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买了某个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不是就可以操控公司了
结论:你如果购买了某公司50%以上的股票,一般情况下确实有可能控制这家公司,但是也不绝对!分析:
1、一般情况下。 影响公司控制权的有三分之一、50%、三分之二,其中50%基本上可以控制或影响公司的日常事务表决,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影响公司重大事务表决。在一般情况下,持股50%以上的股东,可以看作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2、特殊情况下。 有关公司控制权的,除了上面的一般情况,还有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同股不同权、表决权代理等。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持股7%左右,软银和雅虎一度合计持股近60%,那是不是说如果软银和雅虎联手,就可以赶走马云等管理层并控制公司呢?不能,因为阿里巴巴是同股不同权,且马云等合伙人拥有半数以上董事提名权,这是列入公司章程的。对软银和雅虎而言,它们持股比例很高,但是投票权少,董事席位也不多,马云和管理层虽然持有少量股份,但仍然控制着阿里巴巴。美国香港等海外资本市场不必说,国内A股已有科创板和创业板开始实施了注册制,它们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
可能你是想问,如果购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你能不能就操控公司的股价了,如果能买入公司的50%以上的股票,是成功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但是距离操控股价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这个时候你虽然持有了50%的股份,但是剩下的50%的股票变化的很大的,不然很多股东持有50%以上的股东在质押股票之后就不会被跌的平仓。
这个,还真不是。
在公司的股权架构上,有四个神奇的数字需要了解:67%、51%、33.34%和10%。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43条规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这些公司重大事项,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才行。
股东持有公司股权比例占67%以上,就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此时,这个股东就掌握了公司的生命线,这个公司的“宪法”——也就是章程可以随它的意志而改写,甚至公司的生死存亡都由这个股东说了算。这就叫绝对控制。
如果一个股东持有的股权达到51%,那么虽然没有成为67%这样的绝对控制人,但相对的,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人是公司的大股东了。此时,这个股东就享有了公司的相对控制权,虽然在修改章程或者解散公司这些重大事项上,他还不能说一是一,但公司的日常事务,他都可以决定了。
这个和67%是反着的,如果股东的股权达到33.34%,也就代表他的股权超过了表决权的“三分之二”,此时,公司里就没有绝对控股人了,因为其他股东都不能达到绝对控股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股东虽然不能控制公司,但在公司的重大事项上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他要是不点头,章程就修改不了。因此,这个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根据《公司法》100条和182条的规定,持有10%以上股权的股东,可以要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讨论自己关心的事项,这就有了说话的权利,可以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当中。另外,如果公司开不下去,持有10%以上股权的股东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
这么一看,如果题主买了公司50%的股权,那么将拥有在公司重大事项上一票否决的权利,以及可以较为深度地参与公司日常决策中,但是说到控制公司,还真谈不上。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回答你, 不一定 。
如果这个公司的股东协议上明确,这家公司的最大持有股份者就掌控这个公司的所有经营权利,那么你所说的,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可以操控这个公司的。
二、其次看股东协议中的条款。
有些公司股东协议很明确的规定,50%以上可以操控这个公司的控制,但是如果有超过30%票数可以否定,这种操控也并不是完全的。也就是说,你掌握了50%股票数量,你可以在支持一件事情上,可以获得最大的票数。但如果股东协议上面明确公司30%以上的票数否定这该协议,是不能执行的,那么这个50%的控股其实也不一定能够对公司起到完全操控的作用。因此,股东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像腾讯,就是京东的大股东,但是股东协议里面规定了,虽然他是持股的大股东,但是公司的经营权还在刘强东的手中。
综上所述,控制一家公司,并不是直接去买50%以上的股票数量,就可以了,而是要详细的去研读它的股东协议。有些公司你可能只需要持有20%的股份,你就可以对这家公司进行操控。但有些上市公司,即便你持有了它70%以上的股份,你仍然对这家公司无法操控,这就看这家公司当时的股权协议,以及收购协议当中的具体的体现到底是什么。
甚至有些公司整个管理团队虽然占比不高,但是他们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大的。比如像万科当年被收购的事件。其实从股权的角度来讲,可能门口的野蛮人其实已经获得了这个公司最大的股份。但最后,整个上市公司的经营团队不满意投资人,因此,他其实也无法对这个公司形成操控。
