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英美公司股票资源
扩展阅读
乔治白股票代码 2025-01-23 08:22:04
中国人如何看美股股票 2025-01-23 08:01:24
恒大中国股票代码 2025-01-23 07:58:23

英美公司股票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2-12 17:59:58

㈠ 网购钻戒的钻石成就南非首富

钻石王朝的兴衰往事
看似普通、简单的商业游戏,或许意义深远。在一场被视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之后,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也许会彻底告别三代以来的发家之道——钻石业。一个世纪以来由奥本海默家族独揽的钻石王朝或许会被“各路诸侯”瓜分。
2011年元旦,一场一触即发的股权变化笼罩在全球最大矿业公司之一的英美资源集团与全球最大钻石公司德比尔斯之间。前者计划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获得后者的控股权。而此前,英美资源集团已经拥有了戴比尔斯40%的股份。此次计划进一步收购的,是奥本海默家族拥有的另外45%的股份。
其实,奥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资源的长期投资者。英美资源集团本身便是奥本海默家族于1917年在南非创立的。不过,不久前该家族刚刚大规模地出售了所持有的英美资源的股份,持股量首次跌至不足2%。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由英美资源其他大机构股东主导的收购计划落实,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德比尔斯两家公司的长期宾主关系将一去不返。
但是,不论收购结果如何,也不论奥本海默家族是否会被挤出钻石业,毕竟,奥本海默家族曾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市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曾经的钻石王朝对世界钻石行业的绝对影响力,不该被世界遗忘。
钻石造就南非首富
奥本海默本是一个犹太姓氏。1880年,钻石王朝的创始人——恩内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德国一个雪茄制造商家庭。16岁时,他随哥哥来到伦敦,在一个犹太钻石商的钻石分拣车间打工,负责挑出有瑕疵的钻石。很快,犹太钻石商发现,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恩内斯特似乎对钻石的优劣有着天生的敏锐鉴别力。在没有珠宝鉴定机器的年代,此种眼光的价值不言而喻。
21岁时,备受器重的恩内斯特被犹太钻石商派往位于南非金伯利的办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钻石之城”,再上溯30多年,这里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掘钻者”。
除了钻石,恩内斯特对商业、政治似乎也有着天生的敏锐。在金伯利,如鱼得水的恩内斯特先是凭借自己德国出生、英国成长的独特经历,在英、德殖民地间从事贸易。虽然,这种利润丰厚的贸易风险极大,不过对恩内斯特来说,风险难不倒他。在从容赚钱的同时,他还积累了宝贵的政治人脉。1912年,恩内斯特当选为金伯利市市长,并连任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市进入了南非议会。
一战期间,德国人拥有的、名为“禁区”的钻矿被南非军队占领,不能开工。于是,恩内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资源公司(其100万英镑初始资金,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英国,故此命名),用公司的股票与德国人谈收购。由于当时德方无法判断战事,不知道南非军队会不会撤退,所以就以很低的价格将这座富矿连同亏本的风险,一起卖给?恩内斯特。就这样,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钻石矿。
战争很快结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生意开始渐露峥嵘,这给南非的另一家老牌钻石公司——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的德比尔斯公司——带来了竞争困扰。当时,德比尔斯已有30多年历史,1893年就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当时南非网络最全、势力最大的钻石开采与销售商。
背靠富矿,恩内斯特开始与罗得斯大打价格战。时间一长,罗得斯逐渐经受不住,由于担心自己的公司股票变为垃圾,1926年,他主动找到恩内斯特谈判。最终南非英美资源公司与德比尔斯两家公司以互换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合并。这才是恩内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尔斯,就可以逐个消灭其他实力薄弱的钻石企业。
到上世纪20年代末罗得斯去世,恩内斯特已经成为整个南非钻石界无人可以替代的大佬。不过,恩内斯特的胃口并不止于此。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让钻石需求骤降,位于伦敦的钻石企业联盟走到了破产边缘——此前,这个联盟一直是德比尔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恩内斯特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联盟内部成员的谈判,以极低的成本整合了两家的生意。
1934年,恩内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中央统售机构(CSO),负责德比尔斯的钻石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后来,CSO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销售渠道。
恩内斯特相信,“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就是减少产量”。一个垄断的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可以让其去实践这条理论了。因为恩内斯特关闭手中所有钻石矿的决定,在1930-1933年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骤降到不足1.4万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
垄断带给恩内斯特的另一个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一旦出现其他钻石公司,德比尔斯就释放大量钻石储备,令钻石价格暴跌,从而使对方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要与他竞争,几乎已不可能。
恩内斯特在1935年创立的E·奥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了家族的所有生意。这些生意中的大多数,都被打包在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之中。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与总部设在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组成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
20世纪50年代初,恩内斯特成为了南非首富。
控制全球90%的钻坯销售
个人辉煌的时间毕竟有限。1957年,恩内斯特去世。49岁的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1.8亿美元,以及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朝。
哈里中学就读于英国最古老的贵族中学之一切特豪斯公学,之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他喜欢收藏古董书,沉默低调、富有涵养。同父亲一样,哈里对政治有着独特的天赋。毕业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南非议会成员,直到父亲去世,由于要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业方面,哈里同样极具天赋。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派往纽约,在被誉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街,与众多杰出的广告人一起工作。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工(cut)、色泽(color)、纯净度(clarity)和克拉(carat)——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其实,为现代人所熟识的所谓“4C”标准,并非古老的传承,它只是现代市场营销的结果。
后来,哈里还与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起,为戴比尔斯打造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名句——2000年,这句宣传语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在哈里时代,英美资源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南非商业世界。利用德比尔斯产生的强劲现金流,英美资源得以收购更多的矿藏;而从黄金、白金和其它金属矿开采中获得的收益,又可以被投资到其它领域……
奥本海默家族的事业在哈里手中达到了全盛: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米罗科则成为世界十大铜生产商之一;上世纪70年代,奥本海默家族旗下所有公司的产值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奥本海默家族俨然成为南非的“国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德比尔斯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销售。位于伦敦的CSO,每年只举行10次钻石鉴赏会,能够到场的只有125家和德比尔斯长期合作的看货商,他们被称为“德比尔斯125”。看货商们从德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然后将其打磨为裸钻,再销售给珠宝零售商。自CSO成立以来,德比尔斯一直实行着“选择客户的供货战略”:他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基于这一前提,他批给客户的钻坯,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不断有大量钻石矿被发现,南非作为钻石王国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动摇。德比尔斯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被挤压到45%。迫于无奈,哈里主动打破了“德比尔斯125”的限制,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扩大到中产阶级,并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大打广告、采取多种灵活的营销手段。
到20世纪末,德比尔斯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垄断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回升。
奥本海默家族有这样一条家训:“我们盼望最好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会做好最坏的计划。”看来,哈里领悟到了这条家训的精髓。
从垄断到竞争
如果说,哈里对家族事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樊篱大大扩张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则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现代企业模式。
1998年,当52岁的尼基成为家族新掌门人的时候,曾有媒体不客气地说他“看上去脑筋不太好用,恐怕难以担此重担”。但事实很快证明,媒体错了。
在尼基的领导下,德比尔斯与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业。此举使德比尔斯的产业链拉得更长,也为德比尔斯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钻石饰品销售的利润更高。
此外,尼基还将存在了数十年的CSO改为国内钻石商贸公司(DTC),并启动了一项名为“最佳供应商”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向看货商以及更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进而将这些下游企业牢牢吸引在德比尔斯四周,共同进退,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最佳供应商”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钻石价格上涨7%的情况下,全球钻石饰品的销售仍比2003年增长了8%。“最佳供应商”策略案例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经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发展史上,尼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尼基提出,由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197亿美元,收购德比尔斯。对于这次收购,尼基酝酿已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组的主要动机。70多年来,德比尔斯与英美资源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拥有后者35%的股票,后者则拥有前者32%的股份。这种交叉持股为投资者所诟病,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德比尔斯估价较低。“德比尔斯的价值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低估了”,尼基表示,既然股东们不认可德比尔斯的价值,那么公司就没有必要继续为他们盈利。
2001年5月,重组完成,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由德比尔斯公司与博茨瓦纳政府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拥有。这是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的最大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自此,德比尔斯结束了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历史,成为一家私人企业
很多人认为,德比尔斯私有化后将会变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钻石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无从得知钻石行业的实际利润到底有多少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尔斯退市两年后,尼基向全球公布了该年度公司的年中业绩报表。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德比尔斯努力证明自己正在变得日益透明化的标志。“世界已经变了”,尼基说道,“当我们开始转变,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天并没有塌下来。”
虽然从中学到大学,尼基接受的都是与父亲一模一样的贵族教育,但与一身绅士派头的父亲相比,尼基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他从不戴昂贵的钻石手表,倒是常常戴着一只塑料电子表;他喜欢玩板球,还买下了一支职业板球队,当有媒体问他为什么买球队时,他的回答让人绝倒:“那是现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竞争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评出全球最显赫的14个财富家族,奥本海默家族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独子乔纳森·奥本海默已经41岁,有了3个孩子,这位家族第四代已开始涉足家族事业的管理。只不过,在第三代接下来的岁月或第四代人的手中,奥本海默家族是否还能与钻石王朝画上等号,尚未可知。

