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开复创业成功的故事分享
李开复创业成功的故事
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李开复:曾是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记得那一年,我们所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我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1978年,火热的激情又开始在我心中燃烧,在联合碳化物公司的赞助之下,我决定第二次参与ja组织的“ 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而这一次,与众不同的是,我站出来竞选总裁。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我结合上一次的切肤之痛,表示“自己的产品一定要有新的创意,而不是等着顾客,用恳求的目光看着他们以施舍的心情来购买,而是带着激动的眼神、惊喜的心情来购买我们的产品。”在这样的煽动下,同学们一致把票投给了我,而我也第一次自豪地在公司的领导名单里写上了,总裁:kai-fu lee。眼前的商业机会让我鼓足了勇气,我很庆幸我再一次选修了这门课,并真刀真枪第一次体验了建立公司的感觉。
一直到今天,我从书柜里翻出1979年公司的报告,看到那份已经发黄的由打字机打出的报告《jast,a junior achievement company》的时候,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那颗年轻而狂热的心。1978年,橡树岭中学里的午餐时间被校方缩短。一些同学不断向校方反映情况未果,一时间,学校和学生处于对抗的焦灼状态。没有了我办的校刊,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呢?这时候,我突发奇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创办一个公司?我们可以专门生产t 恤,在t恤上写上标语,比如“延长午饭时间”等,这样的t恤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追捧。想法一出,和几个死党不谋而合。
在火热激情的激励下,我们迅速推选出了领导班子,除了我被推选为总裁外,负责市场的副总裁是麦克·艾森伯格,负责生产的副总裁是大卫·伊利亚斯,此外,还有负责人事的副总裁、秘书等等。作为总裁,我每周组织召开员工会议,在1979年的公司报告里,我还清楚地写着,“1979年的严酷寒冬里,我们开会的地方暖气系统发生了故障,因此,我们整个2月份的会议都被取消。虽然如此,我们的出勤率一直很高,整年的出勤率保持在86%以上。有四个员工保持了全勤,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员工对我们的使命的认可。因为员工不多,几乎每一个员工都参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最后一次会议在1979年5月3日召开。”作为公司领导人,我首先面临资金链的问题。除了一个公司的赞助,我们发起了100多个股东投资我们的公司,然后找了橡树岭一家生产t恤的工厂为我们生产t恤。
每一件t恤上都写着“longer lunch”,还画着一条很长很可爱的腊肠狗。我们生产的第一批t恤是纯棉的,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产品既会缩水又会褪色。于是,大家一致商讨决定,只有往t恤的材料里加入35%的人造纤维或者涤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又经过几轮的试验,我们发现,当t恤的材料由50%的棉和50%的涤纶组成时,才既不缩水,也不褪色,虽然这样做,会使t恤的成本增加一点。当时,我们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t恤,比如找到有高中生的家庭,一家一家地去敲门推销,这样做虽然效果不错,但是销售进度确实比较慢。两个星期下来,我们只售出了几十件t恤,感觉不成规模,于是,在1978年的圣诞节以后,我们大胆采取了新的销售模式,寻找批发商和专卖店。
我们一下子卖给了批发商100件,地方零售商60件。我们会给批发商10%左右的佣金。根据当年我的记载,“莎伦和谢尔莎是两位最好的推销人员”,因为她们开发了最新的渠道。不过,我们这批高中生终究对机器不熟悉,许多t恤在印上腊肠狗的过程中出错而报废。这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不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净利润。在当年的报告里,还清楚记录了我们的困惑,“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不合格率超过了我们原定的5%的目标,高达16%。这影响了我们的利润。”不过,每个人都带回家很多作废的t恤,作为干活时穿的衣服或当成抹布。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资产负债表》、还有《清算报告》,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
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它让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宝贵的成就感,有了对生活无所畏惧的冲动,让我大有去建立一番新天地的勇气。就如同初到美国后,我大声念出1/7等于多少的时候一样,别人认为我是数学天才,而我在这种鼓励中得到了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时刻影响着我今后的选择、生活、行为方式。勇于选择,有一颗勇敢的心,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② 盖茨将价值超18亿美元股票转给梅琳达,他出于什么目的转给她
