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研团队
泰达荷银作为中国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重共享荷银投资全球统一的研究平台与深入了解国内资本市场相结合,投资和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来源于包括荷银投资(亚洲)在内的海内外著名金融机构。泰达荷银投研团队始终坚持在对国内行业及企业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秉持价值与成长相结合的投资理念,精确捕捉具有成长空间的优质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经理:刘青山先生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史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
1997年就职于华夏证券基金部,参与筹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工作。 2001年起参与筹建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并工作至今,期间历任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投资总监兼总经理助理。2006年11月起任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2004年7月管理荷银精选基金以来,多次因为优秀的业绩获得专业奖项肯定。2007年荷银精选基金获得由《中国证券报》颁发的开放式股票型金牛基金奖以及由和讯网颁发的2006年度十大明星基金奖。
泰达宏利红利先锋基金经理、泰达宏利品质生活基金经理:梁辉先生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2002年3月加入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担任公司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监、金融工程部总经理,现担任基金投资部总经理;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担任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担任泰达宏利首选企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9年9月起担任泰达宏利品质生活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9年12月起担任泰达宏利红利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8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泰达宏利集利债券基金经理、泰达宏利首选企业基金经理:许杰先生
MB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2002年3月加入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员;历任研究部副总经理。
2004年1月起,兼任泰达宏利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
2005年4月起任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助理;
2006年12月起任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
2008年9月起任泰达宏利集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10年2月8日起担当泰达宏利首选企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8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货币市场基金经理:胡振仓 先生
金融学硕士;
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就职于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从事债券交易与研究工作,首席研究员;
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就职于国联证券公司,从事债券交易工作,高级经理;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就职于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2006年7月至2006年11月任益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益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2008年4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08年8月起至今担任泰达宏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7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经理、泰达宏利市值优选基金经理:吴俊峰先生
经济学硕士;
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期间就职于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5年8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主管等职务;
2009年3月27日起至今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8月24日起担任泰达宏利市值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5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泰达宏利效率优选基金经理:胡涛先生
MB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就职于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投资银行部经理;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就职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股票研究经理;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就职于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
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就职于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经理助理;
2007年4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专户投资部副总经理、研究部研究主管等职务;
2009年6月1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12月2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7年基金从业经验,9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焦云女士
金融学硕士;
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就职于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
2007年4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2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6年基金从业经验,6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基金经理:李源女士
EMBA硕士;
1995年至1999年8月就职于中国研究公司任分析员;
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加入IDC国际数据公司,担任市场高级分析员;
2000年10月至2009年7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部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
2009年8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副总监兼基金经理助理;
自2010年1月6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10年证券投资研究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刘金玉先生
管理学硕士;
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就职于中国平安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基金管理部任研究员;
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行业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副总监;
2010年3月5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6年基金从业经验,7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基金经理:王咏辉 先生
英国牛津大学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硕士学历;
曾担任伦敦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员、高级分析师、汇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HSBC)高级分析师、巴克莱国际投资基金管理公司ETF亚洲部门经理、巴克莱资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部门经理;
2008年4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金融工程部副总经理;
2010年4月起担任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具备11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荷银首选企业基金经理:陈少平女士
厦门大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
2003年加入泰达荷银基金管理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经理助理,高级研究员;
现任研究部副总经理、泰达荷银首选企业基金经理。
㈡ 股票能长期持有吗
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上交所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情形,交易所是有权决定暂停上市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上市公司有以下情形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二)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三)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四)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五)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六条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二)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且拒绝纠正;(三)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五)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退市后,投资者无法在二级市场交易该只股票。可能会被重组后重新恢复上市,可能会退到老三板,可能会破产。
如果股票没有被退市或者暂停上市,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您可以根据这只股票的价值进行判断持有时间。
㈢ 什么样的股票,比较适合个人长期持有
在选股票以前最先弄清楚自身的实际操作方法,是快放快出,追求完美短期内经济效益,或是股票波段操作,低吸高抛,不急功近利。同一只股票,针对一种实际操作方法可能是股票牛股,针对另一种实际操作方法可能是垃圾股。
期待能够协助到您,祝项目投资开心!