㈡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范文

对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

摘 要: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资结构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综述了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应当采取的融资策略,进而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策略;

目前我国总中小企业融资 渠道 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融资呈现内部融资比重大,外部融资比重小的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概述

(一)企业融资结构概述。企业融资结构, 又称资本结构, 是从融资方式的角度对企业资金结构的划分, 指在企业融资总额中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筹集资金; 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我国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外现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综述介绍, 或在已有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各自相应的研究。

(二)企业经营绩效概述。企业经营绩效(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它是构筑在雇员人数、企业资产总值、企业经营收入和 其它 数量标准上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中小企业界定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从理论上给它下一个很确切的定义,现阶段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特征能够达成基本共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在其所在行业领域中不占垄断地位”。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特点:短、频、快、小。就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审批程序烦琐,资金到位,已经错失商机,失去短期借款的目的;再者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三、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自身要提高经营素质、增强信用观念。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苦练内功,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改善自身融资条件。要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可以解决融资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解决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等。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企业作为会员向基金出资),其目标是向那些业务经营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是缺乏财务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3、培养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客观条件使中小金融机构不可能与大中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是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承受的,并且它们在和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合作中,增强了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有助于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市场,选择有条件的成长型中小高科技企业进入创业板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对于具有一定控股实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向外资转让股权,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条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资主体上市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促使中小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5、推动债权融资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融资租赁业,这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租赁公司的规模很小,融资租赁的金融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就是要促进融资的创新,可以考虑降低企业债发行的门槛。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无论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具有筹资、分散风险的作用。其中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是当今的一个普遍现象,资金问题往往能够使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法立足,以致趋于消亡。而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基础上认清内部问题,把握外部制约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则会助中小企业走出“瓶颈”,扭转当前困难局面。与此同时,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及其融资风险的影响很大。这关系到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企业经营风险, 因而企业应该优化融资结构,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再论二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改革》,2012年第2期

[2]廖勇:《我国上市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28期

[3]吴健雄:《中小企业融资理财之道》,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4]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5]罗丹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论企业融资问题

摘 要:对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一个良性循环的企业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能有效的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融资过程也就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融资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怎样有效地进行融资,怎样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都成为企业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融资 资金积累 发展

一、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融资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企业的良好融资为企业筹集资金,不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企业内部开发,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国内资金市场融资,资金市场在融资方面还欠缺成熟,项目及实力不好的企业是很难通过融资方式通过市场解决问题的,如渠道窄、资金短缺等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国外市场寻求资金却又需要高昂的费用。

(一)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经过多年的 经验 积累与不断创新,我国已初步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但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可用的,是有一定的条件和需要一定的实力的,例如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企业利用上市的机遇筹集资金,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积累,但是,上市公司的门槛很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是无法进入股市的,也就无法利用股市进行资金筹集,使得这些企业仍然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因此,贷款融资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融资中介存在风险隐患

银行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中介,证券市场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市场,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它们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证券市场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银行、证券业风险爆发,不仅对企业的融资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金融界的稳定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另外股票市场同样存在风险,有部分企业“借壳”上市,在股市上弄虚作假,造成股市泡沫严重。

(三)融资企业信用度不高

企业为了更好的积累资金,在融资上想方设法拓宽渠道,大量吸引资金,但有部分企业只是一味的想着资金的来源及使用,特别是以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却不去考虑如何还贷,甚至有的个别企业在借款之初就没想过要还款,不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银行,权益都得不到保护,大大挫伤投资信心和导致贷款萎缩。企业在融资上的失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造成社会信用秩序混乱,也对企业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企业融资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及融资定位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体现企业特色,发挥企业优势,从而为企业更好的积累资金。

1、信贷: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信贷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不仅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方式,也是企业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2、证券:如今仍有不少企业通过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3、发行企业债券:大多用于企业新建项目的开发,用于有盈利较高的、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

4、资产股份化: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公司资产实际,将净资产作为股份划分,采取MBO(管理层持股)、ESO(员工持股)及向特定的股东发售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实现股份的多元化。

5、融资租赁。

6、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三、如何进行融资

(一)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在发展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的实现企业的资金积累。

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都具有某种共性,也就是说经常以某种融资方式为主,如以银行贷款筹资为主或以发行证券筹资为主等,这便是不同企业的融资方式问题。

(二)健全信用体系

健全信用体系是企业不断提升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融资企业的信誉度好坏,对企业的融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信用良好的企业,能为企业顺利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能通过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来遏制失信企业的资金积累,树立自己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的同时,也是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打击,更加顺畅的实现企业的融资活动。

