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雅虎科技股票
扩展阅读
升普的股票代码 2025-02-02 06:37:57
TST营业执照有股票代码吗 2025-02-02 04:27:43
上海和深圳股票代码简写 2025-02-02 03:18:29

雅虎科技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9-11 13:44:45

Ⅰ 雅虎创始人

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2008-11-01 08:31杨致远
雅虎酋长——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
出生:于1968年出生在中国台北,取名杨致远;
移居:10岁随母亲移民美国,取英文名Jerry Yang
婚姻:1997年结婚,妻子Akiko是一位日本血统的哥斯达尼加女人
弟弟:Ken;读于美国加州斯丹佛大学机电工程系。个人主页:http://velox.stanford.e/~yang/
父母:妈妈,Lily;英文和戏剧教授;曾谈起她的儿子杨致远时,说:“当杨致远小时候刚刚开始学着说话时,就总是一个劲的问‘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 3岁开始学习认字;父亲是中国大陆人,在杨致远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教育:在就读斯丹佛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他的学士、硕士学位。并结识Yahoo创始人之一费洛而建立Yahoo!
住房:现住在胜泽西的Los Altos,当时是1.9万美金购买的房子;拥有五间卧室和海湾美景
财富:1997年荣登《财富》杂志富翁排行榜,1998年4月,身价已高达80亿美金
MODEM:1997,他还仍然使用28.8K MODEM上网冲浪,他说这样才能感受得到用户的真实体验。
Email: [email protected]@akebono.stanford.e喜爱的运动:相扑,打篮球、远足、骑车
Couting Grows ; Hootie and The Blowfish
喜爱的4块钱一碗的越南牛肉面
着装:麻衬衫;卡其布裤子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8446.htm

虽然目前雅虎被阿里巴巴所收购,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Ⅱ 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数是2.5,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哦6%,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哦10%。预计一年后该公司股

该公司的收益率Ri=6%+2.5*(10%-6%)=16%,
盈余留存=10*20%=2元,
支付股利=10-2=8元,
股利增长率=盈余留存*30%/每股盈余=6%
由于少了一个条件,假设是个固定股利增长率模型,即股利增长率6%
合理股价=8/(16%-6%)=80元

Ⅲ 美国的雅虎为什么会日渐没落呢

首先,它到还不至于到没落的地步,在国外,或者在台湾地区,它还是很有人气的门户网站,只是在中国,它的确是失败了。至于在中国为什么它失败而被马云买下,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是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做好本土化,中国人不买帐。马云买后也没见啥大的动静。其次,现在世界的大环境本身就不怎么样,那些大型的跨国实体企业都快抗不住了,那些以金融证券而发达起来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没落就更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很多的IT企业,网络企业,要是没有股票这东西,其实那些所谓的大富翁什么的都不值一提,当然,微软这种已经不在这些范畴之内,因为微软已经将这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实体企业的范畴内了。而很多以网络为生的企业,则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或者说流通资金,都是来自股票,那些CEO的身价大部分也是来自股票,股票掉了 ,身价也就掉了一大部分。这个很好理解,早几个月微软想以某个价钱收购YAHOO,其实就是收购YAHOO的股票,但是杨至远可能出于比较谈心或者是不舍得的原因,没肯卖,结果金融危机一来,YAHOO的股票大跌,这个时候再以原来的价钱,微软肯定就不会去买了,很多YAHOO的股东也都抱怨杨,但是大势已去,YAHOO整个身价都跌了很多很多,股票跌了,当然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作,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股票跌了反而欣欣向荣,那当然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Ⅳ 美国yahoo(雅虎)公司的最大股东是谁详细点。。

美国yahoo(雅虎)公司的最大股东是杨致远。

杨致远(英文名:Jerry Yang),于1968年11月08日生于台湾,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雅虎(Yahoo!)的创始人,原首席执行官。1994年与大卫·费罗创办全球第一入口网站雅虎,2012年1月18日,杨致远辞去雅虎公司董事和所有其它职务。

在美国,“百人会”由100多位出类拔萃的华裔美国人组成,这其中,祖籍湖北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被誉为“世纪网络第一人”,堪称企业家代表。中国情结浓厚的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互联网后来人。

