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90年代买股票只能去上海吗
90年代买股票不一定只能去上海的,1991年的沪深股市还是比较封闭的市场,要买卖上交所股票就得去上海,要买卖深交所股票就得去深圳。
90年代的人们买股票是这样的:营业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终端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时候懂电脑的人不多。懂的可以自己在交易终端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进行交易。不懂的,可以到柜台,索要买卖单,手工填写,交给工作人员帮交易,成交后会打出一份交割单。1991年7月以前,上交所还没有推出股票账户,当年委托买卖股票时,在各家证券营业部从未开过资金账户,委托买入或卖出成交后,都是以现金交收。委托价格分市价和限价两种,委托有效期分当日有效和5日有效。
Ⅱ 坚持炒股30年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要知道a股从1991年成立到现在都只有29年的 历史 ,坚持炒股30年的人,至少在a股成立之前,有外围炒股的经历,很明显这项成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如果不是对股市绝对的痴迷,是不可能支撑这么久的。再加上股市向来亏钱效应明显,尤其是a股市场牛短熊长,如果没有悟道成功,本金早就亏完,也不可能支撑这么久。
侯哥身边有一大批坚持炒股10年的人,但是 坚持30年的还真没有,那国内有没有坚持炒股30年的人呢?答案是有的,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真名杨怀定。
杨怀定从1989年第一次参与股票交易,到目前正好30年。
虽然a股市场是从1991年成立的,但是早在1989年的时候,杨怀定就参与了股票的交易,我们到知道1998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央行决定降低利率,鼓励大家投资消费,而向来喜欢捕捉金融市场机会的杨怀定觉得资本市场肯定也会随着利率的降低而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
于是,在央行公布利息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来到了上海唯一的静安证券门市部买了面值100元的真空电子股票2000股(相当于现在的20万股)就走了。那个时候证券交易所还没有成立,买卖股票都是纸质的,类似债券交易,后来市场果然印证了杨怀定的观点,半年以后,股市开始猛涨,100元的"真空电子"涨到2200元,翻了22倍,杨怀定也终于赚取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也被人称为”杨百万“。
尽管近些年杨百万很少出没在公众的视野,最近一次是2006年下半年当股市站上5000点的时候,他接受采访告诫投资者:”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市场泡沫非常大了,特别是中小散户不要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投资价值,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而事实证明后来a股达到6124点之后,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的确杀跌非常明显。
总结
正是杨百万常怀风险意识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把握,使得20多年a股牛熊转换,当年股市里许多和"杨百万"一样的风云人物或翻身落马,或悄然消失,而杨怀定,仍然活跃在股市的风口浪尖中。
记住炒股的年份不是衡量一个股民成功的关键,很多在资本市场活跃多年的人最终依旧以惨败结局,最典型的就是投资大师--利弗摩尔,甭管你在资本市场多少年,只有常怀风险意识,才能在资本市场永驻。
我身边只有一位29年依然坚持炒股的投资者,那就是我的师傅,我的师傅在当时A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库券大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愤然辞职,进入了股票市场,这一进就会29年!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仅靠着股票在上海买了两套房产,而且还有这几千万的股票市值,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厉害的牛散,完全靠股票发家致富!也是他,带我学习了长线价值投资,知道了股票应该投资,而不是投机!
而在我投资的十多年生涯里,加过太多太多的散户进入股市,但是最终都是亏着离开股市的例子!因为每一次散户进入股市都是在一个牛市的中后期,在一个赚钱效应极强的环境里,这时候的大家是兴奋的,自负的,并且贪婪的。
而当牛市结束,熊市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自负的心态会让大家不断抄底,接盘,甚至死扛,一路到熊市的中后期!于是,严重亏损的散户都会萌生同一个念头“再给我一次回本的机会,我就再也不玩股票了!”
然而当熊市结束,牛市开始的时候,这些散户有的开始割肉离场,有的开始频繁投机,成为了韭菜。最后到了牛市末期,大家又再一次进入股市,重复了上一轮循环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一轮的牛熊市里,散户都是进进出出,带来的是财富,带走的却是悲伤。有些人割肉离开股市,把失败当成了教训,有些人依然留在股市死扛,等待回本的机会。大部的人,从刚进股市的雄心壮志,赚大钱,变为了现在的只想回本和解套!
