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佳兆业物业股票分析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视频认证后 2024-11-24 01:53:13
桌翼科技股票行情 2024-11-24 01:51:45

佳兆业物业股票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2-22 02:07:14

⑴ 佳兆业10大股东

高捷投资有限公司、_晴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诚义豪泰投资管理公司、泓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正投资有限公司、大昌投资有限公司、大丰投资有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拓展资料】:
1、佳兆业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旗下拥有二十多家集团及专业公司。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紧抓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契机,布局多元业务领域。逐渐打造成为涵盖综合开发、城市更新、健康医疗、旅游产业、文体科技、物业管理、航海运输、商业运营、餐饮管理、酒店运营、科技产业、深足俱乐部、国际教育、供应链管理等超20个产业和细分领域的大型企业航母。
2、佳兆业集团始终站在城市综合产业运营者的高度,以“专业、创新、价值、责任”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远见全球的视野,以矢志不移的创新精神,从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品质服务等多重角度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价值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的专业团队是佳兆业宝贵的财富,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凝聚力,秉承简单、高效、谦逊、拼搏的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腾飞而持续奋斗。佳兆业不断使企业管治科学化、技术标准专业化,业务经营高效化,并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取得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点。
3、未来,佳兆业集团将以可持续的高效运营和快速增长的态势,矢志成为中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打造佳兆业的百年伟业。以地产为核心产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以空间重构、时间轴重构和生命周期三大维度变革,推进居住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智能体系、健康体系等全面创新,纵深布局城市运营全产业链,为人民缔造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⑵ 佳兆业和万科比较哪个实力大

佳兆业和万科相比,万科实力更强,下面从销售额、员工数和企业排名来说明:

1、销售额

万科2020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7041.5亿元,佳兆业2020年合约销售额1068.96亿元,万科是佳兆业的近7倍。

2、员工数

佳兆业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员工数超16000人。2019年万科员工数已经达到77708人,远超佳兆业。

3、企业排名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于2020年9月10日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万科排名第9位,佳兆业排名第169位。

(2)佳兆业物业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佳兆业的核心优势:

1、前瞻的战略布局

凭借前瞻科学的战略规划及敏锐的市场洞察,佳兆业的业务布局版图与国家及地区重要战略发展区域高度契合,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先机。同时,佳兆业作为行业最早回归一二线城市的企业之一,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产品结构,为企业业绩的高速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产业规模及协同

作为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佳兆业旗下拥有超二十个产业,几乎覆盖城市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及民生相关的大部分领域。各产业不仅形成上下游生态链闭环并独立运营,相互之间还可产生协同效应。多元战略,一方面可以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为城市综合产业运营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及客户体验。

3、独特的专业优势

佳兆业进入城市更新领域22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改造模式,目前已拥有规模领先、团队领先、专业领先的独特优势,在业内享有“旧改专家”的美誉。佳兆业在文体领域通过独特的“四驱运营模式”,破解赛后场馆运营世界级难题,成为行业标杆。此外,佳兆业在综合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方面亦拥有行业领先实力。

4、高效的运营管理

佳兆业集团拥有一套高效、成熟、富有竞争力的运营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公司以信息化、制度化为支撑,实施多重“标准化”管理;

通过实施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严格的计划督办和全面的利润考核机制,实现公司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运营方面,佳兆业始终坚持“高周转”策略,凭借成熟、规范、专业的运营体系,实现产品的快速开发。

5、优质的产品服务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佳兆业品质和服务始终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品质目标,这是佳兆业各大产业领域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事业的基础。通过精益求精的细节要求、标准化的保障机制,严格的控制手段实现优质产品服务。对品质和服务无止境的高标准追求,为佳兆业在行业内赢得大量忠实客户和广泛声誉。

⑶ 佳兆业美好:上半年营收7.4亿元,将进一步扩充非住宅业务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8月20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旗下物业公司佳兆业美好集团有限公司(2168.HK)发布2020年业绩公告。
作为综合物业管理服务供应商之一,佳兆业美好集团主攻高端物业,尤其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的项目。现主要有四大业务线,包括物业管理服务、交付前及顾问服务、社区增值服务以及智能解决方案服务。
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佳兆业美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加32.7%。其中物业管理服务仍是大头,带来收益为人民币3.65亿元;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收益为人民币2.44亿元;社区增值服务收益为人民币0.59亿元;智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为人民币0.73亿元。
在收入增长支持下,今年上半年佳兆业美好集团毛利为2.5亿元,同比增加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加31.36%。截至报告期末,佳兆业美好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约4.41亿元至11.95亿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物业管理服务已覆盖中国1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44个城市,总在管建筑面积达48.8百万平方米,总物业管理数量为323个,当中包括170个住宅小区及153项非住宅物业。
从公告上看,佳兆业美好集团在管的物业项目目前来自佳兆业集团及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开发的物业。
佳兆业美好集团指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投得由佳兆业集团所开发的物业的所有公开招标,并进一步加大对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所开发物业的合作比例。不过从占比上来看,佳兆业集团开发物业占比仍为多数。截至2020年6月30日,佳兆业美好在管建筑面积中,由佳兆业集团开发的物业占比53.9%,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开发的物业占比46.1%。
从在管物业种类来看,佳兆业美好管理类型包括中至高端住宅社区及非住宅物业,商用物业、写字楼、表演场地和体育馆、政府建筑物、公共设施及工业园等业态。其中在管建筑面积中,住宅社区占比74.3%,非住宅物业25.7%。
对于目前佳兆业美好非住宅占比面积还没有到三成的情况,佳兆业美好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易学忠提到,公司在业态布局上一直强调非住宅的扩张,包括并购、业务投标等,会进一步扩充在经济较发达区域的非住宅业务。
官网显示,佳兆业美好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佳兆业集团成员企业,前身主要负责集团控股地产业务后勤物业保障服务,于2018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佳兆业美好的控股股东。今年4月,佳兆业美好发布董事变动公告,佳兆业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的女儿郭晓亭获任佳兆业美好执行董事,在此之前,郭英成28岁的儿子郭晓群获任佳兆业集团执行董事。

