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股票交易合法嗎國家有出台股票交易政策嗎
中國股票交易,正常來說,需要在券商開戶,然後按照交易規則進行交易,這是合法的,法律方面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9修訂),好友證監會來對交易進行監督,所以只要合法平台合法操作就行,不要上不正規平台。
Ⅱ 什麼是股票內幕交易
股票內幕交易是指知情人利用內幕消息交易股票獲利的行為,利用非法渠道獲得內幕消息的交易行為,或者利用內幕消息建議他人或者泄露內幕消息的行為。
一般上市公司董監高、實際控制人、證券工作人員、保薦承銷證券公司、或者其他管理機構都被認為是內幕消息的知情人,證券工作人員、基金工作人員等都不允許進入證券市場。
如需要了解股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股票進行查詢。
溫馨提示:
1、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2-01-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Ⅲ 中國股票 內部交易
中國的內幕交易極多,這些內幕交易理論上是可以通過事後的賬戶異動篩出來的,交易所有軟體可以對不同賬號的交易進行對比,如果發現有某兩賬號經常同時買入或者賣出同一股票且交易金額較大,這兩個賬號就可能被進一步分析,如果賬號間存在聯系,可能被調查。
但一方面某些交易界定比較困難,第二個這個涉及面太廣,估計一下子全部查處就全國金融地震了,只能一步步來。所以實際上大多數內幕交易還是得不到查處的。
但也應該看到,這兩年的內幕交易監管比以前還是進步很大的。股票異動之後的重組增發申報會被否決,異動之後經常被要求說明有無原因,中小板的實地調研都需要登記和填寫表格,機構的大規模短期買賣經常被要求出具說明函,也查處了一批內幕交易,如中山公用、基金公司等。深交所力度尤其大。但要達到西方國家的監管水平,估計還得假以時日。
Ⅳ 現在中國的股票是由一部分人操縱的,你信嗎
什麼是股票?股票有什麼特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以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資1000美元買人該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場價格賣出,賺取10倍多的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招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什麼叫小盤股什麼叫大盤股呢?可以這樣估算。中國有2千萬股民,近1千隻股票,如果平均每人關心10隻股票,那麼,平均每隻股票有20萬人關心。統計學中,如果統計樣本成正態分布,那麼大約70%的樣本處於分布峰值加減方差的區間內,高於方差的樣本數量約16%,近似的可取15%。可以以此為界,股票少到只有頂端不到15%的人參與的為小盤股。則20萬的15%為3萬,以中國股市大多數股民一般平均每人每隻股票持股不到1000股計算,為3千萬股。所以,標準的中型盤子為3千萬股左右,可以粗略的估計為2-5千萬,2千萬以下為小盤股,5千萬以上為大盤股。類似的,超級大盤股的標准應為可以供應85%以上的人,20萬的85%為17萬,估算為1.7億股,放寬一些為2億股以上,即中國股市上2億以上的盤子為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當然,以後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以上估算用到的參數會發生變化,小盤股大盤股和超級大盤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制了參與交易者的范圍。對兩只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使需求分布中心理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高,只有願意接受較高價位的人才能買到。這使得參與者的群體會略有不同,影響股票走勢特性。 同樣市值下,盤小價高的股票,參與者范圍受限制。股市交易是以「手」為基本單位的,股價越高,每手的價錢也越貴,這會限制參與者的范圍。極端情況,如美國股市上巴菲特控制的柏克夏公司,股價高到上萬美圓,只有富人才買得起。中國股市上,也有很多散戶不喜歡買20元以上較貴的股票,而喜歡10元以下的股票,因為資金少,買貴的股票買的太少。 