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贝瑞和康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美国中国股票交易税 2025-02-08 02:17:35
股票账户营业部选择 2025-02-08 02:16:54
宝灵珠宝股票代码 2025-02-08 02:02:39

贝瑞和康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2-09 17:09:14

『壹』 近三年北京贝瑞和康有限公司的是盈利还是亏损

近三年北京贝瑞和康有限公司的是亏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以基因检测为主业、同时因新冠疫情“开辟”出核酸检测业务的贝瑞基因(000710),年内股价暴跌近四成。这家在2017年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的基因检测公司,在2020年迎来业绩大滑坡,直至2021年出现亿元亏损,目前仍处于亏损中。而随着业绩的大滑坡,前十大股东们也纷纷举起了“减持利刃”,其中前十股东宏瓴思齐(珠海)并购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刚宣布减持不超2127.63万股,而作为实控人的高扬及其一致行动人侯颖一个多月前刚减持了393万股。

『贰』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28-84613725,公司邮箱[email protected],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7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3条。

公司介绍: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04-14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成都汽车城大道333号。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扬,注册资本35,460.5865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叁』 医美上市公司龙头股有哪些

医美上市公司龙头股:1、长江健康002435:郑州东方女子医院含有医疗美容科,开展皮肤护理相关服务。 2、奥园美谷000615:收购医美机构浙江连天美55%股权,连天美两年承诺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57亿,公司两年净利润一致预期为1.23、2.20亿元,累计约占公司净利润的45%。3、朗姿股份002612:医美行业龙头,控股“米兰柏羽”、“晶肤医美”和“高一生医美”三大国内医美品牌,战略投资韩国著名医疗美容服务集团DMG;在成都、西安两大西部核心城市初步形成了一家大型整形医院加多家小型连锁门诊/诊所的医疗美容机构体系;18年医疗美容收入4.79亿元,营收占比18.01%。4、哈三联002900:公司生产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用于创面愈合与皮肤修复。5、新华锦600735:子公司青岛利百健涉及整形美容领域。 6、贝泰妮300957:子公司昆明薇诺娜主要从事医疗美容服务,具体包括激光、微针等美容服务。
三、拓展资料:
医美行业上市公司有:1、贝泰妮: 2020年净利润5.44亿,同比增长31.94%。子公司昆明薇诺娜主要从事医疗美容服务,具体包括激光、微针等美容服务。 2、光莆股份: 2020年净利润1.35亿,同比增长-21.84%。2018年,收购重庆军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踏出布局医美产业的第一步;军美医院是重庆市卫生局批准的一级整形美容专科医院,具备开展三级及三级以下整形手术资质,在当地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现设有整形外科、皮肤美容科、微整形科、口腔科等科室。 3、爱美客: 2020年净利润4.4亿,同比增长43.93%。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医院、医美机构及经销商。 4、新华锦: 2020年净利润4473万,同比增长-38.48%。子公司青岛利百健涉及整形美容领域。

『肆』 估值150亿IPO这家公司为何与腾讯、华为并称“深圳三宝”

【被誉为“国内基因测序龙头”、“基因测序界的腾讯”的华大基因,今日正式过会,并有望在在一个月内登录A股。】

备受投资界热捧的华大基因要叩开二级市场的大门了。《21CBR》记者获得证实,证监会将在今晚发布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公告,华大基因已于今日下午正式过会。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递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筹资17.32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精准医学服务平台升级项目等5个项目建设。按照目前的发审节奏来看,华大基因有望在一个月内登陆A股。

华大基因的上市历程颇有些一波三折。15-16年间,华大基因首次递交IPO以中止审查告终,证监会显示中止情形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

今年3月,华大基因再度冲击IPO。公开信息显示,华大基因的排队序号一度在短时间内从第65位跃升至第27位。3月14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华大基因更新后的招股书。

然而,当晚证监会下发的“59问”《反馈意见》引来外界议论纷纷。意见显示,证监会就公司独立性、同业竞争及多次重组等共计59个规范性和信息披露问题向华大基因作出询问,上市进程因此再度搁置。


深圳国家基因库

然而,前沿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可应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并真正落地惠及民生,是基因产业在起跑阶段的一大难题。以应用最为普及的产前基因检测为例,目前国内单次检测费用普遍仍在3000-5000元之间,且大多不在地方医保体系内,价格仍是众多中国普通家庭被拒之门外的现实理由。

前沿技术的快速奔跑需要极高的计算力支持,对后端的技术支撑也提出了要求。2015年10月,华大基因与阿里云、英特尔联合成立精准医疗开放云平台,旨在加快基因测序的诊断和治疗时间。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快了精准医疗的行业发展,但现阶段长达数周的检测和诊断时间并不能满足行业以及后市场的需求。

对华大及其衍生出的众多“华小”而言,未来能跑的多快并非单由自身决定,仍要依赖政策倾斜、相关行业协同推进以及受众的广泛接纳。此番上市成功或将加大中国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话语权,但华大与“华小”们的前路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