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解析 » 单个股票市场均衡分析
扩展阅读
中国卫星股票同花顺 2025-02-08 19:28:23
电池铅股票代码 2025-02-08 18:49:50

单个股票市场均衡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8-23 03:44:26

① 股票买卖点:如何分析个股买点

现实生活中有的朋友喜欢使用技术手段,看形态,看K线;有的朋友看指数,看大盘气氛;……。 这里,介绍一种江湖盛行的推理分析法。 推理分析法,有四个关键点: 第一是收集具有买点的目标品种; 第二是分析市场背景与目标品的持仓机会; 第三是对目标品种的利润结束进行推理; 第四是对市场应措施与机会对比的准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怎样收集具有买点的目标品种收集具有买点品种的关键前提是目标股有主力机构主持,在此基础下其它的主要买点有: ⒈庄家控盘买点即有主力控盘的品种出现较低的价位,或者可能出现较低的价位。 ⒉利益目的买点上市公司有时为了完成高价配股或者使非上网发行部分的公众股卖个好价钱。 ⒊新庄收集买点有的股票出现较为明显的主力收集迹象,需要跟踪观察。 ⒋变化题材买点有的品种具有明显的重组可能,比如第一大股东已经发生变化又必须保壳的品种,每年年底这种情况的ST股较多。 ⒌好股量价买点基本面较好的个股一旦出现良好的量价关系,则具备良好的买点。 ⒍股价异动买点沪深股市较为活跃,大盘和个股经常出现量价关系的异动。 怎样分析市场背景与目标股的持仓机会只有在多头市场与均衡市场中能考虑持仓做多,中线持仓的品种必须是有多头趋势或者已经运行多头势的个股,但在偏多的市场背景,又可根据量能情况区分强势机会市场与弱市机会市场。 目标股的持仓机会主要有: ⒈基本面良好的个股出现良好的价量关系。 ⒉庄家控盘程度较好的个股出现低位的低量能。 ⒊题材已经明显的时间利益段。 怎样对目标品种利润结束点进行推理对目标品种的利润结束点进行合推理是投资计划利润完整实现的关键, 主要结束点有: ⒈目标股的题材消息出台兑现。 ⒉目标股出现明显的高位量价特征。 ⒊有更好的机会出现。 对市场应变措施与机会对比的准备我们在实战投资中不但要注意目标的发展动态,还要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预测,预测的思维是在“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前提下进行大逆反,强势市场注意品种追涨量短线选股中线持仓,弱市市场注意单一品种低吸微量中线选股短线持仓。 另外需要注意一个投资方案是由多个品种组成的,他们潜力是随着股波动而变化的,投资者应该始终把资金投向机会最为显著的品种。一笔金不可能同时满仓投向多个品种,职业投资者都知道,在证券市场中赢要靠有准备的实战能力来获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撞大运的黑马上。

② 如何去衡量一只股票的价值

股票“内在价值”研究

价值投资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虽然内在价值的理论定义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但要精确或甚至大概的计算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都是很困难的:

(1)“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琢磨的概念,这完全依赖于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其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以这个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现金流为基础而形成的判断有多大的可性度呢?

(2)影响折现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折现率,在不同的时点、征对不同的投资人会有相差悬殊的选择---这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股票价格总是变化莫测的,而股票的内在价值似乎也是变化莫测的?

如果不能解决对所谓内在价值的评估问题,那么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又何在呢?

我曾追随着前辈大师们的足迹企图对此问题的困惑寻求突破但收获寥寥无几.翻尽所有关于芭菲特的书籍及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大量的年报资料,虽然关于“内在价值”的字眼随处可见,但他却从未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计算它. 芭菲特最主要的合伙人查利·芒格还曾耐人寻味的说过这样的话:芭菲特常常提到现金流量但我却从未看到他做过什么计算;对此芭菲特解释说:一切的数字与资料都存在于他的脑子里,若某些投资需要经过复杂的运算(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那它就不值得投资.看来要指望芭老来帮助我们解决内在价值的评估问题是没希望了.虽然也曾有人建立过计算公司内在价值或实质价值的完美公式,但却无法为公式里的变量提供准确的数据,它除了能满足理论家的个人偏好外毫无实际意义.

