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mfc股票交易
擴展閱讀
中國鋁業股票討論 2024-11-25 02:12:35

mfc股票交易

發布時間: 2024-05-17 00:31:54

『壹』 mfc是什麼東西,是傳銷嗎

mfc已經被中國警方和紐西蘭金融管理局認定為傳銷。

據紐西蘭先驅報中文網報道,7月19日紐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通過官網發布警告,提醒當地華人注意一家名為MBI International的金融機構(該機構也以MFC Club名義開展業務)。被通報機構正在奧克蘭華人社區宣傳一種固定回報的投資產品,該產品沒有受到紐西蘭法律監管;此外該公司(或其附屬公司)已經在其他國家被列入金融消費者警示名單。

報道稱,金融市場管理局(FMA)是紐西蘭的金融市場監管機構,負責對金融服務和證券市場進行監管。

關於發布警告的原因,金融市場管理局表示,FMA對於MBI International(還以MFC Club為名開展經營)(MFC Club)正在紐西蘭推廣的一項馬來西亞客戶忠誠計劃表示憂慮。金融市場管理局收到報告稱,MFC Club正在奧克蘭中文社區內積極開展宣傳推廣活動。

金融市場管理局了解到MFC Club正在通過研討會和推介會形式進行宣傳推廣,並接到報告稱,關於MFC Club的陳述可能未經證實和/或虛假並具有誤導性,此類陳述包括聲稱MFC Club是一項投資,而且任何投資的價值將每年翻倍。金融市場管理局注意到該計劃不是在紐西蘭受到監管的產品,並建議人們在與MFC Club開展交易時謹慎從事。

此外,金融市場管理局表示,他們還注意到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NM)已將MBI International Sdn Bhd和M Face International Sdn Bdn列入其金融消費者警示名單,該名單包含未經相關法律和BNM監管法規授權或批準的公司和網站。

(1)mfc股票交易擴展閱讀:

2018年5月31日,公安部經偵局揭露7類傳銷陷阱,提醒公眾提高警惕。其中,虛擬貨幣類傳銷、消費返利類傳銷、微信手游類傳銷、金融互助類傳銷涉及互聯網,另外3種較為傳統的傳銷類型——產品道具類傳銷、資本運作類傳銷、慈善互助類傳銷也不容忽視。

2017年11月,上海市公安機關會同全國多地公安機關破獲「MBI」國際集團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案。據了解,2015年,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通過上線介紹,在網上注冊加入「MBI」(集團總部設於馬來西亞)。

「MBI」打著「游戲理財計劃」的幌子,在網上設立「MFC游戲理財平台」,將其推出的「易物幣」(又稱GRC、M幣)打造成「虛擬貨幣」。「MBI」通過在線商城購物、線下商家交易等方式,使「易物幣」發生流通,再通過舉行宣講會等形式,公開宣傳投資「虛擬貨幣」只漲不跌等謊言。

據介紹,「MFC游戲代幣理財」所到之處,眾多受害人多年的血汗錢被席捲一空,眾多家庭親人反目、朋友成仇。

真正使參與者呈幾何倍數增長的原因在於「動態收入」,也就是發展下線的獎勵。和大多數傳銷騙局一樣,「MBI」也設置了「直推獎」「對碰獎」「代數獎」等,根據發展下線的數量及投資額以代幣形式贈送,加入者形成一個巨大的金字塔網路,其運作本質就是「先吃後」的龐氏騙局。

在警方提供的一段視頻中,犯罪嫌疑人徐某說,這是一個「零和游戲」,投資者看中的是回報率,實際上,公司看中的是投資者的本金。據警方介紹,傳銷再換馬甲,也離不開交納入門費、發展下線、通過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獲得報酬這三個特徵,需要警惕微信手游類和金融互助類兩種新類型傳銷。

據了解,「星火草原」「魔幻農庄」這類傳銷,藉助微信、手游等更簡單便捷的方式,與「互聯網金融」「游戲理財」的宣傳捆綁在一起,打造出「傳播最快」的微信手游類傳銷。傳銷組織者謊稱可以邊玩游戲邊致富,最大的特點是加入門檻低,玩家之間通過掃二維碼加入游戲順序,形成上下線關系,傳播蔓延速度更快。

「誠信買賣寶」這類金融互助傳銷,以「資金盤」的俗稱揚名網路世界,號稱打造互助共贏平台。參與人必須先舍後得,通過在平台上自助匹配,先為他人提供資金幫助,才能獲得被別人幫助的資格。金融互助類傳銷將設計點集中於資本,大玩資金游戲和金錢刺激,讓更多參與者深陷其中無法破局,是迷惑性較強的一種傳銷模式。

今年3月的一天,山東省滕州市公安局網警大隊發現,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搞傳銷。公司負責人通過「購買數百元的日用品、護膚品」發展會員,會員之間按推薦關系在公司網站組建成金字塔狀層級結構,制定層獎、量獎等營銷制度,以會員發展下線的數量作為計酬、返利依據,引誘參加者發展下線。

滕州公安網警大隊介紹,這一涉傳組織營銷手段搭上互聯網「便車」。通過網路聯系工廠生產某品牌日用品、護膚品,誇大功效,以進貨價的5倍至10倍制定銷售價格,通過微信聊天、實地講課的方式向會員灌輸發財夢想,宣傳獎金制度。目前,這一案件仍在偵辦中。

公安部經偵局有關人士說,傳統的產品道具類傳銷不容忽視。如臭名昭著的「蝶貝蕾」傳銷案,便以產品為噱頭,以銷售護膚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名義發展下線。

消費返利類傳銷與傳統產品道具類傳銷有相似之處,但更為隱蔽。以「心未來」為典型代表的這類傳銷活動,打著電商或者微商的旗號,依託網路商城,用少量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返利」「增值消費」為誘餌,引誘會員加入。表面上看似美好的「分享經濟」,實際全是騙人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