⑷ 谁来接盘佳兆业

有市场人士表示,如果哪家公司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佳兆业剥离了与原大股东的关系,楼盘解禁,并且重新获得资金,那么佳兆业的资产相当有价值。这也是各方为何高度关注谁来接盘佳兆业的原因。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佳兆业事件极其复杂,牵涉面广,融创不会一家单干。据说受利好消息影响,佳兆业多只离岸债券价格爆涨。除了一些高风险债券基金,其它资金也见势进入。财经人士分析称,融创联合有国资背景的公司全面收购佳兆业的可能性较大。
今日开盘,融创中国股票微涨。

⑸ 佳兆业东方财富

1、佳兆业(01638)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2、佳兆业股票代码01638,公司紧抓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契机,布局多元业务领域。逐渐打造成为涵盖综合开发、城市更新、健康医疗、旅游产业、文化体育、物业管理、航海运输、商业运营、潮式餐饮、高端餐饮、茶业经营、财富管理、酒店运营、科技产业、公寓办公、深足俱乐部、国际教育、供应链管理等超20个产业和细分领域的大型企业航母。
拓展资料
1、2019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0强第29位、2019中国房企城市更新领先品牌TOP1。2020年3月17日,佳兆业集团位列“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26位。
2、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2009年12月在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1638.HK)。佳兆业集团总资产超2710亿元人民币。佳兆业业务已覆盖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主要经济区域,进驻全国超50个重要城市。
3、佳兆业集团始终站在城市综合产业运营者的高度,以“专业、创新、价值、责任”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远见全球的视野,以矢志不移的创新精神,从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品质服务等多重角度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价值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4、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的专业团队是佳兆业宝贵的财富,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凝聚力,秉承简单、高效、谦逊、拼搏的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腾飞而持续奋斗。佳兆业不断使企业管治科学化、技术标准专业化,业务经营高效化,并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取得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点。
未来,佳兆业集团将以可持续的高效运营和快速增长的态势,矢志成为中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打造佳兆业的百年伟业。

⑹ 五大开发商被踢出恒生指数

是的,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兆佳业集团、中国奥园五大知名房企,被港交所剔除出恒生指数。

因持续停牌,2022年7月11日,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中国奥园等5只地产股,及恒大物业、奥园健康、彩生活等3只物业股被正式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同时,融创中国还被剔除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由哔哩哔哩取而代之。

恒生指数的影响

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于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目前,恒生指数成份股主要涉及金融、科技、消费、地产、医疗、能源等十余个行业。恒生指数成份股总市值一度占港交所市场资本额总和的90%左右,房地产是其重要分类之一。

恒生指数也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尤其恒生指数成份股,因对股票市值、交易量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一直被视为港股“优等生名单”。此次被剔除的8只地产、物业企业,也都曾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选股标准之一是“以主版及于香港作第一上市地点”,因此恒生指数地产股最初为和黄等香港本土房企。2006年5月,富力地产正式被列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系列及恒生流通指数系列成份股,成为首家获纳入该等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而随着内地房企不断赴港上市,内房股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重要力量。

⑺ 港股佳兆业集团股票要停牌多久才能买

焦点财经讯 盼盼 1月30日晚,佳兆业集团发布自愿公告表示,目前公司2021年度业绩正在进行最后审核,同时集团2022年上半年业绩正在进行核数师审阅。目前公司核数师已经开始审核集团2022年度业绩。

佳兆业表示,考虑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公司将力图达成所有条件及于2023年3月恢复股份买卖。

据了解,2021年11月,因理财产品逾期为支付,佳兆业流动性危机显现。同年12月,佳兆业宣布美元债违约。

进入2022年,因延迟刊发2021年度业绩,导致佳兆业股份自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正起于港交所暂停买卖,截至目前已停牌10个月。

2022年6月20日,佳兆业公告,吴建新已辞任公司首席财务官,由罗婷婷接任。


紧接着,佳兆业更换了外部负责年报的审计机构。 其称,由于疫情对审核程序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尚未能够与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就双方接受的时间表达成协定,以就2021年年度业绩完成审核。根据董事会建议,致同已辞任公司核数师。同时,董事会宣布,委任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新核数师。