关于内在价值的评估始终是一个模糊的问题,但以芭老为代表的前辈大师们还是提供了一些“定性”的评估指标:

(1)没有公式能计算公司的真正价值,唯一的方法是彻底的了解这家公司;

(2)应该去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不需一再投入大量现金却能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

(3)目标公司就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一家容易了解且其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获利很稳定的公司;

(4)…………………………………………….

即便如此,面对“内在价值”我们依然一筹莫展

也许“内在价值”是个个性性的东西,对它的评估一半取决于其本身另一半则取决于评估它的投资者.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芭老从不明确他自己的计算方式以免形成误导,况且芭老本人也不能保证他的计算方式是正确的更不能保证是唯一正确的.在芭老的意识里“内在价值”也始终是个模糊的大概值.比如他曾在其年报中透露:如果两个对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都能熟悉的投资者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估那么差异应该不会到10%.

显然所谓的模糊性就是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对此芭老们有他们的应对之道----“安全空间”:它的内涵就是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价值而是被低估的价值. 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一个模糊值)大打折扣的公司才有吸引力,简而言之这个被加大的折扣就是安全空间,它让我们在对内在价值的评估中如果犯错误也不会有重大的损失.

而关于“安全空间”正是我下一篇要重点分析与探讨的概念………………

在价值投资的理论体系中有几个核心概念:

(1)安全空间(安全边际)

(2)内在价值

(3)特许经营权

而这几个概念都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以事实为依据的最理性的价值投资却是建立在一些模模糊糊的或无法量化的概念基础上,想起来真是匪议所思.

可以确定的是:“内在价值”是无法精确量化的!

这市场那么多聪明人,否则早该有人因此而拿到诺贝尔奖了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如果无法对“内在价值”的内涵做更深入的分析那么价值投资的合理性将遭受质疑,因为在“内在价值”无法量化的情况下所谓的高估或低估怎么会有说服力呢?虽然“安全空间”的概念对此缺陷做出了弥补........

对”内在价值”量化,进入误区就无可避免了。价值的东西是个“很人心”的玩意儿,非精确科学。据说,2000年美国股灾中有2位(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壮烈了。在某一点上、某一时刻,某一公司的价值只有一个!但真正接近‘真理’的就是最大的赢家!由于时空的变换,价值也是动态的,但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价值运动的趋势”.老芭这方面肯定比其他人看得准、深、远、透!归根结底,价值博弈!

所以,投资是艺术又是科学,是高度的‘边缘’科学。

我个人觉得如果普通股的价格低到能保证稳定的获得每年12%以上的收益率,即8倍的市盈率,那么这只股票对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首要前提是稳定,如公共事业类的或是基础非常庞大抗打击的大企业。

当然,这只股票此时会显得很恐怖,那就得看大家的眼光了。

我倒觉得,对“内在价值”的把握是属于“第六感觉”的东西,是理性中的感性,因此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内在价值”说玄也不玄。

“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其实就是折现现金流之和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

1、每年的现金流的金额;

2、折现率;

3、年限

之所以不玄就是可以理论上用公式可以很明确的定义;之所以玄就是这三个数都没法确定,工夫就在这里。

一粒钻石的价值都因人因时因地不同,何况资产呢?更何况资产只是公司的一个成分呢?一切都是相对,评价,估价和定价更是如此.

SOSME你也是一带宗师,我拜师先。

股票本来就没有价值,只是符号一个

若大家要研究内在价值的话,我想目前大家可对钢铁类股票加以对照,也许能加强价值投资的信心。

因为它们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我觉得内在价值的评定,关键在一个折现率,这个数值应该是个经验值吧?

