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交所主板在2000年之后还有些零丁的IPO是什么情况
意料之中,京东数科撤回IPO,终止科创板上市进程。
据统计,包括京东数科在内,年内已有32家企业终止了科创板IPO审核,其中还包括AI明星企业依图科技、柔宇科技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企业终止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IPO监管审核从严;二是企业内部变动。
这个虚拟经济实在是过于繁荣了,他们上面的所有财富比人类所创造的好几百年的财富还要多。肯定还会有崩盘的一天,因为这个都是泡沫,在08年的时候只有一次金融危机,股市的泡沫中显现了出来。西方人在投资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钱都给我到股票上,他们认为这样也是帮助他们的经济,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是被洗脑了。
『贰』 跌停的美亚柏科,大跌7%的科大讯飞……美“限制”黑名单重创科技股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徐超 杭州报道
在华为坐实遭美国“围剿”后,5月22日传出消息称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002236.SZ)也被列入美国限制“黑名单”,海康威视还专门就此回应。
5月23日,进一步消息显示,被美国列入“限制”名单的中国企业扩大到5家。
彭博社北京时间5月23日报道称,美国正在考虑将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旷视 科技 (Megvii)、和另外两家公司加入商务部的“实体名单”,限制其采购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其中“另外两家公司”据知情人透露是美亚柏科(300188.SZ)和科大讯飞(002230.SZ)。
此外,还有消息提到潜在的“被限制”名单包括有杭州商汤 科技 (Sense Time Group)和上海依图 科技 (Yitu Technology)。
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都是全球安防龙头,美亚柏科是全球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科大讯飞、商汤 科技 、旷视 科技 以及依图 科技 均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从其研发投入来看,均属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是一家注重知识产权、也是合规经营的。”虽然美亚柏科董秘蔡志评非常自信地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外界的消息,但反映在二级市场,却是冲击不小。5月23日收盘当天,美亚柏科接近跌停,科大讯飞下跌超7%。
涉及企业均在核实信息
美亚柏科成立于1999年,主要服务于国内各级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执法部门,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产品包括四大类: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大数据信息化产品、网络空间安全产品、专项执法设备等。
企业官网显示,现有8家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公司,1家分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6个分支机构,并先后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厦门金砖会晤、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大型活动安保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美亚柏科2018年年报显示,实现收入16亿元,净利润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9.75%、11.59%;分行业来看,201年,其司法机关营收占比49.87%,行政执法机关营收占比16.78%。目前拥有研发人员2103人,占比高达70.19%,研发投入2.61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6.35%。
科大讯飞主要从事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知识服务,承建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级阶段——认知智能领域的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要平台。
2018年年报显示,科大讯飞的研发人员6902人,占比62.92%,研发投入17.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2.39%。
旷视 科技 是 科技 部评出的标准独角兽,主攻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智能传感器产品,智能机器人产品等领域,2017年的雷克大会上曾力压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斩获《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价值百强榜单》计算机视觉类第一名。
对于此次突然被列入美“限制”名单的消息,几家企业均表现出了“小心翼翼”。
蔡志评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消息来自国外媒体,我们没有看到美国政府正式的文件”。蔡表示,美亚柏科是一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发公司,也是一家合规经营的公司,主要的上流供应商和客户都在国内,以商用的设备为主,对企业没有多少影响。“我们的数据库以国内的为主,我们也没有直接买美国的东西”。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有哪些技术是间接来自美国,其没有回答。
科大讯飞证券事务部就外媒报道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我们也看到了消息,正进一步了解核实情况”。
旷视 科技 方面也向记者表示,企业已经关注到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该报道内容尚未得到证实,具体情况还在核实中。
海康威视年报提到“贸易保护主义”
早一步消息提到的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国内安防龙头企业。
IHS报告显示,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海康威视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22.6%的份额。
2018年年报显示,海康威视销售收入达498亿元,净利润为113亿元,其中,境外业务营收占比为28.47%,境内业务营收占比为71.53%。海康威视是一家非常注重研发的高新技术公司,在全球3.4万员工中,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1.6万人。2018年全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高达44.83亿元,占销售额比重为8.99%。公司累计拥有专利2809件(其中发明专利513件、实用新型741件、外观专利1555件),拥有软件著作权881份。
