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度股份会涨到100么
可能性不大
一、智度集团成立于2014年,以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管理机构起步,目前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200亿人民币,践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理念,不断完善智度产业布局,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集团旗下的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智度股份致力于算法、大数据、AI等技术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第三方互联网搜索流量入口公司。针对国内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持续升级,切入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广阔的市场领域,为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度集团逐步形成了金融、互联网、智能制造三大业务板块,构建以金融综合服务为支撑,以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产业为两翼的战略布局。
二、异动原因
1.数字货币板块
人民日报称中央数字货币研发持续推进,近日北京、上海、苏州、深圳、西安等城市宣布,开展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未来以央行为主导的数字化货币将对我国金融服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助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升级。此外,数字化货币不仅对我国的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还会对国际金融社会,货币体系产生影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时间推进,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地区增加,间隔时间缩短,都体现出人民币数字化落地的进程正在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智度股份2018年对比特大陆进行了投资,并于2019年完成了对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设立的Matrixport的投资。比特大陆有一种实现数字货币交易记录整合的方法和装置,因此今日涨停板。
2.电子烟
智度股份通过深圳智度惠信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参股铂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其从事电子烟、烟油、香精的生产、销售。作为国内老牌电子烟企业铂德,抓住盲盒这一潮流趋势,于近期推出了琥珀“心跳”系列盲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铂德琥珀系列产品目前市面上已有27款烟油口味,此次盲盒内的10款新增口味则已成为“隐藏热门”。针对单一产品的口味数量增加至37款,这对品牌的研发实力有着极大考验。 3.财务状况 智度股份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净利润82,540,200.00元,每股净资产2.8585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24.8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增长169.41%。
拓展资料:
一、智度股份与国光电器、建设银行签署协议...
1、近日,智度股份(000676.SZ)发布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智度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广州智度供应链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光电器(002045.SZ)、建设银行(601939.SH)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建信融通以及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各方将共同携手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2、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智度供应链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是智度股份的控股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咨询、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其股东包括智度股份和国光电器。此前曾外界猜测,其或为智度股份金融科技业务重要载体。
3、根据协议,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作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建信融通作为建设银行总行下属供应链金融业务机构,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和建设银行、建信融通进行系统对接,共同搭建网络供应链业务合作平台,向满足平台自身风控要求及符合建设银行e信通供应链金融业务准入标准的核心企业——国光电器——及其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开立、拆分流转、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4、 协议约定,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与建设银行达成系统直连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小型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由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向建设银行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流程贸易数据可信存证、核心企业的自动确权、标准化应收账款凭证的自动开立及穿透多级供应商的拆分支付服务等。
