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大宗交易股票跌停
擴展閱讀
擅自炒作別人股票賬戶 2025-02-02 09:33:58
銀河表計股票代碼 2025-02-02 09:29:16
中國股市一直漲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大宗交易股票跌停

發布時間: 2022-12-21 09:13:10

A. 止損遇到跌停怎麼辦

止損遇到跌停的解決辦法:如果一定要賣出去的話,每天早上都在9點15分時在跌停價掛委賣,有可能賣出去。
1、止損也叫「割肉」,是指當某一投資出現的虧損達到預定數額時,及時斬倉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虧損。其目的就在於投資失誤時把損失限定在較小的范圍內。股票投資與賭博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前者可通過止損把損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同時又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成功的報酬,換言之,止損使得以較小代價博取較大利益成為可能。股市中無數血的事實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資錯誤足以致命,但止損能幫助投資者化險為夷。
2、跌停,就是證券交易所給股票規定的每天都有一個跌幅的限度,即股票如果跌到最大的限度的-10%(或者-5%),就叫做跌停。

B. 股票跌停也就–10%而已,大宗交易折價為何可以超過10%沒有下限嗎

大宗交易因為不影響二級市場股價變化,所以沒有限制

C. 股票跌停價進行大宗交易是好是壞

1、大宗交易,是大股東減持股票的一個渠道和方式,存在很多可能性
2、如果是利益輸送的話,買家以跌停價買入,以現價市場賣出(高於跌停價)的話,後市看空。
3、如果只是減持的話,買家以市場折價的方式買入,後市有可能要拉升。
4、如果減持股票數量太大,則有九成會跌,因為市場股價承壓,
5、若是小幅少量減持,有可能是主力在進行誘騙,以達到相應的目的,後市有可能漲的。

D. 快速了解大宗交易對股價的影響幾何

大宗交易對股價的影響幾何是各位股民朋友最為關注的事情,由於大宗交易具有不直接沖擊股價及交易目的相對隱蔽的特點,這種影響力更多體現為間接影響或滯後影響。本文就為您帶來大宗交易對股價的影響。


數據顯示,市場中有兩類交易的活躍度最高:一類是產業資本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另一類是專業投資者在大宗交易和競價交易間進行的套利交易。通常情況下,這兩類交易對於股票價格都將形成一定壓力,前者屬於間接影響,後者則屬於滯後影響。
(1)先來看產業資本減持
由於此類股東持股量大且成本低,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起來相對麻煩,並且會對股票價格造成巨大沖擊,因此傾向於選擇直接通過協議敲定價格後集中轉讓。統計顯示,約有六成大小非減持是通過大宗交易完成的。此類交易對於股價的影響大多在於心理層面。
(2)再來看套利交易
套利投資者主要利用大宗交易的折價做文章,先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以較高的折價率買入,繼而在競價交易中持續少量賣出,以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跌停價買入是常用手法,而對手則很可能來自並不計較出貨價格的產業資本。對於這種套利方式而言,集中買入時並不會影響股價,但零散賣出時卻會對股票價格形成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還取決於標的的流動性,流動性較差的股票,賣出時對股價的沖擊較大。
因此,大宗交易時買方要求的折價率也就更高,這解釋了為何中小盤股在大宗交易上的折價率普遍顯著高於大盤藍籌股的情況。從這一點上來看,當投資者觀察到高折價率的大宗交易時,就需要謹慎對待標的股票。

E. 中原證券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為啥都是跌停價

這是雙方議價的結果。大宗交易的成交價,往往比正常的市價低百分之十左右。這就像批發與零售的關系,買方一次性買的多,價格當然會有優惠。這就相當於打九折拿貨一樣。

F. 股票大宗交易以跌停價成交的。請問是看好後市還是看空啊

1.如果買家要出貨的話,買家以跌停價買入,以現價買出高於跌停價的話,後市看空。
2.如果買家要進貨的話,買家以跌停價買入,後市一定要拉升。
3.但估計既然已經跌停了,肯定是要出貨的,所以八成會跌。
4.如果股票盤子太大,則有九成會跌,因為大盤股跌停板上進貨,是很少見的。小盤股還是有可能是主力在吸收籌碼,後市有可能漲的。
5.如果後市不跌的話,說明買家是在跌停板進貨,那就說明莊家實力強大,此強庄必能拉出一個大行情。
這是我的分析,不知道您滿意否?
要給我分啊,謝謝!我一個字一個字打的,辛苦啊!