针对可能被列入美国政府“黑名单”一事,海康威视5月22日回应称,已关注到今早的相关报道,“公司已主动聘请美国专业人士对报道涉及的公司业务进行独立审查,专业人士将在获得充分的证据后,回应海外各相关方的关注”,并表示“期望公司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华夏时报》记者拨打董秘黄方红电话并发去短信,未获得回应。
大华股份是此次被提到的另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
2018年,大华股份研发投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27.67%,占营收比重的9.65%,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芯片等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增强研发能力。公司拥有160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50%,达到6880人。2018年,其申请专利超2100项,其中申请国际专利100多项,
不过也有涉及到美方“限制”名单的企业,目前恢复供货。
4月11日,三安光电(600703.SH)被美国政府列入“未经核实名单”,随后,全球最大晶片和显示器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AM)宣布停止向三安光电供货。
4月22日,三安光电有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经近期双方有效沟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T)已恢复向三安光电公司的供货与合作,4月22日AMT技术人员已恢复在三安光电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叁』 “亏损股”科大讯飞缘何成为机构抱团新宠
近期科大讯飞被百家机构扎堆调研,有成为“报团新宠”的势头。另一方面,公司“大动作”频频,包括人事变动,管理架构调整,业务布局进入收获期,基本面拐点已现。这或许是其近期走势强劲,市值突破千亿的新逻辑。
2月28日公告显示,科大讯飞又迎来近百家机构调研。自去年7月起,科大讯飞调研热度明显提升,百余家机构扎堆调研,似乎暗示着公司有望成为机构报团新宠。
此前,由于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业务增收不增利,在资本市场一直饱受争议;再加上其业务比较复杂,投研的性价比比较低,机构积极性一直不高。作为一家市值千亿的巨无霸,科大讯飞的基金持股比例却大幅低于同业,可以称得上是大公司中的“机构冷门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科大讯飞动作频频,业务结构与业绩表现似乎都将迎来基本面拐点。随着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独角兽逐个上市,科大讯飞作为A股人工智能老大哥,估值也有望水涨船高。
机构扎堆调研
去年以来,科大讯飞的机构调研热度显著提升。而此前科大讯飞机构参与度极低,2020年二季度末,公司基金持仓比例在计算机板块市值前十大的公司中位列倒数第二,远低于平均水平。
2020年年内,科大讯飞被机构调研了15次,相当于2016-2019四年的调研数总和, 在2019年全年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仅1次,2018年则为5次。具体来看,其中多次调研活动中机构数破百,使得科大讯飞频频摘下A股上市公司受机构调研榜单的桂冠。
分析观点认为,此前科大讯飞机构持仓较少的重要原因是,其业务线过于繁杂,深入跟踪的性价比不高。 公司涉及教育、政法、消费者、智慧城市、医疗、 汽车 等诸多行业,且部分业务线中包含多项细分业务,研究成本过高。如今公司与行业面的边际变化已经非常确定,于是在研究成本和持仓错配的情况下,市场资金逐步开始选择介入。
不过从近期行情来看,科大讯飞震荡剧烈,机构似乎正处于观望博弈阶段。
股价上,在2月23日一举涨停,创下 历史 新高后,科大讯飞迅速迎来一波大幅调整,连续3个交易日跌去15%。如此“过山车”行情并非偶然,仅仅在一个月前,科大讯飞刚上演过相似剧情。1月19日起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大涨,累计涨幅近15%,而后5个交易日又跌去近10%。
资金面上,近日科大讯飞交易颇为活跃。3月1日数据显示,主力方面,20日净流出17.5亿元,5日净流出8.9亿元;港资方面,60日净流入11.11亿元,近3日净流出10.07亿元。另外,近60日内发生了10次大宗交易,其中折价交易5次,溢价交易1次。
最近3个月,科大讯飞共登上龙虎榜4次,均显示日净买入高于1.5亿元。具体来看,其中三次为涨停,一次为跌停;其中三次日成交额超35亿元。1月21日,科大讯飞当日净买入高达6.63亿元,当日成交额高达68.02亿元,也显示出交易热度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2月3日科大讯飞的大跌为午后股价闪崩,最终封死跌停板收盘,当日成交额超40亿元,市值跌破千亿。盘后数据显示,深股通买入4.4亿元并卖出2.9亿元, 两机构合计卖出1.43亿元。
对于股价大幅波动引发的市场顾虑,科大讯飞的回应方式是:上调全年业绩预告区间下限。 闪崩当日科大讯飞便发布公告表示,由于第四季度经营持续向好,根据最新财务审计工作进展,业绩预期范围进一步明确至:2020年度累积净利润为12.29-13.93亿元,同比增长50%-70%。
而根据公司于10月27日发布的三季报,公司全年业绩指引为,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10.65-13.93亿元,同比增长30%-70%。也就是说, 更新后的版本将区间下限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公司“大动作”频频
去年以来,科大讯飞在高层架构与业务战略上“动作频频”,转型改革提速。提升经营效率
人事架构方面,公司一年内共发布了7次人事变动公告,管理架构改革加速,如今已推进至“专制总裁制”。
2月7日,科大讯飞发布重磅人事变动,为了使董事长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核心机制的建设,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董事长兼总裁刘庆峰将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并聘任吴晓如先生为公司总裁,负责公司常规经营管理工作。
据悉,2009年4月以来,主持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总裁职务一直由公司董事长兼任,处于集中式管理的状态。为了实现更好的分级管理,公司自2014年开始 探索 实行“轮值总裁制”,初步在内部管理上实现分工;如今演进至“专制总裁制”,分工放权后,公司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经营业务方面,随着各行业智能化应用加速,公司产品化不断推进,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教育业务上,去年以来,科大讯飞连续中标区域性教育项目大单。2020上半年,公司教育领域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75%。其中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中标金额为15.86亿元,青岛西海岸新区“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项目中标金额8.59亿元。目前,上述两大项目已基本完成年内交付计划,产品已进入常态化使用。
在医疗业务上,科大讯飞也有望进入收获期。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医疗业务,2019年实现盈亏平衡。目前讯飞智医助理已在西藏、内蒙、青海、浙江、北京、广东、福建等共计11个省近百个县区,超过2000个乡镇及医疗机构,超过2万个村级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科大讯飞实控人强势“包揽”20余亿元大额定增,也彰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1月19日,科大讯飞公告称,拟向实控人之一刘庆峰及其控制的企业言知 科技 定增募资20-2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格为33.58元/股,发行股票数量5956-7743万股。