一切的数字与资料都存在于他的脑子里,若某些投资需要经过复杂的运算那它就不值得投资

----“安全空间”:它的内涵就是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价值而是被低估的价值. 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一个模糊值)大打折扣的公司才有吸引力,简而言之这个被加大的折扣就是安全空间,它让我们在对内在价值的评估中如果犯错误也不会有重大的损失.

一、基本面系列指标

1、安全边际(叠加),名称来自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概念,股价处于五根线所划分出的不同位置时风险不同,庄家的炒做策略不同,我们的操作思路也应该不同。

2、均衡定价(叠加),包括两个指标,黄线是基本均衡定价,就是安全边际中的中线,用基本面数据计算。白线是技术均衡,由成本均线等技术指标计算。基本均衡是股票的稳态,技术均衡是亚稳态。

3、安全极限,测量股价偏离基本均衡定价的程度,股价达到安全边际上紫线时,安全极限100,理论上超过这根线的股票不到15%,达到上兰线时安全极限170,超过的股票不到5%。

4、投资价值(叠加),包括两个指标。黄线是投资价值,用每股收益除以利率;蓝线是保守投资价值(暂定名),综合了净资产和收益两个因素,比较稳定,一般也比较低。

5、壳价格(叠加),只考虑股票作为炒做筹码的价值。

6、博弈理性度,大盘指标,市场总体偏离均衡定价的程度。随着股市走向成熟,该值应逐渐接近100,现在在65左右。

7、平均市盈率,大盘指标,较目前报刊上公布的数据算法更科学,计算中包括了亏损股并加上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倒数作为参考。

8、平均市净率,大盘指标,市净率是股价和每股净资产之比。

提供一个我自己计算内在价值的案例:

贵州茅台的价值(或价值区域)是多少?

资产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该资产为所有者带来的可分配现金流的现值决定的,这一结论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我也将以此为基础来计算茅台的价值区间。(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计算现值或内在价值的标准方法是从估计现在及未来合理年度(5年或10年或更长)的相关现金流开始的,然后选择与资产风险相匹配的资本成本率,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计算每年现金流的现值,把这些现值汇总就可得到合理年度之前所有现金流的现值。

远期现金流的传统处理方法提出了终端价值的概念:假设5年或10年后现金流永远按固定比例增长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在这一假设(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下5年或10年后现金流现值等于随后一个年度预测的现金流乘以一个乘数,这个乘数等于1除以资本成本率与固定增长率之间的差额。例如我们预计的资本成本率为8%,固定增长率为5%,那么乘数为1/(8%-3%)=20。把终端价值折算到现在再加上之前年度的现金流现值就得到了内在价值。

我们假设2003年的收益是4.2亿(为了简化处理过程,再根据茅台的现金流状态,假设可分配现金流与净收益相同),2004年由于有产量与价格的双重提升增长假设为25%,随后2005年-2008年每年增长15%,2009年以后假设将以3%固定收益率增长,贴现因子=1/(1+R)T其中R=8%(资本成本率)、T是年份数,现在我们就可以计算内在价值了:

年度 收益 贴现因子 现值

2004 5.25亿 0.93 4.88亿

2005 6.04亿 0.86 5.19亿

2006 6.95亿 0.79 5.49亿

2007 7.99亿 0.74 5.91亿

2008 9.19亿 0.68 6.25亿

2009将以3%固定收益率增长,2009年的收益为9.19*1.03=9.47亿,终端价值为9.47*1/(8%-3%)=189.40亿,再对其进行贴现189.40*0.63=119.32亿.