近日,一则“盖茨将价值超18亿美元股票转给梅琳达”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比尔盖茨最近呢,是给他的妻子转了价值18亿美元的股票。那么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据了解,是最近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一起在社交网站上面官宣了他们要结束长达27年的婚姻的消息。他们要离婚了。而这个18亿美元呢,是比尔盖茨分过去给妻子的财产。
一.比尔盖茨
我们知道,比尔盖茨呢,之前是蝉联了很多次的世界首富的,靠的就是他的微软windows系统,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使用的他的系统,而他呢,也是依靠微软系统赚了非常多的钱,登顶之前的世界首富。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③ 李开复 人工智能 有股票吗
人工智能有很多股票,包括但不限于300222科大智能,300450先导智能,002230科大讯飞,300617安靠智电。。。
④ 李开复在创新工场为什么没有股份
李开复不持有创新工场任何股份,但是在育成基金的相关条款《关于北京创新工场育成惯例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薪酬激励协议》中约定:
自2015年9月16日起,育成管理将其未来因持有创新工场20%的股份而获得的相应收益(包括但不限于利润分配收益、处置收益以及其他任何收益)作为对李开复担任育成管理的董事的薪酬激励。
⑤ 全球副总裁是什么职位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Google公司(Google Inc.,NASDAQ:GOOG),是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在全球各地都设有销售和工程办事处。Google网站于1999年下半年启动;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成为公有股份公司。Google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在共创办人拉里佩奇退下后,Novell公司的前任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E. Schmidt)博士,成为了Google公司的行政总裁。Google成立的第一步始于 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用户可以在瞬间得到相关的搜索结果。 当您访问 www.google.com 或众多 Google 域之一时,您可以使用多种语言查找信息、查看股价、地图和要闻、查找美国境内所有城市的电话簿名单、搜索数十亿计的图片并详读全球最大的 Usenet 信息存档 – 超过十亿条帖子,发布日期可以追溯到 1981 年。用户不必特意访问 Google 主页,也可以访问所有这些信息。Google公司选用“Google”一词用来代表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的海量的资源。 “Google”一词源于单词“Googol” ,据说是因拼错而产生的。“Googol" 指的是10的100次幂,写出的形式为数字1后跟100个零。该词现在也可以用作动词,例如“google某物”的意思是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搜索“某物”这个关键词! Googol是由美国数学家Edward Kasner九岁的侄子 Milton Sirotta 发明的,后来在数学家Edward Kasner和James Newman的著作《Mathematics and the Imagination》中被引用。Google公司采用这个词显示了公司想征服网上无穷无尽资料的雄心。Google公司没有采用Googol可能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且当他们注册Google.com的时候,Googol.com已经被注册。 Google词义的另一种解释:G意义为手,00为多个范围,L意为长,E意为出,把它们合一起,意义为:我们GOOGLE无论在哪里都能为您找出很长的一大堆您想要的。
⑥ 马云抛售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要倒了
马云没有抛售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不会倒。
马云抛售股票简介:
马云在B2B公司个人持股在此次出售前就没有超过5%,仅为象征性持股。他曾坦承在阿里巴巴自己并没有控股权,“我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表示,此次马云售出的股票只占其个人在阿里巴巴集团持股的很少一部分,不会对阿里巴巴B2B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马云此次售出股票是出于其个人意愿,配股事宜由高盛安排。
马云表示,卖一些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股票,给自己、家人一点小小的阶段性的成就感。
⑦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
李开复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
2013年10月21日称最近化疗后身体检查结果有几项指数未降反升,需要更加严格的遵照医嘱,专注于治疗和休养。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2015年2月13日,据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的朋友圈状态显示,李开复在患病离开北京17个月后回到了创新工场的北京办公室,与员工进行交流。
2015年11月6日,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北京)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今日在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正式冲刺新三板。
拓展资料
早年经历