应当分四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按照通常股份公司的设计,持有超过50%以上的股份,构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股,当然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拥有控制权。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早期的时候,我们在引进外资时,有持股50%的限制。
第二,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往往并不需要50%的股份,就可以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为很多公司的持股是比较分散的,你可能只需要持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十个百分点,甚至更少的股份,你也可以是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比如,我们A股上很著名的老三股,曾经长期处于实际控制人只有很少股份的状态。
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持有50%以上的股份,也未必能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进行了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存在占股份少数比例的创始人股东始终实际控制公司的情况。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米、京东,还有华为等等,他们都是以相对比较小的股权比例,牢牢地控制着公司。
第四,还必须提醒的是,即使你成为了公司地实际控制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操控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对于大股东地权利依然是有监督有限制的,大股东一旦越界,同样要受到惩罚。毕竟,公司还有其他股东,所有股东的权利都应当得到维护。
你的胃口相当大啊,实际上,如果持股达到5%,就需要公告。市场上就会知道你对这家公司有意向,上市公司,大股东,交易所,都会发来问询函。
与此同时,市场上其它资金,就会觉得这家公司可能有故事,然后就是疯狂的一字板,
而你因为买入5%甚至更多的股票,而进入锁定期,
然后股价一路疯涨,你要不出更高的价格买进,
要么等禁售期结束,再行抛出。
实际上,游资多少靠合理做庄,短线合计持股往往超过实际流通盘的10%以上,
而如果单一账户,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操作。
大家可以看看之前宝能举牌南宁百货,引起国资股东增持应对时,股价的表现。
这个主要看公司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作为一般的同股同权的上市公司来说,成为第一大股东就意味着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购买公司50%以上的股票,已经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拥有对应的经营权、收益权。不过对于采用双极股权结构的公司来说,50%以上的股票只意味着拥有相应的收益权,没有公司的控制权。
双级股权结构现在应用的非常普遍,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可以让公司创始人及其大股东在公司上市以后仍然可以保留绝对的表决权来控制公司。在美国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比如脸书、谷歌都是采用双极股权结构。
采用双极股权结构的好处在于,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可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不受资本的影响,在国内比如阿里、腾讯这些都是双极股权结构,背后的都有外资的大股东,但是控制权还是在原始创始人团队手里。
所以说,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对企业有绝对控制权,但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具体看股权结构怎么设置,怎么约定。
你不知道有同股不同权么?你有没有对公司控制权要看公司章程和你购买股份时有没有特殊约定的协议。马老师在阿里巴巴持股只有7%左右,而曰本人孙正义持有股权30%多,马老师任董事长,孙正义什么职务也没有,是因为孙正义在入股时马老师与他约定,允许孙正义入股的条件是孙正义持有的股份的会议投票权要委托马老师所有,孙正义只保留财务收益权,即只管赚钱收钱,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委托马老师负责,孙正义不入董事会,只做甩手掌柜,这样加上马老师自己7%的股份,他就拿到37%的投票权,还有大量投资机构和散户也只能财务投资不参与企业决策,所以马老师成为持有投票权最多的个人,取得公司相对控股权,成为董事长。
不能,虽然股东会就是最高决策机构,但没有经营权。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类,是现代企业的根本原则,你有了51%的股份,只是代表有一定的任命权,或者是把握一定的大方向,但经营还得靠管理层一般决议事项。比如做什么项目,由谁来做,这个也许可以由你可以决定,但是真正怎么做,那么是总经理的事情。当然啦,你可以任命自己为董事长,总经理。但是重大决议事项,比如注销公司,决定分红,变卖资产,对外担保,这些还是得有2/3以上的决策权。
你说了算,但是没人去执行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了,即使是小股东,甚至没有股份,但供应链在别人手里,或者主要盈利渠道在某个员工手里,你能去否人家吗?恐怕很难吧?得要有共赢的思维,地位不代表一切。其实51%的投票权,在公司法中代表的是任命权,但是现在同股不同权,比如科创板,以及香港股市已经认同了,更不用说纳斯达克板块,创业板据说也在考虑修改条例。决策权,任命权,经营权,分红权,所有权,处分权等等,这些权力要分别对待。
如果是上市公司更麻烦,将面临退市!