现在可以计算出内在价值=4.88+5.19+5.49+5.91+6.25+119.32=147.04亿

如果假设前提变化,计算的结果将会有很大的出入,特别是终端价值是一个最大的变量(因为其在总现值中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比如:

(1)如果假设2009年以后以2%固定收益率增长,那么终端价值现值是99.43亿、内在价值是127.15亿;

(2)如果假设2009年以后固定收益率增长为0,那么终端价值现值是74.58亿、内在价值是102.30亿;

如果2004--2008的增长率不能达到15%,或2009年以后固定收益率增长是负数变化就更多了;

如果达到wjmonk君的乐观预期,那么内在价值将在200--300亿以上;

如果资本成本率增大将降低内在价值,具体算法同上。

目前茅台的市值=28.00元/股*3.025亿股=84.70亿

做为保守起见以上面计算的较低数102.30亿为内在价值点,那么折扣率在17%左右,安全边际其实很一般.

结论:28.00元/股的贵州茅台不仅有投资价值,而且其价值还存在一点的低估,如有更低价值得介入.

再对上面关于用“现值法”计算“内在价值”的问题进行几点说明:

(1)“现值法”虽然是计算“内在价值”最具逻辑性的方法,但理论上的正确未必能够在实践中提供准确的内在价值模型,代数计算的准确性与影响模型变量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计算中那些对未来估计的增长率到底有(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多大的把握,公司是否会在某一年面临更剧烈的竞争、技术挑战、原料成本高涨或其它可能导致现金流变化的问题,利润率和必需的投资水平是估计现金流的基础,它们的远期数值同样难以预测。

(2)不可靠性问题是在确定内在价值过程中进行现值分析所固有的问题,对今后几年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预测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准确性还会降低,而且现值定价法所依赖的信息--操作变量的参考值--通常也是不可知的。

虽然有这么多的缺陷,但我们的前辈大师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A)安全边际:对各类参数及估计值尽量做保守的处理;

(B)选择那些易于了解或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的公司做为分析对象,芭老说他不投资看不懂的公司或结构复杂的公司可能就是基于此吧;

(C)选择那些收入稳定、可预期程度较高、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特别是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对象做为分析与投资的对象。就我来说只有如同茅台这类公司才适合用“现值法”来计算“内在价值”,否则用于其它公司准确性将大为降低。

③ 股票rsi三条线各代表什么

一个短一个长,再加上他们的差值。这个你根本就不需要知道他们的道理,各代表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三者之间的应用。集体向上并且金叉的话,这是很好的。但是需要在低位,一定要配合价位。

④ 股票市场行业β系数的不足和缺陷有哪些

β系数是衡量证券(或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它在现代金融投资领域如证券资产定价以及证券组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所能获得的仅是依历史数据估计的β历史值。因此,β系数的稳定性成为投资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对上海股票市场单个股票以及股票组合的β系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以便为β系数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 一、β系数及其测定的理论背景 按照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证券市场上,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加以消除,所以市场参与者对该种风险不会获得收益补偿,而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的只能是无法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在均衡条件下 E(R[,I])=R[,f]+β[,I]〔E(R[,M])-R[,f]〕 其中,E(R[,I])表示股票I的预期收益率, R[,f]代表无风险利率, E(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cov(R[,I],R[,m]) β[,I]───────── σ[2](R[,m])

⑤ 证券市场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几种

技术分析有技术指标,趋势分析,形态分析,k线 ,只是参考作用。要和基本面选股结合一起就有好的结果。

⑥ 股票投资收益的宏观经济、行业分析、技术分析以及企业分析

宏观经济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一)GDP的影响

理论上说,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宏观指标。它的下降表明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不佳,企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融资速度减慢,股票市场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上方缓慢移动;同时,股票市场的需求方——股票投资者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支出和投资资金,使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两个曲线的下移将使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当一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较快时,预示着经济前景看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极想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膨胀,因而股票市场趋向活跃。在股票市场均衡运行、而且其经济功能不存在严重扭曲的条件下,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GDP同向而动,当GDP增加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当GDP减少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因此,GDP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工业增加值同样可以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工业增加值越大,说明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越好,产生的社会财富越多。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国内企业现金流同方向变化,进而造成股票价格也发生同方向变化。因此,工业增加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正的。

