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雷曼兄弟的公司是什么时候上市的
不是真正的兄弟,雷曼兄弟的公司介绍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16/content_10024888.htm
② 想知道日本现在受金融危机的状况具体>详细的
日前,日本东京财团研究员关山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日本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与欧美相比较轻微,但间接影响比较严重,其表现主要有两方面——股市低迷和出口疲软。 关山健说,金融危机对日本的直接影响体现在:日本地方银行持有的次贷相关金融商品相对自有资本比例较高,随着这类金融商品的贬值,地方银行经营恶化。此外,一些由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投资的企业因雷曼公司破产而破产。尽管如此,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 “但日本受到的间接影响比较严重,一是股市低迷,二是出口疲软,”关山健说。他进一步解释道,金融危机导致日本股市资金外流,股价暴跌。股价下跌的影响已超出虚拟经济范畴。 他说:“由于日本的银行一般都大量持有融资企业的股份,并将其作为自有资本的一部分,因此股价下跌意味着自有资本的减少,很多银行便收回贷款而且拒绝新的贷款,其结果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资金周转困难。此外,欧美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导致日本对欧美的出口疲软,日本实体经济受到打击。” 关山健说,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比如,重新恢复于2008年3月失效的“金融机能强化法”并对其进行修改,使国家可以对自有资本缩水的银行、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银行注资。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增加补充预算、实施综合经济对策,以应对经济下滑。 但关山健指出,近年来,日本内需很弱,经济主要靠出口支撑,估计在出口恢复前日本经济不会好转。关山健同时表示,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并非全是负面的,危机使日本大企业利用其拥有的雄厚资金以低价收购国外企业成为可能。2008年1~10月,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的合并、收购及出资总额累计约6.67万亿日元,约为2007年同期的3.7倍,创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主要行业龙头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显现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朗,钢铁、银行和汽车等主要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各自受到不同程度打击。新日本制铁、JFE钢铁等时隔三年采取减产措施,日本最大金融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08年中期纯利益同比减少50%,丰田汽车的销售业绩则时隔十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钢铁行业 在对中国等新兴国家出口的支撑下,截至今年9月的日本粗钢产量已连续28个月保持增长。但汽车、家电等生产活动出现低迷,建设用材和汽车钢板等需求下降,8月的普通钢订货量时隔28个月减少。为此,新日铁、JFE钢铁决定于年内开始在维持高炉作业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铁矿石和铁屑等投入量实现减产,减产幅度将于本月内公布,媒体预计可能控制在目前全开工率的10%以内。 日本钢铁联盟会长宗冈正二表示,“金融混乱给实体经济带来影响,从而出现减产必要”,说明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确实波及到钢铁业为代表的日本原材料产业。 二、银行业 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本月21日宣布大幅下调08年中期业绩,预计连结纯利益可能较07年减少50%,仅为1000亿日元左右。这一预测值虽然较前次提高了5%,但因经济景气恶化,对不良债权处理和股票贬值等减损处理使收益大幅缩水。除此之外,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也各自确定下调中期业绩的方针。金融危机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的创伤虽然不及已经陷入赤字危机的欧美机构,但业绩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汽车行业 受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减速影响,丰田汽车对美、欧、日市场的销售持续不振,预计08年业绩可能时隔十年出现负增长。除欧洲、日本市场的需求减少外,丰田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急剧下滑,9月销售量同比下降32%。媒体认为,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丰田汽车公司可能已迎来一个较大拐点。 (摘自:中国驻日本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③ 雷曼兄弟集团导致的美国金融危机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
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
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anche)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 金 "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对冲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1.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对冲基金就赚得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对冲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对冲基金之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
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 AIG 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
1 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对冲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
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
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 " 聪明 " 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
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
