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兩房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融資融券賬戶股票咋買跌 2024-11-25 09:38:11
股票賬戶新代碼123006 2024-11-25 07:31:30

兩房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5-27 16:45:01

A. 美國股票退市之後如何清盤

一般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主要有兩種形式退市。第一,主動退市,即上市公司被主管經理人員或第三方私人投資集團兼並;第二,被動退市。上市公司被主管部門、機構或證券交易所除牌,停止交易。主要原因包括沒有交納年費、交易價格低於規定水平、違反交易規定或違法、破產或清算等。
紐約交易所的退市規定,有以下情形者將被摘牌:公眾股東數量達不到交易所規定的標准;因資產處置、凍結等因素而失去持續經營能力;法院宣布公司破產、清算;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達不到交易所規定的最低要求等。在公司出現退市情形時,紐交所允許公司有18個月的整改期間,18個月後,公司仍未達到持續上市標準的,才被終止交易。
著名的美國「兩房」也因數十億的虧損,導致股價長期低於所規定的1美元,或將很快從紐約交易所退出。
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條件是,如果某公司股票市價低於最低交易價(1美元)超過30個交易日,會向該公司提出退市警告,並限其在90天內改善公司業績,使股票的市價回復到高於最低交易價的「可以接受」水平,否則該公司將被勒令退市。在某些情況下,納斯達克會給上了「退市」名單的公司3個月以上的寬限期,不過前提是該公司必須證明其凈收入超過75萬美元,股東所持股票金額超過500萬美元,或公司市值超過5000萬美元。

B. 融資融券什麼意思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派鬧蘆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包括券商對投資者塵帶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

(2)兩房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融資融券交易,與普通證券交易相比,在許多方面有較大的區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保證金要求不同。

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須提交100%的保證金,即買入證券須事先存入足額的資金,賣出證券須事先持有足額的證券。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則不同,投資者只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進行保證金彎虧一定倍數的買賣(買多賣空)。

在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上漲而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時,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資金買入證券,並在高位賣出證券後歸還借款;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下跌而手頭沒有證券時,則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並在低位買入證券歸還。

2、法律關系不同。

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時,其與證券公司之間只存在委託買賣的關系;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時,其與證券公司之間不僅存在委託買賣的關系,還存在資金或證券的借貸關系,因此還要事先以現金或證券的形式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並將融資買入的證券和融券賣出所得資金交付證券公司一並作為擔保物。投資者在償還借貸的資金、證券及利息、費用,並扣除自己的保證金後有剩餘的,即為投資收益(盈利)。

C. 為什麼我國要購買兩房證券以及美國債券

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為了保值增值,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就目前來看沒有那一個國家的國債能夠勝過美國國債。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表徵。我國出口巨大的貿易順差,放著就會貶值,投資美國國債有5%的收益,長期以來,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通常主要是投資一些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特別是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美元成為了世界貨幣,國際交易中的很多大宗物資,比如原油、糧食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國債用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世界各國都在買,我國僅僅佔8%,日本6.4% 英國2.4%,這和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是相符的。 歐元危機,世界各國已經開始轉投美債。美元已經開始升值。 兩房證券利息比美債利息高,購買「兩房」債券的。要圖多一點的回報和利潤,雖然兩房52000億美元的債券中有13000億是由中國、日本等外國的中央銀行持有的,但畢竟還是有將近39000億左右的兩房債券是美國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和投資人在掌握著,所以牽涉面是非常廣的。 就要承受高一點的風險,雖然兩房在法律上沒有政府擔保,但是都是政府作為發起人成立的,所以美國政府有道義上的義務來救兩房。也就是說,盡管法律上沒有規定美國政府一定要去為兩房做擔保,但是道義上來講,人家是因為信賴你美國政府的信用,才去買你兩房的股票和債券的。

D. 什麼是金融危機和美國的金融危機是如何形成的拜託各位了 3Q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州虛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皮跡數"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燃首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更多詳細事件與最新事件請參考新浪博客:雞不生蛋110 http://blog.sina.com.cn/jbsd110

E. 急求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全過程。起因經過挽救措施的敘述,謝謝大家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2.次貸危機的產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2.1.產生原理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2.通俗解答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3.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F. 美國"兩房"為什麼要退市

