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股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股票市场的起始时间是1990年。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起始和发展的详细解释:
一、股票市场的初步建立
1990年,中国股票市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这两个交易所的建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机会,也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二、早期发展阶段
初期的中国股票市场以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通过股票发行和交易,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股票市场逐渐规范化,相关法规和监管制度逐步建立。
三、持续发展至今
自199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不断壮大和完善。现在,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涵盖了各行各业,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遇。同时,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市场日益成熟和稳定。
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
㈡ 中国的股票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的股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中国股票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
具体历程如下:
1. 起步阶段:中国的股票市场最初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但当时的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交易方式也相对简单。
2. 正式设立: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正式建立。此后,股票市场逐渐扩大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
3. 发展规范阶段: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股票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和规范,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日趋丰富。
中国的股票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和壮大。如今,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投资机会和丰富的交易品种。
㈢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
一、初创阶段(1991-1993年)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上证所上市证券种类仅有30种。
二、扩张阶段(1994-1998年)
1994年至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运营,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投机行为和上市公司作假事件日益严重,被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为“赌场”。
三、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4年)
1999年至2004年,证券市场逐步规范化。2001年,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调整为核准制,监管机构开始严格审核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
四、改革阶段(2003-2008年)
2003年至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2006年至2007年,沪深股市出现大牛市。
五、开拓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段低迷期。2009年,中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股市逐渐回暖。2010年,股指期货正式上市,金融衍生品市场开始发展。
(3)中国股票发展阶段扩展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2年,新中国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
1993年9月,中国大陆首起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发生。
1995年5月,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1996年12月,沪深证券交易所实行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
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12月,证券法正式实施。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2001年,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㈣ 中国股市历史
中国股市历史
一、起步初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股市开始逐渐兴起。初期阶段,股市主要以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发行和交易规模相对较小。这一时期的股市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
二、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股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投资者队伍的壮大,股票发行和交易逐渐规范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股市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三、重要事件回顾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如股权分置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为股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进一步促进了股市的繁荣和发展。此外,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股市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股市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中国股市将更加成熟和稳定。总的来说,中国股市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财富增值的空间。
㈤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