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中国最早买股票的人
扩展阅读
华天科技今日股票 2025-02-06 12:26:12
中天盛祥的股票代码是 2025-02-06 10:08:02

中国最早买股票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2-22 04:49:25

Ⅰ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股票证券市场 起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举贷和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后清前,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风险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成为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企业发行外资证券。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证券的出现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最早的证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间进行,后来才出现华商证券交易。1869年中国第一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使证券交易无序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开始向境外发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停制度(即指涨跌幅一旦超过前日收市价的10%,该股票将于当天停止交易)。

从2005年夏天开始,中国股市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其目标是消除各类股权分置的结构,从而解决中国股市的顽疾。在股改过程中,已经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标记。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标记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标记.这标志着大陆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然而,相当数量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的弊病并不在于股权分置的问题,而在于中国股市缺乏诚信,以及监管不得力造成上市公司质地过差且投资人无法获得合理的赔偿。同时,由于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以“速度”为目标,忽略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H股(香港)、N股(纽约)、S股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据专家考证,中国最早出现股票,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而股份制度真正在中国出现,则是始于19世纪中叶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李鸿章筹建招商局,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股票的凭证。

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日益壮大,股份公司也不断地建立,上海成为股票交易的中心,在抗战时期,上海滩已有多家股票交易所存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5月发布命令,在上海重建证券交易所,并于同年9月开业。

对于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股票市场,现在只能从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找到回忆,茅盾的小说《子夜》给了我们太多的“股票市场人吃人”的记忆。以至于现代的年青人由于看不到因炒股票而跳楼的例子而感慨万千:难道一夜之间小小的股票突然变得温柔起来了?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被关闭。

网络历史回答

Ⅱ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票,为何被指“搜刮民间财富”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1894年(光绪二十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爆发,但是清政府有限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战争开支。为了筹集甲午战费,清政府实施“息借商款”,开始了我国首次国内公债发行。

在此之前,清政府的筹款方式一般为借外债,另外就是国内筹款--捐输。据《那桐日记》载:(1894年)8月17日,户部司官奉堂官命令,集合京城诸多票号、银号26家借款。到了26日,户部候补主事裕绂呈递一项条陈,重点之一就是筹款,条陈称:“自海上军兴,海口又皆封禁,不获已为权宜之计,借款英商,此策之下又下焉者也。盖一借洋款,则海外皆知,与其谋及外洋,不若筹之内地。(戚其章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作为户部司官的裕绂,非常清楚清政府解决财政的手段:在急需用款时,常向洋商特别是英商借款。而《翁同龢日记》载:(1894年8月)30日,户部尚书翁同龢致信司官那桐,称“商款不宜拨归内府,恐为言者所摭”。

据此推测,战争导致户部无法划给内务府相应的款项,不过,翁同龢不建议向外国借款,只有筹借内商款,并由内务府筹款。


昭信股票实物图

从偿还情况来看,“息借商款”的信用度还是较高的;而“昭信股票”基本没有按照部定章程认真偿还,一部分作为报效,据民国《安县志》载:“自王公以下京外文武大小各有情愿报效,不愿领本息者,准其具呈缴票,按给奖叙”,有的地方“所收之款究置何处,今无档案可查”根本不想还;还有的地方以增广学额的办法抵偿,据《平度县志》载:“以股票易实银归为办学之款”。

无法“善终”的发债行为,严重透支着清政府的公信力,梁启超认为“政府财政上之信用孚于其民”,可见,大清王朝已经走向暮年。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

Ⅲ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炒股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炒股亏得血本无归,呵呵

1、 李清照… 股票被套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股票长被套
3、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股有潮起潮落,此事古难全,但愿高增长,天天共赚钱
4、辛弃疾… 众里寻股千网络,蓦然回首,刚抛的股票,暴涨
5、孙子… 股票被套,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涨回来
6、曹操… 何以解愁 唯有涨停
7、杜甫… 安得特大利好千万个 大庇天下股民尽欢颜
8、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股票被跌停 桃红潭水深千尺 不及转势变涨停
9、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 买个好股在人间
10、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大盘红 多头势不可挡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周敦颐…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炒股票 予独爱被单边上涨势
12、布什… 先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出动地面部队搜索整个大盘。
13、拉登… 这次上涨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好。
14、拿破仑… 不想股票涨停的股民不是好股民
15、李白——选股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来股市十几年,那个王八能赚钱?
16、杜甫——君不见,大盘里,千股跌停哭喊声。
17、陶潜——归去来兮,股票被套胡不归,大跌9天不反弹,身家性命全抛完。
18、屈原——股慢慢其被套兮,吾将寻机而抛盘。
19、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吾股之被套。
20、王之涣——欲翻几倍钱,更买中石油。
21、王之涣——股民何须怨大盘?政府调控看不见。
22、王维——劝君更买高价股,翻倍之后再买难。
23、孟浩然——股民不知晓,处处有深套,一日盘跌停,赔钱知多少?
24、张若虚——不知大盘何时涨,单见k线处处绿。
25、李白——天生我股必有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李白——股来散户皆赔本,唯有庄家赚大钱。
27、李白——中石油、深发展,股民被套也要抛。
28、李白——股市难,股市难,多跌停,今被套?大盘早晚要反弹,翻倍发财少不了。
29、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股市里,到处都跌停。
30、杜甫——股票跌,基金赔,股民基民泪满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31、李商隐——君问涨期未有期,大盘一日铺天绿,何当我股再涨停,却话政府慈悲时。
32、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股小。
33、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股民被套青衫湿