表面上的原正頌頌因是兩房的股價長期低於1元。
深層次的原因是,兩房有5.2萬億的美國債券,而美國如果要救助兩房還需要將近4000億元,而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十分低迷,還有下跌的風險。而中國和日本擁有兩房債券1萬億美國債券,股票退市,債券的流動性將大大降舉鄭低,也就是說中國至少5000億兩房櫻桐債券被套牢。如果到期後可能允許其清算。
至於 中國5000億美元能拿回多少,問問上帝吧。

G. 美國政府接管「兩房」有些什麼措施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聯邦房屋財政局局長洛克哈特在9月7日宣布接管陷入困境的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將其放入保護器(Conservatorship)中,撤換掉兩家公司的CEO,砍掉兩家公司股票的股息,收購相關優先股各10億美元。

美國政府介入兩房後,15年壽齡、62萬億美元規模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市場迎來了史上最大違約紀錄。華爾街各大行已經做好准備處理數十萬項與兩房CDS違約相關的善後事宜。

雖然美國政府將接管兩房,兩房發行的1.4萬億美元的債務被認為安全,但由於涉及信貸事件(Credit Event),國際掉期和衍生產品協會(ISDA)將制定標准,根據交易結算時的合約,規定交易人瞎派塵中哪方將得到多少賠償。9月7日政府宣布接管兩房的當天,13家華爾街大行一致同意這一事件應該歸入CDS市場定義的信貸事件。

CDS交易如同購買人壽保險,購買CDS風險的甲方(相當於購買壽險者)與出賣CDS風險的乙方(相當於人壽保險公司),雙方在交易之初約定好參照債券(Reference Entity)、擔保數額(Notional)、到期時間(Maturity)以及擔保費率(Spread),然後在此期限內甲方向乙方每個季度償付相同擔保費,一旦參照債券發生信貸事件(相當於人壽保險中的死亡),乙方向甲方賠償所有擔保數額現金,甲方向乙方交付擔保數額面額的參照債券。如果沒有債券,則ISDA協羨前會定義一個復員率(Recovery Rate),甲方向乙方交付除去復員率外的擔保余額,然後這一交易宣布中止。

兩房的CDS是交易雙方的參照債券。信貸事件的定義則至關重磨禪要,這關繫到受保人能否得到賠償的問題。信貸事件的定義在交易之初即應該約定,否則雙方發生分歧時,則要由仲裁機構決定。最通常的信貸事件是違約(Default)事件,其他則包括參照債券公司破產、重組等六項事件。所有過去違約CDS的復員率平均值是40%。這次事件是CDS市場從未經歷過、結算過的巨大的信貸事件,所以現在一切都是未知數。

因為美國政府將負責兩房的債券,已經貶值的兩房債券的價格在9月8日(周一)的交易中大幅上升,所以以兩房債券為參照的交易雙方真正轉手的款額將有限。如果兩房債券的價格繼續上揚達到面額價值,那麼幾乎沒有多少餘款換手。

由於CDS市場屬於銀行與銀行之間的櫃台交易,不經過證券交易所,現在尚不知道牽涉兩房CDS的市場規模。由於CDS交易的風險擔保不一定需要擁有參考債券作抵押,參考債券CDS的市場規模沒有限制,會遠大於參考債券外債總額。有幾家銀行有2萬項交易牽涉兩房CDS。雷曼兄弟的分析師說:「目前市面上有極大規模的兩房CDS的擔保。」

倫敦《金融時報》說,「兩房CDS和約的不確定性表明市場需要改良的結算和交易程序」。3月份的貝爾斯登事件已經表明各家銀行通過CDS交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交易的結賬通常是通過彭博資訊網路、電子郵件、傳真、手寫的方法完成,有10%的交易在結算中有各類錯誤。有些交易員在交易開始後的幾天便對著傳真上的數據開始爭吵。這些錯誤導致違約事件發生後雙方互不認賬,鬧上法庭。

H. 美國兩房退市對中國有何影響

美國兩房退市,
中國國家外匯持有376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國內專家都自我安慰說:兩房債券相當於美國的准國債,風險不大,呵呵,但前兩個月美國財長還公開說了:兩房債券不是國債,美國政府沒有必然的責任。人家都提前解套了。
俄羅斯原來也持有600億美國左右的兩房債券,但人家去年就全拋完清倉了。
中國是最大的兩房債券持有人,還聲明過沒有大規模減持。

