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1982年香港股票分析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会被黑 2024-11-28 04:07:26

1982年香港股票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1-16 09:27:06

⑴ 7月2日“第一财经”报道了量子基金操盘手琼斯在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中详细的经过,在哪里找到具体是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70704/02403750337.shtml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如何制造的亚洲金融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琼斯:我们如何制造亚洲金融危机?

禹刚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香港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1997年7月2日,依照罗德里·琼斯(Rodney Jones)和其他同事的侦查报告和作战计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带领和其同样凶悍的其他对冲基金发起了对泰铢的猛烈冲击,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亚洲金融危机序幕由此拉开。

10年后的今天,罗德里·琼斯在向《第一财经日报》描述起当年情景时,仍然长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那十几个月,历历在目!”

琼斯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香港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冲击亚洲货币提供详细作战计划。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香港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琼斯日前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细解当年如何为偷袭亚洲货币而提前准备,如何在汇市、股市和期市与香港特区政府展开攻防战的经历,并给出他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以及索罗斯撤离香港等事件的评价。

1 提前6个月建泰铢沽空仓位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不过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成为背后的推手。

琼斯当时驻扎在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局势如何发展?”

研究的结果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为了这一仗,我们提前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沽空仓位”。他还补充道,“10年前亚洲地区的央行官员们还没有如今这样的开放态度,我们也跟他们有过交流,但他们并不以为然。”

“我们是1997年初开始行动的。”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泰铢汇率直线下跌。在对冲基金气势汹汹进攻面前,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一方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齐下,泰铢汇率暂时保持稳定。

“5月份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泰国,泰国开始资本控制,”琼斯表示,“不过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泰铢挺不住了。”

6月份,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冲击,泰国央行只得退防,因为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此时已经弹尽粮绝。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不过两天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在此期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一一失守。

“不过我们在印尼遭受了一些损失,”琼斯谈起第一波战役中唯一的“不完美”时仍有遗憾,“原因是我们高估了政府的承受力,我们的空仓建得有些保守。”

2 “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琼斯分析当时为何选定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

在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前的几年中,香港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隐现泡沫,加上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房地产投机盛行。1984至1997年,主要物业价格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全民皆股”的狂热。

琼斯认为,“香港股市,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股票占到很重要地位,一旦这两方面泡沫破灭,股市随时会出现危险。”事实上,房地产泡沫还造成经济环境恶化,使得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香港通胀压力逐步累积,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港币在未来有贬值趋势。

“而且我们当初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琼斯指出当时决定出击港元时,不看好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住联系汇率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是役,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了对于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

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对冲基金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香港金融市场惊魂八月

不过,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

这一次,港府通过出手干预市场令对冲基金铩羽而归,不过也招致外界的批评,认为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

时隔多年后,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这段经历时,琼斯反为战场上的对手辩解,“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做法的指责是不恰当的,”他表示,“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那场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陷于崩溃的战役在8月5日打响,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据测算,防守战的头两天,金管局承接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远远超过当年财政年度预计的214亿港元财政赤字,而对冲基金抛出的港元,也接近头一年10月冲击港元时的规模。最初几日,对冲基金在汇市上未曾得手。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由于投资者忧虑港元继续受冲击,港元拆息扶摇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业绩的蓝筹股公司表现不佳,恒生指数8月6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几日,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恒指最终跌破7000点大关,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香港特区政府出手时机选择非常好”

1998年8月10日至13日这四天,对冲基金继续在汇市冲击港元,同时又大肆沽空期指,抛出股票,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但这一阶段,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的香港政府却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由于准备拿出来反击对冲基金的是约96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这是全体香港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下的家产,被看作是保住香港经济的最后屏障,所以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复衡量。

终于在8月14日,这一场攻防战中一直处于防守的香港特区政府最终选择反击。

“要问香港这一战的经验教训,我们当时一度怀疑香港特区政府的干预是否能有效,因为时机和战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现在看来,香港特区政府当时出手的时机选择非常好。”十年后,琼斯回忆起那一天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决出手时,仍表示出相当的敬佩。

14日是周五,一周来连泻不止的股市到周四已经跌近6500点,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新低,市场极度沉闷,投资者在无奈中猜测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还会创出什么样的新低。但这一天一大早,一项经过周密计划的反击行动却已悄悄铺开。

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此后港府召集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紧急会议,就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见。

当天上午,港股继续低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亲自坐镇指挥,港府出手干预股、期两市,正式打响了反击之战。

