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股票分析师李占宏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不销户影响 2025-02-05 19:12:15
股票账户etf手续费 2025-02-05 18:40:11

股票分析师李占宏

发布时间: 2022-08-31 15:16:15

A. 《股市真规则》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股市真规则》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lDil8Xuwv5xdLwPSD2QpDQ

?pwd=2D72 提取码:2D72

本书为读者勾勒出了晨星公司严格的股票估值过程,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正确选择适合长期投资股票的工具,也许这正是投资者所欠缺的。是股票价值投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部书的价值,首先是使得价值投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完全适合中国现今的股票市场。本书作者则是站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等大师的肩膀上,以清晰严谨的语言,令人信服地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


B. 中国股市十大高手排名

中国投资界高手如云,只是他们行事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如葛卫东、王亚伟等。
1、 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做期货,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2、 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3、 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4、 蒋菲 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5、 赵丹阳 赵丹阳,人称“私募教父”,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拓展资料:
1、 林广袤 “浓汤野人”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2、 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3、 裘国根 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4、 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5、 徐翔 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C. 明星基金经理牛在哪里

入学校希望有个好老师,入单位希望有个好领导,入基金市场希望有个好的基金经理。那么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有什么区别?明星基金经理究竟牛在哪里?
以王亚伟为例,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前的十年时间里,虽然也有过良好的业绩,但发挥并不稳定,起初其在社保基金、华夏成长(000001,基金吧)基金管理中“很不顺利,迟迟找不到市场感觉、踏不准节奏”,直到2005年9月,王听从范的劝,放下投资,调整心态,去国外学习,回国后王亚伟便“神”了。
一、王亚伟十年磨一剑
围绕王亚伟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被华夏打造出来的,有人质疑他投资有猫腻,但没有人去研究过他的投资成长历程。
在炒作以及神话王亚伟的时候,投资者仅看到了其2005年接受华夏大盘至其2012年离开这7年间,基金累计净值增长了1046%,以及王总神秘地出现在重组股里,但却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或无从知悉他的成长经历和他投资组合的艺术。王亚伟给人的印象跟范勇宏描述的在1995年面试王时相似,平和、淡定,时不时憨笑,王亚伟的同事评价他,顾家、喜欢摄影。
在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至2005年的10年里,他和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一样,犯过很多错误。
1998年,王亚伟刚刚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000858,股吧)时因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000万元账面盈利化为乌有,王常常以此告诫自己戒骄戒躁;2001年重仓持有茅台(600519,股吧),在熊市中坚守几年终于在2003年没有收获地斩仓,错过大牛股;2004至2005年期间,因选股面窄等原因没有处理好股票组合弹性和稳定的关系,业绩波动较大。
据范勇宏描述,2005年王回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灵活,既发掘隐蔽资产、又有再重组驱动的个股,同时也不排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架子型投资,持股更为分散,少有单只股票超过净值的5%,大多数个股占净值2%以下。在范勇宏看来,此时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才基本成型了。
不随大流,爱好冷门股,甚至刻意回避基金重仓股和某个阶段的热点股,强调考虑了隐蔽资产的安全边际,王亚伟对重组股情有独钟,以至于在他的大投资组合里,还有一个重组股的小组合(关于组合投资的艺术)。
二、投资逻辑清晰有价值
那么,投资逻辑到底有价值吗?
应该说,符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有价值,别人的投资逻辑仅仅有参考价值。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
即使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也不一定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投资逻辑明确梳理出来。王亚伟之所以从2006年开始,年年业绩靠前,当然与其勤奋、严谨和高悟性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基于独立思考和市场检验的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资逻辑。
基金经理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牛熊市场检验的人,应该时时反省过往的操作,不断修正错误,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样,稳定的业绩才是大概率事件。
三、平庸的大多数
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民说,的行情几乎是2010年的翻版,小盘成长股VS大盘周期股,基金经理们几乎被逼疯了!
为什么被逼疯了?大抵是因为基金经理难取难舍。他们要盯着盘面不断地问自己,要不要追持续上涨的小盘股?不追,业绩落后,持有人先骂后赎回,领导还要找谈话;追,估值太高,进去容易,怎么出来?
两个字,纠结。
到底怎么选择,这要看基金经理的追求了。
美国福特基金会投资政策研究部门的主管劳伦斯?西格尔(Laurence Siegel)把基金经理分了四种类型,非常犀利。
第一种,随大流同时又是正确的,这是最理想的;第二种,坚持独立立场同时是正确的,他们是英雄;第三种,随大流但是错的,对公募基金经理而言,这并不严重,至少不会丢掉饭碗;第四种,坚持独立立场,但是错的,或者一定时期内是错的。
