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Ⅱ 中国股票市场从开始到现在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事件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Ⅲ 发展史观后心得体会
发展史观后 心得体会作为大学生,用读书积蓄力量,培养硬核专业知识,用努力奋斗的青春回应时代的挑战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也从课中明白,大写的青春里有大写的家国情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发展史观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发展史观后心得体会一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军队的建设思想实现了战略性抉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不仅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而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战机量产、攻击无人机走向世界、新一代轻型坦克成功入列……系列的突破,使我们有信心相信: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能够担负起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让投资更为便利化、贸易更为自由化、让文化交流更为深入、让“一带一路”上的各国人民因中国经济发展而受益,也让中国经济从各国发展中获益,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无疑是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庄严承诺,更表现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决心与恒心,更多国家、更多人民都将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分享中国开放的红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一张张改革的蓝图,一幅幅开放的画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展现了中国社会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xx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李如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发展史观后心得体会二从疫情防控部署谈到我国未来发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谈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结合历史与现实谈及青年人的思辩能力……这一堂思政课意义非凡不可缺少!直播敏扰镇课中,冯秀军教授围绕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开的一系列叙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谈到,青年人要有“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谱写大写的青春。
人们都说,疫情结束了,快去见见想见的人吧,快去吃自己已经很久没吃到过的美食吧。人们都希望这场战役能打的胜利,等待着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和冲在最前线的英雄们凯旋桥粗归来。你看!武汉方舱医院的甘肃姑娘们,又跳起了美丽的广场舞,洁白的防护服里面有一个笑容满面的小仙女。快看!又过来了一个舞姿优美的新疆姑娘,她踮起脚尖,跳起了新疆舞,我想她应该想起了在家乡,母亲给她教舞时的慈祥。走廊里又过来了东北的女汉子的大嗓门,幽默又活泼,像是相声表演要开始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白衣天使们,他们都在努力打赢最后的一战。其实我们都在等你们回来,答应我,回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加油最美的武汉,最强大的祖国。
作为大学生,用读书积蓄力量,培养硬核专业知识,用努力奋斗的青春回应时代的挑战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也从课中明白,大写的青春里有大写的家国情怀,我们必须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把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接住时代的接力棒,向前跑!
发展史观后心得体会三回首过去,我们xx多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
在经济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球公认。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均资源和资本积累都不是很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持续了近xx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的壮丽一页。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改革开放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贫积弱,重拾历史荣光和大国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迅速。尽管美国、法国、日本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从世界经济体系和贸易体系角度来看,中国为更平衡的贸易体系做出了贡献。xx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在科技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巅峰,引领科技创新潮流。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四十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硕果累累: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返航、“蛟龙”下海、“墨子”升空、“复兴”起航、“天宫”合体,一系列象征着中国腾飞发展的“超级工程”的出现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自豪。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大棚以及无水栽培的广泛普及,也标志着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了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一把强劲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升。四十年前,人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环境中,中山装、平头、公社是那个社会的代名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充其量是毽子和沙包,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根好吃的冰棍,电视成了乡里乡村人眼里的香饽饽……而四十年后,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粗粮细作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深入人心。随着二零二零年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农村的公路不再是又窄又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土路,水泥路、柏油路通往各个乡镇、各个村社,公交车不再是城区的标配,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中国新“四大发明”也火热出炉:国家名片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这些民生发展,刚好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的评价:“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念,攻坚克难,路途虽还漫长,但已是前路可期。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都永远属于过去。回首过去,我们心怀坦荡,既不沉沦于昨日的鲜花与掌声之中,也不拘泥于昨日梦想的得失之间,对于中国,这个全世界瞩目的腾飞巨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脚踏实地、谨慎大胆的探索,不断取得经验,对于未来,我们势在必得。
