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匹兹堡铁路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的中位数 2025-01-22 12:47:11
威卡威股票代码 2025-01-22 12:07:18
股票最大交易额 2025-01-22 11:05:07

匹兹堡铁路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9-17 02:08:30

『壹』 机会是否时刻都在你身边

与人类发展的历史相比,你的生命历程短之又短,然而,在你短暂的一生中,美妙炫目的黄金时刻却又是那么的转瞬即逝,稍不留意,它们就会和你失之交臂,让你后悔不迭。

抓住机会才是金

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从不肯多停留一秒,所以你稍有疏忽就会失去她,不管你如何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了。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完全可以判定你是不是有所建树。

抓住机会与否往往决定了你的成功。

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那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在美国流传得十分广泛的一句谚语,你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这句谚语是这样的:“通往失败的路上,到处是错失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门讲人的机会。”

你一定见过溪流上有很多随波逐流的落叶。它们有的匆匆而过,很快就看不见了;有的则靠近河岸,慢慢地飘荡着,但很快就被卷入一个一个的漩涡里,有的则飘到静水处,动也不动。

你的生命历程恰似这溪流里的流水和那不断飘荡着的落叶,有的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

你乘着这道流水,也许就在岸边悠哉悠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

是没有活动能力的,它的命运把握在风向与流水手里。可是你不同,你有活动能力,你完全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不必老呆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

你可以向流水最汹涌的中间冲击,乘着急流,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你所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诚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急流处好象一切都是那样的风光无限。然而,你是不是能够游到那里去,兴许你自己就没有一定的把握了。

面对此情此景,你或许已经有了一种前途渺茫的感觉。

然而,面对这样的处境,你是就此回到原地还是勇往直前呢?

这个是否游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碰到的。对于那些有自信心的人来说,他们必将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并奋力向中心处游去,用实际实际行动接受考验。

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肯冒险,一定可以学到新的经验。

然而,对于那些懦弱的人、怕变化的人,他们则只好躲在原来的安全地方,眼巴巴地望着别人乘着急流直奔向前。

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并最终乘着急流欢快地向下游去的勇敢者。

约翰·甘布士是美国但维尔地已的百货商业巨头,谈起自己的冒险经历时,他显得毫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抓住机会,成功将易如反掌。

他说,你“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听了这话肯定会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一方面,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倘若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所以,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还是让约翰·甘布士的故事来证明他自己的话吧。

有一次,约翰·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买火车票。恰值圣诞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所以火车票很不容易买到。

于是,甘布士夫人打电话给火车站经理,询问是不是还能够买到希望的车次的车票。

车站经理的答复是:早已全部售出。

不过,车站经理又说: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不是有人会临时退票。

车站经理还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当甘布士的夫人向他转述完站经理的话后,他毅然决定按原计划出行,就好象已经1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十分关心地问道:“亲爱的,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

甘布士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当拿着行车去散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退票的人还是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

然而甘布士没有象别人那样急于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距离开车大概只有5分钟的时候,一个妇女忽匆匆地跑到退票口要求退票,由于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不得不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夫人打电话时十分轻松地说:“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约翰·甘布士在商业上的一次不平凡的成功经历或许更能使人明白抓住机会的关键性。

有一段时间,但维尔地区的经济跌入了低谷,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他们都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能够买到100双袜子。

当时,约翰·甘布士还只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

面对这个十分令人担心的经济形势,甘布士却好象胸有成竹。

他的做法和别人正好相反,他立即把自己全部的积蓄用来收购这些低价货物和一个个倒闭的工厂。

人们见到他这股邪劲,都嘲笑他是个大傻瓜!

约翰·甘布士全然不理会他人的嘲笑,继续低价收购倒闭的工厂和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为贮货。

看到丈夫的行为,妻子忍不住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我们的积蓄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能够靠这些廉价货物和厂子发大财了。”

此时谁会相信他的话呢,那些存货厂就算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他们开始把所在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忍不住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来。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真的要血本无归的。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一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

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甘布士最终经过自己不懈的艰辛努力,成为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头。

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认为你们不应该轻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不是聪明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由于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得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争取。”

当然对我们来说,必须尽力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而不是要你见风就是雨,见到芝麻就认为一定能抱个大西瓜。

因为,实际上,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你还必须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条件才行。

拿破仑·希尔指出`,你要想随时能抓住这万分之一的机会,你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1.你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鼠目寸光是行不通的,你不能只看到树叶,还要看到整片森林。2.你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一旦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只要你付诸行动,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要在商业活动中有所作为,仅靠一味地盲目蛮干是收效甚微的。

看准时机紧抓不放,将它变成现实的财富,是成功企业家唯一的选择。

机不可失的秘诀

无论是在你的生活,还是事业中,只要你做到在时机来临之前有的预感,在时机来临之后不让它溜走,那你定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对于商业的是否成功而言,机会的稍纵即逝尤其如此。

如果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

而有些人却明白时机稍纵即逝的道理,并能及时把握。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一生都好象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但林肯总统却被刺身亡。