那么到底是我们在玩股票,还是股票在玩我们呢?真的值得散户好好思考!如果来股市只是为了被套和解套,那还真的不如别来!
所以,一定要懂得潜心打磨自己的交易模式,这才是投资的大道,这个过程时间很长!但对于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策略,行情的本身只是催化剂,而非能够持续盈利的本质。如果自己没有投资逻辑、模式、纪律等,行情再好也只是气氛比较嗨而已,但这跟你最终是否盈利无关。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经历了牛市照样在大跌和熊市中又全部回吐。
在股市里能长期坚持下来不容易,更不要说坚持30年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到目前位置也炒股30年了,在前10年的时候他赔了底朝天,最后差点连房子都卖了炒股,最后在家人的帮助和劝说下,才慢慢对股市没有以前那么痴迷了。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看股票和自己分析市场,直到第15年的时候,他突然时来运转,也终于从股市里悟出了一些道理,做股票真的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从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如果确定市场是牛市,而且资金的确是进来的时候,一定要坚定持股,在前10年的时候,他赔了差不多了有30万,本金亏损的仅仅剩余2万元,而到第15年的时候,他给股市再次投资了50万,说来也巧,刚好赶上了998点到6000点的行情,他总结过去的经验,只要牛市来了,券商是最赚钱的,于是他把50万资金全部押在了券商,不料券商股果然大涨,就这一把他的资金翻了6倍,一下子赚了300多万,之前亏损的30万翻了10倍。
从正常人的角度讲,突然赚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应该继续在股市征战,谁料想在股市处于5500点的时候,他做了一非常的举动,将股票全部卖完,将资金也全部转到了银行卡,然后在证券公司销户了,连他老婆都觉得惊诧。
赚的这300万,他反手在北京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当时的价格是2万元左右,过了三年这个房子每平米的价格到了7万左右了,他再次反手把房子卖了,又一次赚了500万,如今他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万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 事后我问起这个朋友的时候,你如今还在炒股吗?他说股票依然在关心,只不过里面的钱仅仅有几十万而已,他还告诉我人生一定要学会在大热的时候放弃,最终钱才是你自己的。
真正能够在股市坚守30年的人,大部分也都是赚到钱了,多多少少的事情。实际上炒股是伴随一生的事业,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这个完全要看自己的悟性了。一般情况下,还是推荐兼职为好,这样压力没有那么大。
身边一个朋友是从1996年开始入股市的,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也只是通过股市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多人说的可以通过炒股轻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真的很难。下面说一下这个朋友的故事。
1996年开始入市,当年入市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也就是从工资里面省出来的几千块钱,好像朋友是买的1000股上海石化,大概3元钱左右的样子,不到一个月涨到了4元,卖了就赚了1000元,后来好像有买的马钢股份,2元钱左右的样子,买后一个多月涨到3元,又赚了一千多元。就这样不断交易,后来有钱也往里面投入,大概前后总共入股市2万元左右的样子,后来到1998年的时候,全仓买了美的股份,成本大概就是3元钱,大概当时有5000股的样子。后来一直持有到2005年的时候,9元左右的样子卖了,这算是赚了有20多倍吧。
2005年的时候,朋友把卖股的钱取出来又添了点,在一线大城市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一直兼职保留少量资金炒股,中间用几千块钱做过权证,亏惨了,后来到了2010年的时候,又赚了一些钱,又在大城市买了一套房产,也开始重新投资股市,这中间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朋友只是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现在主要持有高分红绩优股,减少交易,每年获取分红收益,比较稳健,可以较好地改善生活。
到了2019年,朋友已经持有股票几年了,大概每年分红收益在6%以上了,而且每年股票也会随着净资产的增长而增长,看样子每年收益率不会低于10%。这样不仅稳健,而且也能够较好的改善生活了。
