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中文名:玛丽·居里外文名:Marie Curie别名:居里夫人国籍:法国民族:波兰出生地:波兰华沙出生日期:1867年11月7日(丁卯年)逝世日期:1934年7月4日(甲戌年) 职业:放射性物理学毕业院校:巴黎大学理学院信仰:科学主要成就: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发现钋元素测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代表作品:《放射性专论》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波兰文为Marie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 玛丽·居里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镭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 玛丽·居里墓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镭具有略带蓝色的荧光,而就是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 玛丽·居里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67年 11月7日出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6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8年 11岁 5月9日母亲因长期患肺病去世。
1883年 16岁 6月12日公立中学毕业,获金质奖章。
1884年 17岁 担任私人教师,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
1891年 24岁 10月到巴黎求学。
1893年 26岁 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1894年 27岁 获“亚历山大奖学金”600卢布贷款;同年,结识皮埃尔·居里,获数学学士学位。
1895年 28岁 7月26日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1897年 30岁 9月12日大女儿伊雷娜出世。
1898年 31岁 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 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902年 35岁 4月提炼出0.1克的镭;同年,父亲去世。
1903年 36岁 12月10日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工作,与皮埃尔和贝克勒尔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年 38岁 第二个女儿伊芙出生。
1906年 39岁 皮埃尔·居里死于交通事故。《居里夫人传》中所述。
1911年 44岁 因为发现钋和镭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1918年 47岁-51岁组成移动式放射疗法医疗队,奔赴前线。
1916年 49岁 通过驾驶执照考试。开始与女儿伊琳合作。
1918年 51岁 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
1921年 54岁 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月,与两个女儿一起到美国。
1932年 65岁 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参加华沙镭研究所落成典礼。
1933年 66岁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生成放射性”。
1934年 67岁 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死于由于过量接触放射线而导致的血癌,享年67岁。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演讲: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注:《悼念玛丽·居里》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许良英、范岱年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人,物理学家,因提出相对论而享誉世界。
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他没有复述居里夫人一生在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业绩,而是盛赞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 相关书籍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教女有方
尤金·居里索菲-克莱尔·居里雅克·居里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艾芙·居里小亨利·理查森·拉布伊斯米歇尔·朗之万伊莲娜·朗之万-约里奥皮埃尔·约里奥伊夫·朗之万
以上图谱为居里夫人家族谱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全神贯注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丽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丽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丽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丽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丽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丽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丽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而她就是居里夫人。
编辑本段获得荣誉奖金
1898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0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2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亨利·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
1907年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1年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
1924年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全国工业促进会。
1931年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
奖章
1903年 伯特洛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巴黎市荣誉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戴维奖章,伦敦皇家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马特奇奖章,意大利科学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8年克尔曼大金奖章,利尔工业协会。
1909年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佛兰克林研究院。
1910年亚尔伯特奖章,皇家艺术学会,伦敦。
1919年西班牙阿尔丰斯十二世大十字勋章。
1921年 本哲明·佛兰克林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约翰·斯考特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奖章,纽约。
1921年 威廉·吉布斯奖章,美国化学学会,芝加哥。
1922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金奖章。
1924年 罗马尼亚政府一级褒奖,有证书和金奖章。
1929年 纽约市妇女俱乐部联合会奖章。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奖章。
名誉头衔
1904年莫斯科帝国人类学及人种志之友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 伦敦化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4年巴塔维哲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4年墨西哥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04年 墨西哥科学院名誉院士。
1904年 华沙工业及商业促进委员会名誉委员。
1906年阿根廷科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7年荷兰科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7年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08年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8年 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09年日内瓦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09年 波伦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9年捷克科学文学艺术学士院外国合作院士。
1909年 费城药剂学院名誉职员。
1909年 克拉科夫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智利科学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19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国院士。