这对美国可谓是悲喜交加,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总统而悲,又为统一美国的胜利面喜。

然而,面对此种情境,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巨头的卡内基却看到了另一面。

他预测到,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必然复苏,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越来越多。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自己在铁路部门的高薪的工作,合并了两大钢铁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钢铁公司。

同时,卡内基又让自己的弟弟汤姆·卡内基创立了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并让他控制经营苏必略铁矿。

可以说,上天赋予了卡内基一次绝好的机会。

不久,美国战胜了墨西哥,占领了加利福尼亚州,并做出决定,要在那里修建一条铁路。

同时,美国政府又正在规划修建横贯全美东西的铁路。

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事比投资铁路更赚钱的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首先核准了联合太平洋铁路。

然后,又决定以联合太平洋铁路为中心线,修建另外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即:

从苏必利湖,横穿明尼苏达,经过位于加拿大国界附近的蒙大拿西南部,再横过洛基山脉,到达俄勒岗的北太平洋铁路;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奥尔巴港为起点,横越得克萨斯州,经墨西哥边界城市埃尔帕索到达洛杉矶,再从这里进入旧金山的南太平洋铁路;由堪萨斯州溯阿肯色河,再越过科罗拉多河到达圣地亚哥的圣大菲。

然而,面对复杂的重建设工作,美国政府感到压力不小,远非上述那样简单。

人们向当局提出了纵横交错的各种相连的铁路建设的申请,形表色色,竟达数十条之多。

但无论如何,美洲大陆铁路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

卡内基正是预见到了这一铁路革命到来的这一大好时机。

他非常清楚,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火车头和钢轨,而钢铁则是一本万利的。

基于钢铁业的大好形势,卡内基信心十足他决定向钢铁业进军。

很快在联合钢铁厂里,就矗立起了一座225米高的熔矿炉,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熔矿炉。

对它的建造,投资者都感到提心吊胆。然而卡内基的努力却让投资者的担心成为了多余。

他聘请了一些化学专家驻厂,以检验买进的矿石、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测系统化。

当时,大部分的经营者采用的是老一辈的经营管理方式,从原料的购入到产品的卖出,都没有条理,直到结账时才能知道盈亏状况,缺乏科学的管理观念。

卡内基大力整顿经营方式,贯彻了各层次职责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从而让联合钢铁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

与此同时,卡内基又购买一系列先进的钢铁制造方面的专利技术,其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英国道兹工程师“兄弟钢铁制造”技术和“焦炭洗涤还原法”。

他这一做法具有先见之明,不然,卡内基的钢铁事业就会在不久的经济危机中成为牺牲品。1873年,经济危机不期而至。

时间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断,现场施工停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不再燃了。

没有灰心,丧气他的预见力让他再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断言:“只有在经济危机的年代,才能以低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并且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人是自危的情况下,卡内基却反常人之道,打算建筑一座钢铁制造厂。

他走进股东摩根的办公室,讲出了自己的新打算:

“我计划进行一个百万元规模的投资,建贝亚默式5吨转炉两座,旋转炉一座,再加上亚门斯式5吨熔炉两座……”“那么,工厂的生产能力会如何呢?”摩根问道。“如果1875年4月开始生产,钢轨,年产量可达到3万吨,那么成本大约是每吨69美元……”“现在钢轨的平均成本大约是每吨110美元,新设备总投资额是100万美元,这样第一年的收益就等于成本……”最后,卡内基指出:“实际上,投资钢铁制造比股票投资赢利更多。”

终于,股东们同意发行公司债券。

1875年8月6日,卡内基收到了第一份订单,2000根钢轨。

熔炉点燃了。

每吨钢轨的生产劳务费是8.26美元,原料40.86美元,石灰石和燃料费是6.31美元,专利费1.17美元,总成本不过才56.6美元。

虽然开炉时间预定时间稍为落后,且低赚的成本却着实让卡内基兴奋不已。

再接再厉1881年,卡内基与焦炭大王费里克达成协议,双方投资组建了F.C.佛里克焦炭公司,双方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内基又以他自己的三家制铁企业为主体,联合许多小焦炭公司,创立了卡内基公司。

此时,卡内基兄弟的企业正在向着垄为趋势迈进,他们的钢铁产量已占了全美钢铁总产量的1/7。

到1890年,卡内基兄弟吞并了狄克仙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公司名称也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不久,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

从卡内基在钢铁制造业上的成功经历,你一定能明白,他的成功与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是不可分离的。

不用怀疑,你一定能从他的身上大受启发。

有些人也许会把他的成功归为运气使然,认为如果有了好运气,自己会做得更好。但是,不论你把这种抓住机会叫做运气也好,或是将这一切都视为命运使然亦吧,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当运气来了时,你的聪明与智慧就应该很好地利用你的好运气。

