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须"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国籍:美国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1年9月18日
身高:1.77米
体重:75公斤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1971年9月18日—)又译蓝斯·阿姆斯壮,出生于美国德州的Plano,是一名退役的美国公路自行车赛职业车手。他因从睾丸癌中康复过来后连续7次(1999年-2005年)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而闻名。他的成功让一些人给环法取了一个绰号“Tour de Lance”。
阿姆斯特朗取得的成就已经被广为称颂。2002年,《体育画报》杂志把他称为它们的年度运动员(Sportsman of the Year)。他也被称作美联社年度男运动员(2002年-2004年),并接受了ESPN的最佳男运动员ESPY奖(2003年-2005年)及赢得2003年BBC年度体育人物(外国人物)奖(BBC Sports Personality of the Year Overseas Personality)。在完成了2005年的环法自行车赛后,阿姆斯特朗退役了。
早期生涯
阿姆斯特朗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的普莱诺(Plano),一个在达拉斯北边的郊区,他的母亲琳达·穆尼汉(Linda Mooneyham)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的生父埃迪·古德逊(Eddie Gunderson),在儿子两岁时死亡,没能亲眼看见儿子走路。当他母亲嫁给特里·阿姆斯特朗(Terry Armstrong)时,阿姆斯特朗有了现在的姓。
他的体育生涯的开端从事铁人三项运动,16岁就和前辈们竞争。很快他被发现在自行车上很有天赋。在17岁时,他接到了国家青年自行车队的训练邀请。 普莱诺独立学校的校委会认为,在高中阶段的第二个学期产生6周的事假会影响他正常毕业。阿姆斯特朗退学了,在他母亲的祝福下去队里训练。后来他从位于达拉斯的另一所高中毕业。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把德克萨斯,奥斯汀看作自己的家。
他在练习自行车并且拿到1991年美国业余冠军和1992年夏季奥运会第14名后加入职业车手的行列。接下来的一年他在挪威奥斯陆独自拿到了国家公路自行车赛的冠军,也是他第一个大赛冠军。他的胜利如此显著(he had time to blow kisses to his mother in the home straight)以至于收到挪威国王的接见邀请。当得知邀请并不包括他的母亲时,他拒绝了邀请。不久,国王又发来了对母子两人的邀请。
在摩托罗拉队,他的成功依旧延续,并与该队赢得1993年和1995年的环法自行车赛的一些著名的赛段和许多单日赛事。也是在1995年,他在美国最重要的自行车赛事the Tour DuPont中夺冠,在94年的这项赛事中,他的名次是第二。96年,他再次在the Tour DuPont中夺冠,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自行车赛选手。之后在1996年,他放弃了环法自行车赛参加了奥运会,但成绩令人失望。这些早期的失利正式对他磨炼的开始,最终这些磨炼使他在癌症后期获得了伟大的品质,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他屈服于那次过分艰难的Clasica San Sebastian比赛,他可能早就退出体育界了。
癌症
1996年10月2日,阿姆斯特朗被诊断出睾丸癌已转移,癌细胞扩散到他的肺部和脑部。他的医生告诉他还有一半的机会活下来。在他康复之后,他的一个医生才告知他其实当时他存活的机会相当小(有一个医生甚至说仅有3%),告诉他有一半的机会主要是为了给他希望。10月2日这天后来被阿姆斯特朗和耐克两者所纪念,耐克有"10 / 2" 商品系列,销售商品的部分收益会交于1997年成立的兰斯·阿姆斯特朗基金。手术切除右睾丸和脑损坏部分之后,阿姆斯特朗在印第安纳医科大学进行一系列苛刻化疗,尽管这给他留下了皮肤内烧伤,他最后还是成功康复。标准的化疗会终结他的自行车手生涯,因为众所周知它会产生副作用使肺功能下降;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更苛刻的治疗,减免对肺的损伤。在病情好转期他就重新开始训练,但此时科菲迪斯自行车队已删除了对他的联系。这是引起他最近退役的因素之一。因为这件事,他和他后来的女朋友(现在是前妻)因他的感情变化两度移居法国。他最后与新成立的美国邮政自行车队签了约,在1998年他以Vuelta a España中总排名第四的成绩完成了他在自行车赛界成功的回归。
[编辑]
Livestrong 与兰斯·阿姆斯特朗基金会
Livestrong腕带2004年夏季,兰斯·阿姆斯特朗基金会(最早来自耐克的资金),建立了Livestrong腕带项目。这个腕带项目是“Wear Yellow Live Strong”教育项目的一部分,意在帮助癌症患者和幸存者并提高社会对癌症的关注。腕带成袋卖,以10、100或1200个为一袋,得来的钱作为对与耐克公司合作的阿姆斯特朗基金会的五百万募款的一部分。腕带单价仅仅是1美元。选中黄色,是因为它在专业自行车公路赛中有重要的含义,尤其是黄衫在环法自行车赛中有重要意义。在2005年5月,多于五千万的Livestrong腕带被卖出。阿姆斯特朗把名字“借”给了耐克最新的鞋类生产线,每款产品都印上了熟悉的“Live Strong”黄色。
阿姆斯特朗,2002年起就是总统癌症小组成员,最近在2005年7月25日出版的今日美国的一篇文章[1]中说我们有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负责治疗,所以他的任务只有集资,使研究能够继续下来。
“集资最近越来越难”,他说“伊拉克战争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花在上面的钱不能做别的更有价值的事业了。伊拉克战争一周要花费多少钱?十亿?可能每天十亿?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年预算是四十亿。这绝对不够。癌症治疗事业需要再次得到拨款的优先权!”