科大讯飞表示,公司实控人刘庆峰先生与公司长期利益休戚与共,定增完成后将强化公司控制权稳定性。定增前,公司实控人刘庆峰和科大控股合计控制公司16.17%股份的表决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发行上限测算,本次定增完成后,公司实控人控制表决权的比例变为18.99%,巩固了控制地位。
另一方面,本次发行后公司将获得充足的流动资金,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满足核心业务增长与业务战略布局需要;也有利于公司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抢抓战略先机,引领行业发展。
AI股元年,推高估值
从行业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景气度不断推升,有利于科大讯飞收获更高估值。
首先是需求端的增长。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AI应用加速普及,如今已广泛运用在机器人筛查、影像辅助诊断、远程教学、无人配送等领域。后疫情时代,在教育、医疗、物流等AI应用的重点赛道,或能很快看到外部需求爆发的拐点。
其次是政策端的支持。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将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有专家指出,结合多年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预示着对于深耕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将会迎来更大机遇。
更重要的是,随着AI独角兽们带着一级市场的高估值密集登陆科创版,科大讯飞作为A股AI龙头,以及行业中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公司,估值也有望水涨船高。
资料显示,随着2019年科创板开通,人工智能企业上市进程明显加速。2019年虹软 科技 (机器视觉算法)登陆科创版;2020年,石头 科技 (智能扫地机器人)、寒武纪(AI芯片)、九号公司(智能电动滑板车)等公司也紧随其后。
目前还有海天瑞声、依图 科技 、云知声、云从 科技 、云天励飞等多家AI领域公司已披露招股说明书,此外,同为AI四小龙的商汤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也曾报道过拟上市的计划,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将是人工智能企业IPO大年。
对于2020年业绩高增长,并且在2021年AI与新能源车的双重风口下,科大讯飞的中长线机会或许才刚刚开始,甚至有市场人士将长期估值看到近两千亿。
有分析师估测称,考虑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趋势,公司龙头溢价,以及业绩/产品化率提升趋势,予以科大讯飞“买入”评级,2021年12倍PS,目标市值1986.5亿。
『肆』 商汤科技上市最大的受益股是谁
商汤科技上市最大的受益股是神思电子。
商汤科技上市部分的受益股简介如下:
1)神思电子(300479):从近五年净利润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均值为1496.7万元,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691.5万元,最高为2016年的2061万元。与依图科技共同投资设立“神思依图认知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视觉认知解决方案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依图与云从、商汤、旷视是目前中国人脸识别的四大巨头之一。
2)国中水务(600187):从近五年净利润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均值为1894万元,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8年的1040万元,最高为2020年的3054万元。公司参投的赛领资本参与了商汤科技、极米科技、融360等不少独角兽企业。
3)上海临港(600848):从近五年净利润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均值为9.59亿元,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4.034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4.14亿元。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临港投资所投资的SenseSmartManagementL.P.基金间接享有商汤科技0.03%权益;商汤科技全球研发总部落户公司下属漕河泾园区。
4)招商蛇口(001979):从近五年净利润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均值为131.52亿元,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95.81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160.3亿元。2018年1月24日晚公告,近日,公司与商汤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苏宁易购(002024):从近五年净利润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均值为47.63亿元,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42.75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133.3亿元。子公司GREATUNIVERSE认购商汤科技股份;18年4月跟投商汤科技,双方合作将人工智能运用在零售生态圈,并通过场景互联网,零售大数据反向赋能人工智能技术。
1.上市公司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上市公司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形式
2)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由证券交易所依法审核同意
3)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伍』 云从流血上市,未来何去何从
撰文 | 张宇编辑 | 杨博丞题图 | IC Photo
靴子终于落地。5月27日,与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并称为“AI四小龙”的云从 科技 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每股15.37元,盘中涨幅最高至56.95%,截至当日A股收盘,云从 科技 的股价最终为每股21.4元,上市首日总市值达158.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云从 科技 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
在“AI四小龙”之列中,虽然云从 科技 是继商汤 科技 之后的第二家上市企业,光环足够闪亮,但事实上,云从 科技 的上市之路十分曲折坎坷。