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运气实际上也就是抓住机会的同义语。

『贰』 有谁知道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在19—20世纪,美国有两位最伟大的企业家,一位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另一位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无独有偶,拿破仑·希尔更是将自己的成功学归功于两个人,而其中一个,也正是安德鲁·卡内基先生。忠诚、勤奋,高贵而又善良,如果这些词可以用来描绘一个伟大人物的心灵,那么,安德鲁·卡内基先生是用他的不朽一生来诠释这些词语,来诠释一个伟大人物。卡内基先生特别热心于慈善事业,几乎将自己毕业创造的财富全部捐献给了慈善事业。1911年,卡内基夫妇决定以他们仅余的1.5亿美元设立“卡内基公司”,由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去世前,卡内基的捐献总额已高达3.3亿多美元。卡耐基先生去世后,“卡内基公司”及各项卡内基基金仍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迄今为止,他为世界捐献的数额已经远远超过当初的数字。在卡内基先生为数不多的著作当中,《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一书,无疑将卡内基先生充满着辛苦、勤奋、不屈不挠、时刻保持希望的一生精华浓缩了进来。在回答一些记者质疑卡内基先生在世界各地创办的近千个卡内基图书馆没有多少读者时,卡内基先生说道:“只要有一个孩子从这些图书馆中受益,我就会认为这些图书馆不是白建的。”历史正如卡内基先生所言,世界各地,正有成千上万的人、特别是学生们,从卡内基先生捐资所建的图书馆中受益,而他的自传,更是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朋友。我们虽然无缘受惠于卡内基图书馆,但《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带给我们的那个活生生的卡内基,却让我们从对他的精神敬佩中受惠了,他的善良与慈爱更是让我们感动异常。卡内基先生于1835年11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邓弗姆林,1848年随全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尔勒格尼。他13岁起开始打工生涯,进过棉纺厂,看过锅炉,当过邮电员、电报操作员,受教育不多却能自学成才,并靠个人奋斗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最终成为钢铁大王和那个时代最为富有的亿万富翁。“这不仅是一个穷孩子实现美国梦的精彩故事,更是一段因人性的光辉留存世间的不朽传奇。”卡内基先生的忠诚与勤奋表现在他对待每一份工作的热情与认真负责上,他也犯过错误,把领回来的工资包裹整个丢失掉,可他却吸取教训,在一生中都不再犯任何类似的错误。对于可能让他走向人生进一步的东西,他都勤奋学习,这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听电报机声音而能记录这种惊人技能中可见一斑。卡内基先生是一个美国资本家,但却与我想象中那种凶狠残暴、压榨工人的形象大相径庭。他没有靠投机取巧,没有靠骗取,而是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开创了自己的卡内基大厦,这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当时本身就是一种高贵。而他晚年热衷于慈善事业,将一生积累全部捐赠给了社会,更让这种高贵连仅仅一点的瑕疵也去掉了。卡内基先生诚挚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在书中这样说道:“麦加对于伊斯兰教徒的意义,贝拿勒斯对于印度教徒的意义,耶路撒冷对于基督教徒的意义,就是邓弗姆林对于我的全部意义。”且不论卡内基先生的众多彪炳千秋的事迹,能对家乡如此挚爱,仅凭这一点就够我们敬仰。他还有一颗和平的心,虽然有时他也免不了为他“伟大祖国”而辩护,但他毕竟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种心愿也正是我们当代人正在努力做的,并必将成功的。勇气、主动争取、敏锐的捕捉机会和不息的干劲,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先生激荡我们的精神;如何使财富成为人们真正的福音,卡内基先生终其晚年所要探寻的答案带给我们生命意义的真正启迪;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为此捐献了所有的一切,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卡内基先生用其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善良要与成功、财富同行。

『叁』 安德鲁·卡内基的励志故事介绍

由赤贫一变而成为亿万富翁,创造无数百万富翁的人。未经过医生的手,也未借由助产士的协助,安德鲁。卡内基就降临于人世,因为他们家当时穷得根本无法请人助产。他第一个工作的工资是一小时两分钱——但后来却创造了4亿美元的财产。

我曾到他位于苏格兰丹枫林的老家拜访,那是个只有两间房间的农舍,他父亲就在楼下从事编织工作,一家人则在狭窄阴暗的阁楼上生活,甚至连煮饭都得在那儿。

卡内基一家人后来移民到美国,生活就靠父亲到各地推销自己编织的布匹,和母亲替人洗衣、为鞋店加工维持。安德鲁当时只有一件衬衫,所以每晚上床睡觉之后,母亲就赶紧把他脱下的衬衫洗干净。对于每天需工作16至18小时的母亲,安德鲁衷心地爱着她,在他22岁时,甚至承诺只要母亲在世一天,他就绝不结婚,而他也的确履行了这个诺言。他的结婚是在那之后的30年,也就是他母亲过世后,当时他已52岁,唯一的儿子则生于他62岁时。他小时候,就常对他母亲说:“妈,我将来一定会成为富翁,我要为你买好多丝质洋装,还要请佣人替你做事,而且也有自用马车。”他认为自己的智慧承自于母亲的遗传,而促使他能有非凡成就的原动力,也是因思念母亲而来的。自他母亲去世之后,他曾因悲伤过度,而有15年之久不敢提及母亲的名字,他曾为一位苏格兰老太太偿还债务,解除抵押权,其唯一的动机就是这位老太太长得很像他母亲。