(三)适当的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一般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融资后的资金占用费用以及融资时支付的其它费用。这部分成本对企业的融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所在,所以说企业如何控制融资成本在实际融资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运用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操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要跟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式。

(四)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在融资渠道上,一定要多方面发展,不能局限于一种融资方式,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在市场中建立融资体系,从市场中发现融资机遇。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与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融资服务融资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开拓融资渠道,从中挖掘出更多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五)撑控融资机会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对企业来说,融资机会的选择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开拓与创新来给企业增加融资机会,企业才会在发展中更好的积累资金,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机会的把握上,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内部融资环境与外部融资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超前预见性,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对各种情况做出合理分析,准确判断发展趋势,以便从中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六)借鉴国外融资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通过对英美模式、日本的主银行模式和德国全能银行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借鉴国外的做法,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融资的方式,与国外的先进思想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更好的积累资金开拓新的方式。

结论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论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而独立存在,资金的取得与积累,便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

通过积累资金,不断壮大企业的资本实力,为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增加筹码,扩大了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提高了企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利用自己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资本削弱竞争对手,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让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才能让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融资便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选择,如何决策,都要进行斟酌,制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在决策时企业一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扩大收益,积累资金,这就是企业融资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承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沿海与科技

2、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郑文平、罗中伟《美日德企业金融体制比较及其借鉴 》中国工业经济

4、胡竟霜《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商业会计

5、刘鸿儒、__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定位》 金融研究

6、李维宁《投融资管理》 深圳海天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范文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毕业论文

3.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开题报告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5.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

㈢ 英美资源集团的发展历史

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5月在南非英美公司(AACSA)和Minorco公司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大部分股份为英国机构所持有。
1917年,为开采南非East Rand地区的金矿,Ernest Oppenheimer爵士创建了南非英美公司。公司获批准的启动资本为100万英镑。由于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故以“英美公司”命名。19世纪20 至30年代,南非英美公司在 Ernest爵士的领导下取得了金矿开采的重大进展。1926年,南非英美公司成为戴比尔斯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Ernest Oppenheimer 爵士于1929年成为该公司董事长。
同年,英美公司又开始与Hans Merensky进行商务谈判。Merensky发现的铂族金属矿(eponymous reef)使南非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铂金生产国。
19世纪20至30年代期间的发展使南非英美公司有能力在创建其他产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AECI(非洲炸药和化学工业),但公司于 2001 年出让了其在AECI的大部分股份。公司还参与创建了Boart Procts企业,该企业开发了把工业级金刚石用于金矿开采钻进设备的新技术。同时,公司的发展为英美公司的收购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其中之一是通过收购煤炭产业使之成为公司子公司,而使英美公司进入了煤炭产业界。
19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期间,南非英美公司主要致力于Free State金矿和Vaal Reefs矿的开发工作。公司在这一时期同时开发的主要矿山达5座。开采这些矿产取得的成功使公司一跃成为国际矿业界名列前茅的企业,而获得的经验也使公司有信心开发Western Deep这样的深部金矿(1957年投产),该矿深度为以往所开采矿山的一倍。1957年,Ernest Oppenheimer爵士去世,其子,国会中反对党成员Harry Oppenheimer继承了他的事业。
1961年,南非英美公司购买了加拿大哈得逊湾采矿和冶炼公司的股份,标志着公司首次在南非以外的地区大规模投资。此后,70年代初,英美公司又收购了拉丁美洲的矿业资产并成立了矿产和资源公司(后更名为Minorco公司)。
60年代中期,公司把日益增多的工业资产整合,组建了南非英美工业公司(amic),还通过收购Scaw Metals公司和开发钢铁生产领域的Highveld Process新技术进入了钢铁工业界。
1967年,南非英美公司组建了Mondi集团,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南非的木材、纸浆和造纸行业, 1984年后成为南非这一行业两大主要企业之一,继而,又成为欧洲纸品包装业的主要企业。
1969/70年间,公司在赞比亚的铜矿被收归国有。
1975年,英美公司在南非开发了8座煤矿。这些煤矿后来被整合成Amcoal公司(后更名为“英美煤炭”公司)。英美公司还是里查德湾煤矿(Richard Bay Coal Terminal)开发项目的主要股东之一,该项目使南非成为世界主要的煤炭出口国。
自1948年南非国民党执政后,南非英美公司与南非政府的关系始终不够融洽,观点经常对立。Oppenheimer家族是反对党的重要成员和奠基人之一,英美公司是黑人教育计划的主要支持者。1981年,英美公司是倡导承认黑人贸易联盟的首家矿业公司。
1982年和1984年底,Harry Oppenheimer先后从南非英美公司和戴比尔斯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上退休,继任人是Gavin Relly和Julian Ogilvie Thompson(他于1990年成为英美公司董事长)。
1985年,Gavin Relly率商业代表团在卢萨卡会见了非洲国民大会(ANC)的领导,这一举动令当时的南非政府十分恼怒。英美公司领导人物的行动,反映了几位公司领导人在支持南非朝着非激进的民主制度过度的复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993年,集团对英美公司在非洲的资产和Minorco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权益进行了重大重组。自此,公司逐步加快了在全球发展的步伐。 1995年,公司在智利的Mantoverde铜矿投产;1996年,公司在马里Sadiola Hill的金矿投产;1997年,公司首次在拉丁美洲收购煤炭资产;并开始在委内瑞拉和爱尔兰分别建设了镍矿山和锌矿山;1999年,公司在智利的 Collahuasi大型铜矿(英美公司占44%股权)投产。
1996年,在南非,公司通过将其在Johnnic和JCI的股权出售给“国家授权财团”(National Empowerment Consortium)和非洲矿业集团,完成了南非公司发展史上最大的授予黑人权利的交易。
1998年,南非英美公司在进行了重大的战略研究后宣布,将与总部设在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组成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的全球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把主要上市地点转移到伦敦是一个剧烈重组过程的高潮。这一重组过程包括拆解许多过去由多家南非主要公司互相交错拥有的股权;从一些英美子公司那里回购小额股权;以及在行政和技术职能上与戴比尔斯分离。新公司于1999年5月24日在伦敦、约翰内斯堡和瑞士上市。
上市以来,英美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剥离非“核心”资产(主要是在工业和金融服务方面的大部分股权),并通过此举筹得约80亿美元,同时,又收购了价值约120亿美元的新“核心”资产。公司进行的主要交易如下:
收购泰玛士(Tarmac)股份有限公司,使英美资源集团成为英国石材市场最大的生产商和水泥行业第二大公司。
通过Frantschach等公司的运作,及收购Assi Domain公司的纸袋业务和俄罗斯Syktyvkar森林企业的控股权,扩大了Mondi在欧洲的造纸和纸品包装业的股份。
收购壳牌公司在澳大利亚和委内瑞拉的煤炭股权;随后又收购了哥伦比亚最大的煤矿- Cerrejon Norte矿三分之一的股权。
拆解了英美资源集团公司和戴比尔斯公司交错拥有的股权。过去两公司分别互相拥有股权。2001年,通过非常复杂的交易,英美资源集团在戴比尔斯公司拥有的股份增加到45%,而戴比尔斯公司则由Oppenheimer家族经营。
以13亿美元的净价收购了智利大规模的低成本铜生产企业 - Disputada,从而确保了英美资源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低成本铜生产企业的地位。
收购了库博矿业有限公司(Kumba Resources Limited)67%的股权,实现了公司进入铁矿行业的战略目标。