966年,李开复在台湾就读小学,1972年,李开复跟随哥哥至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就读初中、高中,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当年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2009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天正式离职。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宣布创立“创新工场”。
李开复在此前首先获得了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Peter Liu)的支持,然后李开复在一个星期之内,拜访了12位投资者,其中包括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俊。
⑧ 李开复为什么离开苹果
李开复(三十一)离开苹果公司
从1995年开始,我参加了许多硅谷高层合作的会议,我结识了很多SGI的领导,有一天,来自SGI的邀请悄然降临了。
我接到SGI公司人事部的电话,对方说,“我们现在正在扩张和改组整个公司,公司有很多新的计划,我们的项目有互动电视、3D动画和网络服务器。你过来看看吧,我们目前想收购一些公司,你可以告诉我你想做什么,然后我们针对你的兴趣对公司进行改组。”
这样的盛情邀请,再一次让我心向往之。因为一般公司的“挖角”都是有一个职位空缺,然后公司有针对性地请人来“填充”这个职位,很少有公司针对你的特点和兴趣,专门为你量身定做一个职位。
和SGI多次交流后,我表示我对互联网最有兴趣,希望能够负责公司的互联网业务。SGI做到了它的承诺,把所有互联网业务改组成为一个新的部门,由我担任副总裁兼总经理。他们给了我很好的薪酬,但更关键的是,他们尊重我的意见,让我“设计自己的工作”。
1996年6月,我向阿梅里奥提出辞职。他对我说:“你是我们产品部门最好的两位领导之一。你不要走,你开条件吧。”但那时,我已经对公司彻底灰心了,我告诉他我去意已决,感谢他的挽留。7月,我离开了这个我曾经热爱的、为之奋斗了6年的公司。
很多年后,经常有记者朋友问起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感受,我想,这6年时光对于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作为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商业性的公司,苹果给了我足够的空间与很好的机遇,去学习和成长。
也是在苹果,我完成了从研究到产品的转型。我深深感受到了“用户第一”的重要性。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深深的影响和启发。另外,经过6年在苹果的浸润,我理解,苹果的平等、自由、民主的风气固然好,但是,公司还是需要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者,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维护公司的文化。
1996年,乔布斯成功地重返苹果公司的领导岗位,他让苹果公司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人们惊呼:苹果的灵魂回来了!乔布斯大刀阔斧地改革,认真地研发新的产品,iMac、iPod、iTunes、iPhone……苹果又变回了那家让全世界尖叫的、超乎想象的公司。在他的领导下,苹果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2倍,这件事被一名传记作家称为“商业舞台上最伟大的第二幕”。
⑨ 旷视科技老总李开复因为口误道歉,会对公司产生什么后果
这个问题如今引起很大争议,大家对于这件事情,自然是十分关注。公共人物没有隐私权,这话可以说一点都不假,事情源于9月12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一个公开会议上表示。自己早先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一些合作伙伴,像美图和蚂蚁金服等,让他们拿到大量人脸数据,并且帮助他们在摸索过程中,找到了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另外这些事情,真的有必要解释,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外界怀疑。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有些用户可能会怀疑,相关企业是否泄漏自己隐私数据,引发危机公关话题。汇丰银行不就是“前车之鉴”,不良影响真的是太大。
⑩ 有人知道当初李开复为什么离开微软吗
李开复加盟Google绝对是让人们震惊的,要知道他是从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的位置上离开的,并且是加盟到一个让比尔·盖茨都觉得是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公司里去了,难怪微软不惜付诸于法律把李开复和Google都告上了法庭。可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李开复事件成为一个旋涡的中心,吸引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和视觉神经。一个曾经显赫的人做出的一项决定,没想到能带来如此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只因为他来自于微软的高层,同时投靠了一个竞争对手的怀抱。仔细品味,其中内涵不可谓不深,李开复究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Google能成就其梦想吗?
喜新厌旧 为何晚节不保?
闪电般离开微软,加盟Google,这件事发生在李开复的身上,多少是令业界震惊的。李开复如此之儒雅、睿智,向中国大学生大力倡导诚信之风的人,为何也做了他人之“枪子”,晚节不保?要知道,李开复曾经明确表示过,微软将是他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又突然变卦了呢?究竟是什么让李开复选择了Google?