(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通过3种效应实现:(1)预期效应。当中央银行准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能够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市场的预期,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供给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和规模;(2)投资组合效应。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增加,但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投资收益)却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会超出日常交易的需要,结果会促使部分货币进入股市寻求收益,导致股市价格的上涨;(3)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率将下降,投资将增加,并经过乘数扩张效应,导致股票投资收益提高,从而刺激股市价格的上涨。以上3种效应一般来说都是正向的,即货币供给量增加,则股市价格上涨。因此,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储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而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又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因此,储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三)利率的影响

众所周知,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根据古典经济理论,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需求来自投资,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利率下调,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导致股价上升。所以利率提高,股市走低;反之,利率下降,股市走高。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1)根据现值理论,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率成反比。理论上说,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项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出售其价值的现值之和;(2)股票价格除了与预期价值有关以外,还强烈地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市场供过于求时,股票价格下降。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市场资金量。利率上升,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大,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出,股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供不应求,造成股票价格上涨;(3)利率上升,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获得资金困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将减少,那么预期股息必然会减少,股票价格因此会下降。反之,利率下降,企业的借贷成本会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会增加,预期股息收入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因此,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四)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当前决策,还会诱发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货币贬值所激发的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居民用货币去交换商品以期保值,这些保值工具中也包括股票,从而扩大了对股票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往往会为抑制其发展而采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利率上升。此时,企业为了筹措资金,发行股票是较好的选择,从而使得股票市场的供给相应增加。此时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大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否则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小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负的相关关系。因此,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能确定。

(五)汇率的影响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汇率变动对一国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进出口、物价和投资。汇率直接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平抑进口,从而增加本国的现金流,提高国内公司的预期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价格。因此,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⑦ 为什么说市场均衡点(M点)是所有证券以各自市值为权重的组合

市场均衡是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市场状态。在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其他因素都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市场均衡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此时商品价格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使得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在这种状态下,买者与卖者都不再希望改变当时的价格与买卖的数量。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成交数量称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产量、均衡销量)。
应答时间:2021-04-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⑧ 非流通股的市场影响