G. 北玻股份連續兩日跌停,這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北玻股份連續兩日跌停,這是哪些因素導致的?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北玻股份回應深交所表明高學明不會有利用內幕信息交易的情況,此次減持超出1%而為即使公布僅是證券部工作員疏忽,已對它進行懲罰。股票價格出現異常期內高學明一共根據大宗交易減持960億港元個股,買賣平均價4.24元/股,TX約4070.4萬余元。

但銷售市場針對北玻股份的回應並不待見,3月28日和29日北玻股份在2個交易日內無量跌停,截止到29日收市,公司股票價格為7.62元/股。

H. 大宗交易自己對倒是什麼情況

主力對倒,可以簡單理解為同時擁有大資金和大量股票的投資者,通過大幅買進自己的所持有的股票,進行類似「左手換右手」的操作。一般的直接目的是,製造活躍的氣氛,吸引人氣。通常主力的操作都是很隱蔽的進行,主力操作過程中,會利用各種方式欺騙散戶。識別特殊的主力,尤為重要。主力對倒的情況很多,有的時候是好的,有的時候是壞的。主力一旦大幅對倒,就會形成交易異常活躍,如果個股出現明顯對倒的行為,一般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為了製造人氣跟風拉抬,一個是為了吸引散戶出貨。

對倒定義:是證券市場主力或莊家在不同的證券經紀商處開設多個戶頭,然後利用對應帳戶同時買賣某個相同的證券品種,以達到人為地拉抬價格以便拋壓或刻意打壓後以便低價吸籌。

對倒與對敲的區別:對敲:指的是主力在自己管理的多個帳戶之間進行買賣,也就是自己買自己賣,是主力的慣用手法,其目的用在震倉或吸引跟風盤或拉升股價。對倒:指的是主力與主力之間通過協商,一方把籌碼倒給另一方,通常發生在某一個價位區域,但實際成交的價格與協議的價格有相當差異.

正確辨別主力惡意對倒的行為,能夠迴避由於系統性風險出現的虧損。為了方便記憶,下面總結一下主力惡意對倒的特徵:

主力惡意對倒的重要特徵:

1、對倒的股票是出現在大盤下跌區域。

2、橫盤或短線拉升後,出現為滯漲或者上漲緩慢;

3、出現成交量異常放大,出現分時特殊放量;

4、通常是沒有「理由」的放量。

注意:分時圖是分辨對倒的關鍵,一旦出現了類似特殊對倒的走勢,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堅決迴避。

使用技巧:主力一般都會比散戶對市場的情況先知先覺。利用主力對倒的特徵,簡單判斷市場是否見底。如果主力對倒的股票還是頻繁的出現,那麼大盤短期見底的可能性很低,因為還有不少主力不看好這個市場,還在為了少虧一點而操作。

對倒的意思是自己掛單子自己吃掉,你想一想這樣的結果就是虧手續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虧手續費對倒呢?目的只有一個,提高交易量,給散戶一種成交活躍的感覺,好像是有主力大筆買進的樣子,誘惑入場。

就是為了引起散戶們的注意,讓該股活躍起來,可能是莊家吸籌完畢准備拉升了,讓散戶來搶籌碼,太轎子,也可能是莊家出逃沒人接,自導自演的一出戲

就是自己買賣自己手中的股票

國內所謂的大宗交易只不過是假借大宗交易的物品做為標的物,利用做市商的 游戲 規則對二級市場投資者進行割韭菜。所以他們進行對到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

萬變不離其宗,操盤的一種玩法

剛才看了一篇文章股市大宗交易顯示買空賣空的都是平安資產管理公司,那麼他為什麼要進行大宗的交易賣和買都是他們自己,那真實意圖是什麼?錢多了花不完,白送給證券公司的傭金,然後再在二級市場上套現????????管理層不要給散戶一個交待嗎?????????

