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股票无纸化开始时间

中国股票无纸化开始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8-27 17:06:42

1. 中国股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游链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瞎迹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神神孙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2. 中国股市开始于哪一年

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拓展资料: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中国大陆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北交所三个交易市场。
转让股票进行买卖的方法和形式称为交易方式,它是股票流通交易的基本环节。现代股票流通市场的买卖交易方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在这种双方竞争中,买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卖方,卖方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买方,使交易比较公平,产生的价格也比较合理。竞价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中买卖股票的主要方式。
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按交割期限不同,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以后,马上办理交割清算手续,当场钱货两清,期货交易则是股票成交后按合同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过若干时期再进行交割清算的交易方式。

3.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4. 中国股市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986年。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信昌虚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拓展资料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买卖。股票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证券交易迅信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内交易;另一种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外交易。

大部分股票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场外交易只是以美国比较完善,其它国家要么没有、要么是处于萌芽阶段,股票交易(场内交易)的主要过程有:滑燃(1)开设帐户,顾客要买卖股票,应首先找经纪人公司开设帐户。(2)传递指令,开设帐户后,顾客就可以通过他的经纪人买卖股票。每次买卖股票,顾客都要给经纪人公司买卖指令,该公司将顾客指令迅速传递给它在交易所里的经纪人,由经纪人执行。(3)成交过程,交易所里的经纪人一接到指令,就迅速到买卖这种股票的交易站(在交易厅内,去执行命令。(4)交割,买卖股票成交后,买主付出现金取得股票,卖主交出股票取得现金。交割手续有的是成交后进行,有的则在一定时间内,如几天至几十天完成,通过清算公司办理。(5)过户,交割完毕后,新股东应到他持有股票的发行公司办理过户手续,即在该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他自己的名字及持有股份数等。完成这个步骤,股票交易即算最终完成。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

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

5. 股票开始时间

1602年。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雀衡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

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

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神岁神的。中国大陆有上交所游亏和深交所两个交易市场。

(5)中国股票无纸化开始时间扩展阅读:

股市交易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时段9:30-11:30,下午时段13:00-15:00。周六、周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1、沪深市场股票

交易日:周一~周五(法定节日除外)

9:15——9:25集合竞价

9:30——11:30前市,连续竞价

13:00——15:00后市,连续竞价

(14:57——15:00为收盘集合竞价)

大宗交易的交易时间为本所交易日的15:00-15:30,本所在上述时间内受理大宗交易申报。

大宗交易用户可在交易日的14:30-15:00登陆本所大宗交易电子系统,进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大宗交易用户

可在交易日的15:30-16:00通过本所大宗交易电子系统查询当天大宗交易情况或接收当天成交数据。

2、中国香港股票

周一至周五:早市9:30-12:00午市13:00-16:00

周六、周日及香港公众假期休市

香港股票交易规则:

1、实际交收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2个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户不能提取现金、实物股票及进行买入股份的转托管。