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
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
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
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
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
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
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阿?贷款公司倒闭,
对冲基金大幅亏损,
继而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
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
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
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
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
终于华尔街也撑不住了
要挟政府赶紧救市
政府救了这边救不了那边
忙得焦头烂额,最后经过华尔街大头Paulson的鼓吹
当然Paulson这个人就是高盛的原CEO
在做财政部秘书长之前卷了公司5亿美元
当然啦,他早就知道次级债的事情
要不然能退休的那么干脆吗
这下好了,但是虽然他退位了
可是华尔街的一堆朋友呢
当然好好好的救啊
要不然对不住这么多年的感情
可是怎么救呢
只好威胁政府了,拿出美国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
政府当然不爽阿
可是Paulson果然不愧是做了N年最强投行的CEO
口才一流,把那些政府官员,总统,两党领袖侃晕了
不救不行啊
终于Bush出来说话了
当着全美国的面,说了14分钟MBS(Mortgage Back Security)
谁知道这14分钟美国人的智商能够懂多少
反正不管怎么说,Bush终于忍不住了
参议院加班加点
连周末都没有的赶协议
终于在这周赶了出来拿给众议院
众议院的人也不知道这些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他们都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呢
民众投票阿,他们都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为了保住议员的任职
只能投反对票了咯
结果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投票结果出来以后互相怪罪
谁也不敢得罪华尔街
这下投资者和华尔街吓倒了
那些大银行为了保证这个能通过做了多大的努力啊
周末搞倒了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惠银行)
周一搞倒了Wachovia(美联合银行)
结果还是没通过
那叫一个苦恼啊
这下美国政治也乱了套
没办法啊
继续投票呗,总要让他通过阿
希望众议院的第二轮投票能够如大家所愿吧
④ 为什么阿里巴巴日本是大股东啊,钱怎么日本人都赚了
从客观来说,是的。
下面是数据:
受到阿里巴巴即将IPO的消息刺激,上周初以来,软银股价已累计上扬16%,于昨天把孙正义推上了日本首富宝座,挤下迅销(Fast Retailing)董事长柳井正。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现年57岁的韩裔日本人孙正义拥有的净资产达到166亿美元, 日本第二富豪柳井正拥有162亿美元资产。而马云身家达到219亿美元,远超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二的李彦宏的158亿美元。
软银持有中国最大电商阿里巴巴集团约34%股权,阿里巴巴寻求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募集最多218亿美元资金,并向打破全球IPO募资纪录 迈进,软银也从中受益。
软银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当时孙正义投资了2千万美元,上市以后价值大约580亿美元,获利2500倍!雅虎是第二大股东,也是赚的荷包满满,不过这也只是按照承销价格计算,上市以后股价如果继续走高,那就又不一样了。
而孙正义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
而你所熟知的腾讯 他的控股股东IDG即是一家美国风投:
,马化腾曾试图作价60万卖掉OICQ,但找不到买家即使最终获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总共220万美元的投资,代价也颇高昂:足足让出了40%的股份。
风投不讲究国界,只讲究项目的成长性,和项目创业者的个人综合素质,而现在国内这些,说实在话,比国外差的不是一点点。事实上当时是阿里巴巴、腾讯,网络,当时在国内是没人要的孩子,(呵呵,公司还没真正长大,成长成巨人之前,这点称呼,相信他们不会介意的。)而国内没有有钱人吗,有的,多的是。 而他们都是迫不得已才到引进国外风投,用风投资金来发展壮大自己。
而风投只是收钱的主,你的公司当然是你自己管理了,营业收入他们分享利润,所以他们算是比较公平的吧,最少的,他们给了腾讯,阿里一个生存的机会,而当时腾讯,在国内人们都是躲着他们走的。
我只能说是别人慧眼识英雄吧。 到现在国内的很多风投都说,不会投阿里巴巴,腾讯。说他们是个例,说阿里是假货多,试问,当时温州人不少假货多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温州人,现在不一直是中国商业力量的核心,方向标吗?马云的个人智慧,他们不了解,或是他们没达到那个高度,为什么马云会和史玉柱成为好朋友呢?史玉柱曾经摔的很惨啊,这不能说明很多问题吗?
错就是错了,还狡辩说明,没眼光就好了吗,说白了,你就没伯乐那个水准吗。
呵呵,说的有点多了,兄弟。总之,英雄,不问出生。
如果,你站的比别人高很多,你看到的肯定要比别人远,也许不是距离,是时间。
⑤ 日本最有钱的十大家族
在日本,“二代执政”现象是高比例存在的,并且,“二代执政”现象在随后日本的发展中一直存在,时至今日,“二代执政”的政治现象依然活跃于日本。这里,就来说说日本现如今的一些典型且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吧。
你可能只知道安倍晋三是日本的首相,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的外祖父及外叔父都曾担任过日本的首相,他的家族曾风靡日本政坛。你可能更不知道安倍晋三的父亲也曾选任过日本的首相,不过,可惜的是他在上任之前就生病去世了。所以,安倍家族也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二代执政”家族了。
然而,历史的浪潮总是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除了安倍家族日本还有另一个家族,麻生太郎家族,其也是典型的“二代执政”家族的体现。
相较于安倍家族,麻生太郎家族的“二代执政”现象更为明显,且其家族势力也更加广大。更胜者,麻生太郎家族的“二代执政”拥有着悠久的统治历史和传统。其实,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二代执政”就已经存在,而麻生太郎家族政治的历史就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
可以说,日本的安倍家族和麻生太郎家族是现如今最为突出的家族,当然,还有其他的家族,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家族,都在说明着日本的这种“二代执政”现象可能早已划归为传统,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了。纵观日本过去,有许许多多的事例都体现着这个有点带有“世袭制”味道的“二代执政”的现象。
当然,除了这两个家族,在日本,还有小泉家族、鸠山家族、福田家族。