在这四种选择中,基金经理必须选一个,毫无疑问,选择第四种的一定是傻瓜,因为领导、公司的销售人员、同行、持有人都不会拿5年或者10年的时间来验证你的对错。
显而易见,从以往的经验和趋利避害的需要看,很多人会选择随大流。无论是A股2007年的大牛市,还是美国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狂欢,无不如此。虽然当时很风光,但事后很惨烈。优秀的基金经理诞生于有独立立场的坚持,当然这需要付出代价。
所以英雄是寂寞的,但恰恰这个行业追求的是浮华,这多少注定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平庸。
四、选择的困难
就更大的意义而言,基金经理的选择并不仅仅停留在,到底是选茅台(600519)还是选万科,到底是选更大的股票头寸还是更大的债券头寸,而是要在牺牲客户和牺牲客户的钱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即使这并非基金经理个人一厢情愿的事,但这的确决定了他的行为。
在20世纪末期科技股鸡犬升天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并非不知道随时会来的风险。但不随大流,就意味着要牺牲客户,而客户就意味着利润,因此职业基金经理也将面临职业风险。毕竟客户只在乎更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至于风险那只是泡沫破裂后才会有的真切感觉。
所以,对多数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更愿意随大流,这只不过是牺牲了客户的钱,更无关道德上的指责。
五、理性认识风险和运气
华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尚志民3月底在“金牛奖”颁奖现场代表基金经理讲话时,曾很有感触地说:“长期而言,心态大于智力”。这可以理解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远比自认为高明重要。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对基金经理而言,有两点或许需要时时记住:预测有很大局限性;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业绩贡献来自于运气的成分大于技巧。
前者警示我们,没有哪项投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因而要实时控制风险;后者的警示意义在于,一次良好的业绩记录是诸多运气的结果而非全凭技术高超,这样才不至于因信心膨胀而误入歧途。
与其说这是基金经理的风格,不如说这更像赌徒。
六、控制风险犹如建筑师
雅安地震后,很多房子倒塌,对于掏大价钱买房的人来说,损失不言而喻。但房子能否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只有地震后才最直观。基金经理就像建筑师,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在平地上建起房子,更重要的是地震来时能保证房子的安全,进而保证房子里人的安全。
在投资领域,所有人都存在高估自己认知风险的能力,并低估规避风险所需要的条件。极端的例子就是王海用投资者的血汗钱来证明自己对房地产股的乐观判断。在地震没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把八成资金投到地产股上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对王海而言,赌对了,成为英雄;赌错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顺便提一句,一个机构投资者允许这种赌博行为的存在其实比赌博更危险。
巴菲特和林奇之所以牛,并不是他在那一年取得了多么高得离谱的业绩,恰恰相反,其出色的投资成就来源于他们数十年没有大亏。这跟建筑师一样,即使房子建得再好,扛不住一次7级地震,那么所有的收获都终将变成一地瓦砾,这便是投资的残酷性。
在牛市中,风险就像变色龙一样能把自己掩藏得滴水不露,就像上世纪末的科技股泡沫,就像中国的传媒股一路高歌猛进一样。此时所有人都觉得,这里根本就没有风险,但当熊市来临,风险这个变色龙的伪装撕去,攻击性就表现无疑。所以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价值更多体现在风险控制上,而不是在牛市中的勇敢。
七、运气和技巧
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否认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而强化自己的技能和聪明等。
也许大家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设想,《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出面组织,一场比试选股水平的历时数年的著名公开竞赛拉开了帷幕。竞赛的一方是由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师组成的若干组,另一方则是一头通过掷飞镖选股的大猩猩,比较谁选出的股票组合产生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高,结果是大猩猩赢了。
在这里,笔者无意否定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最权威的考官是时间,长时间里,纯属靠运气的大猩猩不可能战胜华尔街。但基金经理要真切地明白,好的业绩并不全部是技能,或者获得几次“金牛奖”也并不能证明自己的高明,更重要的是,不要否认运气在其中扮演的作用,这样才不至于信心膨胀,才不至于放大直观而忽视真实的风险。
分析了这么多,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到底有什么区别,明星经理究竟牛在哪里?其一,是否通过不断的纠错,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或者风格;其二,是否做到既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下风险最小化,以及是否对运气有正确的认识;其三,是否有像管理自己家人的钱一样的心态管理持有人的钱。

D. 股票大师有哪些

股票大师如下:

  1.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惨遭重创和苦苦支撑的时期,也正是格雷厄姆关于证券分析理论和投资操作技巧日渐成熟的时期。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有价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2. 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到263万美元。

  3.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Peter Lynch)生于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波士顿。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E. 又有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吃罚单!券商副总监7年赚5500万,会被如何处罚

应该会把他们把赚的钱全部交出来,然后再处一定金额的罚金。

一,从业人员违规炒股,7年赚5500万。

因为非法营利的数字实在是太巨大了,所以说他的想法也是相当的严重,按照正常的操作,非法盈利的这5,500万元肯定是要归还的。然后会根据非法营利的金额再去设定需要赔偿的额度。其实是非常划不来的,被抓到之后需要把赚的钱全部交上去,还要再缴纳罚金。你以为只是罚钱交钱的问题吗?啊,这件事情解决之后,他还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还需要坐牢。工作也丢了,赚的钱全部还回去,还要在监狱接受改造。这也是证券行业的又一次警钟。

