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海泡沫事件的背景
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已曾与爱德华·哈利(1664年-1735年)讨论一个构想,让国家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份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因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这个构思很快就引起爱德华·哈利的兄长,即时任财务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的兴趣。在他的倡议下,南海公司遂于1711年透过国会法案成立,并从政府获得权力垄断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而这两个地区在当时被坊间视为商机无限,因此哈利对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夸耀地称之为“牛津伯爵的杰作”(The Earl of Oxford's Masterpiece)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南海气泡”告诉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除罗伯特·哈利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为了吸引这批商人加入公司,政府游说他们若购买为数达1,000万英镑的国债,政府就会向他们提供六厘年利率,再额外每年提供8,000英镑,以作回报。由于涉及开支庞大,政府当时更要求国会将酒、醋及烟草等货品的部份税收收益预留,以用于支付每年高达600,000英镑的利息。公司成立后,总部位于伦敦针线街的南海府(South Sea House),董事局总裁由牛津伯爵出任,其他董事包括金融家约翰·布伦特爵士(Sir John Blunt,1665年-1733年)等人。
在1713年,英、西签订《乌得勒支和约》,标志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步向终结。在和约中,西班牙准许英国垄断对西班牙美洲地区的奴隶贸易,而专营权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奴隶贸易在当时被视为很赚钱的行业,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好。有关和约的签订被当时托利党政府视为一大胜利,因为南海公司成功为政府有效融资,并与由辉格党控制的英格兰银行抗衡。在1716年,南海公司进一步从奴隶贸易中取得优惠待遇,到1717年更向政府多买额外200万英镑的公债。但好景不常,西班牙在1718年与英国等国交恶,并爆发四国同盟战争,南海公司的前景一度暗淡下来。可是,公司却仍然强调前景明朗,并在1718年邀请英皇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为总裁。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南海气泡”告诉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
终于,腐败像汹涌的洪水
淹没一切;贪婪徐徐卷来,
像阴霾的雾霭弥漫,遮蔽日光。
政客和民族斗士纷纷沉溺于股市,
贵族夫人和仆役领班一样分得红利,
法官当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
君主为了几个便士玩弄手中的纸牌;
不列颠帝国陷入钱币的污秽之中。
这是大诗人蒲柏讥讽、批判将整个英国卷入其中的“南海泡沫”的诗句。
② 帝国烟草公司的快速扩张
帝国烟草公司近年来的快速扩张,主要来源于并购。自1996年从汉森集团独立出来后,其主要并购活动有:
1997年,收购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卷烟纸厂Rizla;
1998年,收购荷兰主要制造自卷烟的Van Nelle Tabak公司;
1999年,收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卷烟、斗烟和卷烟纸业务;
2000年,收购比利时最大的生产自卷烟的Baelen集团,同年收购英国自动售货机经营商Mayfair Vending公司;
2001年,收购在越南和老挝市场有很大影响的Tobaccor公司;
2002年,以52.21亿欧元的高价收购了当时规模远超过自己的德国利是美烟草公司,成为全球企业并购史上“以小吃大”的精彩案例;
2004年,收购加拿大CTC公司的过滤嘴业务和资产;
2005年,投资600万英镑收购瑞典鼻烟公司Skruf 43%的股权;
2006年,收购挪威Gunnar营销公司。目前,帝国烟草公司的并购活动仍在继续。
③ 英美烟草集团的发展史
1902年9月29日,为平息激烈的贸易战,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与美国的美国烟草公司联合创办合资企业——英美烟草公司。
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不得在对方的国内市场开展贸易,但有权在各自的市场范围内使用对方的品牌和商标。两家公司在英国或美国“本地”市场外的业务均交由英美烟草公司经营,从而使新公司的业务遍及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和中国等多个国家。
詹姆斯·杜克,一位一丝不苟的、自学成才的商业巨子,出任英美烟草第一任主席。他的战略是雇佣最优秀的人才,开发更加优质的产品,尽量降低产品价格,实施机械化生产、进行合理组织,并进行产品推广。