而在今年1月10日,佳兆业已披露,核数师正在就2021年年度的业绩进行最后审核工作,及就2022年中期业绩进行最后审阅工作。公司将于适当时候刊发进一步公告。并表示,公司与财务顾问一直继续与境外债权人(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发行的美元优先票据的持有人)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亦正在评估集团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以期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与所有境外债权人达成全面解决方案。

⑻ 佳兆业集团怎么样

相当厉害!被业内称为“地产黑马”的佳兆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已在26个城市拥有66个项目,遍及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环渤海、中部地区,产品涵盖大型住宅物业和综合商用物业等领域。在刚过去的2011年,佳兆业取得了153亿元的合约销售额,位列全国上市房企15强。

⑼ 佳兆业起死回生,郭英成狡兔三窟

本文来自棱镜深网,作者:孙春芳 ,标题图来自东方IC

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是各家开发商觊觎的掘金地。此前并未在大湾区重仓布局的房企,若进场掘金,得先拜“地头蛇”佳兆业(01638.HK)的码头。

比如阳光城。

2019年5月29日,这家闽系房企和佳兆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各自投资最高4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区域房地产开发领域范围内的合作。

阳光城之所以选择佳兆业,是“鉴于佳兆业及其关联方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区域深耕多年,具有良好的当地口碑及相关资源。”

佳兆业是大湾区的知名 “地主”。2019年3月2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其宣布持有旧改储备项目占地面积(未计入土储)约3000万平方米,99%位于大湾区,合计货值约1.8万亿元。

这个“地主”时来运来,也就是这四五年的事情。

2014年10月,佳兆业董事会主席郭英成涉案避居香港,佳兆业楼盘被当地政府几乎全部锁定,顿时失去销售款来源,继而爆发债务危机。

融创随后杀入,计划并购,不料佳兆业财报造假问题曝光——当时上至佳兆业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很多人离职。

他们觉得佳兆业和郭英成已经没有起死回生之可能。

奇迹还是发生了: 融创并购未果,郭英成重掌佳兆业。 随后,佳兆业与地方政府修复关系,跟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财报造假问题找到“替罪羊”。两年多之后,上市公司在港交所复牌。

2014年那次危机,对郭英成的影响太深,导致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狡兔必三窟。

因此,郭英成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包括A股、港股和美股在内,控制6家上市公司。郭英成跟同乡好友——富德控股金融老总张峻一样,通过各种关联交易入股了一家保险公司——昆仑 健康 ,时移世易,最终因原保监会的严厉监管而退出。

问题是, 现在的佳兆业真的安全吗?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之后,龙光、雅居乐等总部位于广深两地的珠三角房企纷纷打出旗号,自称湾区龙头。

然而,湾区从规划制定到最终实现一体化还须时日,目前湾区内房地产体量最大,房价最高,需求最旺的还是广深两地,而广深两地尤其是深圳土地的最大来源即旧改,得旧改者才能得天下。

在“旧改之王”这个称号上,无人敢与佳兆业争抢。

佳兆业2018年财报披露的旧改数据显示:其持有旧改储备项目占地面积(未计入土储)约3000万平方米,99%位于大湾区,对应在大湾区共拥有119个旧改项目,包括深圳的81个项目、广州的12个项目,以及中山的16个项目,合计货值约1.8万亿元。

郭英成称深圳旧改项目的毛利率50%左右,广州40%,惠州、中山此类城市则为26%左右。平均下来,佳兆业旧改项目毛利润率20%以上。

香港一位投资机构人士表示,佳兆业对毛利率的估计过于乐观,旧改项目的开发进度并没那么快,其货值也没有那么高。但他坦承,即使对上述数据打个折扣,佳兆业的旧改项目和货值依然远高于其他广深房企。

依赖于旧改项目的不断释放,佳兆业2018年实现合约销售额700.6亿元,同比增长57%;毛利同比增长25%至111亿元,毛利率同比增1.5%至29%;核心净利润增长304%至47亿元;在手现金229亿元,同比上升8%。

一位接近佳兆业的人士表示,房企要想在行业站稳脚跟,在金融机构和融资领域有话语权,必须靠规模说话,佳兆业目标是冲击1000亿甚至2000亿元的合约销售规模。

不过, 佳兆业负债率依然偏高,截止2018年底,其净负债率从2017年末的300%降至236%。

郭英成解释称:佳兆业每个旧改项目开发周期五到六年,这意味着旧改资金沉淀周期过长,“投进去之后全都是负债”。

上述投资机构人士反驳,很多旧改项目在实施拆迁补偿和开工之前没有多大投入,即使拆迁补偿也是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兼有,不会占用企业太多资金,“佳兆业负债高还是 历史 遗留问题,主要是2014年之前财报涉嫌造假,隐瞒大量债务,这些债务需要慢慢消化。”

时至今日,惠誉、穆迪和标普三大评级机构都给出佳兆业B级评级,然而其海外债的利率依然偏高。

2019年5月23日,佳兆业发行一笔4亿美元、利率11.5%的优先票据;此前的4月2日,佳兆业发行一笔3.5亿美元、利率11.25%的优先票据。

佳兆业在国内的融资市场同样打开局面,4月接连发行两笔4.75亿元和6.85亿元的ABS。

佳兆业方面回应,未来还会不断改善融资结构,通过借新的低息债,偿还旧的高息债,降低净负债率和融资成本。

郭英成两兄弟是潮州普宁人,他们在深圳依靠旧改发家。佳兆业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郭氏家族信托基金透过大昌、大丰、大正三家公司控制佳兆业,持股比例61.35%。