安德鲁。卡内基虽以“钢铁大王”闻名于世,但对于钢铁的制造却是一窍不通。不过,他拥有数千名精于此种技术的员工,而且他也了解如何巧妙运用这么多员工的方法,这正是他创造巨万之富的秘诀。他自年轻时代就已展露出超群的组织力、领导力及用人的优秀才能。

就以他还在苏格兰时的少年时代故事为例,有一次,他抓到一只母兔,过不多久就生下许多小兔子,但安德鲁没钱购买饲料,经过一阵思考之后,他终于想到一个好法子,他对邻居的玩伴说:“我要饲养这些兔子,你能不能替我摘一些苜蓿或蒲公英的叶子,这么做当然会有回报,我将把其中的一只兔子以你的名字命名。”据说这种方法果然获致相当效果。

安德鲁成为企业家之后,仍然经常使用这种心理战术。例如,他想将钢制铁轨推销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遂将建造于匹兹堡的大工厂,以当时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J.艾德格。汤姆森的名字命名,取名为J.艾德格。汤姆森钢铁厂,汤姆森先生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毫不犹豫地就购买以自己名字为名的钢铁厂产品。

安德鲁年轻时曾在匹兹堡市从事电报工作,日薪只有五角,但对当时的他而言,已是笔大收入了。他对匹兹堡市的街道并不熟悉,他深怕有一天会因这个原因而被革职,于是把匹兹堡商业区的公司名称及地址都一一背起来。后来,他决心成为电信技师,每晚都研读与电信有关的书籍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电信局练习按键。

有一天早上,费城方面不断打电报到匹兹堡市来,但值班技师还没到公司,安德鲁。卡内基只好自己接收电讯,然后很快地把电报送出去。由于这件事情,安德鲁很快地就被擢升为电信技师,薪水也增为两倍。

他心怀大志,工作时又十分卖力,所以极获赏识,不久,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为了要设置电信电缆,遂以电信技师的职位雇用卡内基,后来又担任电信科主任的私人秘书。

有一天,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卡内基终于向成为亿万富翁之路踏出第一步。当时他正乘火车前往某地,坐在他旁边的乘客是位发明家,在聊天中,那位发明家拿出一个新式卧车模型给卡内基看,并告诉卡内基那是他的新发明。那个时代的卧车,只是在货车的两边钉上简陋的卧铺而已,而那个模型却相当接近于现代的卧车。卡内基以苏格兰人特有锐利的先见之明,一眼就看出这种发明极具发展潜力,于是借了一些钱,购买制造这种新式卧车公司的股票,果不其然,股票值节节上涨,到25岁时,卡内基已因此项投资而年收5000美元。

有一次,铁路所经过的'木桥被烧毁了,使得火车好几天无法通行。当时卡内基的职位是电信科总主任,他认为木造桥已经落伍了,铁桥时代即将来临,因此借钱设立公司,开始制造铁桥,因此而获得的利益更是难以计数。在神话中的米达斯王受神所赐,而有碰触任何东西都能成为黄金的能力,安德鲁。卡内基也和他一样,不论从事任何事情,都能获得成功。他曾和几位朋友以4万元合买宾州西部油田中央的农场,在短短的一年期间,农场就涨价为100万元。据说在他27岁的时候,每周的收入平均有1000元,而在15年前,他的日薪只有两毛钱而已。

林肯总统在位的1862年,正是南北战争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物价不断上涨,大事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西部的开拓在这个时候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甚至已开发到密西西比河彼岸,在这种情况下,横越大陆的铁路绝对有其必要性。而新兴都市也在各地勃然兴起,美国全境都为这个新时代而感到热血沸腾。

安德鲁。卡内基的制钢炉几乎未曾停止冒烟,随着这个繁荣异常的潮流,他创造了几乎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巨大财富。

虽然如此,他并非那种成天埋首于工作的类型,有一大半的时间,他是在悠闲中度过。他常说,“在我周围有许多脑子比我好的助手。”他以叱责或鼓励的方法,让这些能干的助手为他创造巨大的财富,而他虽也有苏格兰人吝啬的个性,但绝对让协助者赚取他们应该获得的。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创造了那么多的百万富翁。

他一生所受的学校教育虽然只有4年,但他所写的游记、传记、随笔以及有关经济的着作却有8本之多。而且也捐出6000万元给公共图书馆,同时为改善教育制度,也曾捐款达7800万元。

苏格兰民间诗人罗巴特。邦兹的诗,他都一一记于脑中,莎士比亚的“马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茱丽叶”及“威尼斯商人”,他也一篇不漏地背记起来。

他虽不是任何教会的信徒,但捐给各地教会的风琴却有7000架之多。在他一生之中,捐给各方面的款项共计3.65亿元,等于一年内每天都捐出100万元。曾有不只一家的报社,设立奖金征求“卡内基应该如何使用他的巨万之富”的好办法,因为卡内基自己曾公开表示过,去世时还遗有金钱是一种耻辱。