综上所述,股市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如果悟性没有那么好,最好还是兼职做股票,这样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可以价值投资,长期持有高分红绩优股,这样每年分红,风险较小,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改善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了。
感谢阅读!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
其实坚持炒股30年,一般人很难做到,如果坚持炒股,每天盯盘,估计身体都顶不住。我这个人比较懒,从入市到现在,炒股很少能坚持满勤。如果盯上一天盘,简直累的腰痛背酸。尤其看到那些动不动就好几台电脑,盯一天盘,简直会头晕目眩,眼睛恨不得冒绿光。所以“炒股”30年的不多见。从入市到现在,我还不到30年,可是和我一起入市的现在已经很少见,要不就是发了大财养尊处优,要不就是赔了钱。现在才想明白一件事,就是炒股赚钱实在难。真不如买上股票放到一边,什么都不管,到现在还真能赚大钱。看看深发展“平安银行”,再看看泸州老窖,美的电器,当时就是赚了点零花钱。如果不炒一直拿到现在,赚的钱几年都花不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想来想去,才知道炒股不是好办法,还是“靠上市公司赚钱”简单。从2012年开始,我基本不再炒股,就是买上股票等着。只要是低点,有钱就买,满仓到今天,可以说,不炒反而能跑赢大盘。其实做投资,一年最少半年闲,越折腾越赔钱。随便亮一下成绩单,省的人家不相信,说我吹牛不着边。
我是新中国第一代股民,看了报纸广告,半夜去买电真空,大飞乐等原始股,四千元起家,一上市身份三万,起先也劝身边朋友去买,没人听。广东路去买深宝安,买卖时间都不定时,想抛时只能雇人值夜班,好在正抛在高位,又赚一笔,再逢买认购证, 认购了一百份,也劝身边同事去买,有的将信将疑买了十份,有的还被老婆骂了,买了五份。我市值一下升至五十多万,于是就到大户室里去炒股,无非是喝喝茶聊聊天,瞎炒炒,2245点心里明白要抛,但鬼迷心窍一直没抛,直跌至998,输得很惨,教训是相信自己!于是998之后坚持做多,直到六千点逃顶!大赢了一笔!直至1664按兵不动,二千点开始介入,……以后基本没犯大错,五千点逃顶休息至今,也不想再炒股了。股市给自己备了一份养老金,如此而已。
A股市场成立至今,已近30年,当年炒原始股的人,现在都已退休了,如今还在二级市场上博弈的人,股龄都不会很长。因为,30年前炒股的人,基本上都是30-40岁的人群,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人近古稀,如果再想不开还在炒股票,那岂不成了股痴了。
我所认识在90年代初就炒股的人有个,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炒股人生:第一个是高先生,他是我的老同事,A股市场开始时,他就开始炒老八股了。2001年股市站上2245点牛市时,是这位前辈把我引进了股市。由于高先生一边炒股,一边要上班,他没有太多精力去搞股票的事情,平时我经常听他羡慕那些专职股民,可以天天盯着盘面炒股,他说他没那个时间,否则早就发财了。但直到高先生退休回家,他也没有在股市中赚到什么钱。其实,他也明白二级市场的钱不好赚的。
第二个,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在上海滩比较有名,据他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里面要求职工买认购证,别人都不要,车间主任硬把买认购证指标都给了他,结果他在股市中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不过,我与这位老企业家交往二十多年,却很少看他炒股票,唯独在2015年上半年,他看到股市大涨,就组织了一个团队去炒股,先前是在股市中大赚了不少钱。后来2015年下半年股市开始走熊,一直走了4年熊市至今。估计这位企业家朋友肯定又把之前从股市中赚来的钱都还给市场了。炒股30年的人,往往在牛市中达到人生巅峰,却又在熊市中落入谷底。股市如人生,一晃三十年,多少人的命运也在这大喜大悲中度过,最终还是落得个两手空空。
第三个,老股民杨百万,早年靠买卖国债差价起家,听说也在股票认购证上发过财。不过,杨百万比较有悟性,早就在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就从此退出股市,但又不是真正离开股市。杨百万现在经常在外面讲课、出股票书籍赚钱,同时,他也不让他儿子炒股票,他儿子如今在做炒股软件生意。真正悟透股市的人,很少轻易进入二级市场博弈,而是赚股市周边股民的钱。
在A股市场中,每一轮牛市起来,都培育出自己的股神,而每一轮熊市的开始,又把股神打成骨灰。股神尚且是如此,拥有二三十年股龄的股民自然金盆洗手。如果他们今天还像三十年前那样在二级市场中拼杀,那就太想不通了,毕竟老股民都年近古稀,岁月不饶人,还是退出股市这个是非之地吧。
我的印象中A股市场从成立到现在好像也没有30年吧?我是1996年进入股市的,我的几个朋友中有1992年进入股市炒股的。估计最早的股民也得1990年才能入市吧?炒股时间最长的人到现在也顶多是炒股29年!