环法
阿姆斯特朗在1999年第一次赢得环法自行车塞的冠军是他真正的归来。除了2003年和2005年,他最终领先时间都超过了6分钟,他在有胃病的情况下胜出乌尔里希1分01秒, 领先Ivan Basso4分40秒. 他总共得到7次总冠军, 22次分站赛冠军(1993-1, 1995-1, 1999-4, 2000-1, 2001-4, 2002-4, 2003-1, 2004-5, 2005-1).他还在环法赢过11次计时赛,并且带领车队赢得3次车队计时赛 (2003-2005).
阿姆斯特朗骑行在2004年环法的序幕赛中在他2004的征程中,他获得了个人的最佳战绩:5次分站赛冠军,以及与美国邮政车队获得车队计时赛冠军。
其他兴趣
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前妻克里斯汀·理查德(Kristin Richard)有一个儿子卢克(Luke),在他重回赛场胜利2年后,他通过体外授精的双胞胎女儿格蕾斯(Grace)和伊莎贝尔(Isabelle)降生了。他们在2003年离婚了,随后他与歌手雪莉·克罗(Sheryl Crow)恋爱了,雪莉一直支持着兰斯的自行车事业,并且在2004年和2005年的环法赛上驾车跟随。
阿姆斯特朗在骑车之外还有许多爱好。他在影片Dodgeball: A True Underdog Story演了一个客串角色 ,还出过一本登上了畅销榜首的书《与自行车无关》。他也是一位癌症研究运动的发言人。
成功的原因
阿姆斯特朗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的环法成绩,他曾在西班牙训练了几个月作为环法赛的准备,而且经常去法国分析并试骑即将到来的环法的关键路段。在他2004年准备环法期间,他把所有赛段至少骑过一遍,并5天内多次骑过 Alpe d'Huez 坡,一个关键的计时赛站点。
他的骑行方式很有特色。因为他的无氧阈值高所以可以比对手在低档位保持相对高的节奏(往往是120转/分)。这种风格和以前的冠军们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得过5次环法冠军的Miguel Inráin。阿姆斯特朗哪怕在环法爬坡时也可以保持专业攀登者无法一直跟随的速度。
不像一些天才型的选手,阿姆斯特朗在个人计时赛中如果不是比身体条件更适合训练的选手(如Jan Ullrich)做得更好,也可以说和他们做得一样好。
车队及获奖记录
[编辑]
车队
1991-1992:美国国家队
1992-1996:摩托罗拉队
1997:Cofidis
1998-2002:美国邮政车队
2003-2004:美国邮政车队 Berry Floor赞助
2005:探索频道车队
[编辑]
获奖记录
1992年
First Union Grand Prix
GP Sanson
Longsjo Classic (1个赛段冠军)
Thrift Drug Classic
Tour de Ribera (4个赛段冠军)
1993年
Thrift Drug经典赛冠军
Trofeo Laigueglia
环法自行车赛第8赛段冠军
USPro Championship
West Virginia Classic (2个赛段冠军)
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冠军
1994年
Thrift Drug经典赛冠军
1995年
Clasica San Sebastian
环法自行车赛第18赛段冠军
Tour Pont (3个赛段冠军)
West Virginia Classic (1个赛段冠军)
Stage 5 Paris Nice
1996年
Tour Pont (5个赛段冠军)
La Flèche Wallonne
1998年
Rheinland-Pfalz Rundfahrt
环卢森堡自行车赛(1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Cascade Classic
1999年
环法自行车赛 (4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Prologue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ITT)
Route Sud第4赛段冠军
Circuit de la Sarthe (ITT)第4赛段冠军
2000年
环法自行车赛(1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GP des Nations
GP Eddy Merckx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ITT)第3赛段冠军
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男子个人计时赛铜牌
2001年
环法自行车赛 (4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环瑞士自行车赛 (2个赛段以总冠军)
2002年
环法自行车赛 (4 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Stage 6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GP Midi-Libre
2003年
环法自行车赛 (1个赛段以及总冠军以及团体计时赛冠军)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Overall), Stage 3 Critérium Dauphiné Libéré (ITT)
2004年
环法自行车赛 (5个赛段以及总冠军以及团体计时赛冠军)
Tour de Georgia (2个赛段以及总冠军)
Stage 5 Tour 郎格多克-鲁西荣
Stage 4 Volta ao Algarve (ITT)
B. 哪个知道阿姆斯特朗案例——MBAd 经典案例
阿姆斯特朗案例——IBM公司为销售培训所发展的具有代表性、最复杂的技巧之一就是阿姆斯特朗案例练习,它集中考虑一种假设的、由饭店网络、海洋运输、零售批发、制造业和体育用品等部门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国际间业务联系。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对工程师、财务经理、市场营销人员、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总部执行人员等的形象进行详尽的分析。这种分析使个人的特点、工作态度,甚至决策能力等都清楚地表现出来。由教员扮演阿姆斯特朗案例人员,从而创造出了一个非常逼真的环境。在这个组织中,学员们需要对各种人员完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拜访。面对众多的问题,他们必须接触这个组织中几乎所有的人员,从普通接待人员到董事会成员。由于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逼真,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令人信服。所以,每一个参加者都能像IBM公司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地对待这次学习机会。这种练习的机会就是组织一次向用户介绍发现的问题,提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和争取的定货的模拟用户会议。
C. 阿姆斯特朗炮的构造分析
以110磅阿姆斯特朗炮为例:
110磅阿姆斯特朗炮技术指标
磅数:110重量:4.1t类型:后装线膛口径:178mm弹重:50kg炮口初速:358m/s
右图为7英寸(178毫米)110磅炮的双面图。
1——垂直式锁栓(vent piece)的把手:这是阿姆斯特朗炮最大的特点。该把手的作用是提出锁栓,火炮发射之前需要将锁栓塞回去以完成火炮的气密,防止泄露火药气体。在第二图里以鲜红色部分表示。2——螺旋式火炮尾栓(breech screw):用以装弹和闭锁火炮药室。第二图中用明黄色标示。3——火炮俯仰轴(trunnion):用以架设和稳定火炮用。也用于调整高低角。4——火炮转轴枢杆(pivot arm):转动轴前端和嵌入炮门的枢杆连接起来并,和方位板一起使用,用以在调整火炮的左右移动时来固定火炮使其不会左右乱动。5——方位板(directing bar)6——后部支架(rear-chock):和方位板一起主要是起抑制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保持火炮的稳定用的。7——尾栓平置台(saddle):因为开火之前需要将尾栓拔出,拔出后的尾栓就被放在这个小台子上。8——安全索孔(hawser):一般来说,火炮的方向板、后部支架和前部枢杆足以抑制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在炮架上设计了这种以前的四轮炮架用的小洞,必要时可以从洞中穿过绳索来抑制后坐力。
此炮就是萨英战争时期让萨摩大吃苦头的那种。是阿姆斯特朗炮最具代表性的一型。可以看到这种火炮炮身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单层炮身了。而是采用新式的复合多层炮身。其中压力较大的部分使用嵌入铁环的方法来加固。图中最粗的部分是火炮药室部分。炮身铁环的作用是应对膛压,提高火炮的安全系数。因为这个铁环可以热胀冷缩。热胀时可以分摊膛压的扩张,冷缩时可以抑制火炮的膛内应力。这个设计日后被证明很成功。