只要一有再融资消息或传闻,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就会大幅下跌。而通过比价效应,悲观情绪在市场中很快蔓延,市场因此单边下跌。投资者不仅担心可能会有更多像中国平安这样的巨额再融资计划打破市场目前的资金供需平衡,而且投资者对股改限售股、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带来的非流通股解禁压力均表现出极大的担忧。
不可否认,2008-2010年,非流通股面临一个集中解禁过程。但是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于A股未来的资金面状况应该有一个更为清晰和理性的认识。我们通过定量分析、国际经验比较、政策面解读、市场可容纳的最大单只股票非流通市值分析以及对于非流通股未来解禁规模的测算,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非流通股解禁对于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其对于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将比投资者预期要小,而非流通股解禁并不是影响A股市场资金面的最根本因素。 我们统计了整个A股市场2007年到2017年可流通的非流通股市值。根据2008年2月22日收盘价计算,2008年非流通股解禁市值将达到30111亿,较2007年增长30.3%,而2009年和2010年将迎来非流通股解禁高潮,2009年和2010年非流通股解禁市值分别为73444亿和86624亿。
进一步统计可以发现,2008年至2009年各月解禁市值呈现较大波动。其中,2008年2、3、8和12月为当年月度解禁高峰,单月解禁非流通股市值分别为3663亿、4013亿、4275亿和3808亿,合计达15759亿,占2008年非流通股解禁总市值的52.3%;而2009年7月和10月也会出现一个爆发式增长,单月非流通股解禁市值分别为11614亿和28553亿元,占2009年非流通股解禁总市值的54.7%。
从解禁个股分布看,2008年股改非流通股解禁集中在几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宝钢股份2008年解禁市值达到2191亿元,3月份解禁的招商银行解禁规模为838.7亿元,而中国石化和中海发展的非流通股解禁规模也超过了500亿。根据2月24日收盘价计算,2008年解禁规模前11位的上市公司累计解禁市值达6451.3亿,占整个2008年非流通股解禁规模的21.5%,占2008年股改限售流通股比例达35.8%。
我们还统计了首发战略配售股票和首发一般股份中2008年解禁股数排名前20的可流通股数和可流通市值,结果发现,首发战略配售股票和首发一般股份的减持规模较为集中。前20家规模最大的首发战略配售股票和首发一般股份的解禁规模达到9165亿,占整个2008年非流通股解禁总市值的近1/3。
此外,2008年之后大小非可流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2007年大小非解禁比例基本相当,大非占到了49.6%,小非占到50.4%;而2008年大非解禁比例占82.3%,小非解禁比例仅为17.7%;2009年和2010年这一趋势仍将得以延续,大非解禁比例将不断扩大。 目前不少投资者认为非流通股解禁将对A股未来走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此我们从定量角度进行了检验,力求更为客观的反映过去一段时间里非流通股解禁对于A股走势的影响规律以及规律是否具有可延续性。通过对三个不同时间段上证指数的收益率和非流通股可流通数周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检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首先,从较长时间周期看,非流通股解禁规模变化对于上证指数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方式是滞后的(统计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存在滞后5阶的Granger成因,即非流通股解禁规模变化将对5周之后上证指数的收益率产生影响),这可能反映了非流通股股东的行为方式和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博弈过程。也就是说,解禁日并不一定是非流通股股东的套现日,股票市场自身的运行趋势、估值水平的高低、行业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有可能是其作出决策的依据。
其次,市场处于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中,非流通股解禁对于A股市场走势的影响是显著不同的。在一个上升市场中,非流通股解禁与上证指数的走势不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存在因果关系;而在一个下降趋势的市场中,非流通股解禁与上证指数走势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不构成因果关系。我们认为,在下跌趋势中,非流通股解禁对于A股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资金面压力,其解禁将导致市场情绪变淡和非流通股股东行为方式的改变。在近期市场上,我们看到中国平安在公布再融资计划后出现放量下跌,招商银行在小非可流通日到来之前也出现了集中抛售,许多非流通股解禁在即的股票都出现了恐慌性下跌,投资者行为正在趋于非理性化,而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可能放大了非流通股解禁的影响从而导致两者原有统计关系的改变。 其他国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非流通股减持。虽然各个国家采取的减持模式各有不同,但是其对于市场资金面压力和对整个经济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是相同的。
通过对印度和英国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短期看,国有股减持对市场资金面会造成一定压力,市场会因此增加波动幅度。如果当时的市场被悲观情绪所笼罩,资金面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放大;但是从长期看,决定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是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市场因为短期波动所导致的大幅下跌很可能为长期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介入时机。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和实施过程对于股票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印度市场中,由于丑闻不断、实施过程漫长导致了股票市场估值水平经历了一个显著向下修正过程。 1、《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大量股改限售股可以流通,管理层对于股改限售股解禁的政策导向也逐渐了发生变化。2005年9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中对于非流通股解禁的限制条款是相对较为宽松的,而在2007年6月30日出台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中,证监会对于国有非流通股的流通作出了明确限制。我们认为,《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于改变未来A股市场资金面供需情况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相对于以前股改期间制定的“锁一爬二”政策,《暂行办法》中将总股本在10亿以上的“大非”可以减持比例由原来的一年之后每年可减持5%降低为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3%。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国有“大非”还是“小非”,对于现在市场上统计的可供流通的总股数和总市值都需要打一个折扣。其次,国资委通过《暂行办法》增加了其作为监管者对市场的控制力。一方面,作为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大非”虽然在规定时间和限度内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但是一旦超过规定减持比例或者规模,国有股减持必须经过国资委严格的审批程序,其减持规模和速度都是相对可控的。