2、港股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

6. 90年4月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股票上市是要到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才开始的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深安达(000004)(现ST国农)成为中国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的第一只股票,12月10日深原野(000005)(现ST星源)集中交易,从而成为1990年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两只股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此时集中交易的股票数量也只有6只:1991年1月14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金田(000003)(现在的PT金田,已到三板市场交易)、1991年1月29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万科(000002)、1991年4月3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发展(000001)、1991年6月25日新上市的深宝安(000009)。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但其交易时间是1990年12月19日,晚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该日上午,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上海证券交易所12月19日一次性集中在上交所上市的共有8只股票,包括上海本地的延中实业(600601)(现“方正科技”)、真空电子(600602)(现“广电电子”),飞乐音响(600651)、爱使电子(600652)(现“爱使股份”)、申华电工(600653)(现“申华控股”)、飞乐股份(600654)、豫园商场(600655)(1992年6月15日终止上市,替代为改制后于1992年9月2日上市的豫园商城)和浙江的凤凰化工(600656)(后来的“S*ST源药”,已退市),史称沪市“老八股”。
199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上市挂牌交易的股票一共是十只股票。但股票的交易早在交易所成立集中交易之前就进行了,所以交易所的交易只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1985年1月14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股票80万股,每股10元,其中法人股5万股,个人股45万股。谢海清在寒风中站了整整4个多小时,成为了第一个购买“600601”股票的投资者,由此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600601”的董事。1986年9月26日,延中实业与飞乐音响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交易,这是我国首批上市交易的股票。
1986年,上海市着手酝酿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选择8家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最后正式批准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为股份制试点企业,成为上海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有由上海灯泡厂、电子管厂、电子管二厂、三厂、四厂、显像管玻璃厂、电真空器件研究所等六厂一所组成的资产一体化股份制公司。1987年1月12日发行普通股14.5万股。1988年4月26日发行12.5万股,1989年2月28日发行22.1万股,每股面值100元。真空电子是首家溢价发行的股票,100元面值股票以113元价格发行。1991年11月29日又溢价发行了B种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张专供海外投资者认购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发行量100万股,每股100元,发行价420元/每股。
1984年11月14日,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不音响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也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小飞乐”。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率领的美国证券代表团,将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送给凡尔霖,这张“小飞乐”股票成为第一张被外国人拥有的股票,凡尔霖先生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位中国股东。
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1月公开发行股票,实收股本40万元。1991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爱使”向社会增发230万元股票(包括向老股东1:1配股),实有资产达到1300万元,股东3000多名。
乡镇企业“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摆脱与乡政府的关联,成为第一个主动摘掉“红帽子”并以公开发行股票而产权社会化的公司,于1987年3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万股,每股金额100元,总计金额100万元,是上海市郊区惟一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1990年3月1日起正式上市交易。1990年12月中旬该公司进行股票折细,把一股拆成十股,每股面值10元,同时以每股15元的价格发行了40万股面额10元的股票。1992年3月20日正式更名为上海申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原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成立于1980年,是经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批准,由全民企业上海无线电十一厂,集体企业上海电子元件十厂和上海风雷广播器村厂联合组成的国营、集体联营企业。1984年曾发起组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因此,习惯上将飞乐股份称为“大飞乐”。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公司是在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新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上海豫园商场即上海著名的老城隍庙市场,共有63家商店,原分别归属国营集体不同的所有制,很难统一发挥老城隍庙经营特色的优势。1987年6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豫园商场全部国营和集体商店联合组成统一的股份有限公司,以集中优势扩大经营规模,是上海首批试制股份制的企业之一。为适应上海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建设豫园地区的商业、旅游业,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吸收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南市区饮食公司、上海市商业建设公司、上海旅游公司、南市区糖业烟酒公司、南市区果品杂货公司、南市区药村医药公司、南市区百货公司、南市区服务公司、南市区五金交电公司、南市区合作联社、南市区工业供共同发起,组成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11290.428万元,每股10元,计1129.0428万股,国有股14.34%,法人股71.64%,个人股14.02%。其中发起人投资折股计5940.428万元,向社会法人公开发行4000万元,向社会个人发行1350万元,包括公司内部职工认购240万元,定向商场公司个人股股东发行150万元,用于优先配购公司股票。公司股票每股10元,股票面额分为1000股和10股两种。1992年4月,豫园商场联合了上海旅游公司等16家发起、重组成“豫园商城”。具体操作过程为:豫园商场股票按资产升值率以1:1.8的比例调换新组建的“豫园商城”股票,即每1股面值100元的豫园商场股票换成18股面值 10元的豫园商城股票;每股100元的商场股票配售12股面值10元的商城股票, 配售价为每股80元。1992年6月15日,原“豫园商场”股票终止上市。新的“豫园商城” 股票申请上市。
当时已经在柜台挂牌交易的上海本地股票一共只有上述7只,恰好浙江省证券公司的李训(当时曾被选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提出,浙江省有一家“浙江凤凰”。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10月浙江省政府由原兰溪化工总厂改组而成的,是浙江省第一家国营大中型股份制企业,实收股本2563万元。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浙江凤凰是在上海证交所开业前夜办完挂牌手续的,浙江凤凰化工作为第一个在上海上市的外省市股票,标志着上海的证券交易已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从而也成全了中国的吉利数字8。
上海的老八股,除真空稍大为2亿股(其中流通股4910万股)外,其他延中500万股,小飞乐165万股,爱使40万股、申华100万股、豫园650万股,大飞乐2100万股(流通股210万股),浙凤凰2560万股(流通股510万股)。
1990年交易所成立后,股票交易是实物的交易,而交易又空前活跃,街头上出现了倒卖股票的“黄牛”。当时交易所设立了清算部,负责交易过户等事务。每天闭市后,人们带着大量实物股票来办转让过户手续,一开始他们还是用拷克箱装实物股票,后来发展到每天一万多笔交易,来办过户手续的投资者只能用麻袋装实物股票,工作人员天天忙到下半夜,给交易所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压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才下决心搞“无纸化”交易。股票的“无纸化”交易,在当时只有境外的专家在理论上讨论过其具体实施的可行性,无论中外都是史无前例的。就是为了方便投资者,从而促进交易所的发展,尉文渊才作了大胆的尝试,他不但敢于冒着风险作决策,还亲自动手,又是画表格,又是连夜开会,发动员工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股东账户代替实物股票记录股东股权和交易情况的方案。1992年,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率世界证券交易所之先,实行了股票无纸化发行与交易。