本炮最大的特征是尾栓和垂直锁栓是分开的。一般的同时代火炮其尾栓和锁栓是合二为一的,优点是部件数目少,加工也容易了。但是这样的设计不利于炮膛的密封。容易泄露燃气。所以本炮将两栓分开使用。这样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D. 解绍一下美国
全称: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国歌:星条旗之歌
国徽:美国国徽的图案为爪中握有利箭和橄榄枝的白头海雕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最大城市:纽约市
官方语言:美式英语(非法定)
政治体制:联邦共和制 自由民主制
现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独立
宣布独立 1776年7月4日
承认独立 1783年9月3日
面积
总 计 9,631,420 km²
水域率 4.87%
人口
2006年估计 300,000,000人(第3名)
密度 32/km²(第140名)
GDP(PPP) 2006年估计
总计 13.05万亿美元(第1名)
每人 43555 美元(第3名)
HDI(2003年) 0.944(第10名) – 高
货币 美元(
时区 UTC-5 至 -10
夏时制 UTC-4 至 -10
国际域名缩写 .us .gov .e .mil .um
国际电话区号 +1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称美国,旧称花旗国,是一个位于北美洲的联邦共和制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共和立宪制国家。
美国本土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其首都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源自于1776年从英国统治下脱离而出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们一同发表了《美国独立宣言》,在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英国签订了巴黎协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国土不断拓展,37个州陆续加入联邦旗下,目前有50个州,1个联邦直辖特区,以及若干海外领地。美国国土超过了370万平方英里(9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国土面积的国家,加上领海面积,美国的面积排在世界第三。美国拥有3亿居民,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建国以来200多年的历史里,美国曾经历过内战(1861—65年)和经济大恐慌(1930年代)两次严酷考验,仍坚守自由民主制政治制度,成为宪法民主和公民自由的代表性国家。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同盟国一同获得胜利,并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后终于拖垮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都是无人能比的
历史
美洲原住民在这块土地上居住了15,000余年。欧洲从15世纪末开始殖民美洲。1607年,第一个英格兰人殖民区成功地在维吉尼亚州建立。接下来二十年里,一些荷兰殖民区也陆续建立,包括位于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的殖民区。在17世纪和18世纪里,英国逐渐占领荷兰人和其他欧洲殖民者的地区,并在美国东岸广泛开垦殖民,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区。除今天的加拿大外,英国在北美洲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个美洲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引发了革命战争,殖民地的代表们在1776年7月4日签下了《美国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中,乔治·华盛顿领导13个殖民地组成的大陆军团对抗英军。殖民地在76年的大会中创立了大陆军团,但未授权他们征收税赋和制定联邦法律。1777年,独立的殖民地正式采纳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联邦的主权国家、以及行使管理权的联邦政府,并批准了美国宪法。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大陆军团终于击败英军,英国于1783年签下了巴黎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从1803年至1848年,新成立的美国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三倍,殖民者们胸怀新的共和国“注定扩展至整个大陆”的理想,朝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西安纳购地”之前便已深入内陆。这种扩展在1812年战争时遭到了短暂的阻挠,但很快随著战争的胜利而继续进行。1848年美国赢得了美墨战争,更增强了殖民者们扩展国土的理想。
随著国家的不断扩展和发展,一个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北方掌控的联邦政府与南方的州政府在蓄奴问题和州权上产生分歧:北方州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展;而南方州反对北方州干涉其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棉花经济产业是全盘依赖于奴隶制度的。在亚伯拉罕·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后,冲突彻底爆发,南卡罗来纳州成为第一个宣布脱离联邦的州,六个南部州也相继分离,于1861年成立美利坚联盟国以对抗联邦政府。美国内战以联邦在1865年取得胜利告终,同时终结了奴隶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权脱离联邦的争议。这场内战成为美国历史的主要分水岭,联邦政府的权力从此大为增加。
内战期间的科技发展,加上来自欧洲的大量移民潮,为美国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前无人开发的区域开创了许多社区和城市,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以及迈向国际强权的进程。接著,美国在海外进行了许多帝国主义的冒险,包括在美西战争胜利后吞并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使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列强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美国最初保持中立;由于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国船只,造成许多美国平民的无辜死伤,激怒了美国大众。在战争最后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以对抗同盟国。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大众对于英国和法国较为同情,虽然有部分德裔和爱尔兰裔反对介入。为了保护美国投资者和联邦政府在欧洲的大量投资也是美国参战的主因之一。在美国于1917年参战后,战局随即扭转,使协约国在1918年获胜。战后,担心过度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参议院并未批准协约国制裁同盟国的凡尔赛条约;相反,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
战争使欧洲国家元气大伤,却带给美国带来大量财富和声望。在几乎整个1920年代,农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发展得异常繁荣。这波经济成长还被信贷上升和股票市场的兴盛推波助澜,终于令股市在1929年大崩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大恐慌。为了复苏经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然而新政却没有完全生效,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彻底复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接下来的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昂的一场战争,然而前线和大后方创造的大量工作机会、以及军工产业带动的生产复苏,使美国经济完全走出了大恐慌的阴霾。美国妇女也因此大规模踏入工作职场