其中,小泉家族如按其成员在日本政坛持续在任的时间算,小泉家族是日本当之无愧的第一政治家族。日本国会共有114年的历史,而小泉家族成员在国会中有一席之地的时间则长达94年。麻生太郎的高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大久保利通。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鸠山家族开始由法学界步入政坛,如今已经是日本最有权势、最有经济实力的政治世家之一。
⑥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什么对全球股市有影响
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将从三大方面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
首先,雷曼兄弟有约6000亿美元资产,占据美国金融业16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4%。谢国忠判断,雷曼兄弟的资产平仓应该不是问题,但其股东和各种关联方都会出现问题--损失发生后,股东的钱肯定会赔掉,而持有该公司债券的债权方,也会面临债券缩水,根据优先权的不同,雷曼兄弟的各大股东势必要对这些机构进行资产清偿,如果仍旧清偿不了,就需要政府资金的介入。
其次,平仓后引发的价值重估。"不管是它欠人家的,还是人家欠它的",平衡之后,市场自然会对这部分资产形成一个价格,而这个价格也将引发美国金融机构一次资产重估。
最后,对于美国市场中长期影响显现--金融股价值重估以及新一轮资本金补充要求,意味着短期内股市会有下跌的可能。与此同时,由于价值重估造成的资本价格上升,又会令所有企业的股票出现价值重估,金融问题将直接打击消费需求并提升融资成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面临新的估算,非金融股出现下跌只是波澜影响一环扣一环的必然结果。
⑦ 美国十大财团和日本六大财团个是哪几个
美国十大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 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杜邦财团
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 克利夫兰财团 芝加哥财团
加利福尼亚财团 得克萨斯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原译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和联合飞机公司,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
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基安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银行(全称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日本六大财团
三菱财团
成立于1954年,共有28家大企业组成,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巨大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该集团主要以汽车、成套设备、军火、电子、石油化学、飞机、造船、核能等产业为重点,并致力于城市住宅开发和新材料开发等,控制着日本的军火工业,1977年后开始积极开展与我国经济交往。经理会称“金曜会”(金曜会,每月第二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三井财团
成立于1961年,目前有25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该财团在化工、重型机械、综合电机、汽车制造、房地产、核发电、半导体、医疗及办公电子设备等行业拥有优势。经理会称“二木会”(“二木会”,每月第二个星期四聚会,“木”,日语的星期四为“木曜日”)。
住友财团
成立于1951年,目前有20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金属业、金融业以及电气产业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其核心大企业有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化学、住友商事、松下电器、日本电器(NEC)、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部门有基础,后来又经营海洋开发和核能。经理会称“白水会”(白水会,住友财阀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为“白水”)。
富士财团
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团又称芙蓉集团,成立于1966年,目前有29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 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MARUBENI)为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广东省的“省长顾问”企业,在广东省的投资企业有10多家,今后积极寻求与中国的物流业方面的合作是其目前经营目标之一。经理会称“芙蓉会”(芙蓉会,得名于“芙蓉集团”)。
三和财团
成立于1967年,目前有44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三和银行、日商岩井、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户制钢所、夏普、日本通运、积水化学工业等。其中日商岩井及日棉居日本九大商社之列。该财团在钢铁制造业、通讯业、液化气、陶瓷、橡胶等行业有较强实力。经理会称 “三水会”(三水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三聚会,日语星期三为“水曜日”)。
第一劝银财团
成立于1978年,目前有48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是六大财团中成立时间较晚而成员最多的一个财团。其核心企业有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设、川崎制铁、旭化成工业、富士电机、横滨橡胶等。该财团在化工纤维、金融、光通讯、计算机、石油开发、食品等方面较有优势。经理会称“三金会”(三金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⑧ 雷曼兄弟公司简介及破产对全世界的影响。
友邦自称不会被波及 作为国内第一大外资寿险公司的股东,AIG濒临破产的消息让国内不少投保人开始担心手中友邦保单的安全性。友邦相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AIG成员公司所签发的保单由AIG全球各成员公司直接承保。这些公司均资本金充裕,并完全按照当地监管部门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资本金储备规定运营。AIG各成员公司将持续正常运作并满足对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诺与责任。“过去几天,金融市场形势发展严峻。虽然AIG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但我们在全球不同市场中拥有强劲优势业务与雄厚的资产基础。我们郑重向客户保证,AIG会履行承诺,满足客户及其业务运作的需求。”上述人士说。 昨日,记者还致电美亚保险企业传播部高级经理谷学斌,谷学斌要求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得到回复。 据了解,AIG现有业务遍及亚洲19个国家,客户约2000万。亚洲地区是该集团获利最为丰厚、利润率也最高的地区。