最后,你说的是股票,而不是股权,那么也就代表着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严格按照公司法以及证券法运行的。你控制了50%,代表着实际控制人的变更,那么估计离退市不远了。好好的一个上市公司,让你搞到退市,你又何苦呢?除非这是你的竞争对手,打不赢就毁了它,那倒是一种策略,但付出是否和回报是否对等,又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些内容,你可以查查什么叫做触动《收购要约》,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然,百分之五十绝对能够操控公司,事实上公司非你操控不可了,公司一半都是你的,你不操控谁操控。
你的利益最大,你最希望公司价值提高,所以必须你来操控。
从法律层面,从股东章程层面,你都有绝对操控权。
除非,你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与其他股东达成协议,你放弃或者委托公司表决与操控权。并将之写如公司章程。一般来说没人这么做,如果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你认为其他股东比你更优秀,或者其他股东掌握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者对行业特别能把控,而这不是你擅长,所以甘愿委托操控权。
这种数量的买入都发生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你买不起。
因为你买了超过5%以上的股票,就得公示,以后每次买每次公示,还没等你买到20%,股价早到天上去了。
㈡ 可不可以通过疯狂购买股票的方式,实现对公司的控股超过51%
几乎不可能,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创始人大部分都是控股股东众所周知,一家公司最大的股东往往都是创始人,公司从小发展壮大只有创始人才能经历这一过程,而在公司的原始阶段,创始人一般集中了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当公司逐渐发展时,为了激发员工积极性,创始人才会把一些股票分给员工,所以当公司发展越来越大时,创始人的股份虽然被稀释得差不多了,然而仍然掌握着公司大部分股票,而且这部分股票的投票权还是同股不同权的,比如阿里巴巴,网络,京东等,他们实行的是AB股结构,因此在这种公司结构中,创始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投票权,因此一般的投机者即使在二级市场上疯狂购买股票,也只能买到普通股,同样实现不了控制公司的意图。
综上:收购股票进而实现对公司股票数量超过51%我认为不可能。
㈢ 将一个公司的上市的股票全部买了是不是就有了他的控制权
1、理论上来说可以这样做,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公司法》严格规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人数规定,一股独大的公司不属于股份制公司。
2、他变成控股股东:只要某个人(或某机构)在一家公司中的持股最多,他就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例如,公司众多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而某一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10%,他就是公司的控股股东。601009南京银行就是这种情况,该银行的控股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南京银行13.76%。
㈣ 不断在股票市场上买入某公司的股票,最终能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吗
只要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就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了。
如果想取得控股股东的地位,得买进50%以上的股票才行。
想成为控股股东,除了直接买入50%以上的股票之外,还可以间接持有。
比如你买入了A和B两家公司的股票,而A公司又持有B公司的股票。那么通过A公司,你也间接持有B公司的股票。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的股票加起来超过50%,也可以成为控股股东。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满意,望采纳,十分感谢。
㈤ 我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我是不是就是他的股东了我可不可以通过多买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成为董事长
你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就是拥有了公司的股份,可以说,你就是公司的股东了,能够从公司分红了。
理论上来说,通过多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是有可能实现对公司控股的,甚至成为董事长。但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一些小公司,想要通过购买股票达到进入公司管理层或者控制公司的目的,难度同样也非常大。
㈥ 可不可以通过多买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成为董事长
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情节,尤其是商业竞争的时候就是悄悄收购对方的股票,然后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对方的最主要的股东掌握的比例还要高。这时候就轻松实现公司的易主,成为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之中,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只要你收购股票超过5%,你就有举牌的义务举牌的义务就是告诉公司你拥有了超过5%的股份,你拥有了可以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的权利,你不能自己一直在那收购,但是你不出生而且对方的股东把这个股份卖出去,那手续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这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㈦ 股市上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可以控制该公司吗
肯定不行的。
股市有规定。当你持有一个公司10%的股票的时候,必须马上发布公告,说明情况。
比如,南方证券已经控股了哈药、哈飞两家上市公司90%的股票,还是进不了这两个公司的董事会。原因就是,“偷偷”收购的,证监会不认可。
只承认你的利益,股票有效,但是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力。
㈧ 通过疯狂买股票的方式,能不能实现对公司的控股超过51%
先不说上市公司是溢价的,用泡沫的股价去收购一家可能实际价值不到1/10的公司划算吗?