Ⅳ 古往今来炒股发家的人都有谁

短线没有一个成功的
看看那些所谓的投资大师吧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
一个股票能拿三十多年
索罗斯的投机才华也主要体现在对冲方面
而且他对宏观面的研究才是其投资的依据

至于杨百万、林园之流
不说也罢,徒有虚名而已
网上此类报道已经足够多了

想靠短线股票赚钱
中国一千个股民里面也找不出一个来
不是打击你
现实点吧

Ⅳ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Ⅵ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我是珠海早期股民,92年投入七千元入市,几个月变成3万,到99年上升到30万,开始进入大户室(当时30万就可以)。当时大户室约有30人上下,其中同学,朋友不少。我历经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壮大,浮沉升落,也目睹了大户的众生起伏成败的历程。其中我邻坐一位女子,刚投入30万,一周后立马不见了15万,后来不玩了,说回去打麻将吧。到了2008年,我市值达到100万。此时,大户室已剩下十多人。到2015年元月,大市暴跌我缩水到30万,当时我想收手不玩了,因为我几个同学都赔钱血亏出局了,就剩下我和隔壁位的一位大户,当时手持10万股航天 科技 ,近40元成夲,仅仅在12元上下,他说不玩割肉出局了,还是做生意吧。我劝他春节后再抛吧,他说受不了此等折腾,立马割肉离开,此时,大户室苐一批客户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但天无绝人之路,我坚决不投降,春节后股市一路高歌上行,5月份就见5千多点,我的市值达300多万,而我朋友的航天 科技 竟然升到80元。以后我先后提出近180万用于子女购房,反复无常股价升跌有时是难以估计的。我从15年后一直只玩几只军工股(航天电器,钢研高钠,中国海防,航发动力),市值一直在上升,当前也有170多万。应该是幸运者之一了。但我见到过大户室的人,大部分都亏损离开了,所以最好不要玩股票,没有相当専业知识和良好的心态是玩不了的。

尔后,我退出了股市,至今己几十年了。再也不想进股市了。而当初进股市的那批人,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早己落寂退出,能有几人还活在股市?

相信暴富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还是落寞了。老韭菜被割,新韭菜又进来,一茬一茬被人收割,所以在股市里赚钱很难。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悟性等等,是很难赚到钱的。另外还需要对国家的政策、经济发展,外围国家的股票走势等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盲目的、无脑的冲进股市追涨杀跌,只会赔钱不会赚钱。所以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是07年入手的,经历了6124点,小赚一笔。中石油都买过,但通过波段做T解套。在15年小牛前,不断学习总结,于15年大赚一波。然后投入资金创业,基本上把股市赚的全部亏掉。

经历几年的创业折腾,最后发现还不如在股市打拼。从19年开始决定职业炒股,到现在基本实现翻翻收益。

股市投资还是要做长期的布局规划,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和操作方法。阴极必阳阴极必阳,利用易经的智慧,像开超市一样做股票轮动操作,实现稳定的复利增长。

个别财富自由了,大部分早就离开了。小部分还在盈亏边际,留在股市。

我是湖里糊涂的进入股市,从买原始股开始,那时股市有丅十0,当天可以买卖,一支股票一天能涨两三元,也能跌两三元,为了抄股挣钱到处听课、买书学习知识,自己买小格图纸,自己划K线均线成交量,每天乱忙一气,当时买股票的量也不多,一次三、五百股,当时有赔有赢,到大盘六千点的时候全部买出,算了总账赢了六万。暂停抄股,休息,股灾以后又开始进入股市,想买个底,结果套上了,一套就是六年,占资金的5分之一,今年才解套挣钱。其它资金中短结合建立自己的一套抄股方法。进入股市多年,做为散户挣大钱不容易,不贪挣点零花钱还是没问题,每月有养老金加上每月挣几千抄股钱,补贴点苦日子。