(4)雅虎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杨致远是在1997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遇见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这对雅虎来说是一次偶然的见面——杨致远之后以10亿美元以及部分亚洲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在这之后的十年,雅虎从最初这项投资中赚到了数十亿美元。

“现在回想起来,马云会成为我的向导,这是几率多么低的一件事情啊。”杨致远说,“鉴于我当年投资阿里巴巴的时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一个人。”

杨致远与大卫·费罗(David Filo)于20世纪80年代相识于斯坦福大学,两人在1994年创建了第一个网页内容目录。最初雅虎的名字是“杰瑞与大卫的万维网指南”。他最终在2012年离开了公司(之后雅虎被Verizon收购),然后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AME Cloud Ventures。

Ⅳ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图解

日本软银集团占比34.4%;雅虎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占比3.6%。

阿里巴巴于2014年5月6日(美国时间)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阿里提交的招股文件显示,日本软银持股占比34.4%,为最大股东,马云持股占比达8.9%,为最大个人股东。

招股书详细批露:日本软银集团持股797,742,980股,占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占比3.6%。

(5)雅虎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阿里巴巴提议推行的董事会结构是一种比目前美国盛行的董事会结构更为极端的形式。

在美国,为了强化企业创始人的地位,互联网企业和社交网络企业一直在采用一种双重选举机制。与合作集团类似,这类创新型企业往往会宣扬某些很有价值的价值观,而他们的董事会往往不够健全,不足以应对战略管理方面的挑战。

除此之外,另一个常见特征是这类企业可能会奉行“长期主义(long-termism)”,对资本市场的压力焦虑甚少。

不过,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十分重要的区别。

对于美国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至于金融资本,除了在发放红利或收购其他企业时会把股权当作一种“货币”之外,它们几乎没什么存在的必要。那些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手中往往持有大量现金。

Ⅵ 知识经济时代,在IT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的富豪有哪些

1、比尔盖茨简介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

生平

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琳达·法兰奇(Linda French)结婚。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

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

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国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

财产价值估价
根据《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盖茨的财富如下:

1996年 - 185亿美元,排第一位
1997年 - 364亿美元,排第二位
1998年 - 510亿美元,排第一位
1999年 - 900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0年 - 600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1年 - 587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2年 - 528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3年 - 407亿美元,排第一位

获奖/荣誉纪录
被英国卫报评为2001年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1999年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
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
《时代》周刊1998年50名网络精英第一名
《体育新闻》1997年体育界100名最有权力的人物
《首席执行官杂志》1994年年度CEO
昆虫学家们还将一种花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盖茨氏蚜蝇
2004年获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

2、杨致远

财富档案

雅虎公司是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以及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雅虎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全球性互联网媒体公司,为全球范围8000万用户提供包括综合信息、通信和购物服务的品牌性网络。作为第一个网上浏览导引,www.yahoo.com成为流量、广告、家庭以及商务用户方面最主要的导引工具;它同时也是与互联网有关联的最为人们接受的品牌之一。用户能够随自己的旨意做出选择,尽可能以极其短的时间在国际网络上的数十万个主题中,找到想找的网址。

企业类型

网络业。

成长记录

创造了第一个互联网浏览导引——雅虎搜索引擎,将其发展为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和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美国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其位列第四,资产58.5亿元,是最年轻的美国华人首富。

如果不是网络,他可能会是一个普通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如果不是他进入了网络,我们可能会缺少一个方便的搜索引擎,一个信息全面的门户网站。他就是杨致远,一个年轻的商业天才,最年轻的华人科技首富。

开始的时候,一说起这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人们马上便联想起“硅谷精英”、“杰出科学家”等名词,没有人会想到他与华尔街股市有什么关系。然而现在,杨致远的名字在华尔街越来越响,他和他生意上同伴的名字已经进入华尔街亿万富翁的行列。杨致远的成功令许多美国人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主意,我怎么没想到?的确,他的成功是从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创意开始的。

斯坦福遇知己

1967年,杨致远生于中国的台湾,并在台湾度过了童年。两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他母亲是一位英语和戏剧教授,独自抚养着杨致远和弟弟。

