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巨人稻上市公司股票袁隆平
扩展阅读
三银集团股票代码 2025-02-11 21:51:11
中国平安股票的基本面 2025-02-11 20:48:05
休眠股票账户销户 2025-02-11 20:45:41

巨人稻上市公司股票袁隆平

发布时间: 2022-08-11 23:19:14

『壹』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发起设立、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5亿元。2000年5月发行A股,2004年12月,长沙新大新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全部国有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上市公司,证券代码:000998 。

『贰』 隆平高科是做什么的

隆平高科股票,公司全称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南,成立于1999年6月30日,隆平高科主要是做农牧饲渔,于2000年12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类别是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股票代码为sz000998。

拓展资料:
隆平高科网上发行日期是2000年5月31日,发行每股面值1.00元,每股发行价12.98元,总共发行5500万股,发行市值达总市值7.14亿元,发行市盈率达39.94倍,募集到资金净额为6.94亿元。2000年12月11日正式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7.98元,收盘报27.98元,最高可达47.00元,换手率为27.98%。
公司经营范围:公司主营业务为:凭经营和生产许可证进行以水稻、玉米、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包装、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杂交辣椒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干辣椒及其制品、油菜及棉花种子。公司的生产和采购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委托代制种子和自办基地生产种子两种模式,其中委托代制模式为公司主要的生产采购模式。
公司优势:公司作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种业企业之一,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业五十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排名第一)”。袁隆平院士是享誉海内外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公司以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设立,自设立起即拥有“隆平”品牌,在行业内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2013年,袁隆平院士与公司签署了《袁隆平品牌权许可使用协议》,以独占许可的方式授权公司及再许可的关联第三方在经营过程中合理使用其姓名和肖像,强化了公司品牌的价值。
所属概念:QFII重仓标准普尔创投富时罗素湖南板块农牧饲渔农业种植融资融券深成500深股通乡村振兴预盈预增证金持股中证500转基因。

『叁』 袁隆平的历史地位怎么评价

袁隆平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籍贯:江西德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位:主任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一九六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一九六四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一九七三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一九七四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一九七九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一九七九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一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

一九八一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一九八五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一九八七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一九八八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一九八九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一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一九九三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一九九五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一九九六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一九九七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一九九八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一九九九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二000年八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虽年届七十,袁隆平仍然活跃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之余他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和拉小提琴。

『肆』 科学家袁隆平新发明后的遭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 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 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1976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863”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虽年届70,袁隆平仍然活跃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之余他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和拉小提琴。

『伍』 我国袁隆平被誉为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入选理由:因其为亿万人民的粮食安全取得了突破性的科学成就而荣获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世界粮食基金会今年3月29日在华盛顿宣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教授和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被授予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因称赞这两名水稻专家"为大大提高亚洲和非洲亿万人民的粮食安全取得了突破性的科学成就"。世界粮食奖设立于1986年,由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此奖被看作是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

有人评价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传统的、经典的育种技术水平上的产物。毋庸赘言,当前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确实炙手可热,前景也确实诱人。从社会发展史上看,人类在地球上站立之后,先是有了农业,才出现商业、工业;先是有了农民,而后才出现商人、工人等其他职业。从人的原始本性讲,先得解决温饱问题,才有追逐现代化的气力,基因、蛋白质工程对中国广大尚未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农民来讲,是一块不能充饥的画饼。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传统的、经典的育种技术水平上的产物,但正是这种中国的、传统经典的育种技术水平上的产物,对西方人的传统观念、对经典的布朗先生响亮地说了声“不”。

试想,在今天分子生物学的中西方较量中,中国人无论从哪方面都落后于人,而能有像袁隆平这样对西方人响亮地说了声“不!”已很不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在循人类发展的轨迹,一步步从传统、经典向分子生物学深化,已有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从大科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经典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昔日的分子生物学的经典,可能被今日细胞学、生理学所否定,科学应该是使世界万物越来越简单。用小平同志的那句经典: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来评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最为合适。40年来,袁隆平以他特有的农民情结、农民的劳作态度,用科学的手段,为农民提供了赖以温饱的大米饭。

民以食为天,只要一端起饭碗,袁隆平的名字就会被人提起,尤其是被农民兄弟长久地提起。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历史上的伟人都脱胎于农民,是中国亿万贫困的农民造就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袁隆平尤其得天独厚。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里,他以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以时刻挂念农民的心态,成就了他农业科学的大业。

袁隆平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无论之前媒体怎样描述他多么体面的出身,具有多么优雅的爱好,从外表上看他与中国大地亿万农民别无二致。袁隆平确实出身书香门第,业余也确实喜爱拉小提琴,但几十年来,为杂交水稻风里雨里的田间劳作,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在他身上已荡漾无存,剩下的是黝黑的脸面,直率朴实的谈吐,一双满是沧桑的老手,一身只有“出客”才穿的西服。袁隆平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是一位充满农民情结的科学家。