虽然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的时代。但之于我们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幸运而多彩的。改革开放引入了新的体制,激发了大家对成功的渴望。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医学生,我们更要胸怀理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树立创新精神,开拓眼界,在改革开放的路程上有所作为,和国家一起奋勇前行,实现国家与个人的中国梦。
Ⅳ 瞻望中国股票市场的发现前景论文
(一)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现状及其评价
市场是按照一定规则正常运行的,不规范的股市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重新认识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表现在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后,经营观念和管理机制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很快就出现了亏损。
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入有更大赢利可能的公司。
从投资者角度上看,由于股市存在着投机行为,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投资就是炒股票,寻求买卖价差,改为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
从企业角度上看,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实施,随着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市场已经按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配置资本资源,靠”圈钱”和包装上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是否上市筹集资金或通过其它途径筹集资金需要认真思考,特别是现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想上市必然会泄露一些商业秘密,所以应从企业根本利益考虑,上市并不是惟一的途径。
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
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我国现行股票发行是核准制,证券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公司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取消证券发行实行计划管理,规模控制方式,放开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上市;股票发行价格改革以定价为主向竞价方向发展,逐步让市场决定具体发行价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如根据市场容量,继续实行国有股配售减持,引入优先股方式,将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扩大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范围,通过网上交易,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扩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国有股与法人股比重,增加个人股数量。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个人股比较不能实现同股同权,企业资产的优化组合也很难实现,既不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和市场机制,也不利于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
再另一方面,我国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场内交易的,和我国经济改革的现状相背。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场内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场畅通,也有利于退出机制实施后,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顺利退出场内交易,以及不愿上市的企业股票参与流通问题。
培养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机行为,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着重培养我国股票市场的坐市商。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游资会大量进军证券市场,规范投资理念,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也显得愈加重要。
证券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居多。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所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投资基金规模,培育发展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同时,吸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力培育我国专家经纪人——坐市商。
在美国,坐市商大约占会员总数的25%左右,大约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佣金经纪商之间成交的。坐市商在稳定股市,防止股价暴涨暴跌,以维持股票市场的连续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发挥作用,不仅要有雄厚的资本,而且还要持有相当数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价格暴涨暴跌时趋于平缓。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大监管力度。为了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和适应证券市场需要的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资产可信度,增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杜绝不法市场行为,加大对操纵股价的查处力度。