根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坚持炒股近30年的人,都是业余炒股。因为这么多年了,还在炒股说明在炒股方面进步不大啊!这就像一个人当了30年的职员一样。。。。。很难说自己的事业很成功。
炒股很成功的人早就不自己炒股了,不可能坚持30年自己炒股。
好些在炒股方面有所建树的人,绝大多数早就投身于别的事业了。有的炒股十多年以后就因为很擅长基本面分析或擅长炒作短线自己或和别人合伙做私募去了,早就成为拿别人钱炒股的业界精英了。
有的老股民由于口才好,又懂大众心理,早就改行做股评了。炒什么股,炒股多不安全?忽悠别人,自己还能有高收入。不炒而炒才是高境界。
有的老股民曾经名气大,阅历多,于是改为卖交易软件为主业。有的老股民喜欢理论学习,有一定考试能力,就入职证券行业做投资顾问了。证券从业人员是不允许炒股的。
有的老股民文笔好,读书多就转行为 财经 作家了。。。。
只有那些炒股很多年,有一定的炒股经验,在股市上赚的或亏的也不算多的人才会近30年一直坚持炒股,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意。炒股只是他们的一种爱好罢了。
坚持炒股30年的人,那就是骨灰级的人了。
有些人一进市场天生就是一个赢家,比如网上传的赵老哥,龙飞虎等人。传言,赵老哥在刚进市场的时候还是个学生。经历过短暂的亏损之后,快速起来。当别人毕业在找工作的时候,赵老哥毕业时已经在股市上小有成绩了。之后游资的龙虎榜就经常出现赵老哥的身影。一直坚持到现在,赵老哥估计也炒股十几年了。
当然,我身边现实生活中也有两个靠炒股发家致富的人,一个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炒股超过二十年了,也可以说是炒股坚持了30年。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他基本没有怎么换股。长期持有银行和茅台等个股。基本上从不看盘,只注重基本面的分析。而另一个也是炒股十几年而已,入市时刚好碰上权证好做,赚到了第一笔钱,之后也是很少换股,一般一年一倍,两年换一只个股,也是基本不看盘,现在也不比赵老哥差。
以上是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大部分人不管炒股多少年,都很难实现盈利。坚持炒股30年的人,别看经验很丰富,其实,对股票有的也没有怎么入门。更有的明知道股票的一些规律,也是很难做好。我身边就有一个坚持炒股30年的人,也是第一代操盘手,现在还在炒股,都已经快要七十岁的人,真是佩服。每天还是很认真的复盘,是个职业股民。炒股30年,除了牛市赚了几百万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亏损的。只是他已经乐此不疲,离不开股市了。
记得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内部发行是一九八二还是八三年。我一九八五年九月接手了朋友的二十股,记得一股按当时转让价六十元。一九九二年发展银行一股拆二十股还十送十,一下就成了万元户。
九0年深交所成立,唯一的营业部在宝安路和红荔路交叉路口西边。晚上在营业部前面的空地自觉形成了股票场外交易场所,一张纸质股票,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交易过户,一手现金一手股票,价格自己定。那时最大面额十元,有时成交几万元,装在塑料袋一大包,晚上走路也不用担心,没有抢劫现象。
几十年来都是业余买卖股票,有赚有亏,总的还是赚的。选股票主要考虑基本面和行业前景,一般不随便更换,只有达到盈利目标或该股基本面变化才会另选。
现在退休了,每天看看股市行情己经成了习惯,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与我同期进入股市的大有人在,不过靠股市发财的只是极少数。
Ⅲ 为什么说80年代摆个地摊就能赚钱,还有90年代买支股票就能发财
因为冷门,刚开始兴起,知道的人少,做的人更少,相应的竞争和压力也小很多了,现在就不行了,信息这么发达,什么都透明化了
Ⅳ 90年代,股民们都是怎么买股票的
营业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终端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时候懂电脑的人不多。懂的可以自己在交易终端上输入自己的帐号密码进行交易。
不懂的,可以到柜台,索要买卖单,手工填写,交给工作人员帮交易,成交后会打出一份交割单。
上交所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了投机者,借了或者租别人的身份证去买股票(就和现在用很多熟人的账户交易一样),达到控制大部分股票的目的。炒股炒股,就是那时候来的,囤积让市场缺少流动性,抬高价钱再逐步卖出。