中國國內的各大銀行都持有不少其債券,總額相當於256億美元吧,
大家算算加法,中國一共持有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以前買它是因為認為它是准美國車債,安全,
現在全變了,最不安全。
這相當於國內有2.8萬億左右的人民幣沒有相對應的擔保了。

還有,這也只是兩房債券,中國在美國的投資還有多少?命脈全在人家手裡,人家不玩了怎麼辦?
看來我們還是沒有金融自主權。
一句話,我們的命運不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希望高人能有解決此難題的辦法: 打劫吧,現在找劫材,逼美國政府不得不擔保兩房債券。
不過打劫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只是權衡大小,損失是一定的,只是多少的問題。
中國因持有大量「兩房」債券而飽受驚擾,到底持有多少債券各種說法不一。坊間說法有的認為中國持有7000億美元,有說5000億美元的,官方正式的說法是3700億美元。3700億美元,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在電話的另一端小聲地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方面始終對所持有的 「兩房」債券放心不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自傳《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一書中曾提到王岐山副總理不止一次對「兩房」債券安全性表達關切。在最近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方也承諾,繼續加強對「政府支持企業」的監管,確保其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履行其財務責任。有專家指出,「政府支持企業」就是指「兩房」。 由於相關數據並不公開,目前市場並不清楚中國方面持有 「兩房」債券的確切數字。不過,上述保爾森自傳中透露,中國在2008年的持有額達數千億美元。他在書中指出,「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由『兩房』發行或擔保的債券,其中以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為主。」 坊間傳聞則稱,中國政府持有「兩房」債為3760億美元,商業銀行持有250多億美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一位專家求證時,該專家不願透露具體數字,但肯定地說,實際的數額要更多。 記者查閱各上市商業銀行一季報,建行持有外幣債券投資組合賬面價值83.28億美元,其中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1.09億美元,占外幣債券投資組合的1.3%;中國銀行(601988,股吧)2009年末持有約760億美元的外幣債券,但沒有披露持有外債的具體種類。記者在中行年報中發現,該行曾持有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美國Alt-A住房抵押貸款債券,以及美國Non-Agency住房抵押貸款債券。 此前,為規避風險,建行為美國次級貸款已累計提取減值准備7.22億美元,中行為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累計計提了12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對於中方是否已經大幅減持「兩房」債,《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難以找到買家,中方減持的幅度可能不大。 針對「兩房」退市引發的後續問題,宋鴻兵認為,中國不必過分擔憂。他認為,退市與「兩房」債券價格並沒有直接關系,「兩房」債的價格由美國政府間接擔保,只要投資者相信美國政府,只要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不被調降,「兩房」債券的價格就不會受其股價太大的影響。 據記者從彭博系統了解,「兩房」債券價格在次貸危機一年半以來的整體趨勢是恢復的,有些種類的債券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另外一些種類的價格雖然在2009年出現下探,但在2010年又回升至高點。 宋鴻兵還表示,跟股票相比,債券要重要得多,美國政府不會讓債券出現太大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時,美聯儲會直接購買其債權以保持市場穩定。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蔣舒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解讀方式不同,判斷債券的好壞主要看現金流,而股票市場則反映了未來市場的預期。此次「兩房」退市主要是美政府回應市場對於「兩房」半國有化、半市場化操作的批評,市場不應過度擔心其債券價格。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在電話的另一端小聲地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方面始終對所持有的 「兩房」債券放心不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自傳《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一書中曾提到王岐山副總理不止一次對「兩房」債券安全性表達關切。在最近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方也承諾,繼續加強對「政府支持企業」的監管,確保其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履行其財務責任。有專家指出,「政府支持企業」就是指「兩房」。
由於相關數據並不公開,目前市場並不清楚中國方面持有 「兩房」債券的確切數字。不過,上述保爾森自傳中透露,中國在2008年的持有額達數千億美元。他在書中指出,「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由『兩房』發行或擔保的債券,其中以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為主。」
坊間傳聞則稱,中國政府持有「兩房」債為3760億美元,商業銀行持有250多億美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一位專家求證時,該專家不願透露具體數字,但肯定地說,實際的數額要更多。
記者查閱各上市商業銀行一季報,建行持有外幣債券投資組合賬面價值83.28億美元,其中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1.09億美元,占外幣債券投資組合的1.3%;中國銀行(601988,股吧)2009年末持有約760億美元的外幣債券,但沒有披露持有外債的具體種類。記者在中行年報中發現,該行曾持有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美國Alt-A住房抵押貸款債券,以及美國Non-Agency住房抵押貸款債券。
此前,為規避風險,建行為美國次級貸款已累計提取減值准備7.22億美元,中行為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累計計提了12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對於中方是否已經大幅減持「兩房」債,《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難以找到買家,中方減持的幅度可能不大
針對「兩房」退市引發的後續問題,宋鴻兵認為,中國不必過分擔憂。他認為,退市與「兩房」債券價格並沒有直接關系,「兩房」債的價格由美國政府間接擔保,只要投資者相信美國政府,只要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不被調降,「兩房」債券的價格就不會受其股價太大的影響。
據記者從彭博系統了解,「兩房」債券價格在次貸危機一年半以來的整體趨勢是恢復的,有些種類的債券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另外一些種類的價格雖然在2009年出現下探,但在2010年又回升至高點。
宋鴻兵還表示,跟股票相比,債券要重要得多,美國政府不會讓債券出現太大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時,美聯儲會直接購買其債權以保持市場穩定。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蔣舒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解讀方式不同,判斷債券的好壞主要看現金流,而股票市場則反映了未來市場的預期。此次「兩房」退市主要是美政府回應市場對於「兩房」半國有化、半市場化操作的批評,市場不應過度擔心其債券價格。