当时,杨致远的姨妈在美国已经定居,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将来的发展,也为了和家人团聚,母亲带着兄弟俩来到了美国,定居于加州的圣何塞。

刚到美国的时候,杨致远才10岁,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1990年,杨致远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这里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曾经诞生过无数著名的公司。

斯坦福对杨致远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杨致远可是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加入了大学生联谊会,这样做无意中锻炼了他的社交能力,为他日后独挡一面,驾驭一家轰轰烈烈的媒体公司奠定了基础。他还选修了经济类课程,他有一种朦胧的想法,将来也要自己办公司,但做梦也想不到会那么成功。

杨致远很聪明,他用了4年时间读完本科和硕士,并且成绩全是“A”。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大卫·费罗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杨致远和费罗原本就认识,但费罗比杨致远早进入电机这领域,他1988年即毕业于杜兰大学。费罗一度还曾做过杨致远的助教,他改变了杨致远只拿“A”的记录,直到现在,杨致远还开玩笑:“他居然给我个B。”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做过好几堂课的同班同学,合作过作业。杨致远回忆说:“多亏费罗,(有的)作业几乎是他独自完成,我根本没做什么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以后要多跟这家伙合作。”

当然自此之后,杨致远就“常和这家伙合作”。很快地,两人成了合作无间的最佳拍档,杨致远和费罗可说是互补型人才。杨致远喜欢交际,思考,社会活动能力极强,在团体中常是领导者,而费罗则知识渊博,工作扎实,很内敛。若以科技智囊形容致远,那么费罗可称作科技天才。

杨致远很欣慰,因为他在这个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创业伙伴。虽然两个人都很固执,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彼此体谅,相互理解。他们对世界、事理和技术均有着相似的看法,他们甚至有共同的博士导师,并且费罗就住他隔壁的宿舍。

“Yahoo!”诞生

杨致远和费罗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所以比较烦闷,幸好这时出现了第一个Web网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可以让他们查到许多资料,不管是科研的还是有关生活的。网络开始改变人们,它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有了浏览器,杨致远很快就被迷住了,他和费罗制作了各自的主页,并乐此不疲地天天泡在网上,博士研究工作都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

像许多上网的人一样,两个人开始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互相交换,刚开始时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觉得不胜其烦,决定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创意,但当时没有人想到去做,而杨致远和他的伙伴却想到了。他们把网络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杰里万维网向导”(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Web),“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共享这一资源,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但没过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杨致远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都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些来自网络世界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杨致远的信心。

旧有的指南名字已经不好用了,杨致远和费罗为他们的搜索引擎重新命名,陪伴他们的是一本大字典。由于杨致远是以Y开头,所以字典便首先被翻到Y。在两个无商业目的的年轻人眼中,网站的名字越好玩就越好,像Yama(阎罗王 、yawp(蠢话 、yawn(打哈欠 等等都曾加以考虑,直到发现了Yahoo,这是《格列佛游记》中一群野人的名字。杨致远回忆说:“《格列佛游记》中的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野人,没什么水准。我们在斯坦福大学正事不做,游手好闲,没什么水平,于是我们自嘲为Yahoo。”就这样,一群将在未来改变计算机网络世界的“野人”诞生了。

融资多艰难

1994年冬天,随着“Yahoo”的发展,杨致远和费罗决心把博士论文暂时先放放,专心搞自己的网络引擎。

当时网上已存在一些同类搜索引擎,但与雅户相比,这些索引搜索工具过于机械化,而雅虎是建立在“手工”分类编辑信息的基础之上,采取分层组织信息的方式,相对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实用,用简单的算法是无法复制雅虎的。这一点是其他引擎无法比拟的。

1994年底,雅虎很快就成了业界领袖。杨致远和费罗虽然为了自己的事业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但他们却很兴奋,因为这时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不远的商机!“雅虎”最缺的就是资金支持,只要有了钱,成功指日可待。

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才能打动投资人,引来投资,他托自己哈佛商学院的同学做了一份翔实的计划书,然后带着这份计划书,到处寻找风险投资者。那时杨致远一天只睡4个小时。

