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阿尔斯通股票行情
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需要交营业税吗 2025-02-07 22:52:17

阿尔斯通股票行情

发布时间: 2022-08-25 17:23:53

❶ 关于上电股份(600627)

上电股份:短线强劲反弹 可继续关注

上电股份(600627):公司与世界输配电领域的巨头阿尔斯通共同投资组建上海阿尔斯通电力自动化公司;同时还持有上海西门子开关公司45%股权、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公司20%股权等,05年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参股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走势上,该股股改后跌幅较大,短线强劲反弹,可继续关注。
S上电股份二次股改过关通过

S上电今日公告称,在日前举行的股改相关股东大会上,公司股改方案以全体股东98.73%的赞成率、流通股东80.06%的赞成率获得通过。
参加表决的股东及股东授权代表共2052人,代表股份463391886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89.46%。其中参加表决的非流通股股东和股东授权代表共2人,代表股份433867200股,占公司非流通股份的92.91%,占总股本的83.76%。
参加网络投票的流通股股东共1685人,代表股份25253440股,占公司流通股份的49.52%,占总股本的4.88%;参加现场会议的流通股股东和股东授权代表共365人,代表股份4271246股,占公司流通股份的8.375%,占总股本的0.8246%。
S上电此次是第二次进行股改。在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提出,第一次的股改方案该公司承诺2006年度每股收益不低于1元,而第二次股改则取消了此项承诺。S上电有关人士表示,日前公司已公布了三季报,每股收益达0.86元,今年全年每股收益实现1元以上能够做到,所以没有进行承诺。该人士还表示,公司将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具国际水平的输配电产业平台,明年的业绩会更好。

❷ ALSTHOM是那个国际品牌

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的品牌。

阿尔斯通是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阿尔斯通建造了世界上运行较快的列车和动力较高的全自动地铁列车。阿尔斯通还为水电、燃气、燃煤和核电等利用各类能源的发电厂提供总包整合电厂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阿尔斯通集团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六万伍千名员工。

1928年,阿尔斯通有限公司(ALSTHOM LTD.)在法国成立。公司致力于各种工业、电气设备的生产以及电力的供应输配。

阿尔斯通公司(原名通用电气阿尔斯通)是为全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提供部件、系统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通过能源、输配电、运输、工业设备、船舶设备和工程承包6大业务进行运作。

自1998年6月,阿尔斯通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公司重新定位,姿态一新地出现在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市场。6月20日,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正式更名为阿尔斯通,企业标志也随之改变。

新的公司名称朗朗上口,企业形象更具活力。伴随着新名称的产生,阿尔斯通公司股票在巴黎、伦敦和纽约上市。实行了股份制,阿尔斯通具有了充分的管理自主权,掌握自己命运。

ALSTHOM

阿尔斯通,ALSTOM,这是2000年破产重组后的名字,以前叫ALSTHOM。

阿尔斯通这个名字是缘于1920年代该公司的两个前身的合并:阿尔萨斯机械制造公司,汤姆生-休斯顿公司的重工业务,阿尔斯通取了两个公司名字中的主要部分,形成了ALS(ase-THOM(son)。