7. 股票认购证的历史发展

股票认购证,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上海,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1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在唱独角戏,且因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价无市局面,因此市场扩容成了当务之急。记得“兴业房产”发行新股时,发售地的上海江湾体育场已出现提前2天排队的情况,而发行时差点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也同样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面对1992年尚有10多个新股要发行的现状,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完全能载入史册的主意—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于是中国的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 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出现了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但错过机会的人们,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本来轻而易举到手的财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认购证成为了许多失去机遇的投资者心中之痛楚。
此后股票认购证在各地发行新股时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壮大了股票认购证家族。不过随着电脑互联网发展,早期那种通过认购证发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渐被淘汰。1995年后股票发行改用全电脑上网定价发行方式,股票发行也实行了无纸化,从此股票认购证成了绝版的“断代现代文物”。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中出现的股票认购证,其包括以下种类:认购证、认购申请表、抽签表、号码单、定额定期存单、预缴款凭证等,形式有单联、横三联、小本三联、小本册、大版张等,种类与品种繁多。但属于正规的认购证约170余种,这些股票认购证均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如荧光、水印、暗记、碳印、金属细丝、羊毛纸等,每张认购证都像人民币一样打印有流水编号,形成唯一特征。
集藏者可以发现认购证是股证收藏大家庭中最丰富的一族,不仅种类多,而且还存在着错、特、漏、奇等现象,加上组号、中签单、非中签单、使用、非使用、配营业部磁卡、配上市公告书、配票样、配债券、集名人、集公司、集题词等等形式,其趣味性与集藏性比股票实物券还要多姿多彩,赏玩其中乐趣无穷。

8. 股市历史

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9日,当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家,有趣的是,8家上市公司中还有两家关联企业,上海飞乐股份和上海飞乐音响,俗称“大飞乐”和“小飞乐”。“大飞乐”要比“小飞乐”大得多,仅从员工规模看,一个约2,700人,另一个只有50人。“大飞乐”的总经理也是“小飞乐”的董事长,其“父子”关系不言而喻。事实上,“小飞乐”的发起单位之一便是“大飞乐”的前身“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但从市场化或股份制的资历而言,“小飞乐”成立于1984年,是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而“大飞乐”建立于1987年。更为重要的是,1986年,***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后者向***赠送了一枚纽交所徽章,凭它可以在纽交所自由进出。***回赠了一张“小飞乐”的股票,这就是“父以子贵”了。“小飞乐”1984年发售股票时,也未在媒体上刊登招股公告,只在当地市民报纸《新民晚报》上报道了一则创立大会的新闻。