在前10年里,英美烟草发展迅速:1904年进入西印度群岛;1905年进入锡兰和埃及;1906年进入荷兰、比利时、瑞典和挪威;1908年进入芬兰、印度尼西亚和东非地区;1911年进入马来亚(今天的马来西亚)。
截至1910年,英美烟草的香烟销量已经超过100亿支,公司利润也急速飚升。
1911年,美国烟草公司放弃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英美烟草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国投资商认购了其美国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此后,英美烟草可以自由在全球各地独立经营业务——但由于与帝国烟草公司签订了地域协议,英美烟草不能在英国本土开展业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军队对烟草的大量需求将公司的产能提高到了极限。1915年,英美烟草共销售了250亿支香烟。
一战期间,英美烟草建立起了一体化的企业文化,一改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男性劳动力被抽调参加战事,公司开始招聘女性员工,从此改变了公司的员工结构。
英美烟草的广阔市场得益于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1921年,Cigarrera Bigott Sucs在委内瑞拉成立。其后数年,英美烟草分别在智利、墨西哥和中非进行了收购活动。
杜克于1923年辞职,其继任者是雨果·坎利夫欧文(Hugo Cunliffe-Owen),他也是一位才华过人、作风果断的领导人。雨果先生继任主席后第一项举措就是在1925年收购了Ardath Tobacco的海外业务,一并获得State Express的商标权。
英美烟草在收购北卡罗莱纳州的小公司布朗和威廉森后,于1927年涉足美国市场。
1927年,英美烟草公司成立25周年,此时它已经跻身英国领先公司行列,旗下设有120家子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75,000人。公司立足美国市场,并吞并了其唯一的国际竞争对手Ardath。英美烟草在全球各大洲均建立起了良好的业务,年均利润超过600万英镑。
虽然经济萎靡不振,但在1932年以前,英美烟草在大部分没有实施政府垄断的国家中开办了工厂。同年,公司营业所建立起独立的分销网络,后来演变为成熟的子公司;英美烟草在印度、中国、巴西和尼日利亚等国开展烟叶种植和加工业务,并收购了德国的Haus Bergmann公司。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非殖民化运动对英美烟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剧变以及失去了中国地区业务之后,公司相继丢失了多个终端市场。但是,全球销售额依然保持增长势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二战也对英美烟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司在欧洲地区的业务受到严重破坏。在远东地区,英美烟草与被日本人占领的公司失去了联系。1937年,公司在中国境内的香烟销量超过了550亿支。此后,由于日本入侵,英美烟草在中国的销售中断了四年多。
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公司的利润一直维持在550万英镑左右。到1942年,则猛降至300万英镑。此后直到战争结束,公司的利润始终维持在这个水平。
战后社会
二战结束后,贸易环境异常艰难。英美烟草需要面对通货膨胀、高昂的烟叶价格,并且需要重建在战争中损失的资产,所有这些都令公司盈利受挫。
1952年,英美烟草成立50周年,公司的经营环境开始发生转变。战争动荡最终导致公司损失了多个终端市场,其中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虽然某些地区中出现了政局动荡,但是公司依然取得了佳绩。
新领导层
1953年,邓肯·奥本海姆(Duncan Oppenheim)出任公司主席一职,为英美烟草揭开了全新的发展纪元。奥本海姆彬彬有礼的风范和过人的法律才智,使公司在随后的13年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
1953至1955年期间,按照公司利润计算,英美烟草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公司中位列第三。1960年,公司的全球销量为2,800亿支,贸易利润创记录地超过了5,800万英镑。
1956年,英美烟草收购了Benson & Hedges的海外业务。和State Express一样,Benson & Hedges发展成为集团在国际品牌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基石。
多元化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英美烟草开始涉足纸张、纸浆、化妆品及食品行业。公司首先购入Wiggins Teape和Mardon Packaging的股份。1964年,公司还收购了英国的Tonibell冰激凌公司和Lenthéric香水公司。布朗·威廉森以及南非和澳洲的英美烟草公司也开始投资食品行业。
1966年,英美烟草收购了雪茄生产商Henri Wintermans,公司盈利首次突破1亿英镑大关。同年,公司新主席登齐尔·克拉克(Denzil Clarke)接任主席职务,进一步加快了公司的收购步伐。 截至1970年,英美烟草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
70年代末,英美烟草产业集团(BAT Instries)成立,并推动多元化发展;80年代进军金融服务领域。1989年,集团放弃这些领域的业务,将重点重新调整到烟草业务方面。
收购