袁隆平的农民情结应该是在他立志学农、把农学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那一刻就有了。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生做好一件事,他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是真爱,而不是做秀。40年来他一直是在用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心无旁骛,坚守初衷,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那棵在日后的水稻杂交中起关键作用的野生不育株出现在他眼前,机遇赐予了做足了准备的袁隆平。而且,袁隆平在他当初忘我投入时,并没想到回报,他把当农民、为农民吃饱饭当作了他一生的乐趣,乐此不疲。只有做到忘我的投入,才会有如此回报——袁隆平创造了许多惟一: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天上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中国证券市场有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隆平高科”股票等等。能把农民当好、把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做到当前顶端水平的只有袁隆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品种育种中,养活人数最多、经济效益最高的只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曾梦想:"稻子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 袁隆平的这个梦想也是亿万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的憧憬,为此他付出了40年的心血。虽然梦想还未最后实现,但袁隆平的高产,质优杂交水稻已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从1976年到2003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种植已达2.1亿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一半,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近60%,为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其技术和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农民只会在肚中无食时念想香喷喷的白米饭,而袁隆平在念想香喷喷的白米饭、念想农民肚中无食的同时,还想着怎样把白米饭弄到碗里。40年后我们来看袁隆平所走过的路程,袁隆平先是吃了比农民还多的苦头,付出了比农民还多的辛劳,才得到第一手科研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才有科学家可言。 “杂交水稻之父”之誉,非水稻种植技术娴熟之人莫属,袁隆平是先当了农民,再当科学家的,能把农民与科学家和谐为一体的只有袁隆平。

脑子里曾经不断回想某媒体曾刊出的一幅袁隆平在万倾稻田中拉小提琴的摄影作品,那时的袁隆平应该是沉浸在曼妙的音乐之中,画面很浪漫,很美,但无论如何,真正属于袁隆平的还是他堪称“中国第一农民”的本色。

袁隆平简历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育种及杂交水稻研究。70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70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此后,他又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概念,国家“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列为重要项目。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陆』 袁隆平的故事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柒』 种业龙头股有哪些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首先我不荐股,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种业龙头股有以下这些:
1、宏辉果蔬(股票代码:603336);
2、傲农生物(股票代码:603363);
3、敦煌种业(股票代码:600354);
4、登海种业(股票代码:002041);
5、大北农(股票代码:002385);
6、隆平高科(股票代码:000998);
7、荃银高科:(股票代码:300087);
8、丰乐种业:(股票代码:000713);
9、万向德农:(股票代码:600371)。
(7)巨人稻上市公司股票袁隆平扩展阅读:
1、宏辉果蔬:
公司1992年成立,并且在2016年11月24日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宏辉果蔬是一家集采后收购、种植管理、预选分级、产地预冷、加工包装、冷链配送、冷冻仓储等为一体的专业的农产品服务商。
2、傲农生物:
在2011年成立,是一家以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以及规范化为导向的高科技农牧企业,傲农生物主要经营业务包括了育种、农业互联网、饲料、原料贸易、动保等产业,并且在2017年9月正式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3、敦煌种业:
(1)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为搭建融资平台,加快区内优势产业发展而整合、重组酒泉境内的国有种子公司和棉花公司所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各类农作物种子1亿公斤,其中玉米杂交制种占全国需种粮的10%,瓜菜种子出口占全国同类种子出口量的10%左右。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商——先锋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玉米种子销售成为近年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占据公司种业收入的近一半。公司目前拥有5大专业基地,并实行“公司+客户”、“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公司于1998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年12月29日公开发行7500万A股股票,2004年1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4、登海种业: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李登海研究员为首创建的农业高科技上市企业,位居中国种业五十强第三位,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
5、大北农: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家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饲料产品生产、销售和农作物种子培育、推广,上述两类主营业务分别围绕养殖业和种植业展开。
6、隆平高科:
(1)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发起设立,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杂交水稻为核心,以种业为主营业务方向,包括杂交水稻、玉米、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培育、推广和销售,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系全国最大的水稻种子供应基地,水稻种子获“全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市场占有率超过17%,位居全国首位,并且市场占有率有望继续上升。
(2)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5亿元。
7、荃银高科: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国内外营销等业务于一体的高科技种业企业,于2010年5月26日在创业板上市,系我国首家登陆创业板的种业公司,股票简称:荃银高科,。
8、丰乐种业:
(1)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种业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股”。公司是我国产销量最大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公司和西甜瓜种子公司,以种业为主导,农业、香料产业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公司。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块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的企业——丰乐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是“中国名牌”产品,综合实力与规模居中国种业行业前列。目前每年向农户提供2500万公斤以上的杂交玉米种子,销售两系杂交水稻种子750万公斤以上,在黄淮海区域市场占有率10%以上。
(2)公司是一家以种业为主导,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综合实力与规模居中国种子行业前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注册资本2.25亿元,净资本4.9亿元。
9、万向德农:
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为黑龙江省农业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0371),控股股东为万向三农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55亿元人民币。
自成立以来,万向德农立足农业产业化,始终坚持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拓宽业务领域,现已形成以种业、复合肥及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捌』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偶然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现在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玖』 袁隆平爷爷的资料

袁隆平,男, 1930年 9月出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袁隆平,作物育种专家。1930年9月7日出生,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性”。攻克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难关,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和第一个强优组合。攻克了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从而使杂交水稻得以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成功解决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我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形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http://www.cxqsng.com.cn/html/bkjzx/bkrwxzView/200604075968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