所以阿尔斯通的意思就是阿尔萨斯-汤姆森两个名字的缩写。后来破产重组的时候为了外国人发音方便把H给去掉了。

❸ 重新恢复上市的股票首日涨幅怎么算

沪深两市重新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为10%,创业板和科创板重新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为20%。
沪深两市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为44%,首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为10%,沪市股票代码以60开头,深市股票代码以00开头,创业板和科创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5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为20%,创业板股票代码以30开头,科创板股票代码以688开头。
股票恢复上市当天涨幅没有限制,恢复上市是指在证券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之后,公司向证券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证券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对公司的申请进行审议,批准公司恢复上市。股票恢复上市当天涨幅,涨跌幅限制是指证券证券交易所为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市场过度大幅涨跌,规定证券当日交易价格在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下波动的幅度。股票涨到这个极限的最高价是涨停板,而股票跌到这个极限的最低价是跌停板。涨跌幅限制是平抑市场的措施。在以下情况下,股票不受波动幅度的限制:
1、主板新股上市首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的144%,也不得低于发行价的64%);
2、股改股票(以S开头,但不是ST)完成股改,复牌首日;
3、增发股票上市之日;
4、部分重大资产重组股票的复盘日如合并后复牌;
5、股票恢复上市当天涨幅。
恢复股票上市的条件非常严格。在证券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期间,股票被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可在法定披露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份经审计的半年度报告,经审计的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已实现盈利,公司可向证券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根据股票上市相关规定,恢复股票上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最近一年的年度报告已在法定期限内披露;
2、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为正;
3、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4、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正在;
5、财务会计报告未经保留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
6、经核实,保荐机构出具了公司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明确意见;
7、经核实,保荐机构出具了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经营规范、无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明确意见;
8、本规则未规定暂停或终止上市;
9、证券证券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一般情况下,交易所在收到上市公司重新上市的申请文件后,会在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在受理其申请上市的决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交易日内,本所作出是否批准其股票重新上市的决定;公司重新上市申请经本所核准的,应当自核准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全部重新上市准备工作并上市交易。

❹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概述

自1998年6月,阿尔斯通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公司重新定位,姿态一新地出现在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市场。6月20日,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正式更名为阿尔斯通,企业标志也随之改变。新的公司名称朗朗上口,企业形象更具活力。伴随着新名称的产生,阿尔斯通公司股票在巴黎、伦敦和纽约上市。实行了股份制,阿尔斯通具有了充分的管理自主权,掌握自己命运。
在公司收购了德国AEG公司输配电业务后,阿尔斯通在全球跃居输配电行业第二位。阿尔斯通又合并了电气工程承包和工业控制系统的佼佼者西技来克公司(CEGELEC),阿尔斯通由此实力大增。公司年营业额达160亿美元,拥有员工11万人,公司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能源、输配运输、工业设备、工程承包及船舶设备的佼佼者。
从目前来看,阿尔斯通在运输和输配电市场居世界第二。在能源方面,阿尔斯通提供了占世界装机总容量15%的设备,共460.000兆瓦,占世界第二。阿尔斯通不仅向这些市场提供基础设施,而且还要满足客户对系统、服务和融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阿尔斯通是全球发电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公司。阿尔斯通提供的发电设备现已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25%,在世界轨道交通市场拥有18%的市场份额。阿尔斯通还在电厂服务领域的装机容量和市场份额均为世界第一。阿尔斯通开发出的创新、环保的领先技术已成为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行业的基准。阿尔斯通的工程师建造出世界速度最快的火车和运力最高的自动化地铁。
公司为水电、燃气、燃煤、核电(常规岛部分)等利用各类能源资源的发电厂提供交钥匙整合电厂方案、设备和相关服务。
公司的69000名员工为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服务。作为《财富》全球500强公司之一,阿尔斯通在其专业领域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已参与新中国建设近五十年。
阿尔斯通已经在中国成立了2家独资公司--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其下属的阿尔斯通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阿尔斯通中国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成立了8家合资企业(在香港设有2家分公司),拥有员工总数近2,300多人。

❺ 如何看待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电气收购

之前有在微信工作,好好看过一篇介绍这个惊天收购案的内幕,我来简单说两句吧。首先,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收购,这是法国人民不愿意看到的。有新闻媒体称,这次收购简直就是一次抢劫。不知道题主对阿尔斯通了解有多少?阿尔斯通在法国的地位,就好比华为在中国。说错了,华为是私企,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企,所以阿尔斯通在中国相当于中国电力公司被美国通用收购。想想看,一个关乎于国民日常用电的公司,被外国企业收购了,那人家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是什么促使这次跨国收购案呢?原因是美国抓住了阿尔斯通一些高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法国政府把阿尔斯通低价转让给美国通用。具体的一些细节,你可以去微信公众号上搜索一下,乌鸦上尉。