盤子大小還影響股票的流動性,同樣市值的股票,盤子大,「手」多,每單位的價錢低,相當於在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就更好;單位價錢高而盤子小,則分成的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動性大,參與者多,會增加坐莊控盤的難度,減少走勢中的人為痕跡,走勢越自然越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越容易出現忽漲忽跌和跳躍性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成V形反轉;大盤股在分析其走勢時應該多考慮群體心理動力學的影響,而小盤股應該多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 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所謂控盤是說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炒的方式進進出出,其買賣保持平衡,只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制股價。所以,控盤難度大小決定於留在外面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控盤困難,這和任何活動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組織是一個道理。通過鎖定籌碼減少外面籌碼的規模可以使盤子變得容易控制一些,但大盤股上即使這樣做了之後留在外面的股票仍會很多,不好控制。比如,對一隻1億股的盤子,莊家已經鎖定了70%的籌碼,但外面仍有3千萬股未鎖定。另一隻天生只有1千萬的盤子,即使不鎖定籌碼,外面的籌碼規模也比前者少,控盤難度比前者鎖定70%後還低。如果這只股也鎖定70%,則外面只剩下3百萬股,如果按平均每個人10手計算,則只有3000人參與,如果每天有10%的人參與交易,則只有300人,相當好控制了。而前一隻股票要達到同樣的程度需要鎖定97%的籌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盤股由於盤子不好控制,所以,只能炒;小盤股可以實現絕對控盤,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不炒到太高,隨著人氣,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的炒,類似於垃圾股的炒法。做就是做價值發現,低位收集大量籌碼鎖定,實現絕對控盤,拉到較高位置出貨。所以,小盤績優股可以用通吃的手法炒做,而大盤績優股,即使業績再好,即使最終可以走成長期上升通道,也只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勢可以明顯看出莊家進出的節奏,感覺到盤子震盪的力量,而不可能沒有力度的往上飄。所以,盤小和績優是連在一起的,在同樣業績的情況下,盤小的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更典型的績優股,而盤大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垃圾股。 莊家鎖定大量籌碼,市場上流通籌碼變少,中大盤股可以暫時變成小盤股。如果有一個資金較少的機構或資金較多的大戶,這時可以短期的做一把庄。不過這種「小盤股」只是市場瞬間形成的,情況稍微一變就不成了。而且這種股背後如果有一個大莊家鎖定了大量籌碼,則好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莊家隨時可能出手管你。所以,只有在莊家無法出手的時候才能這樣做,只有在超跌的時候才有這種機會。當超跌到CYS低於-20,即短線客已經虧損20%的時候,此時籌碼都被鎖定在上面,不怕莊家繼續打壓,他打壓也不會有人跟著殺跌,他打出去的籌碼反倒可能收不回來。此時,臨時小庄突然出手幫他控盤,從他口裡搶幾只小蝦,他也沒有辦法。很難說具體是什麼人在操縱,不同股票,不同時候是不同的 通常所說的"莊家"在操縱,是指那些擁有股票,資本量比較大,能夠操縱股票價格的人,或機構,或者它們的聯盟. 不過,最近散戶資金少了,許多股票是莊家間的對戰,或者無庄,弱股. 98年的金融危機是另一個概念,幕後明顯有西方國家利益集團的影子,冷戰結束後,某些借冷戰前沿的政治地位才得以靠西方資本發達起來的小龍,小虎們在冷戰結束後被踹開了. 自己又沒有美國俄羅斯那樣強的戰略實力保障資本信心 才出現大的金融危機
Ⅳ 中國股市的謎底究竟陰暗在哪
在中國股市發生的那些故事,謎底總比你想像得還要陰暗,不過,看過謎底的你們還有「勇氣」再去相信一次嗎?
