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高瓴资本最新持仓股票分析
扩展阅读
电子板股票交易账户 2025-02-01 16:53:29
二融账户买卖股票限制 2025-02-01 15:17:42

高瓴资本最新持仓股票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9-13 03:21:26

1. 新能源龙头将继续爆发:高瓴资本加码,7000亿外资入局

很多人都在观望,新能源这条线究竟能走多长。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未来一到两年,市场的机会就在新能源,而新能源的机会就在中国。

高瓴资本披露了三季度的持仓,清仓减持特斯拉,并同时进入理想、蔚来和小鹏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是我们国内新能源车的主力军,发展势头迅猛。

张磊是中国人,重仓中国不足为奇。那其他国际资本是什么态度呢?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只养老金基金,规模加起来有7000多亿美元,也在三季度增持了大量未来 汽车 的股票。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潜力,正在被世界认可。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的销售比例将达到20%,国家推动新能源车的决心非常坚决。并非只有我们自己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力度一点都不弱。今年英法德等主要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不断加码,销量也出现了翻番式的增长。

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未来的竞争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向前迈进,实现自己的升级。

先导智能,国内高端电池设备龙头,是宁德时代、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核心供应商,行业地位较高。

新宙邦,锂电池电解液龙头,市场占有率超过20%;客户包括三星SD、松下、索尼、比亚迪、LG化学等知名企业;间接进入特斯拉、宝马电动车产业链。

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连续三年全球排名前三位。公司专注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

亿纬锂能,国内锂原电池龙头企业,并保持国际领先,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电子雾化器和可穿戴应用的细分市场行业国内领先;公司动力储能电池的产能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拥有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三元电池和软包三元电池产线。

恩捷股份,全球湿法隔膜龙头企业,出货量世界第一;公司生产的湿法锂电池隔膜(基膜和涂布膜),主要运用于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制造领域及3C类产品;产能方面,力求在2020年达到28亿平方米的规模。

特锐德,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公司主打产品为群充系统,单桩产品也有相应的研发。目前行业主流功率等级的直流充电桩公司均有生产和出货。

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公司仅为举例,不做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 高瓴资本入股格力电器 锁仓时间

时间是长期持有
随着国内A股上市公司 年报和一季报披露进入到尾声,高瓴资本有一些公司的持仓有变化,1. 高瓴资本在不断减仓:小分子CRO赛道 药明康德
高瓴资本投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都是直接通过一级市场进入的,高瓴资本投资药明康德的实体是 一家注册在香港的投资实体公司 :HCFII WX(HK)无锡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药明康德上市IPO的时候,招股书已经披露了 HCFII WX(HK)和高瓴资本的关系。
高瓴资本作为持股 5% 以上的持股股东,锁定期一年,在1年期解禁期结束后,高瓴资本就开始不断减持 药明康德。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持有药名康德 4795万股,持股比例 2.90%。
2. 高瓴资本持有CRO赛道 泰格医药 不变
高瓴资本的二级市场QDII 基金:HCM中国基金 继续持有 泰格医药750万股,占总股本仍然为 1.0%。高瓴资本在CRO赛道 还持有有 凯莱英,方达控股,高瓴资本持有凯莱英至少有1.5年的锁定期,持有金额也比较大,有20多亿人民币,仓位不轻。方达控股暂时无变动
3. 高瓴资本继续加仓 水井坊(SH:600779)
高瓴资本有一个人民币二级市场的基金是:天津礼仁投资管理合伙基金,这个基金进入A股十大股东 唯一一个公司就是次高端。
4. 爱尔眼科,格力电器,公牛集团,良品铺子,海螺水泥 持股比例不变
爱尔眼科,格力电器,海螺水泥都是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 持有,这是一个二级市场基金,这三家公司 高瓴资本 持股不变。

3. 高瓴资本强势入局一家高成长的龙头公司

通威股份,国内光伏多晶硅和电池环节龙头公司。公司2020年12月9日发布定增广告,高瓴资本参与这次定增,认购5亿元,发行价28元。这个是高瓴资本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布局。 高瓴的长期价值投资就是不看一时得失,有能力去克服恐惧和贪婪,相信简单的常识,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就是投入未来。一旦看好,长期支持,并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和企业共同成长。

