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有多少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经济总量目前已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后,将成长起的又一世界级大湾区,也串起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据披露,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表示,粤港澳三地政府、大专院校应共同合作创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在大湾区由不同的院校,组合各自的卓越学科、组建教学研究机构,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如何破除阻碍,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进一步优化交通、安全和通关环境,推动三地旅游服务便利化对接,协力提升大湾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建议,推动横琴永久性口岸创新通关模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区互联互通。
Ⅱ 大湾区概念的龙头股票有哪些
1、世荣兆业(002016)
公司前身为珠海威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22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办函[2000]675号文及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粤经贸监督[2000]1056号文批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变更为“广东威尔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租赁、销售:建筑材料、日用品、电器、机械产品。
2、格力地产(600185)
公司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主要经营收入在珠海,是一家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3、盐田港(000088)
公司系1997年5月8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深府办函[1997]62号文件批准,由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通过资产和业务重组采用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的行业性质:交通运输业。 本公司的经营范围:码头的开发和经营,货物装卸与运输,港口配套交通设施建设与经营,港口配套仓储及工业设施建设与经营,港口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经营,集装箱修理,转口贸易。
4、珠海港(000507)
公司系1989年3月9日经珠海市证券委员会珠证(1989)1号文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发行股票。
经营范围为:玻璃纤维制品项目投资、电力项目投资、饮料项目投资、医药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颜料及染料、建筑材料、五金交电、普通机械、船用辅机、日用百货、纺织原料(不含棉花)、纺织品的批发、零售等。
5、粤高速A
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原名为广东省佛开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高速公路、等级公路,桥梁的建设施工,公路、桥梁的收费和养护管理,汽车拯救,维修,清洗,兼营和公司业务配套的汽车运输、仓储业务。
Ⅲ 广州、香港、深圳,谁将领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广州,广州作为传统广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对于全省的规划、调节以及辐射其他地市都是不可替代,所以广州将领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Ⅳ 为什么要提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有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哪些变化
因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的变化: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便利三地居民生活。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已通车,未来随着三地基础设施和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三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空间距离将不断拉近,“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
二、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大湾区将聚焦引才育才机制和人才市场统一化,将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就业岗位,为粤港澳居民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
三、治理创新提供更优质生活圈。湾区内社会治理协防共治,资源整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大湾区影响力的提升,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
(4)深科技股票在大湾区中的地位扩展阅读
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1、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2、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4、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Ⅳ 粤港澳大湾区,是怎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赋予了大湾区在引领支撑创新驱动方面重要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全球第一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必然是世界第一,网上所谓行政区划地区竞争等负面因素,并不会对这个结果造成致命影响,宏观层面上,这些负面因素,都属于短时间周期。粤港澳大湾区上承接中国的规模优势,下面对国际最活跃的环南海经济区,辐射南亚非洲,最重要的,双重人口红利优势,从内地和粤东西北吸收低端劳动人口,从全国各地吸收知识人群,质量双重膨胀,最终必然成为一个人口约1.3亿左右,人均gdp世界前列,全球最富的地区。这个过程,甚至国家和广东犯一些不算大的政策错误,也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国家搞平衡扶周边湖南江西广西的措施,会让湾区的基础更扎实。
Ⅵ 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能跻身世界级湾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资料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网络
Ⅶ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
首先,应该从国际定位上去看。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是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了。这几个湾区的形成,都是因为该区域聚集了该国重要的经济力量,而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国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除了上海和北京,可以说是国内60%的一线城市,可见在经济力量上具有对标国际的潜力和实力。