5、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智度股份首次与国有大行合作,意义重大。依托建行优势资源,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可以为全国范围的中小微供应商金融赋能,体现了公司相关技术的可靠性,为公司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公司表示,这是智度供应链金融公司首次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达成深度合作,智度区块链产业应用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项目落地,对于智度股份而言,建设银行总行加入智度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是公司继拿到广东省金融局牌照之后,在区块链应用业务的又一里程碑。
B. 国光电器持有那些公司股份
摘要 智度股份(000676.SZ)11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有国光电器53,846,999股,是国光电器的第二大股东。公司投资国光电器是看好国光电器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深双方合作基础,实现“软硬”结合,尽快推进和落实相关产业的战略部署。
C. 智度股份可以长期持有吗
智度股份可以长期持有。智度股份(000676),已连续上涨3天,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31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4.85亿股,流通A股40.65%。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所以智度股份可以长期持。
D. 智度股份有多少比特大陆股份
截止于2019年11月,智度股份投资股权情况:比特大陆,6875万元,占比0.083%。
智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互联网相关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有移动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搜索引擎广告代理、精准广告、供应商销售竞价平台服务、社会化营销、娱乐影视跨界营销、互联网软件应用分发。
E. 数字货币股票龙头股有哪些000676
龙头股:智度股份(000676)、浙富控股(002266)、银之杰(300085)。
代码名称:
000676智度股份;
002266浙富控股;
300085银之杰;
600517国网英大;
601107四川成渝;
300468四方精创;
300099精准信息;
300418昆仑万维;
002197证通电子;
300773拉卡拉。
【拓展资料】
数字货币(digital money,electronic money或electronic currency)是一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与纸币和硬币等实物不同)。它展示了类似于实物货币的属性,但可以允许即时交易和无边界所有权转移。实例包括虚拟货币、密码货币以及中央银行发行的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记账的货币(包括数字基础货币)。像传统货币一样,这些货币可能被用来购买实物商品和服务,但也可能在某些社区被限制,例如在网络游戏中使用。
电子黄金是第一种广泛使用的互联网货币,于1996年推出,并在美国政府于2008年关闭之前增长到几百万用户。电子黄金邮件列表的用户使用术语“数字货币”来描述各种工具中的对等支付。1997年,可口可乐可以使用移动支付从自动售货机购买。[7] 贝宝在1998年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服务。2009年,比特币问世,标志着区块链分散式数字货币的开始。它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有形资产作为储备。总部设在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也被称为密码货币,事实证明它不允许政府试图对其进行监管,因为没有中央组织或个人有权关闭它们。
数字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泡沫。另一个著名的数字货币服务是自由储备,其成立于2006年;它允许用户将美元或欧元兑换成自由储备美元或欧元,并以1%的费用相互自由兑换。一些数字货币业务被认为被用于庞氏骗局和洗钱,并被美国政府起诉在没有MSB许可证的情况下运营。[9] q币或QQ币,是在腾讯QQ的信息平台上被用作一种基于商品的数字货币,出现于2005年初。q币在中国非常有效,据说由于投机,它们对人民币产生了不稳定的影响。
F. 帮忙分析一下“智度股份”股票是什么情况
楼主图片中股价快速上升后在22.68元处是放量滞涨的说明获利盘的大量卖出,而随后尽然跳空低开放量下跌说明主力只想卖出没有再次做多的意思,综合分析前期上涨可能是短线游资借利好拉升快进快出的。
楼主你说的图片中现在的图形又和前期上涨相似去判断股票的涨跌或是买入不对的,因为1近期22元附近有大量的套牢盘等待解套,2目前大盘遇到阻力方向不明,3大盘依然处于熊市中结合这三点我认为知度股份不值得关注更不值得参与,除非你有可靠的内幕。
建议楼主找低位基本面良好强于大盘没有太多平台压力的股票关注。
G. 上海莱士背后的男人们:个个都长袖善舞
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最近可谓吸尽了资本市场的眼球。
迎接拟343亿元收购外资GDS重大利好的,是连续十个跌停;相较于巅峰时期的逾1200亿元,上千亿市值已然灰飞烟灭。
个中缘由,还要从站在这家上市公司背后的男人们说起。
两位实控人
郑跃文,1962年1月出生,现任科瑞集团董事长,并任科瑞天诚董事局主席、上海莱士董事。
Kieu Hoang(黄凯),1944年7月出生,美国国籍,现任莱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
自2008年上海莱士上市至今,公司控股股东从未发生过变更。而对于上述两个实控人,要说到真正的创始人,却是这位美籍越裔——黄凯。
早年在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的相关血制品的工作经验,为黄凯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黄凯决定创建自己的血浆公司——稀有抗体抗原供应公司,并开始收购血浆中心。到1985年,他已经在美国各地拥有11个血浆中心。
资本的不断积累,黄凯开始了国际扩张。
1987年,受污染的蛤蜊致使中国甲肝疫情爆发。借此机会黄凯进入了中国,那时,外国公司不得持有中国公司50%的股份,于是黄凯在1987年与上海血液中心展开合作。后来,在1992年,黄凯准备创办上海莱士便引入了郑跃文的科瑞天诚。
经过几年的不断壮大,2008年上海莱士在深证交易所上市。
黄凯拥有血制品产业的先进技术,而另一位实控人郑跃文,乃是混迹在资本市场老手,也是上海莱士千亿市值缔造者。
相关人员透露,虽然表面上科瑞天诚与莱士中国股权上几乎势均力敌,然而掌握上市公司命运的却是郑跃文。
郑跃文在2013年引入了市值管理团队.
