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1995年買10方元格為股票
擴展閱讀
配資禁止交易股票名單 2024-12-26 23:22:30
股票賬戶轉入資金 2024-12-26 23:12:44
股票代碼688096 2024-12-26 23:02:24

1995年買10方元格為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6-02 13:09:03

① 老章95年進入股市,今年51歲,在股市當上了股神,他是哪個省的人,做過什麼工作,什麼學校畢業,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貨商店,從事家電的銷售和批發業務。1992年,章從杭州辭職,回到老家臨安,做起了復印機維修的生意。 章建平個子較矮,微胖,不會開車,甚至連手機都沒有。章性格溫和,為人低調,生活簡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沒人會想到他是有10位數身家的人,更不會將他同「股神」聯系起來。
炒股生涯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章建平將當時僅有的5萬元資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應該說,正是這個機制,成就了他。1997年,他賬戶上的資金,已經從5萬元增長到20萬元,1999年達到500萬,一年後又到了3000萬元。」
2000年,章建平殺入剛剛推出的香港創業板,可惜才半年時間, 3000萬元資產,就虧了一半。經此一役,章建平據說理性了不少,從此順風順水,在2007年年末接觸中信證券和建設銀行前,幾乎沒載過大的跟頭。他的資金規模,也一直平穩上行。
2007年高峰的時候,章建平個人的資產,據說已經達到近20億元。如果把他放到中國最牛散戶百強榜,章建平是絕對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團老總南存輝並駕齊驅。了解其實力的人,都將其奉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可供佐證的是,2007年,章建平在滬深兩市的交易額,光股票一項,據說就達到了700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2.8億元。單單印花稅,他一年就給國家上交了近2億元。記者注意到,整個2007年,湖墅南路營業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額,不過639.5億元,如果滬深兩市成交額相當,那麼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據了整個營業部的一半強。據說2005年的時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據90%份額。
從1996年進入股市後,2000年,已經頗有實力的章建平到了國信證券杭州保俶路營業部,兩三年後,又去了新疆證券慶春路證券營業部。章建平加盟後,新疆證券營業部馬上成為杭州證券市場最大的一匹黑馬。2002年,營業部排名全國743名,次年就躥到了270名,接下來兩年分別為317名、325名。2005年全國8大敢死隊棲身營業部,新疆證券杭州營業部排名第五。當時市場傳言,寧波敢死隊有核心成員轉戰這里,卻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05年7月,章建平轉移到東吳證券,新疆證券營業部的交易額應聲而下,2006年就直線下降到1840名。顯然,章建平及其追隨者的離去,讓新疆證券一下從雲端墜入谷底。
「他有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既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絕處逢生,也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瞬間死去。」據說浙江本土券商財通證券總部、銀河證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挖他過去,但因為東吳證券服務到家,一直未果。 東吳湖墅南路的總經理楊運是位女士,在服務客戶方面,有一般男性經理所沒有的細致。今年年初買下自己的私家車前,章建平每天早晚來回炒股,都由營業部一位高層開車接送,風雨無阻。營業部唯一的一輛轎車,幾乎成了章建平夫婦的接送車。
有一個版本的說法是:章建平還在新疆證券營業部時,有一次和寧波過來的一位敢死隊成員一起吃飯,楊運剛好也在場,席間端飯送菜,極盡殷勤,章建平當即被感動,之後終於下決心,移師此前默默無聞的東吳湖墅南路,並以一己之力,將湖墅南路推上一個又一個的龍虎榜,最終成為令市場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資大本營。
東吳湖墅南路幾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導的。他的風格與寧波敢死隊有些類似,就是調動巨額資金,博新股和強勢股,短線操作,見好就收。因為資金量大,交易頻繁,而且屢屢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滬深交易所定為「瘋狂的投資者」,成為重點監控對象。據說有段時間,深交所幾乎天天給他打電話,有一次還警告他,再不收斂,就讓營業部總經理到深圳談話。