㈣ 什么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所有国家世界指数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MSCI指数),在考虑指数的组成部分时,MSCI将以流通股市值为依据,纳入各行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国共有71家企业成为MSCI中国指数成员。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作为投资基准最为广泛应用的指数,目前有2000多家国际机构投资者采用MSCI指数作为基准。另外这些指数亦衍生出一般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投资工具,如MSCI指数期货以及上市交易基金(ETF)等。
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MSCI)指数虽然没有像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那样得到新闻界的广泛认同,但是它却是国际投资者使用最多的基准指数之一,在全球大约有3万亿美元是以MSCI指数为基准。MSCI指数涵盖23个发达国家市场和27个新兴市场,对不同国家编制了国家指数、价值指数和成长指数、小市值指数和扩展指数,以及中国指数系列。
㈤ 台积电股权结构是什么
台积电创立初期台湾“国家开发基金”占股48.3%,是第一大股东,荷兰飞利浦占股27.5%,台塑等7家台湾企业占股24.2%。台积电上市后,台湾“国家开发基金”逐步退出,到2001年持股12.1%,成为第二大股东。目前台积电共计有280.5亿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亿股已上市股份,和21.2亿股未发行股份。
在台积电年报中公布的主要股东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比例为20.54%。其次是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管理会,持股6.38%;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资专户,持股2.93%;大通托管先进星光先进综合国际股票指数,持股1.50%;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挪威中央银行投资专户,持股1.41%;新制劳工退休基金,持股0.92%;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梵加德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8%;渣打托管ishares新兴市场ETF,持股0.84%;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受托人大卫费雪等十四人投资专户,持股0.83%;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景顺欧本汉玛开发中市场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0%。
主要股东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和新制劳工退休基金,都是台湾的政府基金,持股数量总和为7.3%。其他都是托管在这其中。
第二类是新加坡政府投资,持股2.93%,和挪威中央银行投资,持股1.41%。
第三类是托管在台湾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渣打银行、大通银行的投资基金账户,投资基金基本都是财务投资者。最后一类后面会专门分析,也就是托管在花旗银行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
㈥ 摩根大通巨额亏损:为什么银行仍没有吸取教训
摩根大通数周之前对外宣布,该银行遭受了二十亿的交易损失。一些分析家表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现在亏损的金额已经增至30亿美元,并从某些账目上看这一数字有可能飙升到50亿美元或更多,但这些钱对这个健康运转、正在盈利的大型银行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是造成巨亏的交易,这次交易的总体表现也是盈利的。难道盈亏不都是生意中的常事么?能被其他交易的盈利所抵消的亏损,有必要对它大惊小怪么?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教授斯科特·E.哈林顿(Scott E. Harrington)表示,问题在于摩根大通的这次亏损出现的时机太敏感了。 “对这二十亿美元没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他说。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此次的亏损暴露了严重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当前机制是鼓励银行去承担风险的,”他说道,并坚持认为在金融危机袭来后的第四年,过度风险的问题仍然存在。 “就这一损失而言,摩根大通是很容易就将其消化掉的。但这次亏损发生的时间实在是不巧,正好摊上监管部门正在推行‘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克里斯塔·施瓦茨(Krista Schwarz)表示。他所说的“沃尔克规则”指的是一项尚未最终定案的监管措施,其目的在于限制银行利用手头的钱进行投机的权利。 立法者仍在为如何抑制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造成的系统风险而争论不休,危机之后这些顶级银行反而变得更为庞大开了。监督机构还在依照《2010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的规定编写相关法规。同时,今年又恰逢大选年,两党候选人自然也会围绕着刺激发展、避免危机出现等方面进行角力。“我认为是政治背景导致这次事件超出了原有意义,从而使其变得新闻化了,”哈林顿说道。
摩根大通此次的亏损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危险信号:尽管有着金融危机的教训,大型金融机构的做法仍没有得到改善。如果银行能亏损二十亿的话,那么它会不会亏损两百亿亦或是两千亿呢?如果同时多家银行都出了大问题呢?而涟漪效应会不会正像几年前的那样,把那些运行良好的银行也拖下水呢? “我认为这次(从摩根大通身上学到的)最主要的教训在于,我们都认识到了风险控制的难度有多大。”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说道。“此外,尽管这次的损失摩根大通很容易就能消化掉,人们仍不禁会问这种亏损最大能大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它会不会大到让一个大型机构倒闭的程度呢?” 沃尔克规则何去何从 大规模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在金融危机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像多德-弗兰克法案这样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限制这些投机行为。摩根大通声称造,造成此次亏损的交易行为来自于一项对冲战略,而降低风险正是该战略的目的所在。此次事件表明,即使是对冲战略也有可能出错。摩根大通并没有详细披露其战略细节。 对冲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而不在于盈利。