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股票日內高頻交易收益
擴展閱讀
TST營業執照有股票代碼嗎 2025-02-02 04:27:43
上海和深圳股票代碼簡寫 2025-02-02 03:18:29

股票日內高頻交易收益

發布時間: 2022-12-30 00:57:25

⑴ 急!請問股票里的(資金凈流統計3日5日10日20日30日)是什麼意思它們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詳細點、謝謝

這個意思就是3日5日10日20日30日的日均線的平均值。
相關資料:
資金流向指標怎麼看?
大盤資金流向分當日實時資金流向和多日資金流向路線圖兩部分。大盤實時資金流向統計當日實時資金流向,包括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資金差、資金比、主力散戶流入、資金異動監控等數據。大盤多日資金流向數據統計大盤近1日、3日、5日和10日的總資金流向、主力資金流向、散戶資金流向數據,並根據時間序列,將資金流向增量數據和累計數據以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形成資金路線圖。
實證研究表明,由日內高頻交易數據統計得到的資金流向(Money Flow)指標,對於個股的選擇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基於資金流向指標的股票組合在我們的測試周期內能取得持續的超越市場的收益。
通過對不同的資金流向指標計算周期和組合持有周期的比較, 發現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持有周期越短,組合超越市場的收益越多,暗示資金流向對個股收益預測時短期要好於長期。
資金流向組合取得超額收益主要源於A股市場的動量效應。但是和股價動量效應相比,資金流向組合對指標的計算周期和持有周期的選擇性沒有股價動量效應敏感。在我們選擇的不同周期內,資金流向股票組合都能取得超越市場的收益,而股價動量效應組合較嚴重的依賴於周期的選擇。
東方財富網站「資金流向」的統計,但只能查看當天,怎麼樣查看歷史某天的主力資金,還有某天的五日資金?
資金流向計算方式是模糊的,以買單成交是凈流入,以賣單成交是凈流出!

⑵ 頻繁交易究竟能夠帶來多少收益

斐翔:頻繁交易並不帶來高收益

作者:斐翔

一年買賣510隻股票,究竟能夠帶來多少收益?近日,金陵葯業(000919,股吧)的年報給出了一個答案:0.7%,相比當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說,實際上還沒有跑贏CPI。在股票交易中,我們常說「長線是金,短線是銀」,但過於頻繁的交易,卻可以使你顆粒無收。

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散戶來說,不太可能,也沒有能力在一年中買賣500多隻股票,但頻繁交易肯定是存在的。之所以會頻繁交易,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買了之後,在第二天就賺錢了,而且上漲的幅度還不小,希望落袋為安;另外一種則是因為自己看中了幾個股票中,買的股票沒有漲,沒有的股票卻出現了大漲,通過賣掉沒有漲的而進行追漲。

    追漲殺跌是頻繁交易的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因為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每天不買或賣上一次就覺得自己沒完成當天的工作。但股市並不是每天都有盈利機會的,你覺得不買不賣就沒事干,缺少刺激,代價是每次出入場的手續費。除了手續費之外,每天買賣都帶給你情緒的波動,沖散了冷靜觀察股市的注意力。

    過度交易會損害投資人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可以認為是一種對未來的展望和把握能力。在一輪牛市行情中,大多數股票都會上升,這就像所有的船隻都會隨著潮水的上漲而上漲一樣。而在熊市,大多數股票在大多數時間里都會下跌。然而,上升或下跌通常是以趨勢運行方式進行的。在上升的過程中會有回檔產生,在下降趨勢中也時常會有反彈出現。這就意味著,即使投資人購買了一隻優良的股票,也會在一個主要的趨勢中逆向而動。如果投資人不斷在市場中搏擊,頻繁進出的結果會使投資人的操作界限變得非常短。這樣一來,投資人將難以確認一個主要趨勢的運動方向,往往是在經歷一連串令人痛苦的損失之後,才會明白主要的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的結論。

    彼得·林奇說:「你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賠錢,但得花很長的時間賺錢。」因為過分的自信和熱情引起的粗心終將導致市場判斷失誤,並引發更頻繁的交易。避免頻繁交易的關鍵,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炒股心理。

⑶ 高頻交易和量化交易有何不同

高頻交易和量化交易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概述不同:

1、高頻交易的概述: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

2、量化交易的概述: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二、兩者的作用不同:

1、高頻交易的作用: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

2、量化交易的作用: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三、兩者的特點不同:

1、高頻交易的特點:

(1)高頻交易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程序化交易;

(2)高頻交易的交易量巨大;

(3)高頻交易的持倉時間很短,日內交易次數很多;

(4)高頻交易每筆收益率很低,但是總體收益穩定。

2、量化交易的特點:

(1)紀律性。根據模型的運行結果進行決策,而不是憑感覺。紀律性既可以剋制人性中貪婪、恐懼和僥幸心理等弱點,也可以克服認知偏差,且可跟蹤。

(2)系統性。具體表現為「三多」。一是多層次,包括在大類資產配置、行業選擇、精選具體資產三個層次上都有模型;二是多角度,定量投資的核心思想包括宏觀周期、市場結構、估值、成長、盈利質量、分析師盈利預測、市場情緒等多個角度;三是多數據,即對海量數據的處理。

(3)套利思想。定量投資通過全面、系統性的掃描捕捉錯誤定價、錯誤估值帶來的機會,從而發現估值窪地,並通過買入低估資產、賣出高估資產而獲利。

(4)概率取勝。一是定量投資不斷從歷史數據中挖掘有望重復的規律並加以利用;二是依靠組合資產取勝,而不是單個資產取勝。

⑷ 當天對同一隻股票高賣低買收益怎麼計算

關鍵看你的交易費多少。
收益是累計的。第一次990,第二次800.如果你計算準確的,盈利就是1700.
問題你第二天實際的差價才0.09塊*1000股=90塊。
賣出成本=24400*(0.1%(印花稅)+0.15%(假如交易費是0.15%))+過戶費(上交所才有,這里忽略)=61塊。
買入成本=24310*0.15%=26.6
你第二天實際盈利才2.4塊。假如你買入的是上交所股票,實際你可能虧損……
假如一些證券商如:國泰君安還有所謂的「規費」沒有計入交易費是另外加的。那你實際交易成本比較高。

⑸ 做為小股民,在股市中高頻交易是好還是不好

一句話:高頻交易是博士生才能乾的事。作為小股民初涉股市或者雖然在股市玩了一段時間,但由於無論是技能還是心裡素質都沒有達到要求,做高頻交易很危險。

第一,高頻交易需要超強的盤感,對市場的變化瞭然於胸,因為市場隨時變化,而你又要做高頻交易,沒有良好的盤感是不可想像的,而這種盤感一般沒有十年不間斷的從業經歷是很難獲得的。第二,高頻交易需要高超的交易技巧。可以說,高頻交易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甚至很多交易技已經成為交易習慣,一看形態就知道怎麼交易,一看走法就知道點位。這種交易習慣需要長時間訓練得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第三,高頻交易需要有過硬的心裡素質。不糾結,不後悔,不埋怨,按照自己的節奏一單一單打,錯了就止損,絕對不拖泥帶水,而且各種交易策略銜接有序,資金始終處於良性的高速運轉。作為小股民由於其能力和經歷都不夠,還是不要做高頻交易的好,通過不斷累積經驗,以後具備素質了,再進行高頻交易也不遲。

猛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個帖子《一個營業部老總的觀察》


這個劵商營業部老總做了10年,觀察了無數的股民,其中只有20%是盈利的,一種是賺企業的錢。(也就是企業增長的利潤)



這個老總說,其中有一個大戶他記得很清楚,是一個企業的老闆,他持股10年不動,他二次勸這他交易(因為劵商的利潤是根據股民交易額計算的,你賺還是虧和劵商無關),但是他就是不交易,他說,他其他的股票不太懂,而他認識這個公司的老總和他們團隊,覺得人不錯,靠譜,不想賣出。


還有一次,劵商老總對他說,趕緊買點銀行股,那個大戶說,我覺得手裡這個股不比銀行股差,我還是不換了。


十年後,這個大戶的股票漲了30倍。



另外一種賺錢的股民,他們開始買的時候股票並不是那麼好,有的還跌的很厲害,但是他們一直拿著不動,好像忘記了還有股票這回事,5年後回來發現漲了5-10倍。


老總說,這些人基本都是有自己的事業,工作,沒有職業股民,也許是股市裡的錢少,所以是漲是跌對他們影響不大,營業部也沒有賺他們的錢,因為他們5年才交易一次,所以這些人對劵商簡直就是災難。


那你們喜歡的客戶是誰呢?你們賺誰的錢呢?