在章建平參與過的數百隻股票中,據說北辰實業和招商輪船是他賺得最多的兩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實業上市,東吳證券湖墅南路買入92268946.62元,居買入榜第二。11月9日,北辰實業出現首次漲停,湖墅南路買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11月20日至22日,營業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億元。
從10月16日上市時的3.27元,到12月6日收盤的8.91元,一個多月時間,北辰實業即大漲172%。在此期間,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計買入2.5億元,賣出2億元。
幾乎與北辰實業同時,招商輪船也掀起了大漲行情。2006年12月1日,招商輪船上市首日,就從開盤的5.51元最高漲到了6.70元,收於6.37元。湖墅南路排在買入第一位,單向買入1.05億元,隨後三天招商輪船連續漲停,湖墅南路分別買入0.35億元、0.45億元、0.58億元,賣出0.65億元、1.09億元和0.5億元。到12月11日的7個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計買入3.3億元,賣出3.52億元。 在2隻股票上,章建平的獲利,據說就達上億元。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開始建倉中信證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價格,買入1.68億元,第二個交易日,又買入2.23億元。 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嘗試拉升突破,當日動用資金5.3億強勢買入,中信證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證券沒能封住漲停,收盤時反而掉到了92.88元。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貨1.6億元。 這段時間,大盤尚在盤升,中信證券也有所上行。但1月15日,中信證券以98.35元開盤後,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盤,此後幾個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盤,股價已經跌到了72.57元。這中間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補倉5468萬元。
章建平也許認為反彈的機會已經來臨,22日買入8585萬元。不料股價依舊埋頭下跌,1月30日開盤,只有69.01元。章建平眼看抬升無望,當日割肉7000萬元。
2月4日,中信證券罕見地大漲8.25%,章建平不敢戀戰,火速賣出2.5億元。不過章建平顯然不甘心以一敗塗地收手,2月13日,他又買入1.6億元,可惜中信證券實在不給他面子,之後一直沒有漲過,到2月22日,一度跌到了62.10元,章建平再次忍痛,賣出1.3億元。從12月14日到2月22日,章建平共買入中信證券13.6億元,賣出7億元,中間每次操作,幾乎都是虧損,目前大概還有5億資金被套其中。2個月時間,中信證券股價跌了25%,而章建平最大一次5.3億元的建倉,每股成本在95元左右,到2月26日,最低價已經探到了58元以下。章建平在這只股票上的損失,應該不少於2億元。
章建平喜歡同妻子方文艷一起炒股。不過方文艷其實不懂股票,只在交易室給丈夫做一些外圍的事情,比如接電話等。聽說方十分精明能幹,生活中除炒股外的事情,幾乎都是她打理。
方文艷的名字,一共在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過。2000年年底,方文艷因持有111萬股撫順特鋼(第二大流通股東),首次亮相。2002年,她在新華醫療出現一次,其後就消失了整整3年。2006年,她高調復出,現身津濱發展(212.43萬股)、通化金馬(100萬股)、湖南投資(608610股)。2007年一季度,方文艷同時出現在SST幸福(209.8萬股)、飛樂音響(284.2萬股)、正虹科技(111.14萬股)3隻股票的公開信息中。因在連續20多個漲停、一度5544倍市盈率的SST幸福中成為第一大流通股東,方文艷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不過除了一個名字,沒人知道她的底細。 方文艷還短暫持有過467萬股大唐發電,此後她就從公眾視野消失。
有趣的是,方文艷曾經銷聲匿跡的3年,正是其丈夫章建平頻頻現身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時候。 2003年三季度,章建平首次現身中科合臣,2004年,章同時在東方明珠、海虹控股、天奇股份、敦煌種業出現。2005年,又先後在清華同方、電廣傳媒、甬成功、南京港現身。有趣的是,夫妻兩人現身的次數,都是9次。而且兩人都是短線操作,名字在一隻股票上,從不出現兩次。因為時間錯開,兩人的名字沒有一次共同出現過。
據說章建平只有自己和妻子兩個股票賬號,沒有任何助手和智囊團,更沒帶徒弟,也不做委託理財。他習慣的是獨立思考,獨立操作。

