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名的股票论坛有哪些
http://www.55188.com/forum-8-1.html
http://bbs1.jrj.com.cn/bbs/index.asp
http://rumen8.com/gpdh.html
http://guba.eastmoney.com/
Ⅱ 平安银行怎么样好不好
平安银行还不错 相对发展也比较好。
平安银行成立于1987年,全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全中国各地设有34家分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总部地点在中国深圳。31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一家银行诞生了。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时代经济发展,成功上市,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到深圳证券交易所0001代码成功上市。在当初那个旧时代,深圳股份发展银行成为各大银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也成为当时股民心中的无法割舍的记忆。但是,因为命运的折磨,中国平安银行也迎来了一系列的波折,1988年,深圳开始出现经济大危机,使得深圳不得不向外求助,而远在北京的中国银行也关注到到深圳这边的一系列情况,为此担忧不已,在此之前,平安银行收购了多家商业银行,推出平安银行品牌。在深zheng发展发展远不如以前的情况下,平安银行频繁与深发展接触,双方多次讨论股权等一系列问题。2010年5月8日,新桥投资将所持深发展的520,414,439股份全部转让给平安保险,平安保险也成为了取代新桥投资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随后,平安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于2012年1月收购了深发展。从此,有着25年历史的深圳发展银行,成为了新的平安银行!
这家跨越百年的上市公司终于在2012年正式结束,但它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第一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从旧的深圳发展银行到新平安银行,从美国资本到中国资本,这个曾经象征深圳的银行,经历了风雨的沧桑,也经历了千万人的辉煌。今天的结束对平安银行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相信在未来平安银行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不回陨落。
Ⅲ 300分问题.中国平安股票增发和分离债募1600亿,是利好消息吗
你一连问了那么多,不好回答啊。对于你来讲,就是有一个优先认购权,不会有送股。我看他公告说的是非定向增发,也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认购,你作为股东,如果认购的话应该可以中签。不过我想重要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有没有认购的价值和必要,我个人的意见是没必要认购。面对08年行情的不确定性,还有目前蓝筹股调整的态势来看,不值得做这样的赌博。再者,增发势必造成股本扩容和业绩稀释,除非他这些募集来的资金投入的新项目会获得比之前更好的收益,而面对现在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面,谁又有这个把握呢?如果是我,看不清的时候我会选择谨慎。至于你能不能解套,我预测不了,就说那么多了。
Ⅳ 中国平安股票
我是平安的一名员工,当然不能因为我是公司员工就说平安好.
不过总结一句话:"平安挺好"
1.业绩好.我在产险,近几年产险的业务品质不断提高,而且高管层不断有新的创意,在精细管理中实现健康发展
2.培训好,平安给员工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让员工尽其所能发挥能量,不需要走关系,不需要官僚,只要能力在,只要业绩在,就会为自己创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关心员工.在各家保险公司里面,平安的薪酬不是最高的,但为什么在平安的大旗下会聚集4万余名内勤员工,就是因为在平安我们有家的感觉.能充分体会到为平安贡献自己的能力能得到肯定.
我也买了平安的股票,当然不是最低点买的,但是我会坚决不卖的,今年不长看明年,明年不长看后年,长期持有,当作自己的养老金,或者留给子女们.
虽然受在融资的影响,社会对平安有些看法,但是,大家要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再融资是要进一步扩大业绩,为股民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当然这里涉及商业秘密,不便多说.