在战争胜利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逐渐浮现,美国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制,而苏联则代表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苏联的崛起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造成了1940年代末期开始的冷战。两国在许多地区和国家进行一连串代理人战争,包括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几乎触发核大战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阿富汗战争。
由于警觉到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上的落后,美国政府开始大力培养数学和科学的精英人才,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下,于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在美国国内,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完成,美国社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持续经济扩展。同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方。从1950年代开始,这些歧视受到马丁·路德·金等人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挑战,最后终于废除了南方各州的种族隔离法律。
经历19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后,美国经济于1980年代开始茁壮的复苏。苏联在1991年彻底垮台,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然继续派兵参与海外的战争,例如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在1990年代,拜数字化革命以及因特网制造的大量工作机会和技术变革之赐,美国经济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繁荣成长,新兴的硅谷成为世界资讯产业的龙头重镇。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在21世纪开端发生的九一一袭击事件,使美国的外交政策集中于对付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政府开始了反恐战争和行动,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又在2003年发动了美伊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伊拉克临时政府的后续发展及其战争合法性的争议至今仍无定论。
政治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在《宪法》授权下,政府通过国会运作代议民主制。政府分为三级架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中的官员由选民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或者由民选官员任命。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官员从单一选区多数制选举产生,司法系统和内阁官员由行政长官任命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
联邦政府本身有三个分支,互相监督和制衡:
立法机关:即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部分组成;
行政机关:即总统,总统提名和参议院批准的内阁官员及其下属,负责行使基于联邦法律的治理权;
司法机关:即最高法院和较低级别的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参议院批准。
美国国会实行两院立法体制。众议院设435个席位代表各自的国会选区,任期2年。众议院席位根据人口分布,每10年重新划分一次,每个州最少都会分配到1个众议院席位:目前有7个州只有1个议席,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则有高达53个议席。而无论人口众寡,每个州在参议院都有2个席位,加起来共一百席,任期6年;每隔2年,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必须重选。
在联邦体制内,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很复杂。根据美国法律,各州是主权实体。然而,在美国内战和“德克萨斯对怀特案”建立的规则是,州无权脱离联邦;根据宪法,也无外交权。美国联邦法律在经过宪法授权的领域要高于各州所制订的不同的法律,但是联邦政府的权力只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行使;所有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州政府和人民自行保留。
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等一系列修正案致力维护公民自由:包括言论、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选举和财产权。虽然美国所珍视的西方意识形态追求人权,在具体实践中也有争议:直到1964年《民权法案》才立法禁止种族歧视。
一般而言,州内事务的主导权完全在各州政府手中。这包括了内部通讯;关于财产、工业、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的法规;州的相关法律,诸如死刑;以及州内部的工作情况。很多州立的法律在各州之间都十分相似。在还有一些领域中州的管辖权与联邦政府的管辖权有重叠。
最近几年,联邦政府在医疗、教育、福利、交通、住宅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州的宪法与联邦宪法基本相符,除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了人权和政府组织。而在商业、金融、公共服务和福利机构等方面,州宪法往往比联邦宪法更为详细。
美国的联邦和州政府主要有两个政党竞争:共和党和民主党。一些小党的参选人有时也有可能当选。中间偏右的共和党通常在社会议题上属于社会保守派、在经济议题上属于古典自由主义。中间偏左的民主党通常在社会议题上属于自由派、在经济议题上属于进步主义。美国人一般会倾向支持两党中的其中一个,不过一些人也会支持独立的小政党和候选人,包括了自由党、绿党、改革党等。除了2001至2002年由民主党在参议院暂时占多数外,共和党自从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两院的多数优势,目前的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属于共和党籍,而在2006年中期选举后,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民主党取代共和党成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
行政划分
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州外,其余48个州位于美洲大陆,并彼此相连,这些州又称美国本土。一些人将阿拉斯加也视为“本土”州,因为虽然它和“下方的48州”之间被加拿大隔离,地理上她仍是北美大陆的一部分。所有这些用词通常都包括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第五十个州夏威夷州则位于太平洋的群岛上。
美国也占有其他土地、地区、和占领区,最特别的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但本身却没有州的地位。其他的海外岛屿领土包括美属萨摩亚、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巴尔米拉环礁是美国唯一的合并领土,但目前并无人居住。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则由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许多无人居住的岛屿组成。此外,自1898年始,美国在古巴的关塔纳摩湾拥有一个庞大的海军基地。
之前由美国占领的地区包括巴拿马运河区域,自1903年至1979年一直属于美国领土。另外,菲律宾群岛从1898年至1935年间也属于美国领土,美国在那里建立了菲律宾国协作为转型至完全独立的国家前的过渡形式,最后在1946年菲律宾正式独立。