炒股實力
20億資金,一年交易700億元。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光買中信證券的資金,就投入了5.3億元。
2005年7月以來,湖墅南路上榜的幾乎每隻股票,都是這對夫妻導演的。2月25日至28日,理財周報記者數次踏訪湖墅南路,都未能見到章建平夫婦本人。但通過遍訪杭州證券業人士,並多方求證,章建平的面目,已經大體清晰。

② 股市風險的探析

股市風險探析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判斷風險的依據?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

中國股市本輪近20%的暴跌,經過十來天的反彈整理,似乎就這么過去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數百家公司股票連續跌停、市值損失上萬億元,如果我們還簡單地認為,這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惹的禍,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來的毛病,甚至還在暗自慶幸這是對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風險教育,而不作系統、深入、貼近實際的思考,那就有點不知教訓,甚至白付學費了。從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這場風波前後的表現,以及管理層與媒體的作為看,潛藏在中國股市中的內在與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麼這個市場的中長期風險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風險更大,更危險,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內在風險。從結構上看,除了系統性風險外,在資本市場上最直接的風險是來自投資品自身的信息風險,也就是由投資品的信息殘缺、延宕、非對稱傳布,或信息虛假、欺詐、操弄等造成的風險。以股票為例,股票作為投資品,其風險主要有公司治理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而所有這些風險都表現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風險。尤其是那些與經營情況和盈利預期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違規或違法的方式在市場上做選擇性傳播,更是導致市場異動與投資者行為異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蕭鋼構(19.59,-0.45,-2.25%)股價異動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信息非對稱傳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在股權制度上有了重大變革,並由此引發了市場由熊轉牛的突變,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習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大股東無視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與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權利益之後,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帶來的利益變現機會,這種一次性制度紅利很可能扭曲大股東的行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惡果,比如大股東會盡可能地把短期業績做好,或者製造利好題材,以配合大小非高價減持等等,若是這樣一種結局,那麼這樣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是可悲的,而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風險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市場層面看,相對於其他風險,市場操作風險也許是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感受的。因為隨著股指的漲跌,股價的波動,操作風險也跟著起伏。如果我們撇開其他因素,單就市場操作來講,通常有三大風險會直接呈現在所有投資人面前:一是估值風險,二是資金流量與流向信息風險,三是投資者博弈風險。從實際操作尤其是短線操作看,由於市場是憑實力說話的,因此擁有資金話語權的主力機構永遠是市場的主導者,而中小散戶多半都是群羊效應中的尾隨者,根本無法與主力抗衡,因而市場操作風險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

比如,前兩年上證綜指只有1000多點,主力對當時的市場不認可,股市照樣走熊。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股市卻已判若兩人。可見對市場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主力的贏利預期。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對股市打壓越低,吸籌越多,日後贏利才越高。而市場的這種估值風險,不僅表現在大盤上,更直接地表現為主力對個股與板塊的操控上。這是其一。其二,對市場操作影響更大的是有關資金流量與流向的信息也受控於主力。因為主力資金不僅會影響股價,而且能隱蔽地把握與操弄資金流量與流向。這便構成了資金信息的不對稱風險。另外,再從博弈關系看,市場上盡管散戶很多,但能夠動用各種交易手段來影響股價的,主要還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機構才是市場的麻煩製造者,才是市場風險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為,將直接關系著市場的中短期交易風險。

除了這兩種內在風險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風險,那就是中介與資訊服務風險。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殘缺與隱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服務對象實施差別化服務。比如,對主力資金提供各種買賣便利,而對中小散戶則缺乏包括理財指導與風險提示等在內的起碼的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對資訊產品實施差別化供給。比如,一些中介機構將其調研報告分不同時間和詳略文本,向不同對象發布,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為不同對象的買賣時點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這種非對稱性信息服務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影響與傷害往往更大、更直接,並由此構成了對股市的短期擾動。

股市的內在風險還有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不管其表現形式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作為市場參與者,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在博弈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所處的位置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市場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由此觸發的市場風險也有很大差別。從主導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類機構,最後才是散戶。而散戶由於其投資偏好千差萬別,不可能形成一股影響市場的合力,因此拿散戶說事,其實是一種誤導。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博弈結果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強凌弱,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財富掠奪,最後造成市場生態整體惡化,釀成巨大風險;還有一種是共生共榮,形成有合理投資預期的市場生態。就目前而言,特別要警惕的是前一種結果,那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內在風險,在觀察股市風險構成時,還有兩個外在因素,也會對股市造成局部系統性傷害,一個是輿論誤導風險,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