2020年8月,云从 科技 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同年12月,其向科创板上市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并获受理。2021年7月,科创板上市委员委公告称,已通过针对云从 科技 的审议,在历经中止、多轮问询之后,直至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才同意云从 科技 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其实不只是云从 科技 的上市之路曲折坎坷,依图 科技 在申请科创板上市期间,审议被两度终止,最终宣告上市失败;旷视 科技 虽然成功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并且提交了注册申请,但目前其注册申请却处于中止状态。
一位AI行业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AI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值、高研发、高亏损’的情况,同时还面临着商业化不及预期的困局。诸如此类的原因,是导致AI企业无法顺利上市的重要原因。”
如今,在成立七年之后,几经波折的云从 科技 终于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但对于云从 科技 而言,还远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深陷亏损泥沼
“钱”途堪忧、长期亏损,一直是笼罩在云从 科技 等AI企业头顶之上的乌云。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云从 科技 的总营收分别为8.07亿元、7.55亿元和10.76亿元,同一时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0亿元、-8.13亿元和-6.3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0.85亿元。
在云从 科技 上市的前两天,其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根据财报,云从 科技 的营收为2.13亿元,同比增长67.02%;净亏损为1.16亿元,同比减少45.52%。
具体来看,云从 科技 的主要业务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两大板块,其中,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是云从 科技 的创收业务。
2019-2021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5.97亿元、5.15亿元和9.3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6.52%、68.50%和87.28%。虽然占比较高,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却并处于低位,同一时期,该项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3.43%、28.19%和31.34%,作为对比,依图 科技 、寒武纪、旷视 科技 等AI企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
创收业务的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是云从 科技 陷入长期亏损的一大原因,此外,巨额的研发费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云从 科技 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4亿元、5.78亿元和5.3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6.26%、76.56%和49.63%,呈现出连年居高不下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研发费用最后都能带动业绩增长,云从 科技 在招股书中提到,2020 年,由于芯片设计成果未达预期,且EDA软件和生产流片遭遇限制,最终终止了“人工智能SOC芯片研制及结合高准确度人脸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
不只是云从 科技 ,根据商汤 科技 的2021年财报,其总营收为47亿元,同比增长36.4%,同一时期,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4.2亿元,同比扩大61.5%。另外,商汤 科技 的研发投入为3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5.1%,甚至远远高于云从 科技 。
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且需要大肆“烧钱”研发和扩张的情况下,融资就成为了AI企业的救命稻草。自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 科技 共完成11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40亿元,其中,最后一轮融资定格在2020年5月份。
在AI行业中,长期亏损已成为常态。根据公开数据,商汤 科技 在2019-2021年累计亏损343.03亿元,旷视 科技 在2018-2020年累计亏损127.66亿元,而依图 科技 在2018-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1亿元。
也正是因为AI企业长期亏损,导致投资机构对其热情明显消退。西南证券在研报中指出,AI领域的投融资在2018年达到顶峰,投融资次数自2019年起显著下降。进入2021年以后,“AI四小龙”中仅依图 科技 于2022年2月份完成过一轮融资。
融资的道路走不通,通过上市环节资金压力便成为了AI企业的必然选择。在云从 科技 提交给上交所的招股书中,其阐述了所筹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拟融资37.5亿元,计划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投资8.1亿元、向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投资8.3亿元、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投资14.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9亿元。
或许是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在招股书中,云从 科技 还乐观地预测:2022-2025年,收入规模预计为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和4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60%。云从 科技 还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毛利率的提升,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盈利。
“云从 科技 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亏损现状,上市只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想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云从 科技 仍需要尽快实现商业化落地,完善自我造血能力。”上述AI行业人士说道。
前路依旧充满迷雾