最简单的对冲形式是这样的,持有一百股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出售期权”,这就使得股票持有人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以特定的一个价格将股票售出,从而避免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 又比如,银行在向企业放贷时可以购买该企业股票的出售期权,或是签订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这是一种用于避免特定债务违约风险的保障措施)。一旦企业破产或是违约,出售期权或是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就会产生利润以抵消损失。“这是对冲的一种简单理解形式,”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泰�6�1古德斯等(Itay Goldstein)说道。 沃尔克规则原打算允许这种对冲形式的存在,并将其运用于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中,以方便价值跟踪。在金融危机中,许多金融市场参与者使用了很多个性化的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往往既难以理解又难以估价。 但沃尔克规则尚未生效,其核心规定将于六月出台。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摩根大通和它的主席以及执行总裁杰米�6�1迪蒙(Jamie Dimon),一直在努力游说沃尔克规则放宽对对冲的限制,称严格的限制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会降低美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妨碍银行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杰米�6�1迪蒙在游说国会削弱沃尔克规则方面是最为积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摩根大通的股权收益。”施瓦茨说道。 此次摩根大通的损失就包括了迪蒙想要获许通过的对冲形式,即针对资产组合进行对冲,而不是为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对冲。"有时候,如果你的资产的走势相同(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将其与某些复杂的证券或是指数对冲起来就比较容易,而这正是摩根大通的做法。" 有人辩称,组合对冲能让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组合投资的整体表现这个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上。但组合投资包含的风险很多,因为市场条件会对不同的股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在某资产升值的情况下另一个会贬值。这样的话这两种资产就互为对冲了。因而,就没有必要为这两个不同的资产做单独的对冲。 但是,当投资组合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股票,债券,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时候,就很难预测该组合的整体走向了。根据迪蒙所言,摩根大通交易员“草率地”建立起的对冲模型与实际风险相去甚远。 组合对冲越复杂,对冲工具与资产的对应性就越难保证,哈林顿说道,"对冲就更难以生效了。" "我认为这次的亏损并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它展现出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使是摩根大通这样一流的银行,在危机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艾伦说道。“从系统上似乎无法做好风险控制的工作。虽然我们手头的信息不够充分,但这看起来不像是对冲行为,而更像是一次投机。摩根大通本可以在事情恶化前就出手进行阻止,但它并没有这么做。” 组合对冲因为复杂所以很难让人理解,因而可以被用来作为投机行为的一种掩饰,施瓦茨说道。“组合对冲代表了沃尔克规则中的一个漏洞,这个漏洞将默许商业银行继续进行投机贸易活动,”她解释道,“它们总能在众多选择中找出那些带有组合对冲特点的期权。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对冲。” 如果交易者自己不能完全预测对冲行为的走向,监管者又怎么会知道呢?“问题就在于我们仍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艾伦说,“毕竟,组合对冲太复杂了。” 个人因素是存在问题的另一方面。《纽约时报》的一篇故事详尽描绘了摩根大通纽约和伦敦的交易员之间在小组领导生病不在时的一场激烈交锋。即使是最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也会因为人为的失误而失去作用。 摩根大通的问题也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么一种情况:对于一些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机构,为避免他们出现问题后可能会导致的巨大损失,政府不得不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其提供紧急救助。金融危机时就是这样,而现在,这些大机构因为危机后的兼并活动而变得更为庞大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摩根大通)表明了金融危机之后事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古德斯等说道。 有紧急救助做后盾的企业会倾向于承担风险,这就是专业术语中的“道德风险”。多德-弗兰克法案目的是抑制系统中的风险,但因为强调了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实际上神化了紧急救助程序,哈林顿补充道。这甚至延展到了其他机构类型中被认为“在系统上非常重要的” 机构中来。金融危机中大型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情况就属此列。 “如果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已经解决了‘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的话,这就未免太过于天真了,”哈林顿说道,“事实上,我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正如所写的那样,将会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这确实看起来是在提醒我们监管的必要性,”施瓦茨说道,“摩根大通明确的得到了(美联储)的支持,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不会让摩根大通倒闭的。” “这就给了他们冒尾部风险的动力,因为他们可以从上行中获利,而下行带来的风险则是有限的。”她补充道,“这次的损失是处于可控制范围内的,但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企业建立的风险模型在尾部处从来都做得不好,因为这些事情一般很罕见,而危机之间又从不完全相同。摩根大通在风险管理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但这次事件再次提醒了我们,这些模型往往会在最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失去作用。” 尽管不可能保证金融危机永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它出现的频率,并降低其危害,施瓦茨补充道。