輿論誤導風險主要是由媒體或其他機構的信息傳播方式不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有些可能是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規律或不能公正地對待不同市場主體而造成的;有些卻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將財經報道娛樂化,為吸引「眼球」,故意將極小概率事件極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以博取聳人聽聞的效果;又如,有些傳媒熱衷於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話」、「怪話」,操弄話語權,以謀求賣點;再如,有些證券機構及其代言人出於商業考慮,在不同時點對股市作誘導性評價,等等。

凡此種種,輿論誤導風險,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佔有輿論優勢的利益相關方,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響輿論導向,在財經信息傳播的系統、完整、對稱、均衡性上有違「三公」原則,由此誤導公眾,並釀成人為的市場風險。其結果一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加大、效率降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減弱;二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上升、投資判斷力降低,操作失誤增加。在以信息為主導的虛擬市場中,這是一種容易釀成局部性系統風險的人為隱患。

至於監管風險,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到位風險,比如對影響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如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各類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監管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基礎和整體質量,對券商等中介機構在對散戶服務特別是風險提示方面的督導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直至社會輿論;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包括政策措施內容不當和出台時機不當的風險,也將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我們判斷風險的依據?

更為奇怪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過洋麵包的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比如有媒體稱,中國股民正在搶乘泰坦尼克號這艘冰海沉船,等等。這種用極具煽情色彩的語言不做量化分析的報道出自專業媒體,實在匪夷所思。

如果說股指背離基本面,漲得太快太過,有價值回歸的要求、有市場調整的風險,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資理財知識與風險防範意識,需要時時加以提醒和告知,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憑指數高低或股民開戶多少來判斷股市風險,那也太簡單、太教條、太離譜了。

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而對於股市風險信息的誤導,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為風險。

從宏觀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各項近期指標看,短期內都有喜人的業績,也就是說短期內並沒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夠改變股指持續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擔心的則是上述中長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釀成市場未來風險。這是中國股市目前的基本狀況。因此,唯股指是論,僅憑指數高低來評論股市風險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願本輪大跌付出的代價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對股市風險的評價中,能夠拿出有充分說服力的事實與量化指標來,而不是一葉障目,或者為了別有用心的商業目的,在那裡忽悠人。

