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红知识 » 佳宁集团股票号
扩展阅读
武汉长飞科技的股票代码 2025-02-09 13:13:29
我来贷公司股票代码 2025-02-09 13:00:50

佳宁集团股票号

发布时间: 2022-08-01 02:42:05

⑴ 有香港股市魔术师之称李明治的祥细故事,说是让证监会调查了

纠缠了近十二年的李明治案,终於来个了结,联合集团前主席李明治,上周五在高院承认两项发表虚假账目控罪,被判即时入狱一年。这位来自大马的股坛金手指,过去廿年叱咤金融界,挑战澳洲及香港监管机构都从未败阵,由他一手建立的联合系,在高峰时曾持有十间上市公司,市值合共逾九十亿元。可惜他最後与佳宁案的主角陈松青殊途同归,锒铛入狱,并於下个月在狱中孤独地度过其六十六岁的生日。这宗轰动股坛的李明治案,要由九二年当时的财政司麦高乐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联合系十间公司算 起。调查延至九八年,李明治及联合集团前财务总监谢柱辉正式被检控,其间李明治曾四度以不同理由申请永久终止审讯,虽然有两次成功,但控方上诉至终审法 院,最後终院在去年八月将案件发还高等法院重审,辗转至上周四再度开审。李明治一共被控六项控罪,其中两项串谋讹骗罪,涉及九○至九二年期间,与联合集团 系内公司进行配股活动时,公司并 无真正收足集资款项有关;而另外四项控罪,就涉及联合集团及联合地产於九○至九一年年报内,涉及公布的股本金额、资产净值失实,李明治当时为联合集团主 席,故被控以串谋讹骗及发布虚假财务资料。在与控方达成协议下,李明治上周四在高院承认九○及九一年度联合集团年报内的资料不实,是控罪中刑罚最轻的两 项,而控方则答应不再提控馀下四项控罪。
金融老手沦为阶下囚消瘦不少的李明治上周四认罪後获准保释候判,毋须还押羁留所。翌日李明治结着红领带,从容地来到高院,大方地任记者拍照,似乎信心十足。开庭前,他仍与律师及家人谈笑风生,法官贝伟和宣判时说:「你当时作为公司主 席,在知情下容许及同意发布虚假账目,因此负上重大责任。」不过贝伟和接纳李明治代表律师金力生的求情,指案件已经拖延十多年,加上李明治患有糖尿病、心 脏病及抑郁症,所以将量刑两年的起点减半,「轻判」他入狱一年。李明治听到被判入狱时,不禁露出错愕表情。不过他很快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後双手合十、托住 下巴,冷冷地看着法官宣读量刑的理由。李明治没料到自己要沦为阶下囚,他更早已约定一名德国银行家在下个月出外公干。事实上,他花了十二年时间,不惜先後 重金礼聘英国御用大律师Jonathan Caplan、大律师金力生(Alexander King)及曾在佳宁案做辩方律师、现为高院法官的伦明高(Michael Lunn)为自己辩护,过去十二年与政府周旋到底。一直在旁听席守候的李明治太太,闻判後最初低声饮泣,未几号啕大哭,最後她更不支晕倒、呕吐及抽搐,场 面凄酸。女儿李淑慧、女婿陈禹嘉及幼子李成煌一直陪伴在母亲身旁。李明治被押走前一刻,在犯人栏轻轻叫了一声Shirley,然後将数张一千元纸币、一张 红纸及手提电话交给一名女士,并耳语了一会。这名外表娟好的女子名叫庄淑涴,今年四十九岁,是李明治的知心好友。曾任职申银万国,现时是中国网络主席兼大 股东,而中国网络持有联合集团百分之九股权。李明治九八年准以二千五百万元担保出外时,庄淑涴便是其中一名人事担保,她与李明治一家相处融洽,曾入住的地 利根德阁单位,正是李明治顶楼单位的下层。李明治祖籍福建,一九三八年在马来西亚出生,在澳洲悉尼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八十年代初期,他成立了辉煌澳洲 (Sunshine Australia)。他善用复杂的交易手法壮大公司,令澳洲证监会不满,并下令暂停辉煌的股份买卖及进行聆讯。眼见形势不利,李明治遂於八六年转战香港。