㈣ 历史: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各有什么创新

两国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
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模式
体制、政策与实践
【文】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厚俊

美国经济在20世纪全球经济的表现中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从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还是从现代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看,美国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美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有其独自的特点。它是由美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美国经济自身结构特性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一、市场体系与企业制度

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与其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分不开的。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实行自由企业制度;(2)遵循平等竞争原则;(3)大中小企业并行发展;(4)产业结构优化,地区分工合理;(5)国际化的市场经济;(6)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7)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较为健全。

关于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是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二是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美国的市场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它既包括一般商品市场,如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也包括各种特殊的商品市场,如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其中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是美国市场体系中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度现代化、知识化,信息市场突飞猛进,成为美国市场经济中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健全的市场体系为美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反过来,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则是美国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必要前提条件。美国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与西方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经济自由的特点尤为突出,自由企业制度成为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它的形成既与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同时,由于美国幅员广阔,早期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经济自由。美国所谓的经济自由,实际上就是经济资源私有,企业自由生产,消费者自由选择购买。每个经济行为主体的利己之心,构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每个行为主体的决策是高度分散的,它们依靠市场价格信号进行协调。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从两个方面保证了市场的竞争性:一是从所有制方面,二是从企业的市场结构方面。

美国的市场体系与企业制度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统一。成熟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各运行主体的联结纽带,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市场引导企业,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经济信息和决策依据,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自由企业制度是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灵魂。

二、市场竞争与科技创新

美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企业竞争提供了制度环境。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技术不断创新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并谋求发展的最根本的出路。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世纪之末总结美国市场竞争机制的时候,可以发现他既有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共性,也有美国市场竞争的个性。共性表现在它具备市场竞争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争夺内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和跨国竞争。就市场竞争的个性而言,美国市场竞争的突出特点就是政府的干预程度很低,市场竞争的自由化程度较高。

市场竞争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残酷的和具有破坏性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而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在美国,只要肯奋斗,就有发展的机遇。

当美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它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是落后于欧洲国家。美国的科技是在战后才发展起来并迅速超过欧洲的。促进美国科技飞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扶持。1993年11月,美国在历史上首次在白宫内设立国家科技委员会,该委员会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并驾剂驱,由总统亲自领导,政府主要人员参加,定期讨论美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涉及的重大问题,并由政府制定计划,组织攻关。

美国大多数科技进步和发展,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有组织的研究和开发所创造的。在R&D的全部支出中,政府直接使用的约占1/4。其余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拨给企业、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使用。其中学校和非盈利机构R&D的大部分来自政府。从美国大学生所获的学位上,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导向。例如,美国和日本授予科学和工程学位人数所占的比例大体相近,但日本85%的学位属于工程系列,15%属于科学系列。而美国工程系列只占40%,,科学系列却占60%。以上对比说明,美国政府在基础研究上担负着主要的责任,,而应用特别是开发则主要依靠企业受市场力量的推动来进行。

在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多的、水平最高的科技人员队伍。归根结底,高科技发展要靠人。人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也是科技知识的载体。1985年美国从事R&D的科技人员超过日、德、法三国总和,到90年代又超过日、德、法国、英四国的总和。在诺贝尔获奖者中,美国人是最多的。

通过激烈的国际竞争,战后以来,美国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工程等各个领域,均保持着世界依靠的地位。高科技的发展是美国经济最有力的支撑点,也是下一个世纪国际竞争的最有利的因素。

三、对外扩张与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对外扩张的过程。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70年代是美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时期。1970-1980年间共增长308.4%,平均每年递增率达11.9%。80年代,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因至少 美元汇率下跌使对外投资成本提高这两大不利因素的影响,美国对外资本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越来越开放,美国的海外经济扩张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例如,1997年美国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为478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6%。

美国的对外证券投资同样扩张很快。1970年美国对外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为210亿美元,1980年达到621亿美元,1990年猛升到3423亿美元,到1997年则更增至14463亿美元。美国债券投资对外扩张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80年代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了有效的控制通胀的措施,使实际债券利息有所上升。同时,全世界金融业蓬勃发展,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的行情日益上涨,增加了国际上对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美国投资者为减少风险,改持有美元单一货币而转为对外证券投资。加上现代通讯技术和电脑网络的发展提高了金融国际化的程度,使从事国际证券投资在手段上非常方便,这些都促使美国私人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外扩张。

7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发展很快。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资本输出的最主要手段。到世纪之末,跨国公司已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工具。美国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外扩张除了表现为资本扩张以外,还表现为商品市场的扩张。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进出口量长期都位于世界第一。如战后初期的1948年,美国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21.8%,在1998年,该比率为12.7%。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扩张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扩张。20世纪美国政治上的对外扩张经历了一个过程。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都以“中立国”的姿态出现。实行这种政策不仅可以减少参战的代价,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交战双方国家销售武器的途径,迅速积累、壮大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二战中,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战,同英国和苏联一起,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政治力量的三巨头之一。战后的“雅尔塔协议”构成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国的政治势力也已扩展到世界各地。

战后,在意识形态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是苏联。美国对苏联实施了“冷战”政策。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美国于1949年4月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北约组织。90年代以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美苏关系缓和,冷战基本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化演变为“一超多极化”,即美国仍作为世界超级政治大国位于各国之上,但其地位受到俄、中德、日等国的挑战,不可能独霸世界。1990年,布什总统首次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其含义是以西方大国为中心,争取与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以其盟国分担责任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见,美国虽然已经到它不可能恢复世界霸主的地位,但仍想以自己的优势来操纵和控制世界事物。

军事扩张是美国对外扩张的第三个方面。美国大体上是通过三个渠道来实施其军事扩张的:第一个渠道是通过在海外直接建立军事基地或派遣驻军;第二个渠道是通过由美国参加并领导的国际组织(如北约等)来实施影响;第三个渠道是通过军事援助来扩大其军事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与美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和军事扩张密不可分的。这三种扩张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成为美国经济现代化过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新经济与政企关系