(4)90年代买股票的人扩展阅读:
股民投资注意事项:
当股价指数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与股价走势形成底背离,要涨。如果此时出现DIF两次由下向上穿过MACD,形成二次金叉,大涨。
当股价K线图上的股票走势一峰比一峰高,股价一直在向上涨,而MACD指标图形上的由红柱构成的图形的走势是一峰比一峰低,即当股价的高点比前一次的高点高、而MACD指标的高点比指标的前一次高点低。
作股票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里面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大家知道,尤其是一些新手投资者,更加要注意很多的风险,股票市场下调才开始,很多人赔钱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场风险是多么大。
Ⅳ 80年代90年代那批人赚钱
44年前,将1200元全部存入银行,今天可以变成2684.04元,可以买辆电动车;
44年前,1200元全买成黄金,放到现在价值超过百万;
44年前,1200元全买成可口可乐的股票,现在市值超过千万;
44年前,1200元全部买茅台,今天最低价格也要1亿;
44年前,1200元全部买瓷器,今天价值2亿,买书画,今天价值10亿……
第一次财富浪潮
80年代的艺术品收藏
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高。1981年,许化迟花20万买下9000张画,其中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作品,现在至少值几十亿。
当年45块钱,现在拍卖会上至少180万,当年60买的山水,现在至少拍500到1000万,翻了几万倍。改革前,黄金三块零四分一克,现在才涨一百多倍。
收画的利润千万倍、上万倍,就拿齐白石讲,零几年时才两万块钱一尺,现在卖多少钱了?几百万一尺。
王健林就说,他的书画收藏增值了1000倍。
第二次财富浪潮
80年代的投机倒把
这批人,当时人人所不齿,在社会上都认为“吃国家粮”最光荣的时候,他们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
这批人掀起袖子,走上个体经济的道路,被称为“投机倒把”,却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万元户”。
这个财富机遇,在当时被人看不起,被愚昧的社会唾弃,然而当时敢去抓住、能去抓住这个机遇的人,不多,但都富了。
再看看今天,即使你敢去做,也毫无意义,机遇错过就是错过了。
第三次财富浪潮
90年代的股票认购证
当时股票刚发行,大部分人对这一新鲜事物不敢接触。为了推广股票,政府甚至以红头文件,按人头分配,要求各单位带头购买,但依然不被大家认可。
后来,几乎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就疯涨,最先投资股市的那批人是真正的一夜暴富,莫名其妙就成了富翁。
看到有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后,胆大的人纷纷来到深圳通宵排队购买股票,算是赶上了这次财富浪潮的尾巴,也赚到了很多钱。
如今很多叱咤商战的大富豪,都是那个时候赚到的第一桶金,为打下今天的成就奠了基,但当时,绝大部分“胆小者”还是不敢去碰的。
第四次财富浪潮
90年代的炒期货
继股票热潮短期退潮后,期货的出现给了“胆大的”又一次财富暴利的机会。
很多没学历、甚至只怀揣几百元的穷小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百万富豪,当然,也有人从百万富豪,一夜间变成了穷光蛋。
当时期货市场刚开始的时候,游戏规则不完善,给胆大的那批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却又让没有见好就收的人,结局很惨。
第五次财富浪潮
90年代的国退民进
为促进中国市场的良性发展,国有资本开始退出市场,鼓励民办企业,大量闲散资本就放在市场之上,胆大的能撑死,胆小的被饿死。这样的暴富机遇,在中国真的只有这唯一的一次,以后不可能再有了。
第六次财富浪潮
90年代的股票暴涨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股市大幅上涨,当时哪怕只买一支股票都能赚到一倍以上的钱。但那时,炒股票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能发现这一商机的人,有几个?