火 速建联合系王国李明治以过江龙身份,很快便在香港打稳阵脚,全因他的处事作风狠、快、豪爽。八七年他在一天内动用一亿澳元,一口气买下湾仔旧升平舞厅(现 为皇悦酒店)、旺角联合广场及告士打道地皮。买旧升平舞厅当日,是一个下雨天,李明治刚刚下机,便摸黑入地盤视察。为了不给对手有反价机会,李明治没有还 价便买入。短短半年间,他以一亿八千万卖出这块地皮,净袋一亿元。告士打道地皮更与日资的鹿岛集团合作,发展为联合鹿岛大厦,成为联合集团的旗舰物业。由 联合地产发展的豪宅地利根德阁更是李明治得意之作,九四年联合地产出售地利根德阁一及二期,套现二十二亿元。第三期则保留收租,曾是全亚洲最高住宅,李明 治将最顶层的八千平方呎、饱览维港海景的复式单位留给自己居住,大有君临香港的豪气。不过李明治现已搬出,该单位亦在今年五月放租。八六年来港的李明治, 很快便与证监会交锋。八七年李明治与两名董事入股兆安地产三成五股权,但无披露三人为一致人士,以避过进行全面收购。结果被证监会点名谴责他违反收购合并守则。不过这亦无阻联合系迅速扩张,在不断收购下,李明治的联合系王国全盛时期共有十间上市公司,从事地产、证券、钢铁及印刷等业务。联合系之所以快速壮大,与李明治、联合集团前财务总监谢柱辉及已逃到台湾的前董事陈进安有关,他们发明的「支票轮」造数手法,有财务融资人士形容是创当年先河之举。
离 岸设私人银行例如九一年三月,联合集团以先旧後新方式,以每股一元四角配售联合地产股份,集资一亿九千八百万,联合集团先向独立第三者出售旧股,所得款项 理应向联合地产认购新股。但联合集团向联合地产以支票支付认购股份金额的同一日,联合地产同时向第一华南银行发出同等金额的支票。这间第一华南银行,是一 间在纽西兰附近库克群岛(Cook Island)注册的银行,根据九三年政府调查联合系的报告显示,这间银行没有向公众提供银行服务,而是联合系及李明治私人公司专用的银行。换言之,联合地产把支票过数後,资金如何流动,只有李明治最清楚。系内最多现金的联合地产,透过「存放」资金在这间私人银行,然後由银行「转贷」予母公司联合集团及李明治,作为策动收购及增持股份之用。由於是贷存款项,联合系不用公布这些关连交易,而联合地产年报中,反而出现巨额的短期「存款」。所谓「存放」及「转贷」,其实只是在年报上记账,从而谷大整系资产值。
喜 欢挑战法律而触发联合系被调查,其实是现任立法会议员詹培忠「爆阴毒」。詹培忠九一年将伟益三成股份出售给李明治,只保留小量股权,李明治从无披露在伟益 的权益。九二年初,伟益向联合地产以二亿八千五百万元购入红山半岛,需要大比例供股融资,引起小股东詹培忠不满,於是致函联交所告状爆出李明治是伟益大股 东,然後由证监会调查。谈到李明治入狱,詹培忠赠兴地说:「Ming Tee好醒,认罪前一定与政府倾过。点解最终都要坐监?或者他以为自己受误导!这些都是命中注定。」这位曾因串谋讹骗入狱的过来人,还「语重心长」地寄语 李明治:「扣除假期,只是坐八个月,咪休息吓罗!」九二年八月,当时的财政司麦高乐委任容永道会计师楼合夥人聂雅伦展开调查;九月商业罪案调查科派出三百 名蓝帽子,搜查与联合系关连公司。面对政府高调出招,李明治一直保持镇定,在不足一年内火速出售五间上市公司,包括将东荣钢铁出售予长江实业等,套现近十一亿元。九三年出席美商会聚会时,他依然十分风骚,发表「出位」言论,教在场「老外」到大陆做生意之道,他竟然说:「法律不是一回事。」他更暗示贿赂有效,「不要说是行贿,而是经济援助,最重要是肯定自己不会被人查。」
