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壳公司的股票能买吗
你是说已经上市,但是后来就成了一个壳的上市公司股票吗? 这种是ST股,目前已有退市机制,这种股票现在不能碰了。
『贰』 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合法吗
法律分析: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不合法。如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壳公司从事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涉及领域广泛,将扰乱经济秩序,危害经济安全,法律应当严厉制止。空壳公司通常都具备以下特点:从来没有委任董事;已经做好公章,股票书等法律所要求的文件;从来没有开始经营业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二十条 本法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叁』 借壳上市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空壳公司也能上市呢是因为该公司本来就是上市公司吗
借壳上市是一个金融术语,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
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3)空头公司股票扩展阅读:
一、实现途径
要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
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
A: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
B: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
C: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或买“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
非上市公司进而成为控制股东,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
二、会计处理
针对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明确相关问题。
财政部在复函中明确,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的规定执行。
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相关讲解的规定执行,即对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
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肆』 股权转让:空壳公司转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您好:
空壳公司一般是指某些只注册但并不进行实际经营的公司,不少人注册成功后再将其转让获得利益,而有人也愿意去购买空壳公司,这是因为注册公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直接购买空壳公司则就直接可以开展经营工作,可以说很省时省力。那么,空壳公司转让注意事项的问题就来了,若是想不留麻烦,还是在转让前熟悉空壳公司转让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下面来主要介绍下三个大的注意事项。
空壳公司转让注意事项第一条,查看空壳公司有无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等现象,虽然新的法律对实缴金额不做限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还是会对注册资本限额和实缴资本有相应规定。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有两虚一逃的空壳公司转让,收购者还是应该要谨慎的考虑。空壳公司转让注意事项第二条,有无债权债务情况,有些空壳公司是在经营不善后转让的,可能会存在着潜藏债务的风险,所有在转让前要考虑清楚。空壳公司转让注意事项第三条,是否进行纳税零申报,没有产生经营行为的公司要进行纳税零申报,否则可能会被纳税部门列入黑名单。
当然,空壳公司在转让过程中必定还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被转让者仔细斟酌,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伍』 空壳公司可以上市吗
空壳公司是不能上市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注册资金至少三千万且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等。空壳公司没有经营业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五十条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陆』 易会满重磅发声,坚决清退“空壳”公司,此举会带来哪些影响
易会满重磅发声,坚决清退“空壳”公司,这首先会对公司进行重新洗牌,最终能够留在市场的都是经营能力不错的公司。其次会引导投资者用手投票,而不是现在的盲目买一些涨幅快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公司股票。
易会满发声坚决清退“空壳”公司,这个新闻把不少投资者都吓了一跳,毕竟这几年投资者们被空壳公司坑得可惨了,不仅血本无归,而且还将一些本钱都压进去市场了,最后只能坐在高高的山巅上风吹屁屁凉。目前清退空壳是公司就是为了解决之后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困境的,假如空壳公司一直存在,这不仅坑投资者的钱,而且还会导致公司市场的恶性循环。
『柒』 朋友说买股票,如果那公司是空壳公司,股票就会跌死,不会涨,真的有这种事情吗
没有什么空壳公司,你说的所谓空壳公司应该是连续亏损的公司,也就是ST股,ST古有两条路可以走,1是自己扭亏。2是被别人兼并,也就是你说的壳公司,但不是空壳,他们的债务也一起转给卖壳的公司了。太大的壳是不好找到兼并的公司的,所以一般地方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帮助的,要么承担一定的债务,或者这政策上给予优惠。但也有卖不出去的壳,卖不出去的壳就有退市的风险。
『捌』 空壳公司是否能上市
空壳公司不能上市。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申请上市,且满足以下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空壳公司还没有经营业务,没有任命第一任董事,也没有投资者认购股份,因此不符合上市条件。
【法律依据】
《证券法》第十二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二)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三)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五)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的,应当符合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玖』 借空壳公司上市是什么意思
借壳上市(Back Door Listing)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