『肆』 世界上最出名的商人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贷款,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采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采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计划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妓女,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贷款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赌博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政府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97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主席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传奇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伍』 谁是卡内基走向成功的恩人

卡内基果断跳槽追随斯考特先生,可以说是走出了他一生中转折性的一步。在汤姆·斯考特先生的提携和帮助下,卡内基开始涉足投资领域,并获得了初步成功。

卡内基是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斯考特的帮助下走上投资之路的。

一天,斯考特先生问卡内基:“你能筹集到500美元吗?我的一位朋友过世后,他太太将遗产的股份卖给朋友的女儿。现在这位女子急需用钱,想把股份转让出来。是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一共10股,恰好500美元。红利是一股1元……我想你应该买它。”

亚当斯快运公司在当时是相当有实力的公司,它在波士顿、费城、匹兹堡、华盛顿、圣路易及欧洲各地都有分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另外还经营汇款业务和银行业务。按当时的行情来看,快运公司的股票的确也算是稳涨的股票。

尽管如此,500美元对卡内基来讲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久前卡内基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钱已经差不多花光了。并且,他们每年还要付房款给舅舅,而房款的总价恰好是500美元。

“斯考特先生,我现在实在是筹集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卡内基只能婉言谢绝了斯考特的好意。

“没关系,我先替你垫上,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买下来。”斯考特斩钉截铁地说。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有些为难地问卡内基:“对不起,他们非600美元不卖,你还要不要?”“要!我一定要!请代我先付600美元!”尽管这意味着要冒大风险,卡内基仍下定了决心。

卡内基当即写了一张610元的借据,并注明还款期限为半年。他用借据和股票作担保,交给了斯考特。10美元是600美元借款的利息。

为了还清借款,卡内基一家省吃俭用,半年内便积存了200美元。卡内基的母亲玛琪又用房子作抵押,以8分的高利借回400美元。还款期限到时,卡内基把600美元本金如数归回了斯考特先生。

不久,卡内基投资的股票得到10美元的红利,他将其交给斯考特先生作利息,还清了斯考特先生借给他的全部本息。初尝投资获利喜悦的卡内基,沉浸在“我也是资本家了”的成就感中。他的眼光开始寻求更大、更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他对他的朋友们讲:“这里有下金蛋的鹅!既然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就应在这个机会均等的开放社会中,专心一意地寻找金蛋。”

这是卡内基生平第一次大投资,此时的卡内基年仅20岁。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斯考特先生高升,做了阿尔图那事业总部部长。当时,随着铁路工程的进展,阿尔图那的调车场以及修理场扩大了,事业总部由此而变为实际的营业中心。对于斯考特先生而言,这次升职意味着进入了直属董事长的中枢部门,他的地位越发重要了。

斯考特又想到了卡内基:“愿意随我一起去阿尔图那吗?做总部秘书,月薪55美元。”

月薪55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比卡内基当时的月薪整整高出20美元!卡内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月薪一下增加了20美元的卡内基回家告诉母亲:“您不用再做副业了。”

斯考特先生和卡内基只身前往阿尔图那,同住在调车场附近的一家旅馆。从此,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卡内基从事的新工作,主要是对劳工的罢工采取对策。卡内基在新岗位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铁腕”能力,解决了多起劳工罢工事件,为斯考特先生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阿尔图那不久,卡内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又找到了一次“下金蛋”的机会。

一天,卡内基为参加一位朋友的葬礼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一名男子走向他问道:“您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卡内基先生吗?我叫伍德拉夫。”

“没错,有什么事吗?”卡内基诧异地盯了一眼眼前这个陌生人。

“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董事长艾加·汤姆逊让我来找您的,我想请您看看我发明的产品。我认为我的产品是很有前途的,因为此后铁路将迈入长途时代,我设计的这种卧铺车可供旅客夜间旅行之用,非常方便。”

伍德拉夫一边说一边将模型递给卡内基。

这是一辆造得相当精致的模型车,车内两侧各有一组面对面的两个木制座位。由于当时的客车,两侧仅有前座,并没后向的座位,所以这种面对面的构思,在当时看来是很奇特的。

这种车还有一个好处,到晚上时,可以将这种对面座位铺上装有弹簧的垫子当床铺。而且车窗上还另藏有一个床铺,只要将专门设计的橱柜往外拉,床就出来了。这个床是用锁吊撑在柜子中的,因此白天可以把床垫和毯子藏在柜子中。

“的确是个巧妙的设计,我会尽快向斯考特先生汇报,请留下您的地址,以便联络。”

斯考特先生得到情况后,立即派人把伍德拉夫请来。斯考特一看卧铺车的模型,当即被这种巧妙设计所吸引:

“伍德拉夫先生,请尽快制造两节来看看。”

“好的,但请付我设计费和专利权使用费。”