千亿市值的背后推手
“老板找了专门的团队做市值管理,从100亿的市值确实做到了1000多亿。”这是上海莱士内部员工的一句话。
而这些背后的推手,有三个不得不提的人——吴旭、林明樟、曾令山。
林明樟、曾令山于2012年12月入股科瑞集团,成为第二、三大股东(5个月后上海莱士便开始上演一些列并购)。
从工商信息进一步查证,林明樟、曾令山与吴旭三人关系密切,联合控制了多家企业。
根据天眼查信息,林明樟在海南新温泉宾馆有限公司出任监事,而该公司对外投资了一家名为“海口新温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又是曾令山。再看海南新温泉宾馆的上层股东,分别是海南旭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吴氏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吴旭时为海南旭龙集团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
在林、曾二人出现后,吴旭也空降“科瑞系”,并替代了郑跃文的管理层角色,成为了科瑞天诚法人代表兼董事长。
而说到这位“吴旭”,也是位有故事的人。
2000-2005年的A股市场,思达高科(现名“智度股份”)颇引人注目,此股先是在2000年4月快速从3元/股拉起至17元/股,后又在高位“横盘”了近5年之久,然后突然于2005年6月30日暴跌回3元/股,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据当年媒体报道,吴旭被认为是这只股票当时的幕后运作者,除了思达高科之外,其操盘还包括佛山兴华(000658)、四环生物(000518)、九江化纤(000650)等。吴旭甚至曾经还一度控制了富成证券、泰阳证券等金融机构。
此后,吴旭因大熊市而隐退,在2012年年末再次踏入A股资本市场。
缔造千亿“莱士”
郑跃文为其搭台,吴旭唱戏,可以说“甚是精彩”。
上海莱士在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前5年,可谓“波澜不惊”,市值从2008年的48亿元爬升到2012年底的61亿元,这样的表现并不惊艳。
吴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2013年7月,上海莱士发起了对邦和药业的收购。
邦和药业的体量相当于上海莱士的1/3左右。无疑,收购邦和药业对上海莱士的市场占有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旭采用过桥收购的方式,先利用科瑞天诚用现金从标的控股股东(傅建平与肖湘阳)受让其持有的邦和药业31.17%的股权。接着,引入第三方——新疆华建,使其用现金从邦和的小股东处受让31.83%的股份。前两步交易完成后,邦和药业的股东结构从原来的“1大N小”(傅建平46.53%、肖湘阳21.64%、九鼎等其他小股东31.83%),变成了科瑞天诚、新疆华建、傅建平三人几乎并列的格局(各占31%左右)。最后,上海莱士以发行股份购买100%的邦和药业股份,将邦和药业“注入”上市公司。
采取过桥收购是因为当时上市公司账上现金不足,若采用大比例增发,无法满足邦和药业众多小股东们的套现诉求,而且势必对大股东科瑞天诚的股权造成稀释。
2013年12月,上海莱士股价在重组利好的刺激下,节节高升,冲上了7.8元/股(前复权)的 历史 性高位,较年初的1.9元/股的价格翻了4倍,市值也一举从2013年初的80亿元爬升到了200亿元的水平.
完成收购后,没等过几个月,吴旭又开始筹划吞并同路生物。而这一次,吴旭以上海莱士拟并购标的同路生物法人代表的身份浮出水面。
此次收购,上海莱士不再像上次那么拮据,之前收购的成功使上市公司的股票大涨,上海莱士的股东在股价高点进行质押套现,然后再投入到A股“血王”的制造中去。
2014年12月初,同路生物交易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12月20日,双方完成了交割。上海莱士的股价在并购同路生物的利好刺激下再次发动,从2014年初的7元/股(前复权)左右的价格翻倍涨至年末的14元/股。这意味着其市值较完成邦和药业交易时又翻了一倍,达到400亿元。
血制品企业的稀缺性和产品的刚需属性,不断推高重组中的上海莱士的市值。
即使面对之后的2015年股灾,上海莱士的股价也依旧坚挺。
大致计算一下,上海莱士从2012年12月的60多亿市值,暴增到2015年5月高峰时的1200亿,暴增逾15倍。
吴旭与郑跃武
郑跃文有一个弟弟——郑跃武,网上对于其相关资料少之甚少,不过却在富春环保这只票上多次出现,当然,股神上海莱士也在其中。
此次投资富春环保虽然是高位接盘,然而吴旭团队上演了一场操盘大戏。
2015年6月,正值大盘走高见顶之前,上市公司与郑跃武从二级市场入手富春环保,高位接盘。对于当时的股灾,任何人都无力回天,能做的也就是如何降低损失。
3个月后,吴旭等人预测大盘见底,于是再次出手富春环保,入手2000万股股票,将富春环保股票的平均成本大幅拉低,之后便在每次股价阶段性上涨时卖出。神奇的是,每次交易的点都卡的这么准,都是高位出货。这里或许就能联想到吴旭等人的团队的操作。最终郑跃武也在2017年初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出逃。自此之后富春环保的股价一蹶不振,从2017年跌到现在。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4日,郑跃武突然入手300股上海莱士的股票,第二天,郑跃武又出售的这些股票。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我们无从得知。
不过确定的是,4月份,上海莱士发布了重组的利好消息,从这个瞬间结束的内幕交易来看,或许郑跃武有一个不省心的弟弟吧。
怨谁?
无疑,主政的吴旭等人对上海莱士前期的市值管理堪称教科书级别,炒股的收益也确实拉动了公司业绩,不过这些来的太容易的利益,也造就了今天“跌跌不休”的恶果。
对标仅有180亿市值的天坛生物,2017年上海莱士血制品营收19.15亿,而天坛生物血制品营收15.13亿,这个曾超千亿市值的上海莱士的主营营收,在比较之下少的可怜,这也说明曾经辉煌的千亿市值,也只是虚的。
将重心放到炒股,忽略主业。
毫无疑问,股票玩的这么溜的推手们,也是将上市公司推向危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