1970年,在新主席理查德·多布森(Richard Dobson)的带领下,英美烟草在50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办了140家工厂。两年后,英美烟草撤销了1902年与帝国烟草公司签署的地域限制协议,从而获得了其原有品牌(包括State Express)在英国和西欧的独家拥有权。
英美烟草致力于开拓全新业务,最终决定发展零售业,在70年代收购了英国的Argos及美国的Saks Fifth Avenue。
1976年,集团进行全面重组。在新主席彼得·马卡达姆(Peter Macadam)的带领下,集团运营事宜开始由新控股公司英美烟草产业集团掌控。在两年时间里,英美烟草产业集团发展为英国第三大企业,并成为自由世界中最大的烟草商,每年销售卷烟5,000亿支。
1977年,英美烟草成立75周年,马卡达姆评价道:“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损失了中国地区的业务及其它很多地方的不动产……但是,我们已经变得更加强大,我认为我们目前的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与此同时,布朗·威廉森公司投资1.5亿美元资金,在美国乔治亚州梅肯市开设了一处新工厂。到70年代末,英美烟草向中国输出卷烟,这是自30年前其卷烟业务在中国被国有化后,英美烟草首次重回中国卷烟市场。
70年代末,通过收购Lorillard的国际业务,英美烟草获得了多个重要品牌,其中包括建牌。
重整业务
1981年,集团产能稳步提升,烟草业务的贸易利润已经增至前10年的3倍,突破4.63亿英镑。
1984年,英美烟草产业集团收购鹰星保险(Eagle Star);一年后收购Allied Dunbar;1988年又收购了Farmers Group。1989年,英美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同年,英美集团税前利润上升了24%,突破20亿英镑,却遭到恶意收购,随后集团决定重新专注于烟草和金融服务领域,剥离了其它业务。
新机遇
上世纪90年代,经济逐渐开放,国营专卖制度开始瓦解,中欧、东欧和远东地区出现了不少崭新的贸易机遇。1992年,英美烟草收购了匈牙利的Pecsi Dohanygyar,此后又开展了大量收购活动,并建立起了众多合资公司,涉及地区包括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捷克共和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波兰。
1994年,英美烟草收购了美国烟草公司,完成了另一次重要收购,获得了Lucky Strike和Pall Mall品牌的所有权。
回归根本
1998年,英美集团剥离了其金融服务业务。同年,集团收购了墨西哥境内的领先烟草公司Cigarrera La Moderna。
1998年,英美烟草私人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独立挂牌的公司,马丁·白礼顿(Martin Broughton)出任主席。1999年,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宣布与世界第四大烟草公司乐富门国际烟草公司合并。通过此次合并,英美烟草吸纳了多个重要品牌(其中包括登喜路)。
进入新千年
与乐富门合并后,集团在加拿大市场的股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加拿大已经成为集团利润最高的市场。2000年,乐富门出售了其在加拿大的股份,并购入了英美烟草联营公司Imasco的其余股份,并售出了非烟草业务。现在,加拿大业务已重组为英美烟草全资拥有的纯烟草子公司,称为加拿大帝国烟草(Imperial Tobacco Canada)。
2001年,集团宣布一系列新投资计划,涉及土耳其、埃及、越南、韩国和尼日利亚多个国家。
2002年,英美烟草成立一百周年。集团重申其对下属员工、自身产品和烟草行业的信心,并宣布将在尼日利亚、韩国和土耳其开始新投资。
同年,英美烟草成为第一家发布社会报告的烟草公司。
2003年,英美烟草获得了秘鲁Tabacalera Nacional公司的控制权,并赢得了对意大利前国家烟草专卖局ETI与塞尔维亚Duvanska Instrija Vranje烟草公司的竞标。此外,英美烟草还提出了将其美国子公司布朗·威廉森的美国业务和RJ雷诺烟草公司进行合并的计划。
2003年11月,马丁·白礼顿宣布自己将于2004年6月从英美烟草退休。截至2004年6月,白礼顿已在英美烟草任职十年,其中前五年担任集团总裁,后五年担任集团董事会主席。
保罗·亚当斯于2004年7月继任集团总裁,杜立石(Jan Plessis)担任非执行主席。
2004年,布朗·威廉森的美国业务与RJ雷诺烟草公司正式合并,雷诺美国(Reynolds American)公司成立。新公司拥有更加强大、更加稳定的业务,英美烟草拥有其中42%的股份。
2005年,英美烟草在瑞典和南非试销售瑞典款无烟型产品snus,使得吸烟者有机会享用风险更低的无需点燃型烟草。
2006年,在瑞典和南非销售snus的店铺进一步扩大,Toscano雪茄开始在意大利销售。同年10月,集团退出F1赛车赞助——作为对2001年签署的《国际市场推广准则》的一项长期承诺。
2007年,snus扩展到加拿大市场进行试销,我们将烟斗烟草的一些商标出售给了丹麦Orlik烟草公司。2007年5月,我们向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公司雪茄部门出售了比利时的雪茄工厂及其相关品牌。
2008年,集团以17.2亿美元的高价赢得了土耳其国有烟草公司Tekel的卷烟资产拍卖。随后,又获得了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卷烟和无烟型产品snus销售权。
④ 国际主要的烟草公司有哪些,
一、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 Group, Inc.)