“没问题!”斯考特先生对这种新式卧铺车信心十足。

卧铺车很快就被制造出来,斯考特先生看后相当满意,当下达成购车协议。

这一次,斯考特先生又帮卡内基抓了一次绝好的投资机会。

在与伍德拉夫先生签购车协议时,斯考特先生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即在伍德拉夫即将开办的卧铺车厢制造公司中,卡内基必须拥有八分之一的股份。

伍德拉夫为了能拉到宾夕法尼亚铁路这个大客户,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条件,还允许卡内基分几年付清八分之一的股金,每年仅付217.5美元。

这的确是一个诱人的投资方式,尽管在当时看来,身为铁路事业总部长秘书,利用增加卧铺车订货来取得包商的股票是一种渎职的行为。但卡内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这确实是值得投资的事业,是“鹅生金蛋”的好机会啊!

卡内基找到一位银行的朋友,申贷了第一年必须缴纳的217.5美元。

卧铺车厢制造公司成立后,生意果然红火,不只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签下卧铺车订单,其他公司的订单也雪片似飞来。卡内基200余美元的投资,在一年之内就分到不下500美元的红利,实实在在地捡了一个大“金蛋”。

卡内基24岁时,即1859年秋天,斯考特先生晋升为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副董事长。斯考特先生即将到费城去上班,临行前他已推荐卡内基为匹兹堡管理局长,他告诉卡内基:

“我走后,匹兹堡管理局的职能将扩大,宾夕法尼亚地区会进入你的管辖之下。你的年薪也将提到1500美元。”

年仅24岁的卡内基当上了匹兹堡铁路管理局局长,这无疑标志着他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卡内基一上任就把16岁的弟弟汤姆聘为自己的秘书,同时,把原来的房子卖掉,举家搬迁到一个高级住宅区。

从此,卡内基开始了自己成为“钢铁大王”的历程,而他的第一步,则仰赖斯考特先生的大力提携。

『陆』 洛克菲勒的公司被拆分为几家 现在还有影响力的有那些

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约翰.D.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不过,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劣根性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国个人创富史在中国媒体的描述中得以展现,并循序渐进地辅助了中国新一代财富观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财富以及合法创造财富的能力理应获得正当的尊重。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3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为407亿美元。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甚至青霉素能够普及成为一种通用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渊源。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获得了商业性成功,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当时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炼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到他38岁时,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产品的价格:在洛克菲勒时期,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和法国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老约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小约翰·D·洛克菲勒共有6个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从大到小分别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祖传教育计划。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劳伦斯的中学时代是在林肯中学度过的,这所中学以其“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而闻名,劳伦斯在摄影、旅游以及探险等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及发展。劳伦斯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尽管出生在美国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着勤俭的美德,这得益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约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亲那样,定期翻阅孩子的账本,检查他们的支出。作为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们的家里看不见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厅和酒吧。虔诚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优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节约。

老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从J·D·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10亿富翁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他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柒』 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位"钢铁大王"是谁

1848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区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了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苏格兰。顿时,整个苏格兰沸腾起来了。人们趋之若鹜,纷纷举家西迁,掀起一股空前的“移民潮”。仅在这一年,苏格兰就有近19万人移居美国。他们分乘数十艘船只,远涉重洋,直奔大西洋彼岸。

1848年5月27日,“维斯卡塞特”号轮船驶离英国格拉斯哥港,经过福斯湾,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船上有一个13岁的少年和他的双亲及5岁的弟弟。他们与其他来自苏格兰的穷苦移民一起,挤在阴暗、低矮的客舱里,食物粗劣,空气污浊,备受旅途的煎熬。经过整整50天的颠簸,轮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

1848年7月15日清晨,这位少年与新移民们一起拥上甲板,迎着朝阳,远眺这片梦寐以求的希望之地,心中充满着憧憬。正是这个13岁少年,在来到美国后的半个世纪里,从一文不名的移民变成了美国的钢铁大王、世界首富,创造了被人们称为“美国梦”的奇迹。他就是美国十大财阀之一的安德鲁·卡内基。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继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族。

小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小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鲁·卡内基——命名。他从小就以有这样的祖父为荣,同时也以终生拥有他的名字自豪。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乐观进取,能言善辩,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佣了几名工人。家中境况有所好转,全家搬进了一幢有小阁楼的平房里。卡内基从小就帮家里做事。由于没有自来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挑了几担水后,才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总要帮正忙于缝鞋的母亲穿针引线,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1843年,卡内基8岁,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这座古老的城镇上出现了第一架蒸汽带动的亚麻织布机。不久,经过改良的蒸汽机就彻底改变了小镇的面貌。丹弗姆林的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卡内基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帮工被解雇,织机被变卖。母亲只有开一间小铺子,以维持生计。然而,致命的打击又接踵而来,那就是1846年的欧洲大饥荒和1847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卡内基一家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写信给早几年移居美国匹兹堡的两位姨妈,表示也要举家前往美国。两位姨妈回信说,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机,就业机会很多,希望他们快去。