就是这个艰难的时刻,“雅虎”的信息还一直是免费的,直到今天。后来杨致远回忆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不知结局怎样。我们想用网络做一切,也许什么也做不成。但我们不在乎,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1995年上半年,两个人已与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美国在线想收购雅虎;MCI、微软、Cnet等也找上门来;网景还提出了正式的方案,但杨致远和费罗都一一回绝了,他们不想出卖自己的东西,只想用资金来更好地维护它。

几经波折,杨致远找到了美洲红杉资本公司,它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曾向苹果、Atari(视频游戏工业的领袖)、奥拉克(大型数据库供应商)、思科系统(网络硬件商)等公司投资。但红杉公司的莫里兹却有些犹豫,因为雅虎实在太与众不同了,雅虎本身只是“在网上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的,风险基金还从来没有先例投资一种免费的服务或产品。

但最终,杨和费罗说服了莫里兹,莫里兹意识到“雅虎”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1995年4月美洲红杉投资雅虎400万美元。同时,莫里兹还找来了一位合适的经理人蒂姆来帮助雅虎主管事务,这样杨致远和费罗就可以专注于研究与开发。

蒂姆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公司像个赚钱的公司”,于是扩充了广告版面。开始几天他们收到了不少责骂的邮件,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网络不应为商业所污染,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想生存,只有这样。不久人们还是接受了。同时雅虎还与路透社合作,推出新闻在线服务,将网站的功能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1995年8月,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开出了4000万美元的征资活动。看起来好像是狮子大开口,但因为雅虎的名气,应征者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路透社和软件银行成了伙伴。其中软件银行买下5%的股权,并开始共建雅虎日本网的计划。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这一天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经此一役,Yahoo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美洲杉”投资时的200倍。

为梦想工作的人

当然,Yahoo最具价值的还是杨致远和费罗。他们两个开创了“雅虎”奇迹,他们的创业故事是雅虎最好的宣传素材,最好的公关素材。他们在杂志封面和电视上不断曝光,使他们在网络之外仍能接触到他们的用户,同时更传达出公司年轻、幽默和不断创新的良好形象。他们以自我形象建立了他们的企业—— Yahoo是一个青春洋溢,不装腔作势的地方。

杨致远成了人们心中的华人神话,他崛起的时间太短,拥有的财富太多,但是现实中的他看起来还和以前一样,带着眼镜,像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自己并不在意金钱,从开始到现在。

“如果我们是为了钱,那我们可能早早就将Yahoo卖掉了。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在收盘时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还不满30,我还
不需要钱,也不想钱,更不想交税。我的钱都在纸上,全是股票,数目很大,看起来都不相信是真的。”这是杨致远曾经说过的话。正如他当初即使怎么艰难,也提供免费信息一样。

杨致远说:“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每天早晨起来问:‘我起来干什么?’然后你就觉得如果你不去工作,Yahoo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当年建立的小小网站现在每天都有千百万人使用,每当看到这情形,我们就会说一声:‘哇!’甚至打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目前,雅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先进、最有功效的国际网络索引公司。全美国、全世界不知道它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它的品牌至少有几十个亿,而现在它还在不断地飙升。电脑时代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层出不穷,在杨致远前面有很多成功者,乔布斯、戴尔、比尔,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人只用了两年,就踏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正如雅虎的商标——Yahoo!,那个后面作为标志之一的感叹号一样,杨致远给人们的世界带来的是永不停止的“!”。

成功秘诀

生逢其时的机遇,富于创造力的素质。

谦逊、好学的儒雅风范
3、丁磊
2003年中国首富 丁磊

年龄:32

丁磊,1993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网易创始人,首席架构设计师。(NTES .NASDAQ)58.5%控股大股东

财富:身家91亿人民币。

丁磊对于“首富”一词迅速作出略显反感的反应:“现在为网易股价上扬而找出许多理由,给我排什么中国第几富第几富,将来有一天网易股价掉下来,又找出一堆理由,又说我从第几富掉到第几富。这不无聊吗?”