通威股份预计,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期均为1年,投产第一年产能达到90%,以后各年产能达到100%。公司表示,随着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全球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本次投资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 进一步提升公司光伏业务各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光伏行业的优势地位。

光伏行业 来说,根据国家能源局目前的测算情况,"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但是光伏行业整体上还是供大于求,不过真正有竞争力的光伏产品还是供小于求,因此 未来具有技术、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光伏公司是胜利者。

业务板块 来说, 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硅料及电池片两个环节均拥有最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从硅料业务来看,公司目前的硅料需求好,公司是唯一一家上半年没有减产的,也是唯一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从电池片业务来看,目前行业内能供给大尺寸的电池片只有通威和爱旭。公司在HJT技术研发上领先同行其他公司,而且研究HJT的团队是以前的中微半导体团队,因此是最有可能搞定HJT商用。

成长能力 来看,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净利润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业绩快速增长,但是公司业绩增长不稳定。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78亿元,同比增长13.04%;实现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48.57%,实现扣非净利润19.13亿元,同比下降8.30%。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有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5.19亿元。

公司在硅料和电池细分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这两个细分行业本身集中度低和发展空间大,因此未来公司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公司明年总的盈利预期,硅料业务24到25亿元,电池业务15到18亿元,保守算起来总共52亿以上。公司目前总市值1384亿,如果明年总市值不变,那么市盈率是26.6倍。

盈利能力 来看,公司近五年的毛利率保持在18%左右,净利率保持在8%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6%,总资产收益率保持在7%左右,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电池片业务要先让利,才能往硅片、硅料压,哪个环节压的多要看行业格局。硅片环节太集中,较长时间还会非常强势,电池片业务处于弱势,未来随着电池片集中度提高,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公司是非常擅长精益管控成本,这也是公司保持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在。

盈利质量 来看,公司的现金收入比保持在77%左右,净利润现金比保持在100%左右130%,公司盈利质量还是可以,说明产品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光伏行业技术变革快,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保持自己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公司总的现金流情况不太好,需要不断融资。公司在2020年到2023年需要投资520亿到800亿左右,公司自身的经营现金流可以提供350亿到400亿,其余部分需要公司去融资。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整个光伏产业链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行业整体需求保持中高景气状态。光伏行业龙头公司业绩的增长要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 光伏行业的龙头公司需要不断的投入资本到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才能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光伏龙头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却没有真正赚到什么现金。


#股票##A股##高瓴资本#

4. 高瓴资本被深套的六家公司,你敢抄底吗

高瓴资本被深套的六家公司,你敢抄底吗?

第一家,格力电器。高瓴400多亿入资格力,算上利息合计资金成本470亿,想要回本格力股价至少要涨到55元左右,目前格力股价39元。

第二家,上海机电,电梯龙头企业,高瓴在2020年三季度首次入资,2021年4月再次加仓,但目前依旧浮亏28%左右。

第三家,恒瑞医药,在2021年年中,高瓴斥资27.5亿买入恒瑞医药4046万股,截止今日浮亏高达38%。

第四家,广联达,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高瓴2020年六月底入资,随之广联达股价拉了一波,但后面又进去了漫长的震荡下降期,至今还在成本价附近震荡。

第五家,公牛集团,2021年一季度,高瓴投资公牛集团21.2亿元,约为1200万股,合计占流通股的10%。15.74中间高瓴虽然卖掉一部分,但股价依旧位于成本价以下。

第六家,华大基因,2021年三季报,高瓴旗下天津李仁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最新入资华大基因403.71万步,刚过去一个季度,高龄浮动盈亏近15%。

5. 被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怎么了

2月13日,高瓴资本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布2020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情况。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清仓了阿里巴巴,一股没留。同时阿里巴巴的对手拼多多,成了高瓴资本第一重仓股。

在不少股民心中,高瓴资本是“神”一般的存在。

2019年高瓴入主格力电器,格力当时大涨50%;2020年买入光伏的两大龙头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出现了引领行情般的大涨。

那,清仓阿里巴巴,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四季度阿里的股价在创新高后迅速闪崩。在10月底触及319美元的高点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至211美元,最大跌幅超33%。

阿里巴巴到底怎么了?