❻ 现在A股有哪些是电动车的股票

“股神”巴菲特18亿港元投资生产电动车的比亚迪10%股份,比亚迪股价由收购前的每股8元创新高涨至17元,而a股市场生产动力电池的德赛电池(000049,股吧)和科力远,主攻电动车产业的澳柯玛(600336,股吧)也连拉涨停,电动车概念成为近日市场瞩目的焦点,市场把德赛电池、澳柯玛当成a股的“比亚迪”来炒了。电动汽车最大优势在于环保和省钱,电动车行使100公里仅消耗电力15度,以现行0.6元/度电计算,成本约9元钱,而普通汽车行驶100公里至少要7升汽油,即使按每升汽油5元计算,每百公里成本为35元,而且电动车无排放,无污染,将是“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电动车最终替代汽油车将不再是梦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屡屡点石成金的“股神”巴菲特又欲再创中石油式的奇迹,电动车行业将掀起高速发展的新高潮。
电源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在高功率输出、快速充电、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而超级电容器采用特殊电极结构,使电极表面积成万倍地增加,从而产生极大的电容量,电容器的这种极化作用可以储存电能,并能够实现电荷的快速贮存和释放,输出功率密度高达数kw/kg,是一般蓄电池的数十倍。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超级储电能力、可提供强大脉冲功率的物理二次电源,甚至可作为电动汽车的唯一能源,由于超级电容器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可在电动汽车起动、加速时提供强大的动力,并能及时回收制动时反馈的能量。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电动汽车开发的重要方向,我国“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攻关中已将电动车用超级电容器的开发列入发展计划,而龙头企业是铜峰电子(600237,股吧)(600237),公司已经开发成功混合动力汽车系列电容器,正形成规模化生产,通过了欧洲alstom的工厂现场审查,取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全球电力机车跨国公司庞巴迪、阿尔斯通经过试用,已与铜峰电子签订三年供货协议。铜峰电子在年报表示,“公司机车电力电容器发展势头较好,潜力很大”。机车电力电容器就是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再生系统、电源系统,可作为唯一能源驱动电动公交车等,市场前景广阔。
超级电容器可以解决电动汽车起动、加速性能不足等问题,若单纯用超级电容器来驱动电动汽车,这个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而且实现了车辆尾气的零排放。超级电容器掀起电动车技术革命,铜峰电子开发的超级电容器在电动车电源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品出口欧洲,在电动车超级电容领域的地位如同“比亚迪”,这只2元潜在预增个股有望成为电动车板块的后起之秀,值得重点关注。

❼ 谁能告诉我NBA中那些球星的外号

各位大仙楼主说的是现役球员。
“手套”(Glove) ---佩顿
“大鲨鱼”“柴油” (Shaq Diesel)---奥尼尔
“石佛”“基础”(The big fundamental)-----邓肯
艾弗逊是“答案”(The Answer)
卡特是“加拿大飞人”(AirCanada)
皮尔斯被叫做“真相”(The Truth)
弗朗西斯则被称为“特权”(Franchise)
卡塞尔由于长相独特被称为“外星人”(Alien)
姚明的中文绰号是“小巨人”
韦德是“闪电侠”
贾森·基德——“小孩”
韦瑟斯庞——“勺子”
蒂姆·哈德威——“小甲虫”
文森·卡特——“UFO”、“加拿大空军”
杰森·威廉姆斯——“白巧克力”
克里斯·韦伯——“国王”
巴伦·戴维斯——“小飞人”
阿伦佐·莫宁:铁汉、鬼见愁
科比·布莱恩特 小飞人、小飞侠
勒布朗·詹姆斯 小皇帝
阿玛雷·斯塔德迈尔-小霸王
胖头陀 安东尼--沃克 。
杰梅因。奥尼尔:哈哈,就叫小奥尼尔。
阿泰斯特:野兽、似乎没外号,但你看见有人说阿太或者阿泰的时候,记得说的就是他。
福特森:篮板怪兽。10来分钟就可以搞定5,6个板,这就是福特森,对了,还要贡献5次左右的犯规。
毕比:白魔鬼,冷血杀手。越到关键时刻,出手得分越是无情,可惜这赛季季后赛有点逊。
斯托贾科维奇:佩贾
莫布里:老猫
本.华莱士:大笨钟,大本钟
拉希德.华莱士:怒吼天尊
汉密尔顿:面具人
普林斯:小王子
安东尼:小甜瓜
基里连科:AK47。。
斯塔德迈尔:小飞鼠
河升镇:河马
范埃尔塞尔:范疯子
吉诺比列:马努。
鲍文:科比杀手,科比终结者。。。。嘿嘿,全联盟所有小前或者分卫的烦恼。
霍利:关键先生。投进无数关键球,从火箭到湖人,到马刺,始终如此。
阿尔斯通:街球之王。
伯什:长颈鹿,似乎有点贬意,但从长像来说,确实是。
希尔:玻璃人。
马布里:独狼
哈达威:便士
威廉姆斯:垃圾狗
休斯顿:中投王罗斯:猛男,可惜老了,嘿嘿
泰勒:裁缝
水货状元:布朗
伊尔戈斯卡斯 :大Z,
斯诺:雪花
加内特:狼王,首狼,头狼。
奥洛沃坎迪:糖人
马德森:疯狗。球风。
哈德森:小疯子,球风。
斯塔德迈尔:小霸王
马里昂:超级马莉,长臂猿,身高臂长,无所不能。
杰克逊:JJ,前达拉斯三杰之一,旅行者。
丹皮尔:第二中锋,自称的
诺维茨基:诺天王、德国坦克,德国战车,挪威司机,司机,德克,都是说他。
费舍尔:小鱼