在恒指跌到6500点的瞬间,特区政府果然持巨额资金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期货,恒指全天上升564点,升幅达8.47%,为当年的第二大涨幅,成交额高达85亿港元,大大超过平时30亿至5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当日,外界估计香港特区政府动用的资金至少超过40亿港元。

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选择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的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趋稳,亚洲股市也因此开始反弹。随后,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据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两周内,政府吸纳的股票约有12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的市值,这些股票后来全部交由香港特区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称,“我们当时犯了错误,我们必须快速纠正。”

⑵ 香港割让历史,回归的历程,回归之后的繁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战败,在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中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香港人发扬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强的“打拼”精神,顺利地度过一个个难关,并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1982年香港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无疑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担着使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结合起来,加速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⑶ 股市是哪一年港股涨,a股下跌的股票

昨天一次普涨之后,今天又是一场普跌。所有指数全部下跌回调,下跌幅度最大的是科创板指数。今天北向资金也是净流出的一天,虽然幅度并不是很大。似乎大家进入2021年之后都很乐观,因此久违的大跌也是提醒一下大家,应该足够重视风险,不要无脑加仓了。

自昨日晚间,各大媒体以及自媒体平台都在宣传港股获得了持续的关注。资金在今年以来一直呈现出净流入的状态,当前来看效果显著,今天果然开盘后,各大港股指数一路飙升,涨幅惊人。成交量小的etf更是被直接买爆。

溢价达到了惊人了11%+,要不是最低申购需要的钱太多...

一直以来,各大媒体都在说港股是价值洼地,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合理。港股是比A股成熟的市场,它的结构化差异更大。大部分被低估的都是大金融板块,主要就是内地的银行保险和证券,而其他一些科技类的或者类似于A股的核心资产,价格并不便宜。比如农夫山泉,市盈率110倍。

比如药明康德,100倍市盈率

即使是银行股中最优秀的招商银行,港股也比内地A股要贵。因此港股的价值洼地名不副实。

港股市场相当的复杂,其中除了有内地上市的企业外,还有大量的香港本地企业。除了近年来无法在A股上市的优秀国内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小米,美团之外还有大量的仙股。因此港股市场其实环境更加凶险,再加上T+0的交易制度,相比操作个股,可能买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基金更靠谱一点。

投资香港股市,主要投资的方向是1、一些在内地无法买到的特殊企业,就像刚刚提到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类似于香港证券交易所这种企业;2、投资AH两地同时上市,但是H股估值更低,价格更便宜的企业。前者买入的估值更高,泡沫不比A股小,后者是赚取估值修复的钱。

如果要投资前者,那么就要找优秀的主动基金或者类似于沪港深科技指数、新经济指数比较好。投资后者可以考虑恒生指数以及H股指数,AH50指数还有非银金融指数,这些指数的估值更低。

净值新高之后,终有一跌。

今天虽然股市大跌,依旧持仓不动,继续保持现有仓位,持股不动。港股虽然暴涨,但也需理性对待,比如跟我一样,之前配置了一定的港股仓位。主要的持仓组合中已经包含了投资港股的易方达蓝筹和国富大中华,还有非银指数,场内持有H股指数,基本已经无需再配置港股了。当前的局势,多看少动,保持仓位,坐好扶稳。