1910年 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1910年 伦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伦敦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葡萄牙科学院外车通讯院士。
1911年曼彻斯特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12年 比利时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2年 圣彼得堡帝国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会员。
1912年 华沙科学学会实任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大学哲学部名誉职员。
1912年 华沙摄影学会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工艺学校名誉博士。
1912年 维尔那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3年 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特别院士(数学部及物理学部)
1913年 北明翰大学名誉博士。
1913年 爱丁堡科学及艺术联合会名誉会员。
1914年莫斯科大学物理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剑桥哲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 伦敦卫生学研究院名誉会员。
1914年 费城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1918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9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长。
1919年马德里镭研究院名誉院长。
1919年 华沙大学名誉教授。
1919年 波兰化学学会会员。
1920年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学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耶鲁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西北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史密斯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维尔斯利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名誉博士。
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匹兹堡大学名誉理法博士。
192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1年 布发罗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纽约矿物学俱乐部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新英格兰化学教师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博物学博物院名誉会员。
1921年新泽西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工业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克力斯提阿尼亚学士院院士。
1921年诺克斯艺术及科学学士院终身名誉院士。
1921年 美国镭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挪威医学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2年 纽约法国同盟会名誉会员。
1922年 巴黎医学科学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 比利时俄国科学组名誉院士。
1923年罗马尼亚医疗矿泉学及气候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3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3年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数学家及物理学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4年 华沙市名誉市民。
1924年 姓名与巴斯特并列刻于纽约市政厅某建筑上。
1924年 华沙波兰化学学会名誉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哲学博士。
1924年 里加市名誉市民。
1924年 雅典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25年 波兰卢布林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马罗“旁提菲西亚·泰伯林那”普通会员。
1926年巴西圣保罗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1926年 巴西女权发展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圣保罗药剂及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华沙工艺学校化学部名誉博士。
1927年 莫斯科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波希米亚文学及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7年 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美国州际医学研究生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7年 新西兰研究院名誉会员。
1929年 波兰波兹南科学之友学会名誉会员。
1929年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9年 格拉斯哥市民名誉市民。
1929年圣劳伦斯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9年 纽约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9年 美国波兰医科及齿科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员会名誉会长。
1931年 日内瓦世界和平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名誉职员。
1931年 马德里纯物理学及自然科学学士院外国通讯院士。
1932年哈雷德国皇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1932年 华沙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2年 捷克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3年 伦敦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及伦琴学会名誉会员。
编辑本段著作
《论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现代人的智慧》
《怀念皮埃尔·居里》
② 居里 夫人获得的荣誉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4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居里夫人所得奖金
1898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0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2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享利·柏克勒尔和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 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
1907年 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
1911年 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1年 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
1924年 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全国工业促进会。
1931年 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
(二)居里夫人所得奖章
1903年 伯特洛奖章(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 巴黎市荣誉奖章(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 戴维奖章,伦敦皇家学会(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 马特奇奖章,意大利科学学会(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8年 克尔曼大金奖章,利尔工业协会。
1909年 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佛兰克林研究院。
1910年 亚尔伯特奖章,皇家艺术学会,伦敦。
1919年 西班牙阿尔丰斯十二世大十字勋章。
1921年 本哲明·佛兰克林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约翰·斯考特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奖章,纽约。
1921年 威廉·吉布斯奖章,美国化学学会,芝加哥。