老總笑笑,說我認識很多老股票,十多年前他們賬上有50萬,騎著自行車來營業部交易,他們像上班一樣准點,都成為老熟人了,他們來了就盯著盤面,到時間下班回家。


他們中業績最好的10年時間賺了50%,但同時給營業部也貢獻了50萬的手續費。


在牛市裡這些賬號90%都會活躍的交易,但是熊市他們中只有30%還在。


10年前他們騎著單車來,賬上50萬,今天他們還是騎著單車來,賬上也還是50萬。



歡迎關注黑馬 財經 圈

高頻交易的好處可以讓市場交易更活躍,對個人來講如果你有時間進行高頻交易的話也不是一件壞事,但一定要踏准漲跌的時間點!如果一手股票每天都有50塊的套利空間,10手就是500塊,100手就是5000塊。但莊家不是傻瓜,如果人家發現你大筆買進或賣出的話,股票價格就會跳出箱體向上或者向下讓你無法再波動范圍內撈錢!所以玩幾手高頻交易是可行的,大筆交易你想玩高頻交易還是算了吧!

看了你的問題簡介。你那根本不叫高頻交易,就是頻繁較高的短線交易而已。高頻交易是個專用術語,特指量化交易,電腦自動執行程序一秒鍾交易很多次的那種。你顯然就是頻繁交易而已,最好少用高頻交易這個詞語,易讓人產生誤解。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極少數的人,他們有反應快,技術好,執行力強、精力旺盛等優點,他們較適合做頻繁交易。但是就是這樣的人中也極少有發大財的,因為做到一定程度後資金量大些後就無法做這種短線交易了。這種短線交易模式就會遇到瓶頸。一般而言,做到千萬元以上就很難做短線了。現實中世界上那些個人資產幾十億、幾百億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做短線的。

當然我上面說的已是對於做短線的人最好的結果——小富即安。

而實際上更多的人,佔比99.9%以上的人做頻繁短線最終都是虧錢的。在國外和國內都做過交易周期與獲利關系的統計,結果表明一周交易一次的投資者虧損率是最高的。二周以上才交易一次的投資者業績要明顯好一些。一個月以上交易一次的投資者總體業績是最好的。

原因很簡單,短線交易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大,在有局限的短小的時間和空間內必須做出決定當然犯錯率會較高。

這種頻繁的交易上面說過,一來是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二來是風險大,容易虧損。

關鍵的核心是它違背了我國古代哲學所提倡的游刃有餘的思想。

什麼叫游刃有餘?《庖丁解牛》中說的很明白——以無厚入有間。就是要在一個很寬敞的可以理清矛盾從容進退的空間進行運作。

短線交易則相反,短線是在一個狹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空范圍內著眼與用力。。。。

奉勸你慢慢的減少這種頻繁的交易,大格局賺大錢,樹雄心立大志為賺大錢而努力奮斗。

作為一名交易了10年的操盤手,在我的理解當中,只有盈利的交易和虧損的交易,至於長線交易,中線交易,短線交易,甚至日內的高頻交易,在我的認知中沒有區別。

今天的這個話題,咱們分兩個角度去聊。

第一:咱們聊一下如何看待不同的交易風格?

第二:咱們說一下做日內高頻交易的注意事項。

首先,白貓黑貓逮到老鼠的都是好貓。

市場上存在一些關於交易風格不同的認知。主流的觀點更傾向於趨勢交易,俗話說「順勢出奇跡」,有一些觀點也比較偏激,完全的否認其他的交易風格。

甚至存在鄙視鏈,做趨勢交易的交易員瞧不上做日內交易的。其實不然,俗話說得好,有同行無同利, 我們做交易的第一出發點就是盈利,我們的共同對手是市場,而不是交易員彼此之間的對比和競爭。 長中短不同的交易系統只要長久來看是盈利的,都是OK的。

每個人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交易風格:

兼職交易工作比較忙,就選擇盡量長線的交易,這樣不需要非常大的精力盯盤,但是持倉周期長對交易員的耐心考驗非常大。

如果你時間充裕,精力比較旺盛,性格又比較著急可以選擇中短線的交易。

選擇了交易風格也就選擇了一種交易系統,在能夠盈利的前提之下,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第二,聊一下日內高頻交易的注意事項。