2021年2月2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报告,也就是2020年的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季度营收221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49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对于这样大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这个增长率应该是蛮亮眼的成绩,但业绩一经公布,阿里巴巴股票当天下跌3%。股票炒的是未来,我想高瓴资本也同样关心的是阿里巴巴的未来。

我们细细拆解一下这个三季度财报:

从中可以看出有几点问题:

1、阿里巴巴的基本盘淘宝天猫板块的业绩反应在“中国零售业务客户管理”板块增速是20%,并不亮眼。拼多多最新财报还没出来,上季度的增长是89%。

2、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零售业务其他”板块,这部分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天猫超市。增长快的原因是因为并表了高鑫零售的业务收入,要知道的是零售的利润率是无法和互联网服务相提并论的。而且因为并表阿里巴巴员工人数从上季度末的122399人增加到252084人,人数增加了一倍,这个人力成本增加的可是杠杠的。

3、饿了吗和口碑板块业务75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长10%。美团2020年三季度营收354亿元人民币,增长28.8%,基本被碾压。

4、作为电商直播的开创者,淘宝直播业务2020年GMV是4000亿,并没有完成年初5000亿的目标。而竞争对手快手2020年前11个月电商业务GMV为3326亿元人民币,招股说明书里的数据还是可靠的。

5、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是云计算和菜鸟驿站物流项目,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6、数字媒体及 娱乐 业务(优酷、UC浏览器、大麦、阿里音乐、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仅仅增长1%。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互联网的核心资源的用户数量,增长的天花板已经近在咫尺。

经过双11大促,用户仅仅增长了2100万,而且距离中国网民数量9.89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天花板越来越近。

另外,2020年,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业务板块蚂蚁金服(阿里持股33%)上市受挫,在新的金融监管政策下,“小甜甜”秒变“牛夫人”。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能够明白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的原因了吧。曾经打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的阿里巴巴,现在强敌环伺,发展瓶颈已经隐现。

当然马老师是高手,我们且看他如何破局。

6. 格力电器迭创新低,高瓴资本竟然不急,拿下“飞利浦”志在布局

自2020年12月2日至今,格力电器从高点69.79元一路下来持续下跌,特别是最近几天,几乎是一天一个新低。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高瓴资本确实该急,毕竟当初接手大股东股份时可是贷了208亿。

问题是高领资本是一般投资者吗?

想当初高瓴资本从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近乎神一样的操作,成功拿下格力电器15%价值416亿元的股份,然后再以受让的全部共计902359632股的股票作为质押,向招商银行贷了208亿元,去支付受让的股份价款。

一般人看来,这多少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此一番操作,当时的资本界有谁不啧啧称奇?

这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吗?而且彼时还签有协议,该笔贷款不存在与上市公司市值涨跌挂钩的补偿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

看到了吧,没有平仓风险,就没有压力,当然不急!股价下跌,只需躺平,到时候只需拿着分红还贷款利息就行,反正已拿下大股东宝座,每年拿一半利润分红的话语权还是有的。

再说了,本身作为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定实践者,信奉长期主义的高瓴资本就不指望通过短期交易来获取利益。

当然不是!他可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

2021年5月15日,格力电器公司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称,大股东珠海明俊解除902359632股公司股票,并重新将其中721887705股质押给农业银行珠海分行贷了208亿元,用于偿还原贷款。

看到了吧,又是一番操作,贷款总金额没有增加,而用于质押的股票却从当初的902359632股减少到了721887705股,一下子节省了20%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得益于股价的上涨。

当初大股东转让时每股作价46.17元,902359632股价值416亿元全部质押,贷了208亿元,而再质押时股价是57.74元,但还是208亿元的贷款,质押物市值416亿元自然只需721887705股就能实现。由此可见,大股东不会不乐见股价上涨的。

另外,新的贷款协议规定,本次所有贷款不存在与市值涨跌挂钩的补仓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但是,若因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质押物贬值,质押率超过60%且无法提供补充担保,则珠海明俊应提前偿还新贷款的全部本金及应付利息。

可以看出,和上次的贷款协议相比,新贷款就没有那么“优惠”,至少是和股价挂钩了,并且规定了质押率60%的警戒线。

那么,这个质押率是什么意思呢?

