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公司卖股票税务
扩展阅读
股票账户可以购买基金吗 2025-02-05 11:15:39
瑞星会股票代码 2025-02-05 11:14:55

公司卖股票税务

发布时间: 2022-08-25 11:25:59

① 卖股票所得要交税吗

不需要,股票交易不收取个人所得税,不过股票在卖出时会收取印花税,若参与股票分红会收取分红税。
印花税卖出时收取成交金额的千分之1,由税务局收取,分红税根据持有时间收费比例不同,参与分红后持有一个月及以下需要缴纳20%的分红税,持有一个月(含一个月)到一年(含一年)的需要缴纳10%的分红税,持有股票超过一年不需要缴纳分红税。
拓展资料:
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印花税法是调整印花税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印花税的缴纳方式
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印花税的缴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行贴花缴纳。俗称“三自纳税”,指纳税人在书立、领受应税凭证时,按照凭证的种类和适用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购买印花税票、自行粘贴印花税票,并按规定加以注销(或画销)的缴纳方法。
按照有关规定,已经贴花的应税凭证,凡修改后所载合同金额增加的,应补贴印花税票;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我国印花税票的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分为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
(2)汇贴或汇缴。为简化贴花手续,如果一份凭证应纳税额较大(超过500元的)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可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对按期汇总纳税的凭证,纳税人应在核准的汇缴期限内(一般不超过1个月),自行汇总金额计算纳税。
(3)委托代征。凡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发放、鉴证、公证或仲裁的应税凭证,可由税务机关委托有关部门代征。
印花税的处罚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1月29日发布实施的《关于印花税违章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印花税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少贴印花税票的或已粘贴在应税凭证上的印花税票未注销或未画销的,适用《税收征管法》第64条的处罚规定。
(2)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造成未缴或少缴印花税的,适用《税收征管法》第63条的处罚规定。
(3)伪造印花税票的,适用《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1条的处罚规定。

② 股票转让所得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

《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对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作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
通知规定,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③ 企业买卖股票是否缴税

法律分析:需要。纳税人从事股票等金融商品的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按照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股票买卖业务的营业额为股票卖出原价(不扣除任何费用和税金)减去买入原价(不包括各种费用和税金)的差价收入,适用5%的税率。

法律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④ 上市公司转让股票要交税吗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需要交税。上市公司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缴税。除了缴纳营业税之外,法人股东转让股权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自然人股东转让股权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要缴纳印花税。
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第一款
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⑤ 公司分的股票卖出怎么扣税

先要分清楚交易的类型,再来计算如何缴税,是普通的二级市场的交易、还是持有的原始股票交易、还是持有的非流通股解禁后的交易。
如果是一进一出型的简单的二级市场交易,那么就用卖出价减买入价的差额作为销售额来计算应缴纳增值税。
有的公司买的是股票上市之前的原始股,那么就按股票上市后的发行价作为成本价,确定了成本价后,用卖出价减成本价的差额作为销售额来计算应缴增值税。
有的公司持有的是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解禁后就卖出了,那么就按复盘首日的发行价作为成本价,确定了成本价后,用卖出价减成本价的差额作为销售额来计算应缴增值税。

拓展资料

股票分类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普通股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现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进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司决策参与权。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并有建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东权利。
(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赢利状况及其分配政策决定。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从而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有比例。
(4)剩余资产分配权。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优先股
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1)优先分配权。在公司分配利润时,拥有优先股票的股东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东,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额的股利,即优先股的股利是相对固定的。
(2)优先求偿权。若公司清算,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注:当公司决定连续几年不分配股利时,优先股股东可以进入股东大会来表达他们的意见,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利。
后配股
后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时比普通股处于劣势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后,对剩余利益进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后配股的发行数量又很有限,则购买后配股的股东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发行后配股,一般所筹措的资金不能立即产生收益,投资者的范围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后配股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发行:
(1)公司为筹措扩充设备资金而发行新股票时,为了不减少对旧股的分红,在新设备正式投用前,将新股票作后配股发行;
(2)企业兼并时,为调整合并比例,向被兼并企业的股东交付一部分后配股;
(3)在有政府投资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为后配股。
垃圾股
经营亏损或违规的公司的股票。
绩优股
公司经营很好,业绩很好,每股收益0.8元以上,市盈率10-15倍以内。
蓝筹股
股票市场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⑥ 公司买卖股票的收益要交税吗

不需要,股票交易不收取个人所得税,不过股票在卖出时会收取印花税,若参与股票分红会收取分红税。
印花税卖出时收取成交金额的千分之1,由税务局收取,分红税根据持有时间收费比例不同,参与分红后持有一个月及以下需要缴纳20%的分红税,持有一个月(含一个月)到一年(含一年)的需要缴纳10%的分红税,持有股票超过一年不需要缴纳分红税。
【拓展资料】
公司账户买卖股票的收益需要交纳的税如下:
1.营业税,按照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股票买卖业务的营业额为股票卖出原价(不扣除任何费用和税金)减去买入原价(不包括各种费用和税金)的差价收入,适用5%的税率。
2.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所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的收入总额为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财产(股权、债权等)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3.印花税,财税明电〔2008〕2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股息收入交纳所得税,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股利是指按资本计算的利息,红利,是指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公司开证券账户做股票,投资收益要缴税,税率25%。

⑦ 企业股权转让需要交什么税

法律分析:
(一)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1、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国税函规定:企业在一般的股权买卖中,应按《国家税务局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
2、国税发118号规定: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投资企业取得股息性质的投资收益,凡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意外,其取得的投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
(三)印花税:
1、非上市公司不以股票形式发生的企业股权转让行为,属于财产所有权转让行为,应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印花税税目率表第十一项规定,产权转移书据应按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五贴花。国税发155号第十条进一步明确,“财产所有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是:经政府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动产、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所立的书据,以及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这里的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是指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书立的书据,不包括上市公司的股票转让所书立的书据。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书立的书据怎样征收印花作出了专门规定。2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由现行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即对买卖、继承、赠予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数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千分之一的税率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衍生问题:
股权转让未进行工商变更有效吗
工商变更登记与否不影响股权转让的效力。变更登记是以“股东变动”为条件的,而股东变动显然是以股权发生转移为基础的,没有股权的股东并不存在,没有按期进行变更登记的法律责任只是被责令限期办理或被处以行政罚款,但并不能够否认新股东(受让人)享有的股权。股东变更登记其实只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进行的一种工商行政管理行为,它本身只具有确认股权转让的功能,而不决定股权转让是否有效。股权转让的效力取决于是否进行过工商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因此,工商变更登记与否不影响股权转让的效力。

⑧ 企业买卖股票交增值税吗

法律分析:
个人交易股票需要缴纳印花税。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具体是成交金额的1%,并且股票的印花税只会在卖出股票时候缴纳,在买进股票的时候是需要缴纳印花税。股票的交易除了印花税还需要缴纳股票的佣金、股票的过户费和股票的委托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股票的手续费是变化的,并且深市不需要缴纳股票的过户费。个人交易股票需要缴纳印花税。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具体是成交金额的1%,并且股票的印花税只会在卖出股票时候缴纳,在买进股票的时候是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个人转让股票需要交税。当转让方是个人,要交纳个人所得税,按照20%缴纳;当转让方是企业,需要交纳印花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第一款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衍生问题:
股份制怎么分配?
股份制公司是按照出资比例来是将100%的股份出资一样的话是均等分,出资不一样的话按照出资比例来划分,公司是谁占股权多,谁说话,占股权,股权分配一定要把握好一下几大原则控股原则、互补原则、预留原则、激励原则、收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