2014年下半年中國的股市可以用「任性」來形容——上證綜合指數[-0.35%]從2050點一路攀升,到2014年12月31日以3235點收盤,漲幅約60%。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彷彿在告訴大家經濟瘋狂上行的預期,可惜不是。業內專家普遍預測2014年全年經濟增速為7.4%,未能萬能7.5%的目標,而2015年多家機構預計經濟增速將為7.0%。
別樹一幟的「中國股市」給了冷靜的人們一個巨大的謎面,現在我們來認真地猜一下這個「謎面」的謎底到底是什麼。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過一句話,放在這里很合適:中國股市是「禿鷹們」的冒險樂園,在中國股市發生的那些故事,謎底總比你想像得還要陰暗。
其實,中國股市從誕生的第一天就是「怪胎」,只不過它這次又「獻丑」一次罷了。
上海和深圳的兩個交易所分別成立於1990年底,始創之初,制度構建十分粗鄙,幾乎沒有頂層設計,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大多為華東及華南兩地的地方中小公司, 滬市的所謂「老八股」中好幾家是注冊資本在50萬元的區屬企業。
1992年8月,深圳發生120萬人爭購股票認購證事件,場面火爆失控,北京在失控中發現了一個「超級大油田」,兩個月後,證監會成立,股票發行權逐漸上收,至1997年,兩所劃歸證監會統一監管,在這一時期,決策層形成了一個非常詭異的戰略設計:中國資本[1.00%]市場應該為國有企業的脫困服務。
大量陷入困境的國企「搓泥洗澡」,打扮成白富美的樣子被掛到了市場上,有一位叫張化橋的香港證券分析師甚至認為,當時的國企上市很少有不在財報上動手腳的。連續虧損的國有企業做假賬上市交易,從股民的口袋中收攏資金。販賣上市指標成了當時公開的秘密。
那些「白富美」在財務報表上打扮得很漂亮了,但體制和制度幾無改變,掀開假面,當然不堪一睹,在上市數年之後,企業很快再度陷入泥潭,成為了所謂的「殼資源」,這時候,在二級市場上就出現了狙擊手,他們被叫做「莊家」。
莊家們通過低價收購未流通的「內部職工股」,成為這些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然後在二級市場上大興波瀾。他們用新題材重裝殼資源,具有強烈投機色彩的莊家經濟漸漸形成。
1999年5月19日,沉寂多年的股市突然井噴,構成「5 19行情」,一些從來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如億安科技、銀廣廈、中天科技[0.96% 資金 研報]等等,忽然日日狂漲,激盪得人人心旌盪漾,在它們的背後則是莊家們的貪痴狂歡。
這時第一代莊家出現了,K先生的粉墨登場掀起了以炒作為主角的股市熱潮。K先生的名字叫呂梁,他常用這個古怪的名字在證券類媒體上寫股評文章。呂梁是個虔誠的文學愛好者,早年寫小說。
1992年,呂梁去深圳闖世界正好碰上了「8 10」事件。那時的他還是一個好奇的旁觀者,與那些排隊的民眾交流後,寫了長篇紀實報道《百萬股民「炒」深圳》,賺了不少稿費,並受到了股市的洗禮,開始憑借一支筆炒作概念股。
股票市場第一代莊家中,呂梁與他的操盤手將股市完全納入麾下,能夠純熟並精準地操縱其走勢。在他掌控下的「中科創業」和「中西葯業」等股票,漲勢一片向好,形成了中科系概念,風光無限。
當時,莊家對股價的控制幾乎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2000年2月18日,當時第一大莊家、中科創業的實際控制人呂梁新婚大喜,他的操盤手們用「科學而精密」的手法控制股票起伏,硬是讓中科創業的收盤價恰好停在了72.88元。操盤手們用自己的方式給老闆送上一份別人看來瞠目結舌的禮物。
但我們知道,縱然是今時今日, 對散戶來說,股市亦不是久留之地。這是一個危險無比、令人窒息的資本游戲。中國的股市不是一般股民能夠預測的,它的身上依舊纏繞著難解難分的線,而線的另一頭,從來不是我們。
2000年10月,《財經》雜志發表《基金黑幕》一文後,公眾表達了極大的關切和義憤,但揭開還是捂住黑幕的交鋒還處於對峙之中,在幾乎所有的股市經濟學家三緘其口之時,經濟學家吳敬璉將中國股市直接比喻為賭場,甚至認為前者還不如後者有規矩,「賭場裡面也有規矩,比如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我們的股市裡,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坐莊、炒作、操縱股價可說是登峰造極。」
吳敬璉進而揭示了中國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由於管理層把股票市場定位於為國有企業融資服務和向國有企業傾斜的融資工具,使獲得上市特權的公司得以靠高溢價發行,從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錢,從而使股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尋租場』,因此必須否定『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的方針和『政府托市、企業圈錢』的做法。」