对于云从 科技 而言,上市绝非终点。以同样在科创板上市的AI企业格灵深瞳为例,3月17日,格灵深瞳正式挂盘交易,其发行价为每股39.49元,但截至其上市首日A股收盘,格灵深瞳的股价最终跌去5.14%至37.46元,总市值为69.29亿元,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
截至5月31日A股收盘,格灵深瞳的股价为27.02元,总市值为49.98亿元,较上市首日总市值跌去了27.87%。
格灵深瞳的总市值一路走低的原因离不开其深陷亏损泥沼。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总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和7219万元,同一时期,净亏损分别为9230万元、1.89亿元、1.02亿元和5474万元。
与此同时,格灵深瞳对于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根据招股书,2021年1-6月,格灵深瞳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4.54%,相比2019年的67.55%仍在持续增长。
云从 科技 也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窘境,除三年累计亏损20.85亿元外,2021年,云从 科技 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9.58%,较2020年的27.92%上升了41个百分点,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度高,意味着云从 科技 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AI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在“AI四小龙”列举出的落地场景中,“智慧商业”“智慧管理”“智慧城市”等词语多次出现,云从 科技 的优势并不明显。
困境不止于此,云从 科技 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一定期间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出现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人工智能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下游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等不利情况,公司将面临短期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存在持续扩大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如何能够扭转持续亏损的财务数据。这意味着,云从 科技 后续还需要继续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未来依旧难以脱离亏损泥沼。
不过,AI行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企业的深化应用,加快制造执行系统的云化部署和优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通过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随着AI行业的相关政策逐步深化、层层推进,AI企业或有望趁势而起。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AI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美元,届时,整个面向AI的基础设施建设、AI企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等都将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在资本市场上,利润仍是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标准。现阶段,投资者对于云从 科技 仍有信心,但如果商业化迟迟无法落地,没人会为长期亏损的AI企业埋单。上市只是一个开端,云从 科技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述AI行业人士分析道。
本文源自iDoNews
『陆』 依图是上市公司吗
到2019年6月份,依图还不是上市公司。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公司必须更名为XXX股份有限公司。而依图科技的全称是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以依图不是上市公司。同时在股票市场也无法找到依图的股票代码。
上市公司是指该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进行上市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一)公司可以得到大量的资金,充实公司的现金流。
(二)公司所有者通过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的方式,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降低了公司持有者所面临的风险。
(三)某种程度上拜托了银行对公司资金的控制,寻求资金不再全靠银行贷款了。
(四)提高公司透明度和知名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五)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增加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感情,激发管理人员的动力。
公司进行上市的缺点有以下这些:
(一)进行公司上市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还不少。
(二)在提高公司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公司经营中的许多机密。
(三)公司有可能被人恶意控股。
(四)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的过低,对公司而言就是一种资产的损失。
『柒』 十大创投概念股
十大创投概念股:深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达晨创投、毅达资本、君联资本、同创伟业、经纬中国、基石资本、启明创投。
1.深创投:大众公用,西安旅游,深赛格,华控赛格,中兴通讯,深圳能源,粤电力A,盐田港。
2.红杉资本:A股无直接受益方,但是该风投资金组合曾投资过今日头条,蔚来汽车,依图科技,饿了么,拼多多,爱奇艺,华大基因,斗鱼等。
3.IDG资本:无直接受益方,但是曾经参股四川双马。
4.达晨创投:电广传媒,同洲电子,拓维信息,网宿科技,亿纬锂能,和而泰,爱尔眼科,圣农发展。
5.毅达资本:无A股直接受益方,曾投资并在A股上市的企业有剑桥科技,金陵体育。
6.君联资本:A股无直接受益方。
7.同创伟业:A股无直接受益方,新三板有一家同创伟业。
8.经纬中国:A股无直接受益方。
9.基石资本:A股无直接受益方,曾投资的A股企业有三六五网,其他企业有商汤科技,原力动画,米未传媒,岂凡游戏。
10.启明创投:中国宝安。
拓展资料:
一、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二、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三、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1、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
2、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
3、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