1922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金奖章。
1924年 罗马尼亚政府一级褒奖,有证书和金奖章。
1929年 纽约市妇女俱乐部联合会奖章。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奖章。
(三)居里夫人所得名誉头衔
1904年 莫斯科帝国人类学及人种志之友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 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 伦敦化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4年 巴塔维哲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4年 墨西哥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04年 墨西哥科学院名誉院士。
1904年 华沙工业及商业促进委员会名誉委员。
1906年 阿根廷科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7年 荷兰科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7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08年 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8年 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09年 日内瓦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09年 波伦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9年 捷克科学文学艺术学士院外国合作院士。
1909年 费城药剂学院名誉职员。
1909年 克拉科夫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智利科学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1910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国院士。
1910年 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1910年 伦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伦敦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葡萄牙科学院外车通讯院士。
1911年 曼彻斯特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12年 比利时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2年 圣彼得堡帝国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会员。
1912年 华沙科学学会实任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大学哲学部名誉职员。
1912年 华沙摄影学会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工艺学校名誉博士。
1912年 维尔那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3年 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特别院士(数学部及物理学部)
1913年 北明翰大学名誉博士。
1913年 爱丁堡科学及艺术联合会名誉会员。
1914年 莫斯科大学物理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 剑桥哲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 伦敦卫生学研究院名誉会员。
1914年 费城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1918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9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长。
1919年 马德里镭研究院名誉院长。
1919年 华沙大学名誉教授。
1919年 波兰化学学会会员。
1920年 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学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 耶鲁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西北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史密斯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维尔斯利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名誉博士。
1921年 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匹兹堡大学名誉理法博士。
1921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1年 布发罗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纽约矿物学俱乐部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新英格兰化学教师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博物学博物院名誉会员。
1921年 新泽西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工业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克力斯提阿尼亚学士院院士。
1921年 诺克斯艺术及科学学士院终身名誉院士。
1921年 美国镭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挪威医学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纽约法国同盟会名誉会员。
1922年 巴黎医学科学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 比利时俄国科学组名誉院士。
1923年 罗马尼亚医疗矿泉学及气候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3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3年 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数学家及物理学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4年 华沙市名誉市民。
1924年 姓名与巴斯特并列刻于纽约市政厅某建筑上。
1924年 华沙波兰化学学会名誉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哲学博士。
1924年 里加市名誉市民。
1924年 雅典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25年 波兰卢布林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马罗“旁提菲西亚·泰伯林那”普通会员。
1926年 巴西圣保罗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1926年 巴西女权发展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圣保罗药剂及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华沙工艺学校化学部名誉博士。
1927年 莫斯科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波希米亚文学及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7年 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美国州际医学研究生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7年 新西兰研究院名誉会员。
1929年 波兰波兹南科学之友学会名誉会员。
1929年 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9年 格拉斯哥市民名誉市民。
1929年 圣劳伦斯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9年 纽约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9年 美国波兰医科及齿科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员会名誉会长。
1931年 日内瓦世界和平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名誉职员。
1931年 马德里纯物理学及自然科学学士院外国通讯院士。
1932年 哈雷德国皇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1932年 华沙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2年 捷克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3年 伦敦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及伦琴学会名誉会员。
③ 居里夫人获得过哪两次诺贝尔奖
一、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3)布朗斯威克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个人荣誉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社会评价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
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