质押率是银行监控风险的指标,质押率= 贷款金额/质押货物现值。

通过计算,两次质押贷款的质押率都是50%,而新贷款协议规定的60%质押率警戒线下的股价是多少呢?不妨试算一下:

60%=贷款金额208亿元/721887705股*每股价格

因此,质押率警戒线下的每股股价就是:

208亿元/60%/721887705股=48.02元

而早在7月9日格力电器的股价就开始接近48.02元,当日最低价是48.20元,到了7月26日,股价彻底跌破48元收在47.63元。之后股价并无多大起色,甚至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收盘价40.59元。由此可以大胆的推测,高瓴资本已经在7月9日到7月26日之间,已经对这笔贷款的风险处理做了相应的安排。

所以,时至今日,不排除有这样的心理:随便吧,风险暂时解除,爱咋咋滴,不着急!

9月2日,有媒体报道,飞利浦完成向全球投资公司高瓴投资出售家用电器业务。

那么,飞利浦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它是 荷兰老牌跨国电子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达百年之久, 全称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主要生产照明、家电、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

飞利浦家电跟格力电器有关系吗?

以前没有,而现在有了,高瓴资本成了他们共同的大股东,从此,他们就有了关系。

一时间,投资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更有某 财经 网站为此进行了一项用户调查,据称73%的投票者认为,飞利浦家电业务会整合给格力电器。

当然有可能!

早在 2020年1月,格力电器发布了由珠海明俊和董明珠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详式权益变动书报告》,该报告书就明确说明,本次权益变动系看好上市公司所从事业务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认可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旨在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维护上市公司长期 健康 发展,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术、市场及产业协同等战略资源,协助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前提,也说明了董明珠是不会拒绝的。而大股东背后高瓴资本的能力和资源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董明珠不可能视而不见,未来擦出火花自然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和格力电器构成同业竞争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宣布出售的家电业务,主要包括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为代表的厨房小家电系列,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目前看来,多多少少存在着同业竞争的问题,就看高瓴资本如何整合了。

那要是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呢?

高瓴资本或许会甩开格力电器另起炉灶,再另创一番天地就没有问题,毕竟,作为大股东在格力电器经营上一直都是甩手掌柜。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家电业务入得了董明珠的法眼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出售的家电业务竞争力一般,而且不包括其在小家电领域的明星产品剃须刀和电动牙刷。有人甚至戏称,飞利浦扔出去的不是肉,只是鸡肋。

不过,飞利浦的全球市场布局还是充满诱惑力,毕竟在这一块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还是软肋,利用飞利浦家的品牌可能是尽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一条捷径。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中国家电制造飞速发展,许多国际品牌纷纷被逼“跑路”,世界正在纷纷爱上中国造,而“格力”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飞利浦”含金量究竟有多大,董明珠不会不考虑。

究竟后市如何,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字,谨为茶余饭后之谈资,与当前及后来股市和个股涨跌无关,投资者切勿参考!

7. 关勃:最大股东是高瓴资本,这家公司成功复制大牛股的商业模式

关勃:高瓴资本擅长投资生物医药,消费,TMT,企业消费四大领域的公司, 根据深交所前天的披露, 母婴连锁赛道的龙头公司: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孩子王”)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1. 高瓴资本是孩子王的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2.49%,腾讯持股3%

孩子王于2009年成立,其创始人为江苏人汪建国,他曾经一手创立了国内仅次于 国美和苏宁的五星电器,他在行业顶峰期把五星电器卖给了美国人,后来创建 孩子王,现在汪建国是孩子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29.03%。