呂梁等第一代莊家折戟於2001年春季之後的一次股災,隨之出現了以德隆唐萬新等人為代表的第二代莊家,他們的手筆越來越大,高舉混業經營的旗幟,動輒以並購題材拉抬股價,靠高額民間吸資來構築資本平台,用唐萬新自己的話說,「用毒葯化解毒葯」,最終在2004年的另一次股災中玉石俱焚。
在此後的歲月中,如呂梁、唐萬新這種招搖於檯面之上的著名莊家似乎減少了,但是,莊家文化確乎從來沒有消亡,他們開始隱身於各個證券營業所里,以「地下敢死隊」的身份繼續戰斗,而吳敬璉所總結的股市特徵似乎也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2007年前後,吳曉波為了探尋上市公司的真相,特意選擇了五、六家股價表現非常優異的公司做樣本調查—其中就包括前段時間爆出醜聞的獐子島[0.47% 資金 研報]。 吳曉波到這些公司實地考察、訪談董事長、查閱公司業績及股價波動,結果得出了一個並不出乎預料的結論:這些公司的業務波動,與它們的股價波動,幾乎沒有任何的對應關系。
在一家公司,吳曉波問董事長,「為什麼你們的股價最近震盪很大?」他請攝像師把鏡頭關掉,然後很小聲而體己地對我說,「因為這幾天券商在換手,換手的成本價是12元,吳先生,你可以在這附近進一點貨的。」
有人疑問,賭場遵循的是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而股市是個融資→生產→回報股民的內外流動市場,有各種分紅、配股、等雙贏制度,但是,此說法立即招到股民和學界的嘲諷,因為正是中國股市中分紅回購等惠及投資者的制度缺失,才讓中國股市像個賭場,甚至不如。
近日,有學者表示,中國股市就如同妓院,用以指責A股臭名昭著的新股暴炒現象,嫖客和嫖資(股民和資金)總量在一定時期相對是固定的,而老鴇們則不斷地推出新的處子頭牌(新股),甚至不惜裝處(作假和聯合炒作),同時收買專家和媒體鼓吹,讓處子(新股)顯得供不應求,意圖買個好價錢。這就如同如今A股市場中對新發行股的聯合炒作,最終接盤者,就是那早已被引誘的慾火焚身且稀里糊塗的散戶。
2010年,A股首發新股共有347隻,幾乎是每天都有一隻新股發行,2011年A股市場也有277家公司上市,新股首日暴漲後套牢散戶的現象頻頻出現。這幾年既有拓邦電子這樣首日暴漲577%隨後陷入漫漫跌途的中小板新股,也有中國平安[0.59% 資金 研報]這樣連續四周下跌套牢上百億元資金的大盤新股。
如2012年10月9日,洛陽鉬業[3.28% 資金 研報]發行價3元/股,上市首日暴漲221%,當日收報9.63元;但13天後,業績突然變臉,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降34.73%,令投資者大跌眼鏡。11月2日,浙江世寶[-0.07% 資金 研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眾目睽睽之下,連破A股市場新股發行六項紀錄,首日漲幅高達626%。
就在去年A股瘋牛的同時,在年末中國股市迎來2萬億規模的打新潮。包括國信證券、中礦資源等12隻新股IPO發行15.6億股。自12月18日起12隻新股密集發行,募集資金約133.6億元。
這可是「妓院」論活生生的素材。
吳曉波表示,股市從誕生的第一天就是「怪胎」,它從來為國有企業—現在叫藍籌股服務,為國家的貨幣政策背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牆上寫著一句話:「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就是保護了所有股東的利益」,此言在我國股市是一個錯誤。
吳曉波說,這個股市的基本表現,不但與上市公司的基本表現沒有關系,甚至與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表現也沒有關系,它是一個被行政權力嚴重操控的資本市場,它的標配不是價值挖掘、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而是「人民日報社論+殼資源+並購題材+國企利益」;
甚至這個股市裡的企業也從來沒有把股價視為公司價值的晴雨表,因此,信奉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的人從來沒有在這里賺到過一分錢。
在今年四季度以來的這輪股市大波瀾中,上述特徵不但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有些股票的表現更證明了「劣幣」的能力,很難想像,一個正常的投資者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在十幾年前提出股市賭場論的吳敬璉教授就去年火熱的股市行情提出了擔心。他認為,現在所謂「牛市」的制度基礎是不穩當不牢固的,股市的缺陷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需要非常謹慎的對待,而且應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怎麼把這個股市正常的秩序建立起來。
吳敬璉認為,中國股市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於信息不對稱,監管部門主要的責任就是改善一般投資者信息弱勢的狀態,要執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發財,甚至內幕交易。