强人充满自卑感李明治亦非一味与政府硬碰,调查一开始他便引入社会名流入联合系内董事局,包括前马会主席麦蕴利、前机场管理局主席黄保欣、前立法会议员刘华森等,以保持公司声誉。九三年政府发表调查结果後,他便辞去系内所有职位,日常业务主要由长子成辉处理,女儿淑慧在联合集团为非执行董事,幼子成煌则担任马来西亚上市公司Mulpha的主席。李明治这番人事安排,令他入狱後,联合系仍然如常运作。这点「远见」,就是他与其他入狱的公司主 席最大分别。不过联合系活跃程度大不如前。连李明治本人在过去六年的继续审讯期间,亦明显低调下来,甚至连女儿李淑慧九九年的婚礼亦刻意低调,只请十多名 亲友观礼。李明治一生爱与监管机构斗智斗力,据说是源自他的自卑。一名曾与他共事的商界人士说:「他自卑感很强,经常觉得自己是马拉人,被人『虾』,所以 最爱走法律罅,觉得这样才过瘾。」
案中经典——佳宁案李明治案件之复杂、审讯年期之长、证人证物之多,虽然是近年罕见,但仍然未能打破佳宁 案所创下的纪录,论佳宁案的戏剧性,更是李明治案所不及。佳宁创办人兼大股东陈松青,八三年涉及商业罪案被捕,展开了长达十三年的诉讼,成为香港有史以来 审讯最长的官司。佳宁案用了二亿元公帑,廉署调查员在欧、美、澳、亚洲等十三个国家,会见了三百五十名证人,出庭证人达一百六十名,在两万件呈堂证物中, 包括了四百万页文件。审讯期间有一名证人被枪杀,一名负责佳宁案的廉署调查员疑不堪压力自杀。八七年主审法官柏嘉以控罪重复为由,裁定陈松青等六名被告无 罪释放,受到舆论非议。柏嘉翌年辞职,却在塞浦路斯离奇车祸中丧生,为佳宁案更添戏剧性。後来控方上诉,陈松青於九六年被判入狱三年,扣除假期後,实际入 狱十八个月。九八年出狱後已甚少再露面。
李明治案始末86年李明治结束澳洲业务,转移来港发展。87年李明治与两名董事入 股兆安地产逾35%股权,但无披露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士,避过进行全面收购,被证监会谴责违反收购合并守则。91年11月联合系拟私有化。92年2月证监会 接获伟益小股东詹培忠投诉,指李明治无披露为伟益大股东身份。证监还介入调查联合地产购入红山半岛,是否属於关连交易。92年8月前财政司麦高乐委任容永 道会计师楼合夥人聂雅伦,调查联合系内十间公司。92年9月商业罪案调查科高调地派出300名警员,上门搜查联合系公司。93年3月李明治就商业罪案调查科的调查申请司法覆核,被高院驳回。93年9月政府公布调查结果,指联集部分董事曾从事不当及损害小股东利益行为,并交由商罪科跟进。93年10月李明治辞去联合系内所有职位。97年5月联合集团财务总监谢柱辉於澳洲雪梨被捕;前董事陈 进安则被警方通缉。98年8月谢柱辉被引渡返港受审,李明治於文锦渡过境时被捕,两人於东区法院提堂。99年6月案件转介高院审讯,李明治申请永久终止聆 讯。00年7月高院颁令永久搁置案件,李明治、谢柱辉当庭释放。01年2月政府聘请前律政司唐明治,上诉至终审法院。01年3月终审法院把案件发还高院重 审。02年3月控方的专家证人,前工商东亚董事总经理李国荣,因未有披露曾被证监会调 查,而被质疑其认受性,法官解散陪审团。02年12月法官指控方偏袒李国荣,影响公平审讯,再次颁令永久搁置聆讯。03年8月终审法院再度发还李明治案件 高院重审。03年12月谢柱辉突然认罪,被判入狱16个月,缓刑2年,并返澳洲与家人团聚。04年5月李明治申请永久终止聆讯,被高院否决。04年11月 李明治与控方达成认罪协议,承认两项发放虚假账目声明控罪,被判入狱12个月,取消出任公司董事资格4年及支付堂费$1,500万

