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末首富”盛宣怀千万家产是如何败掉的
盛宣怀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传奇人物,他不光博学多才,敢于创新,在推进洋务运动和发展实业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此外,盛宣怀利用官商的身份,创办了不少实业,借机聚敛了丰厚的财富。
可是这一次七姑娘盛爱颐表示不服,原来这一年国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妇女运动决议案》,明确在新民法中规定了未婚女子享有分配遗产的权利。盛爱颐由于尚未婚配,按照新法规,当然也有分配遗产的权利,于是她就一纸诉状把分得遗产的三个哥哥和两个侄子都告上了法庭。由于新民法才推出不久,盛爱颐争家产的案子就变成了一宗女权案,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关注。
这宗案子的结局,自然是让盛爱颐赢了官司,分得了50万遗产。眼看着盛爱颐分得了一笔家产,没嫁人的八姑娘盛方颐也立刻如法炮制为自己争回了50万元的遗产。1929年,国民政府再次出台了《已婚女子追溯继承财产实行细则》,明确规定,女子不分已嫁未嫁,都与男子享有同等财产继承权。新的法规出来后,盛氏家族的女儿及孙女们也纷纷与盛恩颐等子孙们对簿公堂,于是盛宣怀留下的遗产很快就瓜分干净,而偌大的盛家也自此分崩离析。
败得最快的就是盛恩颐,他好吃懒做,又好赌成性,所以很快就把手中的遗产败了个精光,以致连买张公园门票的钱都没有,最后穷困潦倒而死。五子盛重颐倒是没有恶习,并且在地产方面还做得颇有心理。但是时局动荡,生意不好维系,于是他学别人做股票,由于没有经验,亏得血本无归。解放前夕,他用仅剩的一点本钱在香港开股票交易所,结果再次被骗,自此后他就在穷困潦倒中挣扎度日了。
至于七子盛升颐,也许是庶出的原因。他在盛家子女中一向不起眼,后来为了事业,居然将太太献给了孔祥熙的公子孔令侃,这一度让他备受耻笑。显然有这样的儿女,别说千万家产了,就算盛宣怀有金山银山,也一样会被败得干干净净。(参考资料:《盛宣怀传》等)
② 这家企业是由李鸿章创办的,百余年而不倒,现在怎样了
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很多人会想到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赫赫有名的官员,不过事实上,在这些大人物光环的背后,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商人,他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堪称中国实业之父,此人便是曾得李鸿章重用的“红顶商人”盛宣怀。
轮船招商局船只
时至二零零九年,招商局集团年利润突破一百七十亿元,且总资产达到两千六百多亿,管理资产达到两万多亿,堪称一家“巨无霸”企业。不仅如此,招商局集团增长迅速,到二零一二年底,其总资产达到四千亿,且管理资产将近四万亿,由此可见其成长潜力。
招商局作为一家具有一百年历史的“百年老店”,能够在漫长的历史中留存下来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中,招商局将以更挺拔的姿态昂首前行。
③ 保路运动有没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细节
④ 盛宣怀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遗产,后来是如何处置的
到了1927年秋庄夫人去世之后,盛氏财产清理处再次清理处一笔财产,这就是庄夫人的“颐养费”的余下部分。按照庄规,依旧是一分为二,一半划归五房子孙,另一半划归义庄。义庄实际分得147余万两,加上原先的500余两,共有727万余两。
⑤ 为什么说近代上海滩第一家族是盛宣怀家族盛家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呢
晚清出过两个“首富”级的红顶商人,一个是胡雪岩,另一个是盛宣怀。在民间,胡雪岩的名气比盛宣怀大,但论成就和结局,盛宣怀则远在胡雪岩之上。
胡雪岩,归根结底只是游走在政商之间的商人,表面风光,背后其实尽是万丈深渊。在天朝,这类商人往往逃不出“养肥了待宰”的宿命。
而盛宣怀却不同,虽说他本质上也是红顶商人,但他却是亦官亦商,生意一路做大的同时,官位也是一路高升到了邮传部尚书的高位。
胡雪岩那种赏赐来的红顶子归根到底只能拿来装点门面;盛宣怀的红顶子却货真价实的掌控着洋务运动下的经济命脉。
盛毓邮出生在1911年,这一年盛宣怀官至邮传部尚书,风光之极,因此这位盛家三代得了个“毓邮”的名字,盛宣怀亲自给取的。
遗憾的,这样的好彩头并没给盛宣怀带来多大的好运气,在邮传部尚书的高位上仅仅坐了十个月,一场辛亥革命就将他掀翻了台。
值得说的是下面这事。
1920年,盛家分家的时候,年仅9岁的盛毓邮竟然也分到了116万两银的家产,这其中包括三新公司、客利房产的合股,沁园房屋、泰吉里、郑家木桥、东有恒路地块的房地产,还有上海、南京、汉口、武昌等地的空地,以及中国通商银行和扬子公司的股票若干。
按说他是盛老四的儿子,分家产应该轮不到他这样的三代头上呀?