“严格执行沃尔克规则是非常有好处的,”她说,“这可能会降低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但这些损失的收益会变成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润。同时这也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更为稳定的金融体系。摩根大通出现的这次亏损对我们来说很幸运,因为它会引导监督者选择制定一个严格版本的沃尔克规则。” 建立在风险之上的产业 在金融危机之前,随处可见交易员、信贷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在各种诱因的驱动之下承担过度风险。摩根大通的例子表明了当前仍存在诱因的问题,古德斯等表示。“问题是他们有没有从市场那里获得教训,”他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可不太确定。” 那些无视过度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人中很少有需要承担严重后果的,古德斯等指出。没有高管会因此进了监狱,而很多风投者尽管财富上蒙受损失,但仍都健健康康地活着。“当一天结束后,他们很多人仍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得到教训。这可能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艾伦说。 “要让更多股东的钱去承担风险,”哈林顿补充道,并坚称对资本要求要比当前国际上Basel III proposals要求的“多得多”才行。 此外,古德斯等说,可以要求企业在补偿合同中采用严格的加税补偿条款,这样关键人物在自己的决定导致不良后果后就可能会不得不放弃个人薪水。 据哈灵顿所言,另一种选择就是重回《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怀抱,该法案从1933年到1999年规定将进行风投业务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严格分离,后者因相对安全而有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这样的政府保障。 随着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围绕着摩根大通的损失问题仍会出现大量的争论,尤其是该笔交易的更多细节已经开始被披露来了。但是大银行仍有着许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过度监管会阻碍发展并削弱这些银行的竞争力。 据艾伦所言,金融产业已经尝试着改变激励政策以达到阻止过度风险的目的。但是这是一个艰难的平衡行为,因为风险是生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借贷的出现了。“现在已经有所努力了,”他说,“我并不认为这一点已经完全取得了成功,我也并不能保证以后一定会能成功。你可能会认为这些机构能够建立起一种机制,从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㈦ 急求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全过程。起因经过挽救措施的叙述,谢谢大家
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次贷危机的产生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2.1.产生原理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2.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3.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2007年春季,一场金融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欧媒体开始频繁出现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词语--"次级房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由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更使得一批"明星"级金融巨头濒临破产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美联储前货币事务局局长文森特·莱因哈特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许多(美国)家庭基本没有通过资产积累创造财富的公开途径,只有一个例外: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对住宅进行杠杆式投资,政府也对此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如抵押贷款还款利息的税收减免等。"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2005年8月份,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愈演愈烈:滥用创新工具导致金融风暴"火"速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但当此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的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有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双"高危期:华尔街五大投行巨头"惨遭"历史巨变
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中迎来了2008年,这注定又将是华尔街的一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即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饱受资金短缺之苦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提出了质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4月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当月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外界的预料,也证明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对当时金融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垮台,"都会使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㈧ 什么样的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价值投资在股票市场是一个被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公认的价值投资第一人应该是美国的巴菲特,他可以持有一支股票长达几十年之久,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却很难做到,中国A股市场的散户,绝大多数不具备巴菲特那般的远见与智慧,因此热衷于短线操作,吃了几波盈利后就卖出股票,而大部分玩短线的散户,时间一长,就成了被割的韭菜,那么不玩短线专注价值投资,普通人可以做到么,什么样的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呢?