⑵ 詹培忠的人物简介

父亲是香港经营进出口生意的富商。他1956年来港,中五辍学,即离开香港到柬埔寨协助其父经商,其间足迹遍及越南、老挝、柬埔寨。60年代末期回港开创个人的事业,经营香港与东南亚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1971年,因父亲参股水利公司,派他到远东交易所任职,从此投身证券行业。
1973年黄子明家族的宝光公司创办股票部,由他全权负责,后又加入黄氏家族的精工及金岛集团的管理层。
1979年陈松青的佳宁公司收购黄氏家族的美汉公司,组成佳宁集团,他成为佳宁的经纪人。
1982年自创首间上市公司---新时代。
1983年佳宁倒闭,詹氏移居加拿大。
1985年重返香港,再在股市活动,专收购有问题的小企业,通过重组及注资,然后出售赚钱。

⑶ 陈松青的陈松青

陈松青,1935年生,新加坡人,香港佳宁案主脑
19世纪50年代中期,陈松青赴英国留学,获得工程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做建筑工程师。原本在新加坡任土木工程师,在当地破产后,在1972年6月抵达香港,受地产商钟正文所用,担任项目经理。3年後,陈松青自行成立一间地产公司。在1970年代,香港经济大发展,房地产市场劲升,陈松青因而淘得第一桶金。他其后再与钟正文合作,成立佳宁集团及无数子公司及关联公司,又以行贿手段向香港注册的马来西亚裕民财务获得无限量的贷款,行动低调。
另一方面,陈松青行动高调地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美汉,再更名为佳宁置业有限公司。又以10亿港元的天价,向老牌英资公司怡和子公司,全栋买下香港金钟甲级写字楼金门大厦,并改名为 “佳宁中心”。香港传媒因此争相报道,可惜不知佳宁的资金来源,及幕后人物背景,只得到传闻。
6个月后,佳宁转手整体出售金门大厦,净赚毛利6.8亿港元,使美汉此一蚊型空壳公司由股价6港元,飙升至15.4港元,只是9个月功夫,上涨了250% ,其实,陈松青利用“佳宁系”的子公司、孙公司,对股价操纵,以“左袋买右袋”的手法使佳宁股股颷升,持续高企。
不久后,香港面临1997问题、中英谈判等令香港地产和香港股市下滑,钟正文率先人间蒸发,致使佳宁诈骗案终现形。由于债权人纷纷告上法院,佳宁集团及子公司相继清盘,至1983年10月2日,陈松青等被捕。1994年,陈松青被控诈骗、提供非法利益等罪名。最后在1996年被控罪成,判处入狱三年。
陈松青的财技手法,为后世人模仿,但由于对投资者权益构成莫大威胁,所以香港政府后来修改法例,杜绝有人用类似手法犯案。 陈松青,1998年初在香港出狱,与妻子和三位女儿长居于新界西贡清水湾道281地段。此为女儿以公司名义于1992年4千万元购入并重建。邻居紫庐是“鹧鸪菜”老板张紫珊。
陈松青名义上,仍是香港上环干诺道中三家私人公司的董事。本人的生意,由女儿经营,包括投资公司、房地产、证券和信贷等。陈松青作风低调,只是在2001年12月为叶剑英孙女叶静子在香港的“西藏珍宝展”送上大花
篮致贺,因此为传媒发现。 于上世纪80年代叱咤一时的前香港佳宁集团主席陈松青,因佳宁诈骗案锒铛入狱,风光不再,又与好拍档恒生银行后人林秀峰反目,为争夺5件价值过亿(港币,下同)的古玩对簿公堂,最终被判须赔偿林秀峰逾1亿元损失。
林秀峰早前入禀高院申请陈松青破产,高院15日在陈松青没有出庭的情况下,正式向陈松青颁下破产令。陈松青好友詹培忠指,估计陈松青不还钱只是跟林秀峰“斗气”。
因5件古玩而导致破产的“一代富豪”陈松青,15日并未到庭,也没有律师代表抗辩,最后法庭正式宣布陈破产。据悉,苏富比已将于2005年以天价拍卖的“清乾隆珐琅古月轩锦鸡图”的1亿多元收益,通过法庭归还予林秀峰,另外不包括律师费及讼费等,陈松青仍欠林秀峰约6000多万元款项,另外还须等待清盘官完成核数工作,才清楚余下欠款是多少。