实在是因为盛毓邮有财运,因为盛家老三盛同颐早逝无子,盛毓邮就过继给了盛同颐,于是就继承了三房的那份。
⑥ 股市的诞生背景
我国股市的诞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股市也由此发展起来。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目前,股市仍在飞速发展,对于发展经济有着极大的作用。
⑦ 红顶商人之盛宣怀:毁誉参半的"中国商父"到底做了哪些中国第一
说到近代的红顶商人,盛宣怀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有其深厚的官方背景,真的是亦官亦商。
盛宣怀,字杏荪,1844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的官宦世家。早年他曾辅佐父亲治理湖北(其父盛康曾任湖北布政使),当时汉口已是通商口岸,洋行林立,洋货齐聚,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对于西方先进技术有着直观和真切的了解,并慨然以匡时济世为己任。
1891年,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
1892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
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
1896年,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于上海。授太常寺少卿衔。
1897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
1901年,因保护东南地方有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
1908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1911年,升任邮传部大臣。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被革职移居大连,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户。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孙中山邀从日本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1913年5月,盛宣怀又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
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
⑧ 清朝的第一富翁盛宣怀,给后世留下了什么财富
提到盛宣怀,也许读者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晚清首富。这当然没错,但是除此之外他还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更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银子吗?真的不是,这笔财富比银子宝贵得多。
想搞明白这笔财富,首先要从盛宣怀的一个不同寻常的爱好说起,他是一位收藏大家,而且收藏的东西都很特殊;要是换做其他人,早将这些东西一把火烧了,而盛宣怀却视若珍宝。也正是由于他这一爱好,才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异常宝贵的“财富”。那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可以说“一部盛宣怀,半部近代史”,关于“盛档”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不过是海边拾贝,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专家和学者们去研究和考证。在这里,我们也要庆幸这些“文件”能被盛宣怀收藏起来,若不然这将是多大损失啊!
⑨ 盛宣怀的家庭生活
盛宣怀的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与李鸿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长。
盛家虽也可谓是书香门第,但祖父两人都比较注重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孩子的“学历”教育抓得不是很紧,盛宣怀有时随父亲居住官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时回到老家盛氏府第,攻读经书,接受传统教育,其间,他也并非心无旁骛,而是经常参与设义庄、增祭田、建义学、修宗谱等具体事务的规划。成长于这样一种环境的盛宣怀,八股文章了了,应试能力平平,所以他在1866年考中秀才后,乡试三次不中。然而,盛宣怀落榜不落志,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从此绝意科举,积极致力于“有用之学”,对天下之事,均“事事研求”。
盛宣怀的儿女们各自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贵,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盛宣怀先后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他的后代,绝大多数人都吃老太爷留下的家业,成为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却也不乏热衷于实业,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延续着这个百年家族的未完传奇。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撒手人寰,家业由其遗孀庄德华夫人接管。庄夫人出生于常州大户人家,并善于理财治家,精明过人。当时她的账房叫“太记账房”,所管理经营的盛家产业,从上海、苏州、常州,直到南京、九江、武汉,极为雄厚。