上市之后,佳兆业在深圳的旧改生意越做越大,难免跟长期主管房产事务的地方官员存在“灰色交易”。

2014年10月,相关官员涉案,郭英成避居香港。佳兆业在深圳的4个楼盘随即被锁定,销售回款中断,债务危机爆发。

危机之下,郭氏兄弟将11.21%的股份转给生命人寿,后者持股升至29.96%,成为佳兆业单一机构大股东。

随着佳兆业其他楼盘陆续被锁定,郭英成的日子更加难过,鼓破万人捶,海内外的债权人纷纷过来索债。

2015年1月,并购之王融创来了。

融创承诺以每股1.8港元、45.5亿港元总代价,购入郭氏兄弟共计49.25%的佳兆业股权,并拟向剩余股东全面要约收购。

融创在股权交割前设下前置条款:佳兆业债务重组要令融创满意。

融创和佳兆业、孙宏斌和郭英成一开始就格格不入 ,孙宏斌草莽英雄,风风火火,郭英成则港商做派,低调务实。

“佳兆业公司内部禁烟,高管和员工基本不抽烟。融创人马进驻之后,双方团队在会议室一落座,以老孙为首,一帮融创人马掏出香烟吞云吐雾,佳兆业的团队很不舒服。”接近佳兆业的人士表示,类似的公司文化冲突还有很多。

融创抽查各种财务数据之后,发现佳兆业一大财务黑洞:其债务并不是财报上公布的297亿人民币,而是650亿元。

该消息后来曝光,佳兆业指责是融创放出的消息,融创矢口否认。

2015年4月13日,佳兆业公告郭英成重掌董事局。随后,融创派驻佳兆业的三个高管离职,孙宏斌一怒之下带人马离开佳兆业总部,这场收购就此结束。

而郭英成在回归之前,已经做好自救布局。

2015年4月初,深圳市解除对佳兆业未售房源的锁定,佳兆业和政府的关系开始修复。9日,生命人寿借给佳兆业13.77亿元,这只是公开宣布的数据。在此前后,生命人寿斥资30多亿元投资佳兆业股票,还以基金、债券、不动产等方式驰援佳兆业约120多亿元。

2015年7月,深圳批准了佳兆业在龙岗区的一个旧改项目,这表明郭英成的个人问题基本过关。

2015年底至2016年年初,佳兆业国内主要债权人——平安、中信和信达与佳兆业达成共识。中信银行和中信信托向佳兆业输血300亿,平安银行输血500亿,信达则通过债转股方式深度介入佳兆业多个旧改项目。

接近佳兆业的人士称,这些金融机构之所以愿帮佳兆业,理由很简单: 如果佳兆业倒下,债权人利益将严重受损;如果让佳兆业继续发展,凭借其巨大的旧改土储,未来利润可期。

2015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率先在深圳、北京等一线市场发力,房价猛涨。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当时政府将佳兆业楼盘锁定,刚好帮它渡过楼市萧条期,解除锁定之后,市场复苏,那些楼盘的货值也就增加了。”深圳当地一位开发商人士表示。

2016年1月,佳兆业与境内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3月,与境外债权人达成协议;12月,财务造假问题找到替罪羊——佳兆业的部分“前雇员”主导财务造假,郭英成不知情亦不认可。

2017年3月,佳兆业股票在联交所复牌。

佳兆业复牌前后短短两三年,郭英成已经控制了A股、港股、美股的6家上市公司,并试图入主一家保险公司。

或许是跟老乡张峻(生命人寿老板)过从太密,耳濡目染之下,他学会张峻的操作手法。亦或许是2014年那场危机太过刺激,郭英成心有余悸,他决定“狡兔三窟”,构筑自己的资本和产业版图。

以郭英成收购明家联合(现更名为佳云 科技 ,主业是软件服务)为例,2017年年9月,佳兆业旗下的佳速网络从明家联合原实际控制人周建林中受让21.25%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在此之前,郭英成已通过复杂的关联公司,潜伏入股这家上市公司。

2016年年底,周建林两次通过大宗交易合计减持2987.41万股。随后三家公司出现在流通股股东榜单:深圳嘉博仕创新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嘉博仕”)持有1591.90万股、深圳华盛瑞德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华盛瑞德”)持有754.57万股;深圳盛达智硕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盛达智硕”)持有641.17万股。