在2014年2月18日 高瓴资本和华平投资参与了 宝贝王的C轮融资,宝贝王此轮融资1亿美金,根据招股书最新披露, 高瓴资本(HCM KW)持有宝贝王 12.49%的股权,华平投资通过Coral Root持有6.89%的股份 腾讯持有3%的股份

2. 孩子王的“商品+服务+社交”商业模式

高瓴资本不仅仅爱好投资酒类生意模式好的生意(高瓴资本白酒行业投资梳理),高瓴资本也会与时俱进抓住90后,00后新的消费变化趋势 。


80后母亲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求优性、求便性、差异性”。

首先,她们具有一定的消费水平,个性独立, 品牌导向性强。 尤其注重用品的安全 健康 ,妈妈在婴童产品购买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    

第二,对于年轻的新妈妈而言,在育婴方面普遍没有经验, 育儿 养儿教儿都显得非常生疏和无助, 同时她们并不认同上一代的经验之谈,迫切需要系统的育婴经验指导 。    

第三,讲究用品品质,讲究生活品质,在孩子的生养教方面也不例外,这一族群一旦自己有了经验之后,最喜欢的就是“分享”二字。


孩子王 聚焦准妈妈与0~14岁婴童用户,孩子王积极实践“ 商品+服务+社交 ”的领先商业模式。由线下切线上,通过线下大店(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付费模式)+ 线上 育儿 顾问 情感 营销(安利营销模式)+ 线上线下通用的黑金会员卡(亚马逊Amazon Prime会员模式),彻底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


成长性方面:1. 未来3年 开店数量增加1倍 2. 提高行业市占率


3. 批量生产大牛股的商业模式“曲奇模式”

今天介绍一个重要的投资知识点:曲奇模式,一个批量生产大牛股的商业模式“曲奇模式”,确定性相比其他商业模式要好很多。

出处是在《股票魔法师》这本书里,大意是:一家公司在一个门店发现了成功的模式,并一次又一次把它应用于其他门店时,它就是一个“曲奇模具”。

简单理论就是 :市值=估值*利润 ,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利润翻倍市值也会翻倍,曲奇模式的模式造就了美股,港股,A股无数牛股,曲奇商业模式的公司深受投资者的喜欢 ,确定公司有异地复制能力的时候,投资者只需要喝茶看报,一个季度跟踪一次异地复制能力就可以,市值就会蹭蹭的往上涨。

过往曲奇模式下的牛股:

美股:彼得林奇模式下的墓葬公司SCI , 麦当劳,星巴克,沃尔玛 的全球化。

港股: 海底捞(高瓴资本持仓),呷哺呷哺(高瓴资本持仓), 颐海国际(海底供应商), 天立教育 ,思考乐教育

A股:爱尔眼科,同策医疗


这批超级牛股共同的模式就是复制,把一个地方成功的管理,文化,消费者体验,运营,品牌等软实力和硬实力,一起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高瓴资本持仓的好未来和新东方就属于“曲奇模式”的复制性成长性公司。但是曲奇模式对上市公司的内功要求极高,高速扩张的同时需要资金,人力,管理都要跟上。


4. A股市场与 孩子王同赛道的公司:爱婴室(603214)

高瓴资本是长期结构化价值投资,一般不会投资长期逻辑不好的生意,在孩子王上市之前,市场对这个赛道一直是有偏见的,主要忧虑在以下几方面:


但是通过研究 日本最大的母婴连锁公司 西松屋的成长 历史 发现 ,虽然在1970年以后日本的婴幼儿数量就不断减少 ,但是西松屋的股价从1998年到20015年 上涨了10倍左右 , 核心逻辑是:开店数量提升,市占率提升 ,开店数量从50多家提升到 500多家。


