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拓荒者往往能成为控制者
最先看到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商机并大胆介入的人,往往因先人一步而成为这一领域的控制者,犹太人在电影业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整个文化领域的所有艺术形式中,电影是一门从诞生之日起就彻底资本化的艺术。电影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制作费用最高的艺术品之一,更是一种直接以赢利,至少是以收回投资为目的的艺术形式。而这样一种最资本化的艺术形式恰恰是由犹太商人一手培育扶持方得以成长和成熟的。
世界电影史在其发端之后的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与美国电影史重合的,而美国电影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美国犹太人电影史:
主宰美国电影业的5家最大制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包括其前身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派拉蒙影片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都为犹太人所拥有和控制;另外3家较有规模的影片公司,即环球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联美影片公司,也都为犹太人所创建或拥有。
美国电影史上许多重要制片人或发行人,如阿道夫·朱克尔(派拉蒙)、塞谬尔、高德温(米高梅和联美)、卡尔·利姆勒(环球)、马库斯·洛伊(米高梅)、威廉·福克斯(20世纪福克斯)、哈里·科恩(哥伦比亚),还有华纳4兄弟,即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华纳兄弟),所有这些主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巨头,都是犹太人。
在电影事业的发展方面,从电影业的初创,到探索联锁电影院的分布,从提高影片的质量到引进第一部有声片,从创立明星制到起用第一个场外导演,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全面改组电影制片公司和60年代巩固制片公司,犹太人在电影制作和为电影提供资金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
犹太人在电影世界中的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引起一些非犹太人的美国人的不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影对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将电影从魔鬼和500个非基督徒的犹太人手中解放出来”,成了某一压力集团的口号。
这种要求,撕开其道貌岸然的外套,内里同几千年中一再发生的情形极其相像:当电影业完成了资本化,已经成为一个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金矿之时,犹太人就应该被“请”出去了,因为现在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特别需要犹太人了。
不管现在需要不需要犹太人,电影业在其初起之时,确实是需要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的。
用美国经济学家本·塞利格曼的话来说,电影业是在“手套商、药剂师、皮货商、布商和珠宝商”(皆为犹太人密集的商业行业)这些开“5分剧场”的人手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电影如同看“西洋镜”,付5分钱,凑在小孔上看个几分钟。谁能保证从那动作笨拙、无声无色且只有几分钟长度的早期电影作品,会诞生出今日令人目眩的整个电影世界?谁能从当年“5分钱”票价开发出今日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电影业是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但谁能预知,为了让这种潜力成为现实,或者更为理想,成为“现钞”,又需要投入多少“现钞”?即使在电影业总体上已经成为安全之地的今日,耗资巨大的影片,因号召力不强而致亏损的,也不在少数,100部影片中,最终赚钱的,还不到四成。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犹太小商小贩们投身电影业的时候,是有着什么样的魄力和远见的!
阿道夫·朱克尔是一个匈牙利移民,抵达美国时,他所有的财产就是缝在外衣衬里内的40美元。最初,他以推销皮货为生。生意做大之后,他抽出2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当时已开始实际拍摄电影的廉价游乐场,即所谓的“5分剧场”。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马库斯·洛伊。洛伊出身贫民,小时候做过童工,也是靠做皮货生意起家的。
朱克尔和洛伊两人合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买了西洋镜和廉价游乐场。由于意见不合,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有意思的是,由于对电影业资本化的相同认识,两人从相反方向开始,最终仍然走到了同一点上,虽然两人没有重新合伙。
散伙之后,朱克尔守着自己的廉价游乐场,继续搞制片,后来组建了“著名演员公司”,并最终接管了派拉蒙影片公司。朱克尔很早就认识到控制电影院的重要,因为有了电影院,才能保证拍出的影片有销路。于是他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股票,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电影院。1926年,他在纽约建造了极为豪华的派拉蒙电影院,将它奉献给美国。
洛伊的道路刚好同朱克尔方向相反。洛伊先是控制了一批连锁电影院,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电影院有足够的影片可以吸引观众,他又转向了制片。在他的撮合下,3家犹太人的电影制片公司,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合并,建立了以三家公司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作为名称的米高梅影片公司。
朱克尔和洛伊这种将电影制片与放映电影的剧院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了电影的产供销一体化,使电影的制作直接以市场效益或票房价值为取向,电影业资本化所必须具备的构架已经形成。至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尤其是其美学趣味上的商业化,也许应该更多地归之于华纳四兄弟。
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四兄弟,是一个原籍波兰的犹太补鞋匠的儿子。他们(主要是两个大的)原先做过各种小生意,并积累资金,开了一家自行车行。1904年,四兄弟搞到一架电影放映机,就此开始了电影生涯。
开始时,他们只有一架放映机,没有自己的剧院,连拷贝也只有一部,叫《火车大劫案》。他们四处巡回放映,因为当时还是无声片(默片)时代,放映时,就由他们的妹妹弹钢琴,由四兄弟中最小的杰克伴唱,那时,他才几岁。以后积累了一点资金,他们开始同别人交换影片,并进而成为影片发行商。
1912年,他们迁居加利福尼亚,创建了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华纳公司锐意创新,虽遭受一系列的失败,并多次损失惨重,但不改初衷。1927年,他们终于拍摄成功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在该影片中,他们巧妙地借剧中人物之口说了一句脍炙人口的俏皮话:“你们还不曾听见过什么声音”。
华纳兄弟常被人称为“电影界的蒙古人”,四兄弟性格各异,并不十分合得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始终追求票房价值,致力于向大多数人提供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东西。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制片标准,这种市场定位,借用华纳公司所生产的一部较为著名的影片《封面女郎》剧中人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开始取悦上流社会的话,那你就完了。”
面向大众乃至迎合大众,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甚至整个好莱坞拍摄影片时遵循的一条总体性标准。不管电影评论家们或电影史研究者持何种批评态度,斥之为“平庸”或者其他什么,但就电影自身的属性和电影业资本化的内在要求而言,耗资巨大的电影只有从人数最多的观众群体那里,才能收回投资并获得赢利。不管是把以华纳兄弟为代表的好莱坞犹太巨头的这种强调“大众口味”的做法,看做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平等观念的作用,还是犹太电影商的精明使然,真正说明问题的是电影业这个艺术领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自我照顾得最好的领域,电影能找到慷慨的观众,观众能有豪华的电影看,这是电影业资本化进展良好的实例。
所以,好莱坞的巨头们不仅在电影中提供让观众沉醉于其中的梦境,还建造起豪华程度同银幕上毫无二致的欣赏电影的场所。在“格劳曼中国剧院”和各大电影公司的电影院里,一片金碧辉煌,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处都是琳琅满目的装饰,观众被奉为皇帝,而领座员和检票员则像贵族府第中的仆役一样衣冠楚楚彬彬有礼。
所以,在所有面向大众的电影门类中最面向大众的喜剧片部门,成了真正的犹太人天下:除了少数几个喜剧演员为非犹太人之外,其余的都是犹太人,如法尼·布赖斯、马科斯兄弟、杰克·本尼,以及莱尼·布鲁斯,而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则因为演技太好而一再被人误认为是犹太人!