三家公司合计持股比例约4.7%,接近5%的举牌红线。

查询工商资料可知,嘉博仕、华盛瑞德、盛达智硕的控股股东均系深圳正莱达实业,业界认为正莱达实业是郭英成家族控制的公司。

一位香港投资机构的人士表示, 郭英成在入主明家联合前,通过三家公司潜伏其中的好处是,在后日出现股权之争时进可攻退可守,手段可谓高明。

控制明家联合之后,正莱达实业在郭英成布局险资时再次现身。

2017年2月,原保监会发出问询函,质疑昆仑 健康 保险的四个股东——深圳宏昌宇、深圳正远大、泰腾材料和正莱达实业是否属于郭英成家族。

四家公司回复予以否认,原保监会二次就此问询。

2017年12月,原保监会公告要求,包括上述4家股东在内的7家股东公司清退昆仑 健康 股权。不过,该公告并未定性上述四家公司是否属于郭英成家族。

一位深圳房地产人士表示,在原保监会、证监会将险资定性成“妖精”之前,房企涉足金融领域是行业常态,彼时华夏幸福、泰禾等公司都纷纷涉足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监管严斥之后,房企又退缩不前。

郭英成想必胆战心惊,但这场资本局事出有因。

2014年度过危机之后,郭英成饱受资本制约。

接近佳兆业人士表示, 对于信达等金融机构,佳兆业一方面是感激它们帮着渡过危机,另一方面,佳兆业感觉自己是在给它们打工。

作为佳兆业最大的债权人,平安、中信和信达通过债转股方式,深度介入佳兆业旧改项目。

《棱镜》获悉,平安与佳兆业2016年初设立嘉兴平佳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下设壹号到陆号6家投资合伙企业,分别对应佳兆业的一些旧改项目,比如嘉兴平佳壹号投资合伙企业对应佳兆业位于深圳横岗的一个大型项目。

信达同样与佳兆业合作成立多家有限合伙基金,例如工商资料显示,佳兆业和信达资产联合成立芜湖信东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该基金对应投资深圳市佳旺基房地产开发公司。

中信银行和中信信托,曾输血300亿助佳兆业解债务之困。作为交换,中信介入郭英成最大的旧改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区蛇口的东角头地块。这块17万平方米的宝地,按照目前市场价估算,价值接近千亿元。

接近佳兆业人士称,这块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深圳市划拨给深圳航运集团,作为仓储和码头用地,随后香港达力集团投资数百万元入股,双方成立深圳圳华港湾企业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圳华),达力占股49%,深圳航运占股51%。

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启动,该地块价值飙升。达力公司试图提供3255万元注册资本将股权由49%增至80%,并协商收购剩余20%股份,深圳航运没有答应。

2013年,郭英成入局,对深圳圳华的两大股东同时发力,一方面他不断增持达力集团股份,另一方面他受让深圳航运集团大股东深圳市港航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市鸿利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港航投资占到深圳航运70%的股权。

佳兆业遭遇危机时,郭英成为解决资金问题,2015年初将达力集团股份悉数抛售,同时将港航投资的股权转让给潮汕同乡——香港旭日集团老总蔡志明。

危机过后,郭英成从蔡志明手中试图夺回东角头地块,不过,债权人中信已经横亘其间。

工商资料显示,佳兆业直接持有鸿利金融(前身为“港航投资”)1%的股权,另外99%股权由鹰潭市锦营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下称“锦营投资”)持有。锦营投资注册资本金高达66.7亿元,中信信托认缴出资逾50亿元,佳兆业集团认缴出资逾16亿元。

“目前达力、佳兆业和政府在谈判和博弈,达力的诉求是从土地增值中获取应有利益,佳兆业希望以合理的价钱从达力手中受让股权,政府则想从该地块中刨出一部分来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最后如果谈不拢,只能清算了事。”接近佳兆业人士表示。

东角头项目只是佳兆业旧改项目的一个缩影,用郭英成的话说:“ 在政策不明朗、 社会 变化的情况下,旧改是很难的。

当然,这种博弈与之前郭英成经历的风浪相比,不算什么。

【峰会价值】

【关注领域】 :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教育,先进制造业等符合条件的领域。

时间:6月13~15日(深圳) 6月18--20日(北京)

咨询参会流程安排请私信作者,回复“参会”