爱婴室是一家定位于中高端母婴市场的零售连锁企业,公司主要服务华东地区,专门为孕前至 6 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一站式母婴用品及服务。公司产品涵盖婴幼儿乳制品、喂哺制品、玩具、车床等全线母婴品类。公司线下门店建设以上海为核心,并逐渐向长三角地区辐射扩展。截止 2019 年底,公司已经开设 297 家门店,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母婴连锁企业,公司在华东地区具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此 外,公司还建立了以“APP+小程序+公众号”为流量入口的线上营销渠道,构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经营模式。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业务布局:门店立足华东稳步扩张,“线下+线上”全渠道营销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公司目前销售以线下直营门店为主,电商平台为辅。公司所有线下门店均为直营模式,门店采用统一的装修与设计风格,商品种类由总部统一确定可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 育儿 需求。

紧跟新零售趋势,积极布局线上渠道。2017 年爱婴室 APP 正式上线;2018 年公司继续加大对 APP 商城的升级投入,增设多个板块和项目,并完善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场景;2019 年 3 月公司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腾讯广告和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营销链路,项目二期将于 2020 年完成上线,开启全渠道的智慧零售新时代。

2019 年,公司门店营收达 21.88 亿元,占比 88.94%,电商营收为 0.76 亿元,占比3.09%。电商业务收入目前占比虽然较低,但是增速很高,已经成为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的重要来源


财务分析: 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得益于门店规模的持续扩张,公司品牌知名度和信赖度不断提升,客户群体迅速提升,营收保持稳定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13-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10.01亿元增长到 24.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6.17%;归母净利润由 0.44 亿元增长到1.5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3%。 尤其是 2016 年以来,公司盈利水平更是实现加速提升。 2020Q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

从销售业态看,公司以线下门店为主,线上为辅。2019 年门店实现营收 21.83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89%。公司线上业务从 2017 年开始发力,营收实现高速增长, 2019 年营收占比达到 3%。预计随着公司持续对线上的投入,电商业务将继续实现高速增长。

公司具有多品牌与多品类产品的迭代组合能力

公司具有强大的选品能力。目前国内母婴行业上游发展相对成熟,生产厂商众多, 国际品牌也较早进入国内,因此母婴产品的品牌和种类数量非常庞大,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往往不知如何选择。

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核心优势就是具有强大的选品能力,并进行不断迭代。公司定位高端母婴产品,基于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精选国内外知名优质的供应商,不断拓展商品品类,在乳制品、用品、棉纺品、食品、玩具、车床等主要母婴产品品类上都积累了数十种知名品牌和规格。 近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公司顺应趋势,引入更多品类产品。比如在婴幼儿奶粉上,公司先后引入 7 款有机奶粉、8 款羊奶粉以及 14 款特殊医学用途奶粉。此外,公司还专 门针对孕妈引入 6 款营养配方奶粉。 公司通过深耕奶粉这一母婴产品领域最重要的 单品 ,培养了消费者较强的消费粘性。


此外,公司还有供应商直送模式 ,由于某些商品只能通过当地供应商供货,这些供应商一般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供应商可以按照公司物流中心指令将商品直接送达具体门店,这种配送方式也更加便利,成本较低。


优秀的私域会员经营能力

公司普通会员复购率达到 65% , 2019 年公司推出 MAX 会员卡,从原有会员体系中筛选出了消费能力更强的优质客户,截止 2019 年底预计 MAX 会员人数占总会员人数的比例为 3%左右,客单价相比普通会员更高。2020 年公司进一步升级会员服务,推出 MAX Pro 会员卡, 目前MAX Pro 会员人数已经突破 3 万,客户平均贡献达到普通会员 3 倍。

携手腾讯,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消费场景

不断加码线上投入,促进电商营收。目前公司拥有 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订阅号、B2C 官网等线上渠道。2019 年线上平台实现营收 7591.94 万元,增速达到 67.42%,销售占比达到 3.09%。公司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共享供应链, 产品类型及价格一致,线上线下平台的打通,有助于公司私域流量和公共流量的相互转化。