4、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5、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捌』 旷视夭折一年后:依图、云从争相IPO,谁能成为AI第一股
一场由AI企业主导的IPO竞赛正在缓缓拉开大幕,独角兽们纷纷踏出上市步伐,但行业已经喊了两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决出最终的答案。
“AI四小龙”中的旷视 科技 曾在去年8月打响了AI初创企业上市的第一枪,然而赴港上市计划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而终止,失去先发优势。目前,旷视尚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传出。
而自11月以来,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云知声和云天励飞等AI企业先后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其中云知声和依图已进入问询阶段。不过,云知声近日遭遇质疑或会拖累其上市进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将花落依图,或将于明年1月或2月见分晓。
但上市不是终点,这些独角兽们依然会面临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竞争,烧钱大战也不会停止,同时也将真正接受大众的检验,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压力。
发展最为迅速、国内估值最高的AI企业商汤曾被视为将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但旷视是打响上市第一枪的AI独角兽。去年8月,在被爆出拟赴港上市计划四个月后,旷视 科技 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书,估值40亿美元,被寄望成为AI第一股。
然而,随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包括旷视在内的“AI四小龙”等28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它们从美国购买零部件。旷视的承销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评估了与其继续合作的风险,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担忧,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推进。
按照当时计划,旷视 科技 在补交申请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财报后,可在今年初实现上市,但环境越发不利。受疫情影响,旷视上市筹备工作不顺,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递交补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显示失效的招股书一直未恢复。
今年6月初,有媒体报道称旷视中止了港股上市计划,系主动放弃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中摇摆。当时,旷视回应称,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并表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 科技 ”企业上市,是中国 科技 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正在积极考虑。
不过,印奇当时表示,旷视并未终止上市计划。“我们希望上市之后股价坚挺稳定,还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稳步推进上市,上市是公司业务运营和治理自信的表现,它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称,旷视正谋求在香港和内地科创板同步发行上市。该知情人士透露,旷视的上市计划已有实质性进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会上市,当时旷视方面称不予置评。
旷视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发布新的招股书,年底上市恐已无望。搜狐 科技 近日就上市事宜问询旷视方面,对方表示,目前尚无消息可以透露。但显然,旷视已经失去了上市的先发优势,AI第一股将拱手让人。
目前,多家AI企业已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加入AI第一股争夺战,包括“AI四小龙”中的依图和云从,以及智能语音企业云知声和AI算法+芯片企业云天励飞。这四家企业获得受理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个月,其中较早的云知声和依图已在12月初进入问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复。从进展来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这两家企业中诞生。
不过,近日云知声在智慧医疗和家电领域高达70%的市占率遭遇投资者质疑,其竞争对手科大讯飞也称其数据严重失实。有分析认为,云知声或会因此面临多轮问询,影响上市进展。那么,依图 科技 将有可能会抢先上市,成为AI第一股。
根据修订后的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科创板企业审核时限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国证监会注册总计不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若进展顺利,依图 科技 有望于明年1月或2月获批上市。
此外,还有多家AI企业准备或被爆出启动上市。国内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商汤 科技 此前多次传出上市计划,据稍早前《 财经 》报道,商汤在一份融资计划书提到,预计3年内A+H股两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触。
此外,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PaaS平台服务的第四范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进行Pre-IPO轮融资,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请。机器人公司达闼 科技 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书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实体名单而搁置,大概率会选择科创板,另一家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在去年就已启动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驰在宣布获得数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投资的同时,也表示将全面启动上市计划。
可以说,AI独角兽已经从此前数年的融资竞赛逐步升级到IPO竞赛。有业内人士表示,被资本裹挟的创业公司,上市之路往往并非创始人能够完全决定,毕竟背后的资本存在利益回报诉求。同时,科创板适时推出无疑为这些机构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将会迎来更为密集的上市潮。