羅伯特希勒在《金融與好的社會》一書中這樣寫到:「金融應該幫助我們減少生活的隨機性,而不是添加隨機性,
吳曉波認為,為了使金融體系運轉得更好,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其內在邏輯,以及金融在獨立自由的人之間撮合交易的能力—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
去年12月19日,新聞聯播近年來的首次報道證監會立案調查18隻股票市場操縱案。其背後也代表了中央對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態度。
不過,看過謎底的你們還有「勇氣」再去相信一次嗎?
Ⅵ 中國股市真相 中國股市17年怎麼樣
中國股市17年--對了解中國證券市場的本質很有幫助
如果靜下心來想想,會覺得有件事情很奇怪,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了這么多年,居然書店裡是沒有一本書是完整的回憶以及敘述中 國證券發展歷程的。校內上充斥著各種如何進入頂尖投行基金公司的心得,卻沒有人跳出來說這行到底乾的是什麼玩意兒,賺的是誰的錢。我覺得下面這篇文章很 好,張志雄寫的,描述了中國股市自開張以來一直到2006年的若乾重大事件。更多的背景介紹就不多說了,但我問了伴隨著中國股市成長的幾位元老級人物,他 們說裡面的內容沒有誇張和失實。
《中國股市真相(中國股市17年)》是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志雄 高田勝巳。
張志雄:《科學與財富》(value)雜志主編。1966年生,1991年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任《上海證券報》編委和專題部主任。1998年後,歷任華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有線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財經時報》副總編,並在《財經》雜志開設專欄,寫有《基金黑幕》《股市憂思錄》等文章。2002年創辦《科學與財富》(value),專注讀書與投資。著有和主編《學習學習再學習》《遊走在時空邊緣》《放量》《中國股市十七年》等幾十部書籍和報告。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證券市場的概要和變遷
第二章 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與操作者
第一節 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服務機構
第二節 證券公司、基金和機構投資者
第三節 個人投資者和玩家
第四節 外資動向
第三章 中國上市公司之局面
第一節 中國股市中的民營企業
第二節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整體上市與MBOO
第三節 迷失的上市公司CEO
第四章 已經發生的未來
第一節 瘋狂的權證「賭博」
第二節 新加坡上市和中航油慘敗
第三節 令人啼笑皆非的海外收購
第四節 形形色色的大股東圈錢游戲
第五節 上市公司做假何時休
第六節 監管部門的舞弊與不作為
網路參考:http://ke..com/view/11318897.htm
Ⅶ 股票內幕交易怎麼樣被查到
內幕交易是怎樣被揪出來的?一個人大教授的稽查樣本
誰也不曾料到,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會陷入內幕交易的調查漩渦中。
一面是教書育人的良師形象,一面是知法犯法內幕交易一隻股票、短線交易三隻股票的涉案當事人,宋常的AB面在證監會稽查人員的層層調查下逐漸清晰:他是14家上市公司的獨董,也是資本市場稽查亮劍被揪出的擾亂市場秩序的鼠狼之輩。
證券時報記者通過采訪一線稽查辦案人員,還原宋常內幕交易案的調查始末,試圖管中窺豹,揭開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案的慣用伎倆,以此警示試圖挑戰監管底線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時針撥回至2015年5月,正在中國人民大學給學生們上課的宋常不會想到,他會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在資本市場浸淫多年的他,面對著在他看來還很年輕的兩位調查人員,他是不屑一顧的。
1982年出生的余晶(化名)和1987年出生的項飛(化名)都有點娃娃臉,跟1965年出生的宋常就案件調查取證周旋時,宋常否定的話語中帶著一絲僥幸:「你說的這些我不清楚,我沒有參與個股交易,你們有證據嗎?」聰明的宋常不知道,項飛和余晶已經有一些線索在手了。
2015年4月,證監會深圳專員辦接到上交所線索,稱2015年1月26日,國發股份(5.86 -1.51%,買入)發布股票停牌公告,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而就在停牌前,「張某瑤」「邢某」賬戶大量買入該股,交易行為異常,被大數據系統捕捉到,疑似內幕交易。隨後,深圳專員辦組成調查組,項飛和余晶就是主辦人員。