I. 為什麼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防止人民幣升值

一、關於中國購買「美國國債」

原文來源:網路作者:中國「經濟專家」 重新編排加註:紅馬大叔

中國的「經濟專家」這樣說:

現行的紙幣發行制度,是由一國政府根據本國法律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出了本國的國界不能流通,別國政府也沒有義務為其流通創造條件。

其他國家的國民或政府之所以願意持有並儲蓄別國貨幣,完全是因為購買該國的商品需要該國的貨幣。只有該國的經濟發達,貨幣的使用用途多,別的國家才願意擁有該國貨幣。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美元是國際經濟的計價貨幣,也是外匯儲備的主要手段。

我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是用我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包括對外貿易)賺取的外匯購買的。我國用商品換回美元後,放在自己手中沒有利息,要存在美國銀行(歐元存在歐洲銀行)才能有利息(也就是收益),否則這么大的一筆資金空置是巨大的浪費。

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要遠遠高於存款利息,也是我國國際收支大大順超情況下的一種沒有辦法的選擇。

美國的國債類似中國的國庫券,有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期等不同的期限,在證券市場公開發售(不是想像中的向某個人借錢打個欠條那種方式),到期後美國政府有責任贖回。如果美國政府對到期的國債不付賬,它的債券的信用的等級就會降低,以後就不會有人再買它的債券,等於自己堵路。

所以中國人民銀行在美國的債券市場開一個賬戶,就可以購買美國的國債了,就如同我們現在國內買股票一樣方便。

當然,如果中美發生戰爭,美國就會把中國視為敵國,就會把中國的債權凍結,借機賴賬不還。因此購買美國的國債首先要考慮政治安全性,(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所以,中國「精英」們一再強調:今日中國應當盡可能在「任何情況」下與美國保持「友好」,絕不能與美國進行抗爭與戰爭,絕不能成為美國的「敵國」……);其次還要考慮經濟安全性,是否有美國經濟出問題而其債券便成廢紙的可能。排除了這些風險,還要考慮其易變現性,其價值的保值與增值等一系列的問題。(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說,中國千萬別打算全部或大部分收回自己「存放」在美國的300噸黃金和上萬億美元,少量「減持」可以,大量「變現」不行;如果中國敢於「打算」把全部或大部分「美國國債」迅速變賣成現金,美國就會以各種借口把中國變成「敵國」,立即宣布「把中國債權凍結」……)