(1)千萬不能沖動,不能情緒化。

高頻交易盯盤非常的緊,很多做高頻交易的交易員甚至看軟體上的分時圖。人很容易無意識地被價格的變動吸引,會對走勢產生錯誤的判斷。

另外也非常容易產生交易的負面情緒。人在緊張恐懼的情緒之下的智力水平只有正常的30%,這種沖動之下我們很容易做出傻事,重倉交易,不能執行交易系統,導致嚴重的虧損。

如果你剛剛開始交易,交易的經驗並不豐富,盡量不要選擇日內高頻交易。這個教訓我是拿真金白銀換來的,因為我剛剛開始交易的時候就吃過類似的虧。

那時候做的是日內還算不上高頻,由於盯盤太緊,一頭扎進行情里失去了正確的判斷,一個下午+晚上就虧損40%。

(2)日內高頻交易資金管理更重要。

很多日內高頻交易者其實交易規則定製得並不是非常的嚴謹,交易當中有一些盤感在裡面,開倉平倉的速度都非常快。很多時候k線漲跌的時候帶來的靈感一閃就把單子做進去了,有的時候也是這樣平倉。這樣的交易風格,資金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

三個原則:

A:保持倉位的一致性。

B:輕倉交易,這種交易風格主觀的判斷更多一些,對交易員的考驗非常大,輕倉交易的時候交易員輕裝上陣更容易做出成績。

C:可以使用穩健的復利加倉的策略。

以上就是我對高頻交易的觀點。

散戶資金少,成交費高,大資金錯了可以有後面的資金來彌補。小資金錯了就是套,大資金百分之一就是論萬,小資金還不夠成交費。如果個人能力強還可以,個人能力不強,資金不夠大還是算了吧!

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股市中高頻交易肯定是不好的。

持股N個交易日是否能盈利的標准:當日收盤價是否大於N個交易日內的平均交易成本(成交總金額/總成交量)。

根據以上標准,可以統計每一個交易日收盤後,持股N個交易日能盈利的個股數量,這一數量除以當日兩市個股總數,即為當日收盤後持股N個交易日的盈利水平。

根據以上標准與定義,對2440點以來的盈利水平進行分析的結果是:

持股一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 31.30%

持股三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2.60%

持股五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31%

持股八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61%

持股十三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7%

持股二十一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99%

持股三十四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44%

持股五十五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2.26%

持股八十九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0.58%

持股144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29.67%

持股233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28.6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無論你的持股周期是長還是短,你能盈利的概率都只有33%左右。

根據以上統計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到: 在平均盈利水平只有33%的市場里,做短線會加快虧損的速度,只因為每天短線進出的股民每天都有高達69%的虧損概率 ;而做長線的股民的虧損速度相對來說就會緩慢得多。

從以上分析結果,我們還為「一贏兩平七虧本」的股市定律找到了科學依據:無論你怎麼折騰,股市裡的勝率只有33%,這意味著有約七成的股市參與者必定是虧本的。

首先高頻交易是指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大量交易,參考數學模型,獲得盈利的行為。

你所說的好像是頻繁交易,對於資金量較小的散戶來說,頻繁交易對盈利來說沒有好處,但是頻繁交易可以增加你的交易經驗,這個很有用,舉例拿10W先練練手,等資金到100W的時候你就游刃有餘了,如果上來就100W,你很難操作正確的。當然1W2W也可以練手。

那練什麼呢?果斷,止盈止損,膽量,盤口的感覺,不過就算小資金可以游刃有餘,在操作大資金是也要克服心理障礙。

最後祝願中小散戶,能在股海笑看風雲。

高頻交易一般是專業機構乾的事,小股民做這個不敢想像,高頻交易打的就是快速反應與信息差,對設備及人員素質要求高,就連網速一般也達不到要求的。

不能對高頻交易一言定生死。記住:所有交易方法都是賺錢的工具。這個原則你記住了,就不會老是糾纏於用哪個方法炒股了。如果沒有原則,你越討論會越迷惑!