最冠冕的说法是,李开复早就想回中国了。“虽然被调往美国,我很多心思还是在中国的,因为这是我的故土”李开复说加盟Google的根本原因是思念故土,思念中国的青年,“这些年,我写过4封信、很多文章、办了一个网站里面有一个论坛、过段时间还要出一本书,这些都是为了中国的青年。”笔者不怀疑李博士的坦诚和一片游子之情,只是选择Google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武?要知道Google是微软的竞争对手,李博士在微软又曾经身居要职。而且单纯地打出思乡牌,也让人觉得李博士是在博取民族情感。
况且,李博士虽然有思乡之情,但也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如果为了回国而找一个枯燥的职位也不是我的本意”,这个职位必须要“首先要能回到中国,其次必须要符合自己追求激情的信念”。笔者也相信李开复跳槽是为了“让每一位用户都接触并使用上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也想为中国的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盟Google使我有机会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我现在非常期望返回中国,开始我新的工作生涯。”
我们也可以想象在微软那个复杂的地方,李开复有着很多离开的理由,但是笔者觉得闪电般离开是不可取的,一个普通的员工离开一个普通的岗位还需要提前一到三个月告知上级部门,更何况李开复已坐到如此之重要、如此之高的位置上,他的离去不应是闪电般的,而且是投奔直接竞争对手。难怪微软要愤怒了。
“几年前,人们都说,能干的人向往微软,想进入微软,而现在,人们看到,能干的人向往Google,想进入Google。这也不奇怪,在技术和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领域,没有永远的领先者。微软面临Linux等开源软件的挑战,它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缓慢下来了,股票、期权的价值不那么吸引人了;反之,Google则显示出很大的活力和吸引力。”倪光南对李博士的离去感到可以理解。学界的认同,也为李开复的中国之旅奠定了基础,虽然目前李开复还不能回来展开工作。
微软很在乎 盖茨很生气
李开复的离去对微软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高层离去,选择的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尔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李开复在业界、学术界威望都很高,而且他在大公司也有很多人脉,所以微软才会这么急。微软求助于法律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微软在起诉书中称,李开复早有投奔Google的想法,在今年4月中旬首次与Google接触,并在6月开始休假,紧接着在7月5日,他便通知上司Eric Rudder,自己不会再回微软。
微软称,李开复与微软签订了保密协定,协定内容包括:在离职一年之内,不得从事与微软展开竞争的工作。微软律师说:“(李开复的行为)简直是对他与微软所签协定最肆无忌惮的侵犯,他现在的职位与当初在微软所从事的工作构成了最直接的竞争关系。”微软明确表示:“作为公司高层,李开复博士了解微软在搜索技术和中国业务战略方面的商业机密。他所接受的职位,是为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做同样的技术和战略,这与他所签订的合同责任是不相符的。”微软还表示,这一行为与微软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非竞争协议是相违背的。这也是为什么法院开出临时限制令的原因了。
李开复的离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鲶鱼效应,据悉,微软公司先后已经有上百人加盟Google,只不过李开复是其中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位。微软怎么能不恼火?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市场,微软与Google已经成为劲敌。随着Google在搜索领域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微软帝国的足够重视,微软也一直试图在这个领域有所斩获,但李开复的离去在一定程度上对微软在这个领域的耕耘造成了影响。
对于一直在科技领域保持霸主地位的微软来说,李开复的“背叛”无疑是不可饶恕的,因此微软最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来自法庭的最新消息显示,法庭做出一项裁定,李开复博士现在暂时不能履行Google雇其去从事的工作。最高法院法官Steven Gonzalez发出一项临时限制令,禁止李开复在Google从事任何与其在微软工作领域相似的产品、服务和项目,包括互联网和桌面搜索技术。虽然官司还没有最终的定案,但微软起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机。
当然,Google有自己的看法,在法庭做出裁定之后,Google随即表示,“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个临时性限制命令有必要,我们很高兴法官意识到Google和李博士所需要做的只是要避免李博士做任何与他之前在微软的项目有竞争性的事务。正如我们一直所说,我们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向让他做这些事情。法官同时也要求微软更清楚地阐明他们认为李博士在微软曾经做过的、并将会与Google有冲突的事务。我们期待着微软执行此要求,给出清晰的说明。”事实上,Google对微软起诉早已预料到了,因此在运筹处理中也就游刃有余多了。
Google靠什么吸引了李开复?