“新经济”是90年代中期提出的对美国经济在20世纪最后10年表现的一种新概念。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推动。客观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90年代初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8年美国在国际竞争力的八大要素中,有六项列世界第一位,总体竞争力水平已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一。这是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优势。美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资本输入国。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美国以信息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美国以高科技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形成了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同时,传统工业也已被新的电子工业改造。使高科技产业代替了传统的汽车、钢铁、建筑等支柱产业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政府和企业在美国新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美国新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政企作用和政企关系也发生了 一些变化。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的作用归根结底表现在如何充分刺激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美国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政府对大公司和中小企业区别不同的情况实行不同的激励机制。在垄断产生以前,政府主要是不断创造并完善企业自由竞争机制。当垄断产生以后,政府则对他们加以控制,只允许它们获得“合理的”利润,限制它们牟取暴利。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更加注意帮助广大小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展,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险、咨询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美国政府的这些政策,对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虽然在支持小企业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经费支出,但由于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又为政府创造出更多的税收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说明,美国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作用,激励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它们能够发挥潜能,为繁荣经济做贡献。

㈤ FTSE 100涨势最好的行业有哪些

FTSE 100指数由世界级的指数计算金融机构FTSE(富时指数有限公司)所编制,自1984年起,特别挑选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100种股票,其成分股涵盖欧陆9个主要国家,以英国企业为主,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士、瑞典、荷兰及西班牙。为世界投资人欢迎的金融商品之一,和法国的CAC-40指数,德国的法兰克福指数并称为欧洲三大股票指数,是当前全球投资人观察欧股动向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这一指数包括三种:一是金融时报工业股票指数,又称30种股票指数,涵盖了30种最优良的工业股票价格,由于这30家公司股票的市值在股市种所占的比重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反映伦敦证券市场股票行情变化的重要尺度;二是100种股票交易指数,又称“FT-100指数”,挑选了100家有代表性的大公司股票,又因为它通过伦敦股票市场自动报价电脑系统,可随时得出股票市价,并每分钟计算一次,因此能迅速反映股市行情的每一变动,自公布以来就受到广泛重视;三是综合精算股票指数。该指数从伦敦股市上精选700多种股票作为样本股加以计算。这一指数的特点是统计面宽、范围广,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整个股市状况。
现在,FTSE 100涨势最好的行业有哪些?我不知道,你可以查他的FTSE 100成份股组合。可以看雅虎财经网站。http://hk.finance.yahoo.com/q/cp?s=%5EFTSE
比如,现在涨势最好的是:(AAL.L)这个企业就是: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 Plc.),(AAL.L)是他的简称。

查了成份股的资料大概如下 :
List of FTSE 100 companies

This reflects the quarterly reshuffle enacted on 24 September 2007.

There are 100 companies in the index, but a total of 102 listings as two classes of shares are included for Royal Dutch Shell and Schroders.

1. 3i
2. Alliance & Leicester
3. Anglo American
4. Antofagasta
5. Associated British Foods
6. AstraZeneca
7. Aviva
8. BAE Systems
9. BG Group
10. BHP Billiton
11. BP
12. BT Group
13. Barclays Bank
14. Barratt Developments
15. British Airways
16.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17. British Energy Group
18. British Land Company
19.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Group
20. Cable & Wireless
21. Cadbury Schweppes
22. Capita Group
23. Carnival
24. Carphone Warehouse
25. Centrica
26. Compass Group
27. DSG International
28. 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
29. Diageo
30. Enterprise Inns
31. Experian
32. Friends Provident
33. GlaxoSmithKline
34. HBOS
35. HSBC
36. Hammerson
37. Home Retail Group
38. ICAP
39. ITV
40. Imperial Chemical Instries
41. Imperial Tobacco
42. 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43. International Power
44. INVESCO
45. Johnson Matthey
46. Kazakhmys
47. Kingfisher
48. Land Securities Group
49. Legal & General
50. Liberty International
51. Lloyds TSB
52. Lonmin
53. Man Group
54. Marks & Spencer
55. Mitchells & Butlers
56. Wm Morrison Supermarkets
57. National Grid
58. Next
59. Northern Rock
60. Old Mutual
61. Pearson
62. Persimmon
63. Prudential
64. Punch Taverns
65. Reckitt Benckiser
66. Reed Elsevier
67. Rentokil Initial
68. Resolution
69. Reuters Group
70. Rexam
71. Rio Tinto Group
72. Rolls-Royce Group
73. Royal & Sun Alliance Insurance
7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75. Royal Dutch Shell
76. SABMiller
77. Sage Group
78. J Sainsbury
79. Schroders
80. Scottish & Newcastle
81. Scottish & Southern Energy
82. Severn Trent
83. Shire Pharmaceuticals Group
84. Smith & Nephew
85. Smiths Group
86.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87. Standard Life
88. Tate & Lyle
89. Taylor Wimpey
90. Tesco
91. Tullow Oil
92. Unilever
93. United Utilities
94. Vedanta Resources
95. Vodafone
96. WPP Group
97. Whitbread
98. Wolseley
99. Xstrata
100. Yell Group

㈥ 如果这时候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会产生什么后果概率有多高

这个时候发生股市的系统性风险,那么就会造成 社会 的崩溃,但这种概率是极低的。

中国股市市值接近一百万亿,而不是刚发展初期的十万亿几十万亿的基础了,在全 社会 的资金量占有率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打压,未来流入股市的资金会越来越大。加上IPO超速发行,越多的企业会涌入这个资本市场,资金量会越来越大。虽然上市企业中不乏有鱼目混珠的企业,但大多数还是代表了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目前上市公司已有4000多家,未来5000家,甚至上万家都不是梦。股民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由以前的几千万股民变成了1.8亿股民,这中间又包含了多少家庭成员,影响力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的人群。现在投入股市的资金由以前的股民投资变成了机构投资为主,股市中有包含关乎到民生民计的社保资金,银行资金,保险资金,这些资金是 社会 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资金。

如果股市发生系统性的风险,那么首先就会影响全 社会 的GDP增长,影响 社会 的资金总量,全 社会 拥有的财富资金就会大幅缩水,意味着全 社会 都没钱了。这样就会触发严重的通缩,严重的影响生活、消费、生产各个环节, 社会 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企业就会信誉下降,融资困难,从而产生发展停滞,甚至破产。企业破产和发展停滞,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工人,造成大量的无业游民,从而影响 社会 的稳定。1.8亿人的资金受损,加上他们的家人,少说也有三亿人,这就不仅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而且会引起家庭的各种矛盾。离婚的,吵架的,打人的,甚至杀人的,会不断出现。关乎于民生民济的大机构资金深套于股市,这就会使很多人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就会活着和死去都会一样。

系统性股市风险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政策,经济,突发事件。政策面上来看,现在大力的扶持股市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股市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政策影响股市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为零。在疫情如此严重的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经济已经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突发性的产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较低。即使全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因为有基础经济的保障,也很难触发中国股市的系统性崩盘。突发性的灾难,大地震,水灾都只能造成局部性的股市影响,不可能全面的影响股市崩盘。唯一发生系统风险的可能性就是大规模的军事冲突,随着中国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这种概率越来越低,最多发生小范围的局限性冲突而已。