⑷ 香港十大奇案的佳宁谋杀案

佳宁谋杀案 ── 伊巴谦之死(1983年)
佳宁案历时十七年,涉及款项达六十六亿元,诉讼费更超过两亿元!但主谋陈松青只被判入狱三年,其中一年多更在羁留病房中渡过!不过,三个和案件有密切关系人士却离奇死亡!
其一是律师温树宝,他被发现在寓所泳池溺毙,最后证实是自杀。另一名是法官柏嘉,他于审结陈松青等人后一年,于塞浦路斯发生交通意外不治毙命;柏嘉太太于93年亦宣告破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马裕民财务的财务总监伊巴谦。1983年,他专责到港查核该公司一笔为数四十亿元贷款,其后他的尸首被发现弃置于大埔火车站附近的蕉林内,警方相信他是遭人勒死 !
陈松青,前佳宁集团主席,一九八三年十月与公司董事何桂全被拘捕,控以诈骗罪名,当时佳宁集团负债一百亿。佳宁案也是香港开埠以来诉讼期最长的案件,至一九八六年十月方审结,陈松青承认两项串谋讹骗两亿八千万美元,入狱三年。陈松青与司法部门的恶斗,有其制造财富的狠劲,自八三年来,多次向法庭申请永久搁置聆讯,令香港go-vern-ment要负担近两亿元的诉讼费。至一九八七年主审按察司以控罪重复为理由,裁定陈松青毋须答辩,当庭释放。按察司后来深受批评,指其判错案,结果按察司于八八年辞职。律证署并没因陈松青在主要控罪开脱而放弃,继续控以陈松青其他罪名。陈松青被捕前,贷款与陈松青的大马裕民财务助理经理在香港一间酒店被杀,尸体被移到野外蕉林。此谋杀案开审前一天,负责佳宁产业交易的律师又离奇自杀。一名负责佳宁案件的廉政公署调查主任,疑因工作压力过大,自杀身亡。曾审理佳宁案的按察司,辞职后第二年在塞浦路斯撞车死亡。陈松青曾是香港的发财神话。他一九七二年从新加坡来港,不过是一个工程经理。七九年他瞒天过海,向马来西亚裕民财务借入大笔资金,随即宣布收购一间上市公司,易名佳宁企业,逼高股价,随即开始滚雪球,以钱赚钱。八O年他曾以十亿港元购入中环金门大厦,半年后以十七亿出售,一转手赚七亿,令香港股民如痴如醉,佳宁集团的股价两年内上升一倍,业务包括地产、航运、旅游。一九八二年香港前途危机出现,佳宁卒之吹破肥皂泡,负债累累,八三年佳宁停牌及清盘,但多间财务公司及银行都无法追回欠款,更不要说跟风的小股东了,手持的股票顿成废纸。他们原来以为废纸可以变成金。 胡礼达Warrick Reid,原籍新西兰,前香港律政处副律政专员,在香港律政署工作十四年,于八九年被廉政公署起诉财富与官职收入不相称,翌年被判监八年。他就任副律政专员其间,曾收受一千两百四十万元的赃款,作为不起诉的代价。他被捕后曾作污点证人,指证其他合谋贪污人士,一共十三人,结果获减刑一年。胡礼达于九四年出狱,并被驱逐回新西兰。不久又因涉嫌提供假证供,再度被起诉。