(二)我国股票市场宜采取的对策,以及未来的出路
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
1、 从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现状谈起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发挥着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功能,而从我国的股票市场情况看,股价指数与GDP走势出现了双向背离、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过低的状况 。因此,如何实现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出现背离的原因
【1】股权分裂造成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投入产出的严重差异; 股权分裂是我国股市特有的现象,造成了中国股市对非流通股东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而对流通股东投资价值较小。
【2】股权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对股市与国际接轨的恐惧; 股权分裂扭曲了中国股市,造成了过高的股价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无投资价值。股民害怕管理层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价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资者认为有投资价值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无法在国内市场赢利的机构投资者抽离资金投向境外。
【3】我国股票市场参与各方弄虚作假,缺乏诚信; 股民害怕弄虚作假。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对大股东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侵占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如信息批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圈钱、过度投资和忽视小股东权益。管理层对责任和诚信义务的意识淡薄,甚至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过失问题。市场股评人士素质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损失而丧失信心。
【4】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不思回报; 高市盈率的发行价和上市价,各上市公司无节制的高价增发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资金后,当年就陷入亏损。募集来的资金有的用于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给广大股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5】全球经济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股市有不小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与国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表现杂微观上市公司来说,就是公司业绩的下滑。
3、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股票市场
【1】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11年,宏观经济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长,主要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处于试点阶段 ,境内股票市场筹资所占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不能再靠过去的近乎单一的融资方式,必须大力发展股市等资本市场,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资本市场是联结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纽带。发展资本市场,才会把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不仅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金融风险,而且会使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使资本市场继扩大内需、外贸出口、引进外资后,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
【3】 发展股票市场,既要扩大股市规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扩大股市规模,是要使股票市场的市值与GDP保持一个合理比例,扩大直接融资。
【4】 按目前全球新兴市场股市占GDP比例和直接融资比例的平均水平计算,我国股市市值规模需要有一个大发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须调整股市结构(股权结构、股价结构、投资者结构等),优化资源配置,股市的投资应重点流向业绩好、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成为广大投资者可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
4、当前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过低
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多数年份里,股指走势与GDP走势一直相背离,宏观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股指走势却是高低互现,波动运行其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不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股票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比较,规模太小,两者很不相称 ,我国流通市值相当于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兴市场这一比例平均约是70%,成熟市场是100—130%。股市相对宏观经济规模过小,妨碍了二者的有效互动,有时宏观经济增幅下滑没有妨碍股指大幅走强,有时宏观经济走强,也没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差。 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关联,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业绩实现的。从理论上说,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走势向好,是因为微观经济(公司)业绩好,股价指数自然强劲。但实际上,我国股指走势与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业绩与宏观经济发展这三者没有太大的关联。