經項飛他們調查,國發股份擬收購海格通信(10.30 -3.65%,買入)子公司摩詰創新的事項為內幕信息,該信息形成於2014年10月29日,公開於2015年3月7日。其間,陳某與國發股份負責人潘某斌見面,受潘某斌之託幫助國發股份尋找重組項目公司,陳某推薦了海格通信的子公司摩詰創新,是重組項目的介紹人,全程參與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陳某為內幕信息知情人,知悉內幕信息的時間不晚於2014年11月30日。
而宋常與內幕信息知情人陳某的關系密切,陳某為國發股份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宋常與陳某有2次電話聯系。
「陳某是誰?我對這個人沒有印象。」宋某繼續否認。當詢問到下午近6點時,宋常就反復催促項飛和余晶,稱他晚上還要給100多位學生上課,不能耽誤。
「當時我們也很為難,一方面詢問還沒進行完,另一方面又不能耽誤100多位學生。」項飛回憶,「我們提出等他上完課再進行詢問,我和余晶坐在宋常辦公室邊聊天邊等他的時候,他時不時過來看看我們,而且表現得十分警覺,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難道辦公室里有什麼秘密?」
隨後,當著宋常的面,項飛他們根據《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對宋常的辦公室進行了現場檢查。果然不出所料,他們在辦公桌裡面發現了宋常隱藏的重要證據,這個證據確定了他和陳某的關系,對定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語言可以否認一切,但證據可以還原過去。」項飛說,在跟蹤宋常這條線索的同時,他們還跟蹤著陳某這條線。
陳某在資本市場做並購掮客很多年了,經常被證監會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進行排查,對稽查人員的調查方法、調查重點、關鍵點都很清楚,對任何調查人員來說都算是「硬釘子」。一開始陳某就把關於宋常的一切資料都刪除得乾乾凈凈,試圖把宋常掩藏起來。而且陳某除了本名以外,還請大師另外取了個別名叫陳某某,對外都自稱陳某某。國發股份董事長說是請陳某某幫忙介紹並購對象,調查組就把陳某某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進行重點排查,但宋常的社交圈裡卻找不到一個叫陳某某的。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剛開始時調查人員並未能將陳某某和宋常關聯起來,直到從其他涉案當事人處收集到更多的數據,通過對海量數據(13.77 -2.55%,買入)進行逐一篩查對比,調查人員驚奇地發現陳某某和陳某竟然是同一個人,而這人在宋常的社交圈裡叫陳某。把兩者關聯起來後,調查人員再進一步深入挖掘,發現陳、宋二人關系密切:陳某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碩士研究生期間,宋常為其導師,畢業後也一直有聯系,宋常還在陳某的公司兼任首席經濟顧問。陳某從事的項目中介業務有賴於宋常,在獲取資產轉讓方或收購方信息後,多次請宋常幫忙介紹對手方,若買賣雙方有意向,二人便合作推進並購工作。國發股份停牌前,宋常與內幕信息知情人陳某存在直接聯系。
事情到此算是有眉目了。拿到宋常與陳某關系的證據後,項飛鬆了一口氣。他站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門口,迎著晚風,和余晶相視一笑,摸著早已經餓癟的肚子,特豪氣地說了句:「走,我請你吃煎餅果子!」項飛說,這是那段時間他吃過的最好吃的晚餐。
千般抵賴賴不過如山鐵證
在確認了宋常與陳某的關系後,項飛和余晶的下一個攻堅難點,就是宋常與「張某瑤」「邢某」兩個異動賬戶間是否有直接關聯。
經過對宋常關系網的梳理,項飛他們了解到,「邢某」「張某瑤」都是宋常學生,對於這兩個賬戶,宋常表示只是偶爾進行打理,對賬戶資金也說是對邢某、張某瑤兩位學生的無償資助,試圖從操作、資金兩方面讓「邢某」「張某瑤」兩個賬戶與自己劃清界限;對買入國發股份也找了個看似合理的理由,稱自己經過財務分析,認為國發股份遲早會重組,所以買入賭公司重組;他同時還提供了一些虛假證據資料,試圖誤導項飛和余晶。
「宋常的抵賴自始至終。他既不承認控制學生賬戶,也不承認內幕交易個股。」面對這位熟悉市場運作的專家,項飛把目光轉向了邢某、張某瑤。
「知道作偽證的後果嗎?你有家有孩子,就不怕事態發展到把你自己也牽扯進來嗎?」項飛摸准了邢某、張某瑤對宋常既有敬意又有顧慮的心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讓邢某、張某瑤開口了:宋常正是「邢某」「張某瑤」賬戶的使用者,這讓宋常的一再否認成了徒勞。
隨後,項飛將宋常所控制的賬戶2007年開戶以來所有委託、成交流水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對比,在近4000條交易記錄、近400隻股票中,總結提煉交易規律、交易習慣,反駁了宋常「賭重組」的辯解,證明賬戶交易行為明顯異常。