居里夫妇的科学成就是历史公认的。居里家族的科学传统延续至今已有四代:居里夫妇的长女艾伦妮和女婿佛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都是从事放射线研究,外孙皮埃尔·约里奥是生物物理学家,孙女海伦·约里奥也是核物理学家(海伦嫁给了居里夫人的恋人物理学家郎之万的孙子),第四代的阿伦·约里奥不久前取得了生命科学的博士学位。
这其中,前面三代都已知是法国科学界的主要人士。如果用是否当选法国科学院士可以作一定程度的旁证的话:皮埃尔·居里是1905年当选,佛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是1942年入选,皮埃尔·约里奥是1982当选。虽然都是科学家,他们的境况却不同。尤其是早期,居里夫妇为法国科学界的主流所接受和推崇的过程较慢。居里夫妇与法国科学院的关系,就是一个侧面的反映。
皮埃尔·居里出生于1859年,玛丽亚生于1867年。1897年底玛丽亚开始做博士论文,导师是索邦(巴黎大学一部)的李普曼,但玛丽亚是到皮埃尔的实验室做实验,他们很快演化成了夫妻间的合作,在几个月之内就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1903年他们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皮埃尔1906年去世,玛丽亚1911年获化学奖,1934年去世。次年,他们的女儿女婿获奖。粗看上去他们一帆风顺。可是,皮埃尔第一次竞选法国科学院院士时落选,而玛丽亚则终生未进法国科学院。是否当选院士,对一位科学家来说自然是有荣誉和认可的问题。
另外,当时的科学结构中,法国科学院还是科学交流和研究经费掌管的主要机构。这样一来,对法国科学家来说,当选院士又有更多一些意义。比如,因为居里夫妇都不是院士,当他们的开创性发现在1898年出来时,他们的论文是由其他是院士的科学家在法国科学院代讲的。
居里夫妇被科学院拒之门外的原因有不同之处。皮埃尔从小就有性格孤僻的倾向,家庭不是彼时的“上流社会”,自己又不是擅长交往的人,上的学校也不是最时兴的,得到的教职是在物理化学学院,而不是邻近的名牌索邦。事实上,他在1898年和1902年两度争取索邦的教职都被拒绝。
1902年他第一次被提名竞选科学院士,也未成功。对此,他并非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毫不在意。从他给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不高兴的。1905年,在他们发现放射性元素8年、得诺贝尔奖两年后,皮埃尔才入选法国科学院。
而这时候,社会和科学界的部分人士,想当然地把玛丽亚作为配角,甚至有报纸发表记者就皮埃尔当选院士的“访问记”,称她为丈夫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而她作为女子惟一的雄心就是帮助丈夫工作。这个“访问记”第二天就被居里夫人投信否认:我没有与贵报任何人说过话,而且从未对任何人表达过那些意思。
1910年,居里夫人被提名为下一年度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这一事件在全法国引起了争议:女性可否作为有成就的独立人物。在这以前已有两个例子显示当时女性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玛丽亚·居里在获诺贝尔奖时,根本没有人想到请她讲述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只是请皮埃尔讲。
玛丽亚在得奖以后仍然只是在一所女子师范教书,而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直到皮埃尔死后,居里夫人才接过他在索邦的实验室,但没有他的教席头衔(皮埃尔是在得奖后才获索邦接纳)。这两件事是教育界、科学界“内部运作”的,反映了当时的“解冻”情况。而居里夫人参选法国科学院,成了更大的社会讨论话题。
小报大报、自由派、保守派、女权人士、教会等等都发表意见,争论不休。居里夫人有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彭加勒等人的支持,但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通常,科学院院士是由科学院投票决定的。科学院与文学院、政治学院等,又在一个联合的名义上组成更大的机构。1911年1月这个更大的机构在科学院表决前,先开了一次会,出席的人数创纪录,最后投票决定不赞成女性做院士。
在社会和时代的大环境以及彼时“学术界”那样的小气候下,当1月底科学院投票表决时,居里夫人以28票对另一位科学家的30票而落选。居里夫人从此未再参选。同年年底,她第二次获诺贝尔奖。51年后,居里夫人的一个学生成为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居里夫妇表面上因不同的原因不为法国上世纪初的权威机构所欢迎,但两个例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对他们的判断都不是以科学为首要衡量标准,懂行的科学家的意见为社会和不同行的“学术界”所忽略。有鉴于此,居里夫妇的朋友和同事、1926年诺贝尔奖得主让·佩林此后积极参与法国科学体系的改革,其中包括创立了著名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④ 希特勒的成长史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时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莱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残酷的政治家和过于冒险的军事家,以及野心家、阴谋家。
希特勒早年梦想做画家而来到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军,是一名下士,获得了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后偶然间接触法西斯主义并开始传播。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屠犹和独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德国共产党)。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作为元首,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正式名称为大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通常被称为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或希特勒德国。
在第三帝国初期阶段,他的某些经济措施一度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泥潭,轻松摆脱经济危机,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群众运动而获得下层民众的支持。
不过在政治体制上,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相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朗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
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 在军事占领期间用残酷的掠夺手段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
在战争方面,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当天夜里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夫妇双双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
⑤ 详解希特勒是如何当上元首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希特勒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先后参与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与巴斯青达战役。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他自诩英雄。
战后,由于德国陆军对成立的各种新政党颇有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调查局。希特勒因为这个调查局符合他的理念而应征并获得录用。在慕尼黑大学,他对被遣返战俘的演说,其演说才能让教授与战俘们同样地留下深刻印象。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会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请了希特勒入党。
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3年后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希特勒获得更多的支持后,他决定利用鲁登道夫的影响力发动政变。希特勒与鲁登道夫得到巴伐利亚邦总理冯·卡尔与军队及警察的主要人物的暗中支持。1923年,希特勒与冲锋队突袭了由冯·卡尔在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馆主办的公众会议,希特勒宣布他将与鲁登道夫成立一新政府并以枪要胁冯·卡尔及当地军事机构共同摧毁柏林当局。
冯卡尔撤回他的支持并趁机逃离并开始反抗希特勒。隔日,希特勒与他的支持者至啤酒馆示威游行至巴伐利亚邦战争部以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作为出征柏林的开始,但警方驱遂了他们。
政变失败,希特勒被判5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受到狱警友善的对待,收到许多仰慕者的信件。1924年巴伐利亚邦最高法院的指令驳回检察官对希特勒提早获释的抗议,使希特勒获得假释,包含重审的时间,希特勒仅服刑约一年的时间。
希特勒释放以来,德国的政经情形已有了改善,阻碍了希特勒煸动暴动夺权的机会。啤酒馆暴动让希特勒受到举国关注,但纳粹党的主要根据地仍一直在慕尼黑。
1930年的德国经济大恐慌,使纳粹党在国会的席次在1928年5月的12席增至1930年9月的107席,成为国会的第二大党。1932年希特勒打算参选总统。由于他不是德国公民,因此无法参选。