⑷ 投资学作业:从股票定价模型来分析香港金融危机 求解!!!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背景
威廉•夏普建立了均衡的证券定价理论,即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其中,E(Ri)为股票i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利率,E(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即系统风险系数,是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βi表示股票i收益率变化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度,用βi系数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大小。CAPM说明:在证券市场上,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加以消除,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证券的β系数。因此,对CAPM的检验就是验证β系数是否具有对收益的完全解释能力。
二、CAPM在国内外的检验
国外在1970以后就开始了对CAPM的检验和β系数的稳定性研究,早期的检验结果表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股票定价基本符合CAPM。但198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负面的验证结果。从1990年开始,国内一些学者对CAPM也陆续做了大量研究。陈浪南、屈文洲(2000)对上海A股市场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根据股市中的三种市场格局(上升、下跌和横盘)划分了若干的时间段得出不同β值的进行分析,得出的β值与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较不稳定,说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性。阮涛、林少宫(2000)说明了上海股票市场不符合CAPM,基于CAPM模型对中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的分析和应用缺乏有效性依据。许涤龙,张钰(2005)实证结果表明在沪市股票的收益与其β系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但无风险收益率却是负的,这说明上海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投机特征,是一个不够成熟的股市。
三、数据说明和处理
本文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证180指数成分股,选择2009年1月9日到2010年12月22日期间的周数据,共有101个周数据,剔除在上述期间数据缺失的股票,样本共包含152只股票,本文选用上证综合指数来替代市场组合收益,所用数据都已进行除权、除息复权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个股用周收盘价来计算它们的周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it是第i只股票在t时刻的收益率;pit是第i只股票在t时刻的收盘价。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计算同上,用Rmt来表示周收益率。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本文使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无风险收益率,折算成周收益率为:Rf=0.0455%。
四、CAPM实证和结果
本文在检验中用到的基本时间序列方程如下:(2)对于横截面的CAPM检验,采用下面的模型:(3)(4)其中是第i只股票平均收益率(样本均值来代替),βi是第i只股票的β值,在(4)的回归中βi由模型(3)中的得到的回归系数bi来替代。将回归结果与CAPM模型(1)进行比较,检验CAPM在上海资本市场是否成立:(1)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如果模型(4)中参数其估计值不显著异于零,则可认为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2)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正相关。如果参数γ1其估计值显著异大于零,则可以认为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此外,其估计值理论上应该等于E(RM)-Rf,即市场的超额收益率。(3)参数γ0其估计值不显著异于Rf。
152只股票的周收益率分别对上综指的周收益率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得到152只股票的bi值。然后以152只股票的周收益率为因变量,各个股票回归出来的值为自变量对模型(3)进行回归,其结果为表1结果可以发现βi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常数项γ0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收益率与系统风险(β值)存在的线性显著性较强。下面来检验回归出来的γ0和无风险收益率是否有显著差异。γ0=0.002945,Rf=0.0455%,其检验的t值为此结果表明γ0和Rf在显著性水平5.97%下有显著区别,这与CAPM不吻合。下面来检验斜率系数是否显著不同于E(RM)-Rf。由表1知γ1=0.005036,其检验的t值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γ1和E(RM)-Rf没有显著区别,这和CAPM相符。
为了进一步检验收益率与系统风险(β值)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对模型(4)检验得到的结果如下: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β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而β2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可以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的除了系统风险的影响之外,与收益率风险的非线性关系即非系统风险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影响也较大。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其中γ0是正数,这个与CAPM相吻合,但是以往的大部分文献中得出常数项为负值,而此处的结果得出γ0较显著的大于Rf,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后,2009年与2010年的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上证A股指数从金融危机后较低的点位正在上升的过程中。
五、总结
根据上述CAPM的有效性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同时与非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上海股票市场的股票定价不仅仅受系统风险的影响,而且受非系统风险的影响。(2)模型(3)中的斜率系数与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区别,常数估计值较显著大于无风险利率,与之前的大部分文献得出常数项大部分为负值不同。这由于金融危机后的这个特殊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股市走势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上海股票市场正在逐步迈向成熟的过程之中。