經過對往常交易股票共性的分析發現,宋常作為財務專家,買入股票時多選擇財務穩健的公司,而且更喜歡自己擔任獨立董事的公司,這樣他更了解公司情況。平時下單也是小心謹慎,每次委託下單平均金額在28萬元和36萬元之間。而國發股份2008年以來盈利能力較差,連續多年虧損,2010、2013年兩次「保殼」,明顯並不符合宋常對公司財務穩健的要求。而且,2015年1月23日14點14分,宋常控制的邢某賬戶單筆委託買入國發股份878700股,委託金額6713268元,委託金額遠超平均值,為其歷史交易記錄中所有單筆申報最大金額,而且委託價格7.64元高於市價7.60元,盤面價格和成交量被迅速拉高。宋常自己賬戶買入國發股份的意願顯得尤為急切:2015年1月23日國發股份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最後幾分鍾,「宋常」賬戶委託買入國發股份65萬余股,委託金額500餘萬元,此次委託金額為其歷史交易記錄中所有單筆申報最大金額。宋常控制使用的3個賬戶買入國發股份的行為明顯與平時交易習慣不同。
在人證、物證等各類證據鏈條完整的事實面前,宋常皺緊眉頭嘆了口氣:「哎,怎麼成這個樣子了!」——就是這個樣子,讓表面光鮮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受到了110萬的「頂格」罰款,同時被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
「其實,處罰的金額不算太多。」項飛認為,宋常多次利用其控制的3個賬戶短線交易其任獨立董事的10隻上市公司股票,短線交易其中7隻股票的行為,因《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已超過兩年追訴時效,最後只能對短線交易的3隻股票的行為進行處罰,且處罰金額是其法律規定幅度內的頂格處罰,其內幕交易國發股份的行為也因虧損而被罰得很少,《證券法》對違規者的震懾力度不夠大。
項飛在總結5年來的辦案經驗時認為,內幕消息不靠譜,有很多重組因為各種原因,雙方未談妥最後以失敗告終的。從事內幕交易既存在重組失敗虧損的風險,還存在被證監會調查處罰的風險,得不償失。
構成內幕交易罪,將被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屬於情節特別嚴重的,應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國法律對內幕交易的行為的處罰
1、行政責任
內幕交易行為人可能被證券監管機構給予行政處罰,主要包括:
(1)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
(2)沒收違法所得;
(3)並處罰款。對於證券內幕交易,如果違法所得在3萬元以上的,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如果沒有違法所得或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的,處以3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於期貨內幕交易,如果違法所得在10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如果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滿10萬元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單位進行內幕交易的,應對直接負責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並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4)警告。單位進行內幕交易的,對直接負責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警告。
除行政處罰外,內幕交易行為人還可能被證券監管機構給予證券市場禁入的行政監管措施,甚至可能會被處以終身市場禁入。
2、刑事責任
內幕交易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具有以下情形的,構成內幕交易罪:
(1)證券交易成交額在50萬元以上的;
(2)期貨交易佔用保證金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3)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在15萬元以上的;
(4)進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3次以上的。
而具有如下情形之一,則屬於情節特別嚴重:
(1)證券交易成交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2)期貨交易佔用保證金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3)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在75萬元以上的。