下面就是全文: 罕見異象再現 銀行四巨頭集體亮相大宗交易

昨日大宗交易總共成交了12筆交易,這其中同時出現了四家銀行股的身影,這在大宗交易中極為罕見。而它們"重量級"的交易,會給當下的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四銀行股集體亮相昨日上海共10筆大宗交易中,有4筆便來自銀行股。其中的龍頭為農業銀行,買賣方均顯示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交量高達5億股,成交價為2.91元,成交金額也高達14.55億元之多,而該股在二級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為1.1億股和3.21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這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同樣來自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交易量分別為4.3億股和3億股,成交價格分別為5.22元和4.55元,照此計算成交金額分別為22.45億元和13.65億元,當然這些數據同樣遠遠超過了這兩只股票近日在二級市場上的日均數據。最為溫柔的是招商銀行,買賣方均顯示為瑞銀證券總部,成交量為223.9萬股,成交價為14.44元,成交金額為3233.12萬元。無論從交易價格還是交易量來看,這些銀行股的成交顯然已經不在平時交易的常規理解之內,那麼昨日如此默契地同時出現,到底預示著什麼?


相同的交易方,與收盤價格相仿的成交價,這些因素顯然與昨日的交易如出一轍。巧合的是,在銀行股4月21日左右的大宗交易後,大盤竟走出了一波幅度較大的跳水, 從3000點的 "高點"轟然下挫,指數直接墜落了100多點。


銀行股往往是大盤的風向標,昨日銀行股"密集"亮相大宗交易平台,不得不讓市場將其與大盤的表現聯系起來。那麼,經歷了大跌剛剛緩了口氣的大盤,在面對這一"異象"的再次出現,接下來又該如何演繹呢?在4月29日才榮登大宗交易平台的陽普醫療昨日再度亮相,買賣雙方與4月29日相同,分別來自東方證券杭州 體育 場路營業部和光大證券丹陽中新路營業部,成交量為13萬股,交易價格為23.31元。而巧合的是,在4月25日該股才剛剛解禁了173.72萬股限售股,看來上述兩筆交易有可能是來自解禁股的傑作。


寧波聯合的情況與陽普醫療相仿。該股在4月15日時就遭到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營業部的賣出,接盤方為光大證券總部,成交量為762萬股,成交價格為1.1億元。隨後的公告顯示,減持來自公司股東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減持後該公司還持有471.71萬股。而昨日該股再遭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的折價甩賣,成交量剛好為471.71萬股,成交價為14.41元,接盤方還是光大證券總部,看來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徹底退出了寧波聯合。

大宗交易平台提供了一個以非市場價格成交的合法途徑,為利益輸送創造了條件。這一點突出體現在部分折溢價率顯著偏高的大宗交易上面,使按照較高折價率買入的資金方在下個交易日即可實現獲利,反之則有利於高溢價的賣出方獲得更高收益。這一點在諸多折價率較高的大宗交易中均有所體現,因為通常這些股票在次日的股價表現都不會受到前日大宗交易的影響。當然,在連續漲停或者連續跌停的市道中,那些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出的資金,也可能通過大宗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其次,大宗交易成交的高效率,也方便掩蓋部分資金買賣的真實目的,淪為滋生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的溫床。以重慶啤酒(19.28,1.75,9.98%)為例,該公司在12月19日收盤後發生了金額高達2291.16萬元的大宗交易,交易價格為當日收盤價34.88元。這其中第一個看點便是,為何有人會在一隻出現了重大利空、連續跌停且前景不明的股票上面進行大宗買入?同時重慶啤酒當日仍處於被大單封於跌停的狀態,且封單量高達6、7千萬股,足以含納後面的大宗交易買入金額,那麼這筆交易的買入方為何偏偏選擇採取大宗交易方式呢?難道僅僅是為了降低手續費等交易成本嗎?恐怕沒有任何一個資深市場人士會認為目的如此簡單,對此「不排除是賣出方與買入方有事先約定,出於對契約的規定,迫不得已而為之」。