火箭
麦迪T-MAC
穆托姆博:非洲大山\穆大叔\木桶伯
霍花德:火花
姚明:小巨人
海耶斯:小罗德曼
韦尔斯:棒子
阿尔斯通:街球王

❽ 我买了中国南车第二天因为南北两车合并停牌了,不知道合并之后会是怎样会涨吗请老股民说说呗

以下转自博客:谁是谁非任评说

股市牛了,南北车大涨,合并审核停牌的公告今晚出台,合并即将展开,中车概念来了,但南北车在牛市当中也是非常磨人的股票,我从南北车4、5块开始就看好,让朋友们盯住这两只股票,它们的合并当初还没有预期,但铁路的看好就已经明确,牛市和合并只不过是带来了更好的额外价值,现在大家已经赚得很多了,众多朋友要求我如当年精准的分析长油和包稀一样分析一下,虽然说不敢事先就认为精准,但也可以有一个框架出来了。
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出版的《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显示,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居前两位。其后分别为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和日本川崎。中国两家合计销售收入几乎相当于这5家企业的总和。合并意味着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超过50%,是其他五家任何一家的三倍,具备巨大的竞争优势。合并带来的市场力量是巨大的,利润会暴发性增长。
目前2013年的中国北车主营业务收入972亿元,净利润41.3亿元,南车主营业务收入978亿元,净利润41.4亿元,而2014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已经与2013年持平。南北车合并步伐正逐渐加快,预计6月完成,南北车合并后将成立的中国中车,总资产将超3000亿元,年度营收明年或将接近甚至超过3000亿元。这3000亿元比起2013年的2000亿元,营业额已经增长了50%。合并以后如果中车再能够涨价20%,这涨价出来的可都是利润啊!这涨价带来的利润即将达到增长600亿元,比原来增长六倍,总利润是700亿元以上,按照十几倍市盈率的估值,合并的公司应当有万亿市值以上,现在的市盈率是接近40倍看似很高,背后是估算了增长预期的结果。而实际的合并后议价能力增加会不止涨价20%,目前中国车辆与国际价格相比是有一倍涨价空间的,中国的超高速列车目前是全球领先的,提速就是涨价的时机。而且中车的市场扩张潜力也非常巨大,国内外均有市场空间释放,如果再市场翻倍增长,利润还要翻倍。而南北车的负债率都三分之二左右,利息是沉重的负担,在未来几年的中国降息周期当中,中车也是一个巨大的受益者。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1.6万公里,而到2015年年底,还将增逾1.8万公里,中车将有多少利润增长会在2015年的年报当中体现,实际是不言而明的。而且这个增长还是在不断的加速过程中远没有到顶,按照国家干线铁路网规划,高速铁路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际铁路网络方面,截至2014年底,各城市群规划城际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其中预计 2016至2020年竣工里程有望达到1.2万公里,为城际铁路专用动车组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37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批准,铁路建设里程又将多达2万公里。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为35个境外铁路修建项目和装备出口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批贷总金额约130亿美元,其中贷款支持的铁路修建项目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目前,中国正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所以不光看国内,国际上的利润和增长马上就要爆发。记得当年我分析的包钢稀土吗?后来就是利润1100%的增长,当初我著书讲的国家收储、环保要求提高、限制出口等政策全部出台了,现在轮到高铁了。
在出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前几天,北京3月2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听取南北车合并进展情况汇报。而在这文件当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在道路建设当中,装备才是有门槛有利润的高大上,比低端的基建工程的意义更重大,设备是消耗品,基建工程是一次性,技术含量也不一样,因此龙头只能是中车而不是铁路建设公司,而港口的概念更多是土地价值概念,在土地降价背后也不是持久性的。这意味着有高铁的中车公司就是国家核心战略龙头,必然会得到众多的资源支持。