同年2月,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为非主要的行政官员,使他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权,在之后几天,其它邦也给予他公民权。至此,他自动拥有了德国公民权并参选总统。在两轮选举中,希特勒败给总统保罗·冯·兴登堡。
1932年6月,总统兴登堡任命保守右派的帕彭为新一任总理,但帕彭在国会仅获得德国国家人民党的支持。1932年的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230个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帕彭企图说服希特勒答应接受副总理此职位,希特勒认为自己适合总理一职,但遭到兴登堡的拒绝。
帕彭建议兴登堡解散国会无限期推迟国会选举,起初兴登堡答应了他,但之后失去施莱谢尔与军方的支持,而兴登堡改由施莱谢尔接任总理。
施莱谢尔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来分裂纳粹党,但未成功。随后,施莱谢尔又遭逢倒阁危机,建议兴登堡动用紧急命令以解散国会、推迟国会选举,兴登堡并没答应。
帕彭为了向政敌施莱谢尔报仇,而与德国国家人民党党魁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亚尔马·沙赫特和福特兹·梯森等德国企业家共同筹划一个阴谋,他们经济上资助了因庞大选举花费而在破产边缘的纳粹党,企业家积极向兴登堡说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最后,兴登堡勉强同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由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共组联合内阁。1933年1月30日于兴登堡总统办公室,希特勒宣誓成为德国总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病逝,紧接着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希特勒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5)布朗斯威克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希特勒失败的根本原因:
1、军事原因
(1)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2)多线作战,以及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失误;
(3)北非战局对欧洲战场的影响。
2、经济原因
(1)经济管理体制混乱;
(2)本土资源严重不足、劳动力短缺;
(3)盟军战略轰炸的作用,彻底摧毁德国的工业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基础。
⑥ 居里夫人是哪国人,经历了什么提练了事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两项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更多
钋(pō)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黑暗中会发光,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是目前最毒的物质之一。
居里夫人最著名的发现——镭更多
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居里夫人最终就死于白血病。
中年被污为“波兰荡妇”更多
丈夫去世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居里夫人与保罗·朗之万相恋,但保罗离婚失败,他妻子将居里夫人的情书公开,使得居里夫人陷入人生低谷。
中文名
玛丽·居里
外文名
Marie Skłodowska-Curie
别 名
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夫人
国 籍
法国
民 族
波兰裔
出生地
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
1867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1934年7月3日
职 业
物理学家、化学家、 科学家、哲学家
毕业院校
索邦大学(学士),巴黎大学(硕士,博士)
信 仰
科学
主要成就
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测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0项奖金、16种奖章、104个名誉头衔
代表作品
《放射性专论》
丈 夫
皮埃尔·居里
星 座
天蝎座
性 别
女
发表著作
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语 言
波兰语,英语,法语,德语
目录
1人物生平
▪ 求学阶段
▪ 研究阶段
2个人生活
▪ 家庭关系
▪ 情感风波
3科研成就
▪ 研究领域
▪ 科学成果
4人物著作
5个人荣誉
▪ 奖金
▪ 奖章
▪ 名誉头衔
6社会评价
1人物生平编辑
求学阶段
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
物理系。
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研究阶段
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
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年,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1921年,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1921年3月8日,接见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1922年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2个人生活编辑
家庭关系
玛丽·居里,1867年(丁卯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家人对其的爱称为“玛妮雅”。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1934年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墓穴。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 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成吨的工业废渣,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仍在世时,郎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
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3]
情感风波
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保罗·艾培的女儿,玛丽·居里最忠实的学生与支持者之一,却因此与自己的父亲发生了巨大冲突,她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你敢于赶她走,我将永远不会再见你,我的父亲。”她一生里没有顶撞过父亲,惟独在这一件事上表现出了怒不可遏。她清晰地说了以下留给父亲也足以留给未来的话语:“如果玛丽·居里是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玛丽·居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走向了她生命的陨落。有几乎三年的时间里,她的精神是在一种崩溃状态里,她被她周围的强大的、恶毒的、残忍的敌意打垮了,不得不住进一所由修女开办的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
3科研成就编辑
研究领域
1、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1]
科学成果
居里夫人在实验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
玛丽·居里
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像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镭具有略带蓝色的荧光,而就是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人物著作编辑
作品 时间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1903年
《论放射性》 1910年
《同位素及其组成》 1921年
《皮埃尔·居里传》 1924年
5个人荣誉编辑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1]
奖金
1898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0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2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亨利·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
1907年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1年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
1924年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法国工业促进会。
1931年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
奖章
1903年伯特洛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巴黎市荣誉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戴维奖章,伦敦皇家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马特奇奖章,意大利科学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
1908年克尔曼大金奖章,利尔工业协会。
