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股票交易k線圖
擴展閱讀
雲計算的股票代碼 2024-10-19 04:08:07
中國股票機構投資者 2024-10-19 03:17:54

股票交易k線圖

發布時間: 2021-04-11 17:51:46

❶ 股票K線圖怎麼製作

1、股票的K線圖是不需要個人製作的,一般的股票交易軟體中都會有K線圖。
2、K線圖(Candlestick Charts)又稱蠟燭圖、日本線、陰陽線、棒線、紅黑線等,常用說法是「K線」。它是以每個分析周期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繪制而成。
3、以繪制日k線為例,首先確定開盤和收盤的價格,它們之間的部分畫成矩形實體。如果收盤價格高於開盤價格,則k線被稱為陽線,用空心的實體表示。反之稱為陰線用黑色實體或白色實體表示。很多軟體都可以用彩色實體來表示陰線和陽線,在國內股票和期貨市場 ,通常用紅色表示陽線,綠色表示陰線。

❷ 如何看股票的k線圖 十五分鍾k線圖戰法

所在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而不一,日K線是用紅綠顏色分別表現股價的開盤,最高,最低和收盤價格的圖線。1.陽線(紅色):表示收盤價高於開盤價。2。陰線(綠 色):表示收盤價低於開盤價。3.上影線:當K線為陽線時,上影線為當日最高價與收盤價之差;當K線為陰線時,上影線為當日最高價與開盤價之差。4.下影 線:當K線為陽線時,下影線為當日開盤價與最低價之差,當K線為陰線時,下影線為當日收盤價與最低價之差。在成交量的紅色綠色是和K線圖相對應的,如果K線是綠的,那麼成交量就是綠的,如果K線是紅的,那麼成交量就是紅的!盤口紅色表示買盤,綠色表示賣盤
具體的你可以看下《日本蠟燭圖》再用個手機軟體系統的去學習一下,像我用的牛股寶,裡面的K線知識非常全面,每項技術指標都有詳細說明如何運用,在什麼樣的形態下表示什麼意思,使用起來方便很多,你可以去試試,祝你成功!

❸ 股票K線圖怎麼分析的

K線圖,就是將各種股票每日、每周、每月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漲跌變化狀況,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運用K線圖在研究股票價格走勢,是股票技術分析的重要方法。
廣發證券易淘金APP的股哥學院有K線知識講解欄目,歡迎下載學習。

❹ 股票k線圖是什麼

在股票日K線圖中,「開盤價」就是某地交易所在白天開始進行交易時的第一筆成交價格,「收盤價」就是當天結束交易時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在股票分種K線圖里,則是指每分鍾的開盤價和收盤價;

❺ 股票K線圖什麼表示成交量

股市成交量為股票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的數量,是單邊的,例如,某隻股票成交量為十萬股,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願達成的,在計算時成交量是十萬股,即:買方買進了十萬股,同時賣方賣出十萬股。而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例如買方十萬股加賣方十萬股,計為二十萬股。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目前深滬股市兩項指標均能顯示出來。
1.當市場行情持續上漲很久,出現急劇增加的成交量,而股價卻上漲乏力,在高位盤旋,無法再向上大幅上漲,顯示股價在高位大幅震盪,賣壓沉重,從而形成股價下跌的因素。股價連續下跌之後,在低位出現大成交量,股價卻沒有進一步下跌,價格僅小幅變動,是進貨的信號。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為市場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種量增價漲關系,表示股價將繼續上升。
2.在一波段的漲勢中,股價隨著遞增的成交量而上漲,突破前一波的高峰,創下新高後繼續上漲,然而此波段股價上漲的整個成交量水準卻低於前一波段上漲的成交量水準,價突破創新高,量卻沒突破創新水準量,則此波段股價漲勢令人懷疑,同時也是股價趨勢潛在的反轉信號。
3.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減而回升,即股價上漲,成交量卻逐漸萎縮。股市成交量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原動力不足是股價趨勢潛在反轉的信號。有時股價隨著緩慢遞增的成交量而逐漸上漲,漸漸地走勢突然成為垂直上升的噴發行情,成交量急劇增加,股價暴漲。緊隨著此波走勢,繼之而來的是成交量大幅度萎縮,同時股價急速下跌。這種現象表示漲勢已到末期,上升乏力,走勢力竭,顯示出趨勢反轉的現象。反轉所具有的意義將視前一波股價上漲幅度的大小及成交量擴增的程度而定。
4.在一波段的長期下跌,形成谷底後股價回升,成交量並沒有因股價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欲振乏力,然後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附近,或高於谷底。當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於第一谷底時,是股價上漲的信號。股價下跌,向下跌破股價形態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同時出現大成交量,是股價下跌的信號,表明趨勢反轉形成空頭市場。股價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出現恐慌性賣出,隨著日益擴大的成交量,股價大幅度下跌;繼恐慌性賣出之後,預期股價可能上漲,同時恐慌性賣出所創的低價,將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跌破。恐慌性大量賣出之後,往往是空頭的結束。

❻ 股票如何看K線圖和如何看分時圖的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根本,在這里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概念性的基礎常識。
大盤指數即時分時走勢圖:
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個股即時分時走勢圖:
1) 白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實時成交的價格。
2) 黃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成交的平均價格,即當天成交總金額除以成交總股數。
3)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
4) 成交明細:在盤面的右下方為成交明細顯示,顯示動態每筆成交的價格和手數。
5) 外盤內盤:外盤又稱主動性買盤,即成交價在賣出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內盤主動性賣盤,即成交價在買入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外盤反映買方的意願,內盤反映賣方的意願。
6) 量比:是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具體公式為:現在總手/((5日平均總手/240)*開盤多少分鍾)。量比數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時成交量的增減,大於1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已經放大,小於1表示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萎縮。
實戰中的K線分析,必須與即時分時圖分析相結合,才能真實可靠的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盤面股價變化的奧妙。K線形態分析中的形態頸線圖形,以及波浪角度動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則,也同樣適合即時動態分時走勢圖分析。

❼ 股票交易軟體K線圖中白黃紫綠蘭線分別代表什麼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根本,在這里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概念性的基礎常識。
大盤指數即時分時走勢圖:
1)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B)當大盤指數

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個股即時分時走勢圖:1)白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實時成交的價格。
2)黃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成交的平均價格,即當天成交總金額除以成交總股數。
3)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
4)成交明細:在盤面的右下方為成交明細顯示,顯示動態每筆成交的價格和手數。
5)外盤內盤:外盤又稱主動性買盤,即成交價在賣出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內盤主動性賣盤,即成交價在買入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外盤反映買方的意願,內盤反映賣方的意願。
6)量比:是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具體公式為:現在總手/((5日平均總手/240)*開盤多少分鍾)。量比數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時成交量的增減,大於1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已經放大,小於1表示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萎縮。
實戰中的K線分析,必須與即時分時圖分析相結合,才能真實可靠的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盤面股價變化的奧妙。K線形態分析中的形態頸線圖形,以及波浪角度動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則,也同樣適合即時動態分時走勢圖分析,具體實戰研判技巧筆者將另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