股票价格指数的股指

《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的全称是伦敦《金融时报》工商业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发表的。该股票价格指数包括着在英国工商业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30家公开挂牌的普通股股票。它以1935年7月1日作为基期,其基点为100点。该股票价格指数以能够及时显示伦敦股票市场情况而闻名于世。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这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后来改为混合指数,包括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种股票。具体计算方法是将这些股票按价格高低分开排列,分别计算工业股票、金融业股票、公用事业股票、运输业股票的价格指数,最大和最广泛的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由1093种股票组成;金融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投资公司、储蓄贷款协会、分期付款融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的223种股票;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铁路、航空、轮船、汽车等公司的65种股票;公用事业股票价格指数则有电话电报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和邮电公司的189种股票。
纽约股票价格指数是以1965年12月31日确定的50点为基数,采用的是综合指数形式。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半个小时公布一次指数的变动情况。虽然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的时间不长,因它可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其股票市场活动的综合状况,较为受投资者欢迎。 系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最初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价,当时称为东证修正平均股价。1975年5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采用美国道·琼斯公司的修正法计算,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改称日经道·琼斯平均股价。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满10年时,经两家商议,将名称改为日经平均股价。
按计算对象的采样数目不同,该指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其所选样本均为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股票,样本选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制造业150家,建筑业10家、水产业3家、矿业3家、商业12家、路运及海运14家、金融保险业15家、不动产业3家、仓库业、电力和煤气4家、服务业5家。由于日经225种平均股价从1950年一直延续下来,因而其连续性及可比性较好,成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场长期演变及动态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标。该指数的另一种是日经500种平均股价。这是从1982年1月4日起开始编制的。由于其采样包括有500种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对更为广泛,但它的样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因素对样本进行更换。 香港恒生指数是香港股票市场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股票价格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发表。
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包括从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33家有代表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分为四大类--4种金融业股票、6种公用事业股票、 9种地产业股票和14种其他工商业(包括航空和酒店)股票。
这些股票占香港股票市值的63.8%,因该股票指数涉及到香港的各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恒生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香港股市运行正常,成交值均匀,可反映整个香港股市的基本情况,基点确定为100点。其计算方法是将33种股票按每天的收盘价乘以各自的发行股数为计算日的市值,再与基期的市值相比较,乘以100就得出当天的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恒生股票价格指数所选择的基期适当,因此,不论股票市场狂升或猛跌,还是处于正常交易水平,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能反映整个股市的活动情况。
自1969年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发表以来,已经过多次调整。由于1980年8月香港当局通过立法,将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所合并为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在当前的香港股票市场上,只有恒生股票价格指数与新产生的香港指数并存,香港的其他股票价格指数均不复存在。 1.上证股票指数
系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票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2.深证综合股票指数
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券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份股指数,其中只有40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
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个股票指数,一个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一个是当前的成份股指数,但从当前几年来的运行势态来看,两个指数间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1.上证180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的上证180(行情 资讯)指数,是用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新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样本数量扩大到180家,入选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该指数不仅在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成分选择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开性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恢复和提升了成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价的走势。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它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出指数化投资,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促进市场对“蓝筹股”的关注。
2.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数。
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第一次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它的推出,丰富了市场现有的指数体系,增加了一项用于观察市场走势的指标,有利于投资者全面把握市场运行状况,也进一步为指数投资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央视50指数
央视50指数是首只由权威媒体发布,在A股市场上市的市场指数,它集合了创新、成长、回报、治理、社会责任五个核心维度,对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具有引导意义。
央视财经50指数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等五所高校的专业院系,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机构,共同编制而成。样本股评价体系,由创新、成长、回报、治理、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构成。从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筛选出50家优质公司构成样本股,入选公司在财务透明、盈利优良、治理完善,以及回报股东、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其中沪市主板26只,深市主板11只,中小板10只,创业板3只,共覆盖9个大类行业,17个分类行业。
2011年8月21日,在2011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央视财经50指数首批样本股面世。
2012年6月6日,央视财经50指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指数简称央视50,代码399550,指数挂牌当日开盘点位是3402.72点。
4.腾安价值100指数
腾安价值100指数,是由腾讯财经与济安金信共同发布的指数,亦是中国第一只由互联网媒体发布的A股市场指数。指数基日为2013年5月18日,基点为1000点。该指数以投资价值为导向,旨在挖掘A股市场中的价值洼地。
腾安价值100指数的核心技术源于国家863项目——“证券行业风险识别、监控与防范技术支持系统”,以风险防范和寻找价值洼地为首要任务,为投资者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黑马”和规避投资“地雷”。
除了利用技术避险的方式外,腾安价值100还组建了高规格的指数评审委员会,每一位专家独立甄别,采取一票否决制,否决原因签字备案。严格依据投资价值之排序进行增补工作,直至最终确定100 家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
按照数据模型模拟测算,在没有专家遴选的情况下,自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腾安价值100领先上证指数61个百分点。

⑹ 1988年香港股市走势

1988-1997 是香港股市的繁荣阶段,恒生指数从2000 多点涨到16000 多点。但在97 回归前,红筹股和香港楼价炒到了疯狂水平,同年爆发金融危机,而后地产价格的下调和 1961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引发了股市大跌。

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⑺ 世界各国在其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数值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70年代香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证券交易所挤满了家庭妇女、保姆和小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于忽略了证券交易的基本法则,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价格上交易,使恒生指数从1970年的211.9点暴涨到1973年3月的1775点,交易所对风险毫无准备,终于发生了暴跌,到1974年12月恒生指数跌到了150点。从1972年起香港证券交易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并在1974 年提出四个交易所合并的设想,1977年形成统一的证券交易所取代原来的四个交易所的工作有显著的进展,建立了由证监会牵头并由四个交易所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1962年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1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5种,面值54.9亿新台币,总市值为68.4亿。1967年编制了台湾证券交易所加权指数,1968年加权指数为111.75点,1973年由于纺织品出口激增,证券市场活跃,指数曾达到514.85。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又导致指数暴跌至188.74点,以后四年的指数一直在200—300点徘徊,1978年随着经济的恢复指数上升到688.52点,1979年至1982年指数在400—500点区域内波动。台湾股市的狭小是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传统家族式经营,不愿意发行股票便股权分散,从而使原有股东的利益受损。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健全,投机性强,良好的公司也不敢贸然从股市上融资。
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683