其次,从国家层面上看,大有北雄安,南湾区之势,也是仅有的两个千年大计,一定是会出现跨越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格局,城市群体合作和统筹规划将会越来越明显,包括各种飞地经济,可能在大湾区得到普遍性的合作发展。就像当年的各种经济开发区一样。
其三,从地域的层面看,深圳将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随着深圳2017年GDP总量超过香港和广州,深圳一跃成为中国南部经济总量的龙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科技湾区,这也正是深圳的优势和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其四,从大湾区边缘城市来看,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得到全新发展机会。深圳东进惠及惠州,中深通道打通珠江入海口东西两岸,东莞承接了深圳大量外迁的科技创新企业,江门从珠三角边缘城市瞬间融入大湾区经济圈,肇庆也更加快速的融入广佛肇经济体。这些都是城市的机会,也是这些城市的民众的全新机会,比如深汕合作区纳入深圳之后,原汕尾四个镇的居民就将纳入深圳户籍,当地的公务员也按照深圳标准享受政府福利。
其五,从各个区域的融合发展看,惠州,东莞临深区域将迎来创新发展。目前正在研究在深圳的周边区域,也就是惠州和东莞的临深区域,将建立试验区,目的是为了缓解深圳的土地紧张问题,毕竟接下来深圳要供应170万套住房,其中有60%为保障房和人才房,按照保障房的常规建设标准,这60%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深圳的外围以及临深周边。
通过以上五点,我们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是中国,一带一路,华南以及湾区内各个城市的融合发展,将会在这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合作和共享共融,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成为全球湾区的佼佼者。
Ⅷ 谈一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1][2][3][4][5]2018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发展机遇论坛在深圳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的《粤港澳湾区企业大战略》白皮书预测,按照近年发展趋势,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都将成为全球第一湾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6]2019年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成立。
Ⅸ 目前深圳受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在哪个区域置业会更具有发展空间
未来深圳作为以高科技为发展核心的城市会更加被看重,而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就业的增加、配套的发展及教育的升级,对于经历了2018年严政波澜的深圳楼市,无疑是一个空前的利好。下面这几个片区,无论从发展还是目前的片区均价都非常值得关注。
一、大空港片区
大空港片区是以深圳唯一的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大区域,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有海洋新城和国际会展中心双加持,本身依托的交通发展也基本建成。
产业方面,未来片区内将会以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物流产业、展会文化活动等高端产业为主导。越高端的产业意味着将会有越高端的配套,如新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巨无霸”已经无人能敌了。
交通方面,目前已开通地铁1号线和11号线,让大空港与深圳各区紧紧相连。未来还有待开通的20号线、在建中的12号线和“穗莞深城际快线”,使大空港与东莞、广州、中山等城市可以实现生活圈。
二、平湖片区
平湖片区一向比较低调,但近年发展的苗头也逐渐出现。随着深圳城市更新工作的展开,平湖将迎来大面积的旧改,项目数量过30个,佳兆业、华侨城、保利、天健、特发、梓盛发等大型开发商将相继进驻。
产业方面,平湖是深圳十六大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前海后陆拓展区的经济腹地。在出台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战略与龙岗副中心发展规划后,传统仓储物流工业区的平湖正在打造以“”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地铁10号线已于2014年年底动工,预计2020年通车,是一条连接中部发展轴和福田中心城区的主要交通走廊,而其中平湖中心站建成之后将成为亚洲较大单体地铁车站,建成后必将带动沿线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形成。未来远期还规划有地铁17号线(沙井线)、地铁18号线(平湖线)。
三、坪山区
作为深圳东部的片区,坪山作为全市较年轻的行政区和发展空间巨大的城区之一,其国家级高新区规划达约51.6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是南山高新区的四倍多。根据规划,坪山高新区2030年将吸引50万高端就业人才、70万居住人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
交通方面,伴随地铁14号线、16号线的动工,坪山高铁站的投入使用,坪山大道的扩建,南坪3期、坪盐隧道等道路的开工,将打通坪山到各个区的“动脉”。综合来说,坪山将以高科技创新为核心,旨在打造国际一流产业基地。计划三年36个重大项目,打造集高铁、城轨、地铁、快速路为一体综合交通网络。长远来看,也许坪山或将成为“下一个龙华”。
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如何
经过近四十年的精诚合作,大珠三角地区实现了长足发展,为今日的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二十世纪末“湾区经济”概念提出以来,湾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和体制革新的增长极。无论是从人口集聚还是城市分布来看,湾区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载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这一论断做出了新的注脚。
通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涵盖十一个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九个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和珠海。大湾区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6800万人,人口密度为988.73人/平方公里。大湾区经济总量近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湾区,仅次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内,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对外,中国需要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应对保守主义兴起和全球化收缩的趋势,平衡国际秩序,促进世界持续和平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在中国内部经济转轨以及外在国际压力骤增的背景下,获提升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家策略之一。
适逢“一带一路”倡议从理论走向实践,这就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动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寻求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