所以,炒股的目的是賺錢。只要能夠賺錢(前提是不違法),什麼方法你都可以用。如果你用高頻交易能夠賺錢,即使每天賺得不多,但是只要勝率高,長期累積也會積少成多,沒啥可害羞的。股市本身就是多角度的。每個人只能抓到某一部分的規律。你就用這部分規律去賺錢即可。沒必要將所有規律都總結出來再操作。

當然,如果你用高頻交易是虧損的,長時間操作累計起來都是虧多賺少,那就沒必要再用。說明這個工具你也用不了。趕快換個趁手的工具再干。

在本人多年的交易中,根據我的經驗,做高頻交易盈虧都不大,優點是風險小,操作模式心裡比較有數。在符合模式時,賺錢也很快。但是符合模式的機會不多,主要還是牛市機會多。

所以,要賺錢,無論時高頻交易還是中長線交易,主要的機會都在牛市。在非牛市,越折騰虧的越多!很大大師最炒股,最簡單的經驗就是:牛市做多,熊市做空!根本不討論具體方法和工具。把握住大原則,賺錢就容易了!

⑹ 股票高頻交易能賺錢嗎

股票高頻交易能賺錢,雖然交易頻率對賺錢是重要因素、有一定影響,但不是首要因素、不具有決定性影響;當然熊市快進快出、及時止贏、以免在坐過山車、能提升賺錢的概率;但在牛市拿不住股票籌碼,往往會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⑺ 股票高頻交易能賺錢嗎

有些東西不能聽對方吹,要考察,看實際的。
我今年買的招財寶一年期的,原宣傳的年6.8%的收益,我5月投資,至今,我看累積收益才200多元,還沒我買的國債回購收益高!

⑻ 什麼是高頻交易高頻交易有多快

股票市場在社會上常被稱為恐懼和貪婪的指數。在股票市場上,演算法已經開始顯示不帶任何情感地不懈追求決策目標的優勢。股票市場的電腦化進程始於電子交易所取代公開叫價。這不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而且使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成為可能。計算機化的下一波浪潮來自於貿易領域的互聯網。計算機以民主的方式向全球每一個人提供實時信息,不受任何歧視,並讓交易員可以直接下單。計算機取代了系統中的中間人,為最終消費者提供了真實和直接的訪問。

現在,計算機正逐漸從股票市場的推動者和促進者轉變為決策者。在取代了經紀人的必要性之後,計算機正使傳統的投資顧問變得毫無用處。股票市場通常被稱為社會中恐懼和貪婪的指標。演算法已經開始顯示了在股市中沒有任何情緒的情況下不斷追求決策目標進行投資的優勢。人工智慧的本質就是用人類智慧包裹著的一個計算機程序。演算法是由人類設計的簡單規則,用於一遍又一遍地執行任務。缺乏情感和重復執行相同任務的能力是最終的勝利。

計算機正從股票市場上單純的推動者和推動者轉變為決策者。計算機正讓傳統的投資顧問變得毫無用處。演算法可以執行的許多日常任務,並協助做出決策。如今的演算法可以閱讀財務報告,在互聯網上搜索任何相關信息,分析社交媒體上的任何跡象,並做出公正的決定。這個交易的分支叫做演算法交易。由於演算法是由人類智能驅動的,它們有規律地進化。就像在交易大廳里,許多經紀商為了達到合適的價格而相互競爭一樣,如今許多演算法也在相互競爭。

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 HFT)是演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的一個分支,在演算法交易中,買賣決策非常迅速。高頻交易對買賣雙方的有效匹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頻交易中,每隔幾秒鍾只有少量的交易,高頻交易的利潤通常非常小,因為倉位很快被平倉,而且倉位只保留幾秒鍾。演算法使交易發生的次數最大化。例如,在一個高頻演算法中,一隻股票的交易量可以達到交易量的10%,並且可以執行數千筆交易。高頻交易運行在統計模型上,贏的幾率通常大於輸的幾率。高頻交易本質上是風險較低的,因為小的倉位和相對非常短的開放時間。

你眨一下眼鏡需要300到400毫秒的時間。就在這一眨眼的功夫,幾個訂單就可能在你眼皮底下完成。

當有人下訂單買入或賣出股票時,交易台會處理該訂單並將其發送到不同的市場以完成該訂單。這些訂單是必須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信息。由於市場的實際距離各不相同,因此某些市場可能會在幾毫秒內看到訂單。