1、简介
2003年1月27日,菲利浦·莫瑞斯公司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tus”,意思是“高的”,“步步高升”。PM赋予新名称的含义是:保持公司持续发展,追求更高的经营目标。ALG主要的经营子公司有菲利浦·莫瑞斯美国公司、菲利浦·莫瑞斯国际公司、卡夫食品公司、菲利浦·莫瑞斯资本公司等。ALG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烟草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制造商,ALG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15.6万人,所属的制造和加工企业约245家。
ALG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2005年,ALG列《财富》全球500强第17位,《财富》股票市值最大500家公司中列第13位,《财富》全球盈利500强第9位。
2、发展历程
19世纪在英国的经营 ALG最早起源于英国,创办于19世纪中叶,历史已超过150年。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制造商。PM的创办人菲利浦·莫瑞斯先生当初只是英国的一个小烟草商,1847年他在伦敦的班德街(Bond)开办了一个商店,1854年莫瑞斯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卷烟加工作坊,开始制造手工卷烟销售。
在美国的创业 20世纪初,在PM进入美国经营的时候, 19世纪末出现的新型机制卷烟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取代了传统烟草制品在烟草制品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成为美国烟草市场的主角。1927年,卷烟在美国烟草制品市场上已占到30%。
成为全球第一大烟草制造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PM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持续增长,在国内超过雷诺士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烟草制造商,在国际上超过英美烟草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PM的成就与“万宝路(Marlboro)”牌卷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万宝路”造就了PM。
3、公司主营产品
万宝路(Marlboro)、达能饼干
二、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
1、简介
英美烟草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成立于1902年。BAT的产品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制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卷烟市场。在64个国家拥有81家卷烟厂,另有9个雪茄和手卷烟加工厂分布在7个国家,每年加工处理6.6亿公斤烟叶,年生产卷烟8500多亿支(1600多万箱),全球雇员(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万多人。
2、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前
1902年,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联合,共同出资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国际业务.