高瓴资本是A股不可忽视的风向标,而在美股持有60家公司的股票,以 生物医疗、互联网 科技 为主要布局领域,持有市值超过74亿美元。

高瓴前十大重仓股中,中概股占据了7个席位,爱奇艺、百济神州、京东、好未来、阿里巴巴、拼多多、泰邦生物七家企业的持有市值合计超过33.8亿美元,占总持有市值的45.6%。这显示高瓴依然看重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今年年初,更为人关注的是对格力电器的大手笔投资,高瓴资本斥资400多亿元收购了格力电器15%的股权。这也是高瓴资本在实体产业最新最重磅的一笔投资。

本文由北京中和应泰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投资顾问 关勃(执业编号:A0150614050001)编辑整理。内容仅供教学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8. 高瓴资本340亿元拿下飞利浦 意欲何为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陈梦婕)讯, 入主格力电器(000651)之后,高瓴资本再有大动作。

3月25日,皇家飞利浦(NYSE:PHG;AEX:PHIA)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投资公司高瓴,交易金额约为37亿欧元。换算下来,为340亿人民币。

面对这一交易,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Frans van Houten表示:“很高兴飞利浦能与高瓴达成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家用电器业务的市场领导地位,打造强大的品牌,拓展创新的渠道。”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则称,“期待与飞利浦携手拓展新市场,在全球寻找更多成长机会。我们与飞利浦的使命一致,即为全球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产品和 健康 美好的生活。”

按照规定,这项交易需遵循包括监管批准在内的例定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完成。

为何拿下飞利浦家电业务?

作为亚洲最大的私募之一 ,高瓴资本这笔340亿元的豪掷引发关注。

消息显示,早在今年1月飞利浦就已经为可能至少卖出30亿欧元的家电业务选定了几个入围的亚洲竞标者,其中就包括高瓴资本。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飞利浦家电业务销售额为22亿欧元。

而在该笔成交达成之前,记者注意到,飞利浦家电业务已处于增长乏力之势。2015~2019财年,飞利浦家电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亿、24亿、23亿、22亿、23亿欧元,可以看到,在最近三年里家电业务的收入规模均未出现明显增长。

实际上,一位观察家电行业的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国际品牌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已逐渐下降,除了飞利浦外,西门子、通用电气早已退出家电市场。

那么,处于暮期的飞利浦为何还会被高瓴资本看上?

联系到2019年高瓴资本用417亿元买下格力,此次拿下飞利浦后,诸多分析人士均认为可能与格力有关。都知道,格力是中国电器的核心品牌,并掌握核心技术。而飞利浦虽然全球性的电器品牌,但一直以来都是贴牌生产。

“通过飞利浦的渠道平台,把格力的最新技术产品迅速推向全球市场,把技术变现,再通过现金来反哺研发,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也符合张磊一直以来的投资定位。”一位家电行业的分析师说道。

当然,也有人认为,高瓴的本次收购不一定完全是奔着格力去的。数据显示,2020年格力电器业绩收入和净利润遭遇打击。截止2020年三季度,格力电器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处于下滑状态,降幅分别为18.64%和38.06%,其中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41.66%。

因此,站在高瓴的角度,在格力与飞利浦业绩都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两家品牌家电公司两条腿走路,才是高瓴运作安全性的保障,才符合张磊认为的赋能企业,让企业家坐主驾驶位的投资理念。

高瓴资本最新持股曝光

数据显示,2021年高瓴资本已出现在隆基股份中,持股数为2.2亿股。这家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 科技 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隆基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00亿元到86.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 55.30%到 62.88%。

对于业绩的增长,隆基股份表示, 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持续增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报告期内,受益于单晶产品在度电成本方面体现出更高的性价比,单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目前公司股价77元,可以看到,这家公司不仅是“碳中和”概念,而且也很有业绩实力。

另外,在2021年1月9日,迪安诊断一纸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凯莱谱拟增资1.5亿元引进3个财务投资人,高瓴作为凯莱谱重要的财务投资者之一向其增资8000万元,获得约7.62%股权。

2021年2月1日晚间,华大基因披露的定增报告书显示,高瓴资本旗下的人民币证券私募基金管理平台的天津礼仁投资以5.03亿元参与定增,发行价格为145元/股,获配347万股,加上此前持有的75万股(合计持股421.95万股),持股比例将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2%,成为华大基因第七大股东。不过,目前华大基金为116.75元,使得高瓴资本处于浮亏阶段。