【3】股票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股票市场规模小和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差这两个问题,是由股票市场所处的阶段决定的。 (1)从监管体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才被正式确认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2)从股票发行体制来看:2000年3月16日 ,我国股票发行体制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 (3)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我国股票市场散户投资者所占比重较大,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过低; (4)从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看 ,多数为中小券商; (5)从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目前该法还在重新修订之中。
从上述基本架构看,中国股市确处于由试点阶段向正常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如这个过渡期能与我国入世过渡期同时结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宏观经济部门都应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要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关乎宏观经济全局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2】要加强股票市场基础建设。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都可归因于股市的不成熟。应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础建设。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丰富股票市场产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强化信息披露,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加强对股市运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健全股市法律体系。
【3】要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上市公司的高素质是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国家收取的印花税、中介机构的佣金、投资者的回报等,都应是上市公司创造的,这才谈得上股市具有投资价值。 可以说,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是股市建设基础的基础。
【4】要解决好全流通问题。 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既要加强市场基础建设,也要重视解决股市试点中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5】 要重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在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增强后,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会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来。回顾近百年来国际股市风云,各国股市大盘遭遇重创,大多是因为宏观经济出了问题。我们应重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强的优势,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适时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国股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实体经济环境。
Ⅳ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Ⅵ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Ⅶ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5篇
证券投资有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1
为期三天的《证券投资学》课程网络培训结束了。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但是各位老师精彩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我希望今后能够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培训,能够多些机会和兄弟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证券投资学》我有一点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这门课程的定位。我所教授的这门课程是我们应用数学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学生们选修它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把它作为炒股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一种是为了混学分;还有一种就是为了应付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考试。(我们专业的学生考经济类研究生的比较多)
因为是专业选修课,所以课时很孙拍有限,只有48学时。这48学时只能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讲解,大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而且因为这门课程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法律制度、政策规范、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而这些学科我们专业都要求学生或必修或选修,所以有些交叉的内容就可以和其他老师沟通一下,避免重复讲解。比如这门课程需要用的统计学和计量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不用深入讲解,因为学生都已经学过,只要直接拿来用即可。
其次,是重点和难点。对于我们理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本门课程的重点为:证券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市场,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证券投资价值分析;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和板块分析、公司分析;技术分析,包括图形分析、指标分析。
难点主要集中在: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原理;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债券的投资价值的计算;中国股市则李羡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技术分析中的图形分析,尤其是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均线理论、MACD、KDJ等主要指标的运用。
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不是经济类专业出身,所以牵涉到的经济学内容还是要强化的,另外我们学生都是学数学专业的,所以对于计算和模型处理应该会有一定的优势,只是经济学专业背景有些欠缺而已。
最后就是实践这一环节。这门课程我们还有12学时的实践时间。但是因为课时的有限以及实验室设备的缺乏,这块实践环节几乎就是虚设,学生只能上机处理一些计量方面的问题,根本无法进行与证券有关的一些实际操作。而且因为经费和其他一些条件的制约,学生也无法去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一些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实践,这样学生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感性认识上,这实在是一大遗憾。