卡内基的双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织布机和家具,去美国的旅费还差20英镑。幸亏母亲的一位好友帮忙,借给他们20英镑,一家人才有了足够的旅费,启程前往美国。

卡内基一家在纽约下船后辗转来到匹兹堡,在亲戚家安顿下来。为养家糊口,父亲别无选择,又操起老本行,织起了桌布和餐巾,并且还得自己去沿街叫卖,挨门兜售这些产品。尽管如此,赚的钱远不够一家开销的。母亲只好以缝鞋为副业,经常缝到深更半夜,而卡内基和弟弟汤姆呆在一旁帮忙。就这样,一家人每周只赚5美元,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为了给父母分忧,卡内基进了一家纺织厂当童工,周薪只有1美元2角。后来,他又干起了挣钱稍多一点的工作:烧锅炉和在油池里浸纱管。油池里的气味令人作呕,灼热的锅炉使他汗流使背,但卡内基还是咬着牙坚持干下去。当然,他并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是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卡内基在白天劳累一天后,晚上还参加夜校学习,课程是复式记帐法会计,每周3次。这段时期他所学的复式会计知识,成了他后来建立巨大的钢铁王国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1849年冬天,一天晚上,卡内基上完课回家,得知姨父传来话,匹兹堡市的大卫电报公司需要一个送电报的信差。他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一早,卡内基穿上崭新的衣服和皮鞋,与父亲一起来到电报公司门前。他突然停下脚步,对父亲说:“我想一个人单独进去面试,爸爸你就在外面等我吧。”原来,他担心自己与父亲并排面谈时,会显得个子矮小,同时,他也怕父亲讲话不得体,会冲撞了大卫先生,从而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他单独一人上到二楼面试。大卫先生打量了一番这个矮个头、高鼻梁的苏格兰少年,问道:“匹兹堡市区的街道,你熟悉吗?”

卡内基语气坚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证在一个星期内熟悉匹兹堡的全部街道。”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您放心。”

大卫先生满意地笑了:“周薪2.5美元,从现在起就开始上班吧!”
就这样,卡内基谋得这个差事,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时,他年仅14岁。

在短短一星期内,身着绿色制服的卡内基实现了面试时许下的诺言,熟悉了匹兹堡的大街小巷。两星期之后,他连郊区路径也了如指掌。他个头小,但腿很勤,很快在公司上下获得一致好评。一年后,他已升为管理信差的负责人。

卡内基每天都提早一小时到达公司,打扫完房间后,他就悄悄跑到电报房学习打电报。他非常珍惜这个秘密学习机会,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收发电报的技术。后来他被提升,成了电报公司里首屈一指的优秀电报员。

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嘀嘀嗒嗒拍电报的生活,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日积月累之中,他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网络全书”,这使他在日后的事业中获益匪浅。因此,卡内基在回顾这段时期时,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由于卡内基工作勤快,颇得大卫总经理的赏识。一个月末的一天下午,卡内基被单独留了下来。当他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时,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么疏忽,做错了事。但大卫总经理却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勉,所以从这个月开始给你单独加薪。”卡内基高兴得差点晕倒。他领了13.5美元,比上个月多出2.25美元。对年仅15岁贫苦少年来说,这是笔巨款。

回到家,卡内基只是像往常一样,将11.25美元薪水交给母亲,而将增加的2.25美元暂时留了下来,因为这笔钱对他来说实在太珍贵了。晚上临睡前,他把加薪的秘密告诉了弟弟,7岁的小汤姆也感到吃惊。于是,弟兄俩兴奋地谈起了未来的事业,憧憬着将来要合开一家“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好多好多的钱,送给母亲一辆闪闪发亮的马车,再也不让她老人家像现在这样缝鞋缝到深更半夜了。他们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入睡。

第二天在餐桌旁,卡内基把2.25美元拿出来交给母亲,并问:“我们在丹弗姆林跟人家借的钱,还差多少?”母亲显得很吃惊:“那20英镑的债,还差一点就够还了。你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当母亲得知这笔钱的来历后,眼里涌出了喜悦的泪水,而坐在一旁的父亲却流露出得意的神色。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将来一定会做一番大事业的。为寄还好友主动资助的那20英镑,这两年来母亲每天尽量节省生活开支,5角5角地存起来,眼看快凑足200美元还债了;如今儿子又以增收的钱帮助还债,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这一天,全家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喜悦。

卡内基在跑腿送电报之余,很想多读点书来充实自己,可是,苦于家境贫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

幸好有一天他在翻阅报纸时,发现了一条消息:退役的詹姆士·安德森上校愿意将家中所藏400册图书借给好学的青少年们。每逢星期六可以到他家借一本书,一星期后归还,再换借另一本。