根据去年年报分析,AIG的核心寿险业务中约有一半来自亚洲地区;集团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也来自亚洲。“友邦在亚洲其他国家都是以AIG子公司形式存在,但在中国内地还是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风险防火墙机制较弱,因此受到的波及可能会大于其他子公司。”据接近中国保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监管层会密切关注AIG分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状况,从而保障在友邦和美亚这两家公司投保的中国民众权益。 需切断雷曼破产的危机传染途径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尽管“两房”因事关美国国际金融地位而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援手,但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升级: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截至今年5月)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崩溃,从而造就了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另一家华尔街著名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危机也在进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在接二连三的冲击之下,格林斯潘关于此次危机“百年未遇”的断言更加坚定。 毫无疑问,美国次贷危机的这些新发展,除了直接加剧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之外,还会波及实质经济部门,加剧信贷紧缩,给世界经济复苏投下更多、更浓重的阴影。同时,对于同危机机构资金往来较多的国家,金融危机传染会较为严重。那么,就中国而言,主要的潜在危机传染途径是什么呢? 美国次贷危机新发展的冲击可以划分为实质性冲击和心理冲击两类。心理冲击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中制造恐慌气氛,这从昨日的A股表现就可见一斑。关于实质性冲击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是资产缩水途径。中国投资者在美国持有大量证券资产,雷曼公司破产,其股权价值化为乌有,债务价值大幅度缩水,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如果持有雷曼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其价值将与废纸相差无几。 第二条途径是抛售资产,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债权。如果海外投资者大量抛售中国资产然后退出,可能对中国外汇市场施加沉重的向下压力。这正是去年至今韩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外资机构投资者在韩国证券市场占据显赫地位,他们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使得韩元大幅贬值,韩国主要股指暴跌,而这还是在韩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强力干预之后的结果。 令人倍感侥幸的是,虽然中金、中信等机构均与雷曼兄弟往来密切,但雷曼兄弟这家“举世公认”的“华尔街一流投行”还没有成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战略性投资者。不过,雷曼在金蝶软件、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天津融创集团、铜管制造商金龙集团等公司的股本投资将面临转手,这些公司需要为股东变动的冲击做好准备。看来,我们在引进外资的时候,确实要多加小心。 除了上述直接危机传染途径之外,还存在间接的、比较深远的危机传染途径。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必定会蔓延到实质经济部门,这对于我们的外部经济环境是不利的。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国的危机就是外部投资者收购廉价资产的契机,但目前中国可能还不太好单独行动去购买这类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金融机构的股权。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不够透明,难以准确评估风险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对中国非常忌讳,要去收购的话,无疑将遭遇巨大的阻力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面对新一轮席卷而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当务之急是切断雷曼兄弟破产对中国的危机传导途径。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最新动态 全球紧急大救市 欧洲:央行紧急注资 欧洲中央银行9月15日宣布向欧元区国家的商业银行紧急注资300亿欧元,以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同日,英国中央银行也宣布向金融市场提供63亿欧元流动资金。瑞士央行也宣布,将以1.9%的隔夜利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 日本:注资1.5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16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入1.5万亿日元的资金以维护市场稳定。日本当局同时宣布,暂时禁止雷曼在日法人机构雷曼兄弟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美国:组合拳救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宣布,将采取包括扩大紧急贷款种类在内的几项新措施,以帮助金融机构应对严重的信贷危机。美联储14日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此外,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正在酝酿推出新举措,进一步限制股市投机者的“裸卖空”行为。 香港:向雷曼发出限制通知书 香港证监会周一对美国雷曼兄弟在香港营运的4家公司发出限制通知,以保存有关公司及客户的资产,并保障客户及投资者的利益。其中,香港证监会对美国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发出的限制通知禁止该公司处理客户及公司的资产。对其余3家公司发出的限制通知的条款则阐明证监会准许的若干例外情况 逍遥: 回答采纳率:21.6% 2008-09-28 07:21 检举 17日,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披露了持有雷曼相关债券的情况: 工行:1.518亿美元债券。 中行:债券7562万美元。 招商银行公告称,该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 兴业:风险敞口3360万美元。 交行:影响非常有限。 建行:正在核对过程中。
希望采纳
⑨ 现在买入华谊兄弟的股票合适吗年底会飚升吗
创业板是新鲜事物,现在股市里有很多什么都不懂的人,追涨杀跌的气氛会浓重的体现在创业板里,跟着庄家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