20世纪初,英、美的两家老牌烟草厂商——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频频发动商业战,争夺对方市场,双方竞争十分激烈。1902年,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败俱伤,双方达成联合的协议。按照协议,共同出资(美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二,帝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一)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本土以外的国际品牌和海外烟草业务。
21世纪
2000年,并购加拿大帝国烟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韩国、越南和埃及等国市场投放大量资金。
2003年,收购意大利烟草公司;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雷诺士美国公司,BAT拥有42%的股份。
3、主营品牌
英美烟草具领导地位的国际品牌包括555、健牌、金边臣、希尔顿、总督、卡碧及时运,各自以不同的市场部分为销售对象。与乐富门合并后,英美烟草的品牌组合将增添卡地亚、乐富门、登喜路、威豪、黑猫及皇庄等品牌。而这些国际品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品牌,主要有555、健牌、乐富门等,这些品牌在一百多个国家畅销,是英美烟草的业务核心和利润源泉;第二类是区域性品牌,如英美烟草在欧洲生产的一些品牌、在巴西生产的一些牌号。第三类是仅在一国或一个地方销售的牌号,如在中国合资厂生产的“黑猫”和“君子竹”品牌。
三、 日本烟草公司(Japan Tabacco Inc)
1、简介
日本烟草公司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日元,现为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26家卷烟厂,年销售卷烟860多万箱,业务遍及约12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球员工共3.26万。2001年,日本烟草公司居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71位。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898~1948年) 为了垄断烟草收入,为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日本政府于1898年颁布了《烟叶专卖法》,成立专卖局,对烟叶实行专卖。20世纪初期,专卖范围逐步扩大到烟草制品和盐业。政府在这一时期对烟草和盐业实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与经营。
第二阶段(1949~1984年) 1949年,日本政府将财政部下属的烟盐专卖局改组为日本烟盐专卖公司。专卖公司是一个由国家出资、依据特殊公法设立的法人企业,它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经济法人,另一方面,特别公法对其经营范围、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必须依据特别公法开展活动。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放松对外烟进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烟草专卖。
第三个阶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烟草专卖公司依法改组成日本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烟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烟草国际公司,1996年,按照日本盐业法,盐业务从日本烟草公司剥离出去。2002年,日烟国际与雷诺士国际业务进行重组,不仅扩大了日本烟草公司在海外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完成了日本烟草公司向国际化烟草大公司的跨越。
第四个阶段(2002年以后)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烟草公司法,根据修改的日本烟草公司法,日本政府将逐步减少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的民营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3、主营产品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的烟草事业在日本市场占有约80%的市场占有率,以MILD SEVEN(七星)、CASTER、SEVEN STARS和CABIN(佳宾)等名牌为中心,骆驼、云斯顿、沙龙。
四、 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
1、简介
帝国烟草公司为全球第四大烟草制造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烟草公司之一。帝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33个工厂,产品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卷烟约350万箱,手卷烟2.67万吨,共有员工1.56万。
2、发展历程
ITG成立于1901年,是在英国的一些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应对美国烟草公司的威胁,许多英国烟草公司决定联合起来抗争。13家英国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走到了一起,在伯明翰的皇后酒店召开会议。随即在190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帝国烟草有限公司
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与合作
相比其他世界知名的烟草公司而言,帝国烟草公司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不甚频繁,该公司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近期在中国免税品市场推广的香烟主要是“英伯乐”(Imperial)烟。该品牌卷烟具有原味(焦油12毫克)和醇烟(焦油8毫克)两种选择,具有国际一流的宽包包装。
尽管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还不太多,但帝国公司有信心扩大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一方面,帝国公司的产品口味比较适合亚洲人;另一方面,帝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卷烟生产商,而中国又拥有悠久的手卷烟历史,或许将能成为帝国公司与中国烟草业合作的基点。
3、主营产品
在英国分销万宝路香烟。帝国烟草的产品涉及烟草的所有领域:卷烟、手卷烟丝、烟纸、雪茄和烟斗烟丝等。这里我们只介绍卷烟的著名品牌。
Lambert&Butler是英国销量最好的品牌
Embassy是英国南部著名的高档品牌,
Richmond就成为了英国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Superkings是英国市场超长支卷烟市场的领导品牌,
JPS迅速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品牌,
Regal是帝国烟草主要的烤烟混合型品牌,
Fusion是新近推出的国际型高档低焦油卷烟以迎合全球低焦油的消费浪潮。