Google到底靠什么让李开复义无返顾地选择离开微软呢?难道仅仅是李博士的一个中国情结吗?显然不完全是。起初市场传闻是猎头公司在其中运作,并传出1.3亿的猎头费用等等。但很快李开复就自报了自己并不是通过猎头公司而加盟Google的,“因为我和Eric认识了那么多年,如果这样还要聘请猎头等于白白把钱送给别人”。李开复称加盟Google是他自己通过Email开始的。
李开复所说Email的对象就是Google现任CEO Eric,实际上李开复和Eric是多年的朋友。李开复在苹果任副总裁时曾与Sun公司合作开发一个基于Java的多媒体技术,要挑战微软,当时与李开复搭档的Sun公司负责人就是Eric。数轮邮件之后,李开复和Eric开始了电话交谈,李开复担心的是Google的这个中国总裁会不会是业务型的,如果是业务型的也不符合李的本心。“Google在中国主要工作是工程研究院,因为中国的人才非常优秀,尤其是上海交大的中国大学生夺得了世界编程大赛的第一使得大家对中国的人才刮目相看”,Eric的答复消除了李开复的基本担心。
随后,李开复认识到Google的企业文化。“首先Google公司从硬件到软件都是自己做的,这非常符合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喜欢从硬件到软件啥都自己做的习惯”,“其次是Google的气氛非常平等,我曾经问过一个300多人的项目组有几个领导,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只有一个,这简直就是一个真正的研究院,谁有好的项目就投票加入,做着做着就出现了新的项目。如果说IBM、微软这种公司类似工厂,Google更加类似大学,想法和做法都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
李博士认为更合理更优秀的文化氛围加速了他迅速做出抉择,很显然,李开复对这样的环境太向往了,也正是这种充满激情的研究环境促使李开复最终放弃了微软,投靠了Google。
创智人生 有没有诚信危机?
李嘉诚曾经说过,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诚信,强调人无信不立。“季布无二诺,侯羸重一言”,先贤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李开复说做人的信条:”家父给我最珍贵的遗产是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相信李博士是渴望能制造最大影响力的,因此对自己曾经的承诺也才会失信。李开复强调“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显然,在微软的发展达到某种极限之后,他渴望更广大的发展平台。
“如果败诉了,我也不会后悔。”李开复短暂的北京之行向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官司,李开复表现坦然,“通常做了亏心事的人才需要保持沉默或者不予回应,希望大家相信我的抉择是可以接受的,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李开复表示:在Google,我能通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他表示,是Google的企业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Google对大众利益的追求以及Google的“激情魔力”。正是这些优势让李开复放弃了曾经的诺言。
李开复坦言“Google最看重我的绝不是技术,最主要是我对人才的影响力”,Google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自己加盟会为Google在中国建立系统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把Google中国做成一个本地化的公司,李开复强调,“这不是从其他公司(例如微软)挖人,是培养人。微软过了20年还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但现在的Google公司相对于微软来说,就像当年的微软相对于IBM公司。Google公司更符合互联网时代,我期待在创业似的空间开拓事业。Google中国机会难得,追随我的心,我就到了Google。”
有人觉得李博士选择离开微软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研发人员就该不断地挑战自我,只要不带走微软的研发机密,就可以跳槽。而且要选择最好的环境,否则等于扼杀科研人员的生命。况且,微软本来就是以打击竞争对手而著称的企业,不断收购有创新的企业,不断打击竞争对手,以掌握绝对的市场。Google对微软的垄断形成了最大的威胁,来自于Google的创新和对用户的尊重。
Google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市场,挑选一个更有个人魅力的人是必然的。李开复的老板目前没有给他明确的目标——招多少人,取得什么样的业绩。只是要求“招人不能降低标准,可以无限制地招人。”李开复希望从学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他的中国搜索研发团队。他招人的主要标准是:聪明人,有创意的人,诚信的人。对于诚信,李博士其实也很在乎。时间能化解一切,死水不可能微澜,因为有跳动,也才有了发展的涟漪,相信Google的中国之行能让我们更有时间来体味和观察李博士的这次举动。
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13/content_3484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