财富如坐“过山车”

事实上,在丁磊看来,自上市之日起,计算其纸面财富的涨跌确实会显得“无聊”,尽管从2002年1月2日的0.95美元到今日之70美元,网易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堪称纳斯达克第一股”——甚至西方财经通讯社彭博等对于网易创造的股价奇迹啧啧称叹,但是自2000年6月30日起,网易坎坷的命运已有初步的体现,股价当日就跌破了15.82美元的发行价,以12.82美元报收。

Ⅶ 马云占股阿里巴巴多少股份

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东。
1、截止2017年6月9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权29.2%,为第一大股东。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权15%,为第二大股东。虽然马云及合伙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数股份,但却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防止大权旁落,阿里合伙人与软银、雅虎达成了一整套表决权拘束协议,以进一步巩固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2、阿里巴巴之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就是因为马云及团队实行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相当于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美国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软银虽为第一、第二号股东,但是没有权利决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红收益。
拓展资料
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巴巴、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二、20多年来,阿里巴巴已由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技术驱动,包含数字商业、金融科技、智慧物流、云计算、人地关系文化娱乐等场景的平台,服务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阿里巴巴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开拓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消费市场繁荣,推动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2019年10月23日, 2019《财富》未来50强榜单公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第11。“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5位。12月,阿里巴巴集团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2020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其成为鼠年春晚独家电商合作伙伴,并提供电商补贴。2021年9月3日,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小组正式成立,作为常设机构,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任组长。

Ⅷ 国际板什么时候正式上市

应该今年不会上市了。新三板已经被打回去了,国际板应该排在新三板后面的。

Ⅸ 雅虎股票问题

1995年4月Sequoia投资雅虎近200万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风险资本投资者,也是唯一的风险资本投资者。在Sequoia的资助下,雅虎公司正式成立。

1995年8月,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开始了4000万美元的集资活动,路透社和软银成了伙伴。其中软银买下5%的股权,使雅虎走向了新阶段,并开始共建雅虎日本网的计划。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虽然它的两大对手Lycos、Excite已抢先上市,但这一天仍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红杉资本”投资时的200倍。创造“Nasdaqs second-biggest first-day gain ever”记录。

1997年,雅虎收入6700万美元,亏损2300万美元。从账面上看,这完全是一个失败的公司。但是在互联网上,它却是最大的明星。市场价值超过网景,升至28亿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

一九九八年二月,软体银行以四亿一千万美元脱手雅虎2%的股票,净赚三亿九千万美元,当年以一亿美元购入30%的雅虎股份,如今只剩28%仍值八十四亿美元。
1998上半年 ,每个月至少有3000万用户访问 Yahoo!, 每天浏览下载量达到1亿页!
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超过了冠群CEO王嘉廉,成为高科技中的华人首富。
1999年4月,形式净收入为2,510万美元,收入为8,610万美元。公司仍然保持强势增长。
1999年,杨致远和费罗已成为网络媒体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场价值高达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纸面财富达到75亿美元。
浏览量从1998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1.67亿增加到2.35亿,增幅达41%,同时注册用户数量从3,500万人增加到4,700万人。2月份用户增长率是前十名网站中最好的,并且是整个网络平均增长率的两倍。

1999年9月,中国雅虎网站开通。2005年8月,中国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

Ⅹ 微软并购雅虎给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多情微软无穷贱!中了暗算的中国有多痛?
1998年,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有人不花钱买软件,喜欢偷(steal),但只要他们想偷,我们希望他们偷我们的。因为他们会上瘾,我们将研究在未来十年如何向他们收钱。”
2003年,微软开始对网吧发难。如镇江市版权部门陆续接到微软对镇江百家网吧安装使用盗版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的投诉,接到微软投诉的地方版权局要求当地网吧必须立即使用正版微软软件,否则面临巨额处罚。2005年,全国仅正规网吧就拥有350万台以上的电脑,家庭用户个人电脑4950万台以上,而根据调查,这些电脑基本上都使用着盗版的Windows-XP软件。
而一套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需要8200元,可涵盖10台电脑,另外90台电脑每台软件授权费用为230元。也就是说,一个有100台电脑规模的网吧,购买正版软件需要28900元。