⑸ 西安佳宁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西安佳宁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29日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整。公司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栖西路8号。具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西安佳宁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有:消防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采暖通风及中央空调系统工程施工、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施工及产品销售。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公司培育出一支素质过硬、专业、规范的施工队伍,公司现有高级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5名、会计师1名。施工队伍配备具有专业证书的项目经理、质量监督员、施工安全员等技术人员。样板工程有西电研发楼消防工程、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消防工程、省体育场活动中心消防工程、中国移动西北大区1#2#仓库物流中心消防工程、内蒙古凯德文化广场消防工程、沃斯特项目钢结构厂房消防工程(阎良)、陕西信息大厦消防工程、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钢结构消防工程、沣渭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区改造消防工程、万方汽配钢结构消防工程航天504研究所B2建筑消防工程、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消防工程、陕西有色光电厂房消防工程,西安小寨赛格商场消防工程等。公司秉承科技为先导、质量重生命的原则,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与国内知名消防器材公司合作,质量过硬的原材料,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先进的管理,丰富的从业经验,使佳宁公司在施工质量、施工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均达到一流水平,深受社会各方赞誉。
法定代表人:张艳娟
成立时间:2010-04-29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1010010029541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关正街16号含光雨露1幢12306号

⑹ 谁有詹培忠的父亲资料高分哟

广东潮安人。1946年生于潮州。父亲是香港经营进出口生意的富商。他1956年来港,中五辍学,即离开香港到柬埔寨协助其父经商,其间足迹遍及越南、老挝、柬埔寨。60年代末期回港开创个人的事业,经营香港与东南亚之间的进出口贸易。1971年,因父亲参股水利公司,派他到远东交易所任职,从此投身证券行业。1973年黄子明家族的宝光公司创办股票部,由他全权负责,后又加入黄氏家族的精工及金岛集团的管理层。1979年陈松青的佳宁公司收购黄氏家族的美汉公司,组成佳宁集团,他成为佳宁的经纪人。1982年自创首间上市公司---新时代。1983年佳宁倒闭,詹氏移居加拿大。1985年重返香港,再在股市活动,专收购有问题的小企业,通过重组及注资,然后出售赚钱。目前他在香港及海外拥有的上市公司共10间,即新时代、伊人置业、明仁企业、第一城市、威华航运、纪德置业、伟益置业、港澳发展及加拿大的GIANTBAY RESOURCES和LAROUGE RESOURCES,成为香港的亿万富翁。

⑺ 利孝和夫人哪里人

利孝和夫人本名叫“陆燕群”是香港人。
陆雁群1925年8月1日出生在香港一富有商人的家庭,父亲是香港殷商陆文流,母亲陈淑颖。
利孝和夫人:TVB董事 TVB大股东之一 她夫君利孝和是前TVB股东

说起陆雁群,应该先说一下利氏家族,因为陆雁群出嫁后即名为利陆雁群,成为利氏家族成员。
香港世家的发迹,十居其九与地产有关系,至于他们如何获取第一笔起家的本钱,却各有不同的故事。
香港著名富商利氏家族的先祖,是靠贩卖鸦片积聚财富的,然后经营地产及其他生意,进而成为世家。
利氏家族所经营的生意,可谓包罗万象,除地产及物业收租外,还包括了酒店及投资控股,主要财产包括了持有上市公司希慎兴业约45%的股权、持有利园国际酒店主要股权
以及美都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兴华半导体公司、上海商业银行、银联保险、享宝财务、香港钢管以及铜锣湾数幢物业的业权等。
现时利氏家族成员,持有部分电视广播及电视企业的股权,另加上上海商业银行、银联保险、享宝财务、香港半导体公司、太古、国泰、恒生、中煤、汇丰及和黄等多家公
司的股权。
利希慎共有七子七女,分别由一妻三妾所生,利孝和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后来成为陆雁群的丈夫。
利孝和1910年出生,7岁时,在瑞士籍的家庭教师陪同下,与大哥利铭泽一同负笈英伦,两兄弟皆考入著名的牛津大学,利铭泽读的是工程系,利孝和则念法律系,并取得牛
津大学文学士及民事法学士学位,1932年成为执业大律师。
1943年,利孝和出任中国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之特别助理及中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1946年被委任为中国外交部顾问、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兼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国
首席代表的特别助理。
进入60年代,电视行业在香港前景见好,他便与弟弟利荣森、利荣达合作,投资电视业,成为香港电视的创办人之一。
1967年,他出任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职。利孝和投资成立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可说是精明的抉择,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生意场上先人一步的锐利眼光。这项投资,不仅为他带来巨大名气,而且也使利家的财产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利孝和大力发展饮品业及酒店业,曾任联合汽水厂有限公司及美都酒店有限公司主席。在香港饮品业及酒店业也曾辉煌一时。
雄厚的家族势力加上教育背景,利孝和成为香港商界不可等闲视之的黑马,很多公司邀请他当董事。这些公司包括香港烟草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银行、国泰航空公司等。
到了1978年,利孝和获委任为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董,随后又被委任为纽约亚洲学会之分区主任。