近几年爆发的全球性疫情,已使得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的破坏,在如此严重的状况下,并没有发生系统性的股市风险,未来产生的概率就越来越低。曾经发生过股市系统性危机,但那时候的规模体量和参与人数等都不可和现在同日而语。如果在目前这种体量下发生股市系统性危机,那就是全 社会 的悲剧,那就会生不如死。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对单一或多个风险管理的失控,最终导致了国家内部全产业链全 社会 族群全金融体系全民生行业的集体崩溃。首先,你们听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任何国家,因为赌场倒闭了,最后搞得整个国家都崩溃了吗?当然不会啦,股票市场也一样,OK?国家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资源分配极度不公,而生产力又跟不上发钞速度,最终政府和央行无法兑现基本职能,导致物价飞涨,先是经济极度通胀,再经历长期金融业的极度通缩,一直来回折腾,最终,民生经济数十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第三世界的韭菜们,被英美老钱收割了一波接一波,反抗会被打死,不反抗最后会被活活累死在低阶工作岗位上,这就是今天现代化的奴役本质。总结,任何所谓的系统性风险,最终都是因为该国政府职能失控或战败所导致的,比如前苏联、比如前阿根廷,再比如前日本,前德国,无一例外。而规避失控的手段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无限印钞的权限和手段,加上可以瞬间秒杀任何作乱者的超级武器,那么由失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几率就一定是零。

这不一直都系统性风险吗?!十年不涨、,一元股,退市股,净资产股多的很!就没有万元股,新股上市也不破发行价,没市场调节,理论上一天上百家都行!!!!

股市是开玩笑吗!闹着玩儿似的

如果这时候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股灾和经济 社会 系统性风险。但是,对于已经饱经沧桑二十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说,这种机遇和灰天鹅几乎没有,也可以说就是为零。

中国证券市场孪生于改革开放的票证交易,大量的 社会 需求和无所事事返乡知青、 社会 人员参与的票证黑市风生水起,泛滥成灾,供不应求。为把地下市场引入合法规范交易,为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有益做法,在先行先试、不行就关的思路下,中国证券市场从试点上海、深圳开始,开设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大市场,在服务于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国企改革、脱困、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直接市场融资等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明里暗里的如同赌场风云中国股民散户经历风风雨雨、腥风血雨、暴涨暴跌,幕后玩家和黑手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市的鲜明特色,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等九道金牌、十二道金牌让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两亿股民散户的重仓参与下,在广大民众希望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果的政策引导和心理预期下,中国证券市场上证、深证市场机构、基金、庄家、散户对股票市场的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莫名其妙早已经是心如止水,忠实粉丝的心态养成坚定不移,对股票市场不离不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前即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美国人压力山大的追随者而言,全球投资者和经济体对中国证券市场垂涎欲滴、心有所属、眉目传情,加上管理层有意为之的沪港通、深港通和英国、新加坡等等证券市场开端交易,内地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指日可待。化解潜在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到渠成。风险与利益密切相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证券市场规避系统性风险,迎来新时代的牛市有所作为,不可阻挡。

中国传统文化和普遍心态是防范意识强于创新风险意识,守成思维导致固步自封,难以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大格局下,从第二到第一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发力的新时代中国证券市场必将迎来股票市场的价值回归,抹去风沙金子价值体现出真实本色,3000多点徘徊二十年的中国股市彻底实现长牛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只再好心地提醒一次,中国股票不要买,让他们自己去玩

股市系统性风险启源是什么,必须搞明白这点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唯有大国战争、天文毁灭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最可怕,因为最不可控。概率一直存在,股市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

任何结果都不是事!说不好听的说关了也就关了!只要政权在!

系统性风险一直存在,国家也一直控制在合理范围,除非国际局势大变化,譬如中美开战,否则不会出现崩溃性的系统性风险,别以为国家智库里面的人都是傻瓜,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不堪设想。30%