F. 2020年度中国知名股评家有哪些

借鉴贾怀勤和杜学孔(2010)的研究成果,对国内许多知名股评家的预测结果进行量化评分,预测度很高的有弘度、李大霄、花荣、龚方雄、叶荣添等,弘度老师是一位非常知名的财经分析师,股票分析师。很高兴我的回答您能采纳

G. 股市里面天天预测的叫什么人

股市里天天预测的人叫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具体工作就是分析大盘,预测股市行情。年满18周岁,并高中毕业,就可以登陆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网站,自行报考即可,最基本的要报考《证券基础知识》和《证券分析》2课即可获得证券从业资格。

H. 你最喜欢的股票分析师是谁

李攀
焦刚
李剑
老左也不错哦
还有屈维民
他们都是我们小散的贴心朋友!
谢谢他们了

I. 目前中国股票分析师哪个分析的准确率最高请告诉我谢谢!

目前中国股票分析师说不上哪个分析的准确率最高的,在股票分析方面五个人有七种说法,看多的有多的说法,看空的有看空的道理,连专业投资机构在多空方面都是相悖的,有“火中取栗”的获利者,也有“稳健操盘”的踏空者。

其实具体的只有说顺从大的趋势就是准确率最高的了,能恰当的认同大趋势就可以了。证券分析师不是神仙,即没有百分之百准的,也没有百分之百不准的。最好的办法是听听多个分析师的观点,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找出他们分析股市的方法,以后就可以自己分析后市,自己给自己做分析师。

J. 国内著名股票讲师有哪些

国内比较著名的投资分析师(仅供参考)
(注意:在股市中,不能依赖所谓专家的言论,他们的言语只能作为参考,主要是自身水平要不断的提高)

严为民 著名证券分析师
新浪财经网全国评选之冠军分析师――严为民
为民心声:
西元2006年,改变之年!痛定思痛的投资者必须改变!改变思路!改变方法!改变失败!相信我,跟随我,因我而变!决胜财富第五波,旌旗十万斩阎罗!
宁为胜兵,不做败帅!请跟我来! 本人不值一提,无名书生也。中国股市的长期不景气,我难辞其咎。空有投资专家的名号,奋斗了十多年却被很多股民朋友称作"严害民",惭愧不已。只是缘于对证券市场的热爱,从未放弃。

熊旭春 著名证券分析师
旭春,1991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98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先后在广东、江苏、北京、湖南、山东等电视台长期担任主讲分析师,以对大盘的精准把握、荐股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享誉全国。
旭春,现代电视股评的国内始创人。其贴近股民、面向操作的核心思想已风行全国,成为现代股评的标志。以“股票不涨,何以保护投资者!”理念为您服务。
综合实力最强的分析师。理论体系独树一帜,无论对大盘、个股的预测均有过人之处,仅列举在05年4月以来在山东卫视的部分事例:
大盘:“看大盘要听旭春的”已成观众共识。于千点推出不到1200点免费服务的“千二专案”前无古人;半年中对大盘十余次大小转折和趋势的公开预测从未放过,从未失误,堪称经典。
短线:第一周就公开推荐上电股份等七档次日涨停股,“短线无忧股”百发百中,能买到、能卖掉、能赚到,每天都有短线飙股推出。
中线:“重商计划”、“石破天惊”等专案开宗明义:连涨半年!广州友谊、锦州石化等十余只翻倍弱市牛股领跑市场。

石践宇 全国著名媒体分析师
石践宇老师,名校毕业,拥有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98年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股市并开始了从散户到职业操盘手、专业研究咨询分析师的角色转变,成绩斐然,
多年的股海征战,石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操盘经验,形成了一套高效独特的研判顶底的战法,准确把握了99年后的每一个中期底部和顶部,被投资者誉为“顶底笑乾坤”。个股操作更是慧眼独具,龙头个股尽收囊中。


陈建平 全国著名证券分析师
全国著名注册分析师,上海人,曾任多家著名证券及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及自营操盘手,其在融汇贯通古今中外所有技术分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十年大资金运作经验独创了《陈建平操盘圣典》(包括《综合技术分析体系》、《短线23大绝招》等等)在贵州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内蒙古卫视、福建电视台经济频道等媒体开办绝招讲座均产生轰动效应,其短线23大绝招被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新华网,金融街,新浪网易财经版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内顶级财经网站所争相转载。
其运用独创的《综合技术分析体系》在贵州卫视推出国内股评界史无前例的<大盘每日走势与陈老师预测对比图>,在全国股民的见证下创建了238天预测大盘预测准确率高达97.47%的研判大势全国第一品牌--<建平看大势>,创造了国内咨询业的奇迹,.在全国股民中赢得了“方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