⑽ 疫情催化剂下的物业变革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由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所驱动的城市进步,正逐步成为经济向好的新引擎。这其中,作为与“住”需求息息相关的场景,物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尤其是2020年,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封闭式管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区管理模式,小区管理成为居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出入管控到清洁消毒,从最后1公里的物资代购到最后100米的快递代收……小区物业的应急防控体系逐渐清晰,物业管理服务的价值进一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物业企业也经历着一次专业化程度高低的检验。与此同时,面临着紧急应变能力及服务能力双重考验的物管行业,也正在迎来一波史无前例的变革与机遇。
催生之变
卯时,开始第一次全面无死角消杀;辰时,保安值班交接,排查外来人员,登记测温;巳时,化身“外卖员”“跑腿员”;午时,询问业主代购需求,统计物资,回收废弃口罩;未时,开启第二次全面消杀;申时,配合社区对住户上门访视,疏导业主情绪;酉时,统计防控物资用量及库存;戌时,晚班值守交接;亥时,检修设备;子时,园区巡逻;丑时,监控小区动态……这是雅生活物业的“十二时辰”,也是战疫期间物业人的缩影。
疫情让“宅家”成为常态,而物业服务由此变身为生活里的“超人”。在疫情面前,为了保障业主的安全,物业企业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社区物业开始在小区出入口配备专人,24小时为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查证、测量体温,同时提醒外出业主佩戴口罩,并且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非小区业主、车辆进入。在社区内部,物业则展开了360度无死角全覆盖、高频次的定时消杀工作。并且,针对楼道、电梯、垃圾桶等高触点公共区域进行强力消毒以及提供纸巾、牙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等特殊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保障社区业主的安全。
同时,疫情的突如其来,也使得市民出门采购不便,再加上部分生活性网点停业等原因,买菜等日常所需成为了生活一大难题。关注到这一需求, 不少物业企业推出了买菜业务。比如,沈阳龙湖“蔬果抢鲜送服务”于疫情期间上线,业主当日15:00前下单,次日11:00所购食物便会配送至物业指定位置。
“时间快,菜新鲜,让我更温暖的是物业服务,都直接配送到家门口了,而且每个套餐上面都有一张记录卡片,配货员、配送员的体温都标明了,给物业点赞!”沈阳业主在龙湖U享家蔬菜套餐下这样评价道。
不仅送菜,为保证社区居民生活,物业还增设了送快递、送餐、代管宠物、线上义诊等一系列全新的“特殊”服务,刷脸出入、智慧停车、在线报修、在线缴费、智能预付费电表等智慧场景也因“无接触”优势被频繁应用。
“疫情期间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还有一部分人被隔离,”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物业企业推出此类服务,是结合当前疫情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做出的应急调整,也是物业增值服务能力的体现。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物业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小区有物业帮着买菜,妈,放心吧,不用担心我,我在北京挺安全的,”这是一个北漂发给母亲的微信;孩子有点咳嗽,疫情闹得正凶,孩子姥姥通过物业和春雨医生的线上义诊咨询了大夫,大夫仔细询问后得出的诊断是普通感冒,“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得亏物业了,” 孩子姥姥感激地说;一位小区业主则发在朋友圈感慨道,“买房一定要看物业服务,不是所有的房子住起来都一样。”
一时间,曾经并不起眼的物管行业站在了聚光灯之下,物业相关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成为了疫情之下除驰援一线的白衣天使之外,最火爆的C位“明星”。
而物业企业普遍在人员轮转、物资统筹、服务形式上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其面对问题所呈现出的不同应对表现,也使得疫情成为了它们良莠之分的“试金石”。
针对自家小区物业的表现,每个人心中仿佛都有“一杆秤”,人们对于住宅的思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有些人开始萌生换房念头,有些人则暗喜自己买对了。更有人直言,房地产网站可以把最近所有小区的物业表现进行汇总,作为有意购房者的参考,这份资料绝对含金量巨大。
近期一份网络调查也表明,仅20%的人对居家环境很满意,56%的人认为换房才能改善现状,更有高达52%的人萌生置业计划,其中刚需占比18%,改善占比34%。
中国金茂在近期的线上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企业推测疫情之后,改善型客户总量将有所提升,并且预计这类高净值人群,将更注重物业服务、社区配套及“无接触”式黑科技在社区公共设施及智能家居上的应用等。
“现阶段,尤其是在疫情关键期,业主对物业企业服务的体验如何,服务是否周到,业主都有切身体会。”张宏伟指出,疫情过后,不排除会出现有能力的业主把物业能力不足的房子置换出去的情况。他坦言,在此情况下,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必然会受到市场的认可,物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则表示,经过这次的疫情,不论是业主还是购房者,对于好的物业服务对整个社区的健康、安全以及日常服务品质的保障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认为,未来业主对物业的选择上也会有所倾斜,甚至在购置新房产时,业主对其后期提供的物业企业关注度也会增高,购房者对物业的重视程度也会增强。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亦直言,物业服务将成为置业的重要考量因素。
与此同时,物业企业更高的服务曝光率也使得其价值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重估。从年初至今,物业股普遍有着20%左右的涨幅,其中奥园健康、佳兆业美好两只股票涨幅更是逼近40%。2月20日,华菁证券发布研报显示,年初至今,物业板块整体P/E(市盈率)预算数已从27.4倍上升至目前的35.2倍,PEG(市盈增长比率)从0.88倍上升至1.11倍。
物业股持续走强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物管行业的长期看好。野村报告称,“考量到其(物业企业)防御性的业务特质、正面的政策环境及积极的增长前景催化剂,对物管股板块保持乐观看法。”
在此情境下,房企分拆物业板块上市欲望愈发强烈。除夕当天,金融街物业及宋都服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1月31日,鸿坤物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经通过聆讯;2月24日,大本营在河南的兴业物联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春节复工后第一家上市的物业股。2020年以来,正荣服务、金融街服务、鸿坤集团旗下香港烨星控股(原鸿坤物业)等5家物业企业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请,同时,卓越物业、朗诗绿色生活以及华润置地旗下物业管理企业也被传出意图上市的消息。
“危”中寻“机”
科技加持助力物企价值增长
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成为小区常态,也给物业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了在保障小区安全以及居民必要出行之间找到管理的平衡点,航天物业、嘉远物业、长冠物业等物企用上了朗新云筑开发的“社区防疫通”。通过生成电子通行码,不仅免去业主排队领取通行证的麻烦与聚集风险,而且出入时只需扫一扫即可实现快速通行,既便利又高效。
为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间,私家车成为多数人的出行首选。而由于人工核查量大、人力不足、防护物资缺乏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物业服务人员面临着重重挑战和风险。
疫情期间,金辉、永升、长城、大发等物业企业旗下社区,联合朗新科技集团开发的智慧停车预警通,有效解决了这一困境。
于疫情期间,紧急研发上线的“智慧停车预警通”,是通过实时监控车辆进出时间和频次,判断车主行为,通过对停车超过设定时长、规定时间内,外出超过设定次数等车主行为进行自动告警、主动推送,来重点关注长时间未归车辆、长时间停放车辆和频繁进出车辆涉及的相关人员,从而协助物业实现精准防控与高效管理。
对此,朗新科技集团公共服务业务负责人王宏国对财经网表示:“智慧停车的设计理念不仅要专注于车主停车行为本身的智能化与便利性,也要为物业企业去着想,在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的同时,还要实现降本增效。”