㈦ 美国证券市场的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

全国性的证券市场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市场(NASDAQ)和招示板市场(OTCBB);
区域性的证券市场包括:费城证券交易所(PHSE)、太平洋证券交易所(PASE)、辛辛那提证券交易所(CISE)、中西部证券交易所(MWSE)以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等。
1、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1792年5月17日,24个从事股票交易的经纪人在华尔街一棵树下集会,宣告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诞生。1863年改为现名,直到1865年交易所才拥有自己的大楼。座落在纽约市华尔街11号的大楼是1903年启用的。交易所内设有主厅、蓝厅、“车房”等3 个股票交易厅和1个债券交易厅,是证券经纪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场所,共设有16个交易亭,每个交易亭有16—20个交易柜台,均装备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通讯设施。
交易所经营对象主要为股票,其次为各种国内外债券。除节假日外,交易时间每周5天,每天5小时。自20世纪20年代起,它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股票行市的暴涨与暴跌,都会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引起波动。现在它还是纽约市最受欢迎的旅游名胜之一。
对非美国公司上市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数量和业务记录:公司最少要有2000名股东(每名股东拥有100股以上);或2200名股东(最近6个月月平均交易量为10万股);或 500名股东(最近12个月月平均交易量为100万股);至少有110万股的股数在市面上为投资者所拥有(公众股110万股)。
最低市值:公众股市场价值为4000万美金;有形资产净值为4000万美金。
盈利要求:上市前两年,每年税前收益为200万美金,最近一年税前收益为250万美金;或三年必须全部盈利,税前收益总计为650万美金,最近一年最低税前收益为450万美金;
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市值总额不低于5亿美金且收入达到2亿美金的公司:三年调整后净收益合计2500万美金(每年报告中必须是正数)。
上市企业类型:主要面向成熟企业。
采用会计准则: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公司注册和业务地点:无具体规定。
公司经营业务信息披露规定:要遵守交易所的年报、季报和中期报告制度。
其他因素:对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有多项要求;详细说明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对稳定性,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
2、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
前身为纽约股票证券交易场外市场联盟,主要交易建国初期的美国政府的债券和新成立的企业的股票,后来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交易规则。1921年,由场外交易变为场内交易。1953年,正式改名为全美证券交易所,且沿用至今。其业务包括股票业务,期权业务,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业务。
全美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包括发明型科技企业到标准普尔500强公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行业范围包括银行金融业、通信技术、资源及能源、制造工业、批发零售业、健康产业、房地产及REITs等。
全美交易所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股票发行者提供包括所有行业领域的金融机会。该交易所还是世界第二大股票期权交易所。1993年,全美交易所首创这一金融产品,目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
从2000年1月起,作为主要金融指数的全美交易所综合指数已经超过了纽约交易所综合指数以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全美交易所交易的最大的25家上市公司包括英美烟草、帝国石油、美孚石油、埃克森石油、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等跨国企业。
5、纳斯达克(NASDAQ)
由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创立并负责管理, 是全球第一个电子交易市场。 由于吸纳了众多成长迅速的高科技企业,纳斯达克给人一种扶持创业企业的印象。
纳斯达克共有两个板块:全国市场(National Market)和1992年建立的小型资本市场(Small Cap Market)。纳斯达克在成立之初的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因为企业的规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大,现在纳斯达克反而将自己分成了一块全国市场 (National Market), 一块中小企业市场(Small Cap Market),以及以美分为交易单位的柜台买卖中心(OTCBB)和粉单交易市场(英文叫Pink Sheets,是垃圾股票交易的地方)。
纳斯达克拥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它们是一些独立的股票交易商,为投资者承担某一只股票的买进和卖出。这一制度安排对于那些市值较低、交易次数较少的股票尤为重要。通过这种做市商制度使上市公司的股票能够在最优的价位成交,同时又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做市商由NASD的会员担任。每一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做市商为其股票报价;一些规模较大、交易较为活跃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能达到40-45家。这些做市商包括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
与其它创业版相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要求是最严格而复杂的,同时由于它的流动性很大,在该市场直接上市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也最为繁重。
到2005年底,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有: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TOM网、盛大网络、侨兴电话、空中网、前程无忧、金融界、携程网、亚信科技、掌上灵通、UT斯达康、九城关贸、第九城市、北京科兴、华友世纪、汽车系统、太平洋商业、分众传媒、德信无线、网络、杨凌博迪森、美东生物、e龙、中国医疗、中国科技众品食业。
6、招示板市场(OTCBB)
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的全称是场外交易(或柜台交易)市场行情公告板(或电子公告板),是美国最主要的小额证券市场之一。
OTCBB不是证券交易所,也不是挂牌交易系统,它只是一种实时报价服务系统,不具有自动交易执行功能。在OTCBB报价的股票包括:不能满足交易所或 NASDAQ上市标准的股票以及交易所或NASDAQ退市的证券。OTCBB没有上市标准,任何股份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在此报价,但是股票发行人必须按规定向SEC提交文件,并且公开财务季报和年报。这些条件比交易所和NASDAQ的要求相对简单。OTCBB采用做市商制度,只有经SEC注册的做市商才能为股票发行人报价。NASD和SEC对OTCBB报价的做市商进行严格的监管。目前有不少中国企业先在OTCBB上市,之后再转到NASDAQ或其他交易所上市。
OTCBB上市
一旦客户公司通过了投资顾问公司的资格初审,投资顾问公司将指导和监督该客户公司与壳公司之间的并购工作。在客户公司签了合作意向书并支付保证金给壳公司之后,投资顾问公司会: 编制整个专案的计划及时程表;提供壳公司的尽职调查报告;草拟股票交换协议书;审阅SEC所要求的申报材料。
与首次公开发行(IPO )将上市和融资一步完成不同,反向兼并分两步走。首先完成反向兼并,然后通过上市企业的资本私募(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简称PIPE) 或登记的公开发行来募集资金。投资顾问公司将审阅定向发售备忘录 (适用于上市公司以PIPE方式增发新股) 或审阅招股说明书(适用于注册的证券公开发行),完成定向募集或公开发行的全部手续,之后为在纳斯达克(NASDAQ)、场外交易公告牌(OTCBB)和粉单市场 (Pink Sheets) 的股票做市。一段时间后,投资顾问公司将继续协助客户完成从OTCBB 到NASDAQ 或 AMEX 的挂牌申请。
近年来,PIPE已经成为资本募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主要面向为机构投资者, 富有的个人投资者, 美国以外的海外投资者。对于私募的金额没有限制性规定。资本私募投资人在一年内不可以将股权在市场上销售,但是可以进行私下交易,通过证券商或注册经纪人进行资本私募会发生佣金费用,佣金平均在8%-10%左右。
7、粉纸交易市场(Pink Sheets)
粉纸交易市场,是纳斯达克最低层的报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市场每周对交易公司进行一次纸上报价,流动性比OTCBB更差。粉纸交易市场不是一个自动报价系统,而是经纪商通过电话询问至少3个做市商的报价之后,再与最佳报价的市场做市商成交。

㈧ 如何优化跨国公司治理体系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影响跨国公司治理的因素

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控股、参股形成的体系,因此与一般的公司治理相比,它要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母公司治理模式

在跨国公司中,子公司虽然是独立的法人并有相对的自主权,但是母子公司体制的构建使得母公司通过股权、技术、派遣董事和提供长期资本等方式对子公司进行控制。R.I.T Ricker和李维安、武立东分别提出的子公司治理模式表明,母公司分别通过控制组织资源、财务管理和监控、指派人员进入子公司董事会以及任命子公司的总经理等形式来影响子公司的治理模式。

2.投资国的文化背景

实际上公司治理模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英美模式基于个人主义文化,尤其是美国,强调个人本位,提倡风险意识与参与意识,因而公司会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对经理人的选择来自于外部市场,业绩是考核与提拔的标准,个人决策非常重要。

3.东道国的经济、文化及法律环境

虽然母公司的治理模式以及投资国的文化背景对海外子公司的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东道国的经济、文化及法律环境也不容忽视。公司治理模式与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有紧密的关系。在高经济增长率的工业地区和经济环境中,子公司可以通过在当地上市筹资以弥补来自母公司资源的不足。但是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的开放度将会影响资金的筹集,经理人市场的发达程度将会影响公司对管理者的选择,银行与投资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会影响治理模式的选择。另外,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对子公司治理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如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需要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二、跨国公司治理的特征分析

跨国投资与经营实质上是基于产权在国际范围内的进一步配置,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国际化分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与企业集团内部的两权分离。跨国委托—代理链条中的层级关系通常十分复杂,因此跨国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解决跨国代理问题。尽管其在形式与内容上可以分解为跨国企业集团治理与母公司治理及国外子公司治理三大部分,但就整体而言,跨国公司治理实质上即为母子公司治理,且通常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制度环境及其变迁的影响与子公司治理变异

子公司治理受母公司治理的影响,其早期通常可视为母公司治理在某种程度上在他国或地区的延伸。但由于海外子公司在他国或地区投资、生产与经营,其治理又必然会受到其所在国或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及其变迁的影响,因此其又具有许多不同于母公司治理的特征。就制度环境及其变迁的影响而言,法律法规的总体影响相对而言最大,其规定着这些公司的治理结构;此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亦显得十分重要,其影响着行为人的价值观;而母公司在认定与适应一些涉外法律法规以及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而加快自身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同样亦会随之加快海外子公司治理的变迁。

(二)子公司治理过程与行为人的动态博弈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治理过程其实亦是行为人的动态博弈过程。如果从企业边界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其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则子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内部的制衡机制、企业文化的凝聚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子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则主要包括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经理激励监督及道德约束机制、财务审计机制与利害相关者治理机制等。而这些机制中则包含了母子公司总经理之间的博弈、合资企业双方母公司董事会之间的博弈、合资企业双方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政府部门与外方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其中,占有资本、技术、管理及机制等优势的一方或多方在博弈中往往会占有优势。

