涨跌快,风险也大。。。。这是我新韭菜个人的想法

❹ 买大公司的股票,是否赔钱的风险更小

买大公司的股票并不是赔钱的风险就会更小一些。实际上购买股票它是一直存在这种风险的,于是就有风险高低的说法。当然从整体的情况上来看,大公司的股票会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因为他们总体的市值还是比较大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跌完。但是这个收益情况是不能够得到保障的,像现在的一些大的公司,股票整体的情况都不是特别好。比如说腾讯控股、贵州茅台这样的企业股票在今年的情况只能说表现的一般般,它的整体跌幅确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收益情况确实是非常差的,不过在购买一些小公司的股票的时候,承担的风险确实会更大一些,可能天天都是跌停,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没有。这个时候就是市值的一种对比了,市值越大的话,这只股票它的涨幅情况就会放缓。市值越小的话,就经常会有涨停的这种说法。很少能看到像贵州茅台这样的股票能够有涨停这种情况,而涨停更多的是发生在这种小公司的股票之中。而小公司股票既然有涨停的话,那么也就会有跌停。这个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❺ 会不会出现: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但没有人购买的现象

这位朋友你好
基本上不会出现新股没有人购买的情况,原因如下:
新股上市都需要一个或多个承销商,承销商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新股的正常上市。世界主要交易所都容许新股上市时有个股价稳定机制(price stablization)。中国或香港于十多年前亦容许IPO之主承销在新股上市之一个月内进行合法的股价稳定活动,用意是令股价不会因短期投机因素而轻易跌破招股价。新股稳定价格措施有叁种:1.在市场购入股份、2.行使超额配股权(overallotment option)、3.建立短仓。
当然新股上市之后可能出现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的情况,尤其是熊市。但即使是破发,也是属于上市成功的。

❻ 国企股票为什么不能买

1.业绩平稳,国企业绩通常比较平稳,赚不到什么利差,所以对于投资者吸引力不大。
2.资金量不足,资金量是影响股票涨跌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资金量的进入,股票基本面再好,上涨难度很大。
3.市值大,多数国企市值都很大,想要拉动股价需要很大的资金,市场上的资金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选择这种市值大的股票。
【拓展资料】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即为国有企业。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乃至到20世纪末,国有企业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对象,国有企业的建立,其中政府税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大量的国有企业因此建立和出现,有的国有企业还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改为电信局,后来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改组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❼ 股票为什么不建议买四大行

因为收益不高,所以有些进取型理财观念的人会说不建议买四大行的股票。

由于目前银行监管的日益加强,对风控的要求更高,中小银行出现的一些风控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会对整个银行的板块产生影响。从中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四大行的股票也未尝不能买,毕竟稳定,虽然收益不是那么高。投资银行股最大的不确定风险,在于政策监管的风向以及日后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

拓展资料:

一、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股票价格的真实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价值。而股价的价值就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二、汇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那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的股票。它通过对公司营业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反映在股价上,其主要表现是:

⑴若公司的产品相当部分销售海外市场,当汇率提高时,则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情况下降,股票价格下跌。

⑵若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那么汇率提高,使公司进口原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从而使公司的股价趋于上涨。

⑶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货币资金就会向上升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股票行情也可能因此而上涨。

因此,投资者可根据汇率变动对股价的上述一般影响,并参考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

三、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讲,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

1、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所处行业地位、收益、资产价值、收益变动、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力机构(如基金公司、券商参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合并与收购等等。

2、一般因素分:市场外因素和市场内因素。市场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形势;社会大事件;突发性大事件;宏观经济景气动向以及国际的经济景气动向;金融、财政政策;汇率、物价以及预期“消息”甚或是无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场内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机构法人、个人投资者的动向;券商、外国投资者的动向;证券行政权的行使;股价政策;税金等等。

❽ 买微软、google、FB等大公司股票可说稳赚不赔,为何很少人买

首先我不懂股票,但作为一个投资者来看的话这几家公司我觉得不太理想,稳赚不赔表示公司的发展按部就班,赚是肯定的,但短时间不会太大浮动,这和把钱存银行等利息有什么区别,炒股票我觉得玩的就是心跳,要不一把翻起,要不血本无归,股票对大部分人只是一种投资,投资有风险,风险意味着回报,投资的钱即使全打了水漂也没事,总比留在手里强

❾ 为什么有的股票市盈率很高但是却没人买,有的很低却有人买

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其水平高低更真实地反映了股票价格的高低。例如,股价同为50元的两只股票,其每股收益分别为5元和一元,则其市盈率分别是10倍和50倍,也就是说其当前的实际价格水平相差5倍。若企业盈利能力不变,这说明投资者以同样50元价格购买的两种股票,要分别在10年和50年以后才能从企业盈利中收回投资。
一般来说,市盈率表示该公司需要累积多少年的盈利才能达到目前的市价水平,所以市盈率指标数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说明投资回收期越短,风险越小,投资价值一般就越高;倍数大则意味着翻本期长,风险大。
股票如果都按市盈率来计算,那就没法玩了,因为市盈率是固定的,股票价格是浮动的。对股票来说,现值是对未来预期价值的折现,所以股票不能简单用市盈率计算,这是炒股的常识。

股票与什么相关?增长率,企业增长越快,其预期价值越高,其股票的估值也就越高,所以在高增长股票里,市盈率七八十倍甚至一百多倍也不鲜见。还有一点,中国股市有炒小盘股和垃圾股的习惯,你如果太关注市盈率只会使你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