不得不说,这一应用在缓解和降低当前物业面对的人员不足压力和激增的防疫工作量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效提高了防疫效率,减少了接触机会,全力保障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在防疫战中,类似的科技元素不胜枚举。
湖南常德碧桂园小区内,两台无人机携带着84消毒液在园区内飞行;广东碧桂园服务团队在电梯里安装设置有人体感应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此外,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智能门岗系统、物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应用也轮番登场,显著提升了社区防疫的效率和成果。
物业企业实现“线下+线上”的立体布防,有效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智能系统,实现工作的总体统筹铺排,也提升了物业企业的管理效率,为前线员工减压。
除此之外,原本针对高端物业的智能化应用,减少了业主与高频触点接触、与外界人员接触的频率,更加安全和高效,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成为抗疫状态下保障日常生活的必需。
不过尽管物管行业在过去数年间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但是疫情的突如其来依然将这个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暴露无遗,“缺人”仍然是目前很多物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具体而言,疫情期间,消杀和清洁、客户管家服务等几个岗位的工作量显著增加。项目管家过往只需要处理一些日常咨询、接待、投诉、收银、报修工作即可。但疫情期间,除了承担送菜、送物资等附加工作之外,跟客户之间有时甚至达到心灵交流的程度,工作范畴也进一步扩展到对老人、重点人群的关注;保安一职,原来只需要在门口,多项工作直接依靠物业信息化就可以完成,如今,这些人员也要站到一线负责体温测量等工作;而负责环境保洁的物业人员,平常工作只涉及清理垃圾,现在却还要负责社区的消毒消杀、分流废口罩、感染系统的防御等工作……不仅如此,基于疫情对整体物业管理提出的更为复杂的要求,物业企业还必须增加线上信息化运营岗、与外界合作方相互配合等新的岗位。现阶段,物业企业往往采取岗位优化配置的方式,比如关掉几个门岗,调配到其他岗位进行支援。
为了缓解“用工荒”的困境,多家龙头物业企业都将招聘计划提前抛出。2月21日,开元物业总经理谢建军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海报,开元物业开启疫情期间2000+人才招聘计划。2月17日,万科物业对外宣布,提前启动20000人招聘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点,保利也启动了全国春季招聘计划。
而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物业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压力。除却招聘人力成本的增加外,物业企业的当期成本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春节期间部分返乡探亲的员工至今仍无法到岗,但基本工资依然要照发;现在坚守岗位的员工全部需要加班加点,加班工资也要照发;此外,购买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以及员工饮食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中物研协数据显示,防疫物资的材料成本导致物业企业总成本增加了10%-20%,而返工潮所带来的人流增加以及疫情防控范围的扩大,将会进一步加大保洁消毒频次、范围和强度,从而进一步产生较大的物资成本,压缩物业企业的利润空间。根据官方数据,为对抗疫情,万科物业预计增加费用支出2亿元。
“智慧物业更多的是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之前物业企业人员配备基本能够满足服务需求,即便科技手段少一点也对日常服务够不成威胁。但目前来看,工作量激增,加上小区服务人员或因隔离关系不能全部到岗,技术手段的赋能对提高物业效率大有裨益。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也表示,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正在不断优化和释放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使得企业得以在不显著降低服务满意度的同时,持续增加人均在管面积,从而有效化解单位人工成本上涨的行业性压力。
总体而言,“智慧物业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张宏伟肯定地说道,其一,技术本身即5G的发展支持了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更加智能化的操作,其二,尤其是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依赖互联网,比如特殊情况下需要无接触式服务,这也是物业企业在提供增值服务时,通过技术的手段让其更加符合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不仅如此,科技手段能够侦测业主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需求,也能有效优化闲置的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使之投入到增值服务中去。科技进步还有利于集体决策的形成,从而便于物业管理费定价灵活浮动,也有利于品牌物业管理商替换劣质服务提供商。
而从某一方面来讲,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成为了智慧物业的“试金石”,物业企业对智能技术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卢文曦表示,经过疫情,物业企业将意识到通过科技手段确实能够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管理能力。其对智慧社区的技术投入、资金投入或会持续加大,或能更加提高使用效率。“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投资成本下降,智慧物业将从中高端最终走向普及。”
目前来看,对有眼光投资智慧物业的品牌房企而言,其物业表现也将对后续住宅销售带来口碑溢价,价值空间更加明显。张宏伟直言,抗击疫情期间,运用科技技术的水平,也体现出了不同物业企业的能力差异。
“特殊”服务创新物企业务模式
物业企业的好与坏,便捷程度如何,增值服务水平怎样,也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公司口碑,并决定购房者后续是否购买其住宅产品。
作为社区和业主的桥梁,买菜、送快递、送外卖、代管宠物……疫情期间,这些“有温度”的增值服务充分体现出了物业企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价值。
张宏伟表示,如今用户接触基本在线上,从社区物业增值服务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在现阶段把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好,有利于物业增值服务业绩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收入来源的增加。
在张宏伟看来,物业企业在此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物业企业的优势就是守着的社区入口,”物业企业在城市、区域及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越高,代表其掌握的社区入口就越多,潜在的市场影响力就越大,这也正是房地产商抢食社区电商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讲,相较日前兴起的互联网电商而言,传统物业企业在社区电商中拥有的信息和服务的优势资源在疫情中愈发凸显。一方面,物业企业原本便拥有业主资源,用户流失度很低,利于增值业务的开展。同时,在管理社区时可以设置准入门槛,对竞争对手作出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传统物业在成本管控和纠纷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其更容易建立用户信任,并将流量导到线上。
“不过,目前物业企业推出相应的增值服务,主要还是针对目前疫情相对比较严峻的现状。”郭毅提示道,从物业角度来讲,在疫情期间,物业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合作第三方的物流等能力,此外也要结合自己社区业主的消费实力和相对集中的购买需求去甄选,最后集成到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因此对于物业企业而言,首先要具备这样的意识,其次也要乐于投资相应的资金在线上平台的打造上。”
此外,郭毅表示,等到疫情结束后,类似的服务内容或可成为向业主收费的增值服务。“对于业主而言,如果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可以委托物业企业代为采买,物业企业可以在中间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她指出,这样形成双赢的商业模式,未来才是可持续的状态。不过她补充道,还是要看疫情结束之后社区的状况,社区对于这项服务的需求度,以及社区业主是否乐于为此付出一些服务费用。