除了美国的实际州和领土外,有数个国家自愿加入为美国的联合邦(Associated States),包括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86年以来)、帕劳(1994年以来)、以及马绍尔群岛(1986年以来),这些国家都保有国际法的主权以及对于国土的最高控制权力。不过,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允许美国提供防卫和金融协助,美国也给予这些国家特殊待遇,提供许多加入美国国内政策计划的机会,包括灾害防治、救灾、和重建等计划。这些自由联合邦都依赖美国提供的金融协助以维持政府运作和资金需求。
外交
美国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的外交关系规模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华盛顿特区都设有大使馆和派驻大使。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和日本被视为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只有少数国家没有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包括古巴、伊朗、北朝鲜、索马里和苏丹。
美国革命期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服了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协助对抗英国。在接下来的开垦年代里,美国一直在亲法或亲英两个选择间摇摆不定。当时美国对欧洲事务不愿插手,专注于北美的疆土开拓。后来以门罗主义削弱欧洲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以确保在美洲地区事务的支配权。美国的扩张政策陆续引发了与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战争,两战均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在南北战争中,美国指责英国和法国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坚联盟国、并试图占领墨西哥,但在内战结束后,美国在北美洲的主导地位就再未受过挑战。
随著国力渐增,美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开拓。为此,美国占领了太平洋的许多领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宾,迫使日本开放贸易,并与欧洲列强竞争在中国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创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名永久会员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最初试图限制苏联于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加拿大和10个西欧国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联合盟国对抗任何向北美和欧洲的军事入侵,后来又有14个欧洲国家陆续加入了这一共同防御联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以及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出于政治上的现实考量,美国也与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国家结盟,例如中苏分裂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美国专注于自身的边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贩毒进入国内—尤其是针对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美国也致力于对抗恐怖主义和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但其主要目标仍为保护在国内外的国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军事
美国军队分为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全都由国防部管理。海岸警卫队在和平时期由国土安全部管辖,战争期间归海军部。
美军虽然在20世纪到今天这100多年来经历过了一战、二战,韩战,越战,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大小战争,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如在海湾战争中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但美军因为这些战争、维和行动阵亡的士兵人数加起来的总和也不足50万人,而美国本土几乎没几个美国平民在1900年以来因战争原因死亡,可见美军对内的保护和对外的科技军事实力。
在苏联垮台后,美军的军事力量之强大,在全球没有任何国家能比。美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迅速将军事力量投射至全球。虽然法国和英国也有一定的军事投射力量,但美军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大规模区域战争的军队。美国也拥有世界上能够使用的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曾经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末期在日本的广岛市、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
美军的军事潜力也表现在物流管理上,在这方面的庞大优势使美军能够迅速集结部队应付战争。美国空军有C-5、C-17等巨型空运载具,并且装备世界最先进的F-22猛禽战斗机。美国海军有12艘现役大型航空母舰,配合军事力量投射的原则,使美军能对任何可能的威胁作出迅速反应。美国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区性军事防卫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美国本土有了一层除美军外的军事保护屏障。
美国军队目前有现役军人140万,另有几十万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兵员。美国实行志愿兵役制度,在战时曾实施过义务兵役。美国的军事开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军费超过紧随其后的14个国家的总和。然而,美国的军事预算仅占其GDP的4%。美国在全球有七百多个军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古巴也有军事基地,遍及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
比起冷战期间,由于政治制度内部的军事思想变化,美国对军事上的开支和态度已经改变许多。单纯以物质资源衡量,美军目前的开销小于20年前的规模。然而,美军依然被世界视为训练有素、装备最为先进的部队。与潜在的敌手相比,美军在科技上拥有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是经过常年的大量研究投资所累积的。与国防相关的研究促成了许多技术突破,包括太空探险、电脑、因特网、超文本系统、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统、低可侦测性、防弹背心、甚至是微波炉,以及近来致力开发的雷射武器。对美军而言,这些在科技研究经费通常高于战斗人员开支。军事技术与民间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连结,促成了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经由技术转移,其他国家往往也因此受益。
经济
纵观美国经济史,是一个从成功的殖民地经济于20世纪过渡到世界最大的工业国的历程。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力从事服务业。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了玉米、小麦、糖和烟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区惊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美国也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毗邻的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和日本(8%)紧随其后,每天大约有价值高达11亿美元的产品流经美加的国界。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虽然美国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矛,但财富相对集中,与西欧相比,40%的人口相对更为贫困,而前20%的人则更富裕。自1975年以来,社会流动程度较低,劳动力市场两极化,经济增长的成果流向收入较高的20%的家庭,这种差距是因为相对而言更高的经济自由所产生的。不过,如同基尼系数显示的,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仍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工业化国家。而且在联合国发表的《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当中的美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美国最穷的20%的人的人类发展指数也与自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共产主义国家古巴的人类发展指数相同。
