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教有关注会会计中长期股权投资使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的问题!!!!!
请忘记你复制的这一大段话。且不要去想会计准则啊理论这些东西。我举一下例子你就明白了。
首先,不管目前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我们都知道第一次的合并都是非同一控制的。这样就好办了。
先说最简单的,非同一控制的。假如2018年A要并购B,两者无关联关系。那么A肯定是要真金白金的花钱才能买到B。所以这里采用的是公允价值。为什么呢?就是因为A是真金白银的去合并B了。
在深入点说同一控制。还是上一个例子。A在2018年最终控制了B,同时A下面有个子公司C。现在是2019年。那B和C就是兄弟关系,都是A的子公司。当C要收购B的时候会有个问题,那就是B和C都听A的话,A可以让C1块钱收购B也可以让C1亿收购B。但是即使最终用的是1块还是1亿,对A来说都是左手到右手。所以不可以用C支付多少对价来计量了。
但是C是实打实的收购了B的,那怎么计量呢?我们看回2018年,A收购B的那天,那天的公允价值是大家公认的也是会计采用的。B从2018年到2019年这一年时间的发展也是确确实实的记录在A的合并报表上的。所以当C收购B的时候,就以A控制了B开始哪一个点开始算到C控制B那个点在A报表上的价值。也就是你说的账面,此时B在A上面的账面价值来算。
感觉还是有点绕,说点数字进去你可能更明白:
A企业在2018年花了100块购买了B企业对其控制。此时B企业值80块。 这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此时A企业觉得B企业发展前途好,多花20块合并。商誉为20. 此时在A企业账面上B是100块钱,这100也是公允价值
2019年A企业的子公司要购买B企业,因为同是A企业的儿子公司,所以子公司花了10块就控制了B企业成为子公司的子公司,也就是A公司的孙子公司。这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10块明显是不公允的。要以B公司在A公司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曾经的公允价值100来计量。(但是书本上写的就是账面,考试也要写账面)
❷ 这个不是属于同控外购情况,为啥用账面价值9000万,而不是公允价值12000万
因乙公司2015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且该时点乙公司能够控制A公司,即从2015年1月1日起,甲、乙、A三家公司同属于同一集团控制。在2017年1月1日,乙将股权卖给甲时,甲编制财务报表时,已经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应该用9000万元,而不是公允价值12000万元。
假设有另一公司丙,丙公司与甲、乙、A公司均无任何关联关系,且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若丙公司于2017年1月1日购买A公司股权时,则使用公允价值12000万元,而不是9000万。
❸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大概是,集团内的另一企业,甲公司和A公司都是同受集团母公司的控制,所以是统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是指集团母公司或共同控制母公司的股东。
❹ 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企业持有的A公司80%的股权,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
甲公司取得该股权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9 000×80%-2 000×1-50=5 150(万元)。
❺ 请问老师:2x19年2月1日,甲公司以增发1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股票和一台大型设备为对价,取得乙
。不考虑其他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多少
1000*10+1000=11000
❻ 长期公权投资 进一步取得股权投资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
书上的表述实质上是先计算了一个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然后再将之前的所有调整都还原到资本公积里去,实质上是由于通过多次分步交易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将购买法基础上的权益法与权益结合法连接起来的一种做法。准则的规定是有缺陷的。
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规定了两种处理模式,三种情况。
采用购买法处理的:(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2)企业合并方式以外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这两张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需要考虑支付对价的公允。
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只考虑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不考虑公允。
现在你会发现准则规定有缺陷,即:同一控制下,未形成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理论上应该与形成同一控制下形成企业合并的一样,只考虑账面价值,但是却将这部分归到了采用购买法的处理中,考虑了公允价值。在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合并之前采用购买法处理的长期股权投资,必然会对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有影响,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部分影响还原,还原为按照权益结合法的处理。
我以第一道题给你说明一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A公司25%的股份,实际支付款项6 000万元,能够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同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2 000万元(与公允价值相等,下同)。2010年度,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企业持有的A公司40%股权。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2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4.5元;支付承销商佣金50万元。取得该股权时,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3 000万元。进一步取得投资后,甲公司能够对A公司实施控制。假定甲公司和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相同,甲公司2011年1月1日进一步取得股权投资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
(1)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相关准则,在取得A公司25%股权时,需要对该部分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实现净利润=1000*25%=250,由于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无差异,不调整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50
贷:投资收益 250
而实质上,我们应该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只考虑账面价值,投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5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0
贷:银行存款 600
在确认实现净利润时,我们也无需考虑权益法下对投资时采用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50
贷:投资收益 250
(2)在再次投资日,取得40%股权时,按照书中的做法,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投资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与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9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250
股本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700
支付的拥挤冲减权益性证券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
贷:银行存款 50
同样,如果我们采取权益结合法核算新增的投资,新增投资成本=23000*40%=9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92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200
与原25%股权组成初始投资成本=9200+5500+250=14950,与书中处理结果相同。
所以,实质上书中对于新增40%部分投资的处理可以这样写。
先按购买法处理,考虑公允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0
再按权益结合法处理,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通过上面的处理你会发现,之前不管你长期股权投资是如何计量的,只要最后按照确定的成本确定了初始投资成本,之前内含于长期股权投资中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成本,最终都会被调整回来,这样就是书中表述的意思。
另外说一下,即使你考虑了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收益数字进行调整,也不会影响结果,只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中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与留存收益的结构。具体我就不再举例了,计算结果不复杂,你可以自己试试。
❼ CPA题目,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A公司80%股份,
这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于享有被合并方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有关资产、负债(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倒挤)
本题中
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7150
(9000*80%-5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150
( 7150-2000 )
❽ 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企业持有的A公司80%股权。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2000万
请楼主再说详细些,你似乎没把你的目的说岀来。你想问什么,增发是否会被股东大会通过还是可否介入之类的,具体是哪只股票
❾ CPA题目,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A公司80%股份,甲公司增发2000万普通股
甲公司和A公司是同一集团内企业,所以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即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在权益结合法下,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种企业股权结合而不是购买交易。参与合并的各方均按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合并,合并后,各合并主体的权益不能因企业合并而增加或减少。
A公司合并日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9000万,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投资成本按账面价值确认,为9000*80%-50=7150万;
如果两公司不是同一集团,合并成本才以甲公司所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量。
❿ 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企业持有的A公司股权。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的报价的话,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应该是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所以这题应该选择A。9000*0.8-2000-5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