通过这次培训,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尽量使学生能对这门课程有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2
在理财团队实习期间,杜老师每天在晨会后都会给我们开个小会,听取一下部门其他人员对晨会消息面的理解,我想这个小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作开始。可以让我们这些新来的人知道今天会有哪些板块可能涨跌,这样就便于我们有目的性的关注某个行业。在下午收市的时候杜老师还会给我吗开个总结的小会,总结一天股市的变化,给第二天的开市做一些预期。这样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股市中的专业术语,对股市也有更多的了解。
公司在每天下午四点还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在一些我们不太熟悉,或者需要注意的方面给我们强化训练。毕竟我们还在校园扰歼生活中,职场的要点我范文大们还有很多都还不了解,还有很多我们要去学习,这是其他公司很难提供的培训,这也让我感觉到公司以职员为重的理念,公司进步,职员也一同进步。
在实习过程中还认识一些朋友,每天我们一起工作,一起下班,自然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也就让我学会了怎么在公司里与同事相处。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实习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职场很好的途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校园中的学生们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虚心学习,多听,多看,多想,多做,毕竟很多我们都还是不懂的。华泰证券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在公司各个不同的部门学习知识,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得来不易的资源,好好学习。刚过去的一周让我对理财团队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一周要在柜台部学习更多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方法,这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职位,我们同样会更认真的去学习。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3
这学期开设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课程,不论是上理论课还是实验课程,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其他同学对这课的热情也很高,有了其他课程同学们上课的状态的对比,我有发言的权力。
证券投资实务不但有实际操作的空间,为我们以后的个人投资理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它的实践结合了过去学过的宏观经济学,会计基础,还有金融、证券等课程的知识,要掌握好它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变不惊的魄力。
这学期开始我也自己尝试做实盘操作,老师也说不要忙着做实盘,但那时我已经进入了股市。开始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还很陌生,连选股需要考虑哪些方面都不知道,所以理所当然被套了,在很长一段时间才解套。中国股票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的不成熟阶段,很多法律还不够规范,监管还存在漏洞,还有政策影响过大,造成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还不如国外市场成熟,所以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做价值投资。普通的投资者倒更像是投机,所以中短线操作和波段操作为主,追逐概念股和短期的暴涨行情。
一开始我是技术分析的迷恋者,所以忽视了基本面特别是宏观经济状况和股票市场的大趋势。开始选股单纯从技术方面考虑,各种指标都预示着未来看涨,但现在深刻认识到逆势而为的危害,在股市这个洪流中,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平安的走下去,在大趋势下,不要抱有幻想,更不要一厢情愿的看好或是看空某只股票,要理性对待波动。技术分析只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过去的行情,技术分析本身就是在历史可以重演的假设上做的判断而已,是根据过去推测未来走势,但经济发展却日新月异,各种因素影响股市行情,谁也无法预测未来走势,只有看准行情,合理预测,顺势而为。
证券投资实验课程,老师要求我们做模拟操作,我也做了,虽然没赚多少钱,但也没亏,我做过实盘所以很清楚,模拟盘无法锻炼实际能力,所以起始100万的资金我最多30%的仓位。模拟盘可以锻炼我们如何把握行情,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以及对整个操作过程的把握,但对心理上的锻炼就基本没有了,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做起来不会有心理压力,就算亏得再多也不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如果真的自己用一百万去投资股票,当出现浮动亏损的时候心情肯定不会轻松,就算有浮动盈利又担心这种行情什么时候会反转,心理压力无时不刻不存在。当技术分析能力和行情把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心理成熟和承受能力就成了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中国这个大的投机市场中心理的成熟远比技术分析重要,比如能够理性的对待盈亏,设置止损点,并坚决的执行,不贪婪,不恐慌,这些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历练的投资者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我觉得做模拟盘不能很好地锻炼实践能力的理由。
再说一说我选股的一些心得,要做投资,如果要控制风险,稳定盈利,首先的看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在中国这点尤其重要),经济形势较好,或是哪个行业发展前景好,就可以进一步选择,在熊市中就得选走势比较强,至少强于大盘的股票,而在牛市中就要选上升空间大的股票,但注意行情的反正。选好行业之后就得看具体的企业,选择企业首先得看企业的发展情况,比如公司文化,运营情况,盈利能力,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然后看趋势,看趋势首先得看长期趋势,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是一年的长期趋势,看大趋势是处于上升通道还是下跌通道,一般肯定是选择处于上升趋势中的股票,看了长期趋势然后才看短期走势,一月或是一周的走势,结合基本的“价”“量”“时”“空”四个因素,与K线走势和技术指标综合分析,K线和技术指标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是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综合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不知道何时买进何时卖出,每次看到老师一次次精彩的操作,都会感到惊讶,老师对买卖的价格把握得怎么这么准!对于股市新手来说一般都是心血来潮,何时买何时卖没有根据,完全凭自己感觉。往往自己感觉良好,但有人说过感觉良好的操作往往是失败的。在对待盈利亏损时的态度行动也是考验一个投资者的试金石,往往一般的投资者对于亏损倒司空见惯,再买下跌的时候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个可能就是底了,会涨起来的,但谁知道地板价下面还有地狱价,谁也别想去推测底在哪。但是对于上涨的行情,又感觉坐立难安,因为老是担心哪天行情突然发转,由于难以承受这种压力所以一旦有浮动盈利就迫不及待的卖掉变成实际盈利,但股价依然上涨之后又不能追高,所以就只能拿着那点微薄的盈利望市兴叹,心理学的预期认为,当投资失利,有所损失时,我们是风险爱好者,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我么往往宁愿选择继续赌下去,希望以后走势对我们有利。青泽在《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中说过一般投资者处理亏损交易时和心理学家的预期一致,结果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赚小钱亏大钱,正好和正常交易原则相反。一个高明的投资者是在顺势交易时,能放胆去赢,在判断失误时,又能果断地壮士断臂。