于是,欣喜若狂的卡内基找到上校的家,借到了自己心爱的书。从此每到星期六,他都能和一个崭新的知识世界接触了。

后来,上校眼看借书的少年日益增多,决计办一个私人图书馆,他到纽约添购了各种书籍,扩大了自己的书斋,又向市政府借了一间房,成立了一家真正的图书馆。

卡内基从安德森图书馆里借到了许多好书,养成了喜爱读书的习惯,只要一天不看书,就觉得心神不宁。安德森使他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卡内基事业成功时,为了报答安德森先生的帮助,在其私人图书馆的原址,盖了大会堂和图书馆,并立碑纪念这位恩人。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的电报技术的卡内基,聘他去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35美元。当时卡内基已是18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怀着强烈的上进心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内基平步青云,24岁就升任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并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这种技巧是他后来组织庞大的钢铁企业时所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卡内基也抓住时机,初试牛刀,参与投资,而且频频得手,慢慢积累得小有资财,为他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856年,斯考特劝说卡内基买10股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共计600美元。当时,卡内基的全部积蓄不过60美元,但他决心设法凑足这笔钱。他与母亲商量,母亲提出以房屋作抵押来贷款。就这样,卡内基以贷款进行了第一次投资。不久,一张亚当斯公司10美元红利的支票就送到了卡内基的手里。

不久,卡内基又充当“伯乐”,将卧铺车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引荐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车卧铺车厢制造公司。卡内基通过借贷投资买下该公司1/38的股份。仅200余美元的投资,一年之间分得的股票红利高达5000美元。卡内基又抓到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到1863年,卡内基在股票投资上已成为行家里手。

1865年,卡内基果断地辞掉了铁路公司的职务,开始一门心思地干自己的事业。他创办了匹兹堡铁轨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成品,中间需经过许多厂家。加上中间商在每个产销环节层层加码,致使最终产品的成本很高。卡内基深知传统钢铁企业的这些弊病,他决心建立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

1872年,卡内基认为在炼钢事业上大干一场的时机业已成熟。首先,从技术上讲,成本低廉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已经发明,他特地亲赴英国考察了发明者贝西默在生产中运用该法的实际情况。其次,美国的钢铁市场十分广阔,供不应求。而铁矿在美国极为丰富,密执安大铁矿已进人大规模开采阶段。再次,就财力而言,卡内基已拥有数十万美元的股票及其它财产,他决定改变四处投资的老法,将资金集中到钢铁事业中来。最后,最令卡内基信心十足的,是他在钢铁公司10余年间所掌握
的管理大企业的本领。于是,到1873年底,他终于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公司共有资本75万美元。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是最大的股东。在随后的20多年间,卡内基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

1881年,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他终于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他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然而,卡内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他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内基早在33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他踌躇满志,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内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内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内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对在突发事件中为救助他人而牺牲或负伤的英雄及其家属予以奖励或救济。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亿5千万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卡内基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当然,在他身后,“卡内基公司”及各项卡内基基金依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况且这笔巨款还会不断地增加利息,或赚进红利,实际上他在世界上捐献的数额远大于这个数字。

1919年8月11日,84岁的卡内基在美国雷诺克斯市的别墅中因肺炎而谢世。这位出生于苏格兰的伟大人物,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从一个贫穷的少年变成乐善好施的巨富,卡内基这富有传奇性的一生,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一样。

『捌』 铁路大亨2 获得500万利润问题

应该不难的.我玩高级难度级也达到过年利润5000k以上.
你可以加qq13794925去空间看一些经验,应该有用.
另外注意你公司的股价,一旦上了100/每股以上,在年底就发行公司股票,也能赚不少.

『玖』 匹兹堡 和 芝加哥 同为重要工业城市的 区别

芝加哥市是在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农业技术、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地区。芝加哥市工业以钢铁、金属、食品加工、电子、石油加工、印刷和运输机械设备工业为主。钢铁工业占美国第一位,有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和加来钢厂。肉类加工也居全国首位。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33家的总部设在芝加哥及附近地区,比较重要的有摩托罗拉、阿莫科及内陆钢铁公司等。 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芝加哥证券交易所”是美国境内仅次于纽约市的最大证券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局”举世闻名。“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易损货物交易市场,在全世界金融交易场所中首屈一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超过美国国内任何一个交易所。“芝加哥交易局”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它的股票成交额在美国国内名列前茅。芝加哥是美国一些大银行和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它拥有300多家美国银行、40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6家保险公司。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商业贷款数额上名列美国全国前3名,各种金融资产总额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管区的第三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33家、美国《福布斯》500强企业中有47家在此落户。 而从地理环境看,匹兹堡附近地区的烟煤、石灰石和铁矿石蕴藏量丰富,加上内河港口的运输便利,具有大规模发展钢铁工业的良好条件。从历史发展看,到19世纪80年代,该地区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其钢铁产值占美国当时钢铁产值的近2/3。一战前后,美国重工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迅猛;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钢铁的需求量猛增;匹兹堡进入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华盛顿山上俯瞰匹兹堡的黎明
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财富”杂志当时评出的美国企业500强中,有21家公司总部设在匹兹堡,如美国钢铁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等。冶金、焦炭、重型电气制造设备和玻璃等行业是当时地区经济的支柱行业,集中了当地大部分就业。但是,由于地区经济过于依赖钢铁工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高、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