TheImperial是国际型的高档卷烟,主要针对全球免税和亚洲市场。
五、加莱赫集团公司(Gallaher Group Plc)
1、简介
加莱赫集团,是国际烟草生产及分销商,总部设在英国。在奥地利,德国,哈萨克斯坦,爱尔兰,俄罗斯,瑞典和英国都占有市场领导位置。
2、发展历程
加莱赫公司的创始人1896年,加莱赫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加工厂,同年,加莱赫成立有限公司,拥有资金100万英镑,他本人也变成为当时的“烟草之王”。
在20世纪30年代,加莱赫先后收购了Peter Jackson和J A attreiouex等公司,使其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
1941年,二战摧毁了加莱赫的Belfast工厂
1953年,加莱赫完成了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收购—— Benson and Hedges,这次收购行动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使加莱赫得到了著名的品牌,还为公司新品牌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英国市场开辟了道路,如Benson、Hedges Special Filter和Silk Cut牌号等。
1999年,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海外业务,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卷烟加工厂。
2000年,加莱赫以2.6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卷烟制造商利吉特-杜克,并最终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烟厂之一。
3、主营品牌
加莱赫深入人心的品牌包括::Benson & Hedges (金边臣) ,Silk Cut (时运) ,Mayfair,Sovereign,Sobranie (寿百年) ,Dorchester,Troika,LD (乐迪) ,Memphis (孟菲思) ,Meine Sorte,Ronson,Blend,Hamlet,Old Holborn,Amber Leaf and Condor。
六、阿达迪斯公司(Altadis S.A)
1、简介
阿达迪斯公司为阿达迪斯集团的控股公司,是欧洲重要的烟草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烟草公司,其雪茄业务在全球排名第一,卷烟业务在西欧地区排名第三。阿达迪斯的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2.74万人。
2、发展历程
阿达迪斯公司由法国的塞塔公司(SEITA)与西班牙的塔巴克莱拉公司(Tabacalera, S.A)于1999年合并成立的。1999年10月6日,塞塔公司与塔巴克莱拉公司宣布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共同在合作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宣告阿达迪斯公司正式成立。
3、主营品牌
淡色卷烟
Gauloises Blondes、Fortuna、Anfa、Brooklyn、Colt、Ducados Rubio、Fine、Fox、Iris、Marquise、News、Nobel、Popularne、Royale、Smart、Spike
深色卷烟
Case Sports、BN、Ducados、Gitanes、Habanos
自卷烟
Amsterdamer、Kennings
七、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T&G Corporation)
1、简介
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orea Tobacco and Ginseng Corporation.,简称KT&G),是韩国最大烟草制造商。2005年占据韩国烟草市场73%的份额。KT&G拥有4家卷烟厂,2个原料加工厂和1个印刷厂。在海外市场方面,KT&G公司的香烟出口到全世界的大约30个国家。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成立时——1997年的国家垄断时期 前身是韩国人参公司,1921年更名为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 1987年成立完全国有化的企业,该时期公司没有竞争者,处于高速发展和资本积累时期。
● 第二阶段:1997年——2002年底的私有化进程时期
该时期是公司脱离政府走向完全商业化的重要时期,期间通过海外GPS股票来实行私有化的前奏,进而发行普通股票。于2002年底,公司完成了决定公司命运的私有化进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随着国际竞争者参与到国内市场,韩国的烟草竞争开始激烈, 2005年,KT&G占有国内的73%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收获颇丰。在国内,KT&G是最大、最有竞争力的烟草企业;在海外,利用其优势品牌产品也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伺机进入新的市场。KT&G已着眼于全球,特别是中东、中亚的烟草市场,以尽快成为全球性的烟草公司。KT&G这个世界上第7大烟草制造商,正在向世界前5大公司行列迈进。目前,世界前5大公司为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和加拉赫。
3、主营品牌
嘉年华 (海外版) 松树 (海外版) 宝恒一号雪茄 宝恒六号雪茄 Cloud9 Cloud9 1mg Esse Special Gold Esse Blend IN 3 Esse One Esse Field Esse Menthol Esse Lights Esse Classic Esse Soon 0.5 The One fresh The One 1 The One 0.5 Raison Red Raison Blue Raison Black Raison Fresh 印第高 阿里安 Ents 卢吉士 卢吉士 M 泽士 Vision Humming Time Timeless TIME Light Timeless TIME Simple Doraji Yeon 富翁 THIS THIS plus Hanaro Lilic Lilac Menthol 玫瑰 哈里信 发光
八、环球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
1、简介
环球公司(简称UN)成立于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烟叶公司,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农产品、木材及建材贸易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环球公司经营业务包括贸易、加工、储存、分销、服务等,经营的商品主要有烟叶、木材、建材及农产品(茶叶、橡胶、向日葵、坚果、干果以及罐装和冷冻食品等)。
2、发展历程
环球烟叶公司的诞生
环球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公司的创办人杰奎琳·P·泰勒先生于1886年在弗吉尼亚州创立J·P·泰勒公司,主要从事烟叶运输和出口业务。当时,J·P·泰勒公司较具规模,是美国南部地区最大的烟叶商之一。
扩张之路
环球烟叶公司创立不久,在持续扩大国内烟叶贸易量的同时,开始了在美国本土之外的扩张进程。
多元化经营历程
环球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6年,戈登·克因绍(Gordon L. Crenshaw)出任公司总裁,他积极推动多元化经营战略。
九、 联一国际公司(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Inc.)