③ 某投資者以10元一股的價格買入某公司的股票,持有一年分得股息為0.2元和紅利0.3元,

(0.2+0.3)/10=5%

所以是D.5%。

話說股息和紅利應該是一回事。

④ 股票最低多少股可以買

買股票至少需要足以購買100股的資金,並且購買超過100股必須是100股的整數倍。
股票交易的最小單位為1手,即100股,但是每隻股票的價格不同。
例如購買的股票是每股10元,最低購買金額就是1000元。但是,股票交易有一定的成本和手續費。每個個股交易的傭金會有所不同。最低收費為5元。
(4)1995年買10方元格為股票擴展閱讀:
交易費用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手續費.,買進和賣出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
印花稅:3‰ (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1‰)。另外上海每1000股收取1元的過戶費,不足1元時收1元。
深圳不收過戶費。上海 委託費5元(按每筆收費),深圳不收委託費。
歷次印花稅調整:
1990年6月28日 深市對賣方開征6‰印花稅股票。
1990年11月23日深市對買方開征6‰印花稅
1991年10月 深市調至3‰,滬市開始雙邊徵收3‰
1992年6月12日 按3‰稅率繳納印花稅。
1997年5月12日 從3‰上調至5‰
1998年6月12日 從5‰下調至4‰
1999年6月1日 B股交易印花稅降低為3‰
2001年11月16日 從4‰調整為2‰
2005年1月23日 從2‰調整為1‰
2007年5月30日 從1‰調整為3‰
2008年4月24日 從3‰調整為1‰
2008年09月19日 改為單邊徵收 稅率保持1‰
股票的交易費用通常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其他費用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費用介紹
一、 印花稅:
印花稅是根據稅法規定,在股票(包括A股和B股)成交後對買賣雙方投資者按照規定的稅率分別徵收的稅金
.印花稅的繳納是由證券經營機構在同投資者交割中代為扣收,然後在證券經營機構同證券交易所或登記結算機構的清算交割中集中結算,最後由登記結算機構統一向征稅機關繳納.
其收費標準是按A股成交金額的4‰計收,基金、債券等均無此項費用.。
二、 傭金:
傭金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成交之後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券商的費用.
此項費用一般由券商的經紀傭金、證券交易所交易經手費及管理機構的監管費等構成.傭金的收費標准為:
(1) 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3‰,起點為5元;
債券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2‰(上際,可浮動),起點為5元;
基金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3‰,起點5元;
證券投資基金傭金為成交金額2.5‰,起點為5元;
回購業務傭金標准為:3天、7天、14天、28天和28天以上回購品種,分別按成交額0.15‰、0.25‰、0.5‰、1‰和1.5‰以下浮動.
(2)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3‰,起點為5元;
債券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2‰(上限)起點為5元;
基金傭金為成交金額3‰,起點為5元;
證券投資基金的傭金為成交金額的2.5‰,起點為5元;
回購業務的傭金標准為:3天、4天、7天、14天、28天、63天、91天、182天、273天回購品種,分別按成交金額0.1‰、0.12‰、0.2‰、0.4‰、0.8‰、1‰、1.2‰、1.4‰、1.4‰以下浮動.。
三、 過戶費:
過戶費是指投資者委託買賣的股票、基金成交後買賣雙方為變更股權登記所支付的費用.
這筆收入屬於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收入,由證券經營機構在同投資者清算交割時代為扣收.
過戶費的收費標准為: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基金交易的過戶費為成交票面金額的1‰,起點為1元,其中0.5‰由證券經營機構交登記公司;
深圳證券交易所免收A股、基金、債券的交易過戶費.。
四、 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時,向證券營業部繳納的委託費(通訊費)、撤單費、查詢費、開戶費、磁卡費以及電話委託、自助委託的刷卡費、超時費等.
這些費用主要用於通訊、設備、單證製作等方面的開支,其中委託費在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在上海、深圳本地買賣滬、深證券交易所的證券時,向證券營業部繳納1元委託費,異地繳納5元委託費.其他費用由券商根據需要酌情收取,一般沒有明確的收費標准,只要其收費得到當地物價部門批准即可,有相當多的證券經營機構出於競爭的考慮而減免部分或全部此類費用。

⑤ 股票10%漲跌幅控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哪年)

目前兩交易所實行的是 10%的漲跌幅限制,其具體內容是: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自1996年12月16日起,分別對上市交易的股票(含A、B股)、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即在一個交易日內,除上市首日證券外,上述證券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計算公式為:(1±10%)×上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0.01元;超過漲跌幅限制的委託均被視為無效委託。
此外,自1998年4月起,中國證監會對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實行特別處理,即ST,ST股票的漲跌幅限制為5%。

⑥ 某投資者以10元的價格買入某股票,持有一年後以10.2元的價格賣出,期間分得現金股息為0.5元,

投資收益率=(10.2-10+0.5)/10=7%

⑦ 濟南輕騎95到96年之間買的股票,價值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倍

按照現在的貨幣換算價格,在1995年到1996年買的輕騎集團的股票,至少價值已經翻了上百倍以上,並且股票價值還要在持續上升期,如果自己擁有大量原始股票,我認為還是要長期持有,畢竟這樣能夠得到源源不斷地分紅。

總結:投資是一個人長期需要堅持才能成功的事情,在這條道路上肯定會有非常多的困難和阻撓存在。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讓自己真真正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千萬不能心急,一旦自己出現著急情緒,那麼整個投資理念將會變得非常混亂,甚至還會因為投資失敗導致自己血本無歸,這樣自己會很難翻身。

⑧ 我以10元價格買進1000股股票,一年後分紅為1元每股,分紅後賣出,股票價格為每股20元,計算投資收益

扣掉手續費,印花稅,分紅利息稅:20*1000=20000+1*1000=21000-10*1000*0.003-20*1000*[0.001+0.003]-1000*0.1=20790-10000=10790元

⑨ 如果一個股票價格為10元,我用20元的價格委託,那麼實際成交價格是多少

你好,很有意思,你買的實際成交價格是10元,因為對賣方來說誰給的價格越低誰先成交,所以10元以上的價格成交不了。
還有就是如果你買的多你會把10元以上的股票都買走,如果錢再多你會拉出一個漲停板。

⑩ 某投資者以10元一股的價格買入某公司的股票,持有一年分得現金股利為0.5元,則

(0.2+0.3)/10=5%
所以是D.5%.
話說股息和紅利應該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