要时刻谨记,在股市中我们永远只是汹涌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永远不要企图主宰它,任何的逆势操作都是自取灭亡,投资中,理性是最重要的,心理的成熟是做出理性决策的基础。这需要在股市中多年的历练,不断积累经验。
最后的忠告: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4
我们金融辅修专业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模拟证券投资和模拟保险实务的实习。在模拟操作中通过这次模拟炒股和各类分析软件,我学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巩固了证券投资专业知识,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状况,对整个市场经济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关注财经新闻的好习惯。
在以前就经常听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说法,而在本学期证券投资学理论的学习中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我们都知道证券投资是一定的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的收益购买资本证券以形成金融资产的经济活动。简言之,证券投资就是购买资本证券。证券投资有不同的的证券主体,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企业投资者、政府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主体和组成成分。这四者或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或经过参加市场操作,例如买进卖出股票和债券来多多少少地影响着证券市场。他们采取各种行为的目的,无非有四种:获取利润,而且要尽可能地使证券投资的利润化、通过证券投资获得证券发行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权、规避投资风险或将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在本次的模拟实习中我们以模拟的角色首先在“叩富网”这一模拟炒股软件上注册自己的信息,利用虚拟资金进行炒股。就像我刚才所说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它与国家经济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近年来“炒股热流”席卷全中国。以前一直以为炒股靠的是运气,但是学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并经过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的分析,我对股票、对投资,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懂得了投资和炒股,都是需要一定的证券知识和技术分析的。
而在接下来实习课程中我们还分别进行了从中国上市公司中找出代表不同行业的10只股票进行发行方式,股本结构等的调查;中国上市交易的代表性封闭式基金品种;中国上市交易的代表性开放式基金品种;世界范围内10家证券交易所;交易所证券价格变动情况的股票价格指数和股价平均数;货币政策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股票、债券、基金收益的风险检验;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与经济运行实证;公司业绩分析;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关系以及解禁股票的实习。这些实习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过程比较繁琐,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比较麻烦,因此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几乎逛遍了所有财经网站。而且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各方面信息的联系与汇总。在计算各种数据时必须要细心。
我认为这一学期进行了模拟投资实习和学习了证券投资,通过这两者的相辅相成我收获了不少,让我认识到在股市中该从哪方面看问题,该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通过对各大财经网站的基本了解我也知道了各个网站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虽然自己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深入,但我最起码知道了入市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与素质,并且自己对证券投资的爱好给自己不断探索做了催化剂。就比如说炒股,我认为炒股要看自己的技术,还要看自己的心态,更要看自己对事情的分析,看自己对股市的远见,这犹如我们做人一样,犹如我们为人处世一样,当你以一种好的心态努力去做一件事,总会有所收获的。
证券投资学实训心得5
经过这次学习《证券投资学》之之后,我觉得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来形容我在课程《证券投资学》学习中深刻而又难忘的体会,也是内心最为真实的最为有感触的表达,也将会是在我以后工作生涯中面对证券行业提供有力基础的知识保证,证券投资实训心得体会。
在我大二第二学期的课程中,《证券投资学》脱颖而出,对新领域、新知识的碰撞更为强烈有激-情。《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了理论与实操的教学模式。应用了模拟炒股与课本知识理论同时授课的模式。让我学到了基本的炒股技能的同时,对于证券市场基本相关领域的内容会有初步的认知,虽然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恰恰是我接受新知识的方式与途径。对未来的自己来说,会在面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抉择上,更能全面地分析与做决定,对生活中所遇的机遇与挑战会审视夺度,对处理某件事事情上持有的态度会更加的稳重与现实客观。具体学习证券投资学》的哪些方面。
模拟炒股方面模拟炒股方面。
这个模拟炒股实训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次涉及模拟炒股平台。刚开始买股票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不知道买些什么股可以赚钱,只是凭着老师教过的知识和老师在课堂分析的蓝筹股与自己对资本市场和当前经济简单分析进行交易。刚开始,买些银行的股票,确实是赚了点,可不尽如人意的事还是会发生,以为可以作为长期投资的股票,结果却大大下跌,导致对于10万元的数字减至9万多。
二:重整旗鼓。对一些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及有关股票知识和同学们互相讨论,这样分析处理下来,收获确实不少,但却因为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多,导致亏钱。