受到消费者使用习惯以及此类软件兼容性等问题的制约,网吧基本上不可能选择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几乎无法避免。

从2005年2月开始,微软宣布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实施“正版增值计划”,WindowsXP操作系统全面降价,家庭版为786元,专业版为1270元,而此前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为1400元和2200元以上。同时对普通盗版用户实施的技术拦截,捷克、挪威、中国版本的Windows从2月开始不能使用微软的下载网站,盗版用户在对系统进行升级后出现了“只能使用30天”的对话框,限期一过系统将自动锁死。

微软出了一种特别便宜的“简装版”操作系统,微软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有推出,几乎是绕着中国走,但就是没进到中国来。

【竹卿点评】中国电脑盗版是微软故意放纵的!这一点IT界的人在2000年左右已经非常清楚了。IT界多位名人也证实放纵盗版过程根本就是微软蓄意所为---是微软的公司策略,甚至有微软内部的电子邮件作证。而它的故意放纵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8年甚至更早,那时,正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艰难起步的阶段。

转眼就近10年了。谁是盗版Windows-XP软件的最大输家呢?是以微软为代表的美国的高科技软件产业吗?还是中国的高科技民族软件产业?

在过去10年中,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默许甚至鼓励中国人使用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盗版windows在功能上和正版windows基本相同(微软也默许盗版通过网络升级,不要以为那是盗版者能力高强,其实不过是微软故意这样做而已)。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1400元左右的正版,一个是5元钱的盗版。从这个意义上说,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大制造商正是微软自己,而不是别人。

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它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清晰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Windows成熟的生态环境下,在微软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下,通过大量的盗版软件——>冲击中国的软件产业——>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中国国内软件市场(正版+盗版)。Windows就像毒品一样,使大多中国电脑用户除了使用Windows外,不习惯使用其它操作系统。大量盗版和Windows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除了微软下游的厂商没有受到打击)。

在只有5元钱的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价格下,中国还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吗?国内的正版软件要研制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先期投入的研发资金,没有几十亿或者更多的成本投入,没有巨大的投资风险吗?一定能出成果吗?有哪个操作系统能够卖出5元钱的价格?那个中国软件企业有这样的资金与实力敢冒这样的风险?还有哪个傻瓜软件企业敢去研发这样的操作系统?

在萌芽状态并艰难起步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微软的强大竞争压力和冲击下,早已经是溃不成军,不得不转向受盗版影响较小的专用软件、系统集成或技术服务领域,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不断萎缩,其日渐没落的趋势几乎不可挽回。国内软件企业与1999年相比,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中国软件市场上的通用软件产品除了几个杀毒软件外,几乎难觅踪迹。

国内生产办公软件WPS的金山公司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软件企业中最有实力与微软对抗的企业,然而面对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盗版的强大竞争压力和冲击下,市场缝隙空间越来越小,尽管金山公司采取了降价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最终还是一败如山倒,不得不把未来发展重点转向了网络游戏软件。

微软垄断国内软件市场,早已经预示了金山WPS等民族软件的没落。中国的整个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再也没有能够与微软相抗衡的公司或软件诞生。这对中国,对于我们的民族软件企业,对于我们的高端软件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是有利吗?还是有害的?

微软代表着美国,也代表着美国的国家意志,它本身的发展就是美国全球经济利益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构成了美国核心利益——经济的命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威力最强大的部分。美国清楚知道———保持领先和超越他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才是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根基所在,它更是关系到美国国家生死存亡和未来世纪命运前途的关键因素,因此,它也绝不允许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现摇动其全球经济霸权根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美国为了保护它的核心利益经济命门,一直在全球的范围内实施有针对性的蓄意打击他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那些有实力挑战和动摇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国家,无论这个国家是它的盟友———欧盟、日本,还是它的全球战略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只要有这样的可能性,都会面临美国对其蓄意的打击。而这种蓄意打击的方式,对中国而言,暗算大飞机是一种、风险投机基金是一种、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也是其中的一种。

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与当年的麦道“帮助”中国的大飞机一样,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成为美国无情的扼杀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又一利器——沉重打击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企图把艰难起步的中国民族软件产业扼杀在萌芽之中,无法与之竞争,目的是从根本上支撑美国的全球经济霸权并维持美国的全球利益,削弱中国的全球经济实力。微软的这种策略,其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政府及民间的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警惕,其结果意味着什么?大飞机的夭折的前车之鉴,我们还不应该为此深思吗?