喜结连理

陆雁群1925年8月1日出生在香港一富有商人的家庭,父亲是香港殷商陆文流,母亲陈淑颖。同那个时代所有富家子女一样,陆雁群从小在香港圣斯蒂芬女子学校接受教育,并于1945年中学毕业后,到美国米露士女子大学修读商业管理学士课程,四年大学毕业
后返回香港。
陆雁群与利孝和在香港成婚是1949年5月20日,陆雁群年方24岁,利孝和则39岁,比
她年长15岁。
陆雁群就此把自己关在了豪门园内,全心全意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支持着。如果说利孝和是一个成功的男人,那么陆雁群就是他身后的无名英雄。可以说她无怨无艾的自我牺牲为丈夫事业的壮大、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陆雁群悉心打理小家,利孝和全力以赴在商场拚搏,夫妻的感情也在这种自然分工中慢慢地更加深厚。

秉承夫业

利孝和逝世那年,陆雁群55岁,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虽然陆雁群曾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非平庸之辈,不过长期理家的她,一时间面对丈夫过世留下的如此庞大的遗产,确实有些仿徨。
当时,她的儿子宪彬刚在美国念完大学课程回到香港,在银行工作,晚上还兼修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无暇照顾帮助母亲。大女儿蕴莲远在澳洲,远水解不了近渴。小女儿蕴珍还是读书的年纪,正在美国上学。
陆雁群求人无路,只能咬紧牙关,自己处理丈夫遗留下的产业。
对于一位从未涉足商界的女子来讲,守住家业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更何况还要发展壮大家业?
前半生有丈夫强有力的支撑,不需她花费精力去想事业的事。现在则不同了,一夜之间有亿万家产在她名下,她不得不亲手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能力。
陆雁群确实不是一位弱女子,在人生的转弯处,每一次都会顺应天时。当初嫁给利孝和,她即顺应命运的安排,做好她的家庭主妇。现如今丈夫辞世,一下子把她从后台推
到了前台,她当仁不让地改变了30年的生活方式和所扮演的角色。从陆雁群做出决定,由自己亲自打理家业的那一刻起,她就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她来讲完全陌生的商
业大世界,从小家勇敢地走了出来,以女强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节节取胜

陆雁群与丈夫在做生意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利孝和不爱守业,喜欢创立自己的事业,陆雁群则对做生意根本不感兴趣。
她的投资哲学是:既知自己不懂做生意,不如在看中某生意时,买它的股份,让别人替自己赚钱。比如说,她认为内地房地产会涨价,不必老远跑到内地去起楼,只要买做
内地地产生意的优质股份便可达到目的。
于是,她决定把企业卖掉,收回资金,投入到自己的能力控制得住的专长上。
很多人认为,亲人亲手创立的家业有纪念意义,即使市道不好,也要鼎力守卫,不能拱手让人,应该让家族大业世代相传。
陆雁群却打破常规,摒弃了这种观念。她把丈夫遗下的生意一一买掉,然后投资到股票、外汇以及物业方面。她的观点是:与其做生意的奴隶,不如用生意来做她的生财工
具,以钱赚钱。
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努力,丈夫遗下的财产在她手中以倍数递增,令许多男士望尘莫及。
在利孝和去世后不久的1980年,陆雁群就把联合汽水的厂房出售给当年在香港响当当的佳宁集团有份的一个财团,汽水业务则售予杨协成,从中套现几亿港元。这是陆雁群
在丈夫去世后下的第一步棋。
1981年适值美元低潮,一美元兑港元只有5元多时,陆雁群看好行情,把出售联合汽水所得的几亿港元现金,投资到美元上。1982年中英政府因“九七”问题谈判陷入困境,
港元大跌,美元升值,一美元可兑港元七八块。仅一年时间,陆雁群就在外汇市场上大赚一笔。接着陆雁群又投资日圆,到了1985年日圆大幅升值,使她又着实赚了不少,大家不
能不佩服陆雁群的投资眼光。
继出售联合汽水厂后,陆雁群又进行第二步出售丈夫遗留的产业。
1987年,陆雁群随邵逸夫售出其23%的无线股份给澳洲奔达集团之后,又把自己所持无线股权中的3%售予奔达主席庞雅伦。那时,陆雁群出售所持无线股权,每股作价14元,
总共套现了1.2亿元港币。
长期以来,陆雁群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把资金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目前,她的七成资金放在债券、外汇及股票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上,其他三成放在物业上。过去几年
,香港物业市道一路兴旺,可说是举世兴叹,那么陆雁群手中的物业也就只有升值之理了。谁也想不到,陆雁群会如此幸运,百发百中,几乎没有失算过,大踏步地滚动着资金,家产越来越丰厚。