中国铁路“走出去”已经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据统计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机车车辆出口由2001年的不到80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7.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4.7%,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6.5个百分点。2014年,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中国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这个快速出口不光是高铁,普通车辆也很厉害,先不要过于争夺标杆,多占市场更有效。中国高铁开始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南车相继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等重点市场实施本土化生产。中国北车先后成立了澳洲公司、美国公司、印度先锋公司等,带动海外市场的深入拓展和海外产业布局。海外布局带来的新增长很快就是公司利润的贡献,随着能源问题和新兴国家崛起,世界铁路建设重新回到高峰了。
因此我坚定的看好本次高铁股要成为中国股市的新龙头。这个中车有四个关键的节点,公司合并、定增股权激励整体上市、火车提速出新车型、利润高增长高转送释放,这每一个节点利好都可以有50%的增幅,而其中前三个出来的节点应当是大利好,第四个是利好出尽的见光死,因此大家要有信心,这个股票的暴涨之旅才刚刚开始。在中车挂牌的时候实现第一目标价位应当在30元,在挂牌后利润兑现,应当可以是60元以上,出现100元股也是可能的,百元股不过2万亿市值,也才是苹果公司的一半市值。而只要利润释放和定增成功,再来几次高送转,股票单价不高了,很多人就不担心了,中国的股市资金当年爆炒中国船舶的逻辑是有可能重演的。此股短线有压力,为了定增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整体上市等,都需要压低股票价格,会非常的难熬。此股已经高度控盘,图形是庄家愿望的缩影,散户难以赌赢庄家的心思,但大势是谁都违抗不了的,长线持有会让你利润难以想象,因此大家一定要拿住股票看清大势才是关键。
当然风险也是可能的,大盘大势和政治风云等都可能打破个股的大势,大家在信心十足的时候,风险意识也是要有的。中国的牛市能够走多久也很重要,不过现在中国的牛市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大家一起期待明天更美好。

❾ 为什么美国不择手段,却打不垮华为

华为之所以打不垮,根本不在先进的技术,也不在意志坚韧的任正非。华为之强,强在人心!

2018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它天真地认为:华为很快会妥协的;


2019年,美国伙同西方压制华为,它们自以为是地以为:华为熬不了多久了;


2020年,美国裹挟全球国家、企业一起断供、威逼华为,它们有点不敢肯定:华为这次该完了吧?


2021年,美国及其盟友的信心开始动摇,他们甚至觉得:华为应该还能坚持吧?

的确, 美国人、西方人永远想不明白


在全世界最强大国家联盟的联合打压下,在被各种卡脖子、不择手段的围堵之下,为什么就是打不死华为呢?


曾经,美国只需要几个照面,就能把威胁到自己利益的百年企业踩在脚下碾压,什么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半导体、韩国的三星、德国的西门子……哪个不是要么乖乖就范、要么肢解、要么参股控股?


怎么同样的配方,到了华为这里就不起作用了呢?这情况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任正非怎么回应的?他说:


“美方从根本上就搞错了,非法扣押孟晚舟并不会动摇华为前进的脚步,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华为也是一样前进的,华为绝不会屈服!”

华为之所以打不垮,根本不在先进的技术,也不在意志坚韧的任正非,而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却始终凝聚在一起共度时艰的华为人,是“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华为铁军!


华为之强,强在人心。


华为靠什么凝聚十万人心,把他们拧成一股绳?