另外,礼仁投资也出现在恩捷股份中,持股数为1250万股。公告显示,去年9月恩捷股份50亿定增获配名单中,就已出现了天津礼仁投资的名字。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35.56%;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27%。

9. 高瓴资本重仓的百济神州闯A股,6年亏损124亿,曾遭机构做空

文 | 杨万里

又一家药企巨头拟回A股上市。

近日,百济神州公告称,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出于公司业务及战略发展的考量”。

如果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科创板,它将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药企。

百济神州在美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表现较好,被资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资机构高瓴资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产品。

然而,百济神州也被外界争议,主要是公司业绩持续亏损,6年间累计亏损约124.6亿元。业绩亏损背后又与高研发投入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9月,百济神州曾遭做空机构狙击。机构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质疑公司造假,一度引发股价暴跌。

时隔一年后,如今百济神州向A股IPO发起冲刺。按照以往规律,若上市大概率会被市场炒作。但没有基本面支撑,估值也难以被“故事”支撑。

回顾百济神州的上市历程,公司于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价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计涨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济神州又以108港元价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计涨幅超50%。

百济神州被资金追捧的第一个原因是高瓴资本为公司股东。高瓴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仓的个股皆受投资者追捧。

高瓴资本三季度美股持仓数据显示,百济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仓股。实际上,高瓴资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济神州,从2015年至今,连续8次不断投资该公司。今年7月份,百济神州定增1.46亿股票,募集资金20.8亿美元,高瓴资本就认购了不低于10亿美元。

百济神州被资金追捧的第二个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产品。

目前,百济神州已有两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分别为PD-1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和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

百泽安于去年年底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经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该产品适应症扩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财报显示,百泽安在华产品收入为4994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这意味着,百泽安开始给公司带来收入。

另一款产品百悦泽于去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有 财经 媒体分析称,它是 历史 上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得到美国FDA批准的抗癌新药。

三季度财报显示,百悦泽在华和在美的产品收入为1566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同样,百悦泽也开始给公司带来收入。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百济神州的研发能力确实强,百悦泽(泽布替尼)虽然销售额并不高,但却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的中国抗癌药,这也是支撑近两年它股价大涨的重要原因。

百济神州虽然是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资者争议。外界聚焦点在于该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美股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亏损1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7亿元),同比增加约100.45%。

百济神州对此表示,主要系临床试验费用和研发费用的显着上涨。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高达9.3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5亿元),超过A股药企龙头恒瑞医药逾20亿元。

一般而言,创新药企都以研发导向为主,“烧钱”是一大特征,百济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分别为 2186万美元、5825万美元、9803万美元、2.69亿美元、6.79亿美元和9.273亿美元,6年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为20.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4亿元)。

高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持续亏损。

在2014-2019年期间,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28万美元、5710万美元、1.192亿美元、9311万美元、6.738亿美元和9.486亿美元。合计看,百济神州6年累计亏损约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6亿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资者更看重市场估值差异所带来的收益,而并非业绩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济神州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仍然会追捧。

我们关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东时间),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对百济神州发布做空报告,直指百济神州涉嫌伪造近60%的销售额并捏造了超过1.54亿美元的收入。

做空报告发布当日,百济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发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3亿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济神州回应称,该报告的指控“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但是,当日百济神州股价再次下跌7.95%。

作为明星药企,如果百济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会被资金炒作。但投资者也得警惕“过山车”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药企康希诺和君实生物已上演类似一幕。

康希诺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477元,总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元。之后,在一个月时间里,其股价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达47.7%。截至周三收盘,康希诺股价为378元,依然未超过前期高点。

君实生物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220.4元,总市值一度突破1900亿元。然而,由于业绩持续亏损以及被自媒体公开质疑,其股价已跌破70元,总市值不到600亿元。

股价最终由基本面决定。市场现在之所以追捧百济神州,是对公司未来看好。如果业绩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难以支撑公司的估值。

百济神州能否成功过会以及后市表现如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