三:对于当前社会现象加深了解。进一步探讨是否影响某些类型的股票的涨或跌,认真分析K线图,安装安信股市走势系统,关心股票的走势,这样更加全面的进行模拟炒股。在某些难于抉择的选股问题上,咨询了老师,也从网上股票分析师的意见中,也参考了多方面的见解,从而选定购买的股票。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一:每次课上课前几分钟,老师会给我们分析昨天股市真实的走势,让我们对股市的兴趣愈来愈浓,证券投资实训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关注当前金融市场越趋成熟的过程,以及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
二:通过对股票理论的分析,老师结合了实质性板书画图和课本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让我们对过于抽象化知识理解很大程度上客观地接受。
三: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对当前我国关于证券市场分析有很大的认知,在如何申请股票上市、如何组织公司上市、目前市场中的金融市场都会有实质性的理解。
四:通过对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等方面,培养了我们分析事态、表达言论会更加有条理有逻辑,进而影响生活中每处细节。
五:通过课后学习讨论,特别是对选哪支股票、股票走向趋势。很大程度地提供对金融知识了解的良好环境。
整个实训学习下来,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化,理解起来会比较难,偶尔会影响学习的激-情与积极性。
2、对许多专业术语的理解会存在较多的不解;对股市走势图的分析存在不严密性的理解分析。
3、对分析当前社会某些现象影响哪些行业来说会比较吃力,重要的是培养那种金融敏感度会有很大程度的阻碍作用
4、证券专业术语过于多,记忆起来会比较模糊,专业知识的提高。
(一)专业知识的提高。在模拟炒股这项实训中,有着很深刻很刺激的感触。首先,对于选择哪支股票确实需要谨慎。要有根有据,割股不可贪心,选舍得当。因为在证券市场中存在非常多对股票趋势影响的因素。常告诉自己,知足常乐。重要的是要明白并非价才是赚钱,有时候有的赚就可以了,炒股盈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炒股心态。其次,是对于金融领域的知识面认识更加广泛,和对金融领域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会有所提高,更加有兴趣去探讨金融领域的奥秘。最后,通过这样的一次模拟实训机会,通过这样的教程模式,对于课本理论的了解更加立体和存在感。因为金融市场是个难以了解难于看见的市场,因为它更注重的是了解与理解。在课本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对于证券这个领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证券投资的基本流程,以及对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会有一个概念性的轮廓与认知。我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用在对理论抽象、数字繁多、变化多元化的证券分析上,我觉得是可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激励学习的鼓励语言。对于证券投资的认知,往往读懂课本理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当前国际的、我国的金融市尝金融工具等等方面的熟悉。
(二)深层次的升华。深层次的升华。这个实训学习的过程,我学到不仅是对证券专业的知识,更多地是为人处事的学习,学会了更多的宽容、更多的谅解、更多的不耻下问。还有就是处理问题会从全面性看待与分析,做事会比较有逻辑性与层次感。这些体会,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效用,这段实训历练,对以后工作会有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人生,会是一种健全、稳重的升华。
Ⅷ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
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
② 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
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由于供求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8.10”风波。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虽然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复审。
1999年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发行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法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确立了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明朗。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等,对企业发行新股的过程与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年形成了“上网定价发行”,“网下询价、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
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承销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不经过累计投标询价而只需通过初步询价就可定价发行;在证券发行方面也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
③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
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
拓展资料
发行规模目前,我国发行上市的证券品种已涵盖了股票(A股、B股、H股、N股)及其存托凭证、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权证(认购权证、认沽权证)、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资产收益计划、收费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等。资本市场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更为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Ⅸ 简介中国股票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最让投资者兴奋的莫过于大幅飙升的牛市行情。近期,股市出现连续上涨的走势,受此影响,许多人都在高唱牛市到来了。而面对涨声四起的牛市论,仍有些投资者不敢踏入股市这个“雷池”,继续悲观地看待现在的市场。
其实,一轮牛市的产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这里我们把中国证券历史上牛市特征和历史背景做一个分析,给广大投资者以参考。
1994
2个月涨2倍多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4年8月的行情惊心动魄,人称解放军叔叔救市行情,其实并非解放军出面救市,只是行情在8月1日建军节启动而已。
在这之前,股市一路阴跌,在跌破777点铁底后一路下滑到325点,其间没有称得上反弹的上涨。就在投资者一片绝望之中,管理层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引进国外投资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收盘333点。