自从1980年代隆纳·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经济大恐慌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派经济政策。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赖于自由市场和私营的慈善机构上。
科学和科技
美国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创新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人类工业史上许多最重要的发明,包括了轧棉机、通用零件、生产线等都是源自美国,其中工业的生产线尤其重要,它使得工业的大量生产从梦想变为真实。其他重要的发明还包括飞机、电灯泡、电话。美国还在20世纪策画了著名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将人类科技带入原子时代的新纪元。冷战开始后,美国最先在太空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竞赛中领跑,从而导致了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重大进步,1969年7月,当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飞船中走出,成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时,标志着竞赛达到巅峰。美国为计算机与因特网发展史上贡献至丰,包括二战中发明的计算机、初期的军事化应用,到今日个人电脑发展与革新,美国国防部创办的ARPA网是网络技术的先驱。
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赢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特别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国生物医学的聚焦点,业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对肿瘤、阿兹海默病等疾病的治愈研究进入重要阶段。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政府机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之类的私营企业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交通运输
由于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发展相当早(比较起其他西方国家),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提前顾虑到了将城市和住宅区搭配道路网络的设计。为了连结广阔的国土,美国设计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国的国家交通系统主要便是依赖这些高速公路网。当中最重要的是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经由当时的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授权建造。根据2004年的数据,美国的公路总长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美国虽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自美国从英国独立后,因美国想与前宗主国英国划清界线,加上“右上左落”(左驾右驶) 的法国间接支持美国独立,所以不跟随英国的“左上右落”(右驾左驶) 的原则,而将道路通行方向定为“右上左落”(左驾右驶),这个规划亦影响其他国家,例如加拿大和中国。
大城市里也有建设公共交通的系统,纽约市的地铁网络是当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载客量最为沉重的捷运网络之一。而区域铁路和公共汽车网络则延伸至长岛、纽约上州、新泽西州、和康乃狄克州,都成为了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交通网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为薄弱,人们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车。
美国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铁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铁路网也横贯了48个州中的46个,专门用于客运用途。美国的铁路货运系统是世界最繁忙和先进的,且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国铁路的客运并不如西欧和日本那般发达,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国国土的辽阔;若要到达数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飞机会比搭乘铁路还要省时。美国政府的分析便认为空中客运是导致客运铁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连倒闭的主因。
空中运输是长途旅行的更好选择。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机场中就有17个位于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以运货量而言,在同一年里,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就有12个在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国际机场(MEM)。
许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国;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港和长堤港,以及纽约港,它们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许多船运交通,每大湖都与密西西比河的河网络广泛连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个连接五大湖与大西洋的伊利运河(Erie Canal)则促成了美国中西部的快速农业和工业发展,并使得纽约市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
地理
美国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美国国土东至大西洋、西至太平洋、南至墨西哥湾、北至加拿大。阿拉斯加州也与加拿大接壤,南至太平洋而北至北冰洋。夏威夷州则处在太平洋的群岛上,位于北美大陆的西南方。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尤其是在西部。东海岸沿岸地区有著海岸平原,在南部较为宽广,而在北部较为狭窄,海岸平原在新泽西州以北并不存在,不过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莱那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高6,000英尺(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西部地带的内部平原,这里相对而言较为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
E. 阿姆斯特朗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把它改为反问句
阿姆斯特朗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把它改为反问句?
难道阿姆斯特朗不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吗?