⑻ 香港股市在哪年暴跌

选择助听器送人。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一助听器现在是数字化都需要本人进行验配,这样戴着才合适,根据。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来进行数字化调整的。你买过去,他不一定带着合适。还有就是。价格。你既要带着舒适,又要价格比较便宜的话,这样是。没有他只能说在这个价格。的性能基础上她戴着还可以比较舒服那么这个就是适合她的,带着舒不舒服?是由听力损失患者来反馈给我们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她戴上之后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所以说。要么就领他本人过来选配,要么就不要。来送人。因为你送的真不一定适合她,还白花钱。望采纳我的回答。

⑼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⑽ 股市中五穷六绝七翻身八盘九涨十常笑各指的什么还有每个月份分别是几月几号

五穷六绝七翻身是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一个都市传奇,是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过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结论。结论是指股市在每逢5月的时候都会开始跌市,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却会起死回生。
八盘九涨十常笑指的是8~10月份股票在慢慢上涨。
股市用语,是股民对中国股市走势的总结。仅供参考,不一准确。
每个数字对应的分别是:
五,指的是5月;
六,指的是6月;
七,指的是7月;
八,指的是8月;
九,指的是9月;
十,指的是10月。
每个月几月几号,具体是说不准的。
由于这个“预言”在发表之后数年都继续出现,使当时不少小股民都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不过,到了19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有人以各种方式来“预防”这现象。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在踏入3月之前,把手上的高价股票卖出,并于6月之时大手购入各种低价的优质股票,结果使这个升跌周期不断提早出现。过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这个名词已再没有人提起。统计发现,过去十年A股5月份并非很差,涨跌各半,不过出现过几次大跌,分别是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跌幅均超过5%。
而历史也有惊人相似的一面,6月份的表现倒是印证了“六绝”一说。据统计,近十年来的上证指数涨幅,6月是比较危险的月份,十年里4年上涨6年下跌。例如, 2008年6月大跌20.31%、2010年6月大跌7.48%!2015年6月份发生的股灾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6月上证指数下跌7.25%。
除了2009年受四万亿投资刺激使得当年上证指数6月大幅上涨12.4%,其余年份6月均是跌多涨少,且跌幅较大,而涨幅却微乎其微,如2006年、2011年、2016年6月上证指数上涨仅在0.45%左右。
再看7月份,从近10年的表现来看,7月份A股涨多跌少,而且涨幅往往都较大, 比如2014年7月份,A股大涨7.48%,2010年7月份,上涨近10%,2009年7月涨幅则高达15.30%。
拓展资料:
1.为什么会“五穷六绝七翻身”?
持续看空国内股市大盘指数,并提前预测当年大盘指数将应验股市关于“五穷六绝七翻身”(数目代表月份)的谚语。
A股中不仅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规律,还有“春季躁动”(年初以后到两会之前),红十月(10月份)等规律。
A股指数较强的月份为2、7、10以及11月,这些月份上涨概率较高,涨幅较大,A股指数较弱的月份是1、5、6以及8月,这些月份下跌概率较高,跌幅较大。春季行情是A股的重要特色,每年出现的概率较大。A股在红十月表现明显偏强,且往往延续至11月。创业板指数在2、5、8月份表现明显强于其他指数,但在12月明显弱势。这是A股独特的季节效应,或者叫日历效应。
2.这种季节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
跟基本面的关系不大,跟市场的情绪面关系很大。
4、5月份,两会结束,市场进入政策淡季。再加上,年报、一季报和经济数据都是这时候发布出来。之前牛×吹得太过,业绩往往很难兑现。对于那些在春季行情中涨幅过高的板块,将会在这两个月跌得更惨。
6月份是出现“股灾”最多的月份,历史上,08、10、12、13、15、18年这几年都出现过大跌。
这几个月份,也不是所有的板块都跌。为了避险,很多投资者往往会扎堆在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等消费板块,这些板块往往表现也比较好。
6月跌得太多,7月份流动性变好之后,自然也就反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