“小飞乐”、爱使股份与另一家延中实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没有国家股,当时被称之为“集体企业”,俗称“街道企业”。延中实业据说是为安排失业(当时叫待业)人员而建。申华电工也没有国家股,但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建国是当时川沙县孙桥乡副乡长和工业公司总经理。
8家上市公司中,身份最高贵最富国企意味的是真空电子,1989年,它在全国最大的100家电子企业中销售额排名第十二,利税总额则是第二。真空电子在1991年6月的市值是8.6亿多元,占上海股市总市值的60%以上。不过,真空电子就像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那般,很少有投资者喜欢,但又无法忽视它。真空电子最有名的事件是其首任董事长薛文海公开扬言中小股东无足轻重,他虽道出了真实状况,但其粗鲁的态度简直无法让人接受。

8家上市公司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年都分红,而且股息率很高,这在此后许多年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身上再也不会出现了,投资者们不得不以追求资本利得为目标。当年的股份公司在不能交易的情况下,也只能以股息来吸引人了。当然,所谓的高股息是和当时的高通胀背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大多都是18.75%,它正是当年一年定期储蓄存款的利息率。最高的股息率是22%,1989年由豫园商场和凤凰化工发放。

特区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挂牌企业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安达、深金田和深原野。深发展尽管是一家股份制银行,但考虑到姗姗来迟的中国金融改革,它能上市,在15年前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所以深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市场上的一颗明星。深万科当时还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地产公司,只是里面有一个聪明的企业家王石,他为了尽量摆脱控股国企“婆婆”的影响,利用深圳市委急于改革的心情,直接要求市委书记支持万科成为股份制公司。还有一家公司深原野也颇具典型,因为它是中国股市最早出局的玩家。

原野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在1987年成立的时候,国家股占了60%,港资占20%,还有两个个人股东各占10%,其中一个叫彭建东。但过了不到两年时间,原野只剩下了两个股东,一个是占5%股份的深圳国企,另一个是香港公司,占95%股份,背后的控制人便是彭建东。原野上市后,彭建东将股价炒高,然后套现。1992年7月7日,原野停牌,直到1994年1月才改名为“世纪星源”复牌。期间究竟发生了何事,当时没有对外披露,只是法院后来以挪用公司资金罪和侵占罪的名义将澳大利亚国籍的彭建东驱逐出境。
除了原野的中小股东之外,没有多少人对此深究和愤怒,也没有多少人想到原野这类上市公司会在今后泛滥成灾。
(二)不完善、不健全的证券公司
进入上交所后,我的主要工作是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刊》的记者,顾名思义,这是交易所办的一份报纸。中国的许多改革的特色是“只做不说”,悄悄地干完,等大家发现,“生米已煮成熟饭”。国家对待交易所的态度也一样,不准主流媒体播报股市信息,可股市恰恰是最市场化的,没有公开的信息,这个市场一定会死掉。上交所索性自己办报,向广大投资者进行市场推广。

除了股市行情之外,可报道的信息十分有限。上市公司只有8家,而交易所的会员单位1990年时仅有26家,其中以信托投资公司为主,占了14家,证券公司仅有6家,还有就是城市信用合作社(我有两天调研完5家信用社营业部的经历)。上海的证券公司主要有3家——万国证券公司、申银证券公司和海通证券公司。申银证券背后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海通证券公司属于交通银行体系,万国证券则是一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万国和申银等证券公司原始资本的积累离不开对国库券的套利。当时,中国各地市场因投资者市场意识不同,国库券价格差异很大,把黑龙江的80多元国库券弄到上海,就能卖到100多元。但当时没有什么电子化交易,国库券全是实物券,面额最大的才10元,2,000多万元的国库券总得需要装十几个麻袋、十几个箱子,租一节火车皮,配上多名经济警察和枪支押运回上海吧。有意思的是,个体投资者也在做同样的事,有个叫杨百万的人就是这样发家的。中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水平一直不高,行为与一个散户或暴发户没有什么两样,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另外,当时的券商充分利用不对称的信息优势乃至违法获得先机来牟取暴利。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在1989年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串门,看到了1988年国库券准备在一个星期以后上市的内部文件,赶紧以黑市价75元买进,一上市就是104元,大有斩获。万国证券的行动引来了其他证券公司的跟风,最后皆大欢喜。