(中國政府和「經濟專家」們)經過多方面的考慮與權衡,只有買美國的國債相對比較穩妥,我們龐大的外匯儲備也只好放在這個不十分理想的投資場所了。

顯而易見,如果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我們的外匯要受損失,美國的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同樣要受損失。這也是有國際評論說美國綁架了中國經濟的原因。(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是「大實話」!——問題是在「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債價格下跌」的時候,中國應該如何「選擇」應對方式?如果中國敢於「打算」把全部或大部分「美國國債」迅速變賣成現金,美國就會以各種借口把中國變成「敵國」,立即宣布「把中國債權凍結」;只有繼續「增持」,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危機」,才能夠與美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可是我國的外匯順差越來越大,外匯花得沒有存得快。我們這么大的一筆資金,如果投資美國的其他財產,勢必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美國政府會嚴加限制,同時這些財產的變現性也會比債券差很多。(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又是「大實話」!——中國「經濟專家」與「自稱精英」們的嘴臉暴露無遺!)

通過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權衡,也只好忍個肚子疼,採用買美國國債這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中國「經濟專家」和「自稱精英」們的「智力」與「聰明」!)

二、關於中國購買「兩房債券」

原文來源:「互聯網」與「飛揚——思考版」作者「網上混混兒」重新編排加註:紅馬大叔

「網上精英」:「 中國3000多億美金買兩房債券確實值得商榷,但是兩房絕對不會破產清算,因為除了中國日本等國家買了1萬億,兩房最大的持有人是美國國內的各種基金主要是大型養老基金,差不多有5萬億美金,如果這些錢都沒了,不說外國政府會怎麼反應,美國人先自己造反了,5萬億美金相當於美國一年接近40%的GDP。你把美國人養老的錢都搞沒了。還不說兩房破產對美國房貸市場的影響,兩房是美國60%的房貸的擔保方。」

「雙線—大鼠」:「 現在2房宅已經是美國政府信用債了,沒啥事。」

southrock(又名:南石)在2008-08-15 13:15這樣說:「(購買「兩房債券」)當然是愛國行為,這還需要懷疑嗎?美國兩房債券是美國最有信用的債券,買兩房債券遠比買其他債券更有利。至於當前出現的兩房危機,對於美國的打擊遠遠打於對中國的打擊,而且美國政府已經出手救市。經濟決策不是算卦,而只能根據信用評級來進行決策。——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某些人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時候,說毛主席發動某運動是帶著如何如何偉大的動機,只是「他老人家萬萬沒有想到……」。呵呵,既然他老人家都能夠萬萬沒有想到,我們就不能萬萬沒有想到美國會出現這樣的危機?如果美國兩房真的垮了,中國損失的只是幾千億美元,而美國損失的,豈止是幾萬億? 」

田單在2010-07-10 23:27說:「外匯儲備是幹不了其他事情的,要不以現金形式存在美國的銀行里,要不就變為債券或股票,顯然美國政府債券是平衡風險和回報率後最佳的投資。——央行接收了1美元的外匯,就已經在國內發行了和1美元相當的人民幣了。如果國內的人想去外國花1美元,就要向央行交出相當於1美元的人民幣。也就是說,這些錢不是政府的資產,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和全體中國企業以及全體在華外企交給央行暫時保管的錢。如果這些美元在銀行里存著,不光利率低,而且美國的銀行往往很不靠譜,碰上金融危機就能倒閉幾百家,可靠性還不如美國政府債券呢。」

南石在2010-07-11 09:30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外匯儲備沒用,中國一年進口1億多噸石油,莫非是坑蒙拐騙來的?在那個偉大光榮正確的年代裡,中國不得不靠賣石油來換外匯,莫非某大叔就覺得爽了?呵呵,對經濟一竅不通,偏偏喜歡談論經濟,還叫囂什麼「誰敢回答我的問題」。是沒人敢回答——回答這種問題,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 『世上本無事,南石自擾之』! 紅馬大叔說: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年代為外資與外商提供種種『優惠』,實際使用(引進的)外資僅為:6224.05億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說法,似乎僅2005年就從中國賺走了1000多億美元的利潤。但是,中國從開始購買美國國債,到2010年3月持有9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加上中國購買3400億美元「兩房債券」被套死,再加上中國內地購買「美國股票」的「投資」,花了這么多美元,究竟每年為中國賺回了多少「利潤」?」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所謂「經濟專家」與「自稱精英」們從來就不敢回答!——「自稱精英」的南石先生同樣不敢回答!因為,在吞雲吐霧狀態中「反毛成癮」和「哈美成癖」的「自稱精英」們,由於「精英智力」極為有限,根本無力回答這樣的「問題」,於是就只能用「精神爽利法」說一句:『回答這種問題,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