但我認為這種猜測還是非常陽春白雪的,其實這單怪誕的交易背後很可能隱藏著嚴重的市場操縱行為。從重慶啤酒股價日後表現來看,在發生了大宗交易的12月19日之後,12月20日原本處於連續無量跌停的重慶啤酒出現了首次放量,當日成交額高達2.37億元,而到了12月21日更是首度打開了跌停板且最高上漲到了34.5元。這裡面便存在一種操縱市場的可能,即在12月19日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潛伏」進重慶啤酒中而不易被市場察覺,此後在12月20日以公開買進來改變市場對於重慶啤酒股價走勢的預期,為12月21日的開板上漲創造市場的心理基礎。總之,這很難讓人相信這不是經過了精心預謀的偶發行為。

最後,大宗交易平台容易導致「過橋減持」的行為。對於上市公司的董監事和高管人員來說,減持手中股票絕不是件容易事,哪怕只減持了一股,也需要對外進行披露,進而導致其減持行為暴露在二級市場的聚光燈下。那麼此時大宗交易平台也可以充當「過橋減持」的角色,即尋找一個殼公司,上市公司的董監事和高管人員通過大宗交易一次性將股票轉讓給這個殼公司,然後再小批量地在二級市場連續減持。這樣一來,體現在信息披露方面則只需要進行一次高管人員減持的信息披露。

對於大宗交易平台運行機制存在的種種弊端,我認為不僅需要針對大宗交易行為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對於潛藏在大宗交易中的疑似內幕交易和疑似操縱市場的行為進行重點監察,更加重要的還應當對大宗交易本身的信息進行更加充分地披露,例如參與大宗交易雙方的具體信息等。

目前針對大宗交易的買賣方僅體現到所處營業部的層面上,這根本無助於市場了解大宗交易買賣雙方的目的和動態,也就為參與大宗交易的資金方掩蓋其真實目的甚至誤導市場創造了心理環境。如果我們將參與大宗交易的買賣方信息細化到實際買賣的機構和個人上面,那麼他們的交易行為則能夠徹底暴露在二級市場的聚光燈之下。因為有資格參與大宗交易的買賣方均不會是小散戶,針對參與大宗交易的買賣雙方進行詳細信息披露的難度並不大,但這些信息對於二級市場上的其他股東,乃至監管部門針對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零容忍」監察卻是大有裨益的。

謝邀,對倒就是左手賣給右手,右手又賣給左手,這樣可能好理解一點

不知道你說的是那個產品,現貨大宗,許多平台對手就是客戶,對賭的

I. 股票跌停價進行大宗交易是好是壞

那就是有庄拋了。大錢都出去了,沒准後面還有跌停跟著

J. 盤後大宗交易跌停的股票是咋了,

第二日大多會低開低走,也有些高開低走 第一種意味: 這是某些可能有內幕的人知道了不好的消息急於甩手出貨,出完手裡的貨,他害怕不能出盡,就按照跌停盡力出貨! 第二種意味:這是主力在用手中籌碼砸盤,把股價砸低,既能嚇走一些散戶,又能低吸,一舉雙得! 第三種意味:這是不是系統出錯了,都收盤了怎麼還可能交易呢?交易收盤價是按照最後一筆的成交價計入的! 看看你這個股票的基本面,公司信息面,行業信息面,國家宏觀信息面是不是有啥變化! 如果你這個股基本面 技術走勢都處在較安全位置,你往好的想,如果很爛你往差處想!! 現在想分析誰那很難,偵察與反偵察,你利用庄的一些東西,庄也利用你這反利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