很多年来,中国股民真正有多少人,一直是个谜,原因是为了操纵股市、提高认购和配售新股中奖率等原因,个人或投资机构收集了大量的非股民身份证,然后开户,俗称为“拖拉机”,结果把中国股民弄得面目全非。但在1991年夏天的3个月中,我很幸运地见到了几乎所有的上海股民(占了当时10万中国股民的绝大部分)。上交所为了无纸化交易,也为了消灭黑市,要求投资者本人必须来浦江饭店换取新的股票账户。交易所所有员工从下午到深夜12时加班加点工作,我的岗位是最后将账户递给客户。整整3个月,拿着小喇叭喊号的我看到了无数张脸,那是很真实的事情,不似后来,市场变得越来越玄虚了。
(三)市场的狂乱与挫折(“810”事件)、中国证监会的设立(1991年下半年-1992年)

1991年6月上海浦江饭店门外站着不少投资者,他们在议论着该不该买股票和买什么股票,我记得自己站在他们中间,太阳晒得有点吃不消。到了7月,大家已经没什么可以议论的了,因为市场每天单边上场,而且都涨停在0.5%的涨停板上。由于普遍惜售,像凤凰化工从前周成交的6,280股缩小到这周成交55股。每天空涨不是个办法,上交所在9月30日开始以成交量调控股价,如果当天成交量不到其可上市交易量的0.3%,当天就不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会有人作出些“贡献”,凑足成交量,然后股价继续向上。于是,出现了世界股市上难得一见的奇观,证券公司每天聚满人群,看着行情大屏幕,像久旱盼甘霖那般等待几股或十几股的成交量,最后积累成功,延中实业2,800股,真空电子1,500股,大飞乐400股,爱使电子85股,申华电工110股,小飞乐65股,豫园商场40股,凤凰化工2,140股,股价上涨,大家欣喜若狂,一齐鼓掌。它之所以给我们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以后的中国股市一直被“扩容”压力所困扰,也就是说,发行的股票总是多于市场中的资金,不会出现在股市中买不到股票的现象。但是,这个奇观还是预示了以后中国股市的宿命——荒诞的政策不断地扭曲市场,市场又时不时作出离奇极端的反应,让政策制定者恼羞成怒或焦虑万分,用更离奇的政策来束缚或刺激市场,然后市场奄奄一息或亢奋异常,接着政策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上交所成立一年后才出现了第一家新上市公司兴业房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一直不愿意让新公司上市,造成粥少僧多,供不应求。
那时的深圳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深发展的扩股遭到股民的反对,1991年8月11日其股价曾狂跌41.6%,在证券公司前的一名妇女目睹此景当场晕倒。9月6日,深指已从全年最高点136.9点跌至最低点45.6点。当地政府一边实施2亿元资金秘密救市行动,一边采取取消涨跌停等多种市场化方法,终于使市场反转。
1992年年初,***南巡讲话,提到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龙头的重要性,也具体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当然,***的肯定是辩证的和谨慎的,一方面讲要大胆试,又说搞得不好就关)。3月,原来的上海市市委书记、上交所的创建者,当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公开称赞深圳市场比上海成功的报道,深深刺激了上交所的总经理尉文渊。他越过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直接向市委领导申请全面放开上海市场的股价,让市场自己说话,终于形成了股价天天小涨、最后变暴涨的局面。例如豫园商城的股价就从800多元/股上涨至10,500元/股(10年后,一些中国股市投资者高喊要创造第一个百元股的奇迹,却未考虑到豫园商城早就是万元股了。即使将百元1股拆细至1元1股,豫园商城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元股票)。

深圳临近亚洲金融重镇香港,它所在的地域广东又得改革之先机,要比当时正欲改革起飞的上海,在市场意识方面成熟得多。如果不是出了“810”事件,上海股市在几年之内是很难超越深圳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宣布当年发行5亿股公众股,发售500万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购1,000股。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场的宠儿,如何公平公正地发行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由于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元买一张抽签表,不仅全国各地大量的身份证寄往深圳,据说上百万外地人涌入了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万的城市,各售表机构门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队。到了8月9日早上,排队人数可能已达100万,当天晚上9时,500万张抽签表售完。未获得抽签表的人群目睹了种种不公正和fb行为后涌向市政府。午夜12时后,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到处是石块、汽水瓶、催泪瓦斯、水炮、电棍,汽车、商店被烧被砸,混战持续了4个小时。事后调查,至少有10万张以上的抽签表被内部藏留私买,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000多人。