随着电视的兴起,好莱坞以及整个电影世界多少有些衰落了,不过,同时也可以看到,在电视这个商业性更强的领域中,有着与电影业中同样多的犹太人。美国三大电视网曾经都是由犹太人掌门的:哥伦比亚广播网(CBS)的威廉·佩利,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伦纳德·戈登森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大卫·萨诺夫;英国的3家商业性电视网络:联合电视台、格拉纳达电视台和联合转播台,也分别为3个英国犹太人埃米尔·李特、刘·格雷德和悉尼·伯恩斯坦所掌握。而且即使在素以保守、老派著称的英国,伯恩斯坦的格拉纳达电视台也在制作出足以同ABC最好节目相媲美的电视节目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并成为“商业性电视台甚至能够从文化中赚钱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2. 北京环球影城有没有股票
北京环球影城有没股票的。北京环球影城股东分别有首旅集团、首开集团、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及美国环球集团。
依据人民网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其合作方式是通过上述的四家国有背景企业建立首寰投资与美国环球集团将成立两个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运营。北京环球影城由美国环球影业电影公司和首旅集团共同出资。
北京从2013年左右就已经启动针对此项目的调研和前期工作。美国环球影城项目是通州计划中引进的大型主题公园项目,项目由美国环球影业电影公司和首旅集团共同出资,总投资高达上百亿。
(2)环球影片公司股票扩展阅读:
为保障环球影城的畅通,通州将新增两座立交桥,一座位于京哈高速与九棵树中路交界点上,一座要建在东六环路上,具体位置看不清楚。
但是紧贴着环球影城东墙。这两项工程均由首发集团负责改造,目的是使得京哈高速、六环路能与北京环球影城直接连通。
3. 世界上有名的电影发行公司有几个
世界上有名的电影发行公司有8个
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莱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 Bro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电影制片公司。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
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电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国洛氏公司的老板M.洛把该公司所属的米特罗影片公司和高尔温影片公司、L.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成米高梅公司。
迪斯尼(Disney),沃尔特·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1923年建立“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
梦工场影业(DreamWorks) 梦工场在1995年成立。
4. 环球电影公司是哪一个国家的
美国电影制片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虽然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历排行第二,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只用自有资金经营公司,而且旗下也没有强有力的连锁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经把头号交椅拱手让给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环球电影公司更成为好莱坞的二等公民,因为这家公司财力薄弱,也没有签下多少明星,擅长拍摄的是《木乃伊》和《弗兰肯斯坦》这样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镇观众喜欢看的西部片、通俗剧和系列电影。 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 环球影片公司总部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垄断美国电影生产和发行的8家大公司之一。莱默尔于1914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月环球城正式开幕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部。 该公司在30~40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窦萍主演的音乐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赢利颇丰。在它的产品中,象《西线无战事》(1930)那样的严肃作品极少。 1946年环球公司和国际影片公司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美国音乐公司(MCA) 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开始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年代摄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鲨腭》(1975,亦译《大白鲨》)。 [
希望采纳
5. universal是哪家电影公司
环球影业(Universal Studios)
6. 为什么在环球影片公司的百度百科里写了派拉蒙收购SKG的全过程
派拉蒙环球影业
派拉蒙和环球影业合资收购的吧
7. 环球影业属于哪个公司
环球影业属于环球影片公司。环球影业是康卡斯特旗下公司,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制作片厂和办公室设在加利福尼亚环球城环球城广场大街100号,位于洛杉矶和伯班克之间。发行、其他部门以及行政办公室则在纽约。环球是好莱坞历史第二悠久的电影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
又称环球影业,是全球电影、电视制片厂大型制作商之一。环球影片也是好莱坞历史悠久的公司之一,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只用自有资金经营公司,而且旗下也没有强有力的连锁影院,到20年代公司开始衰落。七十年代,环球重回好莱坞的顶级公司行列,与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著名导演合作,发行了《大白鲨》、《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后来的《侏罗纪公园》,其他经常与环球合作的导演还有罗伯特泽米基斯(《回到未来》系列)、朗霍华德《阿波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