总之,我认为平安是一家负责的公司,我愿意长期持有平安的股票
仅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Ⅳ 新股是不是一定会全部涨价
那 是不一定的 有的新股回盘整很久 不过 新股基本都是看好的
因为 价钱 比较合算 投资的 上涨空间不较大
新股要是没升的话 太久就会退出的
Ⅵ 关于股票讨论000594(国恒铁路),重仓被深套!!跪求高人指点
000594国恒铁路每股净资产1.74~每股年收益率3%左右~可以肯定的是此股基本面很差。
建议换股~卖出买入优质股~
就目前分析
银行股类估值最低具备长期价值投资条件~(推荐浦发银行)
保险类H股价高于A股具备50年投资价值条件~(推荐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
酒水酿造类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牛还是熊酒水类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推荐贵州茅台)
其实不用别人说你也明白的~你的选择只有三个~要么继续持有~要么清仓~要么换股~
如果继续持有~这只股票的确是垃圾股只有大盘冲上去才能涨~好公司的股票是可以在大盘不变的情况下随年增长的
如果清仓亏掉以后再也不碰股票了~认命~先前亏掉的以后用10年20年工作赚回来
如果换股~如果中国经济可以保持持续增长~那么我上面推荐企业的股票必然会高速增长~5年之内可以翻翻~或许明年就可以回来了~
我是分析师同时也是资深炒股高手~大学7年学的就是证券专业~能不能把亏损的弄回来就要看你相不相信我了~(当然我不能向你保证什么~毕竟网络是虚拟的)
好了我就把话放在这了~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5年后回头看看我今天说话吧~祝你好运吧
Ⅶ 推荐几只股票
转发:中金公司,最后一只恐龙走向何方?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鼠年年末。农历新年气息渐浓,在国际贸易中心28层工作的中金公司(CICC)投行部(IBD)员工们已经不再像往常那样忙碌,大家在谈论着春节假期的出游计划、牛年的工作规划和08年公司几近腰斩的收入……当然,最热门也最敏感的话题还是当日下午即将发放的08年年终奖金(Bonus)。
管理层、特别是公司总裁朱云来(Levin)和IBD Head丁玮在不同场合已经给所有人不止一次的打了预防针: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承销收入下降大半、08-09年度公司人数膨胀一倍,大家都要降低对Bonus的预期与公司共度寒冬……但对那一帮刚刚经历了07年公司收入达到6亿美金、IBD年薪超过华尔街一流投行的投资银行家(Banker)们来说,对即将到手的Bonus仍抱有极高的期望。毕竟,这是一年辛苦忙碌工作的成果。按照Levin的说法计算,即使人均收入下降75%,即使只获得相当于07年25%水平的Bonus,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Levin也提到公司管理层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如果真的能够与外资投行的管理层降薪力度持平,员工们的收入水平将还是很可观的……
即使做了如此充分的心理准备,Banker们拆开Bonus信封时,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Bonus仅相当于07年的5% ~ 10%!对于一年加班时间以千小时计算的Bankers来说,与普通行业最直观、最容易区分也最引以为傲的差别就是年终高额Bonus。而CICC的Bonus也是其区分其他境内证券公司,自诩与境外投资银行摩根(MS)、高盛(GS)、瑞银(UBS)等为伍的特殊资本。08年年终奖金的大幅降低,是否意味着这一只中国本土的金融恐龙从此将摘下“一流国际投行”的王冠,归于平凡?加之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 Banker这个高傲、自私、贪婪却又承载着无数年轻精英血汗和梦想的职业是否就此在中国境内消失,我们不得而知,但CICC今年年终的无奈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确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一、 自欺欺人的全业务(Full Service)投行
作为CICC的掌舵人,Levin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Full Service”,也就是向客户提供包括承销、兼并收购、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研究咨询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借助强大的研究能力,以自有资金为支点,借助杠杆进行私募投资和股票、债券等其他有价证券投资。
因其特殊的合资身份和其他种种问题,CICC在证券经纪、证券自营和直接投资这3个目前资本市场最赚钱的领域一直无法取得与其直接竞争对手(如中信证券)相当的地位。在07年到08年上半年A股市场风起云涌加之资产价格大幅飙升的过程中,CICC错过了资本盈利的大好时机。后知后觉的管理层选择08年疯狂扩张各项业务却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寒冬,所谓亡羊补牢却作茧自缚。此外,因政府换届等众所周知的原因,Levin的影响力也被大大削弱,大型国有企业把CICC当作“客户”给予关照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到了。绝大部分换届后的地方政府也不再将Levin + CICC作为特殊选择,直接竞争无疑导致了收入的进一步降低。