(7)中國股票交易真相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
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或者泄露內幕信息導致他人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證券、期貨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證券交易成交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期貨交易佔用保證金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三)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四)三次以上的;
(五)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第七條
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或者泄露內幕信息導致他人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證券、期貨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證券交易成交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期貨交易佔用保證金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在七十五萬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第八條
二次以上實施內幕交易或者泄露內幕信息行為,未經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理的,應當對相關交易數額依法累計計算。
第九條
同一案件中,成交額、佔用保證金額、獲利或者避免損失額分別構成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按照處罰較重的數額定罪處罰。
構成共同犯罪的,按照共同犯罪行為人的成交總額、佔用保證金總額、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總額定罪處罰,但判處各被告人罰金的總額應掌握在獲利或者避免損失總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Ⅷ 關於中國股市你了解多少呢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入到股票市場上進行發展,如果大家也都知道股票市場是非常復雜的,那麼你對於中國的股市到你了解多少呢?
三、中國股票市場中的專有名詞
當然大家進入到股票市場進行發展,肯定也是要了解到關於股票市場的一些專業術語,否則的話你進入到股票市場上也沒有辦法跟別人進行交流,因為你對於股票什麼都不懂,這一點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就非常容易在股票市場上受到別人的欺騙。
Ⅸ 我國證券市場是有哪些重大的內幕交易案件和操縱市場案件
(一)中國證監會處罰案例:
1.深圳寶安集團公司上海公司等延中實業股票短線交易案(1993年4月)
2.農行襄樊信託上證買賣延中實業股票內幕交易案(1994年1月28日);
3.王川買賣延中實業股票內幕交易案(1998年10月19日);
4.戴禮輝買賣川長征股票內幕交易案(1999年5月20日);
5.俞夢文買賣攀板公司股票內幕交易案(1999年6月4日);
6.輕騎集團等買賣濟南輕騎、瓊海葯股票內幕交易案(1999年9月9日);
7.南方證券、北大車行等買賣北大車行股票內幕交易案(1999年10月11日);
8.高法山買賣津國商股票內幕交易案(2000年2月17日);
9.向小雲買賣廈門建發股票內幕交易案(2004年6月7日);
10.天山股份原副總經理陳建良內幕交易案(2007年5月14日);
11.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原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唐建內幕交易案(擬處罰)(2007年5月17日);
12.廣發證券借殼吉林敖東、延邊公路上市內幕交易案(擬處罰)(2007年5月30日)。
最近的就是黃光裕 2007年4月至9月,黃光裕作為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決定該公司與其他公司資產重組、置換事項期間,連同妻子杜鵑、原中關村董事長許鍾民等人使用85個股票賬戶購入該公司股票,成交額累計14億1500多萬元。到了上述資產重組、置換信息公告日,黃光裕購入的上述股票賬戶的賬面收益額為3億9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