分析: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为保持句意不变,应加上否定词。
F. 案例分析是什么导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转变了经营思想
美国无线通讯公司“Cingular”2月17日以41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无线通讯部,从而创造了美国最大的手机服务公司。这之后美国媒体顿时把焦点集中在美国电讯业的“黑马”,新兴的Cingular公司,从而冷落了昔日的电讯行业霸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近二十年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管理决策错误百出,公司业绩每况愈下,正成为美国商学院研究失败管理的典型案例。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自二战以来长期垄断美国电讯行业,随后电讯业在美国成为高速发展的行业。有分析人士说,正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在全世界首先研制出电子晶体管,从此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电子时代。但因为发展策略屡屡出错,公司错失了电子时代带来的新机遇。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最早投巨资研究个人电脑的公司,但管理层的目光短浅导致研究半途而废,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后来公司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随时可以带在身边的电话”,但管理人员认定这种电话的市场非常有限,因此出售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专利权。当无线通讯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不得不在1994年出资114亿美元购买麦克考移动电话公司(McCaw Cellular),从而才开始了自己的无线电话业务。
1997年拥有电子行业背景的麦克·阿姆斯特朗(Michael Armstrong)成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上任伊始,他开始为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他宣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要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科技实力为用户提供包括当地电话、长途电话、移动电话、因特网接入、有线电视以及通过有线电视线路订购家庭电影电视节目(Video on Demand)等一条龙服务。为此,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又出资1000亿美元购买了两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从而成为全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有线网络覆盖75%的家庭。
如果要实现阿姆斯特朗的构想,还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更新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直到一个又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相继搁浅,公司似乎才意识到它在有线电视网络的经营方面出现了问题。同时,公司的盈利支柱――长途电话业务――也因为手机的兴起而不断萎缩。
本来对这样一个大公司来说,这些损失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不幸的是公司财政状况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因为竞争激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不得不降低长途电话和无线电话费用,而这些利润本来是公司准备用来偿还购买有线电视网的债务利息的。与此同时,华尔街降低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票的信用评级。
面对这些困难,阿姆斯特朗宣布拆分这个花费巨资整和起来的电讯王国。已经虚弱不堪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不得不以460亿美元的价格把它的有线电视网出售给康姆卡斯特公司(Comcast)。而上周它再次出售了自己的无线电话公司,以筹集现金,偿还债务。
现在阿姆斯特朗已经离开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两年多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还能够存在多久已经变成一个疑问。而该公司的经营教训似乎给人们带来这样一个启示:成功并不属于那些首先制定了宏伟发展策略的公司,而是属于成功地实施了这个宏伟策略的公司。
G. 阿姆斯特朗法则的经典案例分析
2004年是思科的转折年。2001、2002、2003年,思科的销售额一直在189亿美元上下停滞不前,2004年在互联网冬天里蛰伏了三年的思科已经开始复苏,而且逐渐拉开了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能够成功渡过寒冬,由衰转盛,“市场转折点建立优势”的提法是一个关键。“尽管市场萧条的消息令人震惊,但你必须想好对策渡过难关,并等待下一次市场复苏的到来。”思科全球总裁约翰·钱伯斯2001年制订了“突破策略(Breakthrough)”的6点计划,即围绕赢利、整合资源来组织公司运营,以创造效率,关注市场增长机会,在市场转折点建立优势。钱伯斯的冷静、乐观,使思科走出了逆境。
2003年12月9日,思科2003年度全球分析师大会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召开,思科全球总裁约翰。钱伯斯在向分析师们通报了思科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后,又一次重申了8月份他在思科2003财年结束时提出的2004年销售额增长10%的目标。
钱伯斯志在必得。尽管2001、2002、2003年中思科的销售额一直在189亿美元上下停滞不前,但在互联网冬天里蛰伏了三年的思科已经开始复苏,而且逐渐拉开了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
2003财年思科净收入达到3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89%。截至2003年10月,思科控制了网络转换器市场69%的份额,路由器市场85%的份额,成了朗讯、北电、Juniper这些全球老牌互联网设备提供商中盈利最多的公司;同时,思科的市值也超过了上述提到的3大电信公司市值总和。
“我相信思科3年前制订的战略和计划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已经埋下铺垫。”暂时摆脱了竞争对手的钱伯斯语气坚定,他眼角出现的鱼尾纹也加深了人们对他态度的肯定。经历了互联网低潮几年的风风雨雨,钱伯斯显得有些苍老,“这三年里钱伯斯看起来似乎老了十岁。”思科稍微资深一点的员工看到他现在的照片时说。