进入正题,A股规则,全世界也差不多哦。
>1%的股份比例,原则上是需要披露的,个人不需要,但1%通常已经能进入10大流通股东了,也需要披露。
>5%的股份比例,就需要公告。此时,所有人都知道你买他的股份了,之后再次购买或者卖出,就需要提前告知。
若继续购买达到8%,触发十大股东要约收购条件的,董事会召开会议,询问是否收购,还是纯粹财务投资目的。
若继续购买达到10%,触发再次要约收购,条件与上相同,并且可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了。
此时,若威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会议,进行一系列的阻击操作,让你进不了董事会或者其他方式自行增持股份,或者稀释股份,定增之类的,让你的股份稀释,无法获得控制权。
若继续购买达到15%,再次触发要约收购,此时,大股东有权卖出股份给你,只要董事会通过。
若继续购买达到25%,最后一次触发要约收购,此时,大股东只要稍微再卖出1%的股份给你,你就触发全面收购要约,必须买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并且注意,是必须。
此时,你将不得不购买市场上所有流通的股份,变成100%控股,市场无流通股份,将直接私有化退市。
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所以疯狂购买股票,是可以控股超过51%的,但很显然不划算啊!
什么样的方式划算?
和前10大股东,做竞价协议,可以低价买10大股东持有的股份,通过股份转让协议,或者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大宗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该公司股份,这样就不会触发全面收购要约了。
㈨ 主力大量购买了公司出售的股票所以能控股价是吗
当主力收集了大量股票(流通股10%以上)就可以操控股价,若主力筹码不够需继续打压洗盘,当主力筹码达到可以控制股价的时候就可以用一部分自己往上拉股价(一般需配合公司的一些利好),当股价远远脱离主力成本区后,主力就边拉边出,由此获利。
每当股价有变动的时候,总有不少股民朋友将主力资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作为股价走势判断的依据。有不少的人误解了主力资金的概念,以至于经常出现判断失误的的情况,亏钱了都没发觉。因此学姐今天准备跟小伙伴们认识一下关于主力资金的那些事,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下。这篇文章最好全部看完,尤其是第二点需要特别重视。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主力资金是什么?
资金量相对大,并且会对个股的股价造成很大影响的这类资金,这个就叫做主力资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养老金、中央汇金、证金、外资(QFII、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游资、企业大股东等。其中轻易导致全部股票市场波动的主力资金之一的必须要数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
一般“北”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场的香港资金以及国际资本都称为北向资金;“南”被称为港股,所以流入港股的中国内地资金也被统称为南向资金。北向资金之所以要关注,一方面是北向资金背后拥有强大的投研团队的原因,熟悉许多散户不知道的信息,因此北向资金也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聪明资金”,很多时候的投资机会我们都能自己从北向基金的行为中得知,
券商机构资金则不但具有渠道上风,并且能及时拿到一手资料,通常选择的个股是业绩较为优秀、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与个股而言,他们的资金力量很多时候会影响他们的主升浪,因此也有了一个“轿夫”的别称。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荐给你一个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资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二、主力资金流入流出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有主力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的情况,也就表示股票市场里的供要小于求,股票价格自然会上涨;主力资金流入量比流出量小的话,就代表供大于求,股票跌价是必然的。所以主力的资金流向很大程度影响着股票的价格走向。但光看流进流出的数据是不准确的,有时候主力资金大量流出,股票却上涨,导致的原因之一是,主力利用了少量的资金然后拉升股价诱多,接着再凭借小单一步步出货,而且不断的会有散户接盘,股价自然而然的就上涨了。因此只有通过综合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会选出一只优质的股票,预先设置好止损位和止盈位而全程跟进,到位及时并设计出相应的措施才是中小投资者在股市中赚取利益的关键。如果实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某只个股,不妨点击下面这个链接,输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码,进行深度分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㈩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