1、简介
由世界第二大烟叶公司德孟公司(Dimon Incorporated)和标准商业公司(Stand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合并成立的。第一联盟公司专营烟叶,主要业务是进行烟叶收购、加工、贮藏和销售。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发展历程
德孟公司的诞生及发展
1994年10月,美国两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烟叶公司—— 德布勒兄弟公司(Dibrell Brothers Incorporated)和孟克·奥斯汀公司(Monk-Austin, Inc.)为了实现争霸全球烟叶市场的雄心,在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决定进行合并。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了一项高达14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并且以两家公司的开头字母作为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德孟公司由此诞生。
2005年5月13日,与全球第三大独立烟草商标准商业公司合并,建立第一联盟国际公司。
十、雷诺士美国公司(Reynolds American Inc.)
1、简介
2000年后被英美烟草收购。由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BAT占有42%的股份。旗下有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Santa Fe Natural Tobacco Company, Inc.和Lane Limited,目前为美国第二大烟草制造商。特威尔、沙龙、骆驼、云丝顿
与厦门卷烟厂合资建设了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华美卷烟有限公司生产的卷烟牌号有“金桥”、“喜必利”,以“云丝顿”、“骆驼”等国际牌号。
⑤ 英美烟草,是什么意思英国的还是美国的
英美烟草公司是早在1902年由英国与美国两家成立的合资企业,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⑥ 中国烟草有那些股票
中国烟草公司股票有陕西金叶、长荣股份等。
1、9000812陕西金叶A股烟草概念龙头,主营烟标印刷、烟用丝束、咀棒生产,公司发起人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投资公司,客户主要是陕西中烟;控股子公司湖北金叶玉阳化纤有限公司拥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该特许经营权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2、10300195长荣股份子公司力群股份主营业务为烟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下游客户为卷烟生成企业。
3、11603607京华激光主营产品包括激光全息防伪纸、激光全息防伪膜等激光全息防伪包装材料,产品在浙江、湖北市场同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前列;客户主要分布在烟酒、化妆品、药品、食品等领域,例如“利群”、“黄鹤楼”、“黄金叶”、“泰山”、“黄山”
4、6603058永吉股份公司是贵州省印刷龙头企业,公司作为贵州中烟烟标采购的第一大供应商已经超过十年,主营烟标与药盒印刷;17年成功中标“贵烟(跨越)”、“贵烟(硬黄精品)”、“贵烟(硬高遵)”、“黄果树(佳遵)”等7个烟标。
5、7002836新宏泽国内优质烟标印刷服务供应商,在高度分散的烟标印刷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司是浙江中烟、云南中烟等十家省级烟草中烟公司的合格供方,服务的卷烟品牌有“利群”、“雄狮、“云烟”、“红塔山”、“玉溪”、“双喜”、“娇子”、“红金龙”等。
⑦ 烟草龙头股票有哪些
1、陕西金叶(000812):公司1998年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是国内几家烟草配套概念的上市企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金叶集团已成长为横跨烟草配套产业、教育产业、房地产业、医养产业等多元化、多业态的大型上市公司。
2、金时科技(002951):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烟标等包装印刷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的包装印刷产品为烟标,具有防伪商标、外观形象、包装保护等功能。公司紧跟国内烟草行业的整合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卷烟行业向“大集团、大品牌”集中的趋势,采取“大市场”的策略,专业服务于大型烟草企业集团。
3、新宏泽(002836):公司主营业务定位为各类品牌烟标、礼品盒及精美包装印刷品,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公司坚持高起点、高要求,有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及专业的技术人才,并且引进了国际及行业先进的高性能专业印刷设备与检验研发设备,公司连年来荣获市纳税大户称号。