2008年初,MS欲出售CICC股权一案,因管理层强势的干预和金融危机造成的估值大幅缩水,至今未有定论。金融危机迟早将成为过去,但是管理层的实际控制却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只要CICC的股权问题一天不得到妥善的解决,Full Service终将是一纸空谈。而CICC也将继续依赖其IBD的承销、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等穷途末路或羽翼未丰的收入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08年CICC债券自营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几近公司收入的一半。而这些收入竟仅由不足10人的小团队直接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但仔细分析,这种情况是建立在08年基准利率大幅波动的基础之上,而CICC的交易头寸也受制于其资本不足,使这种收入更多的只是一种安慰,反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和09年的严峻形势。
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充资本实力,而从2004年就甚嚣尘上的CICC上市至今仍遭搁置。股权归属、激励计划、上市方案等等问题当然存在,但最直接的障碍还是信息披露,或者说,是收入披露——所有员工的收入披露。在08年年底,一个表现出色的分析员(本科第一年毕业生)收入可以轻松超过1,000,000RMB,一个卓有贡献的VP(年纪低于30岁,毕业4-5年)可入账10,000,000RMB,而那些资深的董事经理们一定会为马明哲事件而暗自窃喜:老马管理20万人,年薪40,000,000RMB引发如此多的争议,而CICC超过两位数的高管年薪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如果这些数字出现在CICC 2007年年报上,将具有何等爆炸性的效果? 2008年度对基层员工的大幅降薪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管理层的巨额高薪。要知道,在股东弱势又无需信息披露的情况下要求高管抑制自身的欲望确实是强人所难。从这层意义上说,CICC的管理层在2008-2009年的金融寒冬当中,要比华尔街的那群大佬们们幸福的多了。
二、 投资银行文化之痛
在CICC IBD 的Banker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中信、银河、国信等中资证券公司被称为“本地券商”,MS和GS等公司被称为“外资投行”。其实,除了国别,这两类机构的内涵并无二致,区别的产生,更多的来源于一种尊敬,尊敬“外行”们悠久的历史、高贵的血统、咋舌的高薪甚至还包括那些真材实料同时也目空一切的精英。同时,这种区别也透露出一种归属感,毕竟,CICC对外一贯是以“投行”自居的。
CICC 08年IBD收入大幅缩水,虽然全年实现股本融资509亿,债券融资2215亿,兼并收购金额489亿。但是IBD的收入仅为5亿左右,粗粗算来,承销的佣金比例不足0.2%。这个数值大大低于0.5~1%的行业标准,主要的原因在于:
1、债券收入占比过高,这也反应出08年承销市场的普遍情况。相比承销费比例相对较为丰厚的股本融资,债券融资的承销费率要低的多。许多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债券融资项目当中,承销费收入竟不足千万,费用比例以万分位计算。这不仅仅是CICC的尴尬,也是08年境内证券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窘境。
2、多家券商分食使得本就微薄的承销佣金更加可怜。除大型国企IPO外,中小型企业IPO、后续股本发行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项目类型中,CICC早已风光不再。平庸的销售力量、高高在上的承销费率预期、羸弱的资本承诺实力使得CICC不再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在很多承销项目中,CICC的承销费用分成已经大大低于中信、中银国际等竞争对手。
3、新兴业务瓶颈明显,在成熟资本市场中,兼并收购业务和固定收益类新产品承销是IBD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CICC IBD的收入版图中,兼并收购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境内兼并收购业务必须面对境内企业股权结构固化、行政审批严格等硬伤,而受制于国际服务能力的不足,跨境业务中CICC也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优势。但最为致命的是境内企业对兼并收购服务的认同程度非常之低,毕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公平交易而不是像融资服务那样“空手套白狼”无本万金。许多兼并收购项目成了免费服务或是客户关系维护。这种情况在CICC尤其常见,将兼并收购作为IPO融资的“添头”听来好笑确是近期多数项目的真实写照。而曾经走在ABS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开发前沿的CICC也无法改变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对这些产品的反思,新产品开发和承销工作基本停滞。