1997年8月1日星期一,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股市在394点开盘,涨幅接近20%,所有人都傻了。由于对以前反弹过后更大下跌的恐惧,大量投资者开始卖出股票,股指开始回落,很快屏幕上显示出378点。正当卖出股票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股指再次被强大的买盘托起,并一路上扬,收盘报445.64点,比前日上涨33%,山东渤海更是涨幅高达108%,两市没有下跌的股票。上海股市成交量超过30亿元,为前一个交易日的6倍。
随后股市直线上扬,到8月8日星期五,上证指数收盘683.04点,比一周前上涨105%,连境外投资者都大呼看不懂,行情非常凌厉,仅仅一个半月便达到了巅峰1052点。这次行情可以说是斜率最大的行情,起因为政策利好,但由于时间较短,业内人士并不愿意将这波上涨归结为牛市,而更愿意说是一次反弹,但2倍多的涨幅,即使不是牛市,也让投资者过足了瘾,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6
十三道金牌方能镇压的最强牛市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什么是优质股票?还是那句老话,散户不要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当时新发行的股票肯定没人要,湖北兴化这个大牛股就出现在这个群体。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因转配股的红股上市的丑闻,复牌后也遭到散户的抛售,成为了没人要的股票,它也是这次牛市的主要牛股。另外,由于当时投资者偏爱上海的股票,深圳的普遍没人要,为首的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由于流通盘偏大,自然成为散户抛售的主要对象,而它也成为了整个牛市的领头羊。
牛市来了,什么都敢炒,疯狂程度让局外人不可想象,1996年4月23日,深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拔地而起,6天时间从4.9元上涨到20.99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会不会像现在的投资者一样永远套牢呢?不会,1997年的5月,深科技达到70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仍有2.5倍的盈利,这就是牛市。
牛市生命是顽强的,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当时的股市出现了泡沫,股市连遭打压,几乎是3个跌停板,而就在这期间,交易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实行了涨跌停板和T+1。
1997年2月20日,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股市也以阶段性低点870点开盘,经过30分钟的默哀,股市再次被资金推起。有传言说,当天管理层要求各证券公司:不管买什么,只给你们30分钟时间,所有券商必须建满仓。牛市再次一发不可收拾,3个月后,上证指数达到1510点。一路上管理层连发13道金牌打压牛市,1997年新增300亿新股发行额度的消息终于让牛市低下了高昂的头。
牛市,伟大的牛市终于结束。
1999
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1999年的5·19行情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波单边急升走势,中间经历了诸多利好传闻和消息的推动,场外资金不顾一切地接力买进,造成了32个交易日的辉煌,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在行情启动前,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国导弹袭击,同时也炸出了中国股市著名的“导弹缺口”。随后深沪股指连创新低,上证指数跌破1100点。在此危难时刻,证监会先后向国务院提交利好政策: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六项政策建议获批,这一系列“政策利好”也成为了奠定5·19行情的基石。
行情正式发动的当天,上午还显得相当平静,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下午,大量涌入的场外资金不断推高指数,成交量猛烈放大,市场开始骤然升温。此后连续3天,市场量能梯次推进,从75亿元到102亿元到145亿元。市场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胀,场外资金继续蜂拥入场,直到放出沪市单日445亿的天量,指数上攻至最高1756.18点才戛然而止。
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线电视网络股、高科技股、银行股板块、除权股板块、权重股板块、绩优股板块和标购股板块等多个热点的猛烈炒作,几乎整个市场95%以上的股票都上涨超过50%,体现出十足的牛市特征。这与后来出现的二八现象的局部牛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5·19被投资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2000
至今无法逾越的2245点
5·19行情力度之强史上罕见,但在见到阶段高点后,随之而来的持续半年的大调整,在1999年的最后几天,一轮新的牛市在一片观望中突然爆发。
这波由网络科技股引领的行情,无论在持续时间上,还是个股涨幅上都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上证指数从1999年12月28日起步,到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创出了2245.43点的历史新高,经过1年半的上扬,沪指创造了至今仍无法超越的历史高点。
2000年初政策利好接踵而来,先是允许券商股票质押贷款,之后实施新股二级市场配售,沪深大盘应声而起。大盘上涨的过程中,虽然有转配股流通上市,新股增发定制框架,宝钢等新股扩容等利空因素出现,但在开放式基金、保险机构、社保机构等增量资金大量入市的背景下,沪深股市大涨小回,一路创造出历史新高。
2001年,两市继续演泽着牛市的行情,但有所不同的是,大盘指数的震荡幅度明显加剧,“牛劲”已大不如前。沪深指数的综指也仅从年初的2077点至最高2245点,涨幅仅约8%,而成交量相对2000年已有所萎缩。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
Ⅹ 股票的起源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 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 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 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 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 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 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 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 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 形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学习中国的股票发展史的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一、最早出现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
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二、中国股票
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
农商部终于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运作模式引用日本所,还聘请了日本顾问。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