我们怎样去应对微软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对中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无情扼杀?我们应该如何阻止和反击美国多年处心积虑对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蓄意打击?

欧盟的反垄断法正在努力禁止微软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控制市场,在2004年底对微软的捆绑式销售处以4.97亿欧元的罚款,并要求其改变操作系统的销售方式,这给微软在欧洲市场的扩张带来巨大羁绊。在其他国家微软也不是一路绿灯,在韩国微软就举步为艰,遭地方软件全面封杀。这是一种有益的可以借鉴的方法, 2007年8月30日中国制定并通过自己的反垄断法,并将在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这对应对当前微软的垄断对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深重打击,带来微妙的转机。

但是,当我们试图用中国的反垄断法去应对微软的垄断和扩张时,却忽然发现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当微软的盗版在中国境内泛滥成灾,由于大量盗版的存在,微软的正版软件销售并不高。表面的充分证据显示,微软竟然还是整件盗版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中国不但不能对微软实施巨额的罚款,反而可能要应对微软“知识产权受中国大量侵害”的申诉和处罚!

微软用心之险恶,后手之狠毒、目光之长远、结局设计之巧妙,对形势发展之精确把握程度、沉重打击对手而能全身而退之策略,环环紧扣而无懈可击,滴水不漏、让我们深受其害无法可施,最终却哑口无言,有苦自知。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可怕吗?难道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吗?

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必须走上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之路,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使中国在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领域中全面超越美国,进而代替美国成为新的全球经济中心。Linux这种免费的能自由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除微软之外的另一种机遇和选择。

Linux承载着中国高端软件产业走向未来的希望,已经成为中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就共同开发应用在Linux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达成了一致协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鼓励更多的本地软件开发者转向Linux,将一定比例的软件进行本地化开发,从长远的趋势预示着Linux前景美好。

中国要成为一个技术强国,成为经济强国与美国抗衡,走产业升级,从低端低值走向高端高值,哪里可能在3~5年内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现在才仅仅开了个头。

Linux虽然一定程度上成熟,但不是window那么“傻瓜方便”,使用Linux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最简单的几乎什么外部设备你都要学会安装:所以目前Linux、Unix基本上占领了服务器市场,但是台式机市场几乎为零。Linux目前基本以上网、文字处理等简单应用为主,大型游戏、专业软件都还无法支持。Linux离桌面电脑普及化,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也需要中国人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

自大航海时代始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止,中国经济从“世界工厂”起步后,正在逐步迈向知识产权高技术产业和国际金融产业,中国的成功虽不见得让所有的国人满意,但是中国的力量在持续提升,中国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中国领导人的治理理念理所当然地最有资格成为带领全人类进步的思想武器,未来世界的规则制定权肯定离不开中国贡献。这个世界需要改变也必须改变。

如果说,“世界工厂”对美国来说只是搔痒而已,美国还乐颠颠的接受,那么高技术产业和国际金融产业,则是将会刺死美帝国的两把利剑---完全动摇美国的全球金融帝国的基础。

这一点,美国资本利益集团清楚得很!中美之间,这场经济战争在所难免,我们并不想致人于死命,我们追求全球和谐共存,但是美国是不甘心其一手禁锢的世界经济脱离其控制的,是不甘心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失的,它们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打断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这场经济战争不是我们发动的,但是我们被迫必须迎战乃至胜利,否则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将被美国打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己准备好迎接这千年的机遇与挑战了吗?温柔的陷井,中美两国谁将是21世纪的大赢家?

PS:网络上有句流言: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DB会害了国产软件。
可是一台电脑硬件才3~4000元,一套操作系统就动辄几K,想不DB也难,
可是一直D真的上瘾了,想想卡巴斯基、或者KV这些一般软件厂就有能力控制DB,
微软可以让DB存在,不是微笑的默许是什麼?
我们该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