1909年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佛兰克林研究院。
1910年亚尔伯特奖章,皇家艺术学会,伦敦。
1919年西班牙阿尔丰斯十二世大十字勋章。
1921年本哲明·佛兰克林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约翰·斯考特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奖章,纽约。
1921年威廉·吉布斯奖章,美国化学学会,芝加哥。
1922年美国放射学学会金奖章。
1924年罗马尼亚政府一级褒奖,有证书和金奖章。
1929年纽约市妇女俱乐部联合会奖章。
1931年美国放射学学院奖章。
名誉头衔
1904年莫斯科帝国人类学及人种志之友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伦敦化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4年巴塔维哲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4年墨西哥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04年墨西哥科学院名誉院士。
1904年华沙工业及商业促进委员会名誉委员。
1906年阿根廷科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7年荷兰科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7年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08年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8年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09年日内瓦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09年波伦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9年捷克科学文学艺术学士院外国合作院士。
1909年费城药剂学院名誉职员。
1909年克拉科夫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智利科学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19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国院士。
1910年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1910年伦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伦敦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葡萄牙科学院外车通讯院士。
1911年曼彻斯特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12年比利时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2年圣彼得堡帝国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会员。
1912年华沙科学学会实任会员。
1912年雷姆堡大学哲学部名誉职员。
1912年华沙摄影学会会员。
1912年雷姆堡工艺学校名誉博士。
1912年维尔那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3年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特别院士(数学部及物理学部)。
1913年北明翰大学名誉博士。
1913年爱丁堡科学及艺术联合会名誉会员。
1914年莫斯科大学物理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剑桥哲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伦敦卫生学研究院名誉会员。
1914年费城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1918年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9年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长。
1919年马德里镭研究院名誉院长。
1919年华沙大学名誉教授。
1919年波兰化学学会会员。
1920年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学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耶鲁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西北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史密斯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维尔斯利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名誉博士。
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匹兹堡大学名誉理法博士。
192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1年布发罗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纽约矿物学俱乐部名誉会员。
1921年美国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新英格兰化学教师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1年美国博物学博物院名誉会员。
1921年新泽西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工业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克力斯提阿尼亚学士院院士。
1921年诺克斯艺术及科学学士院终身名誉院士。
1921年美国镭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挪威医学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2年纽约法国同盟会名誉会员。
1922年巴黎医学科学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比利时俄国科学组名誉院士。
1923年罗马尼亚医疗矿泉学及气候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3年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3年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数学家及物理学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4年华沙市名誉市民。
1924年姓名与巴斯特并列刻于纽约市政厅某建筑上。
1924年华沙波兰化学学会名誉博士。
1924年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24年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哲学博士。
1924年里加市名誉市民。
1924年雅典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25年波兰卢布林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马罗“旁提菲西亚·泰伯林那”普通会员。
1926年巴西圣保罗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1926年巴西女权发展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6年巴西圣保罗药剂及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华沙工艺学校化学部名誉博士。
1927年莫斯科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波希米亚文学及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7年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美国州际医学研究生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7年新西兰研究院名誉会员。
1929年波兰波兹南科学之友学会名誉会员。
1929年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9年格拉斯哥市民名誉市民。
1929年圣劳伦斯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9年纽约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9年美国波兰医科及齿科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0年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会名誉会员。
1930年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员会名誉会长。
1931年日内瓦世界和平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1年美国放射学学院名誉职员。
1931年马德里纯物理学及自然科学学士院外国通讯院士。
1932年哈雷德国皇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1932年华沙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2年捷克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3年伦敦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及伦琴学会名誉会员。[3]
6社会评价编辑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5]
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