1927年秋天,庄夫人突然患病去世。台柱子一倒,盛家子孙顿时慌做一团。而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老太爷的遗产分配。
盛宣怀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一直是众说纷纭。他在去世之前,曾有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救济盛氏家族贫苦人家,并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盛宣怀指定的遗嘱执行监督人,是他的恩师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经过两年半的清理,最终统计出盛氏财产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349万余两,除去偿款等,实际应分财产为1160余万两。其中五成分给五房盛氏子孙,每房各得遗产116万两。另五成捐入“愚斋义庄”。
1927年11月,老四盛恩颐无视父亲遗嘱,突然向法院提出,要将早已归入“愚斋义庄”用于慈善基金的遗产,由盛氏五房分掉。这一下,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盛宣怀的女儿甚至为此告上了法庭。江苏省政府趁此机会,赶紧插上一手。1928年10月,省政府委员会主席钮永建下令,限时将义庄的资金股票一律冻结,派员来接收。白捡了一个大皮夹子。这个结果是盛恩颐始料不及的,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盛宣怀的儿子们,大多无一技之长。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鸦片鬼,老四更是花钱如流水,曾有过一夜间输掉一整条弄堂的“豪举”。唯独老七盛萍臣,倒是做过件大事。上海足球史上队龄最长的球队——东华足球队,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颇为辉煌的战绩,史称“上海足球史上的黄金时代”,使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的足球重镇。而这支令华人扬眉吐气的球队的老板,正是盛宣怀的七公子盛萍臣。作为球队的发起人,盛萍臣不仅具体操办了球队的建立,还负责主持队中的一切事务,更把盛家老公馆中靠西侧的一幢小洋楼腾出来,供球队作队部。
同为上世纪初叶的豪门望族,宋氏家族(宋子文、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与盛氏家的渊源极为深厚。两家的关系,以宋子文与盛家七小姐爱颐的恩怨苦恋流传最广。宋子文从美国留学回来,担任了盛氏汉冶萍公司的英文秘书,常常出入盛府,由此结识了“惊为天人”的七小姐。宋子文不仅主动担任了七小姐的英语教师,还经常向她讲述大洋彼岸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充分显示他的博学,很快便赢得了七小姐的倾心。但七小姐的母亲庄夫人硬是不允许这门婚事。1923年2月,宋子文由其二姐宋庆龄引荐,被孙中山起用,电报催其火速南下广州,但他放不下七小姐,就力劝七小姐跟他同赴广州。七小姐内心深处对婚姻自由充满了向往,而宋子文要她离家出走,却又是她无法接受的。饱受情感煎熬的盛七小姐最终掏出一把金叶,给宋子文作路费。1930年,宋子文再次返沪时,已带来了夫人张乐怡。盛七小姐为此大病了一场,从此二人很少来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七小姐留在上海参加了里弄工作,宋子文则跑到美国当了寓公。1971年,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七小姐则活到1983年,享年83岁。 盛宣怀四女儿盛樨蕙的大儿子邵洵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气的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曾被誉为“民国美男子”。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上,邵洵美有“孟尝君”之美誉。为文艺,为朋友,他最肯花钱,甚至卖房卖地。当时能把实业与文学结合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开书店,办杂志,出新书,这正是邵洵美极乐意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回国的第二年,他就在静安寺路斜桥老公馆的对面,开设了一家“金屋书店”,出版《金屋月刊》。之后又专心致力于“新月书店”的经营。这时“新月”的成员有胡适、林语堂、罗隆基、沈从文、潘光旦、叶公超、梁实秋、梁宗岱、曹聚仁、卞之琳等文化名人,更出版了享有盛名的《论语》、《诗刊》、《新月》等杂志,在30年代的文坛,可谓风头独健。1934年,他在平凉路21号开办了时代印刷厂,从德国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影写技术设备(即照相版设备),这是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采用影写技术的印刷厂。
盛毓度是盛家老四恩颐的二儿子, 20来岁时留学日本。盛毓度不仅是个成功的实业家,还是中日邦交史上有贡献的政治家。他经常出席各种社团的演讲会,为中国与日本恢复邦交大声疾呼,故而享有“国士”之誉,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政论家之一。1975年,周恩来总理邀请盛毓度全家回国参观、探亲。
1993年盛毓度在东京逝世,遵其叶落归根的遗愿,归葬上海归园墓园。
曾孙女盛勤,复旦大学教授,曾孙女婿著名学者钱文忠。
⑩ 盛宣怀的介绍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