三、 境内投资银行走向何方
投行也好,券商也罢,说的都是立足于境内外证券市场的服务机构,并无高下之分。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因超强的盈利能力和高端的服务姿态为从业人员赢得了打工皇帝的美誉。这个行业交织了太多梦想、荣耀和批评,他深深的根植于美欧(不是欧美,在欧洲,这种老美的东西总不是那么淋漓尽致)商业文化中,发挥着潜移默化却又无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或者工商企业的行业专家来说有着难以名状的魔力。但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一份似乎与个人日常工作并不成正比的、极高的年薪而已。没有了Bonus作为底座,再漂亮的奖杯都将会无处摆放。
除CICC之外,境内的投行(至少听起来似乎比券商好听些,先这么叫着吧)其实并不具备这些光环,原因很简单,薪水不那么诱人。
过去10年,以MS、GS、UBS为代表的外资投行再加上一个如日中天的CICC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巨型海外IPO项目,这些项目也是境内投行业务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随着大型国企上市浪潮的逐渐褪去和IPO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CICC的好日子也在一步步远离人们的记忆。在未来2年内,除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屈指可数的3-5个大型IPO项目外,CICC的传统优势项目将彻底消失。寒酸的中小型IPO,风险极大、CICC因资本实力弱而无法承担的后续发行,债券承销,兼并收购等“二三流”项目能否满足CICC这只史前巨兽的胃口,答案将逐渐揭晓,而09年年初的Bonus信封,似乎为故事的结局暗藏下一个并不隐晦的伏笔。
在华尔街,投行们 “卖力赚钱”的IBD早已沦为客户关系维护的纽带、而非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和间接“用钱赚钱”的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和交易(Trading Desk)成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虽然金融危机对这种疯狂的资本行为敲响了警钟,但投行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回到100年前依靠IBD佣金的时代,而是在对整体的业务模型进行完善和调整,进一部扩充资本实力,为几年后更加疯狂的反攻倒算埋下种子。
更加本质的问题在于,中国商业文化的力量远远强于所谓的“投行文化”和其他任何一种外来的商业文化。所有的外来行业,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必将打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烙印。这种中国商业文化包括股权问题、政府问题、社会结构甚至风俗习惯。
CICC,这只孤独的恐龙,面对如此恶劣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大而无形的文化环境是否走到了辉煌生命的尽头?一个薪资水平向 “国内券商”看齐的CICC是否还是国内外一流学府传说中的那个令人神往的圣地?时间将给出答案,相信我们不用等待太久。
Ⅷ 中国平安股票今年什么时候分红啊分多少啊
2011年9月8日分红,10送2派2.75元(含税)
Ⅸ 平安证券
平安证券e点通详细资料地址:
中国最优秀的证券投资理财机构详细资料地址:
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操作,买股票就跟赌博一样,自己不懂千万不要随便操作。。
我买股票好几年到现在都不能很了解股票的奥秘,一直都是跟股票投资公司推荐的来购买的,我们几个股友都感觉他们哪的效率还不错,如果有兴趣你也去参考下吧。哪个站推荐的确实不错。不够做任何事都含有一定的风险,买股票也是和赌博一样的 ,最好是自己能够更了解股票这东西最好,真想和证券公司合作,哪选择哪家公司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你去看看,说真的我告诉你的这家公司推荐的行情资料我观察了半年了,所以才这么认可他们,也才会介绍给你
平安证券e点通
平安证券手机版
平安证券软件下载
平安证券e点通 手机
平安证券e点通
平安证券e点通下载
平安证券一点通
平安证券e点通 n8
Ⅹ 中国平安我买成100元,好久解套哟
在美国爆发的次债,市场再融资等过度发应,导致中平安及整个大金融板块跌出价值所在,如果对一个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者,现时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市机会,或许楼主过两年回发看看,如果还有闲钱的话不补仓的话,我觉得有点可惜,你可以看看H股,以今日4月11日收盘价折合人民币(1港元=0.9人民币)算都已经出现倒挂啦
我建议尽快补仓,平安未来成为全球伟大公司的机会率是非常高,祝楼主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