94年底入市,97年最多时投入3万余。98年因为迁居深圳,总计亏3千退出。然后即在深圳开户至2005年投入6万挣5千,几乎平过。至2007年底高点时挣了6万,幸好其中没有加仓。2008年低点时亏完了6万,在1880点开始加仓,2009年投入80万挣了30万,2010年平过。过后十年,除了2012年跑输大盘外,其它年份都跑嬴大盘十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是挣了钱就取出,常年在百万余且几乎满仓,几乎从不买科小创,中线保护短线,滚动操作,年交易频率1400%左右,总收益200%以上,比工资收入差一些。虽然没有挣大钱,但也不会亏的没底线。所以,在这个市场上认识自己,形成合适的交易系统最重要。

这个问题我这个A股老韭菜也来发表下自己的观点。我最早听说股票是在99年,那时在一家国企事业单位实习,上班空闲之余总会听到二位单位老师讨论股票,当时信息不发达,对于股票没什么认知,天真的认为只要能买到股票就能轻易赚钱,但当时我只是个穷学生,根本没条件去认真了解股票这种高大上的交易规则,但每次听老师交流说赚了多少钱就挺羡慕的,所以内心之中萌芽了自己条件成熟了也要买股票挣钱。我真正进入股市是在2010年,刚开始小打小闹,偶尔浮盈,感觉挣点小钱挺轻松的,直到经历2015年的冰火两重天后,才重新开始认识市场、敬畏市场。股票市场的根本属性是企业融资,所以注定了是一平二盈七亏的市场,因此我认为最早一批股民散户绝大多数人落寞了,当然也有极小数发达的。我认识前面所说其中一位老师就是炒股挣的第一桶金转型靠商品房起家的。总之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是94年1月初进股市的,当时深市股票只有二个价位,就是5分和l毛;沪市是l0价位,两市只有几十只股票,实行To,没有涨跌限制!手续费和税费为7‰赚得快,亏也快。当时的股市是拿现金到证券营业部交保证金后才能买股票的。初进股市时只投入数千元,后逐渐增加到十几万,到99年市值到近百万。99年浙大海纳上市当天,便以41元购买一万股。当天即买即套。该股后来也曾涨到48元,但我还觉得还可能要涨,所以没有卖出。该股48元见顶后便一路下跌,最低为3.45元。该股在后来还是涨了。那段时间仅一股就跌去了40多万。经历了20多年股市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自己也总算在股市里生存了下来。现在自己已经退休了,在家里看看股市行情,作一些操作,当作防老年痴呆的一种有益活动!

我是老股民了,没有大屏幕,用手写报单的时候就开始做股票了,开始在沈阳有几只基金,后有金杯 汽车 股市,后又有沈阳产权交易市场,买过环保股份股票职工股,九四年借了三万元,买了五千股深发展,后十送十,15元卖掉,6个月赚十五万,买的大哥大1.5万元。股市是个好地方,对我来说。是我起家的地方,至今仍在做股票

Ⅶ 股票的发展史

股票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
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
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的袭击,要冒很
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
险。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
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
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
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
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
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
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
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
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
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
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
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
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
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
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
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
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但纺织
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
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
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
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
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
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
票投资的兴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
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现伦敦证券
交易所的前身),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它最初经营政府债券,
其后是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到19世纪中叶,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证券市场也在
英国兴起。
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费城、纽约到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全国
范围的证券交易局面。这些证券市场开始经营政府债券,继而是各种公司股票。1790年
美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
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随
着股票交易的发展,在1884年,美国的道和琼斯发明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
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股票在近代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断完备。
各个西方国家均通过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来维护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发展,以保护股东的权益。美国根据1929年经济危机的经验,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
主要规定了股票发行制度。1934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
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减少投资风险,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
格平均指数,是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指数。有关证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产生,促进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Ⅷ 中国股市开始于哪一年

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拓展资料: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中国大陆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北交所三个交易市场。
转让股票进行买卖的方法和形式称为交易方式,它是股票流通交易的基本环节。现代股票流通市场的买卖交易方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在这种双方竞争中,买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卖方,卖方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买方,使交易比较公平,产生的价格也比较合理。竞价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中买卖股票的主要方式。
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按交割期限不同,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以后,马上办理交割清算手续,当场钱货两清,期货交易则是股票成交后按合同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过若干时期再进行交割清算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