第四,在合适的估值投资,前三条选出来的是好公司,但价值投资并不是买入并持有好公司就能赚钱,还要有好价格,而估值就是一个标尺。将估值与行业均值对比,与自身历史估值对比,处于中值以下可以投资,中值以上不投资。
如果能按照这四点去践行价值投资,大概率是能赚钱的。特别是在A股更容易赚钱,因为相信价值投资的人很少,而投机的人很多;用投资企业的角度对待投资的很少,而用“赌大小”的想法投资的很多。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市场长期处于价格发现的低效率状态,使得不少优秀的公司因不受待见而出现低估,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股票是可以长期持有的,但需要限定条件,不是所有股票都适合长期持有,只有一部分优秀的公司适合长期持有,需要依循特定的原则,才能真正践行价值投资。
㈨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的本书目录
第1章 对冲基金综述 1
1.1 什么是对冲基金 1
1.2 对冲基金投资者 3
1.2.1 养老基金 4
1.2.2 高净值人群与家族办公室 4
1.2.3 银行 6
1.2.4 捐赠基金 6
1.2.5 主权财富基金 7
第2章 布里奇沃特 9
2.1 Bridgewater简介 9
2.1.1 公司员工 11
2.1.2 公司文化 12
2.2 公司管理准则 12
2.2.1 营造理想的公司文化 13
2.2.2 寻找并培养优秀的人才 13
2.2.3 有效处理问题 14
2.2.4 做出有效的决定 15
2.3 公司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 15
2.3.1 投资策略 15
2.3.2 投资理念 16
2.4 公司产品 20
2.4.1 绝对阿尔法(Pure Alpha)对冲基金 20
2.4.2 全天候对冲基金(All Weather Fund) 25
2.4.3 绝对阿尔法主要市场(Pure Alpha Major Markets) 31
2.4.4 “日常观察”调研报告(Daily Observations) 31
2.5 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32
2.5.1 资产管理规模比较 32
2.5.2 收益水平比较 35
2.5.3 投资者综合评分 37
第3章 摩根大通 43
3.1 公司轮廓 43
3.1.1 J.P.摩根公司 46
3.1.2 美国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47
3.1.3 美国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48
3.1.4 芝加哥第一银行(Bank One Corporation) 48
3.1.5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49
3.1.6 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 49
3.1.7 高桥资本管理(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49
3.2 J.P.摩根资产管理的优势 51
3.3 高桥资本 54
3.3.1 高桥资本创始人 54
3.3.2 投资策略 57
3.4 典型投资策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58
3.4.1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介绍 60
3.4.2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种类 60
3.5 基金代表——高桥统计市场中性基金 66
第4章 奥奇-齐夫资本 69
4.1 公司介绍 69
4.1.1 基金公司实力及基本现状 70
4.1.2 公司管理理念 71
4.2 投研团队 72
4.3 投资理念和策略 74
4.3.1 可转债套利 74
4.3.2 股票多空仓策略 75
4.3.3 事件驱动套利 76
4.3.4 逆向投资 77
4.3.5 结构性信贷 78
4.3.6 私人投资 78
4.4 投资收益 78
4.4.1 OZ 母基金 80
4.4.2 OZ 亚洲母基金 83
4.4.3 OZ 欧洲母基金 83
4.4.4 OZ 全球专项母基金 84
4.5 投资策略在国内的应用 85
4.5.1 股票多空仓 86
4.5.2 事件驱动套利 87
4.5.3 逆向投资 87
第5章 贝莱德 89
5.1 贝莱德集团的发展史 90
5.2 贝莱德经营哲学 93
5.3 贝莱德的业务区域 93
5.3.1 美洲 93
5.3.2 欧洲、中东、非洲(EMEA 地区) 95
5.3.3 亚太(ASIA-PACIFIC) 96
5.3.4 贝莱德的服务对象 96
5.4 贝莱德投资资产类别 99
5.4.1 股票和固定收益 100
5.4.2 多元资产 101
5.4.3 贝莱德另类投资产品 102
5.4.4 现金管理和证券贷出 114
5.5 贝莱德的投资风格 114
5.5.1 积极策略 115
5.5.2 机构指数 116
5.5.3 Ishares基金/交易所交易产品(ETP) 117
5.5.4 贝莱德方案和咨询 117
5.6 贝莱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19
第6章 鲍波斯特 121
6.1 Baupost Group公司简介 121
6.2 公司总体投资风格 122
6.3 公司投资理念 123
6.3.1 自下而上的价值投资 123
6.3.2 绝对表现导向 124
6.3.3 风险规避投资 124
6.4 公司企业评估艺术 125
6.4.1 净现值分析 126
6.4.2 清算价值分析 126
6.4.3 股票市场价值分析 127