据胡润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有超过20家AI独角兽企业,而目前明确上市计划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处在爆发的前夜。
在无法继续依靠投资机构输血后,上市成为这些独角兽们的最后选择,但上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据公开信息,目前商汤共完成约40亿美元融资,是“AI四小龙”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后站着阿里、软银、IDG、淡马锡等机构。另外三家也都有着多家知名机构加持,其中旷视融资总额约为13.5亿美元,依图超过4亿美元,有着“AI国家队”之称的云从则从多数为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手中拿到了35亿人民币。
但是烧了这么多钱,这些企业均还未能实现自身造血,技术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垒,商业化落地上也尚未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从目前已披露业绩数据的AI企业来看,营收高速增长、高亏损、高投入是AI企业普遍的现状,且虽然此前已经获得巨额资金,但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在营收方面,旷视、云从、依图等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达数倍,但在规模方面不及商汤。《 财经 》披露的数据显示,商汤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而云从和依图分别才刚刚超过8亿元、7亿元,旷视去年上半年的营收则不到10亿元。
虽然营收保持快速增长,但依旧难逃亏损。前述媒体披露商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00万和5900万元,但去年未实现盈利。旷视则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96亿元,依图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73亿元,云从、云知声同期分别也亏损近23亿元、9亿元,云天励飞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计亏损超16亿元。
即便是扣除掉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是股权费用等非经营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依旧亏损明显。如依图扣非后亏损依旧达到近23亿元,云从扣非后亏损也达11亿元。同时,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保持增长,占营收比重大多超过100%,成为亏损的主要因素。
在商业布局方面,企业扎堆严重,应用领域重合的情况并不少见。如“AI四小龙”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领域,智慧城市/园区、医疗 健康 、交通出行、商业零售等领域也是不少企业同时看中的赛道。这也与行业整体现状相同,艾媒咨询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安防和金融是AI应用最为主要的两大场景,去年占比分别达到53.8%、15.8%,合计近70%。
不过,“AI四小龙”虽然都是以计算机视觉起步,但在发展路径上逐渐呈现出差异。商汤的打法是广撒网从而覆盖更多行业,旷视则通过开放平意图构建行业生态,而云从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依图基于算法+芯片融合多个技术领域。与此同时,AI企业造芯和软硬件一体化也正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不少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访认为,AI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些独角兽虽然已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验证,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场景并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战。这就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或服务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未推动产品应用在更大规模或更大范围上落地。
但对于目前普遍亏损的AI企业来说,这依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而上市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弹药。多家企业均在招股书中提到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是自身的竞争劣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AI应用市场,如何获取扩大企业规模所需的资金被这些企业认为是制约自身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AI企业开启上市潮,一场烧钱大战也将接踵而来。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创板的AI企业中,
依图募资最高,达到75亿元,云从和云天励飞也分别达到37.5亿元和30亿元,云知声募资超9亿元。AI技术以及相关系统或平台研发是募资的主要流向,如依图有超过70%的资金将用于芯片研发以及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等五个项目。
这些项目仅仅依靠这些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很难支撑,而技术仍会是AI企业未来投入的重点,这恐也将继续成为企业盈利的阻碍。实际上,目前AI行业更多的技术表现在优化层面而非颠覆,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还相对浅层,想要维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优化或发展高阶技术,这势必意味着更大强度的投入。
『玖』 A股市场未来3至5年能翻十倍或百倍的股票在哪些行业
相信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赚钱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兜里有了钱,才能够给家人一个相对好的生活状态,比如子女能够上个好学校,比如父母有个好身体,比如配偶有个好心情。但赚钱可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做到的,既需要咱们非常努力,还需要咱们有眼光,更需要咱们有毅力。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很多人已经把眼界放开,不再仅仅把赚钱局限在工作之上,因为在资本市场里,瞅准了机会,同样可以赚钱。关注A股市场的朋友都知道,很多股票在2020年的收益率都实现了翻倍,但那已经成为了历史,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未来3年里能翻10倍或百倍的股票的行业。那可能有人会问,A股市场里未来3至5年能翻10倍或100倍的股票在哪些行业呢?接下来,冷眼就给大家简单聊一聊我个人的观点,当然,这只是作为跟大家探讨之用。因为冷眼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冷眼的观点不能作为投资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