尽管事后朱基副总理认定“8.10”事件是“一次技术失控事件”,但深圳市市长郑良玉曾在公众面前泣不成声,他12月16日转任江西省副省长。随后,市委书记李灏被调回北京。

“8.10”事件触及了中央政府的底线。中国***人深知金融稳定事关政权安危,1948年旧上海金融市场的崩溃正是国民党垮台的直接原因之一。金融市场不能影响社会和政局的稳定,否则的话就必须关门。作为金融市场最活跃又最不稳定因素的股市能否做到这点,谁都没有把握。上交所开业时,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就对尉文渊说:“半年内不出问题就是胜利。”由此可想上上下下是多么的不确定。

因为“810”事件,深圳市场是够得上“关门”条件的,尽管深圳市场没有关门,却从此元气大伤,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与上海竞争。“8.10”事件也引发了上海股市的暴跌,却没有让上交所循规蹈矩,他们反而趁着上海的改革开放大肆发展,直至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才让上交所领略了什么叫“关门”。

“8.10”事件还有一个得益者是中国证监会,地方上的混乱给了北京集权的理由,于是,证监会于当年10月26日成立。

(四)本末倒置的市场营运和1994年的大暴跌(1992-1994年)

今天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量化指标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它的最初发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点报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点。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并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点,出现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但不久就反弹,在当年年底,上证指数收在780点上。
与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额的几十倍地放大,股票总成交金额247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30倍,市价总值558.4亿元,增长了317.98倍。上交所的会员单位也达到75家,比以前增加了49家,交易所场内的席位也从最初的25个扩大到1992年年底的500多个,到1994年则扩大到了3,000多个。
在这个扩张过程中,出现过上海市场交易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即营业部太少,投资者没有“跑道”可以买进卖出。为了获得营业部限量发放委托单,投资者开始通宵达旦地排队(让人感叹的是,十几年后的上海房市泡沫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场景)。于是,上交所竟然在昔日的“跑狗场”——文化广场中搞了一个超大型的证券营业部,100多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在那儿设立临时拒台,接受股民的委托。有些紧张的是,1992年6月1日第一次开门时,没想到竟来了4万人,有关方面准备不足,只得临时关闭。6月9日,它才开始顺利运行,半年后的12月,这个违反规定开设的证券经营场所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座位于过去的法租界、植有法国梧桐的陕西路永嘉路口的“文化广场”,后来成了鲜花集市,最近又要挪作它用了。很少人能将它和大型股票委托展销会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也是世界股市史上的一绝,可它确实充满了早期的市场精神,是不“规范”的早期中国股市的象征。

比起文化广场股票委托点形式上的不规范,影响到中国股市长远发展或者说让中国股市受到不良“路径依赖”的,是看似规范和名曰“规范意识”的文件和规定,它们非常在意股东与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从股东的权利来界定股票类型,从而衍生出许多看来富有“创造性”,但最终却被证明不是不可行就是成为市场发展障碍的东西。比如“国家股”、“法人股”与“个人股”,就是一些当时就有点矛盾、今天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概念,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从市场中直接买来的股票是不是法人持有的股票呢?为什么它们就不是“法人股”呢?界定概念的混乱,直接导致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股票被人为地划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当年的不流通,缘自于对所有制意识形态的考虑,不能让民间力量“私有化”公有企业,但由于“法人股”与“不流通股”划上了等号,结果后来很多民营企业的“法人股”也不能流通了。

有趣的是,只要不被称为“法人股”或“国家股”,就可以想办法变相流通。在1992年之前是没有“法人股”这个概念的,只有所谓的“单位股”,这在上海市场的“老八股”当年的报表中出现过,后来有许多就化为流通股了,否则今天北大方正(当年的“延中实业”)和华晨集团(当年的“申华电工”)就不可能是全流通的股票了。

我还有好多,太长了,自己去网上找一下吧!

9. 中国股票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

1990年12月19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圆碧隐成为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慧正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橘厅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