第七次财富浪潮
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公司、网络股、融资风投……每一个时代能抓住商机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然而互联网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眼里,不也是一个不务正业、引人沉迷的坏东西吗?
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刘强东的京东……别的不说,哪怕当时你就只是在当地开一家网吧,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第八次财富浪潮
房地产楼市的暴涨
如今谁要有一块地,几栋房,几辈子都吃不完。但当时第一批房市出现的时候,能有几个人看得到今天的市场?胆小的人永远都只会后知后觉,今天的你也只能望房兴叹。
第九次财富浪潮
股市股改
零几年的时候你有没有参与投资非流通股?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随后几年这些股就全流通了。1块钱的股改,后来卖到十几块,半年就可以涨数十倍。
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机遇,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到。现实的是,大多只会跟在别人后面跑的人,在股市6000点之后才疯狂进股,然后跌到1600点又大骂骗人。
第十次财富浪潮
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
那年国家4万亿投资的盛宴,你有看到机会吗?低息贷款,以钱赚钱,说起来甚至比捡钱还容易,但能想到这一层的人,却不多。
Ⅵ 哪一个年代股票行情最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炒股发财的人多
二十一世纪初期,上证股指涨到6000点
那时炒股发财的人较多,不谈论 股票的人基本看不到
Ⅶ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炒股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炒股亏得血本无归,呵呵
1、 李清照… 股票被套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股票长被套
3、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股有潮起潮落,此事古难全,但愿高增长,天天共赚钱
4、辛弃疾… 众里寻股千网络,蓦然回首,刚抛的股票,暴涨
5、孙子… 股票被套,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涨回来
6、曹操… 何以解愁 唯有涨停
7、杜甫… 安得特大利好千万个 大庇天下股民尽欢颜
8、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股票被跌停 桃红潭水深千尺 不及转势变涨停
9、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 买个好股在人间
10、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大盘红 多头势不可挡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周敦颐…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炒股票 予独爱被单边上涨势
12、布什… 先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出动地面部队搜索整个大盘。
13、拉登… 这次上涨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好。
14、拿破仑… 不想股票涨停的股民不是好股民
15、李白——选股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来股市十几年,那个王八能赚钱?
16、杜甫——君不见,大盘里,千股跌停哭喊声。
17、陶潜——归去来兮,股票被套胡不归,大跌9天不反弹,身家性命全抛完。
18、屈原——股慢慢其被套兮,吾将寻机而抛盘。
19、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吾股之被套。
20、王之涣——欲翻几倍钱,更买中石油。
21、王之涣——股民何须怨大盘?政府调控看不见。
22、王维——劝君更买高价股,翻倍之后再买难。
23、孟浩然——股民不知晓,处处有深套,一日盘跌停,赔钱知多少?
24、张若虚——不知大盘何时涨,单见k线处处绿。
25、李白——天生我股必有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李白——股来散户皆赔本,唯有庄家赚大钱。
27、李白——中石油、深发展,股民被套也要抛。
28、李白——股市难,股市难,多跌停,今被套?大盘早晚要反弹,翻倍发财少不了。
29、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股市里,到处都跌停。
30、杜甫——股票跌,基金赔,股民基民泪满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31、李商隐——君问涨期未有期,大盘一日铺天绿,何当我股再涨停,却话政府慈悲时。
32、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股小。
33、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股民被套青衫湿
Ⅷ 哪一个年代股票行情最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炒股发财的人多吗
2006年的时候最好一直到08年奥运会前,那会发财的人最多,其次就是90年代出,炒股的人还少,一般进去就能多少挣点钱。
回答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Ⅸ 90年代的中国股票机制是怎么样的以前是T+0吗
90年代初,开始是施行T+0回转交易方式,1995年基于防范股市风险的考虑,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回转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2001年2月沪深两市的B股市场对内放开,依然执行着T+0回转交易方式。这样,内地投资者在沪深两市做A股、B股交易时,分别执行着T+0和T+1两种交收模式,因此有人建议两市尽快统一此项制度。
2001年12月沪深两市B股由T+0调整为T+1。同时,可转债交易制度却从T+1调整至T+0。《证券法》第106条也明文规定:“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这从法律角度规定了我国股市的交易采取T+1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