此外,我们也看到管理层不希望看到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在近期再融资、非流通股解禁造成市场非理性抛售后,管理层不仅放松了对新基金的审批,而且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恶意圈钱行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2、国家政策导向对于股改限售股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后必然伴随着国有企业的重组和兼并,对于不同的行业,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不同,其非流通股减持情况也各不相同。对于国家需要保持绝对控制力的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家持股比例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持;而对于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和进行市场化的行业,减持力度会比较大。
中央企业根据业务范围大体分布在三个领域: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其它行业和领域。
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主要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等行业。国有经济在这一领域要保持绝对控制力,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其中重要骨干企业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由国有资本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国有经济要对这一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国有资本比重适度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行业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有条件地相对控股;其它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地质勘察等行业。国有经济要在这一领域保持必要影响力,表现为国有资本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医药、农业、地质勘察企业保持控股,其它中央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数量明显减少。 1、股改限售股解禁压力不会增大
2008-2010年是股改限售股解禁高峰,虽然解禁的总股数和股改限售股可流通的市值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大非占比不断扩大,大非减持的历史比例大大小于小非以及政府政策限制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其对A股资金面压力将比预期小。
首先,从历史情况看大非减持力度要明显小于小非。我们对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已经公告的股改限售股减持进行了分类统计,大部分大非减持比例集中在0%-20%,而大部分小非减持比例集中在90%-100%。大非仅减持了其所有可以减持股份的24.96%,而小非减持了其所有可以减持股份的71.63%。其次,通过对未来A股市场非流通股减持结构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2008年之后大非解禁比例将不断扩大,小非解禁比例将进一步缩小。最后,政策层面的限制是具有实质性影响的。
2、战略配售股份和首发原始股对未来市场的资金面将构成较大压力
2008年首发战略配售股份和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占2008年整个非流通解禁规模的28.1%,虽然远小于股改限售股的59.8%,但是我们认为其对短期市场可能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
首先,2008年战略配售股和首发原始股的可解禁规模较2007年将增加54%。其次,2008年首发战略配售股和首发原始股的解禁比较集中,对短期市场将造成较大冲击。最后,与股改限售股相比,首发战略配售股和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不受国资委和证监会相关法规的限制,其减持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3、解禁规模远小于市场可以容纳的单只股票流通市值范围
2008-2010年是非流通股解禁高峰,许多大市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解禁会造成其流通市值大规模扩大。通过对2007-2008年单只个股占流通市值和基金持有股票市值的最大比例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上市公司流通股解禁并不会超出A股对于最大流通市值的容纳范围。
我们统计了从2007年1月4日至2008年2月26日期间,按每天市场收盘价计算的每日流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根据我们的统计,中信证券为期间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最大的上市公司,占比为3.93%。以2月26日收盘价计算,A股目前流通市值为8.46万亿,如果按照3.93%的比例来算,可以容纳的单只股票最大市值为3325亿。而按照2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宝钢股份、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解禁后的流通市值分别为2281亿、1932.8亿、2670.7亿、1763.7亿和1689亿,均大幅小于A股历史上可以容纳的单只个股的最大流通市值。
我们还统计了目前占沪深300权重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一季度至2007年四季报公布时,其单个股票流通市值占季度基金持股总规模的比例。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在2007年四季报中占基金持股总规模的4.68%,为20只权重股中最高,而2007年年报统计的基金持股总规模为2.47万亿。按照占A股总流通市值估计,目前基金持股总规模为2.3万亿左右,其可以容纳的单个股票的最大流通市值为1076亿,而目前基金占A股的流通市值约为30%,市场可容纳的最大可流通市值应为3500亿。
通过2007-2008年单只个股占流通市值和基金持有股票市值的最大比例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解禁规模并不会超出A股对于最大流通市值的容纳范围。2月27日招商银行830多亿非流通股解禁,当日招商银行大涨4.8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A股市场对于非流通股解禁造成的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大幅增加具有可容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