舉個例子,現在有人在芝加哥市場上以低於1美分的價格出售股票。在芝加哥市場購買該股票,然後立即在紐約出售它,可以為那些先做這件事的人帶來快速的利潤。

如果小張可以在每秒中交易10000次,每個交易盈利0.0001美元。那就相當於每秒小張就賺了1美元,每分鍾60美元,僅需一小時就可獲得3600美元。

由於高頻交易可以在不到一毫秒的時間內完成,如果你能在別人面前看到這個訂單,那麼你就可以在別人反應過來之前比別人少花1美分買到這單,並且賣掉。這樣的操作基本上是100%能盈利的。換句話說,如果能將傳輸信息所需的時間減少毫秒,就有可能會帶來數百萬的利潤。

其中一條最重要的一條金融信息傳輸路線是從芝加哥到紐約。我們將用這個來作為討論的案例,也將解釋為什麼近幾年有數億美元的投資用來減少信息在兩個金融中心之間信息來回移動所需的時間。

150多年來,買賣的訂單都通過銅纜傳輸,銅纜一般都沿著鐵路線,因此蜿蜒曲折。消息從芝加哥到紐約來回傳輸2000英里需要0.25秒。當光纖電纜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時,信息可以通過光而不是電來傳播,當然,這種信息要快得多。我們現在大部分信息都是通過光纜傳播的。通過光束,芝加哥到紐約的往返路徑只需要14.5毫秒。與銅纜相比,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但是,如果我們要讓這條道路更短,並擺脫所有的光纜線路的上曲折線路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呢?

紐約到芝加哥之間的直線距離是720英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穿過其他人的財產和湖泊。但是差不多五年前,一家名為Spread Networks LLC的公司花費了大約3億美元,為了節省從紐約到芝加哥的線路中的175英里(約281千米),使總往返時間從14.5毫秒減少到13.1毫秒。

想像一下,花費3億美元只是為了減少1.4毫秒。

很明顯,每毫秒都很重要,所以公司開始尋找更快地發送信息的方式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什麼比通過光纜的光速更快?事實證明,玻璃光纖的光速比通過空氣的光速要慢得多。

光是一種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以每秒300000公里的速度行進,並且幾乎可以快速通過空氣。然而,即使是最清晰的玻璃,光也只能以每秒20萬公里的速度行進。簡單來說,光纖需要1.5納秒(0.0000015毫秒)才能通過一英尺光纖,但只需1納秒(0.000001毫秒)即可在空氣中移動一英尺。

根據這個知識,各個公司開始向微波發射器投入數百萬美元,在金融市場數據中心之間建立微波鏈。這些微波發射器意味著從紐約到芝加哥的往返現在可以減少到8.5毫秒。

但即使這還不夠。

現在有幾家公司開始使用毫米波,這種波提供更短的波長,並且可以傳輸比標准微波傳輸更多的信息。相比之下,近五年前花費3億美元的光纖網路可能不再適用於高頻交易。

如今,公司仍在努力創造減少兩大金融中心之間每一毫秒的可能性。根據光速,紐約和芝加哥之間發送信息的理論限制為7.96毫秒。讓我們看看誰先到達那裡。

2014年3月,作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出版了一本名為《閃電男孩》(Flash Boys)的書,書中談到高頻交易公司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加拿大金融服務業高管布拉德•勝山(Brad Katsuyama)積極宣傳這本書的意識形態。這本書只強調了一種觀點,而故意忽略了另一種。

就像硬幣的兩面一樣,高頻交易的爭論也有兩面。一方面是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和布拉德•勝山(Brad Katsuyama)所展示的高頻交易的「魔鬼」的一面,另一方面是推動市場走向繁榮和流動性的高頻交易的「天使」的一面。邁克爾•劉易斯本人也承認,高頻交易為市場提供了更多流動性,降低了交易費用,並導致市場趨緊和范圍擴大。

⑼ 什麼是股票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好嗎

即指交易頻率只有幾毫秒的高頻交易操作員。高頻交易穩穩的把價差賺到了手,而且整過過程可能只有幾毫秒的時間。
個人投資者要買某一隻股票的時候輸入了一個買入指令,這個指令傳達到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BATS。幾乎同一時間,高頻交易員就能獲取這一指令(這就相當於交易員已經確切地知道了你的交易計劃),並搶在個人投資者之前買入這只股票。幾毫秒之後,高頻交易員再將這一股票加價賣給個人投資者。
任何擁有股票的人都是高頻交易者這種手段的受害者,交易員們能夠得知投資者將要買入那隻股票,並利用先進的技術先於投資者買入這些股票,然後緊接著把這些股票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