闲情逸致

平时,陆雁群不用上班,也毋须料理家务。但她长年保持早起的习惯,每日八点起床,早餐后看当天的报纸,然后在家中的泳池游水,甚至在冬天也不间断,有时跳一会儿绳,做足一个小时的健身运动,这点是不少年轻人自愧不如的。
之后,陆雁群外出打点事务,银行、经纪行是她常去的场所;高兴了还会一改形象,换下旗袍,穿上长裤、外套,亲自到上环街市买菜。她大多是在外用过午餐后做些案头工作,复信、整理文件等等。
小心的饮食习惯,加上每天做足一个小时的健身运动,陆雁群的体重十几年如一日她在少女时代,曾获得水仙花皇后奖,其时,体重是108磅。几十年过去了,年事已高的她只是重了两磅,应该说是十分难得的。
陆雁群却一直忠于自己对先夫的爱情,全心全意地抚养自己的三个子女。
如今子女们早已长大成人,移民的移民,出嫁的出嫁,剩下陆雁群独居于布力径四号两万平方尺的豪宅。陆雁群每日有规律地忙碌,也不觉得日子沉闷。她十分开朗,口头禅是“一切明白”,深信所有烦恼与困难都可迎刃而解,生活自然感到开心。
陆雁群常常教导孩子:不要因为家境富有而骄傲,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不幸,不少人在失去伴侣后变得消沉颓废,陆雁群却秉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并得以享受事业成功的幸福。

⑻ 佳宁是什么电视剧

心跳源计划。

裘佳宁作为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女科学家,在被导师剽窃了论文,毅然回到国内参与“源计划”的研发工作。

当然,现实却也不像裘佳宁想的一帆风顺,裘佳宁需要面对的不仅有充满挑战的“源计划”,还有惊心动魄的职场竞争。

剧情简介

女科学家裘佳宁是国内著名医药集团“源计划”实验室的核心研究员,她一心想攻克课题,向科学界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更为奠定祖国在生物科学界的地位。试验进行到临床阶段,实验室来了一名新晋研究员周小山。

周小山的睿智内敛吸引了裘佳宁的注意,而裘佳宁的美丽坚强也搅乱了周小山一向平静的心湖,可周小山的真实身份却是一名掮客,他的到来是要夺走裘佳宁的科研成果。

然佳宁格局高远,一心扑在事业上,并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感召,坚决捍卫祖国的科研成果,在这过程中,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国家的大义也感染了周小山,最终佳宁和小山一起完成了研究,为国家争光。

⑼ 美国银行中心的佳宁案与金门大厦

1980年1月,佳宁主席陈松青以9亿9800万港元购入金门大厦,数月后,以接近一倍的16亿8000万港元转售予另一财团,当时的交易并无向银行借贷,佳宁声称收购资金由佳宁背后的财团支付,交易实际是意图向外界展示佳宁集团的实力。
1982年,香港地产因前途问题而大跌。1982年10月,佳宁的债权银行入禀法院要求将其清盘。1983年10月佳宁集团清盘。1983年9月,香港警方开始调查佳宁于1980年金门大厦的交易,当中陈松青等人因涉嫌诈骗被提出检控。经过复杂司法程序,1987年案件在最高法院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