股权激励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翻开华为的 历史 ,就是一部屡次面临绝境,却屡次用股权改革力挽狂澜的 历史 :

1987年

任正非已经是43岁的中年大叔了,却穷困潦倒。他因为被骗了200万而被原单位炒了鱿鱼,然后又离了婚,一家几口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 背负一身债务,前途迷茫,岁月无光。


无奈之下,他决定孤注一掷,只有创业,才又逆风翻盘的可能。


任正非和五个前同事筹措了21000元,创立华为,靠代销香港的交换机赚取差价。


但是任正非每次都把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股东没有分红,闹起了内讧,“我们为什么要做公司?赚不到钱还不如把公司解散!”


无奈之下的任正非,将华为股权全部回购,这也预示了华为正式开始股权改革。


1990年

华为资金短缺,但申请不到银行一毛钱的贷款,工资都已经发不出了。


任正非只能给员工打欠条,后来干脆 把欠条写成欠股份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在忽悠人,因为华为当时的股份根本不值钱,是负的……


但是,就是这个欠条一改,意味着华为整个股权结构、管理制度的深层变革。


所有欠钱的员工,都变成了华为股东。


紧接着,任正非更进一步,给员工描述公司的美好前景,让他们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公司股份,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分红。


靠着这种模式,华为度过了这次危机,不仅公司没倒,员工没跑,还吸引到了一大批行业人才。

2000年

全球IT泡沫破裂,互联网行业一片哀号。


当年,华为销售额暴跌一半,死对头思科趁机发起猛烈攻击,想一举把华为打倒在地。


更要命的是,被任正非倚为左膀右臂的技术天才、华为“太子”李一男带着大批技术人才出走。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任正非的母亲突然去世,甚至都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


这一连串的打击下,任正非佝偻着身子,感觉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在此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任正非推出了“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新员工不再派发一块钱一股的股票,老员工的股票转化为期股。也就是说,以后员工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固定的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


而且,期权每年的兑现额度是25%。


从固定股票分红向虚拟受限股的改革,是华为激励机制从普惠原则向重点激励的转变,一下子激发了华为几万员工的狼性,度过了当年的危机。

2003年

非典之下的华为业绩急剧下滑,思科趁机投诉华为侵权,在全球对华为发起诉讼。


当时的任正非差点就把华为卖给了摩托罗拉,最后因为摩托罗拉高层的变动而没卖成。


有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华为明确了 配股锁定期 ,要求普通员工3年内不得兑现,一旦离开期权立即作废。而核心高管的兑现比例下降到每年1/10。这个计划的实施基本扭转了当时华为所处的困境。


2008年

金融危机期间,当时华为内部很多人拿了股票,失去了奋斗精神,看到危机来了就很恐慌。


任正非敏锐地注意到,这群曾经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华为战士,在享受了几年的安逸日子之后,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锐气。


任正非决定再一次用股权改革焕发他们的斗志,于是推出了 饱和配股计划 ,让不同工作级别的人匹配不同的持股量,设置持股上限,遏制躺银阶层。


目的就是,让优秀的奋斗者按他们的贡献获得更多的配股机会。

2013年

当时,华为全员持股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的那些“老八路”们躺在股票收益上混日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形成了“食利”阶层,原来拉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


很多华为人的工资和奖金只是零花钱,而公司(虚拟)股票分红却可以让他随便买车买房,谁还愿意艰苦奋斗呢?


相反,那些埋头苦干、努力拉车的人,却又得不到很好的回报,虚拟受限股的激励机制导致内部分配严重不公,也背离了华为“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


怎么办?任正非搞了个 TUP计划,通过“递延+递增”的分配方案,让原来躺在虚拟股上睡觉的人,每年的分红越来越少。


而那些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奋斗者们,不管你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能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


所以,华为一次次地推翻自己,一次次地重来,永不止步,永远前行在为贡献者们、奋斗者们提供最好的激励机制的路上。

每一次股权改革的背后,都是华为的一次重大危机,这是任正非应对危机的最有效方式。特殊时期,要用非常手段; 越是危机时刻,股权激励越有力量


这就是华为始终没有倒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