yfycdm在2010-07-16 09:18--18:30</SPAN></SPAN>說:「老外拿著美元來中國花,或者中國企業的產品賣給老外掙了美元,中國的央行就要給他們人民幣來把這些美元換過來,這才形成了外匯儲備,央行拿著外匯儲備去做做投資,這才有購買債券的事,而不是為了買債券去發行人民幣——至於某馬說的什麼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匯儲備貶值之類的傻話,希望烏有的朋友們不要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那麼你倒說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應該投到哪去?——難道在自家後院刨個坑埋起來就能保值增值了?——難道烏有們都覺得外國人個個是活雷鋒?人家不掙錢幹嘛要來投資呢?換了是你你肯嗎?——缺錢的時候就想著人家口袋裡的鈔票,掙了錢就不肯分紅了,這樣的人果然是人間極品……」(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網上混混兒」的「精英妙論」:中國有了「外匯儲備」,就應該去美國「投資」,否則,就只有「在自家後院刨個坑埋起來」,如此「聰明」的「一夥」,還成天主張「精英治國」……;你們能夠「治國」嗎?)

三、紅馬大叔轉帖《證券時報》記者賈壯的一則「報道」與「評注」

《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報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就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答問時表示:最近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外界擔心中國外匯儲備的「兩房」投資會有損失。外匯局回應稱,目前,美國政府擁有「兩房」約80%的股份,是最大股東,此次「兩房」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退市,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我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是正常的,價格穩定。(《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外管局當時依據何種判斷投資兩房債券呢?對方以何種方式保證中國投資的安全呢?此外,2008年危機暴露的時候,俄羅斯及時抽出其中的投資,為什麼中國無視風險繼續持有呢?是單純的投資判斷還是黑幕重重的利益輸送呢?這些投資細節難道不需要對全國人民有一個招待嗎?兩房股票退市反映兩房目前的經營狀況十分慘淡,外管局依據何種理論認為「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兩房債券在美國交易市場的市場價格和流動性難道沒有影響,試問一筆不能變現的投資其風險可控嗎?作為中國人,我們只能恭喜外管局成了兩房債的超級莊家了,一個不能出貨的爛庄。)

外匯局認為,對於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可能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的損失問題,應該全面分析。首先,要綜合考慮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以及各種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外匯儲備資產由多個幣種構成。即使美元貶值,但歐元等其他貨幣可能升值,一定程度上會相互抵消。(《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中國買美元,美元跌;買歐元,歐元危機,什麼時候相互抵消了?)

(外匯局說:)其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只有在兌換為人民幣時才發生實際損益。外匯儲備主要以外幣資產的形式存放,用於確保國家的對外清償能力,包括支付進口、國際間的融資、債務償付、維護幣值乃至金融體系穩定等。除非發生戰爭或危機等特殊情況,否則人民銀行不可能把外匯儲備資產大規模轉換為人民幣形態,也就不會因為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發生實際的損失。(《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賬面虧損不叫虧損?賬面收益能叫收益嗎?照這種說法,只要永遠不兌換成人民幣,就萬事大吉了。這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和鴕鳥政策。)
</p>(外匯局說:)再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價值取決於實際購買力。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對外支付,因此外匯儲備是否發生損失要看它的實際購買力是否下降。如果美國發生通貨膨脹,那麼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購買力就會受到影響,即同等數量的美元資產買到的實物量會減少。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資產收益率高於美國通貨膨脹率。近些年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總體較低,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收益率能夠保持儲備實際購買力穩定增加。(《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以中國加入世貿為起點,在中國的外匯儲備激增之後,以美元計價的一攬子包括原油,銅,糧食和其他資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漲,中國外儲的實際購買力到底是極大地削弱了還是增加了,看看美元指數吧,那段時間美元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要自欺欺人了。)

(外匯局說:)第四,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遠小於我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截至2010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42萬億美元。同期,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約84.3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12.3萬億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5.1倍。這意味著當人民幣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大體相當於外匯儲備資產賬面損失的5.1倍。如果再考慮居民以股票、債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規模,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將更大。.