或许与第三方合作、也不失为持续盈利的好方法。
抗疫期间,重庆龙湖智慧服务即与永辉超市共同推出“社区保障计划”,以“物流仓库+配送到家”的新模式,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东莞万科也携手东升农场,开启“新鲜蔬菜配送到家”模式,解决买菜难题。
朗新科技集团智慧社区业务负责人林海潮表示,这次疫情对物业企业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相比于物业企业自建互联网服务平台,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服务企业,减少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成本,同时可以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补,平台也将更加强大。
张宏伟亦坦言,体量大的物业企业和大型第三方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自为战,当行业竞争到白炽化阶段,物业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必然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只有整合融合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服务升级解决物企收入痛点
疫情催化下的智能化与增值服务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业费的收缴。日前,松北区世茂滨江澳洲风情园和翡冷翠小区的近百户业主提前缴纳了2020年物业费。往年,物业费的交缴一般都是年中才开始。正是由于抗疫期间,物业的价值被进一步发现,短短5天时间,物业企业收到了超过27万元的物业费,极大缓解了物业企业因购买防疫物资造成的资金不足。
事实上,长期以来,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现象,始终困扰着各地物业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以四川达州为例,其现有的120家物业企业,157个住宅小区,欠缴物业费高达3928万元,收缴率只有42%左右。迫于压力,2019年10月,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限期缴纳物业服务费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表示,11月底前仍未补交欠缴物业费的人员,将记入欠缴物业费人员名单,所欠缴时间及金额将函告其工作单位,同时推送市(区)纪委监委和组织部。
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疫情的出现,仿若空降予物业企业改善与业主关系,同时提升物业费缴交率的新契机。
在克而瑞获得的近5000份业主对物业防疫工作满意度的调研问卷中,超过9成的业主肯定了物业在抗疫防疫过程中的重要性,近8成的业主认为此次疫情中,物业企业的抗疫防疫工作较往常服务的提升是明显的,而综合实力TOP30的物业企业,其业主认可度提升率高达83.41%,25%的业主反馈小区没有物业,希望增加物业服务。
近期,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疫情将助力物管行业形成长期价值,并且为物业企业带来缴交率的大幅提升。物业类收入具有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强的特性,并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表示长期看好优秀物业的价值。
事实上,基于疫情期间的表现,物业企业也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深圳、杭州等地方已经出台对物业企业提供补助政策,其中深圳提出对物业企业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实施两个月的财政补助。
2月26日上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物业管理责任,规定物业企业应积极落实应急预案以及各项应急措施。同时,对此前提出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明确其任期为三年。
严跃进则表示,一方面已上市的物业企业在阻击疫情中积攒的口碑,有利于其提升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对于未上市物业而言,优质的社区管理,也无疑成为其日后上市的加分项。
2019年岁末,丁祖昱曾发表预测称,“2020年将是物业企业分化的一年。”或许谁也没想到,新冠肺炎这个2020年的第一只“黑天鹅”成为这则预言最有力助推之一。大浪淘沙始见金,春天到来之际或也正是物管行业洗牌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