尽管岁月在钱伯斯的脸上刻下沧桑,但他却在公司处于逆境时以惊人的韧性和眼光赢得了员工的尊敬。“经过这三年,我开始由衷地佩服思科公司的企业文化,由衷地佩服钱伯斯。”一向比较清高的思科中国区副总裁吴锡源也不得不这样评价。吴锡源是老牌的职业经理人,4年前加入思科,此前担任3Com公司北亚区总裁,吴在思科正好经历了公司由极盛转衰,然后慢慢重新振兴的全过程。 钱伯斯提到思科3年前制订的战略,源起于其2001年1月有关“突破策略(Breakthrough)”的6点计划,即围绕赢利、整合资源来组织公司运营,以创造效率,关注市场增长机会,在市场转折点建立优势。
“‘市场转折点建立优势’的提法是一个关键,”吴锡源说,“这也是钱伯斯作为企业家眼光超越常人的地方。”吴锡源说现在回想起来,钱伯斯的理论经常让他眼前浮现出环法自行车赛“五连冠”阿姆斯特朗的身影。
“阿姆斯特朗在平地上也许并不突出,经常还落在别人后面,但一到山地潜力就迸发出来了,这也成为他每战必胜的关键,”吴锡源说,“一个公司也是如此,领导人怎样,企业文化怎样,要到逆境的时候才能看出区别,也要到这时候才能胜出对手。”
钱伯斯是一个冷静而乐观的人。有人问到2001年初当互联网世界已改变,而思科必须对此作出适应,那时钱伯斯心中如何感想时,钱伯斯的回答是在那种情况下他必须考虑公司自己怎样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市场应该对公司负责的问题。“尽管市场萧条的消息令人震惊,但你必须想好对策渡过难关,并等待下一次市场复苏的到来。”钱伯斯说。 “和许多别的公司一样,我们裁减员工,削减了渠道合作伙伴,不同的是所有的一切思科都是在异常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上述举动。”吴锡源回忆说。
与惠普、太阳微系统公司等一轮轮的裁员相比,思科自始至终只裁过一次人,但光一次思科就裁了超过1万名员工。“这是因为钱伯斯希望一次裁人便足够止血,而不需要一次一次老是不停地揭开自己的伤疤。”思科内部有消息人士评论说,就算在景气最令人沮丧的时候,钱伯斯也坚持把行业内最坏的消息告诉员工。
裁员之外,钱伯斯还砍掉了将近1/5的生产线,重新设计路由器和转换器,使它们使用更少的零件。钱伯斯也宣布减少公司所有员工40%的差旅费用,并主动将自己的薪水调整为1块钱,引起公司颇多高层的仿效。通过这些措施,思科总计削减17亿美元,即17%的总成本。
这都是看得见的举措,思科其它间接的、不易为市场观察家们所知悉的举措还包括代理商和供应商的调整。通过“渠道地图(ChannelMapping)”措施,思科砍掉了三分之二的代理商,也将全球主要的产品供应商从1300家减少至420家。
“这些措施的目的关键是使思科更加聚焦,把我们的力量放在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上。”吴锡源说。 除了上述提到的外功,思科在景气最低迷的时候也不忘员工培训和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的所谓“内功”,这是吴锡源最感到难能可贵的地方。“思科真的做到了该省的钱都省下,不该省的钱决不吝啬。”吴说。
吴提到,思科在过去三年里,给予员工的培训比任何其它时候都多,第一是因为公司一直把员工培训当做公司的头等大事,所以互联网低潮时期培训经费方面没有任何障碍;第二也因为经济不景气,“公司业务没有景气时繁忙,员工也正好有足够的时间来通过培训进行充电”。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思科的IT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思科的公司网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而思科又利用互联网的“冰川期”,斥资千万美元为各工程部门打造了一套完备的网络电子销售工具。“每个人都知道‘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但景气好的时候,销售人员都在客户处那边,要建一套完整的销售工具看样子也只有在不景气的时候能完成。”吴锡源说。
围绕思科开展内部建设的一个插曲是,2002年较早时候,钱伯斯来到思科CIO索维克面前,询问其是否有可能到2007年将整个公司员工生产力调高一倍,即从现在的人均50万美金调整到2007年的人均100万美金。从那以后,思科每年要3次由钱伯斯主持进行网络应用能力回顾,希望管理层能从互联网应用中获得提高生产力的新方法。 暂时摆脱传统行业竞争对手的思科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是:传统行业对思科业务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而股民对思科的期望又越来越高。
要实现增长,思科现在只能指望新的高增长市场:存储、安全性产品、VoIP电话以及Wi-Fi.自从去年涉足存储市场以来,思科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现在已经占存储市场出货量的5%。
在VoIP电话市场,思科在企业市场的收入占据第一位。预计今年这一领域全球市场将增长51.8%,达到20亿美元。由于受到Avaya公司的冲击,思科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减少11.8%,降为27.4%。
网络安全是思科另外一个增长领域,去年的市场占有率为27%,成为市场领袖。CheckPoint仅以13%的占有率远落后于思科居第二位。这一市场将由今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6.5亿美元。但这个增长数字对于思科这样大规模的企业也不能算什么。
对于Wi-Fi领域同样如此。思科其他业务的利润率为70%,而Wi-Fi业务部门的利润率仅为30%。2003年第3季度,Wi-Fi业务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思科希望以后每个季度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15亿美元。
这对于思科这样的巨无霸,如此数目的收入不值一提。所以思科公司计划在未来半年内进入6个新的增长领域,即包括网络安全、存储网络、光网络、中小企业及家庭网络、IP通讯及无线网络安全在内,每个领域的潜在销售额都将达到10亿美元以上。
H. 阿姆斯特朗炮的技术分析
阿姆斯特朗炮由熟铁锻造而成,采取多层复合炮身结构,整炮由大小双管组成复合多层炮身,其中小管内刻有膛线。炮弹为铸铁制。早期炮弹使用球形炮弹,外面像米涅弹一样涂软铅以噬和膛线。中后期则改为现代炮弹式的圆锥弹头。目前没有资料表示这些炮弹使用了信管。铁质的实心弹的重量大概在50公斤左右(110磅炮)。火炮也可以使用榴弹,榴霰弹和散弹。
炮弹作用原理和米涅弹非常类似。在炮弹上涂上一层软铅。这样就可以让炮弹有效噬合膛线并旋转。由于是后装炮,所以没有前装炮那种需要降低炮身然后要人跑到前面去装弹的问题。弹药装填时间大大缩短。因为规定了标准装填程序所以可以连续开火。炮身使用铸铁制造。其多层复合炮身比整体铸造式炮身来说其重量大大减轻。因此,该炮性能远比同时代其他种类火炮优秀。该炮可以使用实心弹和榴弹。1858年英军决定将该炮列为制式火炮。
阿姆斯特朗炮的一大对20世纪火炮设计有重大影响的发明是阿姆斯特朗式的压缩式炮管。所谓压缩式炮管指的是一种火炮炮管内膛的设计方法。其具体内容是从炮膛开始相当距离的炮管内径都是平行的,接下来大幅缩小造成所谓的压缩,最后将内径压缩至最终口径相同的平行内径炮管中。在阿姆斯特朗炮上的设计是,身管内径后部的6英尺左右的炮管内径比起前面的内径明显小。当装填完毕发射时,这6英尺的小内径可以磨掉炮弹上的铅涂层。这样当炮弹开始旋转着进入炮管的时候,其直径就可以和火炮口径相符。这个设计大大增加了弹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