(三)子公司治理模式与母子公司治理关系

从母公司主导治理型到不完全治理型再到完全治理型,通常是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典型路径。在海外子公司发展初期或早期,母公司主导治理是其治理模式的典型特征,其体现为子公司治理结构简单,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依靠来自母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因此,该治理模式既有竞争优势,亦有不完善之处。其竞争优势体现在:董事会“小而精”而具有较高的效率,激励机制与财务审计监管相对容易到位;其不完善之处则在于不适应公司发展与规模扩大的需要。相比而言,母公司主导型治理的结果常常是束缚海外子公司,而母公司治理缺位则又常使子公司失控。

(四)一体化程度与母子公司治理边界的模糊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治理关系依其一体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重大差异。就相对独立的子公司而言,子公司在母公司的股权、技术与长期资本等控制之外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这种母子公司之间协调相对较少的状态通常只是存在于跨国公司全球化扩展的初期或早期阶段。随着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联系与协调的不断深化,独立子公司就开始演变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体系,这一趋势亦会导致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界限的模糊化;而且一些子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亦会同样能够通过建立自己的附属企业而成为母公司。此外,跨国公司既有的母、子公司还能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共同出资而组建新的合资企业或相互交叉持股。显然,随着跨国公司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其控制公司”与“受控公司”之间的界限愈发变得模糊,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治理关系亦会随着其日渐模糊的治理边界而愈显复杂。

(五)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规模

在企业规模与组织边界不断修改的进程中,其治理结构亦须随之进行相应的修正,这点对跨国公司亦不例外。在跨国经营中,如果不考虑制度环境的影响,单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海外子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则需要引入两对关系,即边际管理成本与边际管理收益、边际治理成本与边际治理收益。其中,管理成本是指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经营本身发生的成本以及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成本;治理成本则是指维持公司治理有效运作而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激励与监督成本、治理机构组织成本、治理主体的履约成本以及公司治理参与主体因公司治理失败而退出所致的风险成本。在跨国经营中,当管理成本等于治理成本且边际管理成本等于边际管理收益时,正是跨国经营管理处于最优之态,亦是跨国公司考虑建立治理结构之时;而当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治理收益时,则是母公司规模最优并考虑分离子公司治理结构之时。

三、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跨国公司的治理是一般公司治理跨国化的产物和高级形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主体,其治理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善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可以通过控制和协调方式构建适时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控制是指以合法的股权或非股权安排为基础,以产出、人事、决策和文化控制为关键;协调机制以其弥补控制功能不足和减少组织职能分工弊端的独特横向作用,与控制这一纵向关系角度一道,共同构成了较完善的当代跨国公司有效治理机制。

(一)跨国公司的控制治理机制

对跨国公司而言,组织的控制是指将子公司的活动集中于支持跨国公司战略所采用的制度和体系及其过程。控制体系主要是解决组织的垂直联系和组织层级结构中的上下级之间的联系问题。控制的性质是自上而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完成组织既定的目标。跨国公司诸实体是通过各种复杂的控制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法律上,虽然跨国公司设在国内外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但从经济和管理关系上看,子公司是受其母公司控制的。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基础主要有两项:一是股权控制,这是跨国公司最直接、最根本的控制;二是非股权控制,其范围包括许可证协议、分包合同、成套项目、管理与销售合同、合作生产协议等,非股权安排能降低跨国公司的风险,同时又可获取技术、管理和销售方面的收益。跨国公司的控制手段主要有四种:

第一,产出控制。就跨国公司而言,高层管理与当地管理之间通常就国外子公司的产出目标进行协商。该目标与跨国公司的总体战略相一致。当总部评估子公司并依据子公司完成目标的优秀成绩来奖励管理者时,控制则发生。盈利责任是最普遍的产出控制。另外,市场份额、开发新技术和供应高质量原材料等其他方面的成绩也为控制跨国子公司绩效目标提供了方法。

第二,人事控制。跨国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解决跨国性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关系问题,因此,人事控制是代理人忠实履行委托人(母公司)职责的基本保证。人事控制主要包括对外派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经理、董事的聘选、激励和约束等。此外,对子公司经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很充分的,经理有较高的年薪,业绩突出的还有目标奖,拥有股票期权,业绩优异的可很快获得职务升迁,有较可观的在职消费等。

第三,决策控制。决策控制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集权与分权、全球化与当地化的困境。一般说,母公司偏于集权式和全球性的决策,所决策的事项是重大的。而其子公司则一般处于分权点上和本土化决策,所决策事项的重要性通常逊于总部。分权决策在世界地区组织结构中则较为普遍,当地国家或地区管理者拥有来自总部的很大的自主权,这是由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和本地化的属性所决定的。本地的存在考虑了产品、要素和市场的当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本地决策服从于全球战略。

第四,文化控制。前述的产出控制、人事控制和决策控制,其实质是一种制度性控制,是刚性的控制。制度性控制有其诸如权责明确、简便易行的特点,比较适合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产出、决策进行控制,说到底也是对人的控制,即对人的群体(如子公司或分公司等)的经营行为的结果以及决策行为进行控制,而人事控制则一般是对下属单位的管理者个人的直接控制。还有,世界上任何完满的制度,都不可能穷尽一切重要治理关系,制定得天衣无缝,即使是完善无缺的制度也要由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有利益的人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固有的刚性特征所带来的弊端与制度制定或实施中的漏洞,势必带来控制的真空或扭曲,倘若对此无以相应机制约束,致使经济人恣意妄为,其后果必然害及组织利益和整体战略目标,因此,文化控制作为一种与刚性控制机制互补的、更深层次的控制机制则应运而生。文化控制是指利用组织文化来引导雇员的意识和行为。强力型的组织文化促进雇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联结跨国公司与来自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的基本方式。

(二)跨国公司的协调治理机制

协调作为跨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机制之一,一般而言,其作用效果没有控制机制来得更快更直接更明显,以至于在一些管理学著作中被忽略了。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其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若控制机制没有协调机制相匹配,其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特别是跨国公司随着其跨国边界的扩大和治理范围的拓展以及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协调的功能势必相应随之愈来愈重要。协调可以提供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并由此协调它们各自的经营活动。良好的协调可以抵消控制这一纵向性结构的过度制约,缓冲得失权衡,加快并简化决策过程,加强公司核心能力的开发,减少来自纵向结构的信息流传输失真和损失,推动整个公司的统一和共识文化的建立。就公司的外部治理而言,协调是公司处理联盟合作者、供应商、客户、债权人、政府、社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和有效手段。协调通常以非股权安排和共同利益为基础。协调的本质在于沟通因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和运作所造成的相互之间的阻隔以及组织与组织外界各利益相关者因各自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的独立性所造成的潜在的或现实的分歧。因此,协调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组织的横向沟通方式的采纳。通常有这几种基本的水平协调方式:日常文书、直接接触、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在现实运作过程中,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多个甚至所有的协调机制和方式。不过,矩阵结构和跨国网络结构因其控制治理机制相对较弱,地区或产品部门的权力较大,因此,对协调具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运用得较多。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处理公司与外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方式,即公共关系。当今跨国公司利用公共关系方式协调好其与外部的消费者、媒介、政府、社区等公众的关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