6.5 公司投资策略分析 128
6.5.1 投资公司清算 129
6.5.2 投资复杂证券 130
6.5.3 投资企业配股 131
6.5.4 投资风险套利 132
6.5.5 投资企业分拆 133
6.5.6 投资困境或者破产证券 134
6.6 公司投资分析 136
6.6.1 公司持股分析 136
6.6.2 公司投资事件举例 137
6.6.3 公司投资收益分析 139
6.7 竞争分析 141
6.7.1 资产规模分析 141
6.7.2 阿尔法收益能力 143
6.7.3 预期收益的一致性 144
6.7.4 独立监督性 145
第7章 保尔森 146
7.1 公司概览 146
7.2 公司历史 147
7.2.1 第一阶段(1994年—2002年):并购套利策略 147
7.2.2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金融危机获利者 147
7.2.3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遭遇滑铁卢 148
7.3 公司创始人 149
7.3.1 个人经历 150
7.3.2 投资信条 150
7.4 公司投资理念和策略 152
7.4.1 并购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 152
7.4.2 困境证券策略(Distressed Securities) 154
7.4.3 全球宏观策略(Global Marco) 156
7.5 公司基金分析 158
7.5.1 The Paulson Advantage Funds 158
7.5.2 The Paulson Merger Funds 162
7.5.3 The 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166
7.5.4 The Paulson Recovery Funds 169
7.5.5 The Paulson Gold Funds 171
7.6 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172
7.6.1 资产管理规模(AUM) 172
7.6.2 收益水平比较 172
7.6.3 公司现状 173
第8章 安祖高顿 175
8.1 Angelo Gordon公司概况 175
8.1.1 业务与客户群体 176
8.1.2 创始人 177
8.1.3 股权结构 178
8.1.4 收益状况分析 178
8.1.5 综合评价 180
8.2 投资团队 182
8.2.1 投资团队概况 182
8.2.2 复合策略投资组合——Michael Gordon 182
8.2.3 可转换证券套利投资组合——Gary Wolf 183
8.2.4 信贷套利投资组合——Bruce Martin 183
8.2.5 困境证券投资组合——Thomas Fuller 183
8.2.6 私募股权投资组合——David Roberts 184
8.2.7 房地产投资组合——Adam Schwartz 184
8.2.8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Jonathan Lieberman 185
8.3 投资理念与策略 185
8.3.1 投资理念 185
8.3.2 投资策略 187
8.4 公司投资案例 193
8.4.1 投资于困境报纸公司 193
8.4.2 投资于房地产 194
8.4.3 私募股权 195
8.5 行业现状及竞争分析 195
8.5.1 市场行情 195
8.5.2 困境证券收益趋势分析 196
8.5.3 竞争分析 197
8.5.4 主要竞争对手 197
8.5.5 SWOT分析 199
第9章 文艺复兴科技 201
9.1 公司概况 201
9.1.1 公司发展史 201
9.1.2 基金公司实力及基本现状 202
9.2 投研团队 202
9.2.1 Jim Simons 202
9.2.2 Henry Laufer 203
9.2.3 George Zweig 203
9.3 投资理念和策略 203
9.3.1 投资策略 203
9.3.2 量化投资技术 206
9.4 投资基金分析 212
9.4.1 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 212
9.4.2 复兴机构股权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213
9.5 投资收益分析 215
9.6 国内的量化投资基金 218
第10章 埃利奥特 222
10.1 公司发展概况 222
10.2 创始人Paul Singer 223
10.3 投资收益分析 223
10.4 Elliott的投资理念 227
10.5 公司投资策略——事件驱动策略 228
10.5.1 事件驱动策略简述 228
10.5.2 事件驱动子策略:并购套利(Merger Arbitrage) 228
10.5.3 事件驱动子策略:困境债券投资(Distressed Debt) 235
10.6 公司投资案例与收益 240
10.6.1 投资于被收购公司——P&G收购Wella AG 240
10.6.2 投资于主权债务——秘鲁主权债 242
10.7 行业现状及竞争者分析 244
10.7.1 市场行情 244
10.7.2 收益趋势分析 245
10.7.3 破产法律 245
10.7.4 Elliott竞争者分析 246
第11章 法拉龙 247
11.1 法拉龙简介 247
11.2 创始人托马斯·斯泰尔 247
11.3 法拉龙的成长 250
11.4 法拉龙公司文化 251
11.5 法拉龙的投资策略——事件驱动 252
11.6 投资案例 254
11.6.1 德崇证券事件 254
11.6.2 买下印尼最大的银行 255
11.6.3 投资优酷 256
附录A 对冲网“基于策略分类的对冲基金指数与评级体系”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