4、太极实业(600667):公司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是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66年,前身系无锡市合成纤维厂,1987年与无锡市第二合成纤维厂合并组建无锡市合成纤维总厂,1993年改名为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烟草板块概念股最近的股票涨跌幅还是挺大的,截止发稿的时候烟草板块持续拉升,如果想要投资烟草板块的投资可以参考以上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过看准时机再投资。
5、上海绿新
上海绿新,股票代码是002565。 公司于2009年8月26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注册登记,领取了注册号为310000400408520(市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主要产品有真空镀铝纸等环保包装材料。该公司股票上市日期为2011年3月18日。
⑧ 为什么在中国烟草公司都不能上市发行股票
我国实行烟草专营制度,烟草的销售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管理。根据2018年新修订的上交所上市规则中其他要求: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近3年内不得有重大的违法行为。虽然没有明确烟草公司不能上市,但是否上市已经形成潜规则,有害健康的烟草行业属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因此不上市。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⑨ eclipse牌香烟会在国外市场更加成功吗为什么呀
万宝路是无人不晓的品牌,它所建立起来的烟草王国--美国菲里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企业。它占有美国烟草市场的半壁江山,它的“万宝路”品牌同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媲美,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两个品牌。菲里普莫里斯还拥有“精致弗吉尼亚”和“伴生”等品牌。该公司收入的一半和利润的三分之二来自烟草经营,它的另一半收入则来自食品和啤酒制造。著名的卡夫食品公司在美国位居第二,经营包括“欧杰”、“奥斯卡美耶”等知名品牌的食品;所属的米勒酿造厂在美国啤酒行业位居第二。此外,菲里普莫里斯公司在金融服务和房地产方面也有相当的投资。
雷诺兹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烟草公司,仅次于菲里普·莫里斯公司。它隶属于美国内比斯克集团。美国的每四根香烟中就有一根是出自雷诺兹公司。它的主要品牌有云丝顿、萨勒姆、多拉尔和骆驼等。该公司有两个规模巨大的卷烟加工厂,并且在北卡罗来纳州各地拥有160多个烟叶储存仓库。内比斯克集团包装分部自行生产各式各样的包装材料。席卷美国的起诉烟草公司的浪潮,雷诺兹公司自然首当其冲。
英美烟草的555。
英国皇家烟草公司控制着英国38%以上的香烟市场,它的品牌主要包括帝王、大使、约翰大玩家、超级王、兰巴特等。皇家烟草公司还生产“古典”和“巴拿马”牌雪茄,“安弗拉”和“布鲁诺街”牌烟斗烟丝和鼻烟。此外,该公司的“鼓乐”、“金弗吉尼亚”、“梵内尔”、“布兰迪斯”和“胜利者”牌手卷烟丝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皇家烟草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荷兰“自己动手”连锁商业的60%的股份,该连锁商业在英国有11,000家烟草自动售货机。
西班牙特布卡拉烟草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0年,所以它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烟草公司。它在美国的雪茄市场上颇有根基。尽管该公司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它想利用美国人对雪茄的情有独钟,扩大美国的市场。在世界雪茄市场上,该公司产品的份额占11%,并试图扩展。特布卡拉公司原属于国有企业,1998年改制进入股票市场,主要股东包括美国麦克斯罗尔进口公司,后者拥有品牌“朱丽叶”,同时还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两个雪茄生产厂。特布卡拉烟草公司正与法国赛塔公司合作,力图增强国际竞争力。
瑞士里奇蒙投资公司是包括烟草、高档消费品和传媒等分支机构的集团公司。它的罗斯曼烟草公司是其重要的利润支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之一。它所经营的烟草品牌包括:罗斯曼、敦西路等。它的高档消费品经营包括卡迪亚首饰等等。
帝国烟草公司生产的主要卷烟牌号有:Drum,GoldenVirginia和VanNelle;自卷烟有Amphora牌、St.Bruno牌斗烟及Rizla牌卷烟纸。帝国烟草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卷烟及与烟草有关的产品,其产品主要的市场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冰岛共和国及法国、澳大利亚和非洲地区。另外,帝国烟草公司最近几年主要在一些新兴的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和东欧地区实施其扩张计划,收购利是美公司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利是美的品牌有